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讲解模板:室间隔缺损组织补片修补术
- 格式:ppt
- 大小:137.50 KB
- 文档页数:54
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手术体位:体外正中切口,胸下垫软枕。
手术用物:心脏基础+特殊器械包,导尿管,无菌灯柄,电动胸骨锯,电除颤仪,无菌冰盐水,电刀,骨蜡,涤纶片,14#红色尿管3-4根,阻断带,2-0,3-0无损伤线,4-0或5-0 Prolene(滑线),2-0或3-0的强生荷包线,胸骨连针。
手术步骤:1.常规消毒铺巾,前胸正中切口,准备电动胸骨锯,纵劈胸骨,骨蜡止血。
切开心包2-0单针缝并悬掉,2-0双针缝主动脉荷包、灌注针荷包,游离主肺间隔,及上、下腔静脉,并在上、下腔静脉处套阻断带,核对管道,准备插管。
2.主动脉插管,上、下腔静脉插管:要递11号尖刀做切口,10号丝线加固,主动脉插管与机器动脉连接时用盐水注射器排气,并予扣钳加固,角针7号线缝一针,核对管道,并行循环开始。
插灌注针。
3.待温度降至浅低温,约30℃左右时,阻断上、下腔静脉,升主动脉,灌注停跳液,心包腔内置冰屑(此时器械护士要提前做好冰屑),心脏停跳。
4.切开右心房,心内探查,插左心引流管。
修补室缺:常用切口有两个①右心房切口,②右心室或肺动脉切口。
修补有两种方法:①直接缝合法:适用于缺损小于1cm,边缘为白色纤维组织者,一般选用5-0Prolene(滑线)双头针带垫片连续缝合②补片缝合法:适用于缺损大,周边纤维不全者,可采用间断带小垫片褥式缝合,也可采用连续缝合。
此时应准备足量的5×12双头带垫片的无损伤线,涤纶片,所有的器械均无损伤。
根据室间隔缺损大小,将涤纶片剪成稍大于实际缺损2mm~3mm大小的涤纶片,备术者修补缺损用。
5.缝合切口,开放腔静脉、升主动脉,此时应及时备好除颤仪,待心脏跳动有力,循环稳定后,停机观察,先拔除腔静脉引流管。
巡回护士要及时配置好鱼精蛋白,注完后拔除主动脉插管。
6.将体外循环管道递给台下,安放胸腔引流管,清点用物,缝合心包,胸骨穿钢丝,再次清点用物,关胸。
注意事项:1.熟悉手术步骤,做到默契配合2.配合以及手术的护士不仅要求熟悉手术步骤,准确无误的传递器械,而且要了解心脏的解剖、病理等方面的知识。
心血管外科室间隔缺损手术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诊断明确,辅助检查提示左心容量负荷增加,肺血增多,或心导管检查QP/Qs>1.5者,需要手术治疗。
对于存在严重的肺部感染,经严格的抗菌药物治疗仍然不能改善者以及严重心力衰竭经强心利尿治疗不能改善者,应诙考虑急诊手术。
限制性室间隔缺损的患儿,1岁以内室间隔缺损自发闭合的可能性较大,5岁以后自发闭合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对于这类患者是否手术仍有争议。
【术前准备】同第13章“房间隔缺损术前准备”。
【麻醉、体外循环方法】静脉吸入复合麻醉。
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简称ACT)保持在400S以上,使用抑肽酶者保持在750s以上。
【手术方法】1.体位及切口多为仰卧位胸前正中切口下完成。
为了美容的效果,可以选择左侧卧位右侧胸部切口。
2.心胜切口右心房切口显露膜周室缺最佳,操作方便;易于避免误伤传导系统;容易显露及避免误伤主动脉瓣;保全了右心室的完整;极少发生术后切口出血问题。
经右心室切口闭合室间隔缺损已非常少用。
多用于经右心房切口显露欠佳的室缺,如巨大的膜周漏斗部室缺、干下或小梁部靠近心尖的肌部室缺以及合并漏斗部或肺动脉瓣狭窄(如法洛四联症).这些手术常要做右心室直切口。
如做跨环补片或建立心外通道,右心室切口要远离左前降支干下型室缺经肺动脉切口修补。
3.显露室间隔缺损切开右心房前壁,用牵引线将切口的后缘缝在右纵隔胸膜上,切口前缘上、下两端各缝一牵引线并用心房拉钩显露出三尖瓣口。
一般用镇子适当提拉隔叶即可显露川缺损。
有口寸为充分显露隔叶下缺损,将内乳头肌自附着点切断后拉向右前方,缺损闭合后,再将乳头肌断端缝合复位、有的内乳头肌分几个小肌束,切断后不易复原,也可沿隔叶瓣环切开隔叶根部显露出缺损,用牵引线拉开瓣叶进行瓣下缺损修补,并于缺损闭合后,用5-0无创针线缝合瓣叶上的切4,闭合室间隔缺损(1)间断缝合固定室间隔缺损补片:膜周室间隔缺损多数要用自体心包或涤纶片闭合。
室间隔缺损手术原理理论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心脏外科领域,室间隔缺损手术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手术方法。
室间隔缺损指的是心脏中的室间隔存在缺陷或病变,导致血流在左右心室之间产生异常通路,从而影响心脏功能和整体血液循环。
该手术通过修复或关闭缺损部位,恢复正常心脏结构和功能。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室间隔缺损手术原理展开论述。
首先介绍了室间隔缺损的简介,包括其定义和发生率等方面。
接下来详细阐述了该手术的原理与概述,并给出了相应的操作步骤和使用的器械。
然后进行了对手术原理进行理论说明,并探讨其与治疗效果之间的联系。
随后以实例分析和讨论形式,从现实案例中进一步验证和分析了手术原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总结文章主要研究结果,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改进方向,探讨室间隔缺损手术的启示和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和阐述室间隔缺损手术原理,以期深入理解该手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并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验证其临床应用价值。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手术原理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并对它们作出详细的理论说明。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撰写和阅读,能够提高读者对室间隔缺损手术原理的认识,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2. 室间隔缺损手术原理2.1 室间隔缺损简介室间隔缺损,又称为房室隔缺损,是心脏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
该疾病指心脏室间隔出现开放的缺口或穿孔,导致左右心室之间存在通道,使氧合血和无氧血发生混合。
室间隔缺损可能引起心脏功能减退、肺动脉高压及其他严重并发症。
2.2 手术原理概述室间隔缺损手术旨在修复心脏的畸形结构,并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
手术过程主要包括关闭室间隔缺损、解决喷射性肥大等并发症以及修复其他相关异常。
首先,在手术开始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适当的外科手术方案。
然后,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操作。
接着,医生会通过切开胸骨来暴露患者的心脏,并使用心肌保护剂保护心脏免受手术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