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方案毕业论文
- 格式:ppt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53
脑卒中患者的社区康复与护理【中图分类号】 r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149-01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之一,虽然不少患者可存活下来,但大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尤以偏瘫,失语及认知障碍更为常见。
生活不能自理,需他人照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开展社区护理服务已成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它适应了广大社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和服务理念,且已成为21世纪护理工作的重点课题。
我院做为基层医疗机构,近几年推行社区卫生护理服务,针对我区经济落后,大部分患者家庭收入低,文化素质落后,而脑卒中患者的治病周期和健康过程较长,因此开展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护理对减少后遗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家庭人力及经济负担,节约社区医疗资源都有很大收益。
现就近年来笔者在护理工作中50多例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谈谈自己的认识。
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应做为康复护理的重中之重,脑卒中为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大部分发病后都会产生恐惧心理和悲观情绪,对恢复期肢体及语言功能的康复失去信心,悲观失望,甚至部分患者有轻生念头。
因此需要耐心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治疗、预后及康复所需的时间,讲明”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的道理。
关心尊重病人,多与病人交谈,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避免任何刺激和伤害病人的自尊的言行,鼓励病人克服困难增强自我照顾的能力和信心,指导病人正确面对疾病,控制不良情绪,克服急躁心理,多鼓励患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生活护理指导和协助病人洗漱、进食、穿脱衣服及个人卫生满足病人基本生活需要,对运动障碍的病要防止跌倒,确保安全。
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及吞咽困难程度选择合理的饮食,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多食水果蔬菜,多食纤维食物及豆制品,忌食刺激性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应给予糊状食物,侧卧或坐位进食,如需鼻饲者应注意营养均衡,少量多餐夜间尽可能少喂食,以免打扰患者休息。
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护理训练【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97-02脑卒中发病急骤,恢复较慢且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在脑卒中的诊断治疗水平迅速提高,极大提高病人存活率的同时,80%的存活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生活能力,并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通过感觉运动输入,打破或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建立分离、协调的运动模式的强化康复护理训练,使病人运动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能力的提高取得了良好效果。
因此,脑卒中偏瘫早期的康复护理有重要意义。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对我科2011.9——2012.9住院的37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护理(意识障碍及严重痴呆者除外)。
经颅脑ct或mri确诊脑出血16例,脑梗死21例。
女14例,男23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2岁,均系首次发病,发病即日住院,均有不同程度肢体活动障碍,住院时间15——43天。
2 康复护理训练方法2.1 病情早期。
采用床上健侧卧位,每2h翻身一次,预防或减轻上肢的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腕关节掌曲、手指屈曲;预防下肢的外旋、髋膝关节伸直、足下垂、内翻、痉挛等异常模式出现和加重。
2.2 良肢位的保持。
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功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
要求患侧上肢处于伸展位——将整个上肢放在一个枕头上,肩外展50°,内旋15°,屈40°,肘腕、手指诸关节均伸展。
下肢为屈曲位——髋、膝于屈曲位,踝关节于中立位,背屈90°,伸髋、膝,足下放置垫袋,防止髋内、外旋。
可用软枕帮助,无论仰卧位或侧卧位均应注意。
2.3 在无进行性卒中发生,生命体征稳定后48h,关键偏瘫的不同阶段和患侧肢体的功能状况循序渐进的进行。
(1)肢体康复训练。
对患侧肢体关节做无痛范围内的屈、伸、内旋、外展被动活动,主动辅助运动;借助滚筒、沙磨板等器具进行上肢分离运动及控制能力训练、下肢的床上桥式运动,同时训练健侧肢体;(2)翻身训练。
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护理【摘要】脑卒中在我国是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疾病,近几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脑卒中的病死率下降,生存率提高,随之而来的是脑卒中的致残绝对增加防止和减少脑卒中的致残是急待解决问题。
而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是防止、减少致残的有效手段,在治疗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此就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有关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1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77-021 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早期康复介入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3~6],使病人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中恢复,重返社会。
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能力上存在代偿和功能重组自然恢复能力[1],早期康复护理可创造损伤神经修复或代偿的条件,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2]。
早期康复护理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或内翻等,这一点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代替的。
因此,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康复时间我国学者多认为:在脑卒中发病早期,应以床上活动为主。
有的在发病24 h内介入[3],如重症脑出血病人,在监测、维持病人生命体征的同时介入康复护理(保持良肢位)。
也有的提倡脑梗死后3 d、脑出血后3~5 d介入。
多数意见是在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 h后再行康复介入[4-7]。
卒中急性期病人病情变化快,对护理技术要求高,既要求对生命体征的护理,也要求较多预防性和对症性康复护理。
一般的治疗开始时间为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
3 功能康复脑卒中后的功能训练内容包括两部分,即患侧的恢复和健侧的代偿,重点在患侧的恢复。
3.1 在床上正确的姿势摆放急性期卧床阶段正确姿势摆放,有利于预防褥疮,预防关节变形和挛缩,同时预防异常痉挛模式。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的综合康复治疗【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的综合康复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48例脑卒中偏瘫急性期患者,行普通治疗的24例为一般组,行综合康复治疗的24例为综合组,分析两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结果两组治疗前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综合组运动功能评分(51.37±4.96)高于一般组(42.15±4.88),生活自理能力评分(61.73±5.24)高于一般组(53.66±5.72),差异性显著(P<0.05)。
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可实现优异的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且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疗效显著。
【关键词】综合康复治疗;急性期;脑卒中;偏瘫脑卒中是老年多发性疾病,多会引起偏瘫、失语等症状,在急性期若治疗不及时,会出现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
此外,脑卒中偏瘫恢复期较长,不仅会加重患者心理压力,还会带给家庭较大的经济负担,预后恢复效果差,后期康复训练治疗尤为重要[2]。
故本研究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48例脑卒中偏瘫急性期患者,旨在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的综合康复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48例脑卒中偏瘫急性期患者,行普通治疗的24例为一般组,其中有13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51-84岁,平均年龄(65.82±4.93)岁。
行综合康复治疗的24例为综合组,其中有15例男性,9例女性,年龄48-82岁,平均年龄(63.47±4.58)岁。
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所纳入患者均被确诊为脑卒中偏瘫,且处于急性期,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存在意识障碍及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
急性期脑中风患者的康复治疗计划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急性期脑中风患者的康复治疗计划1. 治疗目标。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方案简介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者脑血管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神经系统疾病。
脑卒中患者在康复阶段需要良好的康复治疗方案来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
康复治疗方案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物理治疗通过运动训练、按摩和热疗等手段来促进患者肌肉力量的恢复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物理治疗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运动训练:包括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
主动训练是患者自己进行肢体运动,如活动瘫痪的手指;被动训练则是治疗师帮助患者进行肢体运动。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恢复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运动功能。
•按摩: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和不适感。
治疗师可以采用手法按摩患者的身体,特别是患侧肢体,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肌肉。
•热疗:热疗包括热敷和热浴。
热敷可以放松肌肉,缓解肌肉疼痛和僵硬感;热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身体。
这些疗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和改善运动功能。
物理治疗通常需要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进行指导和操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言语治疗言语治疗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脑卒中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语言障碍,包括失语、语音和语调障碍等。
言语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语言能力,提高沟通能力。
言语治疗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语言训练:治疗师可以通过指导患者进行语言训练,包括发音、语调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训练。
这些训练可以通过重复练习和模仿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语言补偿:当患者的语言能力严重受损时,治疗师可以采用语言补偿策略。
比如,使用辅助沟通工具,如画板、手势等来辅助患者的语言表达。
•阅读和写作训练:患者可以通过阅读和写作训练来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治疗师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听写、读写练习等。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来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症状。
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护理进展【摘要】脑卒中是一类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在急性期容易并发多种并发症,甚至造成后期难以治愈的后遗症。
所以,对急性期的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尤为重要,本文就这个问题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上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护理进展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145-02脑卒中是一类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可以使人身体残疾,也有可能造成失语、痴呆或严重的造成死亡。
脑卒中的致残率为86.5%,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达到了43.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2]。
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容易并发多种并发症,甚至造成后期难以治愈的后遗症。
所以,对急性期的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尤为重要,本文就这个问题的护理进展进行以下综述:1 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在脑卒中的急性期患者一般多在神经内科进行系统治疗,故提倡在综合性医院的神经内科开展康复治疗,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卒中单元,以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
多数急性脑卒中的治疗准则中指出,脑卒中的康复应该在早期开展。
altert[3]认为脑卒中发病30d以内开展的康复为早期康复。
早期康复护理可创造损伤神经修复或代偿的条件,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4]。
巩尊科[5]等采用早期系统康复方案治疗脑卒中患者,并对其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证实,康复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上、下肢运动功能和adl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改善。
且在后来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因康复治疗而使病情加重的情况。
相反,早期的康复治疗明显加快肢体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极大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
大量的理论实践证实,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国内外对于急性期患者康复护理的时机选择我国学者多认为:在脑卒中发病早期,应以床上活动为主。
69CH INA FO REIGN MEDIC AL TRE ATMENT 中外医疗临 床 医 学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多需要采用康复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其功能障碍。
我院2008年至2010年对15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选取2008年至2010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50例,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头部CT 证实为脑梗死或脑出血。
患者均神志清醒,无明显颅内高压表现,病程3~10d。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发病时间<7d;首次发病,单侧卒中并有对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Glasgow评分≥9分;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文盲>17分,小学>20分,中学以上>24分;排除标准:椎基底动脉系统脑卒中患者;采用溶栓治疗的患者;脑出血后手术患者;年龄>80岁;Glasgow评分≤8分;痴呆患者。
1.3 分组随机将150例分为康复组75例,对照组75例。
康复组75例中,男35例,女30例;平均年龄(66.95±10.91)岁;对照组75例,男33例,女32例,平均年龄(66.89+10.25)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入院时偏瘫肢体痉挛程度、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4 治疗康复组和对照组的基本治疗药物相同,每疗程14d,共治疗2个疗程。
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给予系统康复治疗,卧床期进行关节被动活动、翻身、起坐练习、床上桥式训练、床上坐位、坐位平衡等练习。
患者能够维持床上坐位30min,无直立性低血压等不适症状,即可坐轮椅到训练室训练。
训练内容主要有:主动—被动运动、站立及立位平衡训练、下肢负重训练及重心转移训练、步行练习及步态的纠正、踝关节背屈的诱发、前臂向前、向后、手指抓握等。
急性期脑卒中病人的康复疗法脑卒中以高发率和高致残率成为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据统计,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为182/10万,年死率为89/10万,致残率约为86%,复发率为41%。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还有增加趋势。
为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脑卒中急性期,应尽早进行康复疗法。
我院自2008年至2010年开展急性期脑卒中病人进行康复疗法618例,其中男性299例,女性319例;年龄40-82岁,平均67岁;大面积脑梗塞470例,大面积脑出血148例。
进行康复疗法后,无一例压疮,肺部感染及痉挛模式的发生。
具体方法如下:一、适应证和禁忌证病人病情严重或不稳定者,或伴有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不宜康复。
如意识障碍,严重的精神症状,病情进展期或生命体征尚未稳定, 严重感染,急性心肌梗死等.对于可以完全自然恢复的轻症患者一般无须康复治疗,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
介于两者之间的患者就是康复的对象。
二、康复治疗原则抑制异常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加强较弱力量的训练,先做健侧,后做患侧。
活动关节时,近端关节必须予以固定,手法要轻柔适度,避免疼痛。
手法的速度要缓慢,有节奏,一般一个动作需要3-5秒,各个关节都要活动到,不能超出关节正常活动范围。
三、治疗方案(一).床上体位摆放目的:保护肩关节,防止半脱位,防止骨盆后倾和髋关节外展,外旋,缓解痉挛。
方法:1.仰卧位:头部放在枕头上,面部朝向患侧,枕头高度要适当,胸椎不得屈曲。
患侧臀部下方垫一个枕头,使患侧骨盆向前突,防止髋关节屈曲外旋。
患侧肩关节下垫一个枕头,使肩胛骨向前突。
上肢肘关节伸展,置于枕头上,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下肢大腿及小腿中部各放一个枕头,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
2.患侧卧位:患侧肩胛带向前伸,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
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
健侧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下面各垫一个枕头,背部挤放一个枕头,躯干可依靠其上,取放松体位。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研究论文【摘要】从早期康复治疗的机制、开始时间、治疗方式、早期康复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近5年来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早期康复治疗作为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第一站,采用科学、合理的康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在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时,同时需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要因人而异,制定合适的康复方案。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随着医学的发展,脑卒中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达80%以上[1]。
此类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促进病人各项功能的尽快恢复是医务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
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的各种功能和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的近况作一综述。
1早期康复治疗的机制脑可塑性和大脑功能重组理论是康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缪鸿石等[2]认为,通过反复的特定的康复训练可使脑损伤区丧失的神经功能由原不承担该区功能的脑区部分代偿。
经失神经超敏反应,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及轴突出芽等机制[3]可实现CNS的功能重组。
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促使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大脑对刺激发生反应性的突触形成,周围神经组织通过轴突的侧枝芽生,可能使临近失神经支配的组织重新获得支配,病灶周围组织的代偿使神经反馈回路得以重建。
早期康复针对病灶周围半暗带,通过增加脑血流量(CBF),从而改善短期内尚存活的脑细胞。
李飞等[4]的研究证实,早期康复组大脑平均CBF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 2早期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以前普遍认为脑卒中后半年以内开始的康复治疗都属早期康复治疗。
目前,康复医学专家普遍认为,只要急性脑卒中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h后即可开始康复治疗,也有学者认为早期康复在生命体征稳定后12h开始[5]。
对于中枢神经损伤的再生与修复过程而言,有研究认为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恢复可在发病数日开始,1~3个月可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3个月后恢复减慢,6个月后有90%的病人恢复达到顶点[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