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 格式:pdf
- 大小:245.07 KB
- 文档页数:1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留白”艺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注重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将“留白”的艺术手法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合理的方式,努力为学生营造一方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回忆、让学生品味、让学生体验、让学生感悟,从而激起创造的火花,点燃个性的火把,使语文课堂成为思想的乐园、个性的舞场、创造的天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试着从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空间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地留下“空白”,促使学生更加自觉地学习,并学有所获。
一、导入“留白”——“未成曲调先有情”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上课伊始,教师两三分钟的导入语犹如打开殿堂的大门,诱导学生竞相登堂入室,使学生进入学习新课的最佳精神状态。
此时须留“空当”。
留“空当”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入境”。
“入境”才能“生趣”,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思维的窗口。
教师在导入时,如果能因题制宜,艺术地设计解题的思路,注意留有余地,就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揠苗助长》一课时,我抓住课题设计如下训练: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2、自读课文,思考什么叫“揠苗助长”?3、指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理解“揠”在词语中的意思。
4、围绕课题提出问题:那人为什么去揠苗助长?结果怎样?抓住课题这个训练点巧妙地悬置疑念,留下空白,通过多思,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字、词、句、篇的训练,而且审题、解题、质疑问难等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训练,使语文教学的各项目标都得到了落实。
二、情节“留白”——“月明帘下暗藏身”留“空隙”即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思维的多向性要求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浅谈语文课堂留白的艺术技巧论文浅谈语文课堂留白的艺术技巧论文摘要:语文教学中的留白,就是让课堂有相对适度的“休止”与“空白”,这是语文学习的需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语文课堂“留白”的几个艺术技巧。
关键词:语文课堂留白艺术技巧留白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境界。
国画中留白,方寸之间尽显天地之宽,使无画处皆成妙境;音乐中留白,则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文学中留白,“……”中会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如果在课堂中不注意适当留白,不给学生留下自主思考和自由发展的时间、空间,学生就会缺少深层次的体验或思考,课堂就会缺少自然生成,就会缺少灵性,因此,课堂教学也需要留白。
当代中学生风华正茂,感情充沛,想象力丰富,语文老师应该在课堂上努力创造一些空白,让学生在空白情境中尽情释放个体情感。
那么如何创造和利用空白来带领学生进入无声之境?一、创设情境,戛然而止语文课是师生一起完成鉴赏的活动过程,尤其是美文欣赏课,更是心灵接受陶冶和洗礼的活动过程。
对于这样的语文课,教师可以在教学方式上做适当的创新。
如学习必修三现代诗歌《发现》时,先在导学案中预设问题“发现了什么”,课堂中给学生听配乐朗读,等朗读一结束立刻关闭声音,此时全班陷入绝对的静寂之中,教师再充满感情地示范朗读一遍,带学生进入闻一多的心境,达成与作者的心灵交流,促成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二、故布疑阵,移花接木练习评讲课是比较特殊的课,属于学生的二次学习范围。
评讲课效果如何决定了练习的存在价值,如何让课堂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很多教师想出了不少有益的办法。
但是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是练习目标达成的首要条件。
新课改条件下,教师要争取变不停地举例讲解为学生的触类旁通。
成语题由于知识量的庞大,一直让师生们倍感头疼。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评讲时邀请学生就练习中的错误类型举例。
例如:“错用对象”常见的有哪些,现场造句;“望文生义”的有哪些,现场造句……在知识总结后,对于那些可以根据字面意思来理解的成语,鼓励学生大胆解释。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留白在课堂教学中,留白是指教师在讲解和示范中,故意将部分内容不讲或者不做,留下空缺,让学生去填补。
留白旨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留白的作用1.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教师通过留白,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究,能够激发学生创新和思考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留白也是对学生思考和探究的一种鼓励,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
2.增强学生的记忆。
在留白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自身的记忆和其他的信息源去补足空缺的内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增加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留白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去补充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不仅仅是被动的听者,更是主动的探究者和学习者。
二、留白的实施方法1.表现方式的留白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适当的方式留白,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受。
例如在艺术课堂上,教师可以故意留下一些画作未完成的部分,让学生自己去创作;在读书课上,教师可以选择停顿,让学生先自己体味故事背景和情感,再来引导学生听课。
2.内容的留白教师可以在讲解中适当地留白,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例如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将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中一些未知和矛盾的内容留空白项,以此引起学生的探究和思考,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和认识。
三、留白的注意事项1.留白不能过多留白虽然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但是过多的留白会导致课程不连贯、内容重复不太好。
教师在设置留白时需要掌握一个度,不要让留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迷茫和困惑。
2.留白需要有适当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留白的过程中,需要适当的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探究。
如果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效果。
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留白的时间和空间。
3.留白需要关注学生的反馈教师在留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反馈,通过不断的反馈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和理解知识点。
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留白艺术是指在艺术作品中有意地留下一些空白,不去填满每一个角落,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平衡与和谐的美感。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留白艺术的概念,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引入留白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留白艺术强调不仅仅是填充空间,更重要的是对于空间的合理运用。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常常面临大量文字材料,如果不加以筛选和处理,容易造成信息过载,学生对于作品整体结构和美感的把握也会变得模糊。
而通过引入留白艺术,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经过精心设计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留白的魅力和空间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审美眼光和欣赏能力。
留白艺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留白艺术中,每一个留白的位置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们既能够起到衬托作用,凸显出作品的重点,又能够增加作品的张力和层次感。
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范例,可以教会他们如何运用语言进行点缀和修饰,让作品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意识到留白的重要性,不再过分追求文字的数量,而是注重文字的质量和排列的合理性,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非常有益。
留白艺术也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留白的位置,虽然没有文字或图案的填充,但却给人一种无限想象的空间。
学生可以在留白的空间中进行联想、扩展和创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
留白也可以使作品更加简洁和有力,给人以余韵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想象力。
这种思维的开拓和创造性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留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善于运用留白艺术的思维和方法,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留白是一种艺术,是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更加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留白的定义、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我们来认识一下留白是什么。
留白,是指在文学、绘画或其他艺术形式中,留下一些空白的地方,让读者或观众自行进行联想和想象。
在绘画中,留白是指画面上有一些没有涂色或留有较多空白的部分,而这些空白的部分往往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文学中,留白则是指作者在表达思想时有意地遗漏一些细节或情节,留给读者去想象和填充。
留白是一种艺术,它需要艺术家或作者有一定的功力和水平才能运用得当,使留白的效果更加出色。
在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也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留白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去联想和想象。
在阅读课文或文学作品时,留白可以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揣摩作者的用意,而不是一味地接受作者所给予的一切。
在写作时,留白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填补故事的空隙,让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留白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阅读课文或文学作品时,留白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去描述和表达想象中的情节或细节,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在写作时,留白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注意语言的表达,提高作文的质量。
留白可以让学生更加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阅读课文或文学作品时,留白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填补故事的空隙,形成自己的理解;在写作时,留白也可以让学生随心所欲地创作,产生更加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留白艺术呢?在阅读课文或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或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通过阅读和分析来揣摩和想象作者留下的空白部分。
在讨论时,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在写作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启发性的题目或情境,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填充故事的空白部分。
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留白是一种深奥而又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从留白的概念、留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以及留白艺术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留白的概念留白,即在绘画、设计等艺术创作中,不完全填充画面或空间的一种表现手法。
留白并不是画面或空间的空白部分,而是通过留下一些尚未表达的空间或信息,以产生一种更加凝练、更有余韵的效果。
1.阅读理解中的留白艺术在阅读理解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留白部分自行思考、推断和解读。
教师可以对小说中某个角色的一段行为或台词进行提问,引导学生从人物性格、情感表达、背景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
2.写作创作中的留白艺术在写作创作中,留白艺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在写人物描写时,教师可以通过留白的方式,让学生自行推测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性格,使作文更富有深度和灵动性。
3.口头表达中的留白艺术在口头表达中,留白艺术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韵律和节奏,提高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在朗读诗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运用略停、重音、音调等手段,使诗歌更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三、留白艺术对学生的影响1.培养观察能力留白艺术要求人们通过对画面、文本的观察和体验,自行补充和推断信息。
通过运用留白艺术,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敏感度和细腻性。
2.锻炼思维能力留白艺术需要人们灵活运用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来构建更完整、更具有独特性的信息。
通过培养学生运用留白艺术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3.促进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的发展留白艺术追求简洁、内敛的表现形式,追求一种超越表面的深刻和内涵。
通过学习和运用留白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留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而留白艺术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留白艺术并非简单的内容削减或去伪存真,更重要的是在精简内容的注重提供学生自主发现、思考和创作的空间,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领略语文的韵味,感受语文的深邃,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和表达力。
本文将就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进行探讨,探寻其在语文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
一、留白艺术的内涵和特点留白,即空白,是指通过省略或删减,留出空间给读者,引导读者自行补充、联想、深入,达到更高的艺术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是指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合理选择内容、布局结构,适度省略、精简材料,留出思考和创作的余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达到语文教学的更高境界。
留白艺术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省略和含蓄:留白艺术强调不做过多解释和阐述,而是通过适度省略和含蓄,给读者以发挥自由的空间,使读者在自行补全的过程中达到领悟的效果。
2.引发联想和想象:通过留白,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让学生自行发现、解读和体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3.引导深入理解:通过留白,让学生对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在积极参与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对语文知识的真正领悟。
1.勾勒主题:留白艺术不是随意的省略和遮蔽,而是在突出主题的留白其他不重要的内容,使主题更加突出。
2.灵活多变:留白的方式和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可以是空间上的留白,也可以是时间上的留白,可以是文字的留白,也可以是图像的留白。
3.启发思考:留白并非不做处理或粗糙处理,而是在充分理解和把握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留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挖掘潜在的信息。
二、留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留白艺术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其应用涉及到课文教学、作文教学、阅读教学等各个环节,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诗歌词曲的教学:在诗歌词曲的教学中,留白艺术可以通过诗歌的形式、内容、意象等方面进行留白处理,使学生在品读和赏析中,感受语言的意境,领悟诗歌的内涵,培养对诗歌的浸润式理解。
把精彩留给学生——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摘要:留白其实就是给学生一些想象的空间,让学生给文章编排一个精彩结尾,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初中学生的教学中,发散学生思维,扩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很重要的。
教师充分的利用留白艺术,将精彩留给学生。
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无限的潜能,体现对学生主体的信任,并且形成在语文课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留白艺术;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引言:留白是初中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想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就要恰当的利用留白艺术,给学生一些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文章编排一个精彩的结尾或者自己发挥想象写一则故事。
在此过程中,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空间,看看他们想象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以此来更好地引导和激励学生们前行。
一、与文章结合,留给学生想象空间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留白运用在课文中,通过自己合理的想象为文章编写一个结尾,同时也可以看出来学生是否认真听讲,是否读懂了文章。
例如:在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孔乙己》中,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就有充分的留白,学生们就可以根据自己读到的文章内容来进行想象。
孔乙己的一生都是悲惨的,鲁迅先生想用孔乙己的一生来抨击的是封建社会的文化。
所以当学生读懂了课文,就会知道孔乙己在那个封建年代的结局自然也是不好的,但是学生同样也可以将结局变为另一个戏剧性的结局。
但不管是哪种结局,都要让学生说出,他编排成这个结局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文章的哪些细节可以知道这个结局。
这就同样也是留白艺术的重要性,不仅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检查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
在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使用留白艺术教学,多留给学生一些空间,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答案,让他们自由的发挥想象,吸引注意力,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和兴趣。
二、引导学生自己说老师在课堂上要多加以引导,要让学生自己说,自己多发挥自己的想象,不能总是老师一昧的说,这样的话,留白艺术也就起不到作用了。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发表时间:
2019-08-19T15:55:59.807Z 来源:《教育学》2019年8月总第185期 作者: 赤英霞
[导读] “留白”原是绘画里的一个术语,指国画中常用一些空白来表现画面中需要的水、云、雾、风景等景象。
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高级中学
716100
摘 要: 教学如作画,在学生的心灵与思维空间作画,需要让课堂有相对适度的“休止”与“空白”,让课堂出现一种流动的寂静的气氛,
给学生营造一个品味、回味、想象、创新的空间,让学生插上心灵的翅膀,让思绪飞扬。教师有意识地留白,就是遵循艺术创作中
“虚实相
生
”的规律,追求启发思维的艺术效果,给学生思考、感悟、探索的时间,以期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关键词: 留白 语文 教学
“留白”原是绘画里的一个术语,指国画中常用一些空白来表现画面中需要的水、云、雾、风景等景象,这种技法比直接用颜色来渲染表
达更含蓄内敛。
“留白”虽是绘画技巧,但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更值得充分借鉴。
一、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自学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学”。编排阅读课文,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大多数教师唯恐学生哪个知识点学漏了,影响
考试成绩,仍是大包大揽,以自己的学习代替学生的自学。
这样做与新课标背道而驰。笔者认为,在学生自主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鼓励他们从文中找出疑难问题,组织学生进行
小组讨论学习。讨论过程中,教师只需适时给予提示、点拔、指导,然后帮助学生归纳、整理重点难点的问题。这样
“留白”艺术的合理运
用,会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充分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语文中的文学作品,具有形象性,表象性和灵活性。其本身就给读者、教育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联想内容。
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特点和优势,循循善诱,从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入手,给孩子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留足自由想象的时
间,从而引导学生在理解领会文章内容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进行课内课外,天上人间,古今中外超越时空
的联想和想象,把文章的文学符号变为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
语文教学基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和优势,为学生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艺术作品的“空白常常呈现一种“虚灵”的“空间感
型
”,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接受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无穷的艺术美感。就语文文
本而言,尤其是文学作品就较好地体现了这种留白艺术。
三、给学生留下实践的空白,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践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四、给学生留出情感的空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是一个情感的过程,教师应该以富有情感的方式教,学生应该以富有情感的方式学。但是,教师的情感体验不能代替学生的
情感体验,教师应留出自己情感体验的窄白,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进入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感受。
五、给学生留出结果的空白,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我们应该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用所谓正确的标准的答案来取代学生的主人翁的
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留下一片可以自由驰骋的
“空白”,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精心留出的“空白”中充分地认识到“自我”的价
值,将自己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由于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爱好、个性和特长,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和思维方式,“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
学生头脑中就有一千个不同的玛蒂尔德和阿Q,正所谓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即是也。因此,教师应留出结果的空白,对有些
问题不必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师生平等对话,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引导学生踊跃地尝试,尊
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留出评价的空白,让学生平等地参与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最高的裁定权,却忽视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这是漠视学生主体性的表现。
尤其是当学生的自觉意识得到高度强化,内在的进取热情已得到激发,整个身心已沉浸在积极主动的最佳学习状态中,教师就应精巧
适当地留出评价的空白,在一定程度上审慎地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权还给学生,比如对提问的评议、作文的评阅等,都可以让学生来平等
地参与,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就被激活,创造性思维也就更加活跃。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正是这种“主体艺术”的具体显现。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
的主观能动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留白”也就是留给学生以自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充分调动自己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去填补空白内
容,使其体会到自我的参与感与创造感,从而得到心理的满足。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它,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留白艺术的课堂教学中
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杜卫 主编 《美育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陈建先 《陈建光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