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学生评选条例(试行)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件院发学字…2010‟95 号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奖助学金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为推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创业人才,进一步健全完善我院的研究生奖助体系,特制定《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奖助学金管理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现就具体相关实施事宜通知如下:一、各培养单位参照《指导意见》及建议标准,结合本单位具体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发放标准应相对稳定。
二、各培养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以及今后的方案及标准调整,需报研究生院学生处备案。
三、根据各培养单位报备的实施情况,普通奖学金的院支持部分由研究生院核定额度,转交院计划局专项拨款。
四、参加集中教学期间的一年级硕士生,普通奖助金和等级奖学金执行统一标准,合计为900元/月。
五、此次规范管理的政策调整,院支持生均额度明显增加,具备达到建议标准条件的培养单位奖助学金的生均总额增幅,不得低于院- 1 -支持额度的生均增幅。
六、对于暂不能达到建议标准的培养单位,在确保《指导意见》提出的普通奖助金的足额发放的基础上,等级奖学金及三助奖酬金的生均总额度,不应低于调整前奖助学金生均总额。
七、请各培养单位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奖助学金管理指导意见》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三助岗位任务书》,向师生公布及宣讲解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奖助学金的建议标准》由各培养单位内部掌握。
八、请各培养单位把实施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附件: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奖助学金管理指导意见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三助岗位任务书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奖助学金建议标准二〇一〇年八月十八日主题词:教育研究生奖学金通知抄送:中科院计划局,中科院人教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8月18日印发- 2 -附件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奖助学金管理指导意见为推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参照近期教育部、财政部的有关文件精神,经认真研究并报中科院批准,决定进一步健全完善我院的研究生奖助体系、适度提高我院全日制学历教育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的奖助待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公告
(第2号)
(2002年8月28日通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暂行条例》规定,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2002年8月28日会议审议通过,决定授予杨军等1015名同学硕士学位。
获得硕士学位人员名单、培养单位和学位证书编号如下:
学位证书编号前带汉语拼音缩写“T”字头的,为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所获学位证书编号。
特此公告。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
二○○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生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维护研究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条例》等相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这个规定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各级研究生教育管理。
第三条研究生教育应当遵循"科学、民主、人文、实用"的原则,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第四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应当建立完善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注重研究生的科研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第五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应当根据国家的需求,结合自身特点,在全国范围内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
第六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应当组织本科生、博士后、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等科研人员参与研究生教育,发挥其在引导和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工作等方面的作用。
第二章男女比例第七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应当根据各学科特点、国家需求及社会发展需要,合理控制男女比例,逐步实现男女平衡发展。
第八条研究生招生单位应当根据学科性质、研究条件等因素,合理设置招生计划,并公正公平地招收男女研究生。
第九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应加强对女生的关注力度,鼓励女生参与学术科研活动,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助支持。
第三章入学与学籍管理第十条研究生入学资格审查应严格按照国家招生考试规定进行,入学名额应严格控制在学校规定的招生计划内。
第十一条研究生入学时,应当经过良好的人身健康检查,具备学习和科研胜任能力。
第十二条入学后,研究生应按学校规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入学手续,如未能按时完成入学手续,学校有权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十三条学籍管理是研究生管理的基础工作,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籍管理制度,确保研究生学籍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十四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应当建立完善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方便及时了解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创新活动等情况。
第四章学业指导和培养管理第十五条学业指导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应当建立专门的学业指导机构,提供个性化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指导。
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学生评选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秉承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的核心理念,践行“博学笃志、格物明德”校训,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管理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国科大按照国家招生计划录取的、在中国科学院所属各个研究院、所、中心等单位(以下简称“研究所”)接受研究生学历教育的全日制学生(以下简称“学生”)。
第三条国科大每学年评选一次优秀学生,分别授予“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标兵”和“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并颁发或授权颁发统一制作的荣誉证书和奖章,以奖励模范履行法定义务、遵守学生行为准则的优秀学生。
第二章评选条件
第四条“三好学生”的评选条件为:
一、热爱祖国,崇尚科学,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二、学风端正,勤奋学习,勇于创新,成绩优良;
三、友爱互助,尊敬师长,关心集体,乐于奉献;
四、明礼修身,勤俭节约,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第五条“优秀学生干部”同时授予“三好学生”荣誉称号,评选条件为:
一、符合“三好学生”评选条件的基本要求;
二、积极为学生服务,组织开展有益的学生活动;
三、工作能力较强,业绩突出,受到学生的拥护。
第六条“三好学生标兵”的评选条件为:
一、从获得“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的学生中推选;。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关于公示2007---2008学年优秀毕业生评选结果的通知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各培养单位的大力支持下,2007—2008年度优秀毕业生评选工作基本结束。
根据《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学生评选条例(试行)》的规定,对各单位上报的“优秀毕业生”评选结果进行公示。
公示期限为5月14日—20日,共七天。
在此期间,对公示名单有异议者,请以书面形式或电子邮件向研究生院学生处反映(实名署名,注明单位和详细联系方式)。
联系人:徐静E-mail:sao@通讯地址:北京市玉泉路19号(甲) 100049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生处附件: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2008年度优秀毕业生公示名单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二〇〇八年五月十四日附件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2008年度优秀毕业生公示名单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4人):郑海军200518000206076 于慧敏200518000206012 王灯山200518000206013 戴小英200518000206055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4人):白冰200418000531027 张勇200518000518006 胡波200518000531017 白颢200528000531012力学研究所(4人):张杰200418000718031 孟积兴200528000718029 蒙泽佳200528000718053 韩宇200528000718031物理研究所(7人):邢燕霞200518000807004 奚婷婷200518000807122 张颖200518000807036 邢丽丽200518000807082 刘凯200518000807079 张强200518000807099 Rehana Sharif 2004A8000807002高能物理研究所(6人):郝小鹏200518000907039 张贺200518000907001 焦毅200518000936049 魏源源200418000936008 张毅200518000907019 韩纪锋200518000936063声学研究所(6人):张秀梅200518001007049 陈佳路200518001007047 单明辉200518001027034 周名远200528001027063 邵健200518001027042 陈学亮200528001027026理论物理研究所(1人):王雯宇200518001207020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人):弓晓晶200518001407037 戚明颖200518001408025近代物理研究所(3人):彭宇200518001736025 韩建龙200518001736022 张亚鹏200528001707017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1人):罗淼200528017009397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4人):蒋滨200518002007002 魏政荣200518002007014 李可200318002000447 江良英200518002006002紫金山天文台(2人):颜景志200518002109004 李宁200528002109007上海天文台(2人):彭冬菊200518002209014 李妍200528002209012云南天文台(1人):赵连远200528002309023国家授时中心(1人):王瑾200528002427003国家天文台(3人):刘健200528002509015 高丹200518002509028 薛元200528002509029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人):黎耕200528002917002 周询200528002917004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1人):班凡生200418002718007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2人):李心忠200518002808003 李月光200528002829033理化技术研究所(4人):朱路平200518003008031 金峰200518003008014 周艳丽200518003008042 宗占国200518003024054化学研究所(14人):郭振朋200518003208089 贺芳200518003208113 李峰波200518003208037 李文静200518003208173 李燕芳200518003208062 刘雅玲200518003208124 宋亚彬200518003208105 王炜罡200518003208140 闫学海200518003208053 张若愚200618003208075 翟文涛200518003208183 翟天佑200518003208143 赵晓娟200518003208187 钟良枢200518003208161广州化学研究所(1人):王广军200518003308004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3人):陆建梅200618003508032 叶龙武200618003508025 朱晨200618003508052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3人):高永懿200518003633201 陈永正200518003608183 武生200528003633366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7人):国富强200518003708004 彭秋明200518003708012 阳军亮200518003708103 王玉玲200518003708036 魏辉200518003708038 朱琳200518003708064 孙静200518003708095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8人):张宇200518003833106 彭家喜200318003800952 陈为200318003800923 车丽200518003808012 刘红超200318003800972 褚海亮200518003808020 田瑞军 200418003808017 吴大朋 200318003800221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3人):高飞200518003908057 宋仕永200618003908048 杨磊200618003908042上海硅酸盐研究所(3人):马明国200518004022004 徐浩兰200518004022033 刘敏玲200518004022027过程工程研究所(4人):张超200528004133012 肖波200528004133025 裴振昭200518004133032 王少娜200418004133026生态环境研究中心(6人):曹楠200518004215059 李魁晓200518004215060 梁敏敏200518004237003 高军200418004215027 张育新200318004201148 刘永春200518004215065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5人):温晓东200418004308018 郑洪岩200418004308007 刘水刚200518004308004 王敏龙200428004322024 陶智超200418004308024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4人):陈慧芬200528004508064 李伟200518004508031 江海龙200518004508016 徐刚200518004508035青海盐湖研究所(1人):孙亚联200528004614022兰州地质研究所(1人):郑民200518005314007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1人):张乐 200518005414003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人):丛培允200418005514001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人):张利明200518005732005 刘明波200528005732011大气物理研究所(6人):夏茹娣200518005811041 吉东生 200518005811014 张贺200418005811047 刘娟娟 200518005811069 李丽娜 200528005811040 姚利 200528005811036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9人):方海燕200518006010013 鞠建廷200518006010030 信忠保200518006010014 张月鸿200518006010022 吴普200518006010021 张岸200518006010072 刘剑200518006010026 胡中民200518006015098 杨志坚200418006045117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2人):尹洪斌200518006110015 金志丰200528006110012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3人):郑娜200518006237011 马红媛200518006215025 孙鸿雁200518006210023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3人):韦杰200518006310010 吴华200518006310019 于惠200528006310003地球化学研究所(3人):樊海峰200518006514020 刘学炎200518006514015 何立斌200518006514012海洋研究所(9人):罗璇200528006812134 禚鹏基200528006812126 王晓杰200518006812051 于海成200528006841160 唐保军200518006812033 张乃星200618006812001 赵楠200528006812109 霍元子200518006812026 姚建亭200618006812010南海海洋研究所(3人):林丽云200528006912009 姚远200528006912002 唐世林200518006912021遥感应用研究所(5人):程洁200618007010055 李利伟200518007010025黄明祥200518007010042 黄华兵200518007010039 杨贵军200518007010045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3人):左平兵200618007313002 徐曦煜200418007313004 刘静波200528007313017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1人):石璐200528007427011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8人):杨继红200518007534011 朱铁源200528007513040 赵新苗200518007514046 陈意200518007514047 周哲200528007513020 李志伟200518007513031 魏勇200518002013038 李斐200518007513018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4人)马伟强200418007611006 杨胜朋200518007611037 左小安200518007610045 刘蓉200528007610031数学科学学院(1人):樊玲玲200518017006035物理科学学院(1人):闫清波200518017007080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1人):肖小玲200518017008037地球科学学院(1人):倪善芹200518017014086资源与环境学院(1人):杨治广200518017008041生命科学学院(1人):官子楸200518017015088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人):王跃武200418017000873 刘建军200418017027051管理学院(3人):汪淼200518017043099 李敬军 200518017043100 方来坛200528017044218人文学院(1人):陆群峰200528017001005外语系(1人):高丽群200528017004012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1人):赵晓飞200528017027112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13人):邓位文200518010015056 陈旻200318010001729 刘茜200418010015010 王嵘200418010015183 苏玮200528010015141 熊磊200218010001981 骆斌200318010001776 赵荣200518010015157 张敬法200518010015200 张柯200418010015156 张勇200518010015129 周琼200518010015205 孙靓200528010015159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5人):许皓200418010210008 郝兴明200518010210007 董雯200418010210012 吴楠200418010210007 李媛 200528010215023动物研究所(8人):Iram Murtaza 2005A8010315056 王毅男 200618010315071 黄晓磊200618010315014 黄祖石200418010315064 石莉红200618010315035 李雪梅200518010315070 韦艳宏200518010315051 刘勇200528010315044昆明动物研究所(3人):李慧200518010415017 王成业200418010415014周琦200518010415013植物研究所(8人):陈桂英200518010515028 徐祥彬200518010515054 马启彬200318010501993 贾妮200528010515065 邹新慧200318010502024 彭丹200318010501995 朱新宇200518010515025 王宁200518010515078昆明植物研究所(5人):唐安军200518010615020 孙宝玲200618010615008 陈贵菊200528010615019 李春顺200518010615039 程辟200518010615038华南植物园(4人):张炜200518010715010 洪岚200518010715018 张慧晔200518010715030 李军200618010715007武汉植物园(2人):高翔200528010815009 徐艳琴200518010815011成都生物研究所(3人):谭周亮200518011037036 宋丽200528011037034 陈槐200518011015027生物物理研究所(5人):赵洁200618011215034 王琰200618011215014 华国强200518011215015 余祖林200618011215070 林金钟200518011215020微生物研究所(3人):褚鑫200528011315041 杜全生200518011315031 张纪元200518011315029水生生物研究所(5人):孙晓凤200618011915055 李明200618011915023 傅诚杰200518011915027 张霞200518011915025 柯志新200518011915024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4人):刘斌200318012102254 孙成200418012115046 林航200418012115016 夏凯200518012115054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2人):冉飞200528012215028 李和平200528012215022上海药物研究所(6人):樊后兴200518012342136 沈慎思200518012342100 武大雷200518012342138 李震宇200518012342113 郑春艳200518012342131 陈海军200518012342133武汉病毒研究所(3人):向昆仑200528012415006 王云200418012415030 肖毅200518012415029心理研究所(3人):刘宁200518012503020 葛燕200518012503018 李慧洋200528012503018南京土壤研究所(3人):马静200518012638047 徐莉200518012638072 李娜200528012637017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4人):宋鹏飞200518012715005 刘宇200528012737043 张海森200518012715014 崔明星200528012715014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3人):张霜200528012815043 陈辉200528012815016 李增加200528012815024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人):朱再标 200518012915011 王英200528012938014计算技术研究所(12人):包云岗200518013229048 李如豹200318013202548 林思明200318013202596 袁庆升200528013229094 陈雪200418013229088 李向200418013229089 谭光明200418013229062 张磊200518013229034丁凡200418013229077 李洋200418013229015 王璞巍200418013229080 朱定局200518013229068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2人):袁红菊200528013329021 吴丽军 200528013329030工程热物理研究所(3人):刘启斌200518013524010 朱建国200418013524018 宁新宇200528013524028半导体研究所(6人):余和军200518013626070 温继敏200518013626086 朱元慧200518013607013 张文涛200518013626054 高海永200518013622029 张攀峰200518013622039电子学研究所(9人):李飞200528013727048 祁海明200518013727013 刘嘉200518013726031 郑凤杰200518013726013 张蓓200518013726029 朱万华200528013726035 尹韬200518013726001 陈兵200518013727026 宋岳鹏200518013727024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5人)李刚200518013826004 包晓清200518013826024 武爱民200518013826023 金萍200528013827060 刘娟英200528013822003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13人):曹召良200418013908048 刘可为200518013907023 张宪民200518013907022 武晓杰200518013907024 李延伟200528013919115 张伶俐200518013907045 曲宏松200518013919102 王孝坤200518013920126 李文昊200518013920129 张雷200518013919075 王栋200528013919115 张叶200518013919096张舸 200518013907014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5人):缪洁200528014020036 韩悦200528014020042 陈志敏200518014022024 张晓梅200518014007027 苏宙平200518014007062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5人):段弢200518014207010 刘晓明200528014227064 阎亚东200518014220031 张艳喜200528014220037 肖相国200418014207006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7人):欧阳俊华200518014322004 吴小利200518014322044 崔昊杨200518014326017 罗勇200518014322005 林晓敏200528014327065 陈杰200528014326044 刘文永200528014326046金属研究所(6人):陈志刚200418014422004 陈健200618014422001 马建超200418014422026 李金超200528014422025 王刚200518014422010 李倩200528014422026自动化研究所(7人):陈众200528014628003 周雪200518014628043 王坤峰200518014628018 刘勇200518014628057 刘静200418014628033 王士进200518014628087 李园200518014628035沈阳自动化研究所(4人):赵新刚200418014728032 邹媛媛 200518014719025 牛奔200418014700738 丁伟利 200518014728041电工研究所(5人):谢吉200528014825020 高志刚200528014825024 陈彪200418014825017 赵慧斌200418014825024 姜楠200518014825024广州能源研究所(1人):邓帅200528014924002软件研究所(6人):杨秋送200418015029029 万淑超200318015003099 夏盟佶200418015029006 陈虎200528015029032 邓燚200418015029071 张源海200418015029041光电技术研究所(6人):杨平200518015127030 龚元200518015120013 黄建明200518015120008 陈强200528015127038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4人):曹晟200518015329012 边小红200528015329019 许翔200528015329004 陈腊梅200528015329020国家科学图书馆(2人):王建芳200418015547008 李忠霞200528015547002遗传与发育生物学农业资源中心(1人):孙甲霞200528015615013地球环境研究所(2人):周亚利 200518015814009 王周锋 200518015814010微电子研究所(5人):毕津顺200418015926024 涂德钰200618015926001 于进勇200618015926006 王晗200618015926005 王琴200618015926004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2人):孙衍华200528016029010 史晔翎200528016029007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1人):周传社200518016215010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1人):廖华200518016443001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9人):冯东200518016514115 崔卫国200518016514101 陈多宏200518016537107 丁翔200418016537153 徐勇航200618016514012 苗莉200618016537112 刘宇200618016537068 余莉莉200528016537060 王科 200528016514048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1人):赵成仕200528016609008北京基因组研究所(1人):王少鹏200528016715015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15人):徐敏200518016807065 胡丽琴200518016807108 李文涛200528016807065 赵卫雄200518016807092 王贤龙200518016807070 刘大明200518016807062 朱银锋200518016807022 李威200528016807100 彭妮娜200518016807090 张守宝200518016807082 陈长伦200518016807027 席晓琦200528016807013 何莹200528016807112 昂然200518016807083 李杰200528016807038光电研究院(1人):胡希秀200528007329011国家纳米科学中心(1人):马晓晶200518003208195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2人):李锋 200518017015113 况利平200528017015417。
中科院奖学金是由中国科学院设立的,用于资助优秀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奖学金。
发放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业成绩:学习成绩是中科院奖学金发放的重要标准之一,包括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和毕业论文等。
学术成果:获得奖学金的学生需要在学术方面有出色的表现,如发表学术论文、获得专利等。
综合素质:中科院奖学金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也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领导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等。
推荐人意见:中科院奖学金的发放还需要参考学生的推荐人意见,推荐人对学生的表现和潜力进行评估,给出推荐意见。
需要注意的是,中科院奖学金的发放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标准可能会根据学校和学生的情况而有所变化。
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评选办法
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为激励我所研究生勤奋学习、创新进取、德、智、体全面发展,鼓励研究生踊跃参加社会活动、参与学生工作,特在研究生中开展评选优秀研究生和优秀研究生干部的活动。
评选办法如下:
一、评选原则
民主公开,坚持标准,宁缺勿滥。
二、优秀研究生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事业。
2、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研道德,自觉遵守所内各项规章制度。
3、学习刻苦,学风严谨,创新进取,成绩优良,论文工作进展顺利,论文中期检查评议为优秀者。
4、尊敬师长、团结互助、艰苦朴素、讲究卫生。
5、关心集体,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
6、自觉锻炼身体,身心健康。
三、优秀研究生干部条件
1、任学生会、所团委、班委会、党支部、团支部成员。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事业。
3、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研道德,自觉遵守所内各项规章制度。
4、关心集体,热心学生工作,能够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群众威信高,社会工作成绩突出,各方面反映良好。
5、学习刻苦,学风严谨,创新进取。
6、尊敬师长、团结互助、艰苦朴素、讲究卫生。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实施细则(计所教字〔2018〕6号)根据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办法〉的通知》(校发学字〔2014〕64号),并结合计算所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第一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计算所按照国家招生计划录取接受研究生学历教育的全日制学生(学籍在计算所,包含非在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研究生)。
定向生、在职生、港澳台学生和留学生不在国家奖学金评选之列。
第二条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3万元;硕士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2万元。
国家奖学金名额由国科大根据当年财政部、教育部下达计划按比例分配至计算所。
国家奖学金由国科大一次性发至获奖者本人。
各部门不得以获得国家奖学金为理由停发或扣发其它已获得或应获得的各类奖助学金。
第三条评选条件(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国科大及计算所各项规章制度;(三)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四)在学期间获得过国科大优秀学生荣誉称号:1.硕博连读生应在申请时学籍注册的培养层次阶段获得过优秀学生荣誉称号;2.硕士和博士阶段中间断开的,应在博士阶段获得过优秀学1生荣誉称号;3.曾获过国家奖学金的,应在上一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之后获得过优秀学生荣誉称号。
(五)学习成绩优异,科研能力显著,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突出;(六)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第四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具备国家奖学金参评资格(一)参评学年受到过国科大或计算所纪律处分者;(二)参评学年有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经查证属实的;(三)参评学年由于个人原因,在各种实验、实践环节中严重损坏仪器设备或出现安全责任事故者;(四)参评学年的一半及以上时间学籍状态处于休学、保留学籍者。
第五条硕博连读生按申请时的学籍注册培养层次参与评选,转博当年按硕士生身份参与评选;直博生按博士生身份参与评选。
第六条评选工作开始时,已毕业离校的研究生不再具备国家奖学金参评资格;因国家和单位公派出国留学或校际交流在境外学习的研究生,仍具备国家奖学金参评资格;由于因私出国留学、疾病、创业等原因未在校学习的研究生,期间内原则上不具备国家奖学金参评资格。
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研究“华藏奖”评奖条例为鼓励我校研究生刻苦钻研,积极投身科研和学术活动,在我校研究生中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学校设立了“研究生学术研究华藏奖”。
为规范该奖学金的评定、发放、管理及宣传等工作,特制订本条例。
一、评奖对象:我校全日制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均可参加评奖。
二、评奖条件1、硕士生在学校指定的187种学术期刊(具体期刊目录见附页)上发表学术论文可参加评奖;博士生在学校指定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从第三篇开始计入)可参加评奖(凡是期刊名称变更的,申请时必须提供期刊更名通知,否则不予受理)。
2、论文必须已正式发表,论文录用通知和论文清样无效。
3、申请者须是论文的第一署名人,且华南师范大学须为第一署名单位。
4、发表的论文须是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的。
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当年12月31日前发表的论文可参加评奖(延长学习时间的毕业生不受此限制)。
三、奖励办法1、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科学》(Science)、《自然》(Nature)上发表学术论文,学校给予奖励5000元/篇;2、在学校指定的26种一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学校给予奖励500元/篇;3、在学校指定的161种二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学校给予奖励300元/篇;4、被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A&HCI)、收录的学术期刊论文,《中国社会科学》刊载的论文, 按在一类刊物上发表给予奖励;5、被工程索引(EI)收录的学术期刊的论文,被进入SCI及SCI扩展库(SCI-E)的期刊刊载但未被SCI收录的学术期刊论文;按在二类刊物上发表给予奖励;6、凡是获奖的研究生,学校给予颁发荣誉证书和发给奖学金。
四、评奖程序1、凡符合上述奖励条件的研究生,须在规定时间内申报,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导师签署意见,并向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提交申报材料,学院统一收齐后将材料和电子报表交到研究生院(处),提交申报材料包括学术研究奖励申请表、所发表论文的刊物原件(用以核对)和两份复印件。
中科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按照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的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指导意见,结合我中心实际,制定我中心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
一、研究生奖助学金的发放对象,应是国科大按照国家计划招收录取的学历教育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并按博士研究生(简称“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简称“硕士生”)分别设立。
硕博连读生,按学籍注册类别对待。
二、研究生奖助学金的设置,包括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中科院奖学金、国科大学业奖学金、研究所奖学金、助研岗位津贴、所长奖学金共七个类别。
三、“国家助学金”,按照国家财政拨款统一标准实行。
现行资助标准为,博士生1000元/月, 硕士生500元/月。
具体由国科大根据财政部教育部文件精神制定《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细则》,由我中心依据学籍管理负责实时核定并上报,由国科大逐月发放。
四、“国家奖学金”,按照当年国家财政拨款额度及要求实施。
现行标准为:博士生3万元、硕士生2万元,每年评选一次并覆盖约2-3%研究生。
具体由国科大根据教育部财政部文件精神要求,制定《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办法》。
我中心依据国科大下达指标,组织初审,由国科大核准后一次性发放给获奖研究生。
五、“中科院奖学金”,是指中国科学院设立的各类优秀奖学金。
按照院设立及冠名联合设立的相关意愿和要求,由中科院教育主管部门、国科大及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基金会统筹安排,按年度通知进行申报,研究生自愿申请,由我中心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审委员会负责初评,并报相关部门。
六、“国科大学业奖学金”,由国科大统筹国家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设立,面向按统一规定缴纳学费的全日制研究生。
我中心奖励标准设立三个等级。
博士生一等16000元/年、二等13000元/年、三等10000元/年;硕士生一等9500元/年、二等8000元/年、三等6500元/年。
一、二、三等评审比例分别按符合条件参选学生的20%、60%、20%核定。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公告
(第2号)
(2002年8月28日通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暂行条例》规定,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2002年8月28日会议审议通过,决定授予常玉等994名同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学位人员名单、培养单位和学位证书编号如下:
学位证书编号前带汉语拼音缩写“T”字头的,为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所获学位证书编号。
特此公告。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
二○○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生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培养满足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维护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正常的教学秩序、科研秩序和生活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教育部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生管理规定》,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以下简称“研究生院”)按照国家招生计划录取的、在中国科学院所属各个研究院、所、中心等单位(以下简称“培养单位”)接受研究生学历教育的学生(以下简称“学生”)。
第三条学生应遵守法律、法规、规章、研究生院或培养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完成规定的学业。
研究生院或培养单位有权对未按要求履行义务、偏离基本行为规范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第四条研究生院或培养单位基于与学生之间相应的权利义务关系,对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学生实施的纪律处分,是依法实施的一项行政制裁,既是教育教学中的管理行为,也是教育管理学生的一种形式,应当做到程序公正、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适当。
第二章处分种类及处理权限第五条学生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包括下列情形:(一)触犯国家刑律,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二)触犯国家刑律,构成犯罪但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三)违反国家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四)违反研究生院或培养单位制订发布的管理制度的。
第六条对违法、违规、违纪的学生的纪律处分种类分为:(一)警告;(二)严重警告;(三)记过;(四)留校察看,期限一般为一年;(五)开除学籍,涉及剥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应从严掌握。
第七条对违法、违规、违纪的学生作出处分决定的权限为:(一)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的,由所在培养单位批准,报研究生院备案;(二)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的,由所在培养单位提出,报研究生院批准。
第八条对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学生,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分:(一)情节特别轻微的;(二)主动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的;(三)由于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
院发学字…2006‟65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学生评选条例
(试行)
(2006年第11次院长办公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培养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践行“博学笃志、格物明德”,满足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生管理规定(试行)》,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以下简称“研究生院”)按照国家招生计划录取的、在中国科学院所属各个研究院、所、中心等单位(以下简称“培养单位”)接受研究生学历教育的全日制学生(以下简称“学生”)。
第三条研究生院每学年评选一次优秀学生,分别授予“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标兵”和“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并颁发或授权颁发统一制作的荣誉证书,以奖励模范履行法定义务、遵守学生行为准则的优秀学生。
第二章评选条件
第四条“三好学生”的评选条件为:
(一) 热爱祖国,崇尚科学,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二) 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学风端正,成绩优良;
(三) 关心集体,友爱互助,乐于奉献,尊敬师长;
(四) 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学习生活习惯良好。
第五条“优秀学生干部”同时授予“三好学生”荣誉称号,评选条件为:
(一) 符合“三好学生”基本要求;
(二) 积极为学生服务,组织开展有益的学生活动;
(三) 工作能力较强,业绩突出,受到学生的拥护。
第六条“三好学生标兵”的评选条件为:
(一) 从获得“三好学生”荣誉称号的学生中推选;
(二) 在思想品德、人格修养等方面,事迹突出,得到公认好评;
(三) 学习成绩优异或在科技创新中有出色表现。
第七条“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条件为:
(一) 在学期间至少一次获得“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二) 各培养环节考核“优良”;
(三)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四) 到国家急需的行业或地区工作就业的优先。
第三章评选比例
第八条“三好学生”在培养单位范围内评选,比例为不超过培养单位在学学生人数的15%。
第九条“优秀学生干部”在培养单位范围内评选,从各级学生会、学生党团支部、班委会及学生团体干部中评选产生,比例为不超过培养单位在学学生人数的2%。
第十条“三好学生标兵”在“三好学生”评选基础上,由各培养单位评选推荐,研究生院综合评定,比例为不超过研究生院在学学生人数的1%。
第十一条“优秀毕业生”在培养单位范围内评选,比例为不超过培养单位应届毕业生人数的5%。
第四章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每年5月中旬起组织优秀学生评选。
7月份表彰“优秀毕业生”;9月份新学年开始时表彰“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标兵”。
第十三条各培养单位成立由主管领导、教育管理部门负责人、指导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评审小组,负责组织所在单位优秀学生的评选工作。
以“公开公正、民主推选”
为原则,每年在规定时间按照确定名额内评选:
(一) 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和“三好学生标兵”候选人,在本单位公示5天;
(二) 对公示通过的人选,填报《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相关表格,报研究生院备案、审批。
第十四条研究生院设立优秀学生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学生处。
评审委员会负责修改评选条例,评定“三好学生标兵”人选,审定其他各类优秀学生人选,确定公示名单。
优秀学生评选结果名单公示7天,无重大异议后报研究生院院长办公会批准。
第十五条各类优秀学生荣誉证书由研究生院统一制作。
“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毕业生”荣誉证书,授权培养单位管理发放;“三好学生标兵”荣誉证书由研究生院管理发放。
各培养单位应将获得优秀学生的相关材料归入本人档案。
第十六条如有弄虚作假骗取荣誉行为,一经查实,取消荣誉称号,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七条各培养单位可依据本条例,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报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第十八条本条例由研究生院学生处负责解释,自2006年5月1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