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 格式:ppt
- 大小:497.00 KB
- 文档页数:6
课题:地理必修3第三章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图表和网络资源解决问题的技能。
2.学会独立分析和合作探究自主解决问题。
3.学会运用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来分析思考问题。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通过网络搜集有关尼罗河的地理信息,并尝试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效筛选,并把它们用于学习过程。
2.小组合作,尝试提出探究方案,并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组织参与辩论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辩证思维,提高研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良好习惯,通过辨析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增强学生理性思维,用辩证的观点正确看待修筑大坝等工程建设的利弊,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3.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做懂法知法的好公民。
教学重、难点1.探究问题的方法与态度。
地理问题很多,课堂或课后能探讨的问题只是一小部分,而课文中作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研究的必定是带有普遍性或特殊性,需从一个问题的研究中把握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或特殊方法。
同时探究问题深浅可依学生个体而异,但探究问题的态度须是统一的,即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须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养成。
2.在学习中培养基本的法律意识。
引导学生在本节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能运用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来分析思考问题。
教具准备相关资料、教材等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以尼罗河的阿斯旺大坝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析修建阿斯旺大坝带来的经济效益及消极影响。
从而使学生掌握问题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但仅列举该案例比较单一,对修建大坝的利弊分析也不是很详尽,学生不易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对水利工程的了解不是很多,甚至没有,而且由于条件限制,大部分学生不能通过多种渠道查阅资料,能获取的仅仅只是教材内容而已。
因此本节问题研究可能开展不理想。
教学策略活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辨析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流域的综合开发》,使我们知道人类文明与起源都与河流密切相关,河流为人类生存、生活、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从容说课高中地理课程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
学习了田纳西河的综合开发,围绕着河流的梯级开发,河流上该不该建坝这一问题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关注,本节课主要从问题研究的一般步骤,基本方法(一分为二)使学生对如何展开问题研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借助网络及其他媒体的资源,学会搜集与研究对象有关的资料、信息,并对它们进行筛选、整理、分析,获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教学重点探究问题的方法与态度。
地理问题很多,课堂或课后能探讨的问题只是一小部分,而课文中作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研究的必定是带有普遍性或特殊性,需从一个问题的研究中把握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或特殊方法。
同时探究问题深浅可依学生个体而异,但探究问题的态度须是统一的,即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须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养成。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教具准备电脑、打印机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图表和网络资源解决问题的技能,同时学会独立分析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通过网络搜集有关尼罗河的地理信息,并尝试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效筛选,并把它们用于学习过程。
2.与人合作,尝试提出探究方案,并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良好习惯,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增强学生理性思维,用全面辩证的观点正确看待修筑大坝等工程建设的利弊,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课前分组,第一组重点查阅尼罗河及流域特点的资料,第二组重点查阅修建大坝的利,第三组重点查阅修建大坝的弊,查阅的资料相应整理成文,供课上相互交流。
推进新课师河流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河流,人们在许多河流上修建了大坝,一直以来人们对河流上该不该修大坝存在不同看法,今天我们就以阿斯旺大坝为例,来探讨河流上该不该建坝。
师(方法引导)为了解决问题,必须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探讨河流上建大坝的利弊,加深学生对河流开发与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内容主要围绕“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这一主题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学习:学生需通过课堂讲解和自学,了解大坝的基本知识、建坝的利弊分析以及国内外典型的大坝案例。
2. 案例分析:选取一至两个国内外河流建坝的案例,分析其建坝的背景、过程及影响,包括对环境、生态、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河流上建坝的利与弊”进行讨论,并形成小组观点。
每组需推选一名代表,整理并汇报小组讨论成果。
4. 写作练习:学生需撰写一篇关于“河流上建坝的利弊分析”的短文,内容应包含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和案例分析的总结,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要全面,案例分析要深入,应充分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 小组讨论时,成员之间应充分交流意见,形成小组共识,并由代表整理汇报。
3. 写作练习应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流畅。
应结合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4. 所有作业内容均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语言表达的清晰度和逻辑性等。
3. 教师将给予优秀作业以表扬和鼓励,同时对存在问题的地方给出指导意见,帮助学生改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批改作业后,给出详细的反馈和评语,指出学生在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将提供改进建议和思路,帮助学生提高地理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3. 作业反馈将作为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依据,也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全面、系统的学习与实践,让学生对河流上建大坝的利弊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