控规文本+说明书
- 格式:doc
- 大小:381.50 KB
- 文档页数:28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目标、原则与规模 (2)第三章土地使用规划 (4)第四章道路交通规划 (7)第五章配套设施规划 (13)第六章绿地及开敞空间规划 (14)第七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16)第八章城市设计引导 (18)第九章空间管制规划 (19)第十章市政工程规划 (21)第十一章环境卫生规划 (24)第十二章综合防灾规划 (25)第十三章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规划 (27)第十四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7)第十五章旧村建设规划 (29)第十六章规划编制单元及管理单元管制 (30)第十七章规划实施规定 (31)第十八章附则 (33)附表1 配套设施一览表 (35)附表2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用地一览表 (42)附表3 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复核一览表 (43)附表4 规划编制单元属性一览表 (44)附表5 规划管理单元属性一览表 (4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背景为了高标准地建设xx市xx中心城区,科学合理地配置该区域土地资源,顺利实施《xx市xx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规划法定图则规定的控制要求,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控制标准,特制定本控制详细规划法定文本。
第二条编制依据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等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规定和标准;《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xx市城市规划条例》、《xx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等省、市有关技术规范、规定和标准;《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xx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xx市xxxx城区分区规划》(2004--2020)及各类专项规划等进行编制。
第三条法定效力自本规划批准公布之日起,规划区范围内一切建设和土地利用活动均应按照本规划执行,并符合国家、省、市、区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下一层次规划也应遵照本规划的原则和具体要求进行编制。
第四条规划范围本法定文本适用范围(以下简称xx中心城区)为:西至xx东四路、沿河xx路、xx东六路、xx水库;xx至昌盛路、竹仙洞水库;东、北均以前山河为界,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2.27平方公里。
控规说明书一、前言控规,即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简称,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控规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和规划目标,对城市的用地分区、用地总量、用地结构、城市形态、建筑高度、容积率等要素进行控制和规划的文件。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控规的作用、编制标准、内容要求以及编制流程。
二、控规的作用控规是城市规划的具体实施工具,它具有以下重要作用:1. 确定用地分区: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用地区域,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城市居民的各种需求。
2. 控制用地总量:控规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合理控制城市用地总量,防止过度扩张和浪费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规划城市形态:控规通过规定建筑高度、容积率等要素,调整城市的空间布局,塑造城市的整体形象和风貌,使城市具有较好的景观和环境品质。
4. 保护生态环境:控规在规划设计中考虑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布局绿地、水体、生态廊道等,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5. 统筹协调发展:控规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如经济、社会、环境等,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
三、控规的编制标准编制控规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以下是控规编制的主要标准:1. 法律法规:编制控规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城市规划法》、《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导则》等。
2. 规划要求:控规编制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要求,以实现总体规划的目标和指导原则。
3. 技术要求:控规编制需要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和专业标准,如空间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规划等。
4. 专题研究:控规编制还需要进行一些专题研究,如交通研究、环境评价等,以提供科学依据和分析结果。
四、控规的内容要求控规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和复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基础数据:控规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基础数据,如土地利用现状、人口统计数据、交通数据等,以提供规划设计的依据。
某新区总规控规文本说明书【某新区总规控规文本说明书】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区的规划和建设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详细解析某新区总规控规文本,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准确的指导,确保规划与实施的顺利进行。
二、总体规划某新区总体规划作为发展方向的指导性文件,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总体规划包括城市定位、空间布局、功能划分等要素,通过合理的规划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
三、规划原则某新区规划过程中,制定合理的规划原则是必不可少的。
本节将探讨其中的几个重要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协调发展原则、公平公正原则等。
这些原则为新区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并确保不仅在规模上有所发展,同时也在质量和可持续性上取得成效。
四、控制规模与密度规划中的控制规模和密度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章将详细介绍某新区控制规模与密度的原则和具体措施。
通过统筹考虑人口数量、城市面积和资源利用等因素,合理控制发展规模和密度,以避免城市过度扩张和资源浪费。
五、空间布局空间布局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新区发展的基础。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阐述某新区空间布局的原则和布局设计。
通过区域功能的合理分配和建设用地的科学规划,新区可以实现各项功能的有序发展。
六、交通规划交通规划在新区规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节将详细探讨某新区的交通规划,包括道路网络、交通枢纽以及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和布局。
通过合理规划交通设施,提高交通效率,实现人车分流和城市交通的便捷性。
七、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一直以来都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某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和目标。
通过湿地保护、水资源管理以及生态修复等措施,实现新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八、文化与旅游规划文化与旅游规划是新区建设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本节将详细介绍某新区文化与旅游规划的思路和具体安排。
通过保护文化遗产、丰富旅游资源,并将其作为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提升新区的文化品位和旅游吸引力。
第一章现状概况一、区位关系及规划范围1、区位关系**区位于**镇镇区东西两侧,是**镇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318国道穿境而过,西距天全12公里,东距雅安市区26公里.2、规划区用地范围**区分为**片区和思经片区,**片区用地范围北至土地堂,西至**大桥,东至切山三级水坝,南至盐水岩,面积2.58平方公里。
思经片区用地范围北至思经河,东到思经路,西邻思经乡,南到思经路,面积为0。
33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1、**区基本情况。
区属于山地丘陵地带相间地带,**片区自然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形整体起伏变化不大,局部有陡坎,平均海拔在650~720m,其用地大部分为农田。
规划区内现有**110kV变电站,沿凤阳大道两侧形成汽车修配及商业小店铺。
**城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已将**镇作为建材及食品加工区。
同时工业区也是未来**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经片区现状用地属思经河冲击平地,主要为农田、村镇用地,现有思经乡政府、思经小学等单位,基础设施主要有思经水厂、35KV变电站等.2、天全工矿企业基本情况:区内现有工矿企业有年产量70万吨的治权水泥厂、年产量为20万吨的二郎山水泥厂、琼雅工业硅等20多家工矿企业,年产值约2亿元。
三、**区开发建设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1、有利条件A、区位优势。
**区地处雅安与**城的经济发展轴上,地理区位优越。
B、资源优势。
**镇周边矿产资源丰富,同时区靠近天全河,取水方便,并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要求。
区内已建成**110kv变电站,电力得到保证。
C、依托旧镇,开发新区。
**区配套的居住用地及生活服务设施由**镇统一安排。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并能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D、用地较平坦,有满足区用地规模,且已有一定的基础设施.2、不利因素A、**区涉及部分拆迁企业和居民区,拆迁补偿投入资金较大.B、**110kV变电站虽能对工业区开发建设有利,但高压线走廊对用地布局有一定影响。
第二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3、《**城厢镇总体规划(2005—2020)》、《天全**镇城镇总体规划2007-2020》;4、《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5、《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6、规划区有关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料。
第一部分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控制指标解释与规定第三章地块划分及用地性质代码第四章用地规划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第六章市政工程规划第七章绿化规划第八章“五线”规划控制第九章土地使用及建筑规划管理规定第十章图则说明第十一章实施管理第十二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深化、落实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功能布局,统筹安排各项设施,指导城市片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特编制本规划。
第1.0.2条规划原则:1、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布局,充分体现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2、体现分期实用性原则;3、体现土地利用级差的原则;4、体现市政、公共设施建设中的合理性及实施性原则;5、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荆州市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1.0.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008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1994年9月5日)6、《湖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1998年4月1日)7、《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8、《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9、《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8—2020年)》10、1:1000数字化地形图11、国家相关规范及荆州市政府和规划部门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第1.0.4条规划目标:以新修编的总体规划为依据,规划确定古城片区的战略发展目标为“调整功能、疏散人口、整体保护、有机更新”,将古城片区发展的重点放在改善环境、提升功能,强化古城片区作为城市商业、娱乐、文化旅游中心的城市职能,保护与更新相结合,赋予古城片区新的活力,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第1.0.5条规划范围及规模:1、古城片区位于荆州市中心城区西北部。
2、用地规模:规划区总用地987.92公顷。
规划区共分13个街区,354个基本地块。
、、、、、、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录一:规划文本第一章现状概况 ............................................................................. - 2 -一、规划范围 ............................................................................... - 2 -二、现状用地 ............................................................................... - 2 - 第二章规划思路 ............................................................................. - 3 -一、规划依据 ............................................................................... - 3 -二、规划原则 ............................................................................... - 3 -三、规划重点 ............................................................................... - 3 - 第三章规划布局 ........................................................................... - 4 -一、总体规划布局 ....................................................................... - 4 -二、道路系统规划 ....................................................................... - 5 -三、公共设施及市政设施 ........................................................... - 7 -四、绿地及空间景观 ................................................................... - 7 -五、地块指标控制 ....................................................................... - 8 - 第四章规划要求 ............................................................................. - 9 -一、建筑侧向间距 ....................................................................... - 9 -二、建筑离界距离 ....................................................................... - 9 -三、日照标准 ............................................................................... - 9 -四、管线综合 ............................................................................. - 10 -二: 规划图纸1、区位图(总规-用地规划图)2、用地现状图3、用地规划图4、地块图则5、道路系统图6、公建及环卫规划图7、综合管线规划图第一章现状概况一、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 东起——路,西至——大道,南起——,北至——,规划用地总面积为258.55公顷,约2.6平方公里。
项目名称:桦南镇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委托方(甲方):桦南镇人民政府桦南镇城乡规划局承担方(乙方):聚义规划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199001090514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黑]城规编第(022016)号院长:万亚男总规划师:万亚男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 2013年 6 月编制单位:聚义规划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编制人员名单:项目负责人:万亚男目 录 第二章 功能定位与总体布局 ........................................................... 8 第三章 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及控制 ................................................... 8 第四章 土地使用强度控制 ............................................................... 8 第五章 道路交通规划及控制 ......................................................... 11 第六章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 11 第七章 景观系统规划及控制 ......................................................... 12 第八章 市政工程规划及控制 ......................................................... 13 第九章 建筑高度及间距控制 ......................................................... 16 第十章 建筑物边界退让控制 ......................................................... 16 第十一章 奖励与处罚 ..................................................................... 16 附录 名词解释 . (18)24 第二章 规划依据、范围与原则 ..................................................... 24 第三章 功能定位 ............................................................................. 25 第四章 功能结构 ............................................................................. 27 第五章 居住用地规划 ..................................................................... 28 第六章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 29 第七章 道路交通规划 ..................................................................... 30 第八章 绿地系统规划 ..................................................................... 32 第九章 景观系统规划 ..................................................................... 33 第十章 给水工程规划 ..................................................................... 34 第十一章 排水工程规划 ................................................................. 35 第十二章 供电工程规划 ................................................................. 36 第十三章 通信工程规划 ................................................................. 37 第十四章 供热工程规划 ................................................................. 38 第十五章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 39 第十六章 管线综合规划 ................................................................. 39 第十七章 规划控制要求 .. (40)02.土地使用现状图03.土地使用规划图04.道路系统规划图05.道路竖向及坐标规划图06.公用设施规划图07.建筑高度规划图08.绿地系统规划规划图09.城市设计引导图规划图10.地块编号图11.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图12.供热,电信电力工程规划图13.总图图表第一章总则第 1 条为保障桦南镇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促进并带动整个新区开发建设,特制订本规划实施文本。
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批文件文本格式第一章总则第01条为……,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控制标准,特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批文件(下简称:文件)。
第02条本文件适用于……管理单元,北起…,南至…, …公顷范围内各地块和各类用地的土地使用,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以及市政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
第03条本文件制订主要依据是:…分区规划,…专项规划,对…专项规划的…内容有修改,主要体现在…。
第04条本文件涉及的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6)、…现有的相关标准、规范,结合……区的实际情况,以及今后的发展制定的。
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福建省和厦门市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第05条在本片区内编制规划管理图则、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均应以本文件的要求为依据进行。
第06条本文件所确定的道路交通设施和市政设施的用地范围,在下阶段详细规划设计时确需略有修改的,须报市规划主管部门审定。
第07条本文件由市法定图则规划委员会负责解释;若需修改,必须按《厦门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执行。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第08条发展目标:…第09条功能定位:…第三章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及控制第10条本文件涉及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代码均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用地划分至小类,以小类为主,中类为辅。
(见表1)第11条在土地开发建设过程中,土地的使用必须符合土地使用规定和控制性规划的各项规定。
文件中所规定的土地使用性质及规模如需作变更时,必1须经原规划部门审批后执行。
第12条依据本片区的功能定位,确定本片区主要土地用途为:…,各地块土地利用性质详见土地利用规划图。
第13条本文件所确定的土地用途是对未来土地使用的控制与引导,现状合法的土地用途与文件规定用途不符的,原则上可继续保持其原有的使用功能;一旦这类土地进行改造与重建时,必须与本文件规定的用途相符。
宜昌市紫阳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及控制 (2)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 (2)第四章建设开发控制 (5)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8)第六章园林绿地系统及空间景观系统规划 (8)第七章环境保护规划 (9)第八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0)第九章防灾减灾工程规划 (12)第十章地块编码与规划分图则 (12)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与规划管理规定 (13)第十二章附则 (13)附录一、名词解释 (13)附录二、主要相关附表 (14)宜昌市紫阳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引导紫阳片区的开发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完善路网骨架,落实各项基础设施,促进城市的有序发展,特编制《宜昌市紫阳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下称“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适用于规划范围内各地块和各类用地的土地使用、建设和规划管理等工作,并为下层次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项目设计等提供依据,但不作为工程项目施工的依据。
第三条本规划由规划文件(文本和说明书)、规划图纸(图纸和分图则)两部分组成。
规划文本与分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第四条本规划是紫阳片区各项建设活动和规划管理的法规性文件,规划区内各项建设必须遵守本规划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非经履行法定程序均无权随意更改。
第五条本次规划区范围为:东部以长江蓝线为界,南部以紫阳河为界,西部以500KV高压线为界,北部以鹅石子沟为界。
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94.93公顷。
第六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5、《湖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1998)6、《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7、《宜昌市点军分区规划(2005-2020年)》8、《宜昌市综合交通规划(2005-2020年)》9、《宜昌市城市农贸市场专项规划(2006-2020年)》10、《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11、《宜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8.6)12、本区现状调查资料和国家、省、市其它相关法规和规范第七条规划指导思想1、以《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为指导,科学分析紫阳片区在城市中的地位和职能,合理确定其功能性质、发展规模、用地布局等,完善城市结构。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发展规划 (1)第三章开发控制规划与建筑规划管理通则 (2)第四章附则 (4)附录: (4)附表一:现状土地利用汇总表 (5)附表二:地块控制指标统计表 (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动临海市经济的持续发展,结合《临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汛桥镇总体规划》,和汛桥的整体开发与建设,科学、合理地指导本地块内的城市建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区范围规划范围东北接汛桥镇中学,西至丰桥路,规划范围总面积0.774公顷。
规划范围内的建设项目选址、详细规划、修建设计、地块出让及有关工程建设等必须符合本规划,同时应符合国家、省、市的其它技术标准,规范与规定。
第三条规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四)《浙江省城市建设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件标准》(五)《台州市城乡规划技术管理规定》(六)《临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七)《临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八)《临海市城镇体系规划》(九)国家、浙江省、台州市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文件。
(十)本规划经临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十一)本规划由临海市建设规划局负责解释。
第四条规划原则(一)节约土地资源,做到合理的用地布局;(二)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弘扬地方特色的规划理念;(三)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促进规划区可持续发展和有机生长。
第五条本规划成果由文本、图件和附件组成,其中文本和图件具有法律效力,两者应配合使用。
第六条编制规划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对本规划区实施城市规划管理及在规划区内开展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关的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同时应符合国家及浙江省其他有关法规要求。
第七条临海市建设规划局负责本规划实施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二章发展规划第八条全镇行政区域面积53平方公里,下辖31个行政村,总人口 1.9万,是全市人口最少的镇。
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科学合理地指导威海经济开发区水阁工业区的开发建设(以下简称水阁工业区或工业区),促进工业区用地的合理布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规和《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制定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2条规划范围:威海经济开发区水阁工业区位于威海市区西南的水阁镇辖区,南至大溪,北至大溪;东至远期快速干道,西至进城连接线,规划总面积13.1平方千米(不包括绕城公路、远期快速干道以及进城连接线的建设用地)。
四都商住地块位于威海市西部,水阁工业区的西北部。
东至绕城公路,南至大溪,西至大溪,北至大溪;规划总面积为2.3平方千米。
第3条本规划经威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应,水阁工业区及四都商住地块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建设活动及管理措施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规定及意图,此外还应符合国家、地方的法规及规定。
第4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和规划图册三部分共同组成。
第5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威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第二章规划依据、规划原则和规划目标第6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威海市建设局;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 BJ107-90);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 B50180-93);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 B50220-95);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 B50289-98);9.《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城建[1993]784号;10.《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 公安部、建设部,(88)公(交管)字90号;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2.《威海市水阁工业区路网规划专题会议纪要》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3.与本规划有关的国家、省、市颁布的规范、规定、标准;第7条规划原则:1.保持工业区的功能与结构完整工业区是整个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规划与建设必须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统一部署,以总体规划为依据,以现状及发展条件为基础,综合确定其规划结构、路网体系和大型设施的配置;同时,保证工业区中产业园区、居住区块及公共服务设施等功能的充分发挥。
规划文本一、总则1、区域概况规划区位于双港镇及辛庄镇内,其规划用地范围:北至梨双路、天津大道;南至规划南边界路、五大街;西至五大街、梨双路;东至规划机场南延线,总面积664.39公顷。
规划人口8.3万人。
2、规划依据(1)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2)天津市津南区总体规划(2008-2020年);(3)天津市津南区双港中心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4)相关专业规划方案;(5)国家、天津市有关政策、规定及技术标准。
3、适用范围本区域内土地使用及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划文本和用地规划图的有关规定,还必须符合国家、天津市的有关规定;本规划文本和用地规划图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两者不可分割使用。
4、规划的批准、修改和解释(1)本规划经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主管部门批准后,自批准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2020年;(2)本规划由天津市规划局津南区规划分局负责解释;(3)本规划若需修改,须经原批准部门允许,按规定程序重新编制,再由原批准部门批准。
二、土地使用1、天津市津南区总体规划确定本区域土地使用性质以配套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生态环境优良的综合居住功能为主。
2、土地使用性质分类依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GBJ137—90)的规定。
3、现有土地使用性质若与本规划不符,暂时不须更正,但若对用地的部分或全部进行改造,则新的用地性质必须与本规划相符。
4、为保证土地使用的灵活、适应性,地块内建设项目可以在《土地使用兼容表》的允许范围内进行调整,且按不同兼容类型须经规划管理部门批准同意。
(附土地使用兼容表)土地使用兼容表(√允许设臵;○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允许设臵;×原则上不允许设臵,特殊情况下需报市政府批准)天津市津南区辛庄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三、土地开发强度1、本控规区域为辛庄镇区,各地块土地开发强度的控制指标以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作为刚性指标,详见《规划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千祥镇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2020年)浙江师范大学旅游与资源管理学院二○一一年一月千祥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录第一条规划背景 (3)第二条规划说明 (3)第三条规划范围 (3)第四条规划依据 (3)第五条规划区职能 (3)第六条规划区规模 (3)第七条功能结构 (3)第八条用地布局 (3)第九条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3)第十条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规划 (3)第十一条特殊用地规划 (4)第十二条道路系统规划 (4)第十三条交通设施规划 (4)第十四条道路竖向规划 (4)第十五条给水工程规划 (4)第十六条排水工程规划 (4)第十七条电力工程规划 (5)第十八条通信工程规划 (5)第十九条环卫设施规划 (5)第二十条防洪规划 (5)第二十一条环境综合整治措施 (5)第二十二条规划绿地布局 (5)- 1 -2、街头绿地 (5)3、防护绿地 (5)4、绿地指标 (5)第二十三条景观界面控制 (5)第二十四条景观结构 (6)第二十五条控制体系 (6)第二十六条容积率控制 (6)第二十七条建筑限高控制 (6)第四十四条绿地率控制 (6)第四十五条道路交通控制 (6)第二十八条道路红线控制 (7)第二十九条兼容性控制 (7)第三十条强制性内容 (7)第三十一条生效时间 (7)第三十二条规划变更 (7)- 2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背景为了贯彻万州区城市总体规划,更科学合理的进行千祥镇组团的建设和规划管理,特编制《重庆市万州区山顶组团I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说明本规划是该规划区内各类建设项目的指导性文件,在规划区范围内从事一切规划管理和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但本规划主要作为规划管理的依据,而不作为任何施工依据。
本规划成果包括“文本”、“说明书”和规划图纸。
规划图纸和说明书是文本的技术支撑,文本和图纸是万州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规划区内进行管理的法规性文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宁波、舟山港口资源整合方案》的重大战略举措,根据《舟山港总体规划》的有关要求,有序开发舟山金塘港区,明确规划图则规定的控制要求,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控制标准,特制定本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第二条文本涉及的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为开发舟山港,满足浙江省和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金塘港区优越的自然条件,按相关标准、规范制定的。
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浙江省和舟山市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第三条文本适用于本次规划港区岸线长22km,水域面积31km2,陆域面积1260ha。
第四条文本与图则应同时使用,二者不可分割。
第五条本规划经浙江省交通厅和舟山市人民政府联合批准后,授权舟山港务管理局执行,解释权属舟山港务管理局。
- 1 -第二章岸线、水域、陆域性质及区域控制第六条根据金塘岛周边水域条件、陆域自然状况和岸线使用现状,自金塘岛西侧龙舌咀头起向南经大馒头往东经宫山,向北至东北侧下雄鹅咀止,岸线总长22km,为金塘港区规划控制岸线;自下雄鹅咀向北环岛至西侧龙舍咀头,岸线长12km,不在本次规划范围内,作为今后发展预留岸线。
第七条港区规划控制岸线范围内,根据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陆域地形和现状条件、以及舟山市临港工业布局,把金塘港区划分成木岙、大浦口、上岙、张家岙、小李岙和北岙共六个作业区。
规划各作业区的岸线长度、适建泊位性质、等级和吞吐能力如表1所示。
第八条规划港区水域包括码头前沿船舶停泊水域、回旋水域、以及航道和锚地等。
金塘港区各作业区依岸顺次排列,规划港区水域按连成一片控制,港区水域外边线与码头前沿线间的最小距离为1000m,以《金塘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图》中a~s各点的连线范围为准,全部水域面积为31km2。
港区水域控制点坐标如表2所示。
第九条金塘港区功能与相邻宁波港北仑港区相似,共用一条进出港航道和引水、联检锚地。
因此,本控制性规划不另对进出港航道和引水、联检锚地进行布置和控制。
控规文本标准化文件注意:若地方有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定,则文本形式与内容深度按照地方规定来。
注意:不同规划项目会有相应表达重点及增减内容。
如旧城改造、工业园区要突出其特殊性。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文本第一条一般应阐明规划编制目的。
范例: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一步深化完善××××××(如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所确立的发展目标,明确本编制区未来发展方向及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协调各专业、各部门的需求和规划管理的要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规定,结合××××××的实际情况,特编制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国家规范,城乡规划法及道路交通规范等,二是地方规范,编制区所在省、市、县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三是与编制区相关的上层规划,如总规、分区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
注意:1、下位规划、同级控规不能作为规划依据2、规划依据应注明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时间,政府文件应注明文号,相关规划应注明规划期限3、上层次规划须经法定程序批准范例:本规划涉及的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现有的相关标准、规范,针对编制区的开发、建设、管理而制定的,对未涉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省及××××××市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2)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6.《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1)7.《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8.《浙江省控制性详细规划图集编制导则(试行)》9.《湖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0.《××县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0)11.《××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12.《××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13.《××县中部分区规划(2010-2020年)》14.《××城市道路网专项规划》(2008年)15.《公共服务设施布点规划》(2007年)16.《××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17.《××县教育布点规划》(2008年)18.《××县文物古迹保护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19.其它国家、××××××省和××××××市相关法规、标准的规定第三条规划成果范例1:本规划成果包括法定文件、技术管理文件和附件三大部分。
规划说明书目录一、项目概况....................................................................................................... - 1 -二、规划背景....................................................................................................... - 1 -三、规划依据....................................................................................................... - 2 -四、规划区建设条件SWOT分析 .................................................................... - 2 -五、开发策略....................................................................................................... - 3 -六、规划设计原则 .............................................................................................. - 3 -七、规划设计目标 .............................................................................................. - 4 -八、功能定位....................................................................................................... - 4 -九、规划重点....................................................................................................... - 4 -十、用地布局规划 .............................................................................................. - 4 -十一、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 - 4 -十二、绿地系统规划 .......................................................................................... - 5 -十三、城市设计引导 .......................................................................................... - 5 -十四、规划实施措施 .......................................................................................... - 6 -十五、经济技术指标 .......................................................................................... - 7 -一、项目概况龙子湖地区位于郑东新区东北部,东临正在建设的京珠高速公路,西靠东三环(107辅道),北接连霍高速公路,南到陇海铁路,新修的金水东路横穿其中;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4公里,总用地约40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为35万。
目录第一部分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功能定位第三章总体布局第四章公共服务设施第五章居住区规划第六章绿化景观规划第七章环境保护规划第八章道路交通规划第九章市政用地设施规划第十章综合防灾规划第十一章五线控制第十二章地块控制第十三章非建设用地规划控制第十四章建设开发时序第十五章附则第二部分说明书1 前言规划背景规划范围规划依据与原则1.3.1规划依据1.3.2规划原则项目概况2 现状概况与分析区域位置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水系土地利用现状道路交通现状对外交通内部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现状3规划定位与发展策略区位分析上位规划基地优劣势分析优劣分析劣势分析发展策略交通策略土地利用策略景观策略4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总体结构土地利用规划5 地块划分及开发控制地块划分及编码控制指标5.2.1 控制指标的内容5.2.2指导性控制指标6 道路交通规划规划原则道路交通系统规划7 竖向规划现状地形规划目标与原则规划目标设计原则道路竖向规划8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总体思路布局规划9绿地系统规划规划原则绿地系统规划9.2.1绿地结构9.2.2绿地分类10城市设计指导原则城市设计目标城市设计原则整体城市设计第三部分附图1区位分析2与老城区衔接分析3土地利用现状及环境分析4土地使用规划5地块编码6公共服务设施规划7道路交通规划8道路线位(坐标)9道路竖向(坡度/坡长)10四线规划图11城市设计概念图12规划结构13功能分区14绿地系统15绿地景观结构16开发强度17高度分区18分图则1 19分图则2第一部分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武夷山市北城高铁区的建设发展需要通过片区开发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明确片区的功能定位、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和相关建筑,协调各项建设,组织道路交通,构筑环境景观,配置有关市政配套设施等内容,特制订《武夷山市北城高铁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工程设计,以及规划区内各地块及各类用地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和开发建设。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3、《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6、《城市规划用地分类代码》CJJ 46-917、《福建省城乡规划条例》8、《福建省城市和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9、《福建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10《武夷山市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11、其他相关规划第三条规划原则1、整合原则。
处理好发展规模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2、经济原则。
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形成合理的功能与布局结构,量力而行,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定额指标。
3、安全原则。
有效防止各类自然、人为和次生灾害,强化城市规划的避灾、防灾、减灾措施,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
4、美学原则。
按照美学规律来安排城市的各种物质要素,注重传统与现代、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建筑格调与环境风貌的协调,塑造独具地方特色的魅力形象。
5、社会原则。
体现以人为本,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原则,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满足市民的各种需求。
第四条规划理念1、区域协同整合。
以“武夷山市北城高铁区”为区域背景,,协调和梳理与周边地区的发展脉络,寻求区域整体协同发展。
立足区域的视野,遵循区域综合发展的规律,根据宏观区域背景环境研究分析规划区空间布局,合理安排用地;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各级配套服务设施,提供多层次的城市空间,保障城市生活的多样性。
2、生态低碳发展。
坚持人、城市、自然和谐,协调经济、社会、生态的相互关系,借鉴生态规划理念,引入低碳建设模式,尊重自然肌理,注重生态基底与人文空间的优化,提升北城片区的文化和环境品位,创建生态宜居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3、塑造城市个性。
把握武夷山地域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深刻了解城市及其文化的发展脉络,研究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品质意境,从而确定空间的艺术特色,构筑城市形象整体景观框架,形成良好的城市意象空间,展示城市的个性风格。
4、适度超前建设。
扭转历史上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的局面,设施建设适度超前配套完善,把发展瓶颈制约转变成发展的支撑和保障。
5、弹性动态规划。
前瞻性与实施性相结合,发展战略和空间布局突出规划的前瞻性,采用灵活与具有地方特色的指标体系进行弹性建设控制引导,强化规划的可操作性。
第五条规划范围:本规划区位于武夷山市北城高铁区,地处海西经济区北部,是海峡西岸绿色腹地战略中的“黄金点”。
规划于2010年正式动工建设的京福高铁自北向南穿北城新区,极大地改善了北城新区的交通区位,缩短了新区与周边更大腹地城市的距离,为新区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如果能有效地利用京福高铁带来的发展契机,将实现武夷山市全面融入海西建设大局,充分发挥武夷山市在海西经济区纵深推进中的先锋作用。
总面积182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165公顷。
体育等方面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综合防灾工程等是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是对城镇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镇总体规划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功能定位第六条产业导向: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型产业,综合发展交通转乘、餐饮娱乐酒店住宿、商务办公、商贸购物、文化展示、居住等多种功能,做大做强武夷山市主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第七条发展定位:把握海峡西岸经济一体化加快和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机遇,以大型铁路枢纽站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综合交通枢纽”对城市发展的催化作用,实现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的转化。
北城高铁区是一个以居住生活功能和交通集散功能为主,兼顾商业服务、休闲娱乐等功能复合的展现武夷人文自然特色生活服务中心。
第八条职能建设打造未来武夷山市北城高铁区的重要节点和新型产业空间载体,为武夷山市提供生活性服务,重点建设四大职能。
城市核心延展区——充实中央金脊都市交通组织区——建设客运枢纽生态文脉传承区——保育山水格局都会生活引领区——培育休闲产业第九条人口容量根据片区功能定位和用地条件以及上层次规划的要求,规划区人口规模控制在12万人左右。
第三章总体布局第十条空间结构规划形成“活力高铁、三轴律动、多廊楔入、五区联动”的空间形态与结构。
活力高铁:由高铁商务活力区、滨水生态文化区、创智文化动力区共同构建24小时活力中心,形成商务接待、商业服务、文化展示、小企业创业等为主的具有复合功能的区域动力源。
三轴律动:以北城高铁发展轴、滨水生态文化轴和山体公园景观副轴共同展示规划区城市活力、文化内涵、生态风貌等。
多廊楔入:结合区内外水系,塑造崇阳溪滨水绿廊、文化轴滨水绿廊、城铁滨水绿廊、和谐大道防护绿廊。
五区联动:围绕发展轴线,通过生态廊道的分隔,形成高铁商务活力区、滨水生态文化区、生态旅游休闲区、自然居住区、滨水生态涵养区等五个功能片区。
第十六条空间结构高铁新区城乡统筹空间结构将形成“五区联动,三核发展”的空间布局。
第十一条用地布局以北城高铁为核心,西边以居住、商住、商业为重点建设对象。
东边以行政、少量商住、高档酒店、少量商业为主。
着重建设滨水区的景观与建筑。
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规划居住用地分为二类,总用地40.18公顷。
一类居住用地,分布在山体周围,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地形灵活布局,以低层住宅为主。
二类居住用地,分布在生态旅游休闲区,以多层住宅或多层和高层住宅混合用地为主。
第十三条公共设施用地重点围绕高铁站场建设中央金脊,市级公共设施集中布局在生活性宾溪大道和站前路两侧,各生活片区集中建设组团级公共服务中心,规划公共设施总用地32.13公顷。
第十四条工业用地因本地块规划目标定位,并没有涉及工业用地的安排。
第十五条仓储用地因本地块规划目标定位,并没有涉及仓储用地的安排。
第十六条对外交通用地北城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以及配套建设的汽车站等站场用地,总面积27.44公顷。
第十七条市政设施用地以配套建设完善为主,主要安排公交首末站、垃圾中转站、环卫所、消防站等。
第十八条绿地新建公共绿地多处,总用地面积46.27公顷;设置多处防护绿地,用地面积18.97公顷;新建公园绿地2处,总用地面积24.77公顷。
第十九条水域及其它用地保护区内水系及其支流,沿地势局部改造、拓宽,打造滨水绿廊,形成核心生态带,承担生态保育和展示功能。
第四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二十条中心系统以北城高铁为主要核心,周围以发散的形式建设商业区、居住区、公园、行政区等等。
第二十一条行政办公设施规划市级行政办公用地位于规划区核心部位,集中在滨水生态文化区。
第二十二条商业金融设施规划在高铁商务活力区,安排商业、商贸、宾馆、酒店、会展、商务办公等用地。
在生态旅游休闲区安排宾馆、酒店以及旅游接待中心。
其它商业设施安排结合居住区布局,主要配套市场、超市、小型零售店等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第二十三条文化娱乐设施规划在滨水生态文化区内安排市级文化娱乐设施,其它文化娱乐设施结合居住区布局,以文化站、小型活动中心等形式布局于居住区公共服务中心内第二十四条体育设施未涉及大型体育设施。
第二十五条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在居住区安排综合医院一处,用地面积2.25公顷。
第二十六条教育科研设施建造小学和中学各一所满足当地教育需求。
第二十七条其它公共设施未涉及其他公共设施。
第五章居住区规划第二十八条城市社区结合区位与场地特征,低密度开发型、低碳型两种类型。
位于水系或山体周边或是滨江生态涵养区中,以低于4层的低密度住宅为主,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打造高品质社区。
以现状建设为依托,重点完善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为主。
在高铁以及西侧用地范围内。
引入TOD社区模式,结合BRT线路布局。
以公交站点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属低碳城市模式试验性社区。
第二十九条农村社区对规划地块附近的村庄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规划区形成良好的衔接,彼此促进发展。
第六章绿化景观规划第三十条绿地系统以保留的果园、林地、山地为生态斑块,以水系沿线、交通干道沿线绿化带为生态廊道,构建“斑块、廊道、基质”三级生态结构体系,形成“绿野环绕、绿斑镶嵌、绿廊交织”的弹性生态网。
区内园林绿化系统采用“点、线、面” 相结合的立体混合式布局手法,主要安排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态绿地等各类绿地。
绿地分类一览表第三十一条景观系统结合自然地形和空间布局以营造田园风光与动感都市相结合的景观特色为主题,对区内河涌、林地等特色要素整合利用,形成“山水并续、多楔渗透、城绿交织、共书锦绣”的景观意向,组织有整体性、连续性、多样性的城市开放空间体系和景观空间脉络,规划形成“一心、三轴、五区、多点”的绿化景观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