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3.15 KB
- 文档页数:12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通过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类型、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思考力和地理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类型与特点3.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影响因素4. 案例分析:农业活动的地域联系、工业活动的地域联系、商业活动的地域联系、交通活动的地域联系、城市活动的地域联系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意义和作用。
2.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3.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类型、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2. 讲解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 讲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类型与特点。
4. 讲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影响因素。
5. 开展案例分析,分别分析农业、工业、商业、交通、城市等活动的地域联系。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2. 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人类活动,分析其地域联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地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区域地图等。
2. 图片: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实例图片。
3. 案例材料:农业、工业、商业、交通、城市等活动的地域联系案例。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教学设计【课标解读】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具体学习要求是: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地域联系方式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能够说出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并利用案例掌握如何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了解通信的种类、主要业务和影响因素;了解商业贸易的含义、主要环节,知道电子商务较传统商业的优势。
密切联系生活实践,学会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地域间最佳联系方式,培养用数据说明原理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为鲁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教材第一目“交通运输”,着重介绍了交通运输的本质属性、主要方式、国民经济要求、发展方向等内容,并通过知识窗的形式详细阐析了合理选择交通运输的原则。
通过活动设置,使学生了解在特殊情况下,运输方式选择的特殊处理。
第二目“现代通信”,介绍了通信的概念和类型,并从主要任务、业务范围、影响因素等方面说明了邮政通信与电信通信的不同。
第三目主要介绍的是商业贸易的概念、作用、主要环节以及当代国际贸易的不均衡性,“活动”通过体验“网购”,感受电子商务的便捷,说明现代通信给人们生产生活所带来的变化。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就已学过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基础,再次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生活体验较多,有较强的求知欲,学习有一定的主动性,自学能力较强。
所以对基础知识部分及本节较简单的“现代通信”部分可以充分引导学生自学。
从市编学案批改和学情调查反馈来看,对运用图表分析运输方式选择的合理性问题掌握不到位。
【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及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其重要性。
2.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主要特点以及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的主要业务。
3.密切联系生活实践,学会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地域间最佳联系方式,培养用数据说明原理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运用数据、图表、文字资料等分析运输方式选择的合理性。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含义,认识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2. 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掌握其地域差异性。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含义及其分类。
2.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 人类活动的地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含义、分类及其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的地域差异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的地域差异性。
3.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讲解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含义及其分类。
3. 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运用案例进行说明。
4. 探讨人类活动的地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6.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讨论,评价学生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能力。
3.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提出问题、分享观点的情况,以评价其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图片和地图。
2. 相关案例研究资料。
3. 讨论问题指南。
4. 课后作业布置。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每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如下:第一课时:介绍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概念和分类,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二课时:探讨人类活动的地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
九、课后作业:2. 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人类活动,分析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第一节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知识与技能:1. 了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2. 理解交通运输的概念和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及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3. 知道贸易壁垒和现代电子商务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学会选择正确的交通运输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确地域联系活动是人类活动最基本的范畴,认识交通运输地域联系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
2. 增强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意识。
教学方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启发式讲授法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我国高铁,引发学生的兴趣。
随着交通运输、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住在世界各地的人们的交往也不断增多,对外面的世界也了解得非常及时、清楚,使我们的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世界各地的人们好像居住在一个村子里,即“地球村”。
在这个“村”子里,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联系、交往,主要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
二、新课教学第壱节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板书)学生自主学习,根据手中的学案,找到教材中的基础知识。
用时5 分钟。
并让学生回答,教师根据情况进行点评。
教师提问: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同时提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过春节联系亲戚,用什么方式。
用的文具是哪里生产,又通过什么方式跑到同学们的手里。
学生回答:交通运输、现代通信、商业贸易一、交通运输1. 交通运输的含义讲解: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交通运输”?运输是人和物借助交通工具的载运,产生有目的的空间位移。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和文明标志,社会经济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纽带,现代工业的先驱和国民经济的先行部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国土开发、城市和经济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对促进社会分工、大工业发展和规模经济的形成,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加强国防建设,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交通运输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国防意义交通运输的特点:既不生产物质,也不改变物质的性状和属性。
【鼎尖教案】高中地理第七单元人类的活动的地域联系 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备课资料) 大纲人教版必修●备课资料一、几种运输方式的运价、运速、运量比较二、交通、通信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交通、通信是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铁路线路少,通过能力不足,“瓶颈”路段增多;2.公路通车里程少,技术等级低,路况差,拥挤度高,城市交通设施普遍落后;3.港口吞吐、储存、疏运能力及运力不足,内河航运的优势未充分利用;4.航空机场少,飞机数量少;5.综合运输网络不够健全,运输结构不够合理,铁路运输承担了相当一部分适于汽车运输的短途客货运量;6.综合通信能力不足,长途电话短缺,农村通信设施落后;7.邮电通信技术装备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程控交换机、数字微波、光纤通信等技术应用尚属起步阶段,且主要依靠进口。
由于交通、通信能力不足,技术落后,导致客货运输不畅,信息传递迟缓,严重影响了国家社会和经济的正常运转。
——以上两则资料均摘自《初中地理(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三、地下油龙——管道运输提起运输,人们往往会想起在原野上飞奔的列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航行在茫茫大海中的巨轮,或者是在蔚蓝的天空中翱翔的“雄鹰”。
这些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各种货物,也可以运送人。
但是,你可曾想到还有一种更为经济和方便的运输方式,那就是管道运输。
这种运输方式可以运送气体、液体以至固体,就是不能运送人。
利用管道进行运输,是我国的一项新兴事业。
由于建设管道,一般都是选取直线线路,找捷径、行程短而快,所以投资比较少,成本低,管理方便。
管道运输的管道,大多都是埋没在地下,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限制,可以昼夜不停地运输,效率比较高,能适应今天运量迅速增长的要求。
管道内运送的物质,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固体不散落,有利于物质的保护和环境的保护。
这种运输方式一经出现,就显示了它巨大的优越性,因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第七单元 7.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交通运输的概念和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
2.了解并懂得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3.了解并能区别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的任务和特点。
4.了解商业的概念和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
能力目标1.学会选择正确的交通运输方式。
2.明确亚欧大陆桥的起止点及其作用。
3.能绘出世界上比较繁忙的四条主要航海线,并熟悉每条航线沿途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和主要海港。
4.学会分析邮政网络。
德育目标1.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确地域联系活动是人类活动最基本的范畴,认识交通运输、通信、商业等地域联系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具有评价某一区域某种商品运输方式合理性的正确观念。
●教学重点1.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2.交通运输网的发展状况。
3.邮政网络的形成。
●教学难点1.从经济角度来分析、评价五种交通运输方式。
2.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教学方法1.运用比较法、综合分析法对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邮政通信与电信通信的任务和特点进行区别、分析说明。
2.运用图示导学法来说明、分析亚欧大陆桥(尤其是第二亚欧大陆桥)的起止点和作用以及世界主要航海线、邮件的传递过程。
3.采用综合分析法来讲授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4.采用讲述法介绍交通运输和商业的概念。
●教具准备投影仪“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投影片“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投影片“亚欧大陆桥示意”投影片“世界主要航海线和主要海港”投影片或挂图“邮件的传递过程”投影片课堂练习──“选择正确的运输方式”投影片●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要求。
我们在前面第五、六单元分别学习了人类的生产活动(包括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和居住活动,了解了与人类衣、食、住有关的人类活动,“行”即是指交通运输,就是人、物、信息等的移动,指跨地域的联系。
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7.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教学设计范光清(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 050051)[设计理念]新课标要求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领学生乐于探究,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这一节课知识不深但知识点多而碎,如何把一节课的内容有条不紊的组织起来,把知识落实到位,重点难点突出,又实现新课标的要求,由此可见,这节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学设计是否得当。
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上,就把班里的学生组建成一个贸易公司,再通过贸易公司的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学会应用本节课的知识,这样琐碎的知识就被有机的组织起来,学生也因新颖的设计和能结合自己生活实践而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从而,在实际教学中实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⑴分析比较当代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综合评价五种交通运输方式。
⑵理解交通运输网的形式与层次,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
⑶了解邮电通讯的方式、特点及工作过程。
商业的概念、商业活动的作用及其主要环节。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参与开展贸易公司业务的实际生产例子理解地域联系的主要三种方式。
⑵通过分析和填写表格比较和总结当代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⑶通过读图和看动画理解交通运输网的形式与层次、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邮电通讯的方式、特点及工作过程、商业的概念、商业活动的作用及其主要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正确评价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经济意义。
⑵使学生感受到现代联系方式给我们人类提供的美好生活。
⑶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工作紧密联系起来。
[教学重点]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对比分析。
2.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3.通信方式的发展情况和工作过程。
4.商业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难点]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经济评价。
2.邮政通信的组织形式和业务分类。
文【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及服务业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结合实例了解交通运输、通信、商业及服务业的作用。
3.掌握交通运输中各种方式的判断方法。
【重点难点】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判断方法【教具使用】投影仪【教学方法】谈话法读图指导法图示分析法伴随着现代社会人们交往的愈加频繁,人类活动的地域范围也将大大扩展。
那么,人类活动联系的形式有哪些呢?从这一单元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第7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7.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观看照片]先请大家观看一组照片人类地域联系的方式(照片)2.电子信箱到1991年,互联网已经把世界各地成千上万台计算机联结在一起,许多跨国公司都利用电子信箱来开展业务。
3.香港的商业街[提问]人类联系的方式有哪些呢?各有什么特点?人类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是交通运输、通信和商业。
人类地域联系的特点有:1.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由此而出现的人类社会的多次分工,交通运输的方式从手提肩扛、利用牲畜驮运发展到现代化的铁路、公路、水上、航空和管道五种主要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是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铁路运输具有运载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比较小、连接性好等优点。
但是,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指导读图]图7.2:欧亚大陆桥示意欧亚大陆桥是世界上具有国际贸易意义的铁路线,包括两条铁路线:一条是西伯利亚大铁路,东起符拉迪沃斯托克,西至莫斯科,是亚欧大陆铁路运输的重要干线;另一条是连云港—鹿特丹铁路,是目前亚欧大陆东西最为便捷的一条通道。
[提问]利用图上的比例尺,量算一下这两条铁路大约有多长。
公路运输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现代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对各种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强,具有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等优点,可以深入到农村、厂矿甚至车间,实现“从门到门”的运输。
第七单元7.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交通运输的概念和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
2.了解并懂得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3.了解并能区别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的任务和特点。
4.了解商业的概念和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
能力目标1.学会选择正确的交通运输方式。
2.明确亚欧大陆桥的起止点及其作用。
3.能绘出世界上比较繁忙的四条主要航海线,并熟悉每条航线沿途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和主要海港。
4.学会分析邮政网络。
德育目标1.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确地域联系活动是人类活动最基本的范畴,认识交通运输、通信、商业等地域联系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具有评价某一区域某种商品运输方式合理性的正确观念。
●教学重点1.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2.交通运输网的发展状况。
3.邮政网络的形成。
●教学难点1.从经济角度分析、评价五种交通运输方式。
2.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教学方法1.运用比较法、综合分析法对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邮政通信与电信通信的任务和特点进行区别、分析说明。
2.运用图示导学法说明、分析亚欧大陆桥(尤其是第二亚欧大陆桥)的起止点和作用以及世界主要航海线、邮的传递过程。
3.采用综合分析法讲授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4.采用讲述法介绍交通运输和商业的概念。
●教具准备投影仪“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投影片“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投影片“亚欧大陆桥示意”投影片“世界主要航海线和主要海港”投影片或挂图“邮的传递过程”投影片堂练习──“选择正确的运输方式”投影片●时安排:二时●教学过程第一时[导入新]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要求。
我们在前面第五、六单元分别学习了人类的生产活动(包括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和居住活动,了解了与人类衣、食、住有关的人类活动,“行”即是指交通运输,就是人、物、信息等的移动,指跨地域的联系。
人类跨地域的联系是由于自然资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而要求实现区域互补的必然。
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及服务业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结合实例了解交通运输、通信、商业及服务业的作用。
3.掌握交通运输中各种方式的判断方法。
【重点难点】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判断方法【教具使用】投影仪【教学方法】谈话法读图指导法图示分析法【教学过程】人们的衣、食、住以及各种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进行的。
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间的物质和信息,要通过某种方式进行交流,实现互补,这样社会才能形成一个运转自如的整体。
伴随着现代社会人们交往的愈加频繁,人类活动的地域范围也将大大扩展。
那么,人类活动联系的形式有哪些呢?从这一单元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第7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观看照片]先请大家观看一组照片人类地域联系的方式(照片)西能源基地煤炭外运山西省有中国的“煤海”之称。
大同的煤通过大同至秦皇岛的铁路,运往秦皇岛煤码头,然后装船运往缺煤的南方。
2.电子信箱到1991年,互联网已经把世界各地成千上万台计算机联结在一起,许多跨国公司都利用电子信箱来开展业务。
香港的商业街[提问]人类联系的方式有哪些呢?各有什么特点?人类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是交通运输、通信和商业。
人类地域联系的特点有: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由此而出现的人类社会的多次分工,交通运输的方式从手提肩扛、利用牲畜驮运发展到现代化的铁路、公路、水上、航空和管道五种主要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是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铁路运输具有运载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比较小、连接性好等优点。
但是,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指导读图]图7.2:欧亚大陆桥示意欧亚大陆桥是世界上具有国际贸易意义的铁路线,包括两条铁路线:一条是西伯利亚大铁路,东起符拉迪沃斯托克,西至莫斯科,是亚欧大陆铁路运输的重要干线;另一条是连云港—鹿特丹铁路,是目前亚欧大陆东西最为便捷的一条通道。
[提问]利用图上的比例尺,量算一下这两条铁路大约有多长。
公路运输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现代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对各种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强,具有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等优点,可以深入到农村、厂矿甚至车间,实现“从门到门”的运输。
但是,公路运输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贵。
水路运输是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
水路运输具有运量大、投资少(海运价格只有铁路的1/8)等优点。
但是,水运的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的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
运输活动在社会生产中可以分为生产过程的运输(企业内部如矿山、工厂、油田、林区、农场等内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运输)和流通过程的运输(流通领域的专业化运输)。
本课所讲的是流通过程中的运输。
水路运输包括内河(湖)运输和海洋运输。
海洋运输又可分为沿海运输和远洋运输。
内河运输和沿海运输主要在本国范围内进行,远洋运输在大洋上进行。
[指导读图]图7.3:世界主要航海线和主要海港[提问]世界上运输量较大的航线有哪几条(起点、经过大洋、终点)?试分析原因。
航空运输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飞机飞行速度快,运输效率高。
但是,航空运输的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是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
管道运输输送的主要是油品(原油和成品油)、天然气、煤浆以及其他矿浆等。
用管道运输货物,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地运输,运量很大。
但是,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需求,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联合,各种交通运输线、点,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
[指导读图]图7.1 交通运输网的形成和层次(1)交通运输网的形式:①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如铁路运输网、公路运输网、内河水路运输网等。
②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如铁路──公路运输网、铁路──公路──内河水路运输网。
(2)交通运输网的层次:包括国家级、地区级、省级等。
国家级的运输网的骨干是现代化运输工具,主要是铁路、公路、水运干线、高线公路和航空线。
省级运输网除了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外,一般公路和地方航道也占一定的比例。
(3)交通运输的发展程度用运网密度来衡量。
运网密度是地区各类交通运输线路的总长同地区总面积的比值。
运网密度越大,地区交通的通达性越强。
[提问]如何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呢?在交通运输生产布局中,无论是交通运输线网的布局,还是运输任务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间的合理分配,都必须全面考察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及其功能。
国民经济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是综合的、全面的。
首先,要求运载量大、成本低、投资少,以便节省用于运输方面的开支;其次,要求货物到达快,以便缩短运输时间,加速流动资金周转;再次,要求尽可能保证持续不断地、安全地运输。
不同运输方式对经济指标的满足程度不同。
因此,哪种交通运输方式好,取决于你要运什么和怎么运。
[出示表格]运输方式基建投资运载量运价速度连续性灵活性劳动生产率线路运具铁路5 1 2 3 3 1 3 3 河运3 3 3 2 5 5 4 2 海运1 21 4 4 5 1 公路4 4 4 42 2 1 5 航空2 5 5 5 1 34</o:[练习]选择运输方式货物种类起止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20万吨石油伊拉克—日本1万吨煤炭大同—武汉50头生猪阳泉—太原一批计算机芯片美国—韩国</o:[总结]交通运输的作用。
交通运输对人类一直是很重要的。
有人说过:交通运输就是文明。
交通运输就其本身可以看作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同时,交通运输的发展对于改进社会的全貌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人类社会的文明史上,各个社会集团之间,各个地区之间,各个民族之间,各个文化圈之间,交通发达的程度标志着文明的进程。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交通运输从最初的人扛畜拉发展到现在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的过程,证明交通的进步同生产力的发展,同文明的演进呈现出同步的趋势。
交通运输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为人类交往、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而且更在于对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国防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难怪有一位知名学者这样指出:没有海上运输,哥伦布就不可能发现新大陆;没有铁路的大发展,美国开发西部有可能成为泡影。
如果是这样的话,没有发达的交通运输业,美国甚至整个世界将呈现出另外一幅图画。
交通运输的发达与便利,得以使经济繁荣,文化技术广泛交流,而且在对外交往、巩固国防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承转]运输运送的主要是物资,而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还包括信息的传递,这就是通信。
通信是把信息或消息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通信是人类的社会交往形式,起着联络和协调社会发展的作用。
通信可以分成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两大部分。
邮政通信是以传递信函为主的通信方式。
邮政业务在不断地扩大和发展中,初期只是传递官方文书和个人信件,以后增加了寄递适于邮寄的物品的包裹业务和办理汇兑业务。
邮政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许多国家的邮政利用这一特点进而兼营某些金融业务(如储蓄业务、保险业务),以及一些代理业务(如代收税款、代发养老金)等。
电信通信是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电磁系统传递符号、文字、图像或语言等信息的通信方式。
电信的发展,把社会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缩短空间,节约时间,加速联系,促进了人类的交际活动。
[指导读图]图7.6 邮件的传递过程和7.7 电信网和电信设备商业是专门从事商品的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
广义的商业包括服务业。
商业通过商品的买进和卖出活动,实现商品的交换和商品价值,满足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服务业通过租赁业务,使消费者得到方便和享受,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指导读图]图7.8 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承转]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具有什么共同特点呢?交通运输、通信和商业不仅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必要条件,而且是流通领域中重要的特殊生产部门。
与农业、工业相比,它们有自己的特点。
生产过程要通过一定的系统和网络来完成。
不为社会创造具有实物形态的物质产品。
交通运输的产品是货物(或旅客)空间位置的变更,以货物的吨千米(或旅客的人千米)计量;邮电的产品是传递有关社会生产和流通的信息,以完成经济活动,以信息量和距离计量;商业的产品以销售量或销售额计量。
这些生产部门的产品是非物质形态的,因而也是不能储存的。
有较强的综合性。
流通领域生产部门的流通职能,决定了它与工农业等生产部门的联系非常密切。
交通运输把工农业产品运到它们的消费地点,是产品生产过程在流通中的延续,没有这个环节,产品不能被消费,也就是生产活动没有最后完成。
商业不仅与工农业生产有着不可分割的品种和数量上的密切联系,同时商品的购销又必须借助交通运输,故商业要与工、农、运等生产部门配合,才能形成产、供、销合理和完整的体系。
有较强的公共性和服务性。
交通运输、通信和商业点多面广,个人以及几乎所有企事业单位的活动都与这些行业有密切的联系。
[板书提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