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实现动能先行区规划蓝图--20180512论坛用
- 格式:pdf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19
乡村振兴“功能镇区、和美乡村、实力产业”三项行动的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地区长期被边缘化,导致人口外流、资源荒废、产业萎缩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其中包括了“功能镇区、和美乡村、实力产业”三项行动。
本文将就这三项行动,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力求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发展。
一、功能镇区功能镇区的建设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乡村地区中,镇是城乡链接的重要纽带,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通过构建具有现代化功能的镇区,可以提高乡村的资源利用效率、吸引人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镇区内,要实施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包括引进优质产业和企业,并实施产业升级和转型。
可以选定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例如农业、旅游等,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技术含量等手段,推进产业向现代化转型。
(二)完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实施功能镇区的基础,因此要加强水、电、路、气等设施建设,充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另外,在镇区内要建设多功能公共服务中心,提供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为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三)优化城市布局优化城市布局是提升功能镇区整体形象的关键。
可以通过改变街道造型、建筑外观、公共空间等手段,打造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形象。
同时,要注重提高城市绿化率,增强自然环境的美感。
二、和美乡村和美乡村的建设是推动乡村环境生态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通过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宜居的生活环境,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居住或旅游,实现城乡相对比、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一)提升乡村美丽首先,要注重保护乡村自然环境,加强水土保持、森林防火等工作。
另外,要改造农村村庄,提升居民居住环境,建设宜居的居住区。
此外,可以开展乡村文化旅游,展示当地的文化风貌和美丽乡村景色。
(二)改善农民生活改善农民生活也是和美乡村的重点。
首先,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等方面,并为农民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
中国村落振兴及其地域空间重构——特色小镇与秀丽村落同建振兴村落的案例、阅历及将来特色小镇作为村落振兴的重要战略,通过整合农业、旅游、文化等资源,打造有特色的小镇,吸引人才、资金和企业投资。
在中国,已经有许多成功的特色小镇案例可以借鉴。
例如,杭州的西溪湿地特色小镇以其秀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武汉的东湖生态文明特色小镇则通过进步湖泊旅游、林业生态产业等,实现了农夫增收和地区经济升级。
这些成功的案例证明,特色小镇的进步可以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提升农夫的生活质量。
与特色小镇相辅相成的是秀丽村落的建设。
秀丽村落重视传统文化的保卫和村落环境的改善,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村落环境。
在中国,农村地区的秀丽村落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
例如,位于浙江的乌镇以其古老的运河风貌和奇特的水乡文化而有名,吸引了大量游客,并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点。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村则通过改善村落环境和进步农夫合作社等,实现了农夫增收和村落振兴的良好局面。
这些秀丽村落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农村地区的环境和生活质量,同时也为特色小镇的进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特色小镇和秀丽村落的建设阅历可以为中国村落振兴提供有益的借鉴。
起首,整合资源是推动村落振兴的关键。
特色小镇和秀丽村落的建设离不开农业、旅游、文化等多个方面的资源,要实现村落振兴,需要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发挥它们的协同效应。
其次,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是村落振兴的重要保障。
特色小镇和秀丽村落的建设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同时还需要政府引导农夫转变观念,乐观参与村落振兴的建设。
最后,创新和开放是推动村落振兴的动力。
特色小镇和秀丽村落不仅需要保卫传统文化和村落风貌,更要通过创新和开放来吸引人才和投资。
只有不息进行创新,才能赢得将来的竞争优势。
将来,中国的村落振兴依旧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对农产品和村落生态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村落振兴有着宽广的市场前景。
田园综合体整理报告2017 年12 月29 日背景介绍在田♘综合体中,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通过各个产业的相互渗透融合,把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使传统的功能单一的农业及加工食用的农产品成为现代休闲产品的载体,发挥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
2017 年 2 月 5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其中提到:“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这是中央文件首次提出“田♘综合体”这个概念。
2017 年6 月5 日,财政部又印发了《关于开展田♘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2017 年确定河北、山西等 18 个省份开展田♘综合体建设试点,并且,中央财政会从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中统筹安排,支持试点工作。
政策的大力支持,可以看出,在不久的将来,“农业♘区”的田♘综合体模式将大放异彩。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连续 3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此作出明确要求。
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量身定做的用地保障政策,早已提上议事日程。
2017 年12 月21 日,国土资源部召开媒体座谈会,对《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工作的通知》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田♘综合体”被写入了中央1 号文件,其出发点是主张以一种可以让企业参与、带有商业模式的顶层设计、城市元素与乡村结合、多方共建的“开发”方式,创新城乡发展,形成产业变革、带来社会发展,重塑中国乡村的美丽田♘、美丽小镇!一、田♘综合体的定义田♘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特色小镇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近年来,特色小镇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特色小镇的建设可以有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保护地方文化,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实施方案,对特色小镇的建设进行规划和指导,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与设计2.1 定位与特色每个特色小镇需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和特色,以在市场中有竞争力。
确定定位和特色时,应综合考虑当地自然资源、人文历史、产业基础等因素。
例如,可以特色小镇可以定位为生态旅游小镇、文化艺术小镇、农业科技小镇等。
2.2 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小镇建设需要完善现有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电力、通信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将有助于提升特色小镇的发展潜力和吸引力。
2.3 建筑风格与规划布局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保护传统建筑文化,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规划布局工作。
合理的建筑风格和布局将提升特色小镇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三、产业发展3.1 产业选择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
在确定产业时,要考虑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选择与特色小镇定位相匹配的产业。
可以选择农业、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
3.2 产业链条建设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单一产业的发展,而是要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条。
产业链条建设包括从原材料生产、加工制造、销售服务等方面进行规划,以实现产业链的闭环。
3.3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需要有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支持,如物流配送中心、展示中心、培训中心等。
这些设施的建设将有助于提高特色小镇的产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四、农民生活改善特色小镇建设不仅仅是产业的发展,也是农民生活的改善。
要通过特色小镇建设,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的社会进步。
4.1 产业就业机会特色小镇建设应提供农民就业机会,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的就业机会,努力减少农民外出打工的现象。
2018年第8期97生态产业特色小镇主要是突出了“特色”理念,包括产业特色、环境特色、文化特色等,这就需要文化、旅游、服务都要突出特色小镇的特性。
特色小镇的建设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将会起到缓解经济矛盾、提高经济发展后劲、丰富文化内涵的独特作用。
同时,构建特色小镇还可以改善居民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当地实业以及经济发展。
当然,特色小镇会直接提高当地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加强第三产业占比,实现经济转型,商贸活力会进一步增强。
由此可见,发展特色小镇对当地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这就需要加强特色小镇规划与实施的研究。
1.选择与策划,顺应地区转型需求1.1社会转型,满足年轻人创业需求特色小镇需要满足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
特别是在新形势下,特色小镇建设离不开科技的支持,为了能够满足年轻人的创业需求,需要朝向科技方面延伸,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从当今年轻人创业方向来看,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方面已经成为了主导方向,特别是互联网经济,广受年轻人的追捧。
1.2空间转型,低成本众创供给特色小镇实质上是就是新开发的地区,在项目启动中需要遵循新区建设要求,通过更加廉价的土地资源吸引龙头企业与高校,从而实现特色发展与集群作用。
通过低成本众创供给模式,在长期发展中,不断提升产业价值、完善人才结构、增加人口密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更多的创业商机,再加上空间转型的优势以及良好的配套设施与平台服务。
以当地良好的地理位置以及优越的自然人文资源,让特色小镇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突破口,这也是区域发展的必然选择。
2.规划编制与开发阶段,抓住关键因素在选址与策划阶段基本已经确定了特色小镇的建设目标。
因此,在特色小镇规划编制开发阶段,需要围绕青年创业以及发展网络产业为核心,并以自然人文资源环境发展旅游业,在保护自然生态、保护历史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群体的生活需求、创业需求,提出不同互联网创业的空间、配套组织模式,构建扁平化、弹性化的小镇环境,建设多样化微社区环境以及个性化服务体系,采用“资本、人才、环境”三位一体的特色小镇开发模式。
练习一1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应该加强(A)。
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能力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创新能力建设职业技能培训技术引进职业技能培训集体参与2 标记培训体系分析框架可以取得的培训成效为(D)。
细化战略目标降低能力降低绩效水平解决培训问题3 标记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C)农产品价格过低农产品价格过高农产品价格过低与过高并存4 标记大力推进创业创新培训应该组织有(C)参加创业创新培训。
求职人员应届毕业生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人员失业人员5 标记培训课程开发模型中教学系统设计(ISD)模型的优缺点是(B)。
针对性强;短期效果差易于开发;对开发者的技能本身与开发者能力要求高立于战略落地;需要定期维护提高基础人员的操作技能;依赖于业务与人事行政人员的有效合作6 标记韩国的培训的课程目标是旨在帮助每个公民建立(C)。
基于人文主义的品格基于人文主义的生活方式基于人道主义的品格基于人道主义的生活方式7 标记我国新时代的特征是(B)。
步入小康社会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8 标记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A)。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9 标记培训课程国际比较维度有课程目标、结构、通用能力、阶段和年份及(B)。
科目核心课程培训领域课程主题10 标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B)。
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做主改革开放11 标记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C)是时代主题。
竞争与发展和平与竞争和平与发展安全与发展12 标记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鼓励支持乡村引进外国智力,开展了(C )计划“上山下乡”培育新型农民“外专双百”“双创”13 标记为推进全市乡村振兴,我们应该坚持(A )原则党管人才城乡统筹兼顾发展以农村发展为重点原则城市优先发展14 标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指导理念是(A )绿色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制衡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发展理念15 标记农村污水处理存在“两难一低”的问题,下列不属于“两难一低”指的是(D )污水收集难处理难度大处理效率低污水转化率低16 标记耕地资源数量稳定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C)根本要素基础要素基本要素主要要素17 标记在创新农业用水机制,实现农业节水目的,最关键的原则是(C )可持续发展原则科学用水原则适地原则土地均衡原则18 标记乡村振兴中的生活富裕的目标是( B)共同致富缩小城乡生活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农村基本实现脱贫农村全部实现脱贫正确答案:缩小城乡生活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19 标记下面哪项不属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A )产业兴旺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正确答案:产业兴旺20 标记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 B)是关键。
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总体设计方案一、总体规划目标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建设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小镇。
通过产业优化升级、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提升小镇的综合竞争力,吸引游客和人才流入,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二、空间布局规划1.综合功能区划分:根据小镇的特色和需求,划分为文化创意区、休闲娱乐区、商业服务区、居住区和生态绿地区等五个功能区。
2.建筑风格与规模:根据地方文化特色,选择地方传统建筑风格作为小镇建筑的主导风格,同时兼顾现代化要求。
控制建筑高度,保护自然风景和历史遗迹。
三、产业发展规划1.特色产业挖掘:根据小镇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发掘特色产业,例如农业、手工艺、文化创意等,打造小镇的核心竞争力。
2.产业集聚区规划:在小镇内设立产业园区或集聚区,为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小镇的产业水平和吸引力。
3.旅游业发展:利用小镇的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开发旅游线路和景点,并配套酒店、餐饮、购物等服务设施,提高旅游业的质量和吸引力。
四、人居环境改善1.城市设计:注重小镇的整体美观性和舒适度,合理规划建筑布局,注重公共空间的设计和软硬件设施的配套建设。
2.绿化景观:加大绿化工作力度,打造绿色走廊、公园和休闲广场,提升人居环境的舒适度和品质。
3.市容整治:加强市容市貌管理,改善交通秩序和垃圾分类处理等,提升城市形象。
五、基础设施建设1.道路交通:规划合理布局的道路网络,提升交通运输效率,注重步行和非机动交通的发展,鼓励低碳出行。
2.水电气供应:建设完善的供水、供电和供气设施,保障居民和企业的基本用电、用水需求。
3.通信网络:建设高速宽带网络,提供快捷的信息服务,为企业和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六、社区建设1.社区功能规划:规划社区内购物、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2.社区组织建设:建立社区自治机制,培养居民自治意识,促进居民参与社区事务。
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与实现路径文 \ 于业芹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摘要:特色小镇是供给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叠加催生的一种新的空间治理单元。
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全面深化改革中体制机制创新的前沿阵地,供给侧改革中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场域,创新驱动发展中服务平台营造的重要载体,空间治理中城乡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节点。
特色小镇要想实现创新发展,需要以特色资源塑造小镇品牌,以政策创新驱动小镇福利,以市场化运作激活小镇开发,以社会资本撬动小镇生机以及以共容利益促进小镇的互建共享。
关键词:创新驱动;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DOI:10.3969/j.issn.1674-7739.2022.02.00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依靠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驱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城镇化进程也在高速跟进。
但长期粗放化、外延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不仅引发了诸如资源损耗、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特别是地方政府长期推崇的土地、财政、金融“三位一体”高绩效开发区治理模式,使土地供应瓶颈、产业转型虚置、控制机制弱化等问题成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障碍,更值得忧虑的是城乡间发展鸿沟的不断拉大将导致相当比例的自然村落走向消亡。
与西方国家后工业化时代为缓解大城市病、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催生的“新城运动”一样,我国位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的特色小镇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引擎力量,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纠偏”城市经营问题的重要机制,成为开发区治理模式突围转型的升级版本,更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释放巨大空间需求潜能的全新载体。
早在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先生就在《小城镇大问题》中阐述了以小城镇发展为主、大中城市建设为辅的城镇化理论主张。
新时期,特色小镇建设与创新驱动战略被置于共同的时代背景及叠加的战略部署之中。
2012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并写入十八大报告;十八大以来,小城镇建设同样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在各次全会上均明确提出发展要求。
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同区一张蓝图绘到底,成就都市化样板〇记者邹孝听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重要的 ^|\合作项目,建区25年来,广泛借鉴包括新 加坡在内的国内外先进地区成功经验,成功 探索了适合本地区特点的新兴工业化和城市现代化发 展之路,已成为区域发展的强劲引擎和重要增长极。
园区规划先行,张蓝图绘到底”,协同发 展已然成为都市化样板。
为了走向城乡融合、绿色协 调、服务均等、居民共享的美好未来,园区历经转型 升级,规划着眼于以内涵提升为目标,以低碳引领、效率优先和协调发展为策略,以存量挖掘、创新驱 动、功能优化、交通引导和整合协调为路径,引导园 区建设成为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高科技园区和创 新型、生态型、幸福型综合商务城区。
溯源土著和移民者,城镇化进程中的人物故事余坤荣,唯亭人,今年81岁,原唯亭镇(现唯亭 街道)阳澄三村书记,他亲眼目睹了阳澄湖从一片农 田变成了旅游度假村,“阳澄湖很大,在解放前全是 农田,种稻、麦和油菜花,农田边上是湖,没有路,我们出去都要划船。
”俞坤荣表示,解放前这里非常偏僻,因为没有出 去的路,所以很封闭,直到解放后,人民公社时期,阳澄湖中央被筑起了一条堤坝,村民们可以直接骑自 行车到唯亭镇上去。
到了 1982年,政府将农田分给了 老百姓,从原先的集体种田变成了私人种田,而且政 策允许不光种水稻等农作物,可以在田里培育蟹苗。
这种养蟹农耕的生活一直持续到2007年左右,当时,苏州工业园区为了搞开发建设,阳澄湖村开始动 迁,大家集体搬到了阳澄人家社区的公寓楼。
自从阳 澄湖村动迁后,村民的身份就变成了居民,俞坤荣坦 言,刚开始开发阳澄湖,村里很多人不同意。
但现在 看来,游客能带动本地经济,大家伙儿都过上了好日 子,开心得很。
“现在,这里的阳澄半岛风景很美,也有不少 景点,比如莲池湖公园、云山公园、世纪公园、环湖 赛车道、重元寺等都聚集了不少人气。
”俞坤荣似乎 非常满足现在的生活,他说他曾去过北京、南京、浙 江等地方,都觉得没这里好,因为湖畔绿化好、空气 好,住得舒服。
中国乡村振兴及其地域空间重构——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振兴乡村的案例、经验及未来近年来,乡村振兴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乡村振兴旨在通过促进农业现代化、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发展等方式,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与此同时,乡村振兴也涉及到地域空间的重构,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逐渐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本文将从案例、经验及未来展望的角度,探讨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振兴乡村的过程与成果。
一、特色小镇的建设与乡村振兴特色小镇被认为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载体。
特色小镇通过整合乡村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使乡村经济得以提升。
其中,农业旅游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五峰乌梯田特色小镇”为例,该特色小镇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土家族文化,通过开发乌梯田农业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类似的特色小镇不断涌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美丽乡村的创建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是建设生态宜居、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乡村环境的重要目标。
通过生态环保、文化传承、设施建设等多种手段,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提升了乡村的外观和环境质量,也为农村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以江苏省太湖流域为例,该地区通过推行“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一系列措施,改善了乡村的环境卫生状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三、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的案例及经验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的案例不仅丰富多样,而且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例如,江苏省张家港市通过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创建,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整体提升,乡村产业的升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此外,“互联网+农业”也成为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的重要经验之一。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的“蓝田薯业特色小镇”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农产品的产销对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了乡村经济发展。
四、未来展望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的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借鉴。
田园综合体与特色小镇如何建设
成佳航
【期刊名称】《农业知识(科技与三农)》
【年(卷),期】2018(000)005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所以实现乡村振兴,关键的平台就是“田园综合
体”.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的“田园综合体”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和主平台.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成佳航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田园综合体与特色小镇如何建设
2.“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对农房规划建设的带动作用研究
3.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与文化结合的方式探析——以厦门航天农业特色小镇概念性规划为例
4."蔓藤城市"理念导向下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以新平县漠沙花腰田间综合体为例
5.城乡智慧养老助力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发展探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色小镇的发展和展望-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1.为了更好地促进特色小镇的发展,政府可顺应市场进行有限的要素植入,并且要以提升()、补短板、增效益为主。
A.质量B.产业C.宜居D.宜业正确答案:[A]用户答案:[A] 得分:10.002.特色小镇的发展案例——摄影小镇属于()。
A.特色产业类B.特色产品类C.特色旅游类D.特色文化类正确答案:[D]用户答案:[C] 得分:0.003.特色产业投资占总投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
A.40%B.50%C.60%D.70%正确答案:[C]用户答案:[C] 得分:10.004.特色小镇的发展案例——青蛙小镇属于()。
A.特色产业类B.特色产品类C.特色旅游类D.特色文化类正确答案:[A]用户答案:[A] 得分:10.00二、多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1.我国小城镇发展的特点主要有()。
A.高度分化B.经济实力显著增强C.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载体D.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E.成为农村公共服务的中心正确答案:[ABCDE]用户答案:[ABCDE] 得分:20.002.特色小镇的探索和培育要理清四个关系,具体包括()。
A.特色小镇及小城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B.特色小镇及小城镇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C.特色小镇及小城镇和大城市、大城市群之间的关系D.特色小镇、小城镇和广大农村之间的关系E.特色小(城)镇和一般镇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ACDE]用户答案:[ABCD] 得分:0.00三、判断题【本题型共4道题】1.全国大多数地区都不太有条件实施浙江模式。
Y.对N.错正确答案:[Y]用户答案:[Y] 得分:5.002.小城镇是城镇体系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连接点,它是中心城市的重要腹地。
Y.对N.错正确答案:[Y]用户答案:[Y] 得分:5.003.特色小镇的发展策略与规划理念注重产业重构、功能植入、空间重塑、环境修复。
Y.对N.错正确答案:[Y]用户答案:[Y] 得分:5.004.特色小镇是现代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新型产业的布局形态,是规划用地面积一般为几平方公里的大型产业集聚区。
田园综合体整理报告2017年12月29日背景介绍在田园综合体中,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通过各个产业的相互渗透融合,把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使传统的功能单一的农业及加工食用的农产品成为现代休闲产品的载体,发挥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
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其中提到:“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这是中央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这个概念。
2017年6月5日,财政部又印发了《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2017年确定河北、山西等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并且,中央财政会从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中统筹安排,支持试点工作。
政策的大力支持,可以看出,在不久的将来,“农业园区”的田园综合体模式将大放异彩。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连续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此作出明确要求。
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量身定做的用地保障政策,早已提上议事日程。
2017年12月21日,国土资源部召开媒体座谈会,对《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工作的通知》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田园综合体”被写入了中央1号文件,其出发点是主张以一种可以让企业参与、带有商业模式的顶层设计、城市元素与乡村结合、多方共建的“开发”方式,创新城乡发展,形成产业变革、带来社会发展,重塑中国乡村的美丽田园、美丽小镇!一、田园综合体的定义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2024年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方案____年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方案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特色小镇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
为了更好地发挥特色小镇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们制定了____年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方案。
本方案旨在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二、总体要求1. 凸显特色。
通过发挥地域、资源、历史文化等独特优势,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小镇,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2. 创新发展。
引导特色小镇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 生态环保。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
4. 综合配套。
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三、重点任务1. 特色产业培育(1)挖掘和培育特色产业。
根据每个小镇的地理、资源、人文等特点,确定特色产业方向,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
(2)加大科创力度。
鼓励特色小镇引进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
(3)推动农业产业化。
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2. 民生改善(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2)发展社区公共服务。
建设健康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儿童乐园等公共设施,提供全方位的社区服务。
(3)完善教育医疗资源。
优化学校和医院布局,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3. 文化旅游推广(1)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
保护历史建筑、文物古迹等历史遗产,开展文化传统的挖掘和传承。
(2)开展文化旅游活动。
通过举办文化节庆、展览展销、演艺表演等活动,吸引游客,增加特色小镇的知名度。
(3)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结合特色产业和历史文化,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提升游客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