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7.40 KB
- 文档页数:2
内科学上消化道出血重点总结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其重点总结如下:
1. 定义: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胆道等器官的出血。
2. 病因:常见的病因包括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胃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等。
3. 临床表现: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包括呕血和黑便。
呕血通常为鲜红色或暗红色,而黑便则为柏油样便。
其他症状可能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头晕、心悸等。
4. 诊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型检查和肝功能检查等。
5. 治疗: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是止血和补充血容量;内镜治疗包括止血夹、电凝和注射药物等;手术治疗通常适用于严重的出血或内镜治疗无效的情况。
6. 预防: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是积极治疗消化性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等基础疾病,避免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损伤胃黏膜的药物。
7. 预后:大多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预后较好,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失血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需要紧急处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内科学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医生。
上消化道出血的文献上消化道出血是指胃、食管和十二指肠等消化道的各种原因导致的出血情况。
这种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在以下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病因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包括胃溃疡、胃黏膜糜烂、胃肠道血管畸形、胃食管反流病、恶性肿瘤等。
这些疾病使消化道黏膜受损,导致血管破裂和出血。
二、症状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多样化,常见的表现包括黑便、呕血、血便、贫血等。
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感。
严重的出血可能导致休克和意识丧失等危险情况。
三、诊断临床医生可以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来诊断上消化道出血。
胃镜检查和X线造影是常用的诊断手段,可以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的情况,并确定出血的部位和原因。
四、治疗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
对于轻度出血的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止血和抑酸治疗。
对于严重出血的患者,内镜治疗是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内窥镜直接止血、切除病变部位或注射药物。
在极少数情况下,手术治疗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五、预防措施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在于调整生活习惯和保持健康饮食。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
同时,要合理用药,避免长期使用刺激性药物,如阿司匹林和非甾体类抗炎药。
综上所述,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疾病。
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医生和患者都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在生活中注意预防和保健,以降低患病风险。
同时,相关研究也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目的分析影响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方法选取10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其病因进行总结。
结果100例患者中,85例为上消化道出血,15例为下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结肠癌和溃疡性结肠炎。
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占消化道出血的大多数,其中消化性溃疡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肿瘤为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
标签:消化道出血;病因;相关分析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严重的症候,其中包括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和胰表等病变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空肠上段病变引起的出血;屈氏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称为下消化道出血[1]。
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其出血的病因则容易延误治疗。
本研究探讨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病因。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均以呕血或黑便、大便隐血阳性收入院。
其中男性79例,女性21例,年龄18~78岁,平均51.3岁。
1.2 诊断方法诊断按《实用内科学》第13版诊断标准进行[2]:①吐血或黑便史;②头昏、心悸、虚弱、晕厥等;③大便隐血试验强阳性;④血压、脉搏改变;⑤血红蛋白<90 g/L,血细胞比容<28%;⑥胃镜检查发现出血灶和明确胃、十二指肠溃疡或糜烂灶炎症所致出血。
程度分级。
①轻度:出血量<500 ml,黑便成形;②中度:出血量为500~1000 ml,大便稀、色黑如漆,脉率为100/min,血红蛋白为70~90 g/L。
2 结果2.1 消化道出血的部位100例患者中,85例(85%)为上消化道出血,15例(15%)为下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中最常见的部位是胃,占上消化道出血的58.8%(50/85),其次是食管、胆管和十二指肠部位。
下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结肠,占73.3%(11/15)。
消化道出血分析范文消化道出血是指消化系统中的一些部位发生出血。
常见的消化道出血部位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和结肠等,症状通常为呕血、黑便等。
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临床问题,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较大威胁。
因此,对消化道出血的分析和处理显得十分重要。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可以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两类。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部位的出血,主要病因包括胃和十二指肠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恶性肿瘤等。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小肠和结肠等部位的出血,主要病因包括肠道息肉、肠道炎症、肠道肿瘤等。
针对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确定出血的部位和原因。
同时,对部分患者需要进行特殊检查,如胃肠道内镜检查、造影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等。
针对消化道出血,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控制出血源、纠正贫血和改善休克等。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早期内镜止血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无法内镜处理的患者,可以采用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对于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出血部位、性质和病情轻重等选择性进行内镜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除了治疗上的措施,预防也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高危人群,如有家族史、胃肠道疾病史等,要定期进行胃肠道检查,及早发现潜在的病变。
此外,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酒精等,对于吸烟和喝酒的人群,要戒烟和限制饮酒。
总之,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治疗和预防十分重要。
医生在处理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时,应充分了解病史、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并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
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饮食卫生和生活方式的改善,从而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通过综合治疗和积极预防,我们有望更好地控制和改善消化道出血的疾病。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胃镜结果。
结果: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为常见病因;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抗风湿药、饮酒是常见诱因。
结论:胃镜检查能明确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随年龄增长患病率上升。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急症,为探讨其病因,笔者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经胃镜检查诊断明确的15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58例,其中,男118例,女40例,男∶女=2.9∶1;年龄14~80岁,平均53.2岁。
1.2诊断方法所有病例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呕血或咖啡色物;②柏油样便或潜血(+);③两者兼有。
所有病例均在48h内胃镜检查,部分病例结合病理检查,明确病因。
2 结果2.1 158例上消化道出血胃镜结果消化性溃疡78例(42.7%),包括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40例(25.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9例(18.4%),胃癌13例(8.5%),贲门黏膜撕裂症4例(2.5%),胃息肉2例(1.3%),胆管出血1例(0.6%),间质瘤1例(0.6%)。
上述资料表明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其他依次为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
2.2 108例上消化道出血不同年龄组的病因青年组(<35岁)24例(15.5%),中年组(35~60岁)56例(35.8%),老年组(>60岁)77例(48.7%)。
本组病例中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12例(7.3%),饮酒7例(4.7%),抗风湿中药4例(2.2%),感冒药3例(1.9%)。
服药人群中老年组最高21例(13.3%),青年组最少1例(0.9%)。
上消化道出血的文献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
它可以导致严重的身体不适,甚至死亡。
因此,对于这种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关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文献。
文献综述“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戴翠玲,2006)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了其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文章指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多样,其中溃疡是最主要的原因。
此外,其他原因还包括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消化道癌症、药物等。
在临床上,患者出现黑便、呕血等症状时应该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持稳定、止血、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限制用药。
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内窥镜逆行性胃肠镜检查(EGD)、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检查方法和介入性治疗法。
“急诊内科专科护理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周亚伦等,2015)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急性、紧急的疾病。
本文介绍了护士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护理要点。
文章指出,护理措施包括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同时,还介绍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熟肝素治疗。
“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价值”(于亚明、张义红,2007)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内镜检查等手段,但是这些检查方式痛苦、费用高。
本文介绍了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价值。
文章指出,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具有简便、快速、安全等特点。
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确定上消化道出血的位置和原因。
但是,限于其图像清晰度,超声心动图作为诊断工具的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本文综述了关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文献,介绍了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护理要点等内容。
其中,内窥镜逆行性胃肠镜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均是常用的诊断手段。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对保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熟肝素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新的检查手段,尤其是在一些无法进行内镜检查的情况下具有重要价值,但其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陈玉仙消化道出血是指胃肠道由于多种原因而导致的失血性疾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临床危症。
临床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病情变化快,病死率可达10%以上。
为进一步了解其病因分布规律、发病趋势及与几个相关因素的关系,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现将消化道出血病因及其诱因分析如下。
1 病因及其诱因1.1消化性溃疡是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与文献报道一致[1]。
临床上表现为呕血和黑便。
大部分消化性溃疡出血病人都有一定的诱发因素。
病因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生活不规律、药物等有关。
这些致病因子导致胃黏膜环境改变,胃泌素分泌、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防御屏障降低,胃蛋白酶损伤胃黏膜而形成溃疡[2]。
1.2急性胃黏膜病变仅次于消化性溃疡,其发病因素可分为两大类,①外源性因素:最常见的是药物和酒精,前者以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激素常见;②内源性因素: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后,严重肝、肾、肺功能不全,感染及休克等,均可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而致急性胃黏膜损伤。
1.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为消化道出血第三大原因,其特征是起病突然,出血量大且反复发作,常难以控制,病情发展迅速,常危及生命,病死率高。
通过急诊胃镜检查可及时发现病因,部分临床误诊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经胃镜检查实为门脉高压性胃病或消化性溃疡[3]。
1.4胃癌是消化道出血的第四大原因。
出血表明肿瘤损伤、感染、炎症、溃疡侵蚀血管,创面渗血,多为小量出血,若波及大血管则造成大出血。
对慢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残胃,中老年反复上腹部不适,潜血(+),正规治疗无好转,均应定期胃镜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贲门黏膜撕裂症的基本原因是腹内压和胃内压升高,剧烈咳嗽、呕吐、用力排便等可诱发,24~48h急诊胃镜可检出,胃镜下见食管与胃交界处或食管远端贲门黏膜的纵行撕裂。
其他少见病因分别为胃息肉、间质瘤和胆管出血,确诊需胃镜结合病理或手术诊断。
1.5肝硬化伴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5.1机械物理性损伤包括进食粗糙食物如果仁、带刺鱼肉、经食管插管等可使曲张的胃底静脉破裂出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一、概念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是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胰腺、胆道)的急性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
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常伴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二、病因和诱因(一)上消化道疾病1 食管疾病:食管炎、食管癌、食管损伤。
2 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多为十二指肠溃疡。
食管、胃黏膜病变:如急性出血性糜烂性胃炎、应激性溃疡、食管-胃粘膜撕裂等。
胃癌、急性胃扩张、胃手术后病变、胃血管异常等。
(二)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由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而致曲张的静脉暴露于黏膜下,缺乏周围组织的保护和支持导致破裂出血,其特征为突发的大量出血。
(三)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1 胆道出血2 胰腺疾病累及十二直肠3 动脉瘤破入食管、胃或十二直肠4 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四)全身性疾病1 血液病2 血管性疾病3 尿毒症:尿毒症性胃炎4 结缔组织病5 应激性溃疡严重急性感染、外伤和大手术后、休克、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烧伤等严重疾病引起的应激状态下产生的急性胃黏膜损害。
三、临床表现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取决于出血病变性质、部位、出血量与速度、并与病人出血前的全身状况如有无贫血及心、肾、肝功能有关。
(一)前驱症状病人多有腹痛、头晕、目眩、心悸或恶心症状。
原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者,疼痛节律消失,且服用抗酸药物不缓解。
(二)呕血和黑便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上消化道出血者均有黑便,但不一定有呕血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有呕血和黑便,在幽门以下者可仅表现为黑便。
但出血量少而速度慢的幽门以上病变可仅见黑便,而出血量大、速度快的幽门以下病变可因血液反流入胃,引起恶心、呕吐而出现呕血。
(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时,由于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静脉回心血量相应不足,导致心排血量降低,常发生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其程度轻重因出血量大小和失血速度快慢而异。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消化科中,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患者患病之后经常出现黑便、
呕血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显示。
医院中每1000名住院的患者中,就有1名患者是因为上消
化道出血,每10名患者中就有一名患者死亡,死亡率较高。
以往治疗病情较轻患者的时候,通常采用口服药物的方式,在治疗病情较严重的患者的时候,通常采用手术的方式。
本文主
要研究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希望能有效提升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质量。
一、上消化道出血的种类
上消化道出血的种类有很多,其病因多种多样,疾病的种类也不一样,研究显示,上消
化道出血主要可以包含以下几种类型:因外界刺激导致的急性胃粘膜损伤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由于消化功能不全而导致消化道溃疡、由于静脉曲张问题导致的食管出血和胃底出血、
上消化道的恶性肿瘤、血管的畸形生长、胃癌、因内部原因或是外部原因导致的食管粘膜撕
裂等。
在所有类型的消化道出血疾病中,由于消化功能不全而导致的消化性溃疡是最常见的
原因。
二、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一)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现代社会中,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升,但是由于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的生活习惯
也越来越不健康,消化系统的健康程度会直接受到人的生活状态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的
几个方面:首先是在人们的睡眠时间方面,越来越多的人由于工作的原因或是家庭的原因习
惯晚睡,殊不知这会严重影响人体内生物钟的正常运转,导致消化系统长期得不到休息,久
而久之,消化系统就会出现健康问题。
其次是人们的饮食习惯问题,现代人在工作和生活中
往往都需要承担较大的压力,不少人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往往找不到释放压力的渠道,很多
人就会通过暴饮暴食的方式来释放这种压力,殊不知,这样的方式在帮助人们释放不良情绪
的同时,对于人的消化道也是一种巨大的伤害[1]。
此外,人的不良情绪也是消化道健康的巨
大杀手。
现代人尤其是对于中年人来说,一方面要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一方面要考虑到老
人的健康问题,与此同时还需要兼顾自己各方面的需要,因此,虽然知道不良的情绪会伤害
自己的身体,但是往往很难时刻保持良好的情绪来面对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久而
久之,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消化道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问题。
(二)生活压力较大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生活压力大是现代人普遍需要面对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广大的70后、80后以及部分90
后来说,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已经为人父母,不仅要顾及孩子的教育,还需要顾及到自己的事业,家庭的压力、事业的压力、子女教育的压力、家中长辈的压力,都需要承担,本是一个
无法避免的社会现实问题,但是长期处于高压的状态中,就非常容易出现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的问题,当压力逐渐积累,到达人能够承受的极限的时候,上消化道就会最先感受到这种压力,因无法承担巨大的压力而出现出血的问题,轻者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重者还可能会失去生命,给家庭的幸福带来沉重的打击[2]。
当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的时候,很多患者都会感到恐慌,尤其是当患者发现自
己吐血的时候,更会加重焦虑紧张的情绪,出于对即将失去生命的担忧,心理压力会进一步
增大,进而导致病情加重,给后期的治疗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加剧患者的痛苦。
(三)器官病变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和上一代人相比,现代人呼吸的空气、生活的环境、每天吃的食物,都在时刻威胁着我
们的健康,因此人们患各种疾病的概率也在增加,由于器官病变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也越来
越普遍,研究显示,白血病、癌症已经成为的现代人健康的两大杀手,而在癌症中,又以胃
癌和肺癌最为普遍[3]。
尤其是胃癌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一旦发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病情已经十分严重。
因此,可以说,除以上提到的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压力较大的导导
致的上消化道出血之外,因器官病变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已经成为了一种十分普遍的情况,
除此之外,压力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导致患者器官病变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要加强重视,保持良好的情绪,合理释放不良情绪,是避免患者出现器官病变的重要手段,同时对于
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维护患者的健康都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器官病变导致的消化道出
血相对于其他形式的上消化道出血来说治疗难度更高,死亡率也更高,因此临床上必须要加
强重视。
结语
综上所述,从根本上讲,多数上消化道出血都是由于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因此,可以说虽然上消化道出血的问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患者失去生命,
但是只要人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上消化道出
血的情况完全可以避免,一旦出现类似问题,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治疗,才能逐渐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贺凌婕,王国兴,张澍田.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J].临床和实验
医学杂志,2019,18(11):1189-1191.
[2]杨翠映.探析消化道出血的病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9):72-73.
[3]王晓辉.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18):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