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精编)习作:他____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24.50 KB
- 文档页数:8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习作 4 他—-了》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习作 4 他—-了》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中的一篇习作。
这篇习作要求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
教材以一种新颖的填空方式出现,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填写过程中学会观察人物、捕捉细节,并运用恰当的词语进行表达。
通过本篇习作,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人物描写的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但部分学生在人物描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观察不够细致、描写不够生动等。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捕捉细节,并运用恰当的词语进行表达。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兴趣广泛,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教材中填空的意义,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提高人物描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写作的热爱,增强信心,勇于表达自我。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人物,捕捉细节,运用恰当的词语进行表达。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做到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人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分享写作心得,提高写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习作要求,准备写作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人物描写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习作,让学生初步了解习作内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他__________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他__________了》这篇习作,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发现他们的特点和亮点,用文字描绘出来。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欲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发现他们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观察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他们善于观察,想象力丰富,对身边的人和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写作过程中,难以抓住人物的特点,写作内容空洞,缺乏具体事例支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挖掘他们的亮点,并提供适当的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发现他们的美好品质。
2.培养学生用文字描绘人物特点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观察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发现他们的美好品质,并用文字描绘出来。
2.教学难点:如何抓住人物特点,选取具体事例,使写作内容具有吸引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和写作能力。
2.范例教学:教师展示优秀范文,让学生学会借鉴和运用。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优秀范文,用于引导学生学习。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观察和写作心得。
3.教师准备相关写作素材,帮助学生丰富写作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优秀范文,让学生了解如何描绘人物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分享观察心得,讨论如何描绘人物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学生写作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讨论成果,开始写作。
教师继续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了》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中的情节和主题;2.能够准确地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3.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4.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节;2.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3.独立完成习作。
三、教学难点1.发挥想象力,自由创作;2.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
四、教学准备1.课本《五年级语文》下册;2.黑板、彩色粉笔;3.学生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引出习作的主题。
第二步:理解文章(15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他____了》,并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主题。
第三步:创作准备(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思考习作的主题和结构,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准备素材。
第四步:习作撰写(20分钟)学生独立进行习作的创作,教师适时提醒和引导。
第五步:分享与评价(10分钟)学生互相交流彼此的习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展示优秀作品。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创作习作时展现了较强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但也存在词汇和句式运用不够丰富的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多积累优美的词汇和句式,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升语感和写作水平。
另外,我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引导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经历展开写作,激发他们的写作潜能。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___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和句子;2.能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展开想象,写出一篇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的短文;3.培养学生综合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___了》为例,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和结构,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掌握关键词语,提升写作表达能力;2.教学难点:展开想象,构建故事情节,提升语言表达流畅度。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提出本次写作的主题:“他_______了”。
让学生展开关于这一主题的联想和想象。
第二步: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解释生词生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难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提升语言理解能力。
第三步:写作练习1.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写作要求,“他”是谁?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展开写作练习;2.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结构,头、身、尾的合理连接和衔接,保持故事情节的连贯性。
第四步:互相检查和反馈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互相检查和反馈,找出表达不清晰、逻辑不连贯的地方,并提出修改意见。
第五步: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写作要点和技巧,引导学生日常多练习、多写作。
五、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学生互相讨论、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2.示范教学:教师对写作过程中的关键点进行示范和讲解;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表达兴趣和积极性。
六、评估方式通过学生的作文质量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本次写作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情况。
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写作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索,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同时,需要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不断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___了》教学设计的部分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他__________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他__________了》教学设计,主要围绕本册教材的习作要求进行设计。
本课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人,用具体的事例描写他们的特点和性格,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材中给出了例文,以及如何进行写作的指导,方便学生理解和模仿。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不知道如何选材、如何语言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人和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身边的人,选取典型的事例,描写出人物的特点和性格。
2.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选取典型的事例,进行写作。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发现他们的特点和性格。
2.示范法:教师以示范写作,让学生模仿和学习。
3.讲练结合法:在讲解写作方法的同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人物事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写作思路和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思考他们的特点和性格。
例如:“你们身边有没有特别有意思的人?他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准备的人物事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进行写作。
例如:“这个人有哪些特点?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他?”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人物事例,进行现场写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篇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写作方法。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他______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他______了》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这篇作文要求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教材提供了习作的框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选取典型的事例,通过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方法,把事情写具体、写生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能够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
但在写作中,部分学生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还不够具体、生动,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指导。
此外,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还不够深入,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素材,选取典型的、有趣的事例来进行写作。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半命题作文的要求,学会通过具体事例,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选取典型、有趣的事例进行写作。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通过具体事例,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选取典型、有趣的事例进行写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事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课堂内容和自己的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事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习作框架,向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通过具体事例,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选取一个典型、有趣的事例,进行写作练习。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位学生读自己写的习作,大家对习作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他____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他____了》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这篇作文要求学生学会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本课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但在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人物描写的方法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加以指导和训练。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对周围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课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用具体事例表现一个人的特点,学会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提高对人物描写的认识,培养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用具体事例表现一个人的特点,学会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
2.教学难点:如何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事例,使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提前准备好相关的人物素材,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一些典型的优秀作文,用于学生欣赏和借鉴。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准备好的人物素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人物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的人物素材,互相借鉴。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10习作:他-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他-了》这篇习作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习作。
这篇习作主要让学生学会用“他-了”句型来描述一个人的特点和变化。
通过这篇习作,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汉语语法和词汇,对于用汉语进行简单的描述和表达已经没有问题。
但是对于如何用“他-了”句型来描述一个人的特点和变化,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运用这一句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他-了”句型的用法,能够用这个句型来描述一个人的特点和变化。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人物特点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他-了”句型的用法。
2.难点:如何正确运用“他-了”句型来描述一个人的特点和变化。
五. 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定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2.交际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实际交际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用“他-了”句型来描述一个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人物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准备相关的人物特点描述语,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
3.准备范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借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描述人物的句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人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人物的特点。
教师适时给出正确的描述,让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的人物特点描述语,让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
教师适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他-了”句型。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写作练习,用“他-了”句型来描述一个人的特点和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
5.拓展(10分钟)教师展示范文,让学生进行学习和借鉴。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习作他________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习作他________了》教案,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通过习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对人物观察和描写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在人物描写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观察不细、描写不具体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具体事例,运用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方法,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物观察和描写的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方法,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人物,将观察到的内容具体、生动地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人物,发现人物的特点,从而进行描写。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方法。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人物描写案例,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分析。
2.学生准备:学生提前观察身边的人,选择一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进行描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谈论身边的人,激发学生对人物描写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的人物描写案例,让学生了解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观察到的人物特点,尝试进行描写。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关注描写方法的运用,并对学生进行鼓励。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习作《他____了》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习作《他____了》是本单元的一个写作训练题目。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人物写作的一些基本方法,本课时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特定情况下的心理状态。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对于人物描写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在表现人物特定情况下的心理状态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特定情况下的心理状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学生能够学会在写作中运用描写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特定情况下的心理状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将生活中的素材运用到写作中。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发现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明白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是如何运用的。
3.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写作心得,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写作素材,示范作文,以及针对学生写作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学生准备:学生提前观察生活中的人物,准备好写作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示范作文,让学生了解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可以表现人物特定情况下的心理状态。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___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___了》教案,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学会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表情等,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也是实践性较强的一课,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但是,在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表情等方面,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描述人物神态、动作、语言、表情等方面的技巧。
2.培养学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学会观察人物,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表情等方面进行描述。
2.让学生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通过观察、表达、讨论、写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教学素材(图片、视频等)。
3.作文本。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其中的人物,注意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表情等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这些人物。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本节课的写作主题:“他_______了”,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描述这个主题下的人物。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例子,如“他笑了”、“他生气了”等,引导学生注意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表情等方面。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张图片或视频,描述其中的人物。
学生可以参考教师给出的例子,注意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表情等方面。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习作《他___了》一. 教材分析《他___了》这篇习作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写作指导课文。
这篇课文以“他___了”为主题,要求学生通过填空的方式,练习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中给出了几个示范性的例子,供学生参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能够较为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形象。
但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观察不细致、描写不够具体生动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到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并能够进行生动的描写。
2.通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进行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并进行具体的描写。
2.如何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与人物的性格、心情等联系起来,进行生动的描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练习、修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入手,进行具体的写作实践。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内容包括课文示范、学生作品展示等。
2.学生习作样本,用于分析和讨论。
3.写作纸张、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几张人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通过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他___了》,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然后,学生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例子,了解如何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人物图片,观察并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然后,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通过汇报,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以“他___了”为主题的习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__了》教案(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习作:他______了》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习作。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写,学会如何把一个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得生动具体。
教材以“他______了”为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观察,选择一个熟悉的人,写一篇描写这个人的习作。
通过这篇习作,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但在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以下问题:1.观察不细,描写不具体;2.用词不当,语言表达不准确;3.篇章结构不合理,缺乏逻辑性。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观察和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讨论交流,学会如何把人物描写得生动具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观察和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
2.教学难点:如何把人物描写得生动具体,篇章结构的合理安排。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范文,让学生了解如何描写人物。
2.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互相学习。
3.实践指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写作,对学生进行实时指导。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优秀范文、写作素材、评价标准等。
2.学生准备:携带笔记本,准备好写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如:讲述一个关于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有趣故事,让学生初步感受人物描写的重要性。
呈现(10分钟)1.教师呈现优秀范文,让学生欣赏和分析。
2.引导学生关注范文中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讨论如何让描写更生动具体。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5课《习作:他()了》教学设计(共1课时)一. 教材分析《他()了》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第5课,属于习作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心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两个例文,一个是父亲因儿子生病而焦急的例子,另一个是母亲因孩子取得好成绩而喜悦的例子。
这些例文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运用写作技巧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基本的写作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但在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人物心情的描写较为单一,缺乏细腻和生动。
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通过观察和思考,学会运用写作技巧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和思考,运用写作技巧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学会通过观察和思考,运用写作技巧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写作,展示如何运用写作技巧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写作心得,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写作素材和案例,用于教学演示和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写作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父亲焦急地寻找丢失的孩子,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心情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两个例文,让学生阅读并思考:这两个例文分别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人物的心情?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等方法可以表现人物的心情。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个场景,如母亲因孩子取得好成绩而喜悦,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了》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了》是一篇半开放性的写作练习。
教材提供了一个写作框架,要求学生填写省略号处的词语,并以此为线索,写出一个生动的故事。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的小事中发现美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但是,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填写省略号处的词语,并能以此为线索,写出一个生动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填写省略号处的词语,并能以此为线索,写出一个生动的故事。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通过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实例教学法:教师通过分享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一篇自己写的作文,用于课堂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分享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例如,教师可以分享一个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感人故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温暖和美好。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省略号处的词语,并要求学生以这个词语为线索,写出一个生动的故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了》以描述人物的神态变化为主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描写,展现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变化。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但他们在表达人物情绪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捕捉人物的情绪变化。
2.培养学生用词语描绘人物神态的能力。
3.提高学生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观察人物情绪变化的细节。
2.运用恰当的词语描绘人物神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观察、表达。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人物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词语卡片,用于学生描绘人物神态。
3.准备PPT,展示优秀习作,供学生借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神态,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展示一张人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人物的神态。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中的习作,让学生阅读并分析作者是如何描绘人物神态的。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兴奋”、“惊讶”、“沮丧”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本组成员观察一名同学的神态,并用词语描述。
其他组成员倾听并评价,给予意见。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篇关于人物神态的习作。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学生针对性建议。
5.拓展(10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习作,让大家一起欣赏和学习。
学生可以就分享的作品展开讨论,提出改进意见。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他____了》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他____了》是一篇半命题的写作练习。
这篇习作要求学生以“他____了”为题目,写一篇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习作。
教材给出了写作指导,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便于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基本的句型和词汇进行表达。
但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描写不具体、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不够生动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注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并进行生动的描绘。
三. 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人和事,并进行生动的描绘。
2.能够运用恰当的句型和词汇,具体、生动地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观察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人和事。
2.运用恰当的句型和词汇,具体、生动地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物,注意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
2.示例法:通过示例,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人物描写。
3.练习法: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的人物照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一些人物描写的示例文章,用于指导学生写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人物,注意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
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人物描写可以来源于我们的身边。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人物照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照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描绘人物。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人物照片,进行人物描写。
要求学生运用恰当的句型和词汇,具体、生动地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评鉴。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他___了》教案(1)一. 教材分析《习作他___了》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习作。
本单元的主题是“写人”,要求学生通过选择典型的事例,刻画人物的特点。
这篇习作要求学生用动词填空,写一个他/她/它“怎么了”的故事。
教材提供了两个例子:“他笑了”和“他哭了”,要求学生围绕这两个例子进行想象和创作。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写作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型和词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但是,他们在写作过程中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会出现叙事不完整、描写不生动等问题,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指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题意,正确填写动词,完整地叙述一个他/她/它“怎么了”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想象和创作,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节来描绘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填写动词,完整地叙述一个他/她/它“怎么了”的故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节来描绘人物,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写作,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
3.讲练结合法: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源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习作要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例如:“请大家想一想,我们之前学习了哪些写人的方法?谁能举个例子?”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两个例子:“他笑了”和“他哭了”,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教师提问:“请大家观察这两个例子,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要求学生用动词填空,写一个他/她/它“怎么了”的故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__了》教案(含2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叙事文的写作要素,如人物、事件、情节、环境等。
•能够在连词“但是”、“所以”、“因此”等的帮助下,展开想象,丰富作文内容。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习作《他______了》的写作。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撰写习作,培养学生对“勇气”、“责任”等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习作写作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学生能够在习作中体现人物的情感和行为,展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习作中运用连词,合理连接句子,使文章条理清晰。
三、教学准备•课堂需要准备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教师准备好写作范例展示给学生,方便学生学习。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创设情境(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一些勇敢的事迹,并引入主题《他______了》。
2. 教学设计(20分钟)•通过分析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习作写作的要素。
•展示习作范例,让学生对文章结构和内容有初步了解。
3. 练习与训练(15分钟)让学生仿照范例,构思自己的习作内容,并进行书面训练。
第二课时1. 展示成果(10分钟)学生可以自愿展示自己的习作,让同学们一起分享和讨论。
2. 修改与提升(2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帮助学生进行修改和提升。
3. 总结反馈(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勇敢者的事迹,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五、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修改自己的习作,并完善文章内容。
•鼓励学生在家里观察身边事物,收集素材,为写作积累更多素材。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创作中能够表达情感和想法,但在结构和逻辑方面还有待加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__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熟练运用动词的过去式。
2.掌握动词过去式的构成规律。
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动词的过去式进行句子表达。
2.能够根据提示完成一篇完整的习作。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语文表达的兴趣。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作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动词的过去式的辨析和运用。
2.写作时的细节把握和表达能力发挥。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材、黑板、粉笔、学生练习本。
2.学生准备:学习笔记、学习用具、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课学过的动词过去式,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步:讲解与讨论(15分钟)1.介绍动词的过去式构成规律,并举例说明。
2.分析习作的命题要求,引导学生思考写作的关键点。
第三步:练习与巩固(20分钟)1.学生个别练习:完成动词过去式的练习题。
2.学生配对练习:根据提示使用动词的过去式填空。
3.学生集体练习:教师指导学生一起完成几个习作的构思。
第四步:写作实践(3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习作,重点在于运用动词的过去式,根据提示填写空白处,构思完整的习作。
第五步: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交换习作,互相阅读,并互相评价,教师也对习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之处。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动词过去式的使用方法,掌握了写作时的关键点,同时也提高了写作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一篇关于“他______了”主题的习作。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本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提高自己的语文写作能力。
习作:他______了▶教学目标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
3.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
4.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1.用一件事表现一个人,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
2.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
3.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
▶教学过程一补充题目,明确要求1.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有的事让我陶醉,有的事让我生气,有的事让我伤心,有的事让我兴奋……这些事令我的生活丰富多彩。
这次习作是一个半命题作文:他______了。
板书习作题目。
(板书:他______了)2.3.想一想这个人到底是谁?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谁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学生自由讨论)4.全班交流汇报。
(指导学生说)5.把题目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他陶醉了”“他生气了”“他伤心了”……6.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
课件出示●写一件事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最重要的是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事是由人做的,也要写好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
一波三折,写好事情的起伏。
●记叙的条理要清晰。
通常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或时间顺序来写。
●要写出事情的深意和新意。
教师引导:所谓深意,就是不能停留在事情的表面上,更需要同学们在最平凡的事情当中悟出一些人生道理,人生的真谛。
要以小见大,一滴水能折射出阳光,一件小事也要见真情。
所谓新意,就是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从生活中选取刚出现的材料写,具有新意,要时尚。
还可以从旧材料中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大放异彩。
7.写出一件事的深意和新意,选材很重要。
例如,写“他陶醉了”这个题目,“陶醉”就是习作的文眼,那么选的材料一定是他因某件事而陶醉的样子。
因此习作题目不同,选择写的事情也就不同。
课件出示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有关的就选取,与中心无关的就不采用。
要选择熟悉的、有意义的材料,使别人读了能受教育或有收获。
题材要力求新颖,能吸引人,避免落入俗套。
但也不能为“奇巧”凭空编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根据题目选择写一件什么事情?(每小组选一个说得最好的代表)8.全班交流汇报。
(小组代表上台交流自己要写的一件事情,其他同学相机提出意见或建议)二例文引路,学习方法1.写事离不开写人,写人的关键是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
2.读下面这个片段,注意作者是怎样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的。
课件出示他的眼睛闪着奇异的光芒,面孔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嘴里不停地说:“太美了!真是太美了!”他根本没听见周围喧闹的声音,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好像都消失了。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痴痴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座雕像……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3.作者是怎样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的?(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4.教师小结: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就要抓住这个人的动作、语言、神态。
5.怎样才能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反映人物的内心?首先说怎样抓住人物的语言,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课件出示《清贫》相关语段)6.语言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服务的,怎样才能让语言描写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呢?(课件出示《军神》第18~23自然段)教师引导:这是刘伯承在手术后与沃克医生的对话,这段对话表现出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他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军神。
这样的语言描写才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7.动作描写也是为体现人物特点服务的。
课件出示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8.怎样才能通过动作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课件出示●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
●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教师引导:这里的“轮、劈、揪、按、踢、提、打”等动词,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这样的动作描写才能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9.神态描写专门指脸部表情,是描写人物脸部的细微的表情和变化。
课件出示毛主席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
10.怎样将神态描写与动作描写或语言描写相结合呢?课件出示她走到我跟前,冲我抿嘴一笑,低下头,把手伸进裤兜里。
“你的种子呢?”我问。
她的脸唰的红了,撩起上眼皮看了我一眼,惭愧地站在那儿。
教师引导:神态描写常常同语言、动作描写相结合,它的独立性很弱,但相比之下可造性很强。
11.教师小结: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就是要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内心。
三运用方法,练习写作1.为了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描写,如:课件出示他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眼神与平时一样吗?他有哪些不寻常的举动?他说了哪些话?说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个人当时的动作、语言、神态是什么样的?(每个小组选一个说得最好的代表)2.全班交流汇报。
(小组代表上台交流自己所写的这个人当时的动作、语言、神态,其他同学相机提出意见或建议)3.学生回想当时发生的事情,回顾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把一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的方法,开始安静习作。
(老师边巡视,边个别指导)第2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取长补短。
2.学习把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的方法,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一佳作欣赏,师生点评1.谈话导入。
古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感叹过:“旧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
”而大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也曾说过:“捻断数茎须,才得‘春风又绿江南岸’。
”好的文章是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无数次修改才得来的。
上节课我们写了一篇半命题作文《他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修改习作。
2.复习习作要求。
课件出示生活中,谁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他陶醉了”“他生气了”“他伤心了”。
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
全班齐读习作要求。
3.提出全班习作存在的普遍问题。
这次习作主要有两大问题:(1)选择的事例不够典型,无法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没有把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无法反映出他的内心。
今天就针对如何选材和如何把人物写具体来讲评这次习作。
4.佳作欣赏。
课件出示他生气了生活中,弟弟生气的样子特别有趣。
他很小气,牛脾气一上来谁也挡不住。
正因为这样,一家人都不敢惹他,谁知道他却遇上了一个不懂事的小表弟,这下可有好戏看啰!有一次,伯伯买了一个玩具琴,弟弟和小表弟争先恐后地抢。
伯伯摸摸弟弟的头,笑眯眯地说:“你就让给小表弟吧,你最听话了。
”没想到弟弟把脸一沉,撇起嘴,瞪了一眼小表弟,不情愿地走回他的房间。
我悄悄跟在他后面,透过门缝看见他拿着枕头出气。
他挥着小拳头,使劲地打枕头,然后咬着下唇,把那被他打得扁得不像样的枕头往旁边一扔,一屁股坐在床上,气呼呼地喘着粗气。
我捂着嘴巴,偷偷地笑了。
一直到吃午饭的时候,还不见弟弟出来。
于是,我和伯伯一起去叫弟弟来吃饭,走到弟弟的房间门前,我敲了敲房门,说:“弟弟,吃午饭了,菜都凉了。
”谁知道弟弟的气还没消,竟然使出了“狮子吼”!他十分大声地嚷道:“我不吃了,你们把饭菜都给小表弟吃吧!”我被吓了一跳,差点跌倒。
我说:“弟弟,你别生气了,以大让小,这是应该的!”弟弟没有作声,直到伯伯开口说道:“好了好了,我再给你买个更好的吧!”弟弟这时才打开了门,虎着脸,缓缓地走到饭桌前。
他一把拿起碗,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显然是饿坏了。
忽然,他看到小表弟想夹鸡腿,马上伸出了筷子,抢在小表弟前先夹了鸡腿。
小表弟用可怜巴巴的、委屈的目光看着弟弟,可弟弟全然不顾,又狠狠瞪了一眼小表弟,脸上颇有得意的稚气。
大家都哈哈大笑,弟弟望望大家,眼泪吧嗒吧嗒地掉进碗里。
他站起来,头也不回地走进他的房间,砰的一声,房门又关上了……虽然弟弟脾气不好,但是他的牛脾气又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这篇佳作哪里写得好?(学生自由交流)5.教师小结:要想把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关键是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描写。
二指点习作,共评互改1.这篇习作,希望大家群策群力帮他修改一下。
课件出示他伤心了他是我的好朋友,可前一段时间我们俩发生了冲突——因为我的自私。
我一直想找机会与他和好,可又鼓不起勇气。
今天放学的时候,他邀请我到他家一起拼模型。
我心想:他会不会想借机来报复我?可转念一想,是他主动约的我,应该不会这样吧。
我来到他家,尴尬地和他打了个招呼。
我们一言不发地开始拼模型。
模型有两个,我们一人一个。
我对着图,仔细分辨着每一个零件,小心翼翼地拼着,生怕出错。
“呼——”我长吁一口气,终于拼好了!我准备上个卫生间再来欣赏自己的作品。
“啪——”我听见了一声脆响,随即听见了他明显压抑着的一声“啊”。
我一惊:怎么回事,不会是模型给摔了吧?我急匆匆跑出来,看到的是散落一地的零件,他低着头,似乎准备弯腰去捡。
我愤怒极了,想都没想,冲上去把他的模型抄起来,往地上狠狠一摔。
“哗啦啦”,他的模型应声落地,粉身碎骨。
“你!我是不小心碰掉的。
可你……你故意摔的模型……我还想把它当作你的生日礼物呢!”什么?他还记着我的生日?我愣住了。
他紧咬着下唇,跑回了自己的房间,就听砰的一响,房门被关上了。
我呆立在那里,看着一地的碎片,我只能将地上的零件收拾好,放回桌子上,一步三回头地回家。
这次,他是真的伤心了。
这篇作文有什么问题?(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不够细致)2.课件出示他伤心了他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也是同桌。
可最近我们闹矛盾了,彼此闹别扭的感觉真难受。
今天放学的时候,只见他收拾东西时磨磨蹭蹭的,好像有话想和我说,我也想打破僵局,可是鼓不起勇气。
“我爸爸买了新模型……你可以和我一起玩吗?”终于,他红着脸小声说。
“好!”我不等他话音落下就赶紧大声回应。
他猛地抬起头用亮晶晶的眼睛看着我,笑了。
模型有两个,我们比赛谁先完成。
我们看着图,仔细分辨着每一个零件,小心翼翼地拼着,生怕出错。
“呼——”我长吁一口气,终于拼好了!我准备上个卫生间再来欣赏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