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
- 格式:ppt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38
儿童保健科儿童保健理论知识考核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的应用)1、预警征筛查法主要用于发现以下哪些问题?()A.脑瘫B.智力残疾C.孤独症D.视力残疾E.听力残疾2、儿童发育行为心理评估的方法有哪些()A.观察法B.量表评估法C.调查法D.访谈法3、关于儿心量表的评分,说法错误的是()A.发育商>130,属于优秀B.发育商110-129,属于良好C.发育商80-109,属于中等D.发育商70-79,属于智力发育障碍4、某小儿9个月,经测查,五大能区智龄得分各为8.5,9,9,8,9.5.则该小儿发育商为()A.88分B.98分C.108分D.110分5、《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将儿童健康服务对象分为哪几类?()A.健康儿童B.高危儿童C.发育偏异儿童D.新生儿6、评价一款量表可从以下哪些方面来考量()A.常模B.信度和效度C.敏感度D.特异度7、常见量表的分类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发育筛查量表:NBNA,ASQ,DDSTB.神经系统发育诊断量表:儿心量表,GesellC.能力类评定量表:韦氏智力测验D.行为与症状类的评定量表: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M-CHAT)8、儿心量表测查的能区包括()A.大动作、精细动作B,适应能力 C.语言D社交行为 E.交流互动警示行为9、关于儿心量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儿心量表是我国自行创立,并根据国内常模数据创立的儿童发育量表B.使用儿心量表时,早产儿也按照实际月龄进心标记,无需矫正月龄C.儿心量表的解读,使用发育商来衡量儿童心智发展水平D.儿心量表的解读,使用智商来衡量儿童心智发展水平二、填空题1、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中监测儿童行为发育指标有:抬头-、、、、、、。
2、连续次评估正常,并年满的高危儿童可结案。
3、对转诊的高危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监测评估,次,可根据监测手段和实际情况,决定发育监测密度。
4、对高危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的监测方法有以及.进行高危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监测评估。
儿童保健技术规范引言儿童的健康是国家和家庭的重要责任,儿童保健技术规范是保证儿童健康的重要工具。
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需要不同的保健措施,不规范的保健技术可能会对儿童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些儿童保健技术的规范标准,以帮助父母和保健人员更好地关注儿童健康。
0-6个月婴儿保健技术规范婴儿饮食母乳喂养是婴儿最健康和最自然的饮食方式。
婴儿出生后尽量在1小时内进行吮吸母乳,每天喂养8-12次,每次喂养时间为10-20分钟。
如需配方饮食,请选择厂家推荐的奶粉。
婴儿不宜喝水,但可在1岁后开始适量饮用开水。
婴儿睡眠婴儿需要每天睡眠15-16小时。
应确保婴儿的睡眠环境安全、温暖、安静、干燥,床单、枕套、睡袋等用品应保持清洁,无污染、异味等。
婴儿护理保持婴儿常规清洁,每天换洗衣物、纸尿裤。
保持婴儿屁股干燥、清洁,使其避免出现尿布疹等问题。
及时涂抹润肤霜,避免婴儿皮肤过敏。
6个月-2岁幼儿保健技术规范幼儿饮食幼儿饮食应保证多样化,适量搭配。
奶类食品、鱼、肉、蛋、蔬菜、水果、面食等都应包含在饮食中。
同时,要保证食品新鲜、干净、熟透、安全。
幼儿运动幼儿需要适当的运动,可以参加一些室内或室外活动,如游戏,爬行,走路等。
幼儿的体力和大脑需要充足的休息。
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内睡觉,保持短暂的午睡。
幼儿卫生幼儿应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洗手、清洁、及时换洗衣服等。
洗手是预防接触细菌、病毒和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家长要时刻监督幼儿的卫生习惯。
2-6岁儿童保健技术规范儿童饮食儿童的饮食应保证多样化、均衡,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为主要营养素。
丰富的食源可包括面包、米饭、粥、面条和配料,如肉类、蔬菜和豆类等。
儿童运动儿童运动应适量、合理,可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发育,以及大脑神经的健康。
要养成固定的运动习惯,让孩子有足够时间去运动。
儿童卫生儿童的卫生措施应越来越自理,包括洗手、刷牙、洗头发等。
注意卫生习惯和环境整洁,定期做好家庭消毒,避免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儿童保健操作规范和八大技术规范标准1. 概述本文档旨在制定儿童保健操作规范和八大技术规范标准,以确保儿童保健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档适用于从事儿童保健的医务人员和相关服务提供者。
2. 儿童保健操作规范2.1 儿童保健工作环境- 提供儿童友好的、温馨舒适的保健环境。
- 配备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护理设施、设备和工具。
- 确保保健场所的卫生和安全,消毒设备和表面定期清洁。
2.2 儿童保健服务流程- 确定儿童保健的服务流程和标准,包括预约、登记、评估、治疗和跟踪。
- 提供儿童保健的信息沟通渠道,方便家长随时了解儿童的健康情况。
- 在保健服务过程中,保护儿童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2.3 儿童保健知识和技能要求- 儿童保健医务人员应具备儿童健康知识和相关技能,能够准确评估和诊断儿童的健康问题。
- 持续研究和更新儿童保健领域的最新知识和技术。
- 通过培训和考核确保儿童保健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3. 八大技术规范标准3.1 身高与体重测量- 使用标准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准确测量儿童的身高和体重。
- 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分析,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 根据测量结果,制定相应的干预和指导方案。
3.2 体格检查- 完整、系统地进行儿童的体格检查,包括视觉、听力、肢体活动度等方面。
- 记录体格检查结果,及时发现和处理儿童的健康问题。
- 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和康复建议。
3.3 疫苗接种- 符合国家和地区的疫苗接种计划和推荐程序。
- 储存和管理疫苗,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 记录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及时提醒和跟踪未完成接种的儿童。
3.4 健康咨询和教育- 向家长提供关于儿童保健的健康咨询和教育。
- 解答家长关于儿童健康的疑问和问题。
- 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支持。
3.5 疾病预防和控制- 实施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手卫生、病毒传播的防护等。
- 及时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的病例,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一、目的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行为特征,定期对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及时掌握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水平,营造良好环境,科学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消除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不利因素,早期识别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偏异,有针对性地开展随访、干预和健康管理。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儿童,包括健康儿童、高危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一)健康儿童。
在儿童健康检查同时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监测与指导。
1.监测方法在健康检查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条件,结合家长需要,至少选择以下方法之一进行心理行为发育监测。
(1)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监测8项儿童行为发育指标(抬头、翻身、独坐、爬行、独站、独走、扶栏上楼梯、双脚跳),了解儿童在监测图中相应月龄的运动发育情况。
如果某项运动发育指标至箭头右侧月龄仍未通过,提示有发育偏异的可能。
(2)预警征象:根据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表1),检查有无相应月龄的发育偏异,并在“□”内打“√”。
出现任何一条预警征象应及当时登记并转诊。
表1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3)标准化量表:使用全国标准化的儿童发育筛查量表,如小儿智能发育筛查量表(DDST)、0~6岁儿童发育筛查量表(DST)等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的筛查评估。
2.转诊筛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应当登记(附件1)并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的相关专科门诊,并进行随访。
3.预见性指导在儿童定期健康检查过程中,应当以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特点为基础,根据个体化原则,注重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给予科学的心理行为发育的预见性指导。
(1)新生儿期1)强调母婴交流的重要性,鼓励父母多与新生儿接触,如说话、微笑、怀抱等。
2)学会辨识新生婴儿哭声,及时安抚情绪并满足其需求,如按需哺乳。
3)新生儿喂奶1小时后可进行俯卧练习,每天可进行1~2次婴儿被动操。
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儿童保健工作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共卫生范畴.为规范儿童保健服务,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工作规范。
一、范围(一)本规范所涉及的儿童保健对象为0—6岁儿童。
(二)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出生缺陷筛查与管理(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生长发育监测、喂养与营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免疫规划、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
(三)儿童保健管理包括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和学龄前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二、职责(一)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是儿童保健工作的主管部门。
1。
负责制定儿童保健工作方针政策、发展规划、技术规范与标准,并组织实施。
2.根据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建立健全儿童保健服务机构和服务网络,提供专业人员、经费、房屋和设备等必要的服务条件。
3。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估制度,对辖区内儿童保健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二)妇幼保健机构妇幼保健机构是辖区内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妇幼保健的技术指导中心。
1.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制定并实施辖区儿童保健工作计划。
2。
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定期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探索适宜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3。
承担对下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工作评估,协助开展儿童保健服务.4.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儿童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推广儿童保健适宜技术。
5.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管理、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考核评估。
6。
做好儿童保健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分析、反馈和交流等管理工作,做好信息统计工作的质量控制,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7.建立健全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建立残疾儿童筛查和报告制度,开展儿童死亡评审工作。
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及要求儿童的健康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
为了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必须制定和执行儿童保健工作规范与要求。
本文将重点介绍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及要求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儿童保健工作需要有专业的医疗机构承担,因此,医疗机构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 提供儿童专科医生:医疗机构应拥有合格的儿科专家,并提供适宜的医疗设施和仪器,以确保儿童的健康需求得到妥善满足。
2. 建立儿童保健档案:医疗机构应为每个患儿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其身体发育、疾病史、接种情况等相关信息,便于定期进行健康评估和跟踪监测。
3. 实施科学的儿童保健项目:医疗机构应依照国家儿童保健方案的要求,提供合理的儿童保健项目,包括产前检查、新生儿健康指导、婴幼儿营养指导、儿童用药指导等。
二、社会组织的参与要求儿童保健工作不仅需要医疗机构的参与,还需要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
社会组织的参与要满足以下要求:1. 儿童保健宣传:社会组织应积极宣传儿童保健知识,提高公众对儿童健康的重视程度,鼓励家长和社会各界关注并支持儿童保健工作。
2. 儿童健康教育: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儿童健康教育活动,向家长和儿童普及健康知识,提醒家长注意儿童饮食、睡眠、运动等方面的健康问题。
3. 举办儿童健康体检活动:社会组织可以协助医疗机构举办儿童健康体检活动,提供免费的健康检查服务,及时发现和防治影响儿童健康的疾病。
三、家庭的责任要求家庭是儿童健康的基础,家长要履行以下责任:1. 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家长要为儿童提供安全、稳定和干净的居住环境,注意空气质量、饮水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2. 合理的饮食安排:家长要关注儿童的饮食问题,合理搭配营养,避免过多的糖分和油脂,加强儿童体质的保持与提高。
3. 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家长应带领儿童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按时接种必要的疫苗,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4. 提供适宜的运动和休息:家长要鼓励儿童进行适度的运动,控制电子产品使用的时间,保障儿童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全国儿童保健服务工作规范为了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全国各地开展了儿童保健服务工作。
为确保这一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需要制定相关的规范,以指导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儿童保健服务工作。
下面是一份全国儿童保健服务工作规范,旨在提供儿童保健服务方面的指导和要求。
一、儿童健康档案管理(一)建立儿童健康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格式保存相关资料。
(二)每次儿童健康检查,应完整记录儿童生长发育情况、身体状况、疾病预防接种情况等,并及时通知家长。
(三)儿童健康档案必须保密,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家长或法定监护人同意,不得查阅、复制、泄露档案信息。
二、儿童健康检查(一)儿童健康检查应按照国家规定的项目和时间进行,包括身高体重测量、听力视力检查、口腔健康检查、心肺功能检查等。
(二)儿童健康检查应全面、细致、温和,注重儿童生长发育情况、营养状况、心理健康、口腔卫生等综合评价。
(三)健康检查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与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给予必要的儿童保健知识和指导。
三、疾病预防接种(一)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应遵循国家疫苗免疫计划和相关程序进行,并及时向家长提供接种知识、接种时机和接种技术等信息。
(二)医务人员在接种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接种操作规范,确保疫苗质量和接种安全。
(三)接种后应填写接种证明,并向家长提供接种后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应对方法等知识。
四、儿童营养指导(一)儿童营养指导应根据年龄、生长发育情况及个体差异等因素进行。
(二)医务人员应向家长提供科学的儿童膳食搭配、日常生活习惯等营养指导,引导家长关注儿童食欲、饮食行为和节制等问题。
(三)对于营养不良或过度肥胖的儿童,应提供个性化的营养干预和指导。
五、儿童口腔保健(一)医务人员应定期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口腔保健知识。
(二)对于发现的口腔问题,医务人员应积极进行治疗并给予相应的口腔保健指导。
(三)定期为儿童进行防龋治疗和窝沟封闭等口腔保健措施。
六、儿童心理健康(一)医务人员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指导家长正确对待儿童的情绪、行为变化,了解心理发展和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
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儿童保健工作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共卫生范畴。
为规范儿童保健服务,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工作规范。
一、范围(一)本规范所涉及的儿童保健对象为0-6岁儿童。
(二)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出生缺陷筛查与管理(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生长发育监测、喂养与营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免疫规划、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
(三)儿童保健管理包括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和学龄前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
二、职责(一)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是儿童保健工作的主管部门。
1.负责制定儿童保健工作方针政策、发展规划、技术规范与标准,并组织实施。
2.根据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建立健全儿童保健服务机构和服务网络,提供专业人员、经费、房屋和设备等必要的服务条件。
3.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估制度,对辖区内儿童保健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二)妇幼保健机构妇幼保健机构是辖区内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妇幼保健的技术指导中心。
1.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制定并实施辖区儿童保健工作计划。
2.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定期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探索适宜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3.承担对下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工作评估,协助开展儿童保健服务。
4.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儿童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推广儿童保健适宜技术。
5.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管理、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考核评估。
6.做好儿童保健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分析、反馈和交流等管理工作,做好信息统计工作的质量控制,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7.建立健全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建立残疾儿童筛查和报告制度,开展儿童死亡评审工作。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一、目的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行为特征,定期对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及时掌握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水平,营造良好环境,科学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消除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生物、心理与社会不利因素,早期识别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偏异,有针对性地开展随访、干预与健康管理。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儿童,包括健康儿童、高危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一)健康儿童。
在儿童健康检查同时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监测与指导。
1.监测方法在健康检查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乡镇卫生院的条件,结合家长需要,至少选择以下方法之一进行心理行为发育监测。
(1)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监测8项儿童行为发育指标(抬头、翻身、独坐、爬行、独站、独走、扶栏上楼梯、双脚跳),了解儿童在监测图中相应月龄的运动发育情况。
如果某项运动发育指标至箭头右侧月龄仍未通过,提示有发育偏异的可能。
(2)预警征象:根据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表1),检查有无相应月龄的发育偏异,并在“□”内打“√”。
出现任何一条预警征象应及当时登记并转诊。
表1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3)标准化量表:使用全国标准化的儿童发育筛查量表,如小儿智能发育筛查量表(DDST)、0~6岁儿童发育筛查量表(DST)等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的筛查评估。
2.转诊筛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应当登记(附件1)并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其她医疗机构的相关专科门诊,并进行随访。
3.预见性指导在儿童定期健康检查过程中,应当以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特点为基础,根据个体化原则,注重发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特点,给予科学的心理行为发育的预见性指导。
(1)新生儿期1)强调母婴交流的重要性,鼓励父母多与新生儿接触,如说话、微笑、怀抱等。
2)学会辨识新生婴儿哭声,及时安抚情绪并满足其需求,如按需哺乳。
3)新生儿喂奶1小时后可进行俯卧练习,每天可进行1~2次婴儿被动操。
一、工作人员衣着整洁,配戴胸卡,仪表庄重大方,文明优质服务,礼貌接待患者;
二、保持门诊干净、整洁,及时整理各种心理测评工具,保证能够正常运转;
三、热情接待患儿及家长,详细询问病史及家庭环境,规范书写病历;
三、认真做好各种测试项目,耐心向家长解释、指导,并告知复诊时间;
四、尊重患儿及家长的隐私,为病人保守医密;
五、保持测试室安静,避免外界干扰;
六、发现可疑或异常小儿建议及时进行早期干预;
七、积极加强宣传教育,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八、做好资料的登记、整理及分析工作。
幼儿心理健康标准幼儿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之一,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其整个人生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制定幼儿心理健康标准对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健康标准是对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科学评估和规范,旨在引导幼儿健康成长,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幼儿心理健康标准的重要性、内容要点及实施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幼儿心理健康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的培养对于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良好的心理健康能够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因此,制定幼儿心理健康标准有利于引导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幼儿心理健康标准的内容要点包括,幼儿情感的表达和情绪管理、社会交往能力、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和适应能力等。
其中,幼儿情感的表达和情绪管理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有助于幼儿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
社会交往能力是幼儿适应社会环境的重要保障,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有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健康的人格。
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有助于幼儿建立自信、自尊和自律的品质。
学习和适应能力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保障,有助于幼儿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各种挑战。
最后,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标准,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心理态度,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心理韧性,有效预防和干预心理健康问题。
同时,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标准还有助于引导家长和教师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幼儿心理健康的保护和促进能力。
此外,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标准还有助于提高社会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促进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综上所述,制定幼儿心理健康标准对于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家卫生部《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一、目的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行为特征,定期对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及时掌握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水平,营造良好环境,科学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消除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不利因素,早期识别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偏异,有针对性地开展随访、干预和健康管理。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儿童,包括健康儿童、高危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一)健康儿童。
在儿童健康检查同时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监测与指导。
1.监测方法在健康检查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条件,结合家长需要,至少选择以下方法之一进行心理行为发育监测。
(1)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监测8项儿童行为发育指标(抬头、翻身、独坐、爬行、独站、独走、扶栏上楼梯、双脚跳),了解儿童在监测图中相应月龄的运动发育情况。
如果某项运动发育指标至箭头右侧月龄仍未通过,提示有发育偏异的可能。
(2)预警征象:根据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表1),检查有无相应月龄的发育偏异,并在“□”内打“√”。
出现任何一条预警征象应及当时登记并转诊。
表1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年龄预警征象年龄预警征象3月龄1. 对很大声音没有反应2. 不注视人脸,不追视移动人或物品3. 逗引时不发音或不会笑4. 俯卧时不会抬头□□□□18月龄1. 不会有意识叫“爸爸”或“妈妈”2.不会按要求指人或物3. 不会独走4. 与人无目光对视□ □□□6月龄1. 发音少,不会笑出声2. 紧握拳不松开3. 不会伸手及抓物4. 不能扶坐□□□□2岁1. 无有意义的语言2.不会扶栏上楼梯/台阶3. 不会跑4. 不会用匙吃饭□□□□8月龄1. 听到声音无应答2.不会区分生人和熟人3. 不会双手传递玩具4.不会独坐□□□□2岁半1. 兴趣单一、刻板2.不会说2-3个字的短语3. 不会示意大小便4.走路经常跌倒□□□□12月龄1. 不会挥手表示“再见”或拍手表示“欢迎”2. 呼唤名字无反应3.不会用拇食指对捏小物品4. 不会扶物站立□□□□3岁1. 不会双脚跳2. 不会模仿画圆3. 不能与其他儿童交流、游戏4. 不会说自己的名字□□□ □。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一、目的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行为特征,定期对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及时掌握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水平,营造良好环境,科学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消除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不利因素,早期识别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偏异,有针对性地开展随访、干预和健康管理。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儿童,包括健康儿童、高危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一)健康儿童。
在儿童健康检查同时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监测与指导。
1.监测方法在健康检查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条件,结合家长需要,至少选择以下方法之一进行心理行为发育监测。
(1)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监测8项儿童行为发育指标(抬头、翻身、独坐、爬行、独站、独走、扶栏上楼梯、双脚跳),了解儿童在监测图中相应月龄的运动发育情况。
如果某项运动发育指标至箭头右侧月龄仍未通过,提示有发育偏异的可能。
(2)预警征象:根据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表1),检查有无相应月龄的发育偏异,并在“□”内打“√”。
出现任何一条预警征象应及当时登记并转诊。
表1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3)标准化量表:使用全国标准化的儿童发育筛查量表,如小儿智能发育筛查量表(DDST)、0~6岁儿童发育筛查量表(DST)等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的筛查评估。
2.转诊筛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应当登记(附件1)并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的相关专科门诊,并进行随访。
3.预见性指导在儿童定期健康检查过程中,应当以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特点为基础,根据个体化原则,注重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给予科学的心理行为发育的预见性指导。
(1)新生儿期1)强调母婴交流的重要性,鼓励父母多与新生儿接触,如说话、微笑、怀抱等。
2)学会辨识新生婴儿哭声,及时安抚情绪并满足其需求,如按需哺乳。
3)新生儿喂奶1小时后可进行俯卧练习,每天可进行1~2次婴儿被动操。
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儿童保健工作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共卫生范畴。
为规范儿童保健服务,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工作规范。
一、范围(一)本规范所涉及的儿童保健对象为0-6岁儿童。
(二)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出生缺陷筛查与管理(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生长发育监测、喂养与营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免疫规划、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
(三)儿童保健管理包括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和学龄前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
二、职责(一)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是儿童保健工作的主管部门。
1.负责制定儿童保健工作方针政策、发展规划、技术规范与标准,并组织实施。
2.根据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建立健全儿童保健服务机构和服务网络,提供专业人员、经费、房屋和设备等必要的服务条件。
3.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估制度,对辖区内儿童保健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二)妇幼保健机构妇幼保健机构是辖区内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妇幼保健的技术指导中心。
1.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制定并实施辖区儿童保健工作计划。
2.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定期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探索适宜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3.承担对下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工作评估,协助开展儿童保健服务。
4.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儿童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推广儿童保健适宜技术。
5.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管理、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考核评估。
6.做好儿童保健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分析、反馈和交流等管理工作,做好信息统计工作的质量控制,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7.建立健全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建立残疾儿童筛查和报告制度,开展儿童死亡评审工作。
儿童保健部技术操作规程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儿童保健部的技术操作,确保儿童得到准确、安全和有效的保健服务。
儿童保健部是负责提供儿童保健服务的专业部门,技术操作是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本规程适用于儿童保健部所有技术操作人员。
2. 技术操作流程2.1 接待儿童•定期对儿童进行健康体检,记录相关信息。
•询问儿童及其家长有关健康问题和需求。
•为儿童建立电子档案,保存儿童的就诊记录和检查结果。
2.2 实施儿童保健活动•根据儿童的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保健计划。
•定期进行常规体检,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等指标的测量。
•针对特定疾病或健康问题,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如血液检验、尿液检查、视力检查等。
•给予儿童健康教育,包括营养指导、生活习惯培养、心理健康等。
2.3 处理儿童突发状况•在儿童遇到紧急情况时,按照儿童急救程序进行急救处理。
•掌握儿童急救技能,包括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
•在紧急情况下及时与家长或监护人联系,并协助他们采取紧急措施。
3. 技术操作要求3.1 专业知识和技能•技术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儿童保健技能。
•掌握儿童保健工作中常用的技术操作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3.2 仪器设备操作•使用儿童保健工作中所需的仪器设备时,必须按照操作手册进行正确操作。
•定期检查和维护仪器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3.3 卫生与安全•技术操作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包括洗手、消毒等。
•掌握对儿童保健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的方法。
3.4 信息保密•技术操作人员必须保护儿童的隐私,不得泄露与儿童相关的信息。
•合理使用儿童保健部的电子系统和数据,确保信息安全。
4. 技术操作记录•技术操作人员在每次技术操作后应当及时记录操作内容、结果和评估。
•记录应准确、完整并易于阅读。
•档案中的记录必须包括儿童的相关信息、操作日期和操作人员。
5. 培训和考核•儿童保健部应定期组织技术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