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治疗流程
- 格式:docx
- 大小:20.80 KB
- 文档页数:1
脑卒中康复流程脑卒中一级康复流程图如下:经过急性期规范治疗,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小时以后,根据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功能状态和社会支持度来决定康复的性质和程度。
初期康复评定后,需要启动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并预防并发症。
根据患者的ADL和IADL能否自理,决定是否需要康复介入,如果需要,则转至康复中心或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
如果不需要,则患者可以出院回归家庭或社区,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康复教育,在社区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
脑卒中二级康复流程图如下:对于住院康复的脑卒中患者,康复医师需要对患者全身情况、运动、感觉、交流、认知、ADL和社会支持度进行筛查,根据患者的障碍决定康复小组。
随后,进行康复评定、制定康复计划和开始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重新评定进步情况、未来的需求和危险因素,并咨询康复小组。
如果患者康复有进步,则继续康复治疗。
如果没有进步,则需要查找妨碍恢复的原因,如果是病情变化,则建议返回急性期治疗;如果是精神方面的原因,则建议先进行抗精神病的治疗。
如果患者准备好社区生活了,则可以出院回归家庭或疗养院,在出院前需要对患者和/或家人进行康复宣教。
脑卒中三级康复流程图如下:对于回归社区的脑卒中患者,需要判断是否需要社区康复,如果需要,则对患者和/或家属进行宣教,共同制定康复计划,并继续脑卒中二级预防。
如果不需要,则继续康复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重新评价患者的状况,继续康复治疗。
如果患者达到平台期,则需要重新评价患者的情况,并继续康复治疗。
如果患者出院回归家庭或社区,则社区医生需要定期随访。
脑卒中是一种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它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且在我国城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可调控的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因素。
近年来,随着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急性期死亡率有了大幅度下降,但总患病率和致残率仍然很高。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因脑损伤部位、大小和性质等不同而异。
康复流程首先患者进入医院后有临床康复医生安排患者住院和相关的临床检查如CT,骨密度,血糖,血压等常规检查。
治疗分康复评定和治疗两部分组成,成员主要有:康复评定师,PT治疗师,OT治疗师,ST治疗师,推拿师,针灸师,理疗师,负责护士组成!康复医师在进行系统的神经系统检查和入院相关检查后确定患者病情稳定后下达康复评定的医嘱,并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判断患者需要何种康复治疗手段队病情较重的会减少治疗项目和运动强度,病情较轻的治疗一般有PT ,OT ,针灸,推拿,中频电刺激,仿生脑电,MOTOMED(主被动训练)蜡疗等。
如果病人失语和认知障碍会追加ST(言语治疗)和认知训练一般这两项同一有言语治疗师完成,言语治疗师还可以拥有言语治疗的理疗设备如治疗吞咽困难的电刺激。
入院后安排的康复治疗有康复医师下达给护士,护士向康复评定师,各个治疗师或治疗师组的负责人通知,有治疗师安排治疗时间,一般会先尽量安排PT,OT,推拿这三项后其他治疗在找合适时间安排时间,因为治疗师的治疗时间比较紧凑不容易安排,一般在通知的第二天开始治疗,在初次治疗时,各治疗师会对患者有个初步的评估。
以判断患者适合在治疗室治疗,还是早期床头治疗。
负责护士会进行早期体位摆放和入院宣教以及一些康复护理知识,如:床到轮椅的转移知识,偏瘫患者的穿脱衣知识,患者饮食方面的知识。
康复评定师可有治疗组负责人或PT师OT师担任,这个康复评定知识半定量或定性的评估方法。
若果想做到定量评定则必须有专门的康复评定工具和仪器,一般的康复医院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评定分期:患者入院开始要进行三次评定,分别为初期评定,中期评定,末期评定。
有康复评定师完成初期评定在入院3天内完成,中期评定为入院后一个月后在次评定,末期评定为出院前的评定!会诊制度在康复患者一个星期内要进行一次小组碰头会议由康复医师组织领导,参加成员:康复评定师,PT治疗师,OT治疗师,ST治疗师,推拿师,针灸师,理疗师,负责护士!或者根据患者的治疗项目决定一般是谁参与这个患者的康复治疗组织会诊,会诊内容主要是由康复评定开始依次报告患者各方面情况和治疗进步以及康复目标,会后将自己的康复治疗计划记录单上缴进入康复病例中。
CATALOGUE目录•概述•急性期康复治疗•恢复期康复治疗•后期康复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总结与展望定义与分类脑卒中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综合性的康复措施,帮助患者减轻残疾、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脑卒中康复的重要性康复治疗的原则和方法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生活环境、个人需求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个体化原则综合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长期坚持原则综合运用多种康复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以全面改善患者功能。
康复治疗应逐步增加难度和强度,以适应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功能改善程度。
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家属的耐心和坚持。
床边康复急性期物理治疗电刺激疗法是指通过电刺激的方式刺激肌肉收缩,促进肌肉急性期物理治疗是指利用物理因素作用于人体,产生生理反力量的恢复和预防肌肉萎缩。
急性期作业治疗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协调训练柔韧性训练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职业技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言语治疗吞咽治疗言语和吞咽治疗1康复训练计划23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康复目标等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认知疗法等。
制定个体化训练计划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目标,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时间,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训练强度和时间在康复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康复目标的变化,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以适应患者的需要。
调整训练计划康复评估与调整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包括改变训练计划、调整药物等,以更好地适应患者的需要。
调整治疗方案心理评估进行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教育,包括疾病知识、康复方法、护理技巧等,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康复意识和能力。
提供咨询在康复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咨询,解答患者的疑问和困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脑卒中康复训练方案及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也被称为中风。
它是由于大脑血管的供血不足或阻塞引起的,可以导致大脑细胞死亡和损伤。
脑卒中患者往往伴随着各种严重后遗症,如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康复训练方案是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对脑卒中康复训练方案及流程进行详细分析和介绍。
首先,在第2部分中,我们将探讨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目标设定以及常用方法和技术。
接下来,在第3部分中,将介绍制定康复计划的评估与诊断过程,并解释如何实施康复训练。
随后,在第4部分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康复训练流程的具体步骤和需要注意事项。
最后,在第5部分中,我们将总结回顾主要观点和要点,并给出对脑卒中康复训练方案的未来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脑卒中康复训练方案及流程。
通过深入了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目标设定、方法和技术,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并采取适当措施来帮助脑卒中患者实现功能恢复和改善生活质量。
同时,文章还旨在提供一份详尽的康复训练方案制定和实施指南,使读者能够更好地应对不同阶段的康复需求。
2. 脑卒中康复训练方案及流程2.1 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脑卒中后的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重新恢复各种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和认知功能,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康复训练,患者可以逐步恢复到自己最佳的身体状态,并重新融入社会生活。
2.2 康复训练目标设定在制定脑卒中康复训练方案时,首先需要明确具体的康复目标。
这些目标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定制,包括恢复运动功能、改善平衡能力、提高口语表达和理解能力等。
通过明确目标,可以为每个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并跟踪进展情况。
2.3 康复训练方法和技术脑卒中康复训练涵盖了多种方法和技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
其中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第1篇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一、方案背景脑卒中(Stroke)是指因脑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康复治疗是降低脑卒中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方案旨在为脑卒中患者提供全面、科学、人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确保治疗过程合法合规。
二、治疗目标1. 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3. 调整患者心理状态,增强康复信心。
4. 预防并发症,降低复发风险。
三、治疗方案1. 康复评估(1)初期评估:患者入院后,康复治疗师应立即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功能障碍等方面。
(2)中期评估:治疗过程中,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3)末期评估: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总结性评估,为后续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2. 康复治疗(1)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脂、降血压等药物,预防脑卒中复发。
(2)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理疗、康复护理等。
① 运动疗法:针对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训练方案,如床上翻身、坐位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等。
② 理疗:采用电疗、磁疗、超声波等物理因子治疗,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③ 康复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进食、洗漱等,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作业治疗:针对患者功能障碍,制定个性化的作业训练方案,如手功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等。
(4)心理治疗:针对患者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开展心理疏导,调整患者心理状态。
(5)康复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授康复知识,提高其康复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康复周期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进展,制定康复周期。
一般情况下,康复治疗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维持期。
(1)急性期:发病后1-3个月,重点进行早期康复治疗,预防并发症。
(2)恢复期:发病后3-6个月,加强康复训练,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脑卒中一级康复流程图一级康复(早期康复)二级康复(恢复期康复)三级康复(后期康复-社区康复)三级康复流程1.总流程2.住院康复医疗流程(1、2级康复)3.社区康复医疗流程(3级康复)脑卒中的三级康复程序第一阶段早期康复神经内科病房或康复病房Team:神经科医师,康复科医师、康复治疗师功能评定运动疗法主要是以床旁治疗为主(正确姿势、被动活动、翻身、坐骑,站立,移动训练等)言语训练早期康复软瘫期康复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瘫痪,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会出现联合反应,集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一期主要康复问题一侧肢体瘫痪肌张力、肌力低下躯干控制差平衡功能障碍关节活动障碍高级脑功能障碍(言语、认知、心理)吞咽障碍并发症一级康复治疗目标改善对躯干和近端关节的控制能力,达到床上翻身、卧坐转移、坐位静态平衡。
保护关节保持肩胛、肘、腕、手和髋、膝、踝的活动范围采用兴奋性促进手法提高瘫痪肌的张力和力量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加强非受累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和自理防止各种并发症和二次损伤的产生常用运动治疗方法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加强健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和肌力训练躯干控制和转换脑卒中的康复一、概述脑卒中(stroke)亦称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accident,CVA),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
它包括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
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cerebralthrombosis)、脑栓塞(cerebralembolism)和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stroke)。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我国城乡脑卒中年发病率为200/10万,年死亡率为80/10万~120/10万,存活者中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40%为重度残疾,脑卒中复发率达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