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阿斯旺大坝为例》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30
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以阿斯旺大坝为例学习目标: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利用的对策措施。
学习流程:【资料1】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左右,是世界第一长河,发源于东非高原,自南向北穿越撒哈拉沙漠,最后注入地中海。
河口城市为开罗。
尼罗河流经地区土壤肥沃,喀士穆以南为上中游流经东非高原,喀士穆以北为下游部分为河谷平原区。
尼罗河的上源有两条:一条是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另一条是发源于更南面的热带雨林气候区的白尼罗河。
青、白尼罗河在苏丹首都喀土穆附近汇合后始称尼罗河。
尼罗河水系发达, 支流众多,全部水量中,68%来自青尼罗河,32%来自白尼罗河,但洪水期和枯水期的变化很大。
由于青尼罗河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每年6~10月定期泛滥,当洪水消退以后,田野上堆积着一层厚厚的淤泥。
古埃及人在这些肥沃的土壤上耕种农作物创造了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上中游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下游主要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在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是小部分地中海气候。
1、请你根据材料说一说尼罗河的基本概况,从位置,地形,水系,气候等方面。
2、尼罗河为沿岸地区人民从事耕种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二、阿斯旺大坝【资料2】1902年在阿斯旺建成了一座低坝(老阿斯旺水坝),蓄水量约50亿立方米,坝身内设有108个泄水孔,尼罗河即使发生大洪水也能全部泄出,还能将全部库区淤积排出。
水库良好运行了50年,每年由水库泄出的1.35亿吨泥沙大部送至下游两岸耕作区肥田。
1960年,埃及着手修建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初,争议不断。
当时的埃及政府不顾国内外的异议,在前苏联的支持下历时10年半将大坝修建完成。
【探究活动】建还是拆?【学以致用】运用分析阿斯旺大坝利与弊的方法,试分析修建三峡大坝的利与弊?有利不利【资料3】利国的三峡水利工程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巨大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高中地理《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学案学习目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尼罗河流域的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基础等地理条件。
2.收集并整理尼罗河阿斯旺大坝的资料,归纳出阿斯旺大坝的建成后的利与弊。
3.分析资料,比较阿斯旺大坝带来的利与弊;讨论并说明是否建坝的理由。
4.通过对阿斯旺水坝建成后利弊的分析,迁移扩展到其他河流的建坝(或水库等),体会对河流开发利用进行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问题引领: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河流有哪些利用方式如何开发利用的?案例分析一.背景分析:1.尼罗河流域基本概况,根据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2A、B两河水文基本概况⑴图中A河名称为______,注入____ ___;⑵ A河流经的沙漠名称为___ ________。
由于该河下游河水流速_______ _ ,泥沙沉积,在河口发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上尼罗河每年月至月定期泛滥,A河上游①与支流②中,与该河泛滥有密切关系的是__________(填写数码),其理由是:____。
2. 阅读教材P57资料1,思考:尼罗河为沿岸地区人民从事耕种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二.问题探讨: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31960年尼罗河被拦腰截断。
在距开罗以南600英里处的阿斯旺修建了纳赛尔水库。
纳赛尔水库的命名来自埃及独立后的第一位总统纳赛尔。
它是世界最大的人工湖,库容1689亿立方米。
阿斯旺大坝历经10年建成,气势磅礴,犹如一条巨虹横跨尼罗河,坝堤足有40层楼高,全长3830米,最宽处有980米。
纳赛尔水库的建成给埃及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1.阅读教材P57资料2,总结该水库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有哪些?2.水能是可再生能源,水电站建成后,不仅可以永续利用水能发电,而且可以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使用,由此会产生哪些环境效益?43.在农业社会,灌溉工程显得极为重要,阿斯旺大坝的建立为埃及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它的负面作用也日益彰显。
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尼罗河流域的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基础等地理条件。
2、收集并整理尼罗河阿斯旺的资料,归纳出阿斯旺大坝的建成后的利与弊。
分析比较阿斯旺大坝带来的利与弊,讨论并说明是否建坝的理由。
3、通过对阿斯旺水坝建成后利弊的分析,迁移扩展其他河流的建坝(如:长江三峡),体会对河流开发利用进行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分组讨论分析相关河流大坝的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知识迁移,合作探究提出阿斯旺工程建设的利与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用全面辩证的观点正确看待修筑大坝的利弊,养成敢于提问,勤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法、讨论法、演绎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分析资料,比较阿斯旺大坝的利与弊难点:阿斯旺大坝产生不利影响的原因,探究修建大坝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四、教学资料的处理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现有资料;2、收集尼罗河流域的地图(如:地形、气候、水文水系等)及其背景资料;3、补充阿斯旺水坝带来消极影响的资料,拓展学生评价河流开发利用工程的能力。
引导学生总结评价河流开发利用的过程和方法。
五、学情分析1、需铺垫的知识:尼罗河流域的地理背景: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基础等。
2、对建水坝后的有利影响有所了解,对其消极影响知之甚少。
3、已具备的知识:地理必修1有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要素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
4、已具有的能力:必修3第三章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分析方法。
六、教学过程:【导入】视频:2004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名叫《水坝是与非》,在文章的显要位置标注了这样的几条信息:“美国已拆除了500多座水坝,过去十年美国建坝数量大幅下降,拆坝数量逐年增加,美国的开垦局宣称美国的水库时代已经结束了”。
看来呀一场拆坝运动在美国已风起云涌了,文章发表之后在中国社会引起一片哗然,因为中国正处在大建水坝的时代,于是质疑声开始频繁响起,美国都在拆坝了,那么为什么中国还要继续建坝呢?是拆坝还是建坝备受关注的水电建设能否影响生态环境?【过渡】“到底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呢?这节课我们从地理的角度出发,以孕育古埃及文明的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大坝为例。
《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和分析地理材料和图表等资料解决地理问题;2.让学生学会综合地、全面地分析地理问题,学会合作学习。
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各种渠道搜集关于尼罗河的相关地理信息,并能有效利用这些信息解决地理问题;2.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尝试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地理学习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科学的、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地理思维,能够正确地看待修筑大坝这类现象;2.通过运用阿斯旺大坝这一学生熟悉的事例,激发学生探究身边地理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探究地理现象的态度和方法【教学难点】1.阿斯旺大坝的利弊分析;2.知识拓展:利用已学知识,分析怒江工程停建的原因。
【教学方法】探究式、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及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音乐—长江之歌)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河流有哪些利用方式?如何开发利用的?河流利用方式:发电、防洪、供水灌溉、养殖、旅游等通过建大坝的方式对河流进行开发利用。
(材料承转)中国是“水坝大国”与美国水坝拆除中国是世界上水坝最多的国家,共有86000多座水坝,约占世界的50%。
待建和规划建设的水坝更是屈指难数。
美国2005年计划拆除和已拆除大坝有6座疑问:人家在拆坝了,我们为何还要建坝?提出问题: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一阿斯旺大坝为例背景分析: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已学知识和教材P57的资料1。
了解尼罗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供了灌溉水源和肥沃的泥土问题探讨:阅读教材P57资料21.对河流开发的影响:纳塞尔水库的建设所带来的效益。
归纳结论:纳赛尔水库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灌溉、防洪抗旱、发电、养殖、航运、旅游。
该水库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减少了矿物能源的使用,减轻了环境污染(大气、固体废弃物);减轻矿物能源运输压力。
《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教材活动解析
1.阿斯旺大把提高尼罗河的利用效益表现
(1)灌溉:扩大了灌溉面积,提高了复种指数(上埃及盆地由一年一熟改为一年二熟或三熟)。
(2)防止了水旱灾害:节约了防洪开支。
(3)发电:解决了埃及能源短缺的问题,年发电量约占20世纪80年代初埃及发电量的一半。
(4)淡水养殖:每年增收水产品2.5万吨。
(5)航运:改善了尼罗河的通航条件。
2.阿斯旺大坝的不利影响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1)沿河可耕地土壤肥力下降。
原因:河水不在定期泛滥,泥沙被阻于库区上游。
(2)尼罗河两岸出现了土壤盐碱化。
原因:河水不再泛滥,也就不再有雨季的大量河水带走土壤中的盐分,不断的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把深层土壤内的盐分带到地表。
(3)库区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水质恶化。
原因:库区的水大量增发是重要因素,土地肥力下降迫使农民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导致河水富营养化。
(4)水生植物及藻类蔓延,蒸发掉大量河水,还堵塞河道灌渠等。
原因:由于河水流量受到调节,河水浑浊地降低,水质发生变化,导致河床受侵蚀强烈,再加上地中海环流把河口沉积的泥沙冲走,导致尼罗河三角洲的海岸线不断后退。
3.分析反思: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修建水库和大坝?说说前期规划和论证的重要性
大坝的修建有利也有弊,要一分为二看问题,如果建大坝,要在建设之前做好前期规划和充分的论证,评估。
如果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这个地方不适合建大坝,就不应该只顾当前利益而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建与不建,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1/ 1。
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非常密切。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河流,人们在许多河流上建起了大坝。
可是,大坝的修建影响了河流的自然过程,会产生或多或少的问题。
对于在河流上建设大坝,尤其是建设超高型大坝,人们一直存在不同看法。
那么,在河流上该不该修大坝呢?对于这一问题,我们以阿斯旺大坝为例,设计以下研究步骤,供同学们参考。
资料1尼罗河尼罗河发源于东非高原,注入地中海。
全长6 670千米,流域面积287万平方千米。
阿斯旺至开罗段穿越沙漠.形成一条绿色走廊。
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水的定期泛滥从事耕种,创造了古埃及文明。
【资料分析】尼罗河为沿岸地区人民从事耕种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资料2 阿斯旺大坝带来的经济效益阿斯旺大坝始建于1960年,历时10年半,耗资近10亿美元。
坝高11l米,大坝以上形成库容达1 640亿立方米的纳赛尔水库。
大坝工程的经济效益是:(1)保证了尼罗河下游约477万公顷农田常年灌溉,上埃及盆地由一年一熟改为一年二熟或三熟;(2)防止了水灾和旱灾,节约了大笔防洪开支;(3)水电站装机容量21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占20世纪80年代初埃及总发电量的一半;(4)水库养鱼,每年增收水产品2.5万吨;(5)改善了尼罗河的通航条件。
【资料分析】1.阿斯旺大坝从哪些方面提高了尼罗河的利用效益?2.水能是可再生能源,水电站建成后,不仅可以永续利用水能发电.而且可以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使用,由此会产生哪些环境效益?资料3阿斯旺大坝带来的消极影响阿斯旺大坝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有:(1)尼罗河下游沿岸平原失去了定期泛滥带来的天然肥料,土地肥力下降;(2)河口外海域内的沙丁鱼因失去饵料而迁往地中海北部;(3)尼罗河下游流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尼罗河三角洲盐渍化加重,海岸遭到侵蚀后退。
【资料分析】1.阿斯旺大坝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利影响?【深入思考】1.比较阿斯旺大坝的利与弊,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2.阿斯旺大坝的利和弊对于其他大坝具有普遍性吗?3.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修建水库和大坝?说说前期规划和论证的重要性。
授课年级:高二年级授课内容:人教版必修三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授课人:黄陂七中李毕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的教学设计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以尼罗河的阿斯旺大坝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析修建阿斯旺大坝带来的经济效益及消极影响。
从而使学生掌握问题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但仅列举该案例比较单一,对修建大坝的利弊分析也不是很详尽,学生不易理解,需要学生课下自行搜集网络资源和教师课堂补充相关资料。
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已具备基本的地理特征的分析比较与概括能力、地理分析与推理能力和地理信息加工能力,如果引导得当,这些隐性的地理能力将会得到最大的发挥;学生对河流上建大坝似乎非常熟悉,但目前许多大坝根本无法发挥人们预想的效益,甚至存在着严重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点学生们了解得并不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图表和网络资源解决问题的技能。
2.学会独立分析和合作探究自主解决问题。
3.增强学生理性思维,用全面辩证的观点看待修筑大坝等工程建设的利弊。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通过网络搜集河流上修建大坝的相关地理信息,并尝试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效筛选,并把它们用于学习过程。
2.与人合作,尝试提出探究方案,并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良好习惯,通过辨析探究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增强学生理性思维,用辩证的观点正确看待修筑大坝等工程建设的利弊,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1.探究问题态度的养成。
地理问题很多,课堂或课后能探讨的问题只是一小部分,探究问题的态度即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需要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养成。
2.探究问题方法的训练。
课文中作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研究的必定是带有普遍性或特殊性,需从一个问题的研究中把握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或特殊方法。
1.教学设计《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2014年12月1日课题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教材分析高中地理课程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
学习了田纳西河的综合开发,围绕着河流的梯级开发,河流上该不该建坝这一问题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关注,本节课主要用问题研究的一般步骤,使学生对如何展开问题研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借助媒体的资源,学会搜集与研究对象有关的资料、信息,并对它们进行筛选、整理、分析,获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学情分析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是流域综合开发学习的案例。
有了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知识学习铺垫,学习起来难度不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图表和网络资源解决问题的技能,同时学会独立分析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通过网络搜集有关尼罗河的地理信息,并尝试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效筛选,并把它们用于学习过程。
2.与人合作,尝试提出探究方案,并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理性思维,用全面辩证的观点正确看待修筑大坝等工程建设的利弊,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探究问题的方法与态度教学难点河流上建坝的利弊分析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播放音乐长江之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4年专门做了一期“建坝与拆坝”专题,“在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呢?”为什么有的国家建坝热思考。
问题导入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够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到课外。
火朝天,而有的国家正在悄悄地拆坝呢?阅读资料分析讨论引出问题课件展示尼罗河示意图、非洲气候图学生依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整理展示自己的成果。
通过学会课前学习、搜集资料,课堂展示交流,在培养学生搜集并分析资料的能力的同时,可以把学习课堂学习拓展到课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再通过课堂的展示交流,学生不断的塑造着自己的表达交流能力。
思考讨论:尼罗河为什么会定期泛滥?尼罗河为沿岸地区人民从事耕种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尼罗河定期泛滥创造了古埃及文明的同时带来哪些不利影响?学生讨论交流设问:尼罗河定期泛滥怎么办?学生思考承接过渡学生讨论得出结论PPT展示阿斯旺大坝修建的历史背景学生观看通过教师为学生课件展示的阿斯旺大坝的资料,结合学生自己搜集的相关材料,通过小组讨论完成并完善教师交予的学习任务,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