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留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留白”本是传统绘画中的一个技巧术语,讲究着墨疏淡,空白广阔,以留取空白构造空灵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后来推而广之,成为一个艺术术语。
无论是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庄子的“不可言传”之妙境,还是中国戏剧中的“虚拟”,武术表演中的“亮相”,音乐中的“休止符”……都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达到以无胜有的境界,有令人遐想的独特美。
皆被人称之为“留白”。
一切艺术都体现着留白之美意,没有留白就没有艺术。
文学作品亦不例外。
伟大作品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存在“留白”,故适合不同的心灵,不同读者对其的诠释各自不同,因而产生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文学现象。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要想把课堂上得轻松活泼,克服填鸭式、满堂灌以及凡事身体力行,那么依据现代格式塔(完形)心理学理论和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学会巧妙“留白”。
现代格式塔(完形)心理学理论认为,人面对一种不完全或有缺陷或空白的格式塔刺激物,就会在知觉中自然地产生一种急于改变它们并使之成为“完形”的倾向,从而引起一种进取追求、充满紧张感的内驱力,并积极主动地去充实和完善。
这一理论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要把所有的内容讲深讲透,贪多求全,使人“脑”不暇接,没有思考的余地;而要有开有收,点到为止,惜“语”如金。
或者有意创造时间的空白地带,给学生一咀嚼、玩味的机会;或者讲到某处戛然而止,以无声代有声。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上必要的“留白”不仅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创新的空间,留下思维、想象和发挥的余地。
使他们能够有机会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思想插上翅膀,用已积累的知识和独特的生活经验或体验去“补白”,从而对教学文本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同时也使教学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
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留白艺术是指在绘画或书法创作中,通过适当地利用空白的部分来强调重点,突出表现作品的美感和意境。
通常,我们提到留白艺术时,往往会联想到绘画领域,但实际上,在语文教学中也存在着留白艺术。
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指的是通过巧妙地运用语言技巧和教学方法,给学生一些适度的空间和自主的思考机会,让他们能够主动地思考、发现并探索知识,提高对语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
留白艺术与师生互动密切相关。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运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从而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地留出一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问题的答案,并慢慢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和创造力。
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留白艺术在课堂教学中还有体现在启发思考的过程中。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的运用,即通过问题的设置和情境的营造,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适当地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间,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问题并寻找答案。
留白艺术还需要在作业布置和批改方面得到体现。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置或任务的要求,给学生留下余地,让他们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而在作业批改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可以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自我改正,在批改时不仅要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更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自我修正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通过留白艺术的应用,教师能够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留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留白艺术是表现一种意境、一种神秘感的艺术手法。
它通过不同的手法将一些细节或者整体性的事物留白,给人留下一种无穷的想象空间。
在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施。
通过阅读名著和优秀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留白之处。
在课堂上读一段描写秋天的文字,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感受其中的留白之美。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这里的留白之美体现在作者没有直接描绘景物的具体样貌,而是通过一些抽象的词语和意象来表达秋天的特点,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这样的留白之美,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写作也可以运用留白艺术。
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留白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作文更富有张力和感染力。
在写一篇记叙文时,学生可以适当地留白一些细节,让读者自行想象,从而增加作文的意境和艺术性。
留白还能突出作文的重点,给读者更大的惊喜和感动。
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学生可以在写作中不断探索留白的力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留白艺术来丰富教学资源和设计教学活动。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留白的方式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留白艺术来设计一些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和想象来完成作品。
这种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
留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名著中的留白之美、在写作中运用留白艺术以及利用留白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留白艺术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发挥更大的潜能。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留白”是绘画艺术上的名词,意思是高超的绘画技艺不是刻意地追求内容的满实,而是自然巧妙地留下一定的审美空间,让欣赏者用想象和感受去自行填补,从而形成一种情由景牵,意在画外的美妙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若在语文课堂上恰当地运用一点“留白”艺术,则不仅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富于艺术性,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
一、“留白”艺术的教学意义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由于教学中的空白艺术遵循了学生认知规律,摒弃了面面俱到、点滴不漏的串讲分析,使课堂教学开合有度,点到为止,惜语如金。
有时有意对某些教学内容秘而不宣,让学生自己去填充,完成被省略的内容;有时有意创造时间上的空白地带,给学生以咀嚼、品味的余地;有时留出教学活动的空地,让学生参与思考。
这些设计能激起学生的“愤悱”心理,能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中采用“留白”艺术,克服了“填鸭式”教学的弊端,有利于学生系统、扎实、牢固地掌握知识,并能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更多的新知识。
“留白”的设计,着力于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帮助学生掌握“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实现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之目的。
二、“留白”艺术的教学策略1.知识留白,给予学生自主权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知识原野的窗子。
”在课堂上,教师把某些知识有意地留下不讲,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空白,会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探险。
这种空白的设计并不是对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为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去自己探索和发现知识。
2.提问留白,给予学生思考权在听课时,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即教师告知学生“我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阅读这篇课文,然后回答这个问题”。
这种提问方式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问题一提出,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就马上要求学生回答,这种不“开”只“达”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提问也就失去了价值。
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留白艺术与语文教学的关系、留白艺术的定义和特点以及留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留白艺术是指在文学作品中通过艺术手法留下一定的空白,让读者在思考中去填补这个空白,从而增强作品的意境和表现力。
在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也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
首先,留白艺术是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
语文教学的核心之一就是锻炼学生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而留白艺术正是通过让学生在空白中去寻找答案,去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使用留白艺术可以让学生自行探究文本中的潜在意义和隐含信息,强化其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留白艺术的定义和特点留白艺术的中文又叫“虚实格局”或“虚实对比”,它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它是通过在艺术作品中留出一定的空白,凸显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气氛氛围的,使得人们对作品的美感更加深刻和细致。
留白艺术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留白艺术明确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艺术作品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和元素,而留白艺术可以在这些信息和元素中选择重要的部分加以突出。
这样一来,留白的部分就成为了作品信息的重心,起到增强作品主题思想的效果。
其次,留白艺术体现了艺术的精髓。
留白是艺术表现手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创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留白艺术压缩了形式和内容,突出了主题思想和重点表现,体现了艺术在信息传达中的精练之美。
最后,留白艺术唤起了人们的思想深度。
留白是形式和内容的裁剪,是对艺术形象的完美构成。
留白的部分未曾直接表现是的信息,需要通过人的联想和思索去探究其中韵味,从而唤起人们的思考深度。
在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思辨能力的培养。
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自己去尝试运用留白艺术来做文本的解读和创造。
浅谈留白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留白艺术是一种艺术形式,指的是在作品中有意地不画出某些部分,让空白部分成为一种艺术展现的形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同样可以被运用,对于学生的阅读习惯、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绘画能力等多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帮助。
下面,本文将浅谈留白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留白艺术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法,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的方式与习惯,使他们在阅读时更注重细节和内在的表达。
比如,在阅读一篇故事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故事情节中的图片,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书写下故事中未被画出来的情节。
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故事情节的变化和转折。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使用留白艺术,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关注美学方面的问题。
当他们在观察一篇文章时,因为留白而产生的空白,可以让学生自发地去暇想,想象着可能出现的画面和情境。
也就是说,留白可以补充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变得更好的感受故事。
三、引导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观察留白艺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绘画的机制并学习绘画技巧。
学生可以通过研读哪些情节被描绘出来,从而识别出绘画中哪些元素是需要抓住的。
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创造出自己的故事情节,把空白部分补全,并画出自己的插图。
这样的练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绘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运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故事情节,提高他们的审美和想象能力,在视觉培养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尝试在绘本、故事等的阅读中的手法运用留白,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创新和探索,在美学方面产生兴趣和提高,提高阅读的效果和质量。
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留白是一种艺术,是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更加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留白的定义、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我们来认识一下留白是什么。
留白,是指在文学、绘画或其他艺术形式中,留下一些空白的地方,让读者或观众自行进行联想和想象。
在绘画中,留白是指画面上有一些没有涂色或留有较多空白的部分,而这些空白的部分往往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文学中,留白则是指作者在表达思想时有意地遗漏一些细节或情节,留给读者去想象和填充。
留白是一种艺术,它需要艺术家或作者有一定的功力和水平才能运用得当,使留白的效果更加出色。
在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也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留白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去联想和想象。
在阅读课文或文学作品时,留白可以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揣摩作者的用意,而不是一味地接受作者所给予的一切。
在写作时,留白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填补故事的空隙,让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留白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阅读课文或文学作品时,留白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去描述和表达想象中的情节或细节,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在写作时,留白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注意语言的表达,提高作文的质量。
留白可以让学生更加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阅读课文或文学作品时,留白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填补故事的空隙,形成自己的理解;在写作时,留白也可以让学生随心所欲地创作,产生更加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留白艺术呢?在阅读课文或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或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通过阅读和分析来揣摩和想象作者留下的空白部分。
在讨论时,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在写作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启发性的题目或情境,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填充故事的空白部分。
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留白是一种深奥而又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从留白的概念、留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以及留白艺术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留白的概念留白,即在绘画、设计等艺术创作中,不完全填充画面或空间的一种表现手法。
留白并不是画面或空间的空白部分,而是通过留下一些尚未表达的空间或信息,以产生一种更加凝练、更有余韵的效果。
1.阅读理解中的留白艺术在阅读理解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留白部分自行思考、推断和解读。
教师可以对小说中某个角色的一段行为或台词进行提问,引导学生从人物性格、情感表达、背景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
2.写作创作中的留白艺术在写作创作中,留白艺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在写人物描写时,教师可以通过留白的方式,让学生自行推测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性格,使作文更富有深度和灵动性。
3.口头表达中的留白艺术在口头表达中,留白艺术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韵律和节奏,提高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在朗读诗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运用略停、重音、音调等手段,使诗歌更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三、留白艺术对学生的影响1.培养观察能力留白艺术要求人们通过对画面、文本的观察和体验,自行补充和推断信息。
通过运用留白艺术,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敏感度和细腻性。
2.锻炼思维能力留白艺术需要人们灵活运用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来构建更完整、更具有独特性的信息。
通过培养学生运用留白艺术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3.促进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的发展留白艺术追求简洁、内敛的表现形式,追求一种超越表面的深刻和内涵。
通过学习和运用留白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留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留白艺术,一种简约而又深刻的表现方式,在语文教学中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它可以让学生在思考与表达中得到更大的自由度,体验到语文乐趣的同时,更好地感受语文所传达的魅力。
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表现在多个层面。
首先,是在词语选择上的留白。
在阅读或写作时,选择一个简单的词汇往往比使用一个华丽的词汇更能发挥想象力,让读者产生强烈的联想和感触。
例如,一个情感复杂的人物,若是用“悲痛”、“失落”等显而易见的词汇来描写,会使段落失去神秘感和深度感。
相反,如果使用“低头沉思”、“黯然神伤”等词汇,留白的地方便会让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
其次,就是在表达方式上的留白。
语言好比是一面镜子,它可以反映出人物、事件,也可以通过情感营造和节奏控制来激发读者的情感。
留白艺术在这方面表现得特别明显。
让语言简单、直接、自由,留白不必像文言小说中的隐语那样需要破解,而是透过常见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表达出更加深入的意义。
例如,大量使用省略和断句,与情感和行动相映成趣,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和审美效果,令人赏心悦目。
最后,是在主题和情感上的留白。
在传递思想和情感的时候,往往要依靠暗示和默契,留白的地方也许正是这种暗示和默契所在。
读者可以从细节中悟出整个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例如,夏洛特·勃朗特的《简·爱》中,小说主人公简·爱身世卑贱,但她的悲苦并没有使她感到自暴自弃,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超越了阶层的限制。
在小说结尾处,作者留下了“不久,在过着安详、喜悦生活的日子里,我会和罗切斯特聊起这场梦,他会愉快微笑,然后搂着我。
”(注:摘自孟繁阳译本),留白的地方就是读者去思考最后的“梦”究竟是指什么,它包含了哪些含义?总之,在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手段,它既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得到更大的发挥空间,也能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让学生深刻感受母语的魅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而留白艺术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留白艺术并非简单的内容削减或去伪存真,更重要的是在精简内容的注重提供学生自主发现、思考和创作的空间,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领略语文的韵味,感受语文的深邃,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和表达力。
本文将就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进行探讨,探寻其在语文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
一、留白艺术的内涵和特点留白,即空白,是指通过省略或删减,留出空间给读者,引导读者自行补充、联想、深入,达到更高的艺术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是指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合理选择内容、布局结构,适度省略、精简材料,留出思考和创作的余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达到语文教学的更高境界。
留白艺术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省略和含蓄:留白艺术强调不做过多解释和阐述,而是通过适度省略和含蓄,给读者以发挥自由的空间,使读者在自行补全的过程中达到领悟的效果。
2.引发联想和想象:通过留白,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让学生自行发现、解读和体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3.引导深入理解:通过留白,让学生对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在积极参与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对语文知识的真正领悟。
1.勾勒主题:留白艺术不是随意的省略和遮蔽,而是在突出主题的留白其他不重要的内容,使主题更加突出。
2.灵活多变:留白的方式和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可以是空间上的留白,也可以是时间上的留白,可以是文字的留白,也可以是图像的留白。
3.启发思考:留白并非不做处理或粗糙处理,而是在充分理解和把握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留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挖掘潜在的信息。
二、留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留白艺术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其应用涉及到课文教学、作文教学、阅读教学等各个环节,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诗歌词曲的教学:在诗歌词曲的教学中,留白艺术可以通过诗歌的形式、内容、意象等方面进行留白处理,使学生在品读和赏析中,感受语言的意境,领悟诗歌的内涵,培养对诗歌的浸润式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留白是一种特别的表现技巧,它是通过“空白”来表现“实物”,使作品更有生命力和灵动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留白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留白使文笔更加生动有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留白的技巧,使学生的作文更加生动有力,使文章在阅读中更富于想象力和魅力,让读者更加易于尝试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
2、留白可以凸显主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留白的技巧,凸显文章的主题,在文章呈现出来的时候,有时候我们需要一些空白来提高文章的表现力和凸显文章中的重点。
3、留白可以有效地抒发情感二、留白的技巧与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留白的技巧多种多样,以下几种技巧是教师可以借鉴地应用。
1、意象留白意象留白指通过短小的语句和表情的描述,以艺术化的手法表现出对某种感觉或现象的描绘,使作品产生出一种独特的感觉和厚重的氛围。
2、转折留白转折留白指通过在文章中设置突然性字符、词语或模糊的句子,以引起读者的巨大反差,达到强烈感情的表达效果。
3、远景留白远景留白是指通过对某些事物的描述、环境的表现,概括性地表现出某种情绪或思想,同时又不具体地说明一些细节的做法。
4、内心留白内心留白是指通过语言表达,以突出一个人的悲哀、喜悦、冲动和感情等内心感受,形象地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和思想,同时又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结语小学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思考素质,也能够增加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加深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理解。
教师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例子进行具体的指导和讲解,让学生们充分理解并掌握留白的应用方法和技巧,能够在作文中运用留白技巧,让文章更富于感染力和表现力,从而为他们之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留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留白是指在文字或图片的布局中有意地留下一些空白,让读者在留白处自行联想,以达到表达更充分、更深刻的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审美情趣,使语文教学更具有深度和魅力。
留白艺术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在一篇文章中,作者可以通过合理的留白让读者自行填补细节,进而思考作者的用意和构思。
一篇文章中刻意留下某个细节或情节的空白,可以让学生去思考、揣摩,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
这种留白方式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当中,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联想,提高阅读的深度。
留白艺术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写作中,留白的技巧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填补空白,激发出更加生动、精彩的语言表达。
在写作练习中,教师可以使用留白的方式,给学生一个基本的情节框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填充其中的细节,从而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在写作时更加自如地运用语言,更加有表现力。
留白艺术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通过留白的艺术手法,让学生更加关注文字和语言中的细节和空间的运用,使其培养出辨别文字美感和语言艺术的能力。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还能够提高他们对语言表达的敏感性和表现力。
留白艺术使语文教学更具有深度和魅力。
通过留白的技法,语文教学可以更加生动、有趣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自主学习,使语文教学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变得更加富有诗意和情感,使学生更加自觉地去关注和感悟语文美。
教育教学研究35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极具中国美学特征。
“留白”一词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
艺术角度上说,留白就是以“空白”为载体进而渲染出美的意境的艺术。
应用角度上说,留白更多指一种简单、安闲的理念。
留白主要分为:词语留白、艺术留白、哲学留白、应用留白。
沈从文的《边城》结尾并没有告知读者男主人公是否归来,只说可能永远不会回来,也可能明天就回来,引人遐想,发人深思。
语文课堂教学也要留白,于引人入胜处戛然而止、于思维碰撞处点到为止,这样的课堂才能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供他们的思维驰骋。
如果装得“太满”,则限制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一、备课留白,适度模糊海阔天空为了把课尽量上到完美,教师备课时常常会做多种预设,尽管如此,课堂还是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效果,问题出在哪里?因为我们往往忽略了课堂的动态生成性。
因此,预设要有留白,适当放开些,也好让学生有发挥的余地。
孙双金老师在一次公开课上,让不少学生上台写板书,最终的板书虽然没有那么工整、也不是孙老师预设的效果,但是整个课堂都活跃起来,学生们的板书趣味十足,深受众人喜爱。
假如老师上课时强硬地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走,就显得呆板、无趣。
例如,有两位老师同时上《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一位老师问学生:“你们喜欢这里的哪一句?”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大多说出了自己喜欢的理由,再此基础上,老师稍加点拨,一些重点内容自然而然就讲完了。
但是另一位老师不是这样讲的,她是让学生一段段有感情地朗读,然后按照顺序问学生:“这句话写得好吗?好在哪里?”,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显然是生硬的,他们被动地接受了知识,课堂反馈的效果也可以看出孩子们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削弱。
所以,给备课部分留白吧,多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二、活动留白,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因为课堂时间的有限,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量少而精。
“留白艺术”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艺术教育逐渐成为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传统的诗词歌赋教学外,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引入一些新的艺术元素,比如留白艺术。
留白艺术是一种以留白来表现意境、情感和审美感受的绘画形式,它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下面,我们将探讨留白艺术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留白艺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意境。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而通过留白艺术的训练,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绘画来表现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并以留白的方式来表现其中的意象和情感。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词,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留白艺术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绘画过程中,留白艺术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来表现复杂的意境和情感。
这种训练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非常有益。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简单的主题或者情节,让他们用留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自己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留白艺术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绘画过程中,留白艺术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通过留白艺术的训练,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留白艺术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意境,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们应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提倡留白艺术,并将其纳入到教学中。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摘要:教学的留白艺术是指将留白手法运用于教学中并以此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艺术效果和水平的活动。
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教学留白的意义及其方法。
关键词:创新;留白;探究;建构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更重视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教学本质就是一种创造,一种艺术。
一场新的教学方式的革命已走入我们的课堂,然而,新课改的课堂节奏似乎有些快了。
课堂上,师生互动,你问我答。
教师唯恐讲得不细,不透,这种嚼烂知识喂学生的填鸭式教学,累了教师也困了学生,学生忙于做笔记,不思不想,很容易腻味。
讲得愈多、愈细,学生反而得到的愈少、愈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很多,而巧设教学留白,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空白艺术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留有思维的余地,讲到适可,点到即止,留几处空白让学生去化虚为实、联想思索,主动探知和动态生成。
这种空白艺术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联想、想象,使语文教学实处含虚,虚处含实,形成无穷的意味、悠远的意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语文教学留白的意义
1.巧设留白,培养学生兴趣,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
瑞伯雷斯说:“学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燃的火。
”孩子的智慧之火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去点燃,而点燃孩子智慧之火的关键是“教育的留白”。
所谓“点燃”,就是教师启动留白艺术引导学生产生迅速投入探究的倾向,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激活的状态。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思想者、探索者和研究者,既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需要。
教学中,我们教师常习惯于以提出预定了答案的问题的方式进行讲授内容,表面上师生的问答、讨论十分热闹,实际上却是教师设圈引诱学生往里钻。
这种“请君入瓮”式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始终把学生的思想限制为聚敛的、定向的求同式线性状态。
在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力避采用这种方式教学,而要运用“留白艺术”,来引发学生进行联想,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探究的思维能力。
2.巧用留白构建生成式教学,实现意义的获得和学生自我主体的建构
新课程追求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和创造,但生成和创造却离不开课前创新性的教学设计,离不开精美的预设,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
教学中的留白让学生意识到自我主体的存在,语文教学是一种生成,是师生、文本之间的互动。
留白让学生多层面的无声的回答一起涌向教师,他们在无声的理解中赞赏、肯定、批驳、否定、补充、延伸着教师的表述。
教师巧用留白构建的一种预设的开放性能带来更好的课堂生成性,“留白”艺术让课堂生成带来更大的有效性,学生在教师的预设中生成了、实现了自我主体的建构。
3.留白建构灵动课堂,激发学生填补心理
课堂教学“留白”往往是在较长时间的大段讲述之后出现的,这便使“课堂上出现一种‘灵敏的寂静’的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语)。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从头讲到尾、太实太满、面面俱到,学生思维的空隙因教师的过细分析而框定或不存在,也就无法形成开放自主的课堂。
教学的“留白”犹如断臂维纳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残缺反而给人驰骋想象的空间,想象出无数双秀美的双臂。
而教师就是通过“留白”,使学生产生需要他们去填补的心理,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探索,课堂就变活了,形成无穷的意味和灵动的课堂。
学生在留白的过程中,对于问题的思考由输入信息(答案),到自己去感悟。
正如佛教中的“顿悟”,“顿悟”前有一段“潜伏期”,而在我们语文教学中,那段“潜伏期”就是教师留给学生的“留白”。
二、教学留白的设置
1.教材的留白构建学生认知的空间
格式塔教育心理学认为,任何一种事物均可视作一个完整的结构(即完形),当人们面对一个整体中某些不完全或有缺陷的事物时,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紧张力、进取的“内驱力”,迫使大脑皮层紧张活动填补“完形”,以达到内心的平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
该故意保留某些教学内容不讲,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空白”,以引起学生的思考,这样学生就会在问题意识的驱动下自觉地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之中,从而能自觉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不协调,在文章的空白处、矛盾处以及语文与生活的契合处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心理空白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注意引领学生的心理空白。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愤”和“悱”,实际上就是学生心理状态上的空白点,也是我们教师把握最佳教育的契机点。
此时的学生如一个待装的空瓶,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刻,是思维探索的前导索。
教师要善于创设这样的空白情境,点燃学生积极探索的热情,此时的空白设置犹如燃烧的导火线,已经让我们看到了熊熊大火。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适时设置问题性空白,尽量使学生“思而得之”,要知道这比起由老师一语道破、全盘授于强得多。
3.思考留白展现学生思维的过程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一个创新的想法往往不是在思维的起始阶段,而是在思维的发展阶段甚至是最后阶段产生的,给学生思考的留白,即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给学生回答、讨论、交流、挑战的机会和联想、想象的空间,就一定会有创新智慧的灵光闪现。
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留出思考的空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空,使他
们的思维过程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展现。
“善教者留白”,但教师也切不可为“留白”而“留白”,置教材文本于不顾。
一个艺术的“留白”会使学生在填补空白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有翱翔的空间。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确实要好好把握住“留白”这门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通讯》语文通讯杂志社,2006.
2.《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月刊社,2006.
3.《教学案例》长春出版社,2008.
4.《中学语文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
5.
5.《中学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