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讲解模板:冠状静脉窦间隔缺损手术
- 格式:ppt
- 大小:395.00 KB
- 文档页数:69
心血管外科房间隔缺损手术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房间隔缺损诊断明确,辅助检查提示右心容量负荷增加,肺血增多,或心导管检查Qp∕Qs>1.5需要手术治疗。
血流动力学没有明显改变者,是否手术尚有争议。
【禁忌证】临床表现发细的艾森曼格综合征者。
【术前准备】1.完成术前常规化验检查。
血、尿常规,生化全套,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免疫学检查,梅毒、艾滋病病原学检查。
2.所有患者应测量四肢血压以除外可能合并的主动脉畸形,如主动脉弓中断和主动脉缩窄。
3.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前给予间断吸氧治疗和应用血管扩张药,有利于降低全肺阻力,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4.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首先考虑强心利尿治疗以改善心脏功能。
5.病情严重的婴幼儿应注意术前的营养支持治疗。
6.拟行经皮介入导管封堵术的患者,术前应进行食管超声检查。
向患者和家属讲明封堵术一旦失败,需手术治疔,如果杂交技术失败,需改在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
【麻醉、体外循环方法】静脉吸入复合麻醉。
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保持在400S以上,使用抑肱酶者保持在750s以上。
【手术方法】1.体位及皮肤切口多为仰卧位胸前正中切口下完成。
为了美容的效果,可以选择左侧卧位右侧胸部切口。
7.经皮介入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央型房间隔缺损、缺损边缘明确者效果较好。
8.杂交技术适用于婴幼儿。
经胸部切口显露右心房,在食管超声心动图的引导下,直接将封堵器置于缺损处。
9.心内直视闭合术心包囊切开后,注意从心表面观察:①如并存部分肺静脉畸形连接,多为右上肺静脉位置异常,一般位于房间沟前方;②如并存肺动脉瓣狭窄,则肺动脉主干有狭窄后扩张及肺动脉主干上有喷射性收缩期震颤;③如合并室间隔缺损,则右心室流出道有收缩期震颤,并应注意是否并存左上腔静脉畸形以及左心发育不良等。
(1)中央型房缺闭合术:用心房拉钩显露房腔,直视下进一步验证病变是否与术前诊断符合,如确实是小缺损,而且边缘组织较厚者可直接缝合。
心血管外科室间隔缺损手术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诊断明确,辅助检查提示左心容量负荷增加,肺血增多,或心导管检查QP/Qs>1.5者,需要手术治疗。
对于存在严重的肺部感染,经严格的抗菌药物治疗仍然不能改善者以及严重心力衰竭经强心利尿治疗不能改善者,应诙考虑急诊手术。
限制性室间隔缺损的患儿,1岁以内室间隔缺损自发闭合的可能性较大,5岁以后自发闭合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对于这类患者是否手术仍有争议。
【术前准备】同第13章“房间隔缺损术前准备”。
【麻醉、体外循环方法】静脉吸入复合麻醉。
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简称ACT)保持在400S以上,使用抑肽酶者保持在750s以上。
【手术方法】1.体位及切口多为仰卧位胸前正中切口下完成。
为了美容的效果,可以选择左侧卧位右侧胸部切口。
2.心胜切口右心房切口显露膜周室缺最佳,操作方便;易于避免误伤传导系统;容易显露及避免误伤主动脉瓣;保全了右心室的完整;极少发生术后切口出血问题。
经右心室切口闭合室间隔缺损已非常少用。
多用于经右心房切口显露欠佳的室缺,如巨大的膜周漏斗部室缺、干下或小梁部靠近心尖的肌部室缺以及合并漏斗部或肺动脉瓣狭窄(如法洛四联症).这些手术常要做右心室直切口。
如做跨环补片或建立心外通道,右心室切口要远离左前降支干下型室缺经肺动脉切口修补。
3.显露室间隔缺损切开右心房前壁,用牵引线将切口的后缘缝在右纵隔胸膜上,切口前缘上、下两端各缝一牵引线并用心房拉钩显露出三尖瓣口。
一般用镇子适当提拉隔叶即可显露川缺损。
有口寸为充分显露隔叶下缺损,将内乳头肌自附着点切断后拉向右前方,缺损闭合后,再将乳头肌断端缝合复位、有的内乳头肌分几个小肌束,切断后不易复原,也可沿隔叶瓣环切开隔叶根部显露出缺损,用牵引线拉开瓣叶进行瓣下缺损修补,并于缺损闭合后,用5-0无创针线缝合瓣叶上的切4,闭合室间隔缺损(1)间断缝合固定室间隔缺损补片:膜周室间隔缺损多数要用自体心包或涤纶片闭合。
心脏外科房间隔缺损手术技术操作规范
【适应证】
1.中央型房间隔缺损。
2 .下腔型房间隔缺损。
3 .上腔型房间隔缺损。
4 .混合型房间隔缺损。
5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封闭未成功者。
6 .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的房间隔缺损。
【禁忌证】
1.重度肺动脉高压导致EiSemenger综合征(艾森门格综合征)时。
7 .出、凝血机制障碍者。
8 .存在其他器官组织合并较为严重的合并症者,如先天性气管狭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等。
9 .其他系统器官功能严重衰竭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气管插管,全身复合麻醉。
10 一般采用前胸正中切口。
11 体内肝素化后,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依次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12 中央型房间隔缺损可单纯缝合闭合缺损,上、下腔型房间隔缺损需补片修补闭合缺损。
13 开放循环,心脏复跳后并行辅助循环,逐渐脱离体外循环。
14 拔除上、下腔静脉插管及主动脉插管,充分止血。
15 放置心包纵隔引流管,逐层缝合胸壁。
【注意事项】
1.充分肝素化,减少血液中微栓的形成。
16 常规定时灌注心肌保护液,充分保护心肌。
17 完整修补缺损,避免损伤心脏内正常组织结构。
18 开放心脏冠脉循环前充分排除心腔内气体,避免形成气栓。
19 停体外循环前充分辅助循环,避免循环过渡时心功能不全。
20 鱼精蛋白充分中和肝素,仔细止血,减少术后出血。
心血管外科心内膜垫缺损手术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适应证】诊断明确即应积极手术治疗。
病情严重者应该尽早手术矫治,至少应在6个月至1岁手术治疗。
【麻醉、体外循环方法】静脉吸入复合麻醉。
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ACT保持在400s 以上,使用抑肽酶者保持在750s以上。
【手术方法】1.体位及皮肤切口多为仰卧位胸前正中切口下完成。
为了美观的效果,可以选择左侧卧位右侧胸部切口。
2.心脏切口右心房切口。
3.手术步骤在修复瓣叶之前要先了解二尖瓣叶的功能,可用一根连接在注射器上的细导管送入左心室深处,加压注入生理盐水,仔细观察瓣叶漂起后的对合情况及回流发生的位置以确定修复方法。
修复二尖瓣裂。
浅的(IS1.1.度)瓣裂,实际是左心房室隔叶的交界,如经过加压注水试验,瓣叶对合良好,无反流,可不必处理。
I1.1.度瓣裂需要缝合。
用5-0无创针线在叶裂的根部缝一牵引线,在提拉牵引线同时用镶子提起叶裂的边缘,仔细看清下面的附着腱索。
自瓣裂缘起缝第1针,将缝线打结后再缝第2针,一直缝到叶裂的最末端,每针都要缝在叶裂的边缘组织上。
应尽量保存有效瓣叶面积,不宜过多地缝合瓣裂组织,以免缝合后使叶面变形或使下边的腱索缩短,引起狭窄或关闭不全。
如瓣环明显扩大或瓣叶之间的间距过宽,可在局部将瓣环缝缩,使瓣叶进一步对合,消除瓣口反流。
房室瓣成形术后,将心脏摆在自然的位置,然后从瓣口向左心室深处插入一根细塑料管加压注入生理盐水,观察膨起的瓣叶相对合的状态。
如瓣叶之间基本能对合,瓣叶能保持膨起状态,则表明瓣叶成形有效。
闭合原发孔房缺。
将涤纶片或用0.6%的戊二醛浸泡30min的自体心包片剪成“D”形,补片的直边与二尖瓣环、1尖瓣环缝合。
用5-0或4-0无创伤双头针线从间隔靖上瓣环的中点开始向2个方向连续缝合.为了避免损伤传导系统,缝补片时有2种缝法:①在室间隔喳上多缝三尖瓣叶根部组织,少缝二尖瓣。
当缝针邻近“危险区”时绕开二尖瓣环及冠状静脉窦,使缝线远离危险区,并将冠状静脉窦隔到左心房一边,术后冠脉回流将不受右心房压力的影响,缺损完全闭合前,按常规排尽左心内的气体后,将缝线打结。
20
冠状静脉窦位于心脏膈面的左房室沟内,为心大静脉的延续膨大部分,其长约30mm,宽约10mm,开口于右心房。
冠状静脉窦间隔缺损也称作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左侧心房静脉皱襞形成不完全,造成的冠状静脉窦顶部与其左房后壁之间的缺损。
文/ 闫鹏博(天津市胸科医院超声科)
【指导老师】关欣(天津市胸科医院超声科主任医师)
图1 左室长轴切面右心室扩大,冠状静脉窦近端内径正常。
图2 左室短轴切面右心室扩大。
图3 胸骨旁四腔心切面
右心房、右心室扩大,房间隔完整。
图4 右室流入道切面冠状静脉窦远端增宽。
图5 后位心尖四腔心切面似可见冠状静脉窦顶缺如。
图6 剑突下四腔心切面二维多普勒
冠状静脉窦与左房之间回声缺失,大小约25mm,箭头处显示缺损大小。
果有关键作用,只有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多病共存患者因为自身基础健康情况,往往会涉及多科多个医疗单位,如门诊、急诊科、康复机构、基层门诊等;各医疗单位需要在诊疗上保持一致性,否则会影响依从性,造成图8 剑突下四腔心切面彩色多普勒血流自左房经缺损进入冠状静脉窦,最后汇入右房,箭头处显示缺损。
图7 剑突下双房切面冠状静脉窦增宽,血流自左房经缺损进入冠状静脉窦,最后汇入右房,箭头处显示缺损。
(图注:LA左心房,LV左心室,RA 右心房,RV右心室,IVS 室间隔,AO主动脉,CS冠状静脉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