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知识讲解
- 格式:pdf
- 大小:241.53 KB
- 文档页数:6
中考综合性学习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掌握中考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练习修改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中考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合理组织材料,突出主题,表达清晰。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中考综合性学习案例,准备教学PPT。
2. 学生准备:回顾已学的综合性学习知识,准备相关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综合性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展示中考综合性学习的优秀作品,分析其优点和不足。
3. 方法指导:讲解如何合理组织材料,突出主题,表达清晰。
4. 练习修改:学生分组合作,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5. 总结提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总结学习经验和技巧。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份中考综合性学习的练习作品。
2. 收集相关的中考综合性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方法指导和练习修改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了中考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合作,互相交流,提高了写作能力。
学生对综合性学习有了更深的理解,提高了自信心。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反馈,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中考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2. 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资料。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回顾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2. 讲解调查研究的方法:如何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等,并强调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资料。
4. 总结提升:学生展示调查研究结果,互相评价,总结学习经验和技巧。
中考人教版语文《综合性学习》复习教案(一)探索月球奥秘(七上)1、人类第一次登月:1969、7、21,美国“阿波罗号”,阿姆斯特朗。
2、中国探月卫星:2007、10、24,嫦娥一号。
3、日期:朔——农历初一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4、与月亮有关的神话:嫦娥奔月吴刚伐桂5、传说月饼的来历:朱元璋抗元起义6、月亮别名、雅号:玉兔、嫦娥……7、与月亮有关的古诗句,含作者、出处。
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8、与月有关的成语:山高月小日月如梭 9、对联: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10、歌曲:贝多芬《月光曲》阿炳《二泉映月》(二)黄河,母亲河(七下)1、黄河的相关知识:①源头:巴颜喀拉山②入海口:渤海③长度:5464公里④流经:9省(青、川、甘、宁、内蒙、陕、晋、豫、鲁)2、神话传说:河伯献图3、历史人物故事:大禹治水龙门石窟4、成语:泾渭分明(比喻界限分明)河清海晏(形容太平盛世)中流砥柱5、俗语、谚语:跳进黄河洗不清不到黄河心不死6、诗句(作者、出处):①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7、歌曲:《黄河大合唱》 8、广告:保护母亲河,就是珍爱自己的生命。
(三)马的世界(七下)1、成语:一马当先马到成功老马识途2、俗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风马牛不相及牛头不对马嘴3、历史人物故事:赵高指鹿为马田忌赛马九方皋相马4、古诗句(含作者、出处):①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②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月风雨大作》③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5、古代的车马:驾二马为“骈”驾三马为“骖”驾四马为“驷”一车四马为“一乘”shèng 天子——万乘之国诸侯——千乘之国6、历史上或传说中的名马:的卢马(刘备)白龙马(唐僧)汗血马昭陵六骏(唐太宗)7、艺术作品中的马:徐悲鸿的《八骏图》《十面埋伏》(四)戏曲大舞台(七下)1、京剧:由安徽的徽调和湖北的汉调及昆曲、秦腔糅合发展而来。
中考综合性学习活动考点【考点解析】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专门强的学科。
新课程改革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明确规定:要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考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与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相比,综合性学习活动突破了课堂的中心、课本的中心、教师的中心模式。
以课程整合为基点,强调学科渗透,强调文学、文化素养的积存,强调生活体验,强调自主表达、创新思维,强调对材料的分析整理等实践能力。
在学习活动中,强调考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提出课题,在课题探究和自主活动中猎取知识,运用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在获得亲身参与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会观赏与合作,培养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
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评判,着重考查考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考查考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态度、体验、方式、方法,以及积极主动的精神和实际能力。
作为衡量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载体,综合题型成为中考试卷的宠儿。
让考生通过自主探究,运用发散思维予以解答,进而展现考生综合相关知识的能力和明白得探究、发觉规律的能力。
简单地说,综合题型确实是考生运用语言知识展现综合能力的考查形式。
内容涉及社会热点、闻名人物、成长体验、传统文化、节日、读书等。
其要紧考点有:1.能自主组织文字活动,在办刊、演讲、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欢乐。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爱好的问题,共同研究、讨论;能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猎取有关资料和信息,讨论分析,形成观点。
3.能关怀学校、家乡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或介绍名胜景点、家乡风物。
4.能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资料、调查询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现学习成果。
5.能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合理地设计可行性方案,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打算和活动总结。
6.能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在语文活动中,进行写对联、析字义、说画意、赏诗情、谈名著等综合性学习活动。
综合性学习中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综合性学习的定义和特点2. 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3. 综合性学习的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4. 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演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常见题型的解题策略。
2. 难点:如何运用综合性学习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综合性学习的定义、特点、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题目,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策略。
3. 实践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综合性学习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分析典型题目,总结解题策略。
3. 实践:学生进行实践演练,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合作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4. 创新意识: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综合性学习教材或相关辅导书籍。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4. 互联网资源:提供相关的在线资料和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综合性学习的定义和特点。
2. 第2周:讲解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中考综合性学习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掌握中考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实践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综合性学习的概念与特点2. 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步骤与方法3. 综合性学习的题型与技巧4. 综合性学习的备考策略5. 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操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综合性学习的概念、特点、基本步骤、方法、题型、技巧及备考策略。
2. 教学难点: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操作及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题目,引导学生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和技巧。
2.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综合性学习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启发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综合性学习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讲解综合性学习的概念、特点、基本步骤、方法、题型、技巧及备考策略。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题目,让学生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和技巧。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综合性学习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综合性学习。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讨论、分享等。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包括答案的准确性、书写的规范性等。
中考总复习——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责编:高菲考点透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是课程基本理念之一。
“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学段(7~9年级)目标与内容:1.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
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活动设计能根据活动的主题设计活动宣传口号、活动步骤等。
一般要求学生做这样几件事:给活动拟一个主题词(或题目),设计一下这次活动的几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需要做哪些事情,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列出一个简单的活动提纲。
活动设计的考查目标本题是在设置的情境或活动中考查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去分析要求,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别涉及到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表达等各方面能力。
1.能策划活动,拟定活动方案。
2.能根据材料提出和探究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采用恰当的思路和方法。
知识讲解活动设计类题,虚拟一个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活动形式,然后策划设计活动主题、活动步骤以及活动目的等。
一、根据活动内容拟写主题、标语扣住主题,用简洁、优美的语言写出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话语,其基本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和鼓动性,要做到语言简洁、优美,就得注意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选用、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句子的逻辑等等。
人教版中考生物《综合性学习》复习教案
目标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复人教版中考生物《综合性研究》的知识点,以便准备中考。
教学内容
1. 人体呼吸系统
2. 人体循环系统
3. 植物的营养
4. 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
5. 生物的进化
6.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生态平衡
教学步骤
1. 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探索人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和作用。
3. 研究植物的营养吸收和光合作用过程。
4. 讨论减少自然资源消耗的方法和意义。
5. 分析生物进化的原理和机制。
6. 知晓生态系统的组成元素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和课堂演示。
2. 学生合作小组讨论和分享。
3. 实地考察和观察。
4. 使用多媒体资料和互联网资源。
资源准备
1. 课本和参考书籍。
2. 实验设备和材料。
3.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评估方式
1. 口头问答和讨论。
2. 实验报告和作业。
3. 小组项目和演示。
补充说明
本教案为考试复习使用,内容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为保证教学参考的准确性,所有引用内容都必须来自可靠的资料,
不能引用未经确认的内容。
中考综合性学习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掌握中考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实践演练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综合性学习的概念与特点2. 综合性学习的方法与技巧3. 综合性学习的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4. 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演练5. 综合性学习的复习策略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综合性学习的概念、特点、方法、技巧等内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讨论:分组讨论综合性学习的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
4. 实践:布置实践演练任务,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四、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实践演练任务,提交作业。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应用能力。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七、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1. 信息整理题:教会学生如何快速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用图表等形式呈现。
2. 探究题: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明确探究目标、步骤和注意事项。
3. 综合应用题: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4. 创意表达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才华。
八、复习策略1.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内容。
2. 抓住重点,强化训练:针对考试大纲,突出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综合性学习中考语文复习专题——综合性学习一、概述综合性学习是中考语文考察的一个重要方面,其考察形式多样,内容涵盖面广。
主要涉及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以及写作能力的考察。
本文将就综合性学习的复习方法进行探讨,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中考。
二、复习方法1、梳理知识,构建框架在复习综合性学习时,首先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构建出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
这包括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如字、词、句、段、篇的用法和特点,以及修辞、语法、文学常识等知识点。
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各类文体的特点,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等。
2、注重实践,强化能力综合性学习的考察注重实践运用,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操作,强化自身能力。
可以通过做一些历年中考真题和模拟题来提高自己的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组织朗诵、演讲、写作等活动,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力。
3、关注热点,拓宽视野中考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往往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紧密相连,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关注社会热点,了解时事动态。
这不仅可以拓宽视野,增加知识面,还可以为写作和阅读理解提供素材和背景知识。
4、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在复习过程中,要经常进行自我评估,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及时查漏补缺。
可以通过参考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的答案解析,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和提高。
三、应试技巧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在解答综合性学习题目时,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了解题目考察的内容和意图,从而确定答题方向。
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紧紧围绕主题,避免离题太远或偏离主题。
2、注意语言表达,规范答题答题时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在回答问题时,要按照题目要求进行作答,注意条理性清晰、逻辑严谨。
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的语言表达。
3、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在回答问题时,要根据题目分值和答题要点合理安排答题内容。
在有限的篇幅内,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中考综合性学习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掌握中考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2. 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和技巧3. 资料的收集、筛选和运用4. 文章的构思和写作方法5. 常见题型的解题策略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基本要求和技巧,让学生了解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框架。
3.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的综合性学习案例,让学生了解优秀的综合性学习文章的特点。
4. 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5. 反馈与讲解: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质量,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考综合性学习相关教材和辅导书。
2. 网络资源:相关的学习网站和在线辅导资源。
3. 实物资源: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请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历年中考优秀综合性学习案例,使学生了解考试趋势和评分标准。
3. 模拟测试:定期组织模拟测试,让学生熟悉考试流程,提高应试能力。
4. 反馈与改进:对学生的模拟测试进行点评,针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自我改进。
七、教学计划1. 第1-2周: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基本要求和技巧。
2. 第3-4周:资料的收集、筛选和运用,文章的构思和写作方法。
综合性学习中考复习教案第一章:综合性学习概述1.1 综合性学习的定义与特点1.2 综合性学习在中考中的地位和作用1.3 综合性学习的类型及题目设置1.4 综合性学习的备考策略与技巧第二章:口语交际2.1 口语交际的概念与重要性2.2 口语交际的类型及要求2.3 口语交际的备考技巧与策略2.4 真题演练与答题指导第三章:写作训练3.1 写作的概念与要求3.2 写作的类型及特点3.3 写作的备考策略与技巧3.4 真题演练与答题指导第四章:语文实践活动4.1 语文实践活动的概念与意义4.2 语文实践活动的类型及组织方法4.3 语文实践活动的备考策略与技巧4.4 真题演练与答题指导第五章:阅读理解5.1 阅读理解的概念与要求5.2 阅读理解的类型及特点5.3 阅读理解的备考策略与技巧5.4 真题演练与答题指导第六章:古诗文阅读6.1 古诗文阅读的重要性6.2 古诗文阅读的类型及特点6.3 古诗文阅读的备考策略与技巧6.4 真题演练与答题指导第七章:现代文阅读7.1 现代文阅读的概念与要求7.2 现代文阅读的类型及特点7.3 现代文阅读的备考策略与技巧7.4 真题演练与答题指导第八章:作文技巧提升8.1 作文评分标准与要点8.2 作文构思与创新8.3 作文语言表达与修饰8.4 真题演练与答题指导第九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9.1 文学常识的掌握与应用9.2 名著阅读的方法与技巧9.3 名著人物、情节、主题的记忆与理解9.4 真题演练与答题指导第十章:模拟测试与答题策略10.1 模拟测试的重要性10.2 模拟测试的安排与实施10.3 答题速度与准确性的提升10.4 真题演练与答题指导第十一章:文言文翻译与解析11.1 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11.2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11.3 文言文解析的策略与要点11.4 真题演练与答题指导第十二章:语文题型专项训练12.1 选择题的解题技巧12.2 填空题的解答方法12.3 简答题的回答要点12.4 作文题的构思与下笔第十三章:解题思路与策略13.1 解题思路的拓展与运用13.2 不同题型的解题策略13.3 考试中的时间管理13.4 真题演练与答题指导第十四章:心理调适与应试技巧14.1 考试前的心理准备14.2 应对考试压力的方法14.3 考试中的应试技巧14.4 真题演练与答题指导第十五章:综合测试与复习总结15.1 综合测试的目的是与意义15.2 综合测试的实施与评价15.3 复习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办法15.4 复习总结与备考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1. 综合性学习概述:理解综合性学习的定义、特点及其在中考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