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方吉祥壶”的文化内涵
- 格式:pdf
- 大小:344.49 KB
- 文档页数:1
(紫砂艺术)2021年04月Ceramics•71•经典的们值:iF’n方汉戸”荼礪壶的艺朮与蔡军昌(蔡军昌紫砂工作室江苏宜兴214200)摘要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中,中国历代文人雅士都爱好书画壶艺茶道,紫砂壶的发展随着茶道文化而逐渐兴起,在曼生时期之后就开始流行壶型的变化与壶的装饰,在宣纸上写字作画已经不能满足文人们对书画的喜爱,逐渐壶身上的书画成了一种新型的纸上书画,也是新的一种文化载体,在培养书画的过程中还可以对壶艺茗品有所了解,把玩悟道的同时又可以怡情养性,乐趣无穷。
“六方壶”与“汉瓦壶”是紫砂壶中的两种经典款式,沉淀了早期紫砂壶创作的智慧,体现了中国古典的审美倾向,对紫砂壶艺术的成熟与发展有重要作用。
“六方汉瓦”将2种经典款式加以结合,在传统的继承全新的探索中展现了经典的价值。
关键词紫砂壶六方汉瓦艺术文化经典中图分类号:TQ174.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72(2021)04-0071-02前言紫砂壶艺术在成熟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经典款式,构成了这一艺术形式的稳固根基与基本风格。
这些经典款式是前人对紫砂壶稳定结构探索的结果,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倾向及文化、精神内涵等,新时代的紫砂壶艺术即使是创新也仍具有明显的传统特征,这正是紫砂壶除泥料与工艺价值之外所具有的经典价值。
宜兴紫砂的声誉可以说是响彻国内外,紫砂文化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紫砂陶的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与艺术审美,充满了丰富的文化气质与文化内涵,所以紫砂艺术陶文化就具备了实用性与独特的艺术观赏性,所谓是“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碗土”。
“六方壶”与“汉瓦壶”是紫砂壶中的两种经典款式,此件“六方汉瓦”将两种造型结合起来,展示了经典款式的可创作空间与中国自古以来崇尚的和谐理念。
这两种经典款式有丰富的文化意义,结合之后构成了作品丰厚扎实的文化内涵,以“复古”塑造经典价值。
1“六方"与“汉瓦"“六方壶”是紫砂壶方器中的经典款式之一,标志性特征是筒身部分的六棱六面,明快整齐。
手把壶的寓意顺口溜摘要:一、手把壶的寓意概述二、手把壶的寓意顺口溜详解1.平安富贵2.和谐共生3.团结一心4.包容互信5.传递友谊6.共同进步正文:手把壶是我国传统陶瓷工艺品中的一种,因其寓意丰富而深受人们喜爱。
手把壶的寓意顺口溜更是将这种寓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读一下这个顺口溜。
一、平安富贵手把壶的形象寓意着平安和富贵。
壶身饱满,象征富饶;壶嘴流畅,代表水源不断,寓意生活美满、富足。
二、和谐共生手把壶的设计讲究对称,体现了和谐共生的理念。
壶把与壶身、壶嘴相互呼应,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
这种和谐不仅体现在器型上,还象征着人际关系、家庭生活的和谐相处。
三、团结一心手把壶的制作过程需要多个环节密切配合,如陶土的选择、制壶技艺等。
这使得手把壶成为团结一心的象征。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创作出优美的手把壶。
四、包容互信手把壶的包容性体现在其大肚能容的壶身上。
这种包容性象征着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相互理解、包容,建立起互信互助的关系。
五、传递友谊手把壶作为礼品,被赋予了传递友谊的使命。
赠送手把壶,代表着真挚的友情,传递着和谐、美满的祝福。
六、共同进步手把壶的制作技艺是我国陶瓷工艺的瑰宝,象征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追求手把壶制作技艺的过程中,人们不断学习、进步,共同将这一传统发扬光大。
总之,手把壶的寓意顺口溜概括了这种传统陶瓷工艺品所承载的美好寓意。
它既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和谐、团结、包容等价值观的传承与弘扬。
三羊开泰,壶纳吉亨作者:邵沛华来源:《江苏陶瓷》2016年第02期“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珍贵无比的紫砂泥造就了宜兴紫砂辉煌的历史,也促成了人们品茗赏壶的生活雅趣。
紫砂壶是陶瓷艺术门类中极富特性的一种,有“东方明珠,华夏瑰宝”的美誉,它不施釉,完全以水到渠成的造型装饰来实现艺术效果,对技艺的要求极高,它包罗万象,渗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流露出高雅的文化气息。
紫砂壶“三羊开泰”(见图1)通过简洁而不失美感的造型,相得益彰的羊纹装饰,传递出深厚的文化情结。
尤其是整把壶将线条的艺术特征发挥到极致,使壶在传统造型的基础上更富有灵动的生命力,并与中华传统文化中三阳开泰的寓意融为一体,流露出祥瑞吉亨的美好气息,一目了然且给人以亲近感。
紫砂壶造型千变万化,十分丰富,可谓“方匪一式,圆不一相”,发展至今可大致归为几何形体、筋纹形体、自然形体三大类。
其中,几何形体又可细分成圆器和方器两类。
造型百变不离其宗,而圆器更是传统造型中的典范,自古以来,历代制壶艺人都热衷于制作圆器紫砂壶,精品佳作更是层出不穷。
紫砂壶“三羊开泰”的整体造型秉承了传统圆器的制作特点,讲究“圆、稳、匀、正”缺一不可,其轮廓简练、曲线流畅、骨肉亭匀、精气神十足;含蓄与张扬并存,表现出古朴淡雅的质感,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壶身饱满,壶腹鼓出表现出巨大的张力,一捺底设计使壶身更显圆润。
壶肩与壶颈合一,虽较矮,但与壶身搭配和谐。
圆形壶盖宽大简洁,盖面微鼓,盖沿与口沿子母线吻合严密,合成圆线饱满而流畅。
壶钮为桥状,精致小巧,横跨于盖面,与壶身风格巧妙呼应。
一弯流胥出自然,飞把纤细倾斜,端握舒适。
相对于壶身主体而言,壶底三足则表现出更为丰富的艺术风格,三足较高,承托壶身,提升了壶的整体重心,富有灵动的视觉美感。
整壶将圆器的造型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圆润精巧、骨肉亭匀、收放有度,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同时,其线条流畅、比例恰当、精巧优雅,简单而不失古意,灵妙天然,颇有柔美的气质。
论紫砂壶“四季如意'啲造型艺术和丰富内涵蒋华福(宜兴214221)摘要宜兴的紫砂艺人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把许多的历史文化故事和吉祥元素运用在紫砂艺术之中,让我们在欣赏紫砂之美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其中蕴藏的丰富内涵。
从整体上来看此壶“四季如意”,色泽红润,明针功力了得,形态规整,壶嘴、壶把和壶口三山齐平,如意的纹饰环绕壶身,细节的处理特别到位,线条的流畅度也是让人赏心悦目。
上手摩挚此壶,更能够体会到紫砂细腻的质感和令人上瘾的油润,在长时间的把玩和使用此壶的过程之中,能够很容易地形成完美的包浆,呈现出更加令人心醉的色泽,同时上面的如意纹饰也是非常地打动人心,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季如意的美好祝福融入壶中,让大家充分地感受到其中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紫砂壶;四季如意;造型艺术;丰富内涵江南小城宜兴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风景秀丽、物华天宝的地方,在历史上,宋代著名的大文豪苏东坡曾经在临近的湖州为官的时候,经常就来宜兴游玩,特别是对于这里的茶叶、金沙泉水和紫砂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传说中苏东坡在烧水煮茶的过程之中觉得器具并不是那么的称手,于是在几次三番的修改和设计之下,终于制作而成“东坡提梁壶”,用来煮茶冲泡特别合适。
于是在后来的紫砂历史发展过程之中,宜兴的紫砂艺人们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东坡提梁壶”的造型,在坚持三叉造型的基础之上,丰富和创新其中的弧度和装饰,留下了许多经典的紫砂造型。
如今,紫砂陶业在延续千年的历史时光之中,又重现了“家家拎泥,户户制陶”的盛景,宜兴紫砂产业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此氛围中,不断兴起的紫砂文旅项目如火如荼,更加带动和促进了紫砂事业的良性循环。
宜兴的紫砂艺人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把许多的历史文化故事和吉祥元素运用在紫砂艺术之中,充分地发挥了他们聪慧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把紫砂的造型艺术和丰富的内涵完美地结合起来,让我们在欣赏紫砂之美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其中蕴藏的丰富内涵。
六六大顺,方方正正作者:张旭东来源:《江苏陶瓷》2015年第07期紫砂壶是“世间茶具之首”。
其造型质朴、形质完美、色泽古雅,集实用性、欣赏性、收藏价值于一体。
闻名中外,被誉为“国之瑰宝”。
在中国古代,不论是宫殿亭阁、深宫墙院、杯盘茶盏还是桌椅板凳,都是以方形为主体造型。
具有挺拔庄重、雄伟古朴之感。
形成一种传统的造型。
而紫砂壶也受其影响,紫砂壶中的方壶形体优美、工艺严谨、气韵生动、造型古朴、技法独特。
整体透露出豪爽、刚劲、正直的阳刚之气。
且比例精准、口盖紧密、块面挺括、线条利落、气势挺拔、力度到位,其工艺水平更是毫不逊色于其他造型。
“六方壶”(见图1)便是方壶中的经典造型之一,现以“六方神韵壶”为例,浅析此类紫砂壶的工艺美术特征。
1 紫砂“六方神韵壶”的造型美紫砂“六方神韵壶”以简练的线条构成淳朴凝重的形体,胎质泛着光泽。
演绎着光素器素面素心的独特魅力,典雅而又简约。
壶身为六块面镶接而成,拍打镶接时,将方方正正的人生态度融入紫砂壶艺之中,使壶器具备了良好的底蕴。
线条在紫砂“六方神韵壶”的创作上运用到了极致,生动地表现了作品的外部特征,又体现了内在气质,进而达到形神合一的艺术效果。
“六方神韵壶”整器以直线、横线为主。
曲线为辅,六方形的壶钮,宽厚有力;六方鼓盖折线分明。
截盖压于壶口之上。
气势雄大;四方壶把转折迂回之处步步到位。
握拿紧致;四方壶嘴嘴头朝向水平方向胥出自然;壶身六面的线条延伸至壶口、壶肩、壶盖与壶钮,形成和谐完美的整体,柔和的线条、润泽的弧度。
使作品在方正中蕴含着内敛,光洁中透溢着灵气,六方壶体加底设计,稳重中见大气,彰显出此壶不凡的气度。
2 紫砂“六方神韵壶”的文化在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中。
“六”的谐音“禄”,与福、寿、禧齐名,是人们所推崇的吉祥数字;“六方壶”在宜兴紫砂界的方器中也被人们奉拜为经典造型。
“六方神韵壶”将两者相结合,天地之间为人处世方方正正,方能历尽艰难曲折而呈祥,最终会迎来人生的精彩和事业的辉煌。
'2017 年 02 月36飞黄腾达,紫气东来—浅析紫砂“八方回头龙壶”的寓意许忠平(宜兴 214221)摘要宜兴紫砂壶制作历史悠久,其创作题材源于人们的信仰、民间传说、动植物名称上的谐音和形象上的暗喻等。
只有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自如享受传统 文化带来的精神愉悦,这是紫砂壶文化的真谛。
关键词八方回头龙壶;紫砂;寓意历代紫砂艺人都曾尝试把中国的书法、绘画等 传统艺术,移植到紫砂壶上。
于是紫砂壶成为了集中 国书法、绘画、文学、历史、金石、雕刻等诸多元素于 一体的陶器工艺品,并因此受到历代各阶层,尤其是 文人雅士和收藏家的喜爱。
特别是名家作品往往备 受推崇,甚至痴迷,历来就有“字依壶传,壶随字贵” 的说法。
紫砂壶之所以久负盛名,其深刻寓意起了极 其重要的作用。
吉祥纹饰通过谐音、暗喻等手法表意,其最早可上溯至商、周,宋代逐渐成熟,明、清臻 于鼎盛,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
吉祥寓 意源于劳动人民的思想创造。
人们在生活中把自己 最朴素、最真实的愿望寄托在他们创作的艺术作品 里。
古代人对美的感悟是多方面的,因此他们创造出 来的吉祥纹饰也丰富多采、妙趣横生、赏心悦目、亲 切感人。
本文以“八方回头龙壶”(见图1)为例,谈谈 壶器所带有的吉祥寓意。
图1八方回头龙壶1 “八方回头龙壶,,的造型艺术特征“八方回头龙壶”精选原矿红皮龙制成,泥质醇厚、色泽红润。
整体造型简洁,面与面转折处线条清 晰、工整,是该壶的精彩之处。
从壶肩上分布而下的 八根线条将壶身分为八面,弯角与壶身、盖面协调, 又显稳重。
盖呈圆形,其上饰有回头龙状钮,造型古 朴典雅。
此件作品的造型整体上雄健严谨,线条流畅 和谐,大雅而深意无穷,散发浓郁的东方艺术特色。
“八方回头龙壶”规矩而不一相,有方圆相映之 趣,确立了“福圆八方”的立意,也确定了此壶盖面趣 圆、壶身八方的造型。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圆有广顺、 广融之意,此壶以平阔的壶盖,象征大地“厚德载物” 的文化妙意。
PURPLE CLAY紫砂专题概述紫砂“迎春吉祥壶”中的文化意蕴中国人自古情感充沛,想象力丰富,并且喜欢通过赋予事物美好的寓意来表达内心深厚的情感。
竹的身姿挺拔修长,栉风沐雨始终屹立,四季常青,坚贞不屈,古人赋予它坚贞顽强的精神品质,并以“君子”称之;莲花出淤泥却清新娇俏,亭亭玉立,人们就将它视作纯洁、神圣、超凡脱俗的象征;丹顶鹤姿态优美,高雅大方,寓意着长寿、富贵,常和松树一起象征延年长寿……本文分析的紫砂壶作品《迎春吉祥壶》就是将吉祥图案融入紫砂壶中,其中吉祥图案作为中国民间艺术形式的一种,和手工艺术紫砂壶结合在一起,既增加了壶的观赏性,又添加了生活的艺术气息,使得一把小小的紫砂壶雅俗共赏,耐人寻味,让人喜爱不已。
当代紫砂艺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保留了工艺美术的艺术形式,还兼顾了时代审美需求,并且依托茶文化的兴盛不断创新,使得紫砂壶艺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其实用功能和折射出的精神文化方面的深刻内涵都让它散发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更是从艺术上体现出了我们华夏文化的绚丽多姿。
中国吉祥文化是在漫长岁月中诞生的民间艺术,它博大精深,千枝万桠,最直接地反映了数千年来古人的人生追求和愿望。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吉祥主题总是围绕着浓重的生命光彩,它象征隐喻,是民间传统文化惯用的思维逻辑的折射。
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受到时代元素的局限,并且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所以一成不变的各种文化都将面临着时代前进步伐的淘汰,即使是在中华大地上繁衍发展了上千年的传统文化也需要适当的改变,只有符合新时代审美需求的艺术形式才能持续不断的发展下去。
紫砂文化,伴随着茶文化的兴盛而开始大放异彩,其自身的综合实力也是不可小觑的,并且,紫砂壶的发展中,一直遵循着实用、美观的原则,并以传统为本,大胆创新,脱离单一的文化元素,大胆融入一些其他传统元素,在紫砂壶朴素的器型上最大程度地发挥艺术创作,不仅可以带来上佳的嗅觉和味觉体验,还带来一场华丽的视觉盛宴。
君子以厚德载物一一探析紫砂“四方竹鼎壶”的陶刻艺术美胡小香(宜兴 214221)摘要紫砂壶以其优良的材质、精巧的工艺、卓绝的名匠长期备受欢迎。
紫砂壶之 所以能登大雅之堂,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其所蕴涵的传统精神。
本文以“四方竹鼎壶”的“厚德载物”陶刻为例,探索壶器的君子之风。
关键词四方竹鼎壶;紫砂;陶刻紫砂壶艺术能有如此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终 归离不开文人的思想背景、生活追求和审美需要。
紫 砂壶从形制上来讲,符合中国的线性审美传统,另外,文人对诗书画的喜好也在紫砂壶上得到巧妙的 体现。
因此,无论其艺术精神,还是其设计及铭刻中 体现的人文情怀,都不能仅以技艺或材质来定价值,而应该深人考析其精神“骨髓”。
现以“四方竹鼎壶”的陶刻艺术(见图1)为例,探寻此壶虚心好学、厚德 载物的精神。
图1四方竹鼎壶1 “四方竹鼎壶”的造型“四方竹鼎壶”以竹节为原型,四方形设计方中 带圆,造型新颖,竹节形象逼真。
该作品张力十足,线 条流畅,筋纹从盖顶端放射到盖口,再舒展过渡至壶 体,再直贯壶底,贯通一气。
瓣面腴而不肿。
“四方竹 鼎壶”的制作极为精良,口盖准缝,任意调整壶盖的 方向合到口上都很严密吻合。
此壶最大亮点在于继 承了传统的竹鼎壶型,却更为多变。
作品充满竹韵,一条腰线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似破土而出 的竹笋,下半部分则如成年竹节。
添水时需取下壶盖,这时腰线又恰好成为了壶身的黄金分割线,比例 控制得相当精准完美。
壶流和壶把呼应,质感强烈。
壶钮与壶盖自然过渡,竹形设计独具匠心,整个作品 只能在此处找到画龙点睛的竹叶,令人不由有“长恨 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翩翩浮想。
2 “四方竹鼎壶”的陶刻艺术“四方竹鼎壶”厚重中蕴含着智慧,堪称大巧若 拙的典范。
然而此壶最为经典之处莫过于壶腹的“厚 德载物”四字陶刻。
作为中国民族千百年来传承的文 化瑰宝,此陶刻寓意深刻。
此四字出自《周易》:“天行 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前言紫砂壶集合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从传统文化和民族民俗中汲取元素,在紫砂壶的造型意态中融入了数千年的深厚文化,使得紫砂在特有的形式上表现出深层次的艺术。
如果说紫砂的造型是融合了传统文化的精髓,那么紫砂的内涵就是上下五千年传统的结晶。
2“福禄吉祥”壶里的葫芦文化一般在紫砂的造型、装饰中要表现民族民俗文化需要不仅是贴合传统的造型,还有符合民俗文化的内涵本质,所以在民俗文化中人们所要表现的紫砂都是通过谐音、象征、组合、装饰等去阐释吉祥的文化,紫砂的表现能够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民俗,包含着深厚的吉祥理念和寓意,它也能够体现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积极态度,这种特殊的艺术表现,是紫砂特有的艺术形式。
紫砂作为艺术品的价值已经凸现,不要把它当做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更因为紫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而此把《福禄吉祥》壶不仅内涵深厚、吉祥味浓郁,且有着花货的自然灵性,以及光素器的娴雅光润。
从葫芦的造型上加以改变,以葫芦壶的形式表现,从葫芦的深层次含义中,解释其吉祥意味。
葫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在7000年前葫芦就已经开始播种,在传统民俗中,葫芦有着趋吉避凶的功能,古时人们在门前悬挂葫芦,以保太平。
因葫芦藤蔓绵延,结子繁盛,它又被视为祈求子孙万代的吉祥物,古代吉祥图案中有不少关于葫芦的题材,因此,古人视葫芦为求吉护身、避邪祛祟的吉祥物。
葫芦作为紫砂壶艺术的形象自曼生时起,就以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出现,成为紫砂艺术的代表,作为紫砂壶造型中经典的造型,葫芦壶在造型装饰中也十分具有表现力。
曼生从自然界的葫芦造型创新出符合自然形象的光素葫芦壶,以自然的审美,吉祥意义,由圆构成,象征着和谐美满。
此《福禄吉祥》壶亦是以葫芦作为原型,以花货的表现力和光素的典雅诠释出《福禄吉祥》壶里的吉祥意味。
因“葫芦”与“福禄”谐音,它又是富贵的象征,(下转第57页)顾士超(宜兴214221)《福禄吉祥》壶亦是以葫芦作为原型,以花货的表现力和光素的典雅诠释出《福禄吉祥》壶里的吉祥意味。
论“平安六方壶”的经典特征与吉祥内涵杨小泉(宜兴214221)摘要六方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式,鲜明地展示了紫砂方器的结构特征,带有中国传统的吉祥色彩。
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六方壶的线面结构在经过灵活调整后能够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进一步展现了此种壶型的艺术魅力,以及紫砂壶创作对吉祥文化的关注。
关键词紫砂壶;平安六方壶;经典特征;吉祥内涵;中国紫砂壶艺术从明朝正德年间诞生至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各种经典款式的出现具有重要的作用,构成了紫砂壶艺术的传统,使未来的紫砂壶创作保持着“万变不离其宗”的步调,逐步强化紫砂壶的古典美学气质与高雅格调,体现中国优秀传统的悠久与多元。
“平安六方壶”(见图1)是一把以六方壶为造型结构基础,以中国吉祥文化为内涵设计而成的紫砂壶作品。
吉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有丰富的民族情感,是紫砂壶创作的一大主题。
在设计此件作品时,创作从泥料选择到造型结构均紧紧围绕吉祥文化展开,使作品充分展现了平安之美。
1六方壶与吉祥文化紫砂壶从基本造型结构上分为圆器与方器两大类,六方壶即为方器中的一种。
“六方”的典型特征是有清晰的六棱、六面,采用“镶身筒”技法制成,明快爽利、结构突出。
由于壶体各面都是镶嵌起来的,加之紫砂泥具有一定的收缩度,所以六方壶的工艺价值是相当高的,可显示出制壶者的经验和对作品的掌控能力。
六方壶可以说天生就具有吉祥色彩。
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六”是一个吉祥数字,诸如六六大顺、六畜兴旺等吉祥成语比比皆是,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六”这一数字的喜爱,用六方壶承载吉祥文化就再合适不过了。
六方壶与吉祥文化的结合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之间与紫砂壶创作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紫砂壶创作对民族情感的关注,使紫砂壶艺术在保持高雅格调的基础上接地气,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平安六方壶”的特征六方壶为此件作品提供了经典的框架,创作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以展现其艺术个性。
此件作品的六棱、六面特征十分突出,线面之间转折利落干净,形成了明快富有张力的壶体,展示了六方壶的基本结构。
822019年12月第52卷第6期福禄双全,吉祥如意—论紫砂壶“葫芦”的传统文化意境戴凌(宜兴 214221)摘要茶具文化和饮茶习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宜兴紫砂壶作为茶文化 的载体,以其独特的材质和精彩纷呈的造型为人熟知,被誉为“茶具之王”,在中国传 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
用紫砂壶泡茶,既能感受到香醇的茶味,也能领略原矿紫砂的材质之美以及包浆之美,感受到其中深刻的人生况味。
本文以紫砂壶“葫芦”为例,浅 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紫砂壶;葫芦;造型设计;文化意境茶具文化和饮茶习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代文人雅士平时经常聚集一起且鼎且缶、以啜以饮,将之视为无穷的情趣。
喝茶在我国不仅是一种生 活方式,更是一种陶冶性情、颐养情操的文化,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各种茶具自然也应运而生,其中紫砂 壶以其独特的材质和精彩纷呈的造型为人熟知,被誉为“茶具之王”,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
用 紫砂壶泡茶,既能感受到香醇的茶味,也能领略原矿紫砂的材质之美以及包浆之美,使用越久品味至深, 可以说,紫砂艺术与茶文化相辅相成,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
紫砂壶从北宋发展至今,已经不仅是简单的实用器,更是一种文化艺术,人们开始越发注重它的文 化价值,正如著名作家林语堂曾说:“中国人只要有一把茶壶,走到哪都是快乐的”,一把成功的紫砂作 品必定是形、神、气、韵兼备,具有独特的人文情感和精神内涵,引人共鸣、发人深思。
一直以来,人们从自然生活中汲取创作题材,将自己对自然与生活的感 悟融入到作品中,使紫砂壶成为情感和思想的载体,焕发出独一无二的生命力。
顾名思义,紫砂壶“葫芦” (见图1)以自然中常见的葫芦为创作题材,葫芦最早图1葫芦壶被智慧的人艮用来做盛放器物的器皿,它天然而成, 也是陶器之先启,在紫砂艺术当中,将葫芦作为艺术 赏析,所创作出了“葫芦壶”这一经典的壶型款式。
一直以来,葫芦有福禄的美好寓意,其以茎蔓生长,与万谐音(蔓带=万代),人们便认为葫芦福、禄、 寿齐全,为吉祥之物,象征着和谐美满。
君子之德,风也作者:褚婷元来源:《江苏陶瓷》2019年第03期摘; 要; 宜兴紫砂壶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发展,逐渐摆脱传统粗陶匠气,成为实用、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
紫砂壶凝结了无数艺人的智慧和个性,表现出丰富的艺术魅力,在不断的传承创新中形成独一无二的紫砂文化。
本文以紫砂壶“四方君德”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 紫砂壶;四方君德;文化意境宜兴紫砂壶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发展,逐渐摆脱传统粗陶匠气,成为实用、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
任何艺术都具有时代性,唯有贴近人们的生活,表现出时代精神与内涵,才能经过时间的考验,为人们所接受。
紫砂壶之所以从众多传统手工艺品中脱颖而出,正在于其与时俱进的艺术魅力。
紫砂壶与时俱进的特性主要表现在造型装饰的不断改变上,造型的创新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融合现代审美,追求标新立异和视觉冲击力,体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个性;二是在传统器型上做出适当的改制,比如对线条、壶嘴或壶钮等单部位进行微调,使整体更加和谐;三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融入自己的思想元素。
经过这三种方式的创新,紫砂壶呈现出精彩纷呈、千变万化的造型风格,赏心悦目,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1; 紫砂壶“四方君德”的造型设计紫砂壶“四方君德”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融古出新,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紫砂壶“四方君德”来源于经典作品“君德壶”,“君德壶”由明末惠孟臣所制,实际上为“矮梨式壶”,鼓腹、弯流、撇口、耳形把、截盖、珠钮、一捺底,给人以温润儒雅的气质,仿若一位君子,后来人们就将此“矮梨式壶”称为“君德壶”,用来形容君子的高尚品德。
紫砂壶“君德”本是一把圆器,此壶为了凸显君子的刚正不阿之气,采用方器设计而成,俗话说“一方抵十圆”,方器可谓紫砂壶中的另类,看似简单,但制作难度高于圆器。
紫砂壶“四方君德”秉承传统梨式壶型的基本造型韵律,又融入方器造型,别具一格,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价值。
2019-0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先秦重器———莲鹤方壶傅玉刘杨莘彧荆玉坤(青岛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061)摘要:春秋战国时期是人性张扬的时代,这是一个解除束缚、富于进取和创造的激情时代。
周天子一统天下已经名存实亡,各诸侯国的权力之争已见分晓,各国内部实行变法图强,一个时势造英雄的时代到来了,一个空前开放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人们对神的膜拜更加理性,个人奋斗进取精神,建功立业强烈欲望,使得审美文化逐渐剥掉了巫神的色彩而赋予了人文色彩。
尊象器物的造型、图饰也一改殷商时代的怪异、神秘、狰狞而趋于朴拙、写实、平和、温顺,更加生活化,崇文尚实之人文意象占为主流。
楚地有崇尚浪漫的情怀,使各种器物都有了一种流动、飞扬的韵致。
与以往的凝重、肃穆、庄严不同,它们洋溢着一种运动的生命力,升腾着一种舒扬的美感,其中的代表作就是莲鹤方壶。
关键词:莲鹤方壶;图饰;美感中图分类号:K87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2-0026-01莲鹤方壶出土自“郑公大墓”,是新郑彝器的典型代表,它所表现出的多元文化因素,与郑国所处的复杂历史环境分不开。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一统天下已经名存实亡,各诸侯国的权力之争已开始,人们对神的膜拜更加理性,个人奋斗进取精神成为主流,建功立业的强烈欲望使得审美文化逐渐剥掉了巫神的色彩而赋予了人文色彩。
方壶通体布满了盘曲的龙形装饰花纹,这些蟠璃纹相互缠绕,不分主次,上下穿插,四面延展,似乎在努力追求一种昂扬的生命意志。
方壶最为精彩的部分是双层镂雕莲盖顶仰起盛开的双层莲瓣,上立一只展翅欲飞、引颈高吭的仙鹤,此鹤清新自由、轻松活泼。
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赞:“此鹤突破上占时代之鸿蒙,正踌躇满志睥睨一切,践踏传统于脚下,而欲作更高更远的飞翔。
”方壶两侧并铸有圆雕的龙形细长双耳镂空的双龙耳较大上出器口,下及器腹。
壶体四面以蟠龙纹为主体纹饰,并在腹部四角各铸一飞龙,圈足下以两只伏虎承器,有盖,双耳,圈足,壶身上下遍饰各种附加装饰,采用了圆雕、浅浮雕、细刻、焊接等多种技法铸造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