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质量通病培训教材
- 格式:pptx
- 大小:256.42 KB
- 文档页数:36
一、质量通病
钢结构受外力作用
变形。
钢结构安装整齐美观。
高强螺栓外露长度一致。
高强螺栓外露长度不一致,且未露过螺母。
省煤器悬吊管吊
耳管壁被割伤。
补焊处理后。
管道安装前未
封口。
管道内部有杂物。
管道进行封口
处理。
管子对口折口
量超标。
整改后对口质量好。
三通口管壁
被割伤。
补焊处理后。
煤粉管道对口时
没有留出3-4mm
焊口间隙。
焊口间隙
符合要求。
封母焊接前未能
进行成品保护
封母焊接前成品
保护措施
光谱分析前未做表面
清理。
工件表面清理干净后进
行光谱分析。
未做永久性标识,油漆
后无法确定透视布置用钢印做永久标识。
二、违反“强条”
省煤器散管对口
错口超标。
对口符合规范。
管子未封口。
集箱三通口封
口完善。
集箱内部锈皮,杂
物未清干净。
集箱内干净无杂
物。
焊口距吊架边缘
距离过小。
焊口距吊架边缘距
离重新调整后,距
离符合要求。
管子未加工坡口
整改后坡口焊缝
检验前未使用灵敏
度试片
检验前使用灵敏度试片。
检验时只使用一个
方向磁化。
检验时采用两个方向进行磁化。
焊接质量控制体系培训教材焊接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培训教材2022年.11.18前言焊接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的许多工程结构中,在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生产中焊接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焊接对产品的成本及产品的质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因此,确保焊接以最为有效的方式实施并在操作的所有方面做适宜的控制尤为重要。
焊接的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关键。
在__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由于焊缝不能被随后的产品检验及试验所充分证实,所以焊接被视为“特殊过程”处理。
为了提供有效的、合格的产品,有必要进行从设计到材料、乃至生产及随后的检验的各方面控制,需要进行管理以鉴别潜在问题的根源及采取适宜的质量控制措施。
第一部分关于焊接的一些基本知识1 焊接的定义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达到结合的一种方法。
第一部分关于焊接的一些基本知识2焊接方法的分类按焊接过程的特点,焊接方法可分为三大类。
2.1熔焊熔焊就是将焊件的连接处加热到熔化状态,(有时另加填充材料)形成共同熔池,然后冷却凝固使之连接成一个整体。
常见的熔焊有焊条电弧焊、气焊、埋弧自动焊、氩弧焊、电渣焊等。
2.2 压焊压焊就是对焊件连接处施加压力,或既加压又加热,使接头处紧密接触并产生塑性变形,通过原子间的结合而使之形成一个整体。
常见的压焊有电阻焊、摩擦焊等。
2.3 钎焊钎焊就是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将焊件接头和钎料同时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低于母材熔点的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扩散,从而形成钎焊接头。
常见的钎焊有锡焊、铜焊、银焊等。
第一部分关于焊接的一些基本知识3 焊接方法本节将对几种常用焊接方法的基本特性作一介绍。
3.1 焊条电弧焊焊条电弧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手弧焊”,它是通过带药皮的焊条和被焊金属间的电弧放电所产生的热量将被焊金属和焊条互相熔化并在冷凝后形成焊缝,从而获得牢固接头的焊接过程。
焊条电弧焊中最主要的要素是焊条本身。
焊接工程上存在的质量通病是:凡是肉眼或低倍放大镜能看到的且位于焊缝表面的缺陷,如咬边(咬肉)、焊瘤、弧坑、表面气孔、夹渣、表面裂纹、焊缝位置不合理等称为外部缺陷;而必须用破坏性试验或专门的无损检测方法才能发现的内部气孔、夹渣、内部裂纹、未焊透、未溶合等称为内部缺陷。
但常见的多是焊后不清理焊渣和飞溅物以及不清理的焊疤。
1、焊缝尺寸不符规范要求1.1 现象:焊缝在检查中焊缝的高度过大或过小;或焊缝的宽度太宽或太窄,以及焊缝和母材之间的过渡部位不平滑、表面粗糙、焊缝纵、横向不整齐,还有在角焊缝部位焊缝的下凹量过大。
1.2 原因:1.2.1 焊缝坡口加工的平直度较差,坡口的角度不当或装配间隙大小不均等而引起的。
1.2.2 焊接中电流过大,使焊条熔化过快,控制焊缝成形困难,电流过小,在焊接引弧时会使焊条产生“粘合现象” ,造成焊不透或焊瘤。
1.2.3 焊工操作熟练程不够,运条方法不当,如过快或过慢,以及焊条角度不正确。
1.2.4 埋弧自动焊过程,焊接工艺参数选择不当。
1.3 防治措施1.3.1 按设计要求和焊接规范的规定加工焊缝坡口,尽量选用机械加工以使坡口角度和坡口边缘的直线度和坡口边缘的直线度达到要求,避免用人工气割、手工铲削加工坡口。
在组对时,保证焊缝间隙的均匀一致,为保证焊接质量打下基础。
1.3.2 通过焊接工艺评定,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
1.3.3 焊工要持证上岗,经过培训的焊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
1.3.4 多层焊缝在焊接表面最后一层焊缝是,在保证和底层熔合的条件下,应采用比各层间焊接电流较小,并用小直径(02.0mm~3.0mm的焊条覆面焊。
运条速度要求均匀,有节奏地向纵向推进,并作一定宽度的横向摆动,可使焊缝表面整齐美观。
2、咬边(咬肉)2.1 现象:焊接时的电弧将焊缝边缘熔出的凹陷或沟槽没有得到熔化金属的补充而留下缺口。
过深的咬边会使焊接接头的强度减弱,造成局部应力集中,承载后会在咬边处产生裂纹。
焊接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焊接缺陷所谓焊接缺陷,就是使焊接接头金属性能变坏。
手工电弧焊在压力容器的焊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缺陷有有尺寸偏差、咬边、气孔、未焊透、夹渣、裂纹、焊瘤等。
在知道其产生原因后,我们找出了相应的方法,尽量减少这些缺陷所带来的危害。
尺寸偏差焊缝宽度、余高、焊脚尺寸等焊缝尺寸过大或过小。
产生原因:焊条直径及焊接规范选择不当;坡口设计不当;运条手势不良。
危害:尺寸过小,强度降低;尺寸过大,应力集中,疲劳强度降低防止措施:正确选用焊接规范,良好运条。
咬边由于焊接参数选择不当,或操作方法不正确,沿焊趾的母材部位产生的沟槽或凹陷。
产生咬边的原因:操作方法不当,焊接规范选择不正确,如焊接电流太大、电弧过长、运条方式和角度不当、坡口两侧停留时间太长或太短均有产生咬边的可能。
咬边的危害:咬边将减少母材的有效截面积、在咬边处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特别是低合金高强钢的焊接,咬边的边缘组织被淬硬,易引起裂纹。
防止措施:正确选用焊接规范,不要使用过大的焊接电流,要采用短弧焊,坡口两边运条稍慢、焊缝中间稍快,焊条角度要正确。
气孔气孔产生原因:焊件表面氧化物、锈蚀、污染未清理;焊条吸潮;焊接电流过小,电弧过长,焊速太快;药皮保护效果不佳,操作手势不良。
危害:减小焊缝有效截面,降低接头致密性,减小接头承载能力和疲劳强度。
防止措施1、清除焊丝,工作坡口及其附近表面的油污、铁锈、水分和杂物。
2、采用碱性焊条、焊剂,并彻底烘干。
3、采用直流反接并用短电弧施焊。
4、焊前预热,减缓冷却速度。
5、用偏强的规范施焊。
未焊透产生原因:坡口、间隙设计不良;焊条角度不正确,操作手势不良;热输入不足,电流过小,焊速太快;坡口焊渣、氧化物未清除。
危害:形成尖锐的缺口,造成应力集中,严重影响接头的强度、疲劳强度等。
防止未焊透的措施:加大焊接电流,加焊盖面焊缝。
夹渣产生原因:焊件表面氧化物,层间熔渣没有清除干净;焊接电流过小,焊速太快;坡口设计不当;焊道熔敷顺序不当;操作手势不良。
序号现 象预 防 措 施4.9 内凹调整对口间隙;控制焊接规范,焊接电流不能过大; 控制焊接电弧,使弧长最短(能焊出合格焊缝); 控制焊丝(焊条)角度,使背面成型饱满。
4.10 焊穿减少焊接电流; 减少工件坡口间隙; 适当提高焊接速度。
4.11 弧坑减少焊接电流;延长收弧时间,使弧坑饱满。
4.12 电弧擦伤主材;不能随意引弧,及在工件上敲焊把; 电焊电缆头应用橡胶皮包扎; 拖焊把时,应关焊机。
4.13 错口超标 点固焊前应检查错口情况,不合格,不能点焊。
4.14焊接接头性能不合格(脆性变大、塑性、韧性下降)。
降低焊接电流;提高焊把速度; 焊缝采用多层多道焊,每道焊缝厚度不超过焊条直径加2mm 。
4.15 飞溅控制焊接电流;控制电弧长度,焊条角度; 提高控制电弧长度技术; 选择工艺质量好的焊条。
4.16 错边焊前检查对口质量,错边超标,则不能点焊; 焊接时,注意控制焊接顺序,防止焊接变形过大。
序号现象预防措施4.17 焊瘤a)焊接速度,运条角度,路线要调整好;b)调整焊接规范。
4.18 表面成型不良焊接电流调整合适;运条速度、角度,运行轨迹调整合理。
4.19暗室修建不符合要求,洗片温度不能按要求控制在20±2℃范围。
要让有关领导了解暗室不合格给工程带来的损失,力求获得上级支持。
4.20 冬季洗片温度完全靠电炉加热,不能满足温度控制要求,使底片黑度不均匀。
向领导反映,配备符合要求的控制设备。
4.21 冲片的水质无控制手段造成底片上的水迹和脏迹。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控制水质。
4.22 底片存放保管的环境不满足要求,致使底片受潮、产生霉斑、甚至完全损坏。
改善底片存放保管的环境。
4.23 大、中径管道对口时在焊缝边缘留下的电焊焊疤,没有完全清除干净,使得进行UT时,造成区域性漏检。
将有关要求编入程序文件或作业指导书,要求有关部门按文件执行。
4.24 有些合金钢部件,安装完毕才委托光谱、检查,致使有的地方无法检验,留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