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曲·闺怨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闺怨》鉴赏闺怨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题材,通常用来表达女性内心的哀怨和无奈。
这种诗歌形式于唐代首次出现,盛行于宋代。
闺怨主要以女子内心独白的方式呈现,以表达女性对婚姻、爱情和家庭生活的矛盾情感和不满。
本文将对一首闺怨诗进行鉴赏,以展现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闺怨》绿窗红烛隔窗纱,明月满庭花影斜。
几度相思何堪受,寂寞峨眉无限嗟。
绡帐不御幽梦苦,青袍已成断肠花。
思君郁郁伤心切,思君万缕泪满家。
诗中忧思悠悠,妇人犹自含羞。
第一句“绿窗红烛隔窗纱,明月满庭花影斜。
”用意于表现女子关在闺房之中,只能透过窗纱观赏窗外的明月与花影,而无法亲身感受自然的美好。
这种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也象征了她的孤独和无奈。
第二句“几度相思何堪受,寂寞峨眉无限嗟。
”用意于强调女子内心的相思之苦,她多次思念着心爱的人,却无人可倾诉,只能将寂寞与惆怅藏于心中。
峨眉指女子的双眉,寂寞峨眉则象征了她内心深处的悲伤。
第三句“绡帐不御幽梦苦,青袍已成断肠花。
”暗示女子的幽梦缠绵,她不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一次又一次地陷入相思之痛。
青袍与断肠花合为一体,则表达出了她对爱情的追求和追求带来的伤痛。
最后一句“思君郁郁伤心切,思君万缕泪满家。
”则集中了女子对心爱之人的深情思念,她的心被牵动,几丝愁思一直执着于她的心头,悲伤已经成为她家中最常见的景象。
在这句诗中,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展示了女子内心深处的哀愁与无奈。
这首《闺怨》采用了清新朴素的语言和形象,抓住了女性内心的痛苦,以及她们在封闭的环境中所承受的压力和苦闷。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她们的哀怨情感。
诗歌以苦、孤、悲为主旨,表现出了女性在古代封建社会中长期受到束缚和压抑的心理状态。
总之,《闺怨》展示了古代女性的心路历程,通过深情款款的文字和形象感染读者。
它是对女性内心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对女性在特殊社会环境下所受压抑的体现。
这种诗歌形式流传至今,一方面反映了古代女性的命运,另一方面也启示了现代社会中女性争取平等权益的重要性。
爱情闺怨诗代表作1、《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说起闺怨诗,不得不提王昌龄的这首《闺怨》,古诗中历来有“伤春悲秋”一说,无论是春天还是秋天,都要伤感几回,排解一下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中的少妇本来心情挺好,可是在春天的时候看到屋子外面的春色,一不小心就想起远方的丈夫了,后悔当初让他去建功立业。
2、《节妇吟》——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节妇吟》也是闺怨诗中的一大经典。
其中“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两句也成了千古名句。
读这首诗时,小编不禁想起陈奕迅唱的那首《无人之境》里的一句歌词:如若早三五年相见,何来内心交战。
黄伟文的写的这歌词和张籍的那句诗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3、《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如果前面两首有人忘了,那么李清照的这首《声声慢》怕是没几个会忘掉的吧。
那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就算铁石心肠之人读起来也得为之动容吧。
独守空房之时,最是容易想起故人,尤其是在古代,不像现在很多人一部手机就能在家没心没肺的宅好几天。
各位可以在周末试试,不动手机,一个人躺在沙发上,保准你会胡思乱想起来,如果外面在下点小雨的话,就更妙了。
再附上一首李的词:4、《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闺怨》原文及赏析《闺怨》原文及赏析《闺怨》原文及赏析1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翻译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注释柳庭风静人眠昼: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昼眠人静风庭柳: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香汗薄衫凉: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薄汗香: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手红冰碗藕: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藕碗冰红手: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冰:古人常有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的习惯,待盛夏之时取之消暑。
郎笑藕丝长: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长久。
在古典诗词中,常用“藕”谐“偶”,以“丝”谐“思”。
长丝藕笑郎: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担心他薄情寡意不如藕丝长)。
译文及注释译文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注释柳庭风静人眠昼: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昼眠人静风庭柳: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香汗薄衫凉: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薄汗香: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手红冰碗藕: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藕碗冰红手: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冰:古人常有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的习惯,待盛夏之时取之消暑。
郎笑藕丝长: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长久。
在古典诗词中,常用“藕”谐“偶”,以“丝”谐“思”。
形容运气不好的诗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是形容运气不好的诗词大全,希望对您有帮助。
1、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2、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4、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5、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6、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刘方平《春怨》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8、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9、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10、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11、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12、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13、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14、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15、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白居易《后宫词》16、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李白《春思》17、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曹植《明月上高楼》18、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
——鱼玄机《闺怨》19、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秦观《南歌子·香墨弯弯画》20、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21、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
——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22、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23、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委婉表达爱意的诗句委婉表达爱意的诗句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句吧,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
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委婉表达爱意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委婉表达爱意的诗句11、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李白《独不见》2、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李商隐《风雨》3、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
——江淹《古离别》4、君王选玉色,侍寝金屏中。
——李白《怨歌行》5、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江淹《古离别》6、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
——李白《杨叛儿》7、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李白《杨叛儿》8、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孟郊《列女操》9、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李白《独不见》10、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
——李白《怨歌行》11、美人金梯出,素手自提筐。
——常建《春词二首》12、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李白《折荷有赠》13、长相思,长相思。
——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14、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
——薛道衡《昔昔盐》15、春思乱,芳心碎。
——惠洪《千秋岁·半身屏外》16、愿君采葑菲,无以下体妨。
——李白《秦女卷衣》17、曾把芳心深相许。
——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18、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李白《夜坐吟》19、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韦应物《送杨氏女》20、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曹植《明月上高楼》21、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李白《王昭君二首》22、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曹植《明月上高楼》23、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薛逢《宫词》24、绮席凝尘,香闺掩雾。
——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25、扪萝正意我,折桂方思君。
——范云《送沈记室夜别》26、思归未可得,书此谢情人。
——李白《送郄昂谪巴中》27、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阳春曲·闺怨》古诗_作者徐再思_古诗阳春曲·闺怨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妾身悔作商人妇,妾命当逢薄幸夫。
别时只说到东吴,三载余,却得广州书。
《阳春曲·闺怨》译文及注释译文我真后悔嫁给商人为妻,偏又命运不好,逢上了负心的郎,临走时,说是到东吴去。
三年过后,却从广州寄来了信。
注释东吴:泛指太湖流域一带。
《阳春曲·闺怨》鉴赏这首小令从唐女子刘采春《啰唝曲》“那年离别日,只道往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的绝句脱化,也穿插了《啰唝曲》“莫作商人妇”及白居易《琵琶行》“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的意境。
但较原来看,“闺怨”的含意更为显豁。
“悔作”、“当逢”,口吻如生,表现出散曲小令开门见山的直露本色。
“闺怨”的前提多为夫君别离远出,唐诗往往将这种前提加以隐掩或推衍。
除上举的《啰唝曲》外,如张潮《江南行》:“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
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
”其妙味如前人所评:“意其远行,却在近处。
总以行踪无定。
”看来恰恰同《啰唝曲》的“意其近行,却在远处”反了个向。
不过要让读者一览即领悟却不容易,可见唐诗是过于偏重含蓄了。
徐再思改诗为曲的原因,可能就是为了化含蓄为显露,当然也有别的因素。
唐韩偓《偶见》:“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
见客人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不怎么知名;而李清照化用其意作成的《点绛唇》秋千词,“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云云,却为人传诵。
可见夺胎前人成作,也不失为出新的一途。
原诗的薄情夫君“只道往桐庐”。
桐庐在富春江中游,唐方干《思江南》:“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看来唐代桐庐为一交通中心。
曲中改成了“别时只说到东吴”。
东吴的指谓说法不一,据周祁《名义考》,元明时习以苏州为东吴、湖州为中吴、润州为西吴,苏州在元代确实是繁荣的商业城市。
这也说明曲作者不是简单地模仿照搬,而是根据元代的实际情形更改了“闺怨”的细节。
关于闺怨的诗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刘方平《春怨》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白居易《后宫词》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李白《春思》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曹植《明月上高楼》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别后不知君远近。
触目凄凉多少闷。
——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元稹《行宫》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王昌龄《闺怨》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
——鱼玄机《闺怨》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闺怨诗(107首)《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单独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望江南·梳洗罢》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1]其沚[2]。
宴尔新昏,不我屑矣。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
我躬不阅,遑恤我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
凡民有丧,匍匐求之。
不我能慉[3],反以我为雠,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
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宴尔新昏,以我御穷。
有洸[4]有溃,既诒我肄。
不念昔者,伊余来塈[5]。
《十二月过尧民歌为别情》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伯兮》伯兮朅[1]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2]。
《江有汜》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1]?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闺怨原文翻译及赏析闺怨原文翻译及赏析(12篇)闺怨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蘼芜盈手泣斜晖,闻道邻家夫婿归。
别日南鸿才北去,今朝北雁又南飞。
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
扃闭朱门人不到,砧声何事透罗帏。
译文采了满手的蘼芜,独自在斜晖中哭泣,听说邻居家女子的丈夫已经归来。
去年我与夫君离别时南方的鸿雁才向北飞去,而今朝北方的鸿雁又向南飞。
春来秋去,景物变换,相思之情仍在,光阴似箭仍没有夫君的消息。
无人从门前经过,形单影只的我紧关房门,在这寂静的夜里,不知从哪里传来了捣衣声,单调悠长的砧声透过了我的窗帘,来到床帏。
注释蘼(mí)芜:草名,芎藭的苗,叶有香气。
其茎叶糜弱而繁芜。
此处指“弃妇”“遗弃”之意。
别日:他日,指去年秋离别之日。
稀:一作“违”。
扃(jiōng)闭:关闭。
扃,门窗上之插关。
砧(zhēn)声:捣衣声。
罗帏(wéi):罗帐。
赏析: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据诗作内容推断当作于鱼玄机离开李亿之后。
鱼玄机在长安咸宜观出家后,对夫君李亿仍旧一往情深,写下许多怀念他的诗。
这首《闺怨》即为其中之一。
闺怨原文翻译及赏析2闺怨朝代:唐代作者:王昌龄原文: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翻译:译文一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
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
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译文二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注释1、闺怨:少妇的幽怨。
闺,女子卧室,借指女子。
一般指少女或少妇。
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以此题材写的诗称“闺怨诗”。
2、"不知愁"一作"不曾愁",则诗意大减。
3、凝妆:盛妆。
4、陌头:路边。
5、觅封侯:为求得封侯而从军。
唐诗逸|唐诗《闺怨》原文及评析
《闺怨》
作者: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解】:
1、凝妆:盛妆。
2、悔教:悔使。
【韵译】:
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
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
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评析】:
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
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
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1。
闺怨诗主要意象古诗词鉴赏资源持续更新中,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频道主页,查看更多古诗词分类鉴赏学习资源。
1、景物类意象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花红、鹦鹉、黄莺、燕子、银河、流萤、飞蛾、烛光等。
这一类意象都带着强烈的愁怨色彩,闺中女子看着这些美好的景色或伤春、惜春,感叹春光美好却如同自己的青春一般短暂而容易消逝;或在空虚寂寞时对着这些景物打发时间、向往自由快乐的生活;又或望景怀人,看着迁徙的大雁、或圆或缺的月亮而思念远方的夫君。
春怨唐·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赏析】撷取了一位少妇日常生活中一个饶有趣味的细节,寄希望在梦中与丈夫相会,却被不知趣的黄莺惊扰了她的美梦。
表现了女子寂寞惆怅而又无可奈何和对丈夫的思念、想往。
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赏析】诗中描写了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夜间寂寞凄冷,只能用罗扇扑打萤火虫取乐。
一个人坐在冰凉的台阶上,仰望银河,看着牵牛织女星,徒增孤寂。
这样一个生活画面,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行为类意象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梳洗、画眉、梳妆、做梦等意象。
捣衣、缝衣是征人妇为守边打仗的丈夫缝制冬衣的行为,在捣衣缝衣中寄托相思和对战争的怨恨。
登高、凭栏都是为了守望不知归期的夫婿,而梳洗则是感叹红颜无人欣赏的悲寂。
梦江南温庭筠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赏析】日夜盼归的日子终于到了,女主人精心梳妆打扮了一番,登上江楼独自凭栏眺望。
但是等了一艘又一艘的帆船,都不是她所盼望的那一艘。
天色渐昏,肝肠寸断在那白蘋洲上。
整首词短短的两句二十七个字,字字精炼,句句精彩;把一个独守闺房盼郎归的女子的那种由欣喜期盼到失望断肠的心情刻画的淋漓尽致,女子的形象逼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闺怨原文及赏析闺怨原文及赏析闺怨赏析_王昌龄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赏析: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括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
这首诗的作者王昌龄素以擅七绝闻名,有“诗中天予”之称。
本诗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名为“闺怨”,却偏偏先铺排出一个不解世事无忧无虑的青春女儿形象。
“凝妆”者,可以看出她在衣容修饰上很花了一番工夫的,“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翠楼”者,古代富贵人家的居所外墙多以青色砖瓦装饰,既然有闲情逸致于大好春光里盛妆上翠楼,可见这个女子年纪尚轻,不曾经过生活的波折,更无须耽温饱之虞。
那么作者(《闺怨》的作者是:王昌龄)是不是看走了眼,用锆了主角呢?非也!原来是这女子一番登楼远眺惹出了事儿:游目瞩望,柳色萋萋。
前年今日,我为君妻。
去年_今日,折柳雁离。
今夕何夕,相隔千里。
妾为蒲柳,茕茕何倚?君为我故,缰系功利。
久不得归,痛悔无扳!游蝶荡莺,君休轻取。
妆楼绿窗,妾意依依。
从“不知愁”到“悔封侯”,变化如此微妙而突然,却又台情合理。
作者(《闺怨》的作者是:王昌龄)妙用比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将美丽的春景掭上了感伤的一笔,浅而不白,怨而不怒。
读者通过诗作女主人公的一个小小的生活截面,不自禁的受到了感染,同样的黯然忧愁起来。
幸好这女子既出身富贵,想必夫君亦会因家势得到稍许照顾,不至于在行役中备极辛苦。
否则落得个“可怜无定河边骨,犹似春闺梦里人”的下场,我们的女主人公可不知要哭成什么了呢!。
经典的闺怨诗有哪些呢?【篇一】经典的闺怨诗《空闺怨》唐·白居易寒月沈沈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后宫词》唐代·白居易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秋夕》唐·杜牧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忆江南·梳洗罢》唐·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瑶瑟怨》唐·温庭筠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啰唝曲》唐·刘采春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闺怨》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宋·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诉衷情》宋·晏殊东风杨柳欲青青。
烟淡雨初晴。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
宿妆成。
一春芳意,三月如风,牵系人情。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宋·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声声慢·寻寻觅觅》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奇诗共赏之二——尤孟娘《闺怨》
奇诗共赏之二
——尤孟娘《闺怨》
相传古代潮州有个尤孟娘,一心想与情人相会,可是,托人捎口信怕“泄密”,写封直话直说的信又不雅观,怎么办呢?才女不愧是才女,她挥笔写下了这首“神智体”诗。
然而她的情人接到这封只有十二个“字”的信,左看右看,总感到莫名其妙。
原来,那封信是一首情意绵绵的七绝:
夜半三更门半开,小姐等到月儿歪。
山高路远无口信,哭断肝肠无人来。
可那封信是这样写的:
(诗的内容是写一个处于深闺的女子热切盼望心上人到来,等啊等,盼呀盼,等得肝肠寸断,盼得双眼欲穿,人既不来也无口信,满腔幽怨、一肚子愁苦、深深的失望和盘托出。
)
第二种说法是:
诗意是这样的:
月斜三更门半开,长夜侧枕想心歪。
短命到今无口信,肝长望断人不来。
第三种说法是:
诗意是这样的:
夜长横枕意心歪,斜月三更门半开。
短命到今无口信,肝长望断少人来。
第四种说法是:
诗意是这样的:
天到(倒)三更半门开,小姐等到(倒)月牙歪。
山高路远无点信,哭断肝肠(长)无人来。
第五种说法是:
诗意是这样的:
弯月三更门半开,身入空门亦自哀。
长夜横眠空心思,望断斜桥少人来。
《闺怨》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闺怨》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变化的一首闺怨诗。
唐代前期,国力强盛。
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人们“觅封侯”的重要途径。
诗中的“闺中少妇”和她的丈夫对这一道路也同样充满了幻想。
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
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从诗作主旨看,此诗深刻地描画了少妇微妙的心理变化轨迹:有愁—知愁—掩愁—解愁—触愁—悔愁。
诗也抓住天真烂漫的少妇于登楼眺览春光时,顷刻间的感情波澜,表现了世俗荣华不如朝夕相爱的思想。
全诗先抑后扬,耐人寻味。
作品原文: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字词注释:1、闺怨:少妇的幽怨。
闺,女子卧室,借指女子。
一般指少女或少妇。
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以此题材写的诗称“闺怨诗”。
2、不知愁: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注:“不曾”一本作“不知”。
作“不曾”与凝妆上楼,忽见春光,顿觉孤寂,因而引起懊悔之意,相贯而有力。
3、凝妆:盛妆,严妆。
4、翠楼:翠楼即青楼,古代显贵之家楼房多饰青色,这里因平仄要求用“翠”,且与女主人公的身份、与时令季节相应。
5、陌头:路边。
6、柳:谐留音,古俗折柳送别。
7、悔教:后悔让8、觅封侯:觅,寻求。
从军建功封爵。
白话译文:直译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
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
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韵译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创作背景: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
100句爱情诗词1.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卓文君《白头吟》2.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卜算子》3.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4.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5.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间问旧人。
——范成大《鹊桥仙》6.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7. 君住长江头,妾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8. 平生一顾,至此终年,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仓央嘉措《原作者仓央嘉措》9.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10.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苏轼《迈陂塘》11.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曹雪芹《红楼梦》12.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13.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4.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15.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李商隐《暮秋独望》16.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17.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18.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李商隐《锦瑟》19.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算是一场空。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0.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21.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李清照《武陵春》22.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23.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24. 梦中的所有,醒来就该遗忘。
——徐志摩《梦中的全部》25.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如梦令》26. 人如风后入江云,聚散难期得谢公。
描写闺怨的诗句大全有关闺怨的古诗名句1、香消翠减,雨昏烟暗,芳草遍江南。
——乔吉《小桃红·春闺怨》2、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佚名《氓》3、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4、花自飘落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5、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6、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李白《春思》7、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8、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李商隐《为有》9、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同到幽闺。
——刘基《眼儿媚·秋思》10、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曹植《明月上高楼》11、妾身独自眠,月圆人未圆。
——王元鼎《凭栏人·闺怨》12、影孤怜夜永。
永夜怜孤影。
——苏轼《菩萨蛮·回文秋闺怨》13、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14、回廊远砌生秋草,梦魂千里青门道。
——冯延巳《菩萨蛮·回廊远砌生秋草》15、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
——薛道衡《昔昔盐》16、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张仲素《春闺思》17、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白居易《后宫词》18、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毛熙震《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19、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李商隐《为有》20、孤独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李清照《点绛唇·闺思》21、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李煜《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22、雨窗和泪摇湘管。
意长笺短。
——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23、鸿羽难凭芳信短,长安犹近归期远。
——卢祖皋《倦寻芳·香泥垒燕》24、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朱庆馀《宫词/宫中词》25、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爱情唯美诗句经典6篇爱情的唯美诗句篇一1、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2、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韦应物《送杨氏女》3、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佚名《留别妻》4、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
——李白《荆州歌》5、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李商隐《风雨》6、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班婕妤《怨歌行》7、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胡适《生查子》8、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10、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李冠《蝶恋花》11、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李白《独不见》12、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13、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李白《古意》1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15、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佚名《蒹葭》16、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李白《怨情》17、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张籍《征妇怨》18、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泌《寄人》19、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卓文君《白头吟》20、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袁枚《马嵬》爱情的唯美诗句篇二1、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柳永《定风波·自春来》2、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
——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3、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陆游《金错刀行》4、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
——李白《怨歌行》5、美人不用敛蛾眉。
——叶梦得《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置》6、相思一夜天涯远。
——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7、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8、妾身悔作商人妇,妾命当逢薄幸夫。
——徐再思《阳春曲·闺怨》9、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李白《折荷有赠》10、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经典爱情诗经典爱情诗精选经典爱情诗精选篇1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
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辛弃疾《念奴娇》)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辛弃疾《念奴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辛弃疾《祝英台近》)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辛弃疾《祝英台近》)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姜夔《长亭怨慢》)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姜夔《念奴娇》)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姜夔《踏莎行》)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姜夔《鹧鸪天》)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姜夔《暗香》)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姜夔《疏影》)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史达祖《绮罗香》)愁损翠黛双眉,日日花阑独凭(史达祖《双双燕》)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吴文英《风入松》)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升(吴文英《风入松》)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张炎《解连环》)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吴激《人月圆》)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蔡松年《鹧鸪天》)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赵秉文《青杏儿》)襄阳古道灞陵桥。
阳春曲·闺怨
元代: 徐再思
妾身悔作商人妇,妾命当逢薄幸夫。
别时只说到东吴,三载余,却得广州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真后悔嫁给商人为妻,偏又命运不好,逢上了负心的郎,临走时,说是到东吴去。
三年过后,却从广州寄来了信。
注释
东吴:泛指太湖流域一带。
鉴赏
这首小令从唐女子刘采春《啰唝曲》“那年离别日,只道往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的绝句脱化,也穿插了《啰唝曲》“莫作商人妇”及白居易《琵琶行》“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的意境。
但较原诗来看,“闺怨”的含意更为显豁。
“悔作”、“当逢”,口吻如生,表现出散曲小令开门见山的直露本色。
“闺怨”的前提多为夫君别离远出,唐诗往往将这种前提加以隐掩或推衍。
除上举的《啰唝曲》外,如张潮《江南行》:“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
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
”其妙味如前人所评:“意其远行,却在近处。
总以行踪无定。
”看来恰恰同《啰唝曲》的“意其近行,却在远处”反了个向。
不过要让读者一览即领悟却不容易,可见唐诗是过于偏重含蓄了。
徐再思改诗为曲的原因,可能就是为了化含蓄为显露,当然也有别的因素。
唐韩偓《偶见》:“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
见客人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不怎么知名;而李清照化用其意作成的《点绛唇》秋千词,“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云云,却为人传诵。
可见夺胎前人成作,也不失为出新的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