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料
- 格式:ppt
- 大小:2.91 MB
- 文档页数:50
集料标准筛的筛孔尺寸
集料标准筛的筛孔尺寸是根据不同的粒径范围和工程实际需要而定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集料标准筛的筛孔尺寸及其对应的粒径范围:
13.2mm、16mm、20mm、26.5mm、31.5mm、40mm、50mm、63mm、75mm、90mm、110mm、130mm、150mm等筛孔尺寸分别对应了13.2mm、16mm、20mm、26.5mm、31.5mm、40mm、50mm、63mm、75mm、90mm、110mm、130mm、150mm等不同的集料粒径范围。
这些筛孔尺寸是根据我国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的规定而确定的。
这些标准筛在公路工程中广泛用于集料的粒度分级,以控制集料的粒径和确保工程的质量。
例如,在沥青路面施工中,为了确保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符合要求,会使用不同孔径的标准筛对集料进行筛选。
一般情况下,粗集料的粒径范围为9.5mm~13.2mm、4.75mm~9.5mm 和2.36mm~4.75mm,分别对应了特粗式、粗粒式和中等粒式沥青混合料中的不同集料粒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工程实际需要不同的集料标准筛进行筛选。
因此,在选择集料标准筛时,应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进行选择,以确保集料的粒径符合要求并提高工程的质量。
细集料总结概述细集料是指颗粒直径小于5毫米的石子,通常用于混凝土、沥青和其他建筑材料中。
细集料在建筑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混凝土和沥青的力学性能和持久性能。
本文将对细集料的种类、性质、应用以及质量控制进行综合总结。
种类细集料按来源可以分为天然细集料和人工细集料两类。
天然细集料天然细集料主要由天然砂、河沙等颗粒形成,并通过物理或机械方法进行筛分和洗涤。
天然细集料具有优良的工作性能和稳定性,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或沥青的强度和耐久性。
人工细集料人工细集料是通过破碎、筛分和洗涤天然岩石或人工合成材料制备而成的。
相比于天然细集料,人工细集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更好的工作性能。
性质细集料的性质直接影响着混凝土或沥青的性能。
以下是常见的细集料性质:粒度分布细集料的粒度分布是指不同粒径颗粒的百分比。
较好的细集料应具有合适的粒度分布,即包含各个粒径的颗粒,并且粒径分布合理。
泡孔率泡孔率是指细集料的孔隙与总体积之比。
较低的泡孔率表示细集料密实,适合应用于高强度混凝土和沥青。
吸水性细集料的吸水性是指其吸水后质量与干质量之差。
较高的吸水性可能导致混凝土或沥青的质量下降。
破碎值破碎值是衡量细集料抗压强度的重要指标。
较高的破碎值表示细集料的强度更高。
应用细集料在建筑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混凝土细集料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
在混凝土中,细集料的用量通常占总用量的60%以上。
沥青细集料也是沥青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沥青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在沥青中,细集料的用量通常占总用量的70%以上。
铺路材料细集料可以用作铺路材料,用于修建道路、人行道、机场跑道等。
筑路基层细集料可以用于筑路基层,用于加固路面和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
质量控制为了确保细集料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
以下是常见的质量控制措施:采样采样是质量控制的第一步,通过随机采样获得代表性的细集料样品。
名词解释集料的颗粒级配
集料的颗粒级配是指在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中,不同粒径的集料按照一定比例分布的情况。
它是影响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对集料的颗粒级配进行解释。
集料的颗粒级配是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参数。
它影响着混合料的工作性能、强度、密实度、耐久性等多个方面。
在混凝土中,集料的颗粒级配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流动性、坍落度和抗剪强度等性能。
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可以通过调整不同粒径的集料比例,来满足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需求。
较好的颗粒级配可以使混凝土更易于施工和浇注,提高施工效率。
在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的颗粒级配对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控制不同粒径的集料比例,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和抗滑移性能。
合理的颗粒级配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减少龟裂和破损的发生。
集料的颗粒级配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来进行。
通常会根据标准规范或实验结果来确定不同粒径集料的配比。
常见的有连续级配和分级配两种方式。
连续级配是指集料中各种粒径的集料按照一定比例连续分布,适用于一些对粒径分布要求较宽松的场合。
而分级配是指将集料按照一定规格进行分级,适用于一些对粒径分布要求较严格的场合。
总之,集料的颗粒级配是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设计中重要的参数
之一。
通过合理调整不同粒径集料的比例,可以满足工程对混合料性能的要求,提高工程质量和耐久性。
建筑材料-粗集料建筑材料-粗集料一、介绍粗集料是建筑中常用的一种材料,用于混凝土和沥青路面的制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粗集料的定义、分类、性能要求以及常见的粗集料种类。
二、定义粗集料是指颗粒直径在4.75mm以上的天然矿石或人工碎石,经过筛分后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
粗集料是建筑材料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混凝土和沥青路面的强度和耐久性起到关键作用。
三、分类粗集料根据颗粒形状和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鹅卵石:来自于河流或海洋的圆形或椭圆形石子,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2. 机制砂石:通过破碎岩石或人工生产得到的砂石颗粒,具有良好的工程性能。
3. 脉石:颗粒形状不规则,含有纹理和花纹的石子,常用于装饰性建筑。
4. 碎石:经过破碎机破碎的岩石,颗粒尺寸均匀,适用于路面铺设。
四、性能要求粗集料需要满足以下性能要求:1. 物理性能:包括颗粒大小、颗粒形状、强度、含泥量等。
2. 化学性能:包括矿物成分、硫酸盐含量、碱碳饱和度等。
3. 工程性能:包括抗压强度、磨耗损失、吸水性、硬度等。
五、常见粗集料种类1. 河砂:由河流冲刷而成的砂石,颗粒细腻均匀,适用于混凝土制作。
2. 山石:从山地中开采得到的石子,常用于路面铺设。
3. 石渣: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可以重新利用于建筑材料制作。
4. 矿渣:矿石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具有一定强度和耐久性。
六、附件本所涉及的附件如下:1. 粗集料试验报告:包括颗粒分析、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性能测试等。
2. 粗集料供应商名单:列出了一些可靠的粗集料供应商的连系信息。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1. 建筑法规:指国家对于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包括建筑材料的规范和质量标准。
2. 矿产资源开发法:指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
3. 环境保护法:指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
细集料的名词解释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颗粒状物质,常用于建筑、道路和混凝土等工程中。
在建筑工程中,细集料通常与粗集料一同使用,用于制作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等,起着填充骨料空隙、增加强度和稳定性等作用。
细集料主要由天然矿石、砂石者人工制备的砂粒组成。
天然细集料广泛存在于河流、湖泊和海洋中,由于长时间的水流冲刷和风化作用,形成了不同粒径的砂石。
而人工制备的砂粒通常来源于破碎机对岩石进行破碎之后的产物。
细集料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细集料能够填充骨料之间的空隙,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使其具备更好的均匀性、耐久性和抗渗性。
其次,细集料可以提供较大的表面积,与水泥胶凝体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层坚固的水泥石界面,增加混凝土的粘结力。
此外,适量的细集料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使得施工更加方便。
细集料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和条件来确定。
在一般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细集料有石英砂、河沙、石粉等。
这些细集料具有粒径均匀、硬度较高、不含有害成分等特点,适用于制作高强度混凝土和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工程。
而在某些特殊工程中,如水泥制品的制作,需要使用颗粒精细、形状良好、含有适量无机物的特殊细集料。
为了保证细集料的质量,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首先,应对细集料进行颗粒分析,确定其粒径分布和颗粒形状。
颗粒分析可以使用筛分法、激光粒度分析仪等方法进行。
其次,需要对细集料进行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的检测。
物理性能包括颗粒密度、吸水性、磨损性、强度等指标,而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含沙量、有机物含量、矿物组成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评估细集料的质量,并进行质量控制。
总之,细集料作为建筑工程中重要的骨料材料,扮演着填充、增强和稳定混凝土等作用。
通过选择合适的细集料,控制其质量,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
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合理使用细集料并进行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集料有效相对密度
集料有效相对密度是指集料在实际使用状态下的相对密度,通常用于计算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
集料有效相对密度的计算方法如下:
1. 首先,将集料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记录其质量为 m1。
2. 然后,将烘干后的集料放入浸水筒中,加入足够的水,使集料完全浸没在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 取出浸水筒中的集料,用湿毛巾擦干集料表面的水分,并称量其质量为 m2。
4. 将浸水筒中的水倒入量筒中,测量水的体积为 V。
5. 计算集料的有效相对密度,公式为:
有效相对密度 = (m2 - m1) / V
其中,m1 为烘干后的集料质量,m2 为浸水后的集料质量,V 为水的体积。
集料有效相对密度的大小取决于集料的密度、空隙率和吸水率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集料,并进行有效相对密度的测定,以保证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集料的颗粒级配解释
集料的颗粒级配是指将集料按照不同粒径进行分类,并确定每个粒径级别中的集料含量的过程。
集料的颗粒级配是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工程材料设计和质量控制的重要参数。
集料的颗粒级配通常通过筛分实验来进行。
在筛分实验中,将一定质量的集料样品通过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筛分,然后根据筛网上集料的质量和总质量计算出每个粒径级别中的集料含量。
集料的颗粒级配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粗集料的级配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而细集料的级配则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抗裂性能。
合理的颗粒级配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强度和耐久性。
根据集料的颗粒级配结果,可以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在设计配合比时,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特性选择适当的粒径级别和集料含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要求。
同时,还可以通过调整集料的级配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如提高抗裂性能、减少收缩、改善耐久性等。
集料的颗粒级配还与沥青混凝土的性能密切相关。
沥青混凝土的级配对于路面的抗滑性、耐久性和噪音产生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的颗粒级配可以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抗滑性能,减少路面噪音,并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集料的颗粒级配是工程材料设计和质量控制的重要参数,对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的颗粒级配设计,可以优化材料的工作性能、强度和耐久性,保证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是用于评估和确定公路工程中所使
用的集料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的一套规定。
该规程包括了一
系列试验项目和方法,用于检测集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耐久性能等指标,以确保集料材料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通常由国家或行业相关部门制定和
颁布,旨在统一和规范集料试验的方法和要求,以保证试
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该规程通常涵盖以下内容:
1. 试验样品的制备和采样方法:规定了集料试验样品的制
备方法,包括采样方法、样品的数量和尺寸要求等。
2. 物理性质试验:包括集料的表观密度、真实密度、孔隙率、含水率、粒度分析等试验项目,用于评估集料的形状、颗粒大小分布等物理性质。
3. 力学性质试验:包括集料的强度、断裂性能、抗压、抗拉、抗磨等试验项目,用于评估集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4. 耐久性试验:包括湿热循环试验、冻融试验、碱骨料反应试验等,用于评估集料的耐久性能和抗老化性能。
5. 其他辅助性试验:包括吸水性试验、碱活性试验、石粉含量试验等,用于评估集料的特殊性能和适应性。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可能因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原则是确保试验方法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以提供可靠的试验结果,并为公路工程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第1章前言原《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94)(以下称原规程),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和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编制。
当时编制的内容大部分引自原《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公路路面基层试验规程》中相差的试验方法。
原规程于1994年7月5日发布,12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以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加强公路工程集料的生产与管理、质量检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和各方面的原因,国内外对用于水泥混凝土与沥青路面的集料,无论在规格、质量要求还是试验方法方面,都是各成系统、有所不同的:原规程实施几年来,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的一些试验方法,对水泥混凝土集料是适用的,但对沥青路面及基层、底基层集料就不适用,有些在工程中发生了混乱。
另外,矿粉作为沥青混合料的一种主要材料,虽然并不属于集料的定义范围内,却没有比本规程更合适的试验规程可以包括进去。
因此,交通部[1997]731号文下达任务,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对原规程进行修订,主要是将水泥混凝土和沥青路面不同的部分严格区分开,分别制定出标准的试验方法。
同时把沥青混合料所用的矿粉填料的试验方法也纳入本规程,以便生产上应用。
根据交通部公路司的计划要求,修订组充分参考了“七五”及“八五”国家科技攻关及其他科研、推广项目陆续取得的许多有实用价值的成果,与相关的设计、施工规范协调配套。
1997年开始征求有关部门使用意见,搜集国内外试验方法资料,结合施工生产实践及有关科研成果进行了修订并在西宁、长沙召开两次征求意见会。
交通部公路司于1998年6月组织了对送审稿的审查,经修订组进一步修改后,形成报批稿,公路司设计与技术处会同修订组及人民交通出版社有关人员总校后定稿。
这次修订的重点针对使用于沥青混合料和基层、底基层的集料的试验方法,严格区分了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合料对集料的不同测试方法和要求。
粗细集料的划分标准
粗细集料的划分标准通常是根据颗粒大小来进行的。
具体的划分标准可以根据国家或地区的标准进行:
1. ISO标准:根据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粗集料的
颗粒大小一般大于4.75mm,细集料的颗粒大小一般在
4.75mm以下。
2. ASTM标准:根据美国材料和试验协会(ASTM)的标准,
粗集料的颗粒大小一般在4.75mm至9.5mm之间,细集料的
颗粒大小一般在0.075mm至4.75mm之间。
3. GB标准:根据中国国家标准(GB)的标准,粗集料的颗粒大小一般在5mm至31.5mm之间,细集料的颗粒大小一般在0.075mm至5mm之间。
这些标准的划分标准可能会因不同的应用领域而有所差异,所以在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标准和划分标准。
第二节集料概述:笼统的说集料就是粒状石质材料。
1.集料分类(1)总分类:包括天然砂、人工砂、卵石、碎石,另有工业冶金矿渣。
(1)根据集料形成的过程不同,分为卵石(又称砾石)和碎石;(2)根据粒径大小的不同,分为粗集料和细集料;2.粗细集料粒径的界限水泥混凝土用集料的粗细界限尺寸为4.75mm,沥青混合料用集料粗细界限尺寸为2.36mm。
大于或等于该尺寸的颗粒为粗集料,余为细集料。
3.最大粒径这是一个较为重要但又容易引起混淆的概念,集料的最大粒径这一概念由两个不同定义构成,即集料最大粒径和集料公称最大粒径。
(1)集料最大粒径:指集料100%都要求通过的最小标准筛筛孔尺寸。
(2)集料公称最大粒径:指集料可能全部通过或允许有少量不通过(一般容许筛余不超过10%)的最小标准筛筛孔尺寸。
这两个定义涉及的粒径有着明显区别,通常集料公称最大粒径比最大粒径要小一个粒级。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甚至在一些书本资料上也经常不加严格区别,容易引起混淆。
实际上工程中所指的最大粒径往往是指公称最大粒径,这一点在今后的应用中要加以区分。
1.沥青路面及各类基层集料用标准筛均以方孔筛为准,相应的筛孔尺寸依次为75mm、63mm 、53mm 、37.5mm 、31.5mm 、26.5mm 、19mm 、16mm 、13.2mm 、9.5mm 、4.75mm 、2.36mm 、1.18mm 、0.6mm 、0.3mm 、0.15mm 、0.075mm ;2.水泥混凝土用集料标准筛的孔径当大于或等于 2.5mm 时,以圆孔筛为标准小于2.5mm时以方孔筛为准。
相应标准筛的筛孔尺寸依次为100mm、80mm、63mm、50mm、40mm、31.5mm、25mm、20mm、16mm、10mm、5mm、2.5mm、1.25mm、0.63mm、0.315mm、0.16mm、0.075mm。
不同用途采用不同规格标准套筛,是我国多年以来的一种特有的做法。
集料基本概念一、粗集料1、基本概念集料定义:是指在混合料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的粒料,包括碎石、砾石、石屑、砂等。
标准筛的概念:对颗粒性材料进行筛分试验用的符合标准形状和尺寸规格要求的系列样品筛。
标准筛筛孔为正方形,筛孔尺寸依次为75mm、63mm、37.5mm、3.1.5、26.5mm、19mm、16mm、13.2mm、9.5mm、4.75mm、2.36mm、1.18mm、0.6mm、0.3mm、0.15mm、0.075mm。
集料的划分:根据集料形成的过程可分为经自然风化、地质作用形成的卵石、砂砾和人工机械加工而成的碎石;根据粒径大小可分为粗集料和细集料(又称砂);根据化学成分分为酸性集料和碱性集料。
集料粒径:在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是指粒径大于2.36㎜的碎石,破碎砾石,筛选砾石和矿渣等;在水泥砼中,粗集料是指粒径大于4.75㎜的碎石,砾石和破碎砾石.集料最大粒径:指集料的100%都要求通过的最小的标准筛筛孔尺寸.集料的最大公称粒径:指集料可能全部通过或允许有少量不通过(一般容许筛余不超过10%)的最小标准筛筛孔尺寸.通常比集料最大粒径小一个粒级.二、细集料1、砂的技术性质在沥青混合料中,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2.36mm的天然砂、人工砂(包括机制砂)及石屑;在水泥砼中,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4.75mm的天然砂和人工砂。
砂的技术性质涉及范围:物理常数、级配、粗度、有害物质。
筛分和级配的概念:级配是集料中各级粒径的分配情况,通过筛分试验确定粗细集料颗粒粒级的分布状况。
砂的筛分试验是称取一定数量的砂样,在规定的标准套筛上进行筛分,分别称出砂样在各个筛上的存留质量,然后再根据公式计算出与级配有关的参数。
分计筛余百分率:是指某号筛上的筛余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累计筛余百分率:是指某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和大于该筛号的各筛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通过百分率:是指通过某号筛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在数值上等于100减去某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26.粗细集料的分类名词解释
粗细集料是指在混凝土或其他建筑材料中用于增加材料强度和改善物理性质的石料或其他颗粒状材料。
根据颗粒大小和用途不同,可以将粗细集料分为以下几种:
1. 细集料:颗粒大小在0.075毫米到5毫米之间,用于混凝土制造、沥青路面、水泥制品等。
2. 中集料:颗粒大小在5毫米到20毫米之间,用于混凝土制造、建筑、路基等。
3. 粗集料:颗粒大小在20毫米到80毫米之间,用于混凝土制造、路基、铁路基础等。
4. 骨料:颗粒大小在80毫米以上,用于路堤、堤坝、航道基础等。
5. 砾石:颗粒大小在10毫米以上,通常用于铺路、铺地等。
6. 碎石:颗粒大小在5毫米到10毫米之间,通常用于路面修建、建筑等。
7. 砂石:颗粒大小在0.15毫米到5毫米之间,用于混凝土制造、建筑等。
8. 沙子:颗粒大小在0.075毫米到0.15毫米之间,用于混凝土制造、建筑等。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一、总则1.1 目的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旨在规定公路工程中用于路面层、路基等部位的集料的试验方法与要求,以确保集料质量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
1.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路工程中使用的矿山石料、砂石料等集料的物理与力学性质的试验。
二、试验项目及方法2.1 集料试样的制备•试样采集:按照现场实际情况,采用方块、圆锥形状的样品。
•试样准备:用试验用长方体模具制备试样,每组至少制备3个试样以保证试验的可靠性。
2.2 集料物理性质试验2.2.1 集料颗粒分析试验采用筛分法,根据集料颗粒的大小范围,确定集料的级配。
2.2.2 集料容重试验通过容重试验可以确定集料的密度,反映集料的质量。
2.3 集料力学性质试验2.3.1 集料抗压强度试验采用压碎试验,测定集料的抗压强度。
2.3.2 集料耐磨性试验通过摩擦试验,评价集料的耐磨性能。
三、试验结果评定3.1 集料质量等级划分根据试验结果,将集料划分为合格、优质、合格等级。
3.2 试验结果报告应当及时制定试验结果报告,将试验数据、结论以及质量等级等信息详细记录。
四、注意事项4.1 试验环境试验过程中应保证环境干净,避免杂质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4.2 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应当定期校准,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3 试验人员试验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和结果准确性。
五、附则5.1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有关试验规程的修订,应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5.2 对于违反本规程的情况,将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以上为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如有疑问或需要修订,应及时向主管部门反馈和咨询。
希望本文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如对此还有其他要求或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随时与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