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通用卷) 高三语文《测评手册》阶段评估检测(8)(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301.00 KB
- 文档页数:11
第八单元实力测评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今,一个尚将来得及收入《汉语大辞典》的新词儿——“自媒体”大热,由此产生一大批“自媒体人”。
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自媒体一说,但以类似手段谋生的人并不鲜见。
在汉代,宫廷文学侍从官得到重视,朝廷往往向民间征召“笔杆子”,优秀的还给官当。
贾谊、司马相如、扬雄、东方朔、枚皋、张衡、蔡邕这些汉代词赋名家,当时都是这样的“笔杆子”。
可是,古代既没有稿费制,更无广告分成一说,玩自媒体靠什么获得酬劳?靠“打赏”。
成语“一字千金”便因打赏而来。
首开打赏先河的是汉代,如汉代四川才子王褒便屡被打赏。
据《汉书·王褒传》,王褒文章文采飞扬,汉宣帝刘询听说后,将他征召入京,常将他和张子侨俩人带在身边,“所幸宫馆,辄为歌颂”。
但文章并不是白写的,汉宣帝会依据文章的质量进行打赏,即所谓“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唐代时,现代很流行的稿费制已出现,在打赏外,自媒体人又多了一条创收的渠道。
稿费在古代通称“润笔”。
在唐朝,不少文人已能获得很高的润笔。
如当时文化名人韩愈、李邕等通过为人撰写碑文便可拿到巨额稿费。
尤其是韩愈,他最擅长写墓志、碑文,高的话一篇碑文就能拿到“(黄)金数斤”,时人曾讥之为“谀墓金”。
看来,为了拿到润笔,韩愈在志文中未少用阿谀奉承之词。
其实,“谀墓受金”韩愈并非第一人,这一词最早运用在东汉末文人蔡邕的身上,由此可见,润笔早在汉代即已存在。
“写软文”被一些现代媒体人视为一种心照不宣的创收手段,殊不知古代文人早就起先玩这一套了,到明清时手法已颇老到。
所谓“软文”,就是依据对方须要而创作、发布的形象宣扬、广告、美言性质的文章。
古代最早最出名的一篇“软文”,是出自汉代才子司马相如之手的《长门赋》。
司马相如本人也没有回避此事,他在序中照实交代:“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
(新课程标准卷)2014届高三语文《测评手册》阶段评估检测(8)(含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70分,第Ⅱ卷80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提到“茶道”,人们大多将其视为日本独特的传统文化。
包括很多中国学者在内的众多研究日本文化的专家,也一致认为“茶道”是日本独特的传统文化,它创始于村田珠光,集大成于千利休。
形成这种“茶道”发展史共识的根据来源于日本茶道圣典《南方录》。
该书记述了日本茶之汤的两条发展脉络:一个是以能阿弥为首的贵族茶,一个是以村田珠光为首的庶民草庵茶。
这两条发展脉络在千利休这里汇合,因此才有了千利休乃日本茶之汤集大成者之说;千利休又将村田珠光奉为日本茶之汤的创始人:所以后世习茶者便因袭此说,不求甚解的后学也跟着以讹传讹。
但是,这种“共识”并不可信。
首先,《南方录》于17世纪后期方才问世,书中记载的很多内容明显不属于千利休所生活的时代。
那些无法判断真伪的内容,究竟有多少是千利休所为,无人说得清楚。
其次,村田珠光的身世一直是个谜,至今仍然无法用史料来确证此人的存在。
而且,“茶道”一词开始见诸日本的相关文献,也只是17世纪中后期的事,此前及其后,人们在称谓独具日本特色的茶文化时,更习惯使用“茶之汤”或“佗茶”,而非“茶道”。
即使在今天,虽然很多茶文化的出版物均冠以“茶道”之名,新闻媒体也习惯使用“茶道”的称呼,但“茶之汤”仍然被广泛地使用着。
虽然中国古代茶文化遗产非常丰富,但大多是吉光片羽,散见于浩瀚的典籍之中。
20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学界对茶文化资料的挖掘、整理及研究都还很薄弱,以至于茶业界的一些有识之士也不敢断定“茶道”原本为何国语言。
随着对茶文化资料整理、研究的进展,学者们发现,“茶道”一词早在唐代就已散见于各类文献了。
例如,“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于是茶道大行”(封演《封氏闻见记》)等等。
(新课程标准卷)2014届高三语文《测评手册》阶段评估检测(5)(含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70分,第Ⅱ卷80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族艺术图案中,人民最熟悉的无过于龙凤图案。
但专家学者说到它时,也很难说清楚。
因为龙的形象由传说想象而成,反映到工艺造型设计中又不断发展变化,仅查几篇文献资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凤的问题更加复杂,由于数千年来用它做艺术装饰主题更广泛而普遍,它的形象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
历来龙凤并提,且和封建政治紧密结合,龙凤图案成为封建装饰艺术的主题,同时也近于权威象征。
但事实上两者却在历史发展中似同实异,终于分道扬镳,各有千秋。
决定龙凤的地位并影响到后来的发展,主要是两个故事。
有关龙的是《史记》所记载黄帝传说,鼎湖丹成乘龙升天,群臣攀龙髯也有随同升天的。
关于凤的是萧史吹箫引凤,和弄玉一同跨凤上天的故事。
同是升天神话传说,前者和封建政治结合,后者却是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后来六朝人把“攀龙”“附凤”二词连用,其实二者应当分开。
甲骨文字上的龙凤并无固定格式,但基本上可看出龙是个因时屈伸的灵虫,双龙起拱即成天上雨后出现的虹,可知龙在三千年前即有能致雨的传说或假想,并象征神秘。
从青铜器花纹上看,凤顶有高冠,曳着长尾,尾上还有眼形花纹,样子和孔雀相差不多。
古记称“有凤来仪”“凤凰于飞”,让我们知道这种传说中的灵禽,被当成吉祥幸福和爱情的象征是来源已久的。
在人民诗歌中,凤和鸳鸯同为爱情象征;在封建宫廷艺术中则是龙凤并用,成为上层统治权威的象征。
龙历来代表一种权威或势力,汉唐以来,由于方士和尚附会造作,龙的原始神性虽日减,新加的神性却日增。
封王封侯,割据水府,称孤道寡,龙在封建社会制度上占有一个特别地位。
凤到这时和诗文爱情相联系,越来越少神性,和人民的感情日益亲切。
元、明、清三个朝代中,龙始终代表一种神性,又成为九五至尊的象征,因此不能亵渎。
2013年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浙江专版)阶段评估检测(八)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泊.车(bó)炽.热(zhì)打水漂.(piāo) 面面相觑.(qù)B.折.腾(zhē) 蕴藉.(jiè)露.馅儿(lòu) 良莠.不齐(yǒu)C.涨.幅(zhǎng) 游弋.(yè)挑.大梁(tiǎo) 恬.不知耻(tián)D.蹊.跷(qī) 恫吓.(hè)涮.羊肉(shuàn) 便.宜行事(piá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会期已经过半,3个多月来,在世博园里,风情迥异的场馆、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和如梦似幻的夜景都让游人们流恋忘返。
B.现在人们普遍关注的空置房,既造成经济结构失衡,也使社会资源被大量闲置、浪费,它还使“囤积居奇”成了财富源泉,消磨社会创造性。
C.后世皇帝中“最佳歌词创作者”的贵冠恐怕非南唐后主李煜莫属了,现今传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数十篇歌词,可以称得上篇篇佳作,字字珠玑。
D.我国取消贪官死刑,是和国际接轨的;其次可以给贪官更多的反思和悔过时间,更有利于脏款的追缴。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小、散、滥”成为社会对于报刊业的痛心之讥,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虽经多次整治,有所收效....,但未见根本改观。
B.对于即将杀回马枪....的桑拿天,气象专家提醒市民,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尽量避免在高温下暴晒引起中暑。
C.我们在制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时候,既要考虑当前也要从长计议....,这些规划将会在近期内陆陆续续地向社会公布。
D.展望未来,今后十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关键,西部新征程能源唱大戏...。
高三语文《测评手册》阶段评估检测(7)(含解析)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阶段评估检测(七)(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着.(zhuó)陆模.(mó)具杀一儆.(jǐng)百岁稔.(rěn)年丰B.泥淖.(nào) 晕.(yùn)车信手拈.(niān)来如椽.(yuán)之笔C.讪.(shàn)笑窈窕.(tiǎo) 力能扛.(gāng)鼎踽.(jǔ)踽独行D.忖.(cǔn)度摭.(zhí)拾量.(liáng)体裁衣名媛.淑女(yuà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 )A.《金台随感》是人民日报副刊的一个名牌栏目,以刊发杂文为主,旨在激浊扬清,针贬时弊,扶正祛邪,文风上不避尖锐,不怕大胆泼辣,尤喜幽默、深刻之作。
B.如果“浅阅读”过于泛滥以至于挤占了“深阅读”的时间,那将给知识和文明的传播带来负作用,公众将面临着头脑浅薄化和碎片化的危险。
C.“一个国家可以抢掠世界上的文物珍宝,但怎么可以抢掠走一个国家的历史、文明和文化呢?”这种解剖鞭辟入里,犹如庖丁解牛,既富有激情,也切中肯綮。
D.厂家表示,即便LCD电视逐渐淡出市场,售后网点仍将一如继往地提供相应服务,连锁零售商也会根据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对机器故障予以必要的维修。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A.近日,在河北卫视年度“读书”主题晚会上,揭晓了由专家和读者联合投票推选出的文学类、科普类与少儿类(每类10种)共30种“年度影响力图书”。
B.从4月中旬到5月中旬,河南举办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月活动,期间将举办多场以小微企业为主角的银行、企业对接会。
C.西洋画,满;中国画,空。
阶段评估检测(三)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70分,第Ⅱ卷80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血液清洁”是近年日本流行的健身健美全新理念,也是防病保健的基础,医学界喻称“血液革命”。
有关专家认为,经常检测血液是否清洁,保持血液清洁流畅,及时清除血液污垢,改善血液循环,有益于预防常见疾病,延缓血管硬化,维持血管弹性,让人活力充盈,焕发生机,推迟衰老。
自从1628年英国医师、生理学家哈维提出“血液循环”的科学新概念以来,人们对防病保健有了新的认识。
心脏节律性的搏动,推动血液在血管系统中按一定方向循环往复地流动,这就是血液循环。
不过,当时人们并不完全了解血液是如何由动脉流向静脉的。
1661年,意大利医师、生物学家马尔皮基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动、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从而完全证实了哈维的正确推断。
血液循环一旦停止,机体各器官组织将因失去正常的物质运转而发生新陈代谢的障碍,同时体内一些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将受到损害,尤其是对缺氧敏感的大脑皮层。
只要大脑中血液循环停止3分钟,人就会丧失意识;血液循环停止4~5分钟,半数以上的人会发生永久性的脑损害;停止10分钟,会毁坏人绝大部分甚至全部智力。
血液受到污染,失去应有的清洁度,会变得黏稠,流动不畅。
所有杂质都会聚集到身体某处,机体功能下降,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如胆固醇中和了中性脂肪,积聚在血管内侧沉淀下来,血管变狭窄,失去柔韧弹性,处于脆弱易裂状态,从而导致动脉硬化,易诱发脑中风和冠心病。
在血管分界处的毛细血管一旦被堵,会引起脑血栓和心肌梗死。
过多的尿酸若聚集在脚趾上,还会诱发痛风。
所以,血液清洁不单指血液顺畅流动,还包含血液中各种成分发挥的作用正常。
血液能准确反映身体的一些潜在病症,血液稍不正常,所有器官都会患病,像心情不佳、睡眠不好、身心疲惫、精力分散、头晕、恶心等。
阶段评估检测(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70分,第Ⅱ卷80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什么是转基因黄大昉转基因,从字面上不难理解,指的就是基因的转移。
实际上,转基因有广义和特定的两种含义。
广义的转基因就是泛指生物间基因转移。
自然界中物种间的天然杂交和自然选择、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杂交育种,都发生了基因的重新组合,都经过了转基因。
例如,我们现在种植的绝大部分作物、吃的几乎所有的食品,并不是自然进化而生的野生品种,而是经过千百年的人工选育,就是转移基因所创造的新物种或新品种。
从这种意义上讲,转基因与生物进化和遗传改良相随,古已有之,并不新奇。
人们现在常说的转基因却有特定的含义,它专指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经人工分离和遗传修饰,重新导入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能够改善生物体原有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
利用上述手段获得的生物就是转基因生物。
我国现已习用“转基因”一词,其实后一种表述比前者更为贴切,更有针对性。
转基因技术自上世纪70年代问世后便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引发了包括农业在内的生命科学领域的深刻技术革命。
以农作物为例,转基因育种突破了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遗传障碍,能够更有效地改造作物的遗传特性,从而培育出更加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新品种;能够降低农药、化肥使用,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能够缓解资源约束、拓展农业功能、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13亿人口吃饭始终是头等大事。
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中,要想突破耕地、水、能源等资源约束,保障农产品长期有效供给,归根结底要靠科技创新及其应用。
因此,抓住转基因技术发展机遇,推进现代农业科技革命,就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农业科技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我国转基因研究已有2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现已初步建成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包括基因克隆、遗传转化、品种选育、安全评价、产品开发、应用推广等各环节在内的比较完整的转基因育种创新和产业发展体系。
2013年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福建专版)阶段评估检测 (八)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2)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3)_________________,官盛则近谀。
(韩愈《师说》)(4)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6)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游龙井记秦观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
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
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
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
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克.以为泉。
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
故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
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①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
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
夫畜之深者,发之远。
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
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
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
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②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
2013年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八)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狼藉./蕴藉.辟.邪/开天辟.地发.扬光大/令人发.指B.隽.永/隽.秀创.伤/创.巨痛深风调.雨顺/调.兵遣将C.颤.栗/颤.抖拘泥./泥.古不变擢发难数./数.见不鲜D.强劲./劲.敌奢靡./望风披靡.狼吞虎咽./咽.喉要塞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人说“生活水平提高了,生产力就会提高”,这是舍本逐末....的说法,正确的说法应是“生产力提高了,生活水平才能提高”。
B.要培植健康的金融市场,必须建立一套可以操作的法律、法规,从而能够有效打击在金融市场中翻云覆雨....的“资金贩子”。
C.今年上半年城区的二手房交易虽比去年同期小幅增长,但由于数据中存在部分房改房的备案量,所以二手房市场的交易情况依然不瘟不火....。
D.对中国杰出篮球运动员姚明的长篇累牍....的报道,使广大球迷看到了中国的希望,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
3.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续写。
(5分)有一次,麋鹿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发现地上躺着一只当年生的已经死去的小麋鹿。
经兽医诊断,其腹部有一道重创,为外伤致死。
而这桩“杀婴案”,其凶手竟是鹿王。
原来,一些本该断奶的小鹿,过了哺乳期却迟迟不愿离开妈妈,还跟着母鹿要奶吃。
一般情况下,鹿王只是大声吼叫,把小鹿吓跑。
可是,个别小鹿恋母过甚,犟着不走,鹿王可就不客气了。
这只不识相的小鹿就遭此厄运。
有人对此很不理解,觉得麋鹿这样的温顺动物不该如此残酷无情。
其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作为自然科学的说明,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
(25个字以内)鹿王的这种行动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程通用卷)2014届高三语文《测评手册》阶段评估检测(3)(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矫.情(jiǎo)鱼鳔.(biào)角.斗士(jiǎo)擂.鼓助阵(lèi)B.稽.首(qǐ) 徇.私(xún) 差.不多(chā) 力能扛.鼎(gāng)C.下载.(zǎi) 扑棱.(lēng) 通缉.犯(jí) 自作.自受(zuō)D.鬈.发(quán) 体恤.(xù) 一场.雨(cháng) 呶呶.不休(ná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安分黄粱梦出类拔萃明枪易躲,暗剑难防B.喝彩嘉奖令老生常谈失之东隅,收之桑榆C.青睐爆发户永葆青春众口铄金,积毁销骨D.部署辩护人鸦鹊无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导演们在没有耐心或者能力关照..现实的情况下,对历史故事进行肆意改造已成为他们进行影视剧创作的看家本领。
B.意大利游轮“科斯塔·康科迪亚”号触礁搁浅后,船长不但没有及时组织乘客撤离,反而擅离职守,径直..逃生,遭到世人指责。
C.李宗伟和林丹是当今羽坛的顶尖选手,虽是球场上的“死敌”,但无数次的同场对决,相似的伤病经历,让两人惺惺相惜....。
D.由于购房者对楼市政策有多种揣测,观望心态较重,2012年初,新房、二手房交易量大幅下跌,全国楼市哀鸿遍野....。
4.表中所列的四组标点,最适合下面这段话的一组是(3分)(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①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
“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②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它在创作上的成就。
2022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人教课标版)阶段评估检测(八)考试时刻: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民族艺术以专门的制造法则和审美取向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
艺术制造的多样性和精粹性,艺术认知的深刻性和审美思想闪耀的光辉,都可与世界上任何国家、民族比美。
但不能否认的是,以现代学术眼光来看,我们缺乏对自己艺术具有严密逻辑论证和系统理论体系建构的系统性、体系性的研究和把握,从历史的纵向上来看专门是如此。
当代中国艺术的研究,要改变传统的非理性的感性体悟式研究方式,不能再停留在无需确定学科边界的“广谱研究”。
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建构无疑为我们改变这一艺术研究的状况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艺术学在中国作为独立学科尽管差不多确立,但仍处在学科建设的初始探究进展时期。
第一要明确我们建立的是中国的艺术学,它已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学者提出这一概念时的内涵。
建构和进展艺术学“本土化”的学科体系,核心是“中国艺术”的。
它包含了两个要紧内容,一是“民族性”,二是“当代性”。
建构中国的艺术学,要在对中国艺术本体及其出现形状(不同样式、种类、体裁及风格)内部规律的揭示中,表达专门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特性,同时,要注意概括社会进展进程中出现的艺术的时代特点。
在艺术的分析中,要尽可能运用传统艺术概念和语言方式,运用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状去阐释艺术现象及论证艺术观念。
另一方面,今天艺术的多元化形状及构成,已远远扩展了多青年来我们固守的艺术认识论的价值标准。
这些也都需要我们在艺术学体系建构中表达民族性的同时,要以理论创新的眼光为中国艺术学体系给予鲜亮的当代性。
这种当代性既包蕴着对外来优秀艺术理论成果的吸纳,也表达着对新的艺术实践进行理论概括的时代要求,同时,也要真实地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的艺术进展差不多和正在产生的重要阻碍。
建构中国艺术学知识体系,要观照它与哲学、美学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同时要以具有国际学术视野的坐标来凝视中国艺术学体系的建构,比如不因改变多青年来持有偏见的“西方艺术中心论”而偏移为“东方艺术中心论”。
2013年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福建专版)阶段评估检测 (八)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2)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3)_________________,官盛则近谀。
(韩愈《师说》)(4)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6)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游龙井记秦观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
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
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
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
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克.以为泉。
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
故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
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①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
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
夫畜之深者,发之远。
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
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
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
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②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
2022年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安徽专版)阶段评估检测(八)考试时刻: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小心“娱乐化解读”假如说“恶搞”是三年前的热点名词,那么“娱乐化解读”将会是当下的热点名词了。
这些名词差不多上潜藏在网络空间中的一种专门文化现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网络传播技术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式,能够称之为“实时对接”或者“无障碍阅读”、“娱乐化解读”。
各种新名词进展神速,常常是让你没方法不感爱好的“事儿”。
比如炒作得火热的《明朝那些事儿》,一时刻成为网民热读和谈论的话题,据有关资料统计,这本书难道在市场上畅销到百万册。
阅读后人们惊诧道:“原先历史还能够如此写!”从此以后,又有了《大清那些事儿》、《三国的恐惧事儿》……甚至还有以现实体裁写出的《警察那些事儿》、《女的那些事儿》等。
对上述现象差不多上有两种声音的评论,有人说:“一样是说史,当年明月用的笔法,却不是以往那些史书笔法。
而是一种充满了活力和动气,字字都跃然而出的鲜灵笔法,在他笔下,人物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另有人说:“探寻历史真相的过程是繁重的,是需要我们用摸索去慢慢体会的。
和娱乐化解读历史方式的外壳相比,也许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历史进展的深层客观规律以及历史体会教训的总结,来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某种借鉴和参考,这才是‘以史为鉴’的意义所在。
而《明朝那些事儿》过多蛮缠于如何现代化娱乐化包装历史的讲述方式做法,距离清醒的历史守望者差不多专门远专门远……”我比较认同后者的说法。
作为现代人,今天我们如何消费历史?如何明白得历史?所说的“娱乐化解读”,应该针对的是历史事件的讲述方式而言,而不应该是随意的娱乐,如此会造成对历史的误读和误解。
近两年来,中国大地上刮起了“重读”、“戏说”风,按理说,如此“繁荣”的学术研究和文化研究热的景象,是值得国人快乐的事儿。
2021年新课标高考(ɡāo kǎo)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专版〕阶段(jiēduàn)评估检测(八)满分(mǎn fēn)是:150分时间是:150分钟一、语言根底(gēndǐ)知识(12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一样的一组是(3分)( )A.感喟./匮.乏孝悌./递.增曲.解/曲.调B.漂.白/剽.窃浣.纱/甲烷.屏.蔽/屏.弃C.祈.祷/颀.长梦魇./笑靥.满意../称.霸D.拮.据/狡黠.隔膜/弹劾.殷.红/殷.切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哪一项(3分)( )目前,我国男性烟民数已高达不可思议....的3亿人,另有7.4亿不吸烟人群遭受二手烟侵袭,每年归因于烟草死亡的人数约为120万。
最新发布的?控烟与中国将来?里面的一组提醒中国控烟乏力现状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
至2011年1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已生效5年,然而中国的履约绩效情况却责无旁贷....地排在缔约国后列。
专家认为,控烟在中国是公一共卫生议题,是社会开展事业,但毋庸置疑....更是经济开展问题,限制烟草行业的开展是实现控烟的根本方式。
A.不可思议B.触目惊心C.责无旁贷 D.毋庸置疑3.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第六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近日在纽约结合国总部举行,汶川县水磨镇灾后重建工程获得了“全球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最正确范例〞称号。
B.奥巴马在白宫南草坪举行隆重的欢送仪式,欢送HY对HY进展国事访问,从而拉开了旨在提升中美关系的一系列邦交活动。
C.2021年元旦因发生车祸重伤的HY的孙女孙穗芬经过近1个月左右的治疗后,仍不幸于1月29日下午逝世,享年72岁。
D.的“宜居〞,不仅仅因为它正在(zhèngzài)形成的文明气氛和城文化品格,更因为有一个精心建立的“旌湖〞,这才是“宜居〞的精神源泉。
4.依次(yīcì)填入以下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修辞行为要符合社会(shèhuì)伦理制度。
阶段评估检测(二)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70分,第Ⅱ卷80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寻找幸福密码郝洪美国总统大选战在激烈地进行,过招的双方正忙于向选民们开出更低的失业率、更好的医疗保障、更多的教育机会等“幸福期权”。
要实现这些幸福承诺,需要尽快带领美国经济走出经济危机。
面对高达1 300万的失业人数,奥巴马和罗姆尼各自打出“经济牌”。
奥巴马强调,加强市场监管,对富人增税,实现经济公平;加大基础设施与教育投入,增强竞争力。
罗姆尼则提出,减少规章制度,给私营经济部门“松绑”;减税鼓励投资与创业;削减政府福利开支,以应对赤字。
到底是政府宏观调控还是市场自由调节更能创造新的美国梦?奥巴马和罗姆尼正使出浑身解数,让美国人相信,自己掌握了美国社会的幸福密码。
中国也在寻找着幸福密码。
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人的幸福感千差万别,让13亿人或者其中的大多数人都感觉到幸福,何其艰难。
尤其是在巨大的地区差异、城乡差距、阶层差别之下,全社会享有“幸福民生”实在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不是吗?当一些地区高考人数逐年下降、开始笑谈90%甚至可能是100%的高考录取率时,在中西部一些地区,拥挤在高考“独木桥”上的人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当经济发达地区一些家庭对“小胖墩”们营养过剩忧心忡忡时,贫困地区一些孩子为了温饱不得不外出打工;当不少特权阶层在享受公费医疗的盛宴时,仍然有贫困乡民不堪数千元医疗费重压,弃世而去。
中国首部《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用贫富差距正“逼近社会容忍线”,来警示中国社会正面临的系统性风险。
这份报告说,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具有3个标志性的阶段特征:人口突破13亿、人均GDP突破5 000美元、城市化率突破50%。
而新的社会需求、社会矛盾、社会现象,使得社会系统性风险不断增加。
(新课程通用卷)高三语文《测评手册》阶段评估检测(8)(含解析)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阶段评估检测(八)(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股肱.(gōng)悭.吝(qiān)嚼.舌头(jué)人头攒.动(cuán)B.咋.舌(zé) 押解.(jiě) 轧.道机(yà) 戛.然而止(jiá)C.孝悌.(tì) 蹊.跷(qī) 刀削.面(xiāo) 麻痹.大意(pì)D.看.护(kān) 攻讦.(jié) 软着.陆(zhuó) 睚眦.必报(z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泄密影碟机斐然成章口慧而实不至B.部署沼汽池义愤填膺毕其功于一役C.掂量和事老仗义直言有志者事竟成D.蜂拥流线型集腋成裘赔了夫人又折兵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A.烟草科技本质上是为了包装香烟,扩大销售。
然而烟草会危及人体健康,它正是国家禁止的那类研究。
因此有人反对烟草科技项目入围国家科技进步奖。
B.“一个真正的诗人,是对幸福无止境的追求。
所以,写诗,不为博取名利,不为讨好佳丽,只为自己心灵的成长”。
这诗意的语言,何尝不是我们的心声?C.除了联系奥朗德之外,拉米还不停地接受采访,就法国贸易政策发表评论。
这引发了人们的猜测,如果奥朗德获胜,拉米将回到法国,担任与经济相关的职务。
D.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年里所通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叙利亚形势由于不断恶化,1月28日,阿盟观察团为确保安全中止了在叙利亚的观察团行动。
B.伴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与话语权的提高,世界开始尝试用“中文”和“汉语”,用中国方式来与中国对话。
C.山东省作为沿海发达省份,在全国率先出台允许非户籍考生在我省参加高考,充分考虑了山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D.美国苹果公司前任总裁乔布斯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缔造了自己的企业,不断开发出最先进的电子产品,引领了一个时代的风尚。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关于七言诗的起源问题,古今有多种说法。
最早谈到七言诗与楚辞的关系的,当为《世说新语》,其后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篇云:“六言七言,杂出《诗》《骚》。
”明人胡应麟《诗薮》把《南风》《击壤》等传说中的上古歌谣以及战国时的《易水》《越人》歌当作七言诗之始,同时他又认为楚辞《九歌》最有代表性。
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一“七言之始”条亦曰:“余考七言之兴,自汉以前,固多有之。
宋玉《神女赋》:‘罗纨绮缋盛文章,极服妙彩照万方。
’此皆七言之祖。
”由此看来,古代学者虽然有人论及七言诗与楚辞的关系,但都是零散的只言片语,而且各家对七言诗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如《世说新语》与《日知录》里面所指的七言,都是不包括中间有“兮”字的句子,只有胡应麟才把《九歌》体里面的七字句当作七言诗来看待。
这说明,古代学者认可七言源于楚辞的人并不多。
只是现当代学者中,持此论者才逐渐增多且影响日盛。
其中影响较大者首推罗根泽,他在《七言诗起源及其成熟》一文中,首先指出了楚辞体蜕化而成为七言诗的观点,并指出了两种蜕化的方式。
第一种情况如《招魂》:“魂兮归来!入修门些。
工祝招君,背行先些。
”去掉两句中的“些”字合成一句,就变成了“魂兮归来入修门,工祝招君背行先。
”第二种情况如《九辩》:“悲忧穷戚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
”省掉中间的虚词,就变成了“悲忧穷戚独处廓,有美一人心不绎。
”由此罗根泽又说:“就此上例证视之,由骚体诗变为七言诗,不费吹灰之力,摇身一变而可成……由骚体变成七言,是异,是蜕化,所以必在骚体诗全盛期以后。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萧涤非诸人。
可以说,经过以上诸家学人的论证,七言诗源于楚辞说,逐渐成为在这一问题讨论中最有影响力的观点之一。
但余冠英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他首先对七言诗由楚辞蜕变说提出质疑,认为楚辞的基本句法与七言诗不同,其中只有《山鬼》《国殇》与之相近,但是去掉“兮”字之后,只能变成两个三言,而无法念成七言的“□□-□□-□□□”节奏。
他同时指出,楚辞体在汉代用于庙堂文学,“是早已受人尊敬的了,假如七言诗是从楚辞系蜕化出来的,那么七言诗在唐以前被歧视的缘故,便不可解释了”。
同时,余先生还从先秦两汉文献典籍中找出了大量的七言谣谚、字书、镜铭中的七言句和采用民歌体的文人之作,如荀子的《成相篇》。
他说:“就现存的谣谚来看,西汉时七言还很少,在成帝以前只能确信有七言的谚语,而七言的歌谣有无尚难断言。
不过从谣谚以外的材料观察,武帝时七言在歌谣中必已甚普遍,完全七言的歌谣在这时必已流行”。
他因此提出了两点最主要的证据:第一是西汉时的两本字书: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和史游的《急就章》,里面用了大量的七言句,是口诀式文体。
编口诀的目的是便于让人记诵,所采用的必是“街陌谣讴”中流行的形式。
第二是《汉书·东方朔传》里载有一首东方朔的射覆,是四句七言韵语,这也一定不是他的首创之格,而是当时“街陌”流行之体,由此才能脱口而出并能逗笑取乐。
最终他认为:“事实上七言诗体的来源是民间歌谣。
七言是从歌谣直接升到文人笔下而成为诗体的,所以七言诗体制上的一切特点都可在七言歌谣里找到根源。
所以,血统上和七言诗比较相近的上古诗歌,是《成相辞》而非《楚辞》。
”“七言诗的渊源只有一个,就是谣谚。
”余冠英的观点也得到许多人的响应,如褚斌杰。
5.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七言诗源于《楚辞》这种学术观点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世说新语》,后世诸多学者对这一观点不断加以丰富。
B.古代学者对七言诗与《楚辞》的关系的论述较为零散,而且各家对七言诗的认识也不同,因而长期得不到古代学者的广泛认可。
C.余冠英等认为早在先秦两汉时,七言句式就已经与《楚辞》句式并存,因而七言句式并不是从《楚辞》中转化而来。
D.余冠英等认为,七言诗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在先秦两汉中广泛存在于谣谚、字书、镜铭及文人的创作中。
6.余冠英认为七言诗并非源于《楚辞》,下列选项中不是直接依据的一项是(3分)( ) A.《楚辞》的基本句法与七言诗不同。
B.七言在唐以前文学中社会地位低。
C.先秦两汉文献典籍中存在大量七言句和采用民歌体的文人之作。
D.司马相如、史游的字书及《汉书·东方朔传》中有很多的七言句。
7.在文章的第一段,罗根泽认为楚辞演变为七言,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试根据文中举例加以概括。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简肃薛公墓志铭欧阳修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
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
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注〕以策干行在,不见用。
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
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
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隰州军事推官。
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
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
及居蜀,尤有善政。
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
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
老媪告其子不孝者,子诉贫不能养。
公取俸钱与之,曰:“用此为生以养。
”母子遂相慈孝。
人皆以公为仁恩。
蜀人喜乱而易摇。
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
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 无一不中。
拜参知政事。
公入谢,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
”公益感激自励。
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
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
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
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
”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
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曰:“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公遽曰:“其.在衮冕也。
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大悟,卒以后服葬。
以疾告归其政。
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
”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
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
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
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
今其状应法。
”乃谥曰“简肃”。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注〕 太师,薛奎父亲的赠号。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蜀人随之者万计, 且.观公所为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B.⎩⎪⎨⎪⎧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其.在衮冕也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D.⎩⎪⎨⎪⎧数以告,乃.得还第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公“执心决断”的一组是(3分)( )①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②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③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④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⑤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⑥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A .①②④B .②③⑥C .①③⑤D .④⑤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薛公年少聪慧,十余岁即能属文,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第;后来果如其言,薛公参与政事,辅佐皇上,成为宋朝一代名臣。
B .薛公为官之后,善解民疾,在莆田时因废除无名租而深为百姓感激;转任蜀地后更有善政,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善施恩义的人。
C .薛公临事持重明决,敢于坚持己见。
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拜太庙,薛公直谏,阻止了太后;太后驾崩后薛公仍劝谏皇上,未让太后穿天子礼服安葬。
D .薛公因病告老还乡,皇上善解人意,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薛公去世后,太常根据薛公的功德,为他议定谥号为“简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