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0043中班数学《比高矮》动态ppt课件一等奖幼儿园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面试试讲
- 格式:pdf
- 大小:816.86 KB
- 文档页数:6
幼儿园中班数学课件《比较高矮》幼儿园中班数学课件:《比较高矮》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比较高矮》。
该章节主要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比较高矮的概念,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高矮,并能够运用比较高矮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能够正确判断物体的高矮。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能够正确判断物体的高矮。
难点: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运用比较高矮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
学具:每人一套比较高矮的卡片,每组一套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不同的物体,如积木、书本、玩具等,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高矮,引导学生发现比较高矮的方法。
二、讲解与示范(10分钟)1.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比较高矮的实例,讲解比较高矮的方法,如:将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它们的上表面的高矮;或将物体竖直放置,比较它们的顶部的高矮。
2. 教师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较高矮的方法。
三、动手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一套实物模型。
2. 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比较实物模型的高矮。
3. 学生相互交流比较结果,培养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四、随堂练习(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比较高矮的卡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 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比较高矮?”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拓展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比较高矮1. 同一水平线比较2. 竖直放置比较作业设计:1. 题目:比较高矮请用比较高矮的方法,判断下列物体的高矮,并在相应的括号内填写“>”、“<”或“=”。
(1)A:一块积木 B:一本书(2)C:一个玩具 D:一个书包答案:(1)A>B(2)C<D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了比较高矮的方法,能够正确判断物体的高矮。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比高矮》含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比高矮》。
主要涉及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详细内容包括:理解高矮概念,学会比较高矮,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高矮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高矮不同的物体。
2. 培养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判断高矮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判断高矮。
重点:理解高矮的概念,学会比较高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高矮不同的玩具、尺子。
2. 学具:每组一张高矮比较表格、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两名幼儿到讲台前,比较他们的身高。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找出高矮不同的物品。
2. 新课导入(10分钟)(1)通过PPT课件展示高矮不同的图片,让幼儿识别。
(2)讲解高矮的概念,引导幼儿学会比较高矮。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高矮不同的玩具,让幼儿观察、比较。
(2)引导幼儿用尺子量一量,验证比较结果。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张高矮比较表格。
(2)让幼儿在表格上用画笔标记出高矮不同的物品。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1)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比较过程和结果。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用其他方法比较高矮?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高矮》2. 内容:(1)高矮的概念(2)比较方法:观察、量一量(3)实践例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家里高矮不同的物品,与爸爸妈妈分享。
(2)用画笔在纸上画出高矮不同的物体。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高矮的概念,学会了比较高矮。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更多方法进行比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在课后观察生活中高矮不同的物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比较高矮(数学活动)含课件活动目标:1.尝试用目测的方法比较高矮,知道要在同一平面上比较高矮。
2.学习按高矮排序,找出最高的和最矮的。
3.理解高矮的相对性,体验比较的乐趣。
活动预备:1.老师PPT演示图片。
〔1〕小猴。
〔2〕小猴和长颈鹿站在同一平面上比高矮。
〔3〕小猴站在椅子上和长颈鹿比高矮。
〔4〕小兔、小猴、长颈鹿站在同一平面上比高矮。
〔5〕身高测量仪图片2.分组操作材料。
〔1〕小熊比高矮:人手5只高矮不同的小熊、泥工板,2条抹布〔2〕房子涂色:人手一张操作图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1.出示PPT,尝试用目测的方法比较高矮。
引导语:听说今日森林里在进行比较高矮大赛,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1〕出示PPT图①提问:图片上有谁?小猴子说自己最高?对吗?为什么?小结:小猴子这样说是不对的,由于高矮是要通过比较才知道的。
〔2〕出示PPT图②③提问:小猴子站在椅子上和长颈鹿比高矮,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小结:比较高矮要在同一平面上,否则得出来的结果就不精确了。
〔3〕出示PPT图④提问:小猴子究竟是高?还是矮?为什么?小结:和不同的对象比高矮,得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由于高矮是相对的。
2.操作比较,稳固认知。
〔1〕幼儿互相比较高矮。
①提出活动要求:三个人一组,两个背靠背,另一个观看比较。
最终三个人按从最高到最矮或从最矮到最高的排序方式进行排队。
②鼓舞幼儿用较完好的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③小结幼儿活动状况。
④阅历拓展:用身高仪进行测量得出的结果比用眼睛观看更精确。
〔2〕幼儿分组操作。
①介绍操作材料和要求。
第一组操作材料"房子涂色':每个小伴侣桌上都有一张图,图上有很多高矮不一样的房子,请小伴侣给最高的房子涂上绿色,给最矮的房子涂上红色。
其次组操作材料"小熊比高矮':看标志,关心5只小熊按从高到矮的挨次或从矮到高的挨次排列。
②幼儿分组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③展现操作结果,分析评价。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比高矮》含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比较》,详细内容为《比高矮》。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幼儿能够理解高矮的概念,学会比较高矮,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高矮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高矮。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判断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高矮的概念,能够在生活中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高度不同的玩偶、尺子。
2. 学具:每组一张高度比较图、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高度的玩偶,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哪个玩偶高,哪个玩偶矮。
2. 新课导入(10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教材内容,引导幼儿学习高矮的概念,让他们能够识别并描述高矮。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例,如桌子、椅子、杯子等,让幼儿比较高矮,并引导他们用尺子进行测量。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高度比较图的绘制,让幼儿将图中的物品按照高矮顺序排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高矮》2. 板书内容:高矮概念比较高矮方法高矮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比较家人、朋友的高矮,并将结果画在纸上。
2.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幼儿实际观察和绘画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高矮概念的理解程度,针对问题进行课后辅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并比较高矮,鼓励他们将高矮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
2.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高矮。
3. 例题讲解:以生活中常见物品为例,引导幼儿比较高矮。
4. 作业设计:比较家人、朋友的高矮,并将结果画在纸上。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课后辅导,以及在家庭中的观察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