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辅导之让你一天记住法制史
- 格式:doc
- 大小:176.00 KB
- 文档页数:8
法制史非常烦琐的一门学科,说它烦琐并不是说它很难理解,而是说它是最注重实记的一门学科,要通过考试就必然记忆大量知识点,综观这几年的法硕考试大家不难看出,法制史考察的知识点遍布整本书。
各个细节都需要复习到位,如有遗漏就必然失分,但是对法制史的记忆并不应该是强记,否则你就会记前忘后,这是确定无疑的。
要系统地记忆整本书。
所谓系统本人在此也很难用语言言明,,只是推荐大家一本书——人大版的大串讲,这本书对法制史所做的系统归纳让我收益匪浅,所以在此推荐给大家。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大家一定要结合口诀法记忆,法制史应该如此,刑民法、法理、宪法也是如此,口诀法记忆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这种方法。
比如刑法中对于共同犯罪的分类,可以归纳为:“任弼时复检一特务”(即任意共同犯、必要共同犯、时间共同犯、复杂共同犯、简单共同犯、一般共同犯、特殊共同犯),在记忆正当防卫时,其条件总让人迷惑,大家可以把它的条件记成“此时对主无限爱”(即起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主观条件、无限定防卫)等等。
下面介绍一些法制史的记忆口诀1、西周的主要刑法原则:老姑嘴宽(老幼犯罪减免;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罪疑从轻/从赦;宽严适中原则)2、西周对司法官违法的“五过”规定:惯犯货内来(惟官;惟反;惟货;惟内;惟来)3、西周“六礼”的规定:蔡文姬真轻盈(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4、西周的“五听”制度:辞色气耳目(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5、法经杂法中“六禁”的规定:金银洗洗成交(金禁;淫禁;徒禁;嬉禁;城禁;狡禁)6、汉律六十篇及作者:超越九磅/照章销书(朝律/赵禹;越宫律/张汤;九章律/萧何;傍章律/叔孙通)7、曹魏律的改革:锯八截(具律改为刑名;八议入典;结构与内容的调整)8、晋律规定的五服:攒齐大小筛(斩衰亲;齐衰亲;大功亲;小功亲;缌麻亲)9、北齐律规定的“重罪十条”:内乱,叛降,三逆四不(内乱;叛;降;反逆;大逆;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10、开皇律的主要成就:呜,五十八去骗(五百条律文;封建五刑正式形成;重罪十条改为十恶;八议官当;区分公罪与私罪,十二篇体例)11、唐六典中以官统典的六部分是:只叫立正,形式(治职,教职,礼职,政职,刑职,事职)12、唐律的特点:理科用语(礼法合一;科条简要/宽简适中;用刑持平;语言精炼明确/立法技术高)13、唐律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老化子公关特累(老幼废疾减刑;化外人处罚;自首与类推;区分公罪与私罪;关于共同犯罪与合并论罪;特权;累犯加重原则)14、唐律中特权原则的集中表现:情书当简议(请;赎;当;减;议)15、开皇律中的“十恶”是指:三谋,恶逆,五不,内乱(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16、大清现行刑律的变化主要有:施肥去增钙(纯民事性质的条款不再科刑;废除了一些残酷的刑罚手段;取消了大清律例中六律总目;增加了一些新罪名;改律名为刑律)17、清末修律过程中的礼法之争的焦点:干存无子孙(干名犯义的存废问题;存留养亲制度;无夫奸及亲属****问题;子孙违反教令问题;子孙卑幼能否对长辈行使正当防卫权问题)18、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梨内变味(立法指导思想上;内容上;法典编纂形式上;维护清统治者的反动统治)19、临时约法的性质及主要内容:全锅蒸油包(以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学说为指导思想;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肯定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和组织原则;体现资产阶级宪法中一般民主自由原则;确认保护私有财产原则)20、中华民国民法内容和特点:本市征婚(国家本位;维护私有财产所有权及地主土地经营权;大量对旧民律草案的修正;婚姻家庭制度的封建色彩本文从法硕联盟转载原文链接:-48161-1-1.html本文从法硕联盟转载原文链接:-48161-1-1.html本文从法硕联盟转载原文链接:-48161-1-1.html。
法硕法制史口诀【实用版】目录1.法硕法制史概述2.法硕法制史口诀的意义和作用3.法硕法制史口诀的内容4.学习法硕法制史口诀的方法和建议5.总结正文法硕法制史是一门研究法律制度发展演变的学科,对于学习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法制史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由于法制史的内容繁多且枯燥,很多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和记忆。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法制史,一些专家和学者总结出了法硕法制史口诀,以简洁明了、易于记忆的方式呈现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
法硕法制史口诀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口诀通过对法律制度的简化和概括,让学生能够迅速抓住重点,理解法律制度的演变脉络。
其次,口诀的韵律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使得学生可以更快地掌握法制史的知识。
最后,口诀的学习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法制史的兴趣,使得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愉快。
法硕法制史口诀的内容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各个时期的法律制度,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各个方面。
例如,我国古代的“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和“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是法制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诀中通过简短的语句概括了它们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此外,口诀还包括了我国现代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以及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
学习法硕法制史口诀的方法和建议如下:1.理解口诀的意义和作用,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
2.将口诀与具体的法律制度相结合,深入研究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
3.多做练习题和案例分析,将口诀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
4.结合历史背景和现实情况,加深对口诀的理解和应用。
5.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实践。
总之,法硕法制史口诀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高效、有趣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法律硕士知识点:法制史详解(7)导读:本文法律硕士知识点:法制史详解(7),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第二节立法活动一、战国时期的立法概况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也是封建法制的初创时期,与七大诸候都开展了变法活动,进行大量的法制建设工作,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李悝在魏国制定《法经》以及商鞅对秦国法制的重大改革。
(一)《法经》1.概念。
《法经》是中国历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它是战国初期魏国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国公布成文法的基础上制定的,在中国封建立法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2.主要内容。
从篇目结构上来看,《法经》共有六篇:一为《盗法》二为《贼法》三为《网法》四为《捕法》五为《杂法》六为《具法》。
其中《盗法》、《贼法》是关于惩罚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他人及侵犯财产的法律规定。
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所以将《盗法》和《贼法》列在法典之首。
《网法》也称《囚法》,是关于囚禁和审判罪犯的法律规定。
《捕法》是关于追捕盗、贼及其他犯罪者的法律规定,《网》《捕》二篇多属诉讼法的范围。
第五篇《杂法》是关于“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主要规定了“六禁”,即淫禁,狡禁,城禁,嬉禁,徙禁,金禁等。
第六篇《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原则的规定,起着“具其加减”的作用,相当于近代法典中的总则部分。
3.历史地位。
《法经》作为中国历第一部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在中国封建立法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
(二)商鞅变法1.概述。
公元前359年,继李悝在魏国变法、修《法经》之后,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在秦国也实施了变法改革,这是战国时期封建法制发展过程中又一次意义重大的法制改革。
此次变法以其更为广泛的内容和更为重大的历史影响而在中国封建法律发展写下了重要的一笔。
史称“商鞅变法”。
2.变法的主要内容。
从法律角度看,商鞅变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
(2)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富国强兵”的措施。
2020同等学力申硕法制史速记口诀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法律制度(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立法概况: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周穆革新,而作吕刑。
(2)指导思想:刑始于兵→明德慎罚→礼崩乐坏→一断于法,刑无等级,轻罪重刑,法布于众(3)刑事立法:夏商牢记旧五刑,墨劓剕宫和大辟西周宗法有原则,小宗听大宗,诸弟听长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宗法等级搞特权吕刑法度搞德教,罪行相符罚有权,完整收赎第一步减免刑罚给老幼,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偶犯原心罪宽严适中是原则,因时因地搞制宜,上下比罪同异罚郑国子产铸刑书,成文法典第一步邓析竹刑晋刑鼎,成文法典引纷争李悝魏国搞法经,完整法典第一部盗财产,贼安全,杂六禁,具量刑,捕网抓贼判审判搞诉讼商鞅改法变为律,百姓分户搞连坐(4)司法审判:天罚神判是特色,夏做圜土商羑里西周司法很系统,中央常设大司寇,大司寇下小司寇财货相告是谓讼,告以罪名是谓狱民事听讼刑断狱,起诉都交诉讼费(5)民事立法:西周立契管理员,老大司约管质人质剂搞买卖,傅别搞借贷,质长剂短,质活剂死婚姻一夫一妻制,父母之命媒妁言同姓不婚搞宗法,六礼七出三不去第二章秦代法律制度(1)立法指导思想:缘法而治,法令由一统,严刑重法(2)法律形式:律、令、法律答问、《封诊式》、廷行事律为主,令常变,改制加诏成正式答问搞解释,封诊搞文书,廷行搞判例(3)刑事立法:未成年人不犯罪,身高六尺多点负责任区分故意和过失,盗窃赃值来定罪共同犯罪加重罚,教唆累犯加重罚自首减轻,诬告反坐,连坐原则接着用(4)主要刑名:死作肉财产,耻辱刑常见多为附加刑,髠钳城旦舂(5)经济立法:重农协调搞生态,山矿湖水归国有金融统一度量衡,工业严格搞规定(6)司法审判:秦朝诉讼分两种,重大是非公室告爰书笔录,财产封守,法官读鞫,家人乞鞫第三章汉代法律制度(1)立法指导思想:黄老思想,约法慎刑德主刑辅,礼法并用(2)法律形式:律令科比,令随意,科法规,比判例(3)刑事立法:缇萦上书搞文帝,改革下令废肉刑,墨改髠钳城旦舂劓刑笞三百,左趾笞五百,右趾弃而形,景帝减一(1)主要刑名:诸侯内部搞阿党,大臣帮忙搞附益,百官跑路爱诸侯老大不继位,非正免庶人,诸侯不听话,出界遭暗杀百官穿衣服,不对成僭越,漏泄省中语,朝廷要出事诸侯不认真,酎金搞祭祀。
法律硕士笔记重点详解之法制史导论中国法制发展史概述一、中国早期法制二、战国以后的古代法制(封建法制时代)三、近现代法制第一章奴隶制法律制度第一节中国法的起源一、中国国家与法起源于夏朝公元前21世纪夏启建立夏王朝时,中国的国家和法律制度即正式形成。
中国国家和法起源于夏朝的建立,其主要依据在于:1.夏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世袭专制帝王。
2.夏已开始按地域划分统治区域。
这是国家产生依据3.夏朝已建立了完备的国家机器,包括军队、职官、监狱以及贡赋制度。
4.夏朝还形成了以国家强制力为直接后盾的法律制度。
二、中国国家与法起源的特点中国国家和法的形成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主要是:A氏族起源色彩B集权统治C与道德结合D刑事法规发达第二节法制指导思想一、夏、商法制指导思想神权法思想一直是占统治地位的法制指导思想(一)王权神授(二)天讨与天罚二、西周法制指导思想西周统治者修正了传统的神权政治学说,并确定了周王朝新的统治策略,(一)“以德配天”:“上天”只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要敬天、敬宗、保民。
(二)“明德慎罚”:实施德教,用刑宽缓,统治者把道德教化与刑罚镇压结合起来,形成了西周时期“礼”、“刑”结合的法制特色。
(三)“刑罚世轻世重”:是指应根据时世的变化来确定用刑的宽与严、轻与重,具体内容是“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
(四)西周法制指导思想的影响“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法制观的历史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为以“礼法结合”为特征的中国封建法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春秋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无占统治地位的指导思想,政治保守派从社会混乱不堪的现实出发,提出了新形势下的“礼治”路线,主张“为国以礼”,“以礼明是非”。
政治革新派则极力倡导“君臣上下贵贱皆以法”和“事断于法”坚决要求打破宗法的等级秩序与维护这种秩序的法律制度,试图创造新型的法制来取代奴隶社会的礼制。
第三节立法活动一、夏、商立法概况在夏、商两代,调节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除夏王、商王发布的各种命令以外,主要表现为不成文的习惯法。
法律硕士考研复习口诀(中国法制史篇)第一章立法概况1. 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家道中落)家——家长制——以家长制的集权统治为基本的统治方式道——道德——法律与道德相结合,界限不清中——宗——宗法氏族——浓厚的宗法氏族血缘色彩落——落后——刑事法规相对发达,民事法规相对落后2. 战国时立法指导思想(一刑轻法)一——一断于法;刑——刑无等级;轻——轻罪重刑;法——法布于众3. 秦、汉、唐的法律形式1) 秦:请找[泻]立停大师请——秦;找——诏——诏令;立——律;停——廷——廷行事;大——答——法律答问;式——封诊式2) 汉:李宁、科比,悍!李——律;宁——令;科;比;悍——汉3) 唐:律,令,格,式,典4.《吕刑》内容(吕宽赎罐) 吕——《吕刑》宽——宽严适中,在定罪量刑上“中正、中罚、中道” 赎——规定赎刑罐——贯——贯彻明德慎罚的指导思想5.九刑(宫妃议大漠,留仆赎鞭)宫——宫刑;妃——非刑(刖);议——劓刑;大——大辟;漠——墨刑;留——流;仆——扑;赎;鞭;6. 成文法的公布及论战郑子书——郑国、子产、“铸刑书” 赵晋鼎——晋国、赵鞅、“铸刑鼎” 宋刑器——宋国、“刑器” 楚仆茆——楚国、“仆区之法”“茆门之法” 邓竹刑——邓析、“竹刑” 论战——子产VS叔向;赵鞅VS孔子7. 成文法公布的历史意义(疯子观战否?)疯子——封建制度——客观上为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观——观念——标志着法律观念与法律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战——战国——为战国时期及战国以后封建法律的发展与完善积累了经验否——否定——是对传统法律观念、法律制度及社会秩序的一种否定8. 《法经》的内容(盗贼砸网拒捕)盗——盗法;贼——贼法;砸——杂法;网——网法;拒——具法;捕——捕法9.“六禁”(金银洗洗成交) 金——金禁;银——淫——淫禁;洗——徒——徒禁; 洗——嬉——嬉禁;成——城——城禁;交——狡——狡禁10.《法经》的特点(战地重法)战——战胜——是封建制法战胜奴隶制法的标志地——地主——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重——重刑——体现法家严刑峻法的重刑精神法——法治——体现“法治”精神11.汉律六十篇(超越九镑)超——朝——《朝律》,6篇越——《越宫律》,27篇九——《九章律》,9篇镑——傍——《傍章律》,18篇12.《曹魏律》主要内容(八篇刑具)八——“八议”正式入律篇——篇目——增加了篇目刑——刑罚——改革了刑罚具——具律——将《法经》中“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13.《晋律》主要内容(静态法25法内准)静——晋——《晋律》态——泰——《泰始律》25——25篇法——法例——在“刑名”后增加“法例”一篇内——内容——调整内容、结构,使之更加“刑宽、禁简” 准——规定了“准五服以治罪”制度14.《北魏律》主要内容(北官25鞭)北——《北魏律》;官——“官当”首次入律; 25——25篇鞭——鞭刑——确立了死、流、徒、杖、鞭五刑制度15.《北齐律》主要内容(北冥12重法)北——《北齐律》冥——名——名例律——将“刑名律”与“法例律”合并成“名例律”,作为总则12——12篇重——重罪——规定了“重罪十条” 法——法条明审、科条简要的特点16.《麟趾格》、《大统式》(东临[碣石],大[话]西[游])东临——东、麟——东魏、《麟趾格》大西——《大统式》、西魏17.《开皇律》主要成就(五八四十篇,赎官12网)五——五刑——封建五刑法定化八——八议——明确规定了“八议”制度四——私罪——区分公罪与私罪十——十恶——确立“十恶”罪篇——篇章体例定型化赎——赎刑——赎刑制度化官——官当——“官当”列为定制12——12篇网——刑网简要,疏而不失18.《大业律》(18大爷除十恶) 18——18篇大爷——大业——《大业律》除十恶——删除“十恶”条款19.《武德律》、《贞观律》(五一增订12篇) 五一——武、一——《武德律》,唐朝第一部法律增订——贞、定——贞观律、定刑——《贞观律》标志唐代基本法典即告定型12——12篇20.《唐六典》内容(政治、礼教、刑事)政——政职;治——治职;礼——礼职;教——教职;刑——刑职;事——事职21.唐律的特点(理科用语)理——礼——礼法合一科——科条简要、宽简适中用——用刑持平语——语言精炼明确22.条法事类(调笑,请您蠢笑)调笑——条、孝——条法事类,孝宗时开始汇编请您——庆、宁——《庆元条法事类》,宁宗时期蠢笑——淳、孝——《淳熙条法事类》,孝宗时期23.编敕(太监太太太大)太监——太祖、建——太祖时期,《建隆新敕》太太——太宗、《太平兴国编敕》太大——太宗、《大中洋符编敕》24.六部(工兵李虎行礼) 工——工部;兵——兵部;李——吏——吏部;虎——户——户部;行——刑——刑部;礼——礼部25.明会典(碗真大) 碗——万——《万历会典》;真——正——《正德会典》;大——《大明会典》26.《大清会典》(康佳钱用光) 康——《康熙会典》佳——嘉——《嘉庆会典》钱——乾——《乾隆会典》用——雍——《雍正会典》光——光——《光绪会典》27.《天朝田亩制度》主要内容(贫农征婚) 贫——平——平等——提倡男女平等农——农业经济制度:“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征——政——政权组织建设:君主专制主义政权组织体系婚——婚姻制度:反封建性第二章.宪政制度1.《临时约法》主要内容(才子踢国民) 才——财产——确认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子——指——指导思想——以孙中山民权主义学说为指导思想踢——体——体制——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和组织原则国——国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民——民主自由——体现了民主自由的原则2.南京国民政府宪法性文件(训曰:勿现!) 训——《训政纲领》曰——约——约法——《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勿——五——《五五宪草》现——宪法——《中华民国宪法》3.《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内容(曰:观裸衣舞) 曰——约——《中经民国训政时期约法》观——官——官僚资本——以国家的名义发展官僚资本裸——罗——罗列一系列人民“权利”与“自由” 衣——一——一党专政——确立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国家制度舞——五——五院制——规定“五院制”的政府组织形式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主要内容特点及意义(根钢果香,资旧经积) 1) 根钢——根、纲——根本大法,伟大纲领果香——果、向——胜利成果,斗争方向资旧——资产阶级约法,旧中国反动政府宪法经积——经验,积极性2) 内容特点(外国公证)外——外交政策:宣布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不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和不平等条约国——国家性质: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公——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证——政——政治制度:工农兵代表大会5.《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主要内容(民团抗经文) 民——民主——关于健全民主制度的规定团——团结——关于加强团结的规定抗——抗战——关于保障抗战的规定经——经济——关于发展经济的规定文——文化——关于普及文化教育的规定第三章行政立法1.官员考核依据(严判书生) 严——言——言辩;判——文理;书——楷法;生——身——体貌2. 2.“四善”(勤公得胜) 勤——恪勤匪懈;公——公平可称;得——德——德义有闻;胜——慎——清慎明著第四章刑事立法1. 奴隶制五刑(宫妃议大漠)宫——宫刑;妃——非刑(刖);议——劓——劓刑;大——大辟;漠——墨——墨刑2. 最早废除宫刑(西宫[辞])西魏,废宫刑3. 最早规定官当(城北[官])城——陈——《陈律》;北——《北魏律》;4. 五刑的等级及量刑标准(无耻脏徒,上下推算;三流加役斩绞死)无耻赃徒——5、笞、杖、徒——笞刑、杖刑、徒刑各分5等,实行上下推算量刑原则三流加役——3、流、加役流——流刑分3等,另设有加役流斩绞死——死刑分为斩和绞两种5. 折杖法的适用(笞杖臀,徒流脊,流一加三)笞杖臀——笞刑、杖刑折为臀杖徒流脊——徒刑、流刑折为脊杖流一——流刑、1年——流刑折为脊杖后于本地配役1年加三——加役流、3年——加役流折为脊杖后于本地配役3年6. 凌迟刑的历史沿革(五代凌迟,仁增宁定明入律,明清13、22,现行废除)五代——最早出现于五代时期仁增——北宋仁宗时期增施凌迟刑宁定——南宋宁宗时凌迟被定为法定刑明入律——凌迟刑在明朝正式入律明清13、22——适用凌迟的罪名明朝为13条,清朝为22条现行废除——《大清现行刑律》予以废除7. 元朝死刑分为2种(原始战领)原——元——元朝;始——死——死刑;战——斩;领——凌——凌迟8. 太平天国的刑种及死刑种类(家长死,五盏灯) 1) 刑种:家——枷——枷刑;长——杖——杖刑;死——死刑; 2) 死刑:五——五马分尸;盏——斩首;灯——点天灯9. 西周时期的刑法原则(老姑嘴宽)老——老幼犯罪减免刑罚原则姑——故——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原则嘴——罪——罪疑从轻、罪疑从赦原则宽——宽严适中原则10.秦朝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盗铃故累,自宫勿说) 盗——盗窃按赃值定罪铃——龄——年龄——刑事责任年龄以身高确定故——故意——区分故意与过失累——累犯——累犯加重原则自——自首——自首减刑原则宫——共——共同犯罪与集团犯罪加重处罚原则勿——诬——诬告反坐原则说——唆——教唆犯罪加重处罚原则11.元朝及三国刑罚适用原则(恤上亲,准罢官) 1) 汉:恤——恤刑原则;上——上请原则;亲——亲亲得相首匿原则2) 三国:准——准五服以治罪原则;罢——八——八议制度;官——官当原则12.服制(斩齐大小缌麻)斩——斩衰;齐——齐衰;大——大功;小——小功;缌麻13.唐朝定罪量刑主要原则(共同数特工,老花子更累)共——关于共同犯罪与合并论罪同——“同居相为隐”原则数——数罪并罚原则特——特权原则工——公——区分公罪与私罪老——老幼废疾者减刑原则花——化——化外人的处罚原则子——自——自首原则与类推原则更——更犯加重原则累——累犯加重原则14.抗日民主政权时期的刑法原则([抗日]真吓人)真——镇——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原则,区分首要与胁从吓——威吓——反对威吓报复,实行感化教育原则人——人权——保障人权原则15.“五过”内容(官反内祸来OR宦官来内火)官——惟官;反——惟反;内——惟内;祸——货——惟货;来——惟来16.“七杀”内容(五斗细谷谋过节) 五——误——误杀;斗——斗杀;细——戏——戏杀;谷——故——故杀;谋——谋杀;过——过失杀人;节——劫——劫杀17.太平天国时主要罪名(反叛破醋坛)反——反革通妖罪;叛——叛变通妖罪;破——破坏军纪罪;醋——触——触犯天条罪;坛——贪——贪污、盗窃罪18.工农民主政权时期主要罪名(战争浪费)战争——战争罪;浪费——浪费罪19.抗日民主政权时期主要罪名(盗匪汉奸,破边破坚)盗匪——盗匪罪;汉奸——汉奸罪;破边——破坏边区罪;破坚——破坏坚壁财物罪20.解放区政权主要罪名([解放区]反战)反——反革命罪;战——战争罪21.《大清现行刑律》内容(改编新罪名)改——改律名为刑律编——编篡——取消六律总目新——刑——废除一些刑罚手段将主体刑罚定为死刑、遣刑、流刑、徒刑、罚金罪——罪名——增加一些新罪名名——民——纯民事性条款不再判刑22.清末礼法之争的焦点(刘干杯无子)刘——留——关于“留存养亲”制度干——关于“干名犯义”条款的废存问题杯——卑——关于卑亲属是否可对尊亲属行使正当防卫的问题无——关于“无夫奸”和“亲属相奸”的问题子——关于“子孙违反教令”的问题23.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及意义(思维内偏,知识进化) 1) 特点思——思想——始终贯穿着“兼采列邦之良规,无违中国之礼教”的立法指导思想维——维护——是清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而被迫进行的内——内容——在内容上,表现出封建专制主义传统与西方近代法学最新成果的奇怪混合编——编篡——在法典编篡形式上,改变“诸法合体”的形式2) 意义知——资——资本主义——有助于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教育制度近代化识——知识——有利于近代法律知识的传播进——近代化——为中国法律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化——华——中华法系——导致中华法系走向解体第五章民事立法1. 西周契约制度(左权[的]肠子)左权——左券、债权——债权人持左券肠子——长、质——较长的契券称为“质”2. 宋朝典卖契约的实质要件(原先输过)原——原主离业;先——先问亲邻;输——输钱印契;过——过割赋税3. 西周婚姻基本原则(同一父)同——同姓不婚;一——一夫一妻制;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4. “六礼”(蔡文姬真轻盈) 蔡——采——纳采;文——问——问名;姬——吉——纳吉; 真——征——纳征;轻——请——请期;盈——迎——亲迎5. 唐朝婚姻制度(先主解聘书) 先——限——对婚姻缔结有限制,如同姓不婚等主——主婚权——确认尊长对卑幼的主婚权解——解除——以“七出”“三不去”“义绝”为解除要件,另有“合离” 聘书——聘财、婚书——以聘财、婚书为婚姻成立的要件6. 元朝婚姻制度(寡妇婚书管媒妁) 寡妇——严禁寡妇带产改嫁婚书——中国历史上首次明确规定,建立婚姻必须订立婚书管媒妁——元朝开始对媒妁进行规范化管理7. 《中华民国民法》内容及特点(私修国际婚姻) 私——私有财产——维护私有财产所有权及封建地主土地经营权修——修订——对旧民律草案进行较多修订并有明显发展国——国家本位——采取“国家本位”为主的立法原则际——继承——维护具有封建色彩的继承制度婚姻——婚姻家庭制度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第六章司法制度1.大理寺沿革北齐水塘[有]神鸡——北齐、隋唐、审判机关——北齐设置;隋唐沿用作为审判机关畜牲神宗[哼]元曲——初、慎、神宗、元、取——宋初降为慎刑机关;宋神宗时恢复审判职能;元朝取消大理寺明清[官员来]查看——明、清、查看(即复核)——明朝、清朝大理寺为复核机关清末北洋最高级——清末、北洋时期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为最高审判机关2.监察机关沿革秦汉打中东——秦汉、大、中、东——秦汉:御史大夫;东汉:御史中丞三男御明都——三南、御、明、都——三国两晋南北朝:御史台;明朝:都察院3.地方司法机关(送点明星[给]袁术) 送点——宋、典——宋朝:提典刑狱司明星——明、刑——明朝:提刑按察司袁术——元、肃——元朝:肃政廉访司4.“五听”制度(瓷器木耳色) 瓷——辞——辞听;器——气——气听;木——目——目听;耳——耳听;色——色听5.审判制度(举灶汉断粥,请咨询) 举灶汉——鞫、诏、汉——汉朝:鞫狱、诏狱断粥——断、周——周朝:断狱请咨询——秦、治、讯——秦朝:治狱、讯狱6.汉朝诉讼和审判制度(汉高举复录春秋[伟大旗帜]) 高举——告、举——起诉分为“告诉”“举劾” 复录——“复录” 春秋——“春秋决狱”7.明朝厂卫干预司法制度(东城西县无内行) 东城——东、成——东厂成立于明成祖时期西县——西、宪——西厂成立于明宪宗时期无内行——武、内行厂——内行厂成立于武宗时期8.明朝会审制度(九翻超重,大会大囚) 九翻——九卿会审:翻案囚犯超重——朝、重——朝审:重案囚犯及死罪案件大会——会审官录:大案重囚大囚——大审:囚徒9.清朝会审(秋潮热) 秋——秋审;潮——朝——朝审;热——热审10.秋审分四种情况处理(情缓可留) 情——情实;缓——缓决;可——可矜;留——留养承祀11.领事裁判权的确立(领五虎,观烟台,上公堂) 领五虎——领事裁判权正式确立于《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税则》及《虎门条约》观烟台——观审制度形成于《中英烟台条约》之后上公堂——会审公堂规定于《上海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中12.南京国民政府民事审判程序的内容和特点([南国民事],三条不繁) 三——**三审制条——调——特定案件的法院调解制度不——不干涉原则繁——程序规定极其繁琐光阴荏苒,而流年从来也不曾缺少错乱和犹疑。
法硕法制史口诀关于法硕法制史口诀的起源和应用。
法硕法制史口诀是法学研究生在学习法制史课程时常用的辅助记忆方法,它通过把法制史知识点用简洁有序的句子结构化,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和掌握法制史的重点内容。
下面将逐步回答有关法硕法制史口诀的一些问题。
一、什么是法硕法制史口诀?法硕法制史口诀是法学研究生为方便学习法制史而总结出的记忆法。
它通过令序表法,将法制史的内容有序、简明地表达出来,从而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法制史的关键内容。
二、法硕法制史口诀的起源是什么?法硕法制史口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晚清民初的中国法学家。
当时,法学研究生们在学习法制史课程时面临很大的压力,因为法制史作为法学基础课程的一部分,是考研的重点内容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和应对考试,一些学者和教授创造了法制史口诀,并逐渐形成了系统。
三、法硕法制史口诀有哪些特点?1. 简洁明了:法硕法制史口诀用简洁的句子结构表达法制史的知识点,去除冗余的描述和复杂的解释,更容易被记忆和理解。
2. 有序性:法硕法制史口诀将法制史的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或分类顺序进行整理,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制的演变过程和历史背景。
3. 结构化:法硕法制史口诀采用令序表法,即采用句子开头的词语顺序来表达内容,使学生在记忆时更容易建立起一个结构化的框架。
四、如何使用法硕法制史口诀?使用法硕法制史口诀首先需要将其背诵熟悉,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然后,在学习法制史课程时,可以通过对比和联系口诀中的内容与教材中的内容,帮助记忆和理解。
另外,可以通过做题的方式检验自己对法制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法硕法制史口诀在学习和考试中的作用是什么?法硕法制史口诀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辅助记忆和理解法制史的作用。
口诀中的简洁句子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和回忆法制史的关键内容,并通过整理成结构化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的逻辑关系。
在考试中,法硕法制史口诀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回忆起相关的知识点,并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出准确的回答。
总结起来,法硕法制史口诀是为了帮助法学研究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法制史知识而总结出的记忆方法。
/法硕考研复习之法制史复习技巧法制史是法硕考研复习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复习内容,我们都知道法硕考研复习相较于其他科目来说对于基础知识的要求比重较大,那么在这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合理复习呢?今天文都考研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法硕考研复习中法制史部分的相关复习建议。
首先,法制史是一门基础学科,基本没有什么具有争论性的观点,大部分都是需要考生记忆背诵的内容。
因此,建议同学们9月之后就开始背诵法制史。
在背诵时要注意:1.不要直接进入背诵阶段,要先将法制史的所有内容看两遍,在心里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之后再开始背诵。
这样在背诵的时候,对法制史是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的,而不是盲目的背诵。
2.在进入正式背诵时,出现忘记的现象很正常,不要慌张。
一般情况,每个人在背诵后,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忘记现象,这时候要继续背诵不要过度紧张。
3.由于法制史每个朝代的内容是在前一个朝代的基础上的发展演进,所以在背诵时,每次都要讲前一次背诵的内容复习一遍再继续背诵。
这样能够将历史的演进过程把握更好。
4.在背诵过程中不要求同学们每天都在用大部分时间背诵法制史,但是要做到求不间断背诵。
在九月初的时候可以每天分小部分时间开始背诵,但是/尽量每天都分一点时间给法制史这门学科。
在考试前期的一个月内要加大法制史学科的背诵时间,虽然法制史这门学科分数不是最高的,但是法制史这门学科是在最后时刻能够快速的提分的学科。
因此到最后时刻绝对不可以放弃法制史,而是应该增加法制史这个学科的复习时间。
其次,要做到整体把握法制史的内容。
法硕考试中法制史的内容是主要以朝代更替作为整个顺序的,在每个朝代的内部则是分了立法思想、主要立法概况、主要刑事制度、民事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
在同学们复习的时候,先按照朝代的演进复习,再按照不同朝代的立法思想、立法概况等分类复习,这样在面临选择题中有类似制度时更容易分清楚。
再次,在每个朝代具体内容的学习时,要将其作为整体进行学习。
相应的法律以及重要的制度都是以立法指导思想为基础,并且是立法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
/
司考过来人教你攻克法制史
司考点睛:司法考试法制史复习听课记口诀,把近十年真题中遇到的法制史部分都弄明白。
学员Silanigu:法制史怎么学,好乱啊!一点头絮都没有!
法律教育网司法考试优秀学员赵海峰回复:法制史也是我最不擅长的部分,复习时只是听了竹西君老师的基础班的课和后来记了宋光明老师总结的口诀,还有就是把近十年真题中遇到的法制史部分都弄明白。
法律教育网2015年司法考试优秀学员赵海峰(424分)12月3日经验交流活动实录>>
精彩链接:
【6.6折限时抢购】四个整点时段随机抽取100名幸运学员
法律教育网2015年司法考试优秀学员高分榜
2015年司法考试成绩查询网校辅导捷报频传
2015年司法考试网上调查问卷,多多参与>>
【报成绩】2015年司法考试成绩公布啦,速速报成绩!网校期待你的喜讯~~
2016司法考试网上辅导全新升级特色/精品/实验/定制班热招
2015年司法考试各卷真题及考点对比
法律教育网2014年司法考试辅导通过率达89.25%。
法考研律硕士《法制史》复习攻略2018法考研律硕士《法制史》复习攻略在法硕复习过程中,同学们都会注重民法和刑法的复习,容易忽略法制史这一门小的学科。
这一门虽然分值不高,但是如果不认真复习,对法硕成绩影响是很大的。
本文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2018法考研律硕士《法制史》复习攻略,供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法硕考试中法制史这一门考察的题型有客观题包括单选和多选,主观题有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
单选和多选考察的知识点都比较零碎,很多知识点是混合考察。
比如我们在选择题中会阐述到婚姻继承的特征,问是属于哪个朝代。
这样同学们会发现单纯的记忆某一个知识点是不行的,需要同学们对比的记忆这些知识点。
简答题一般考察的是清末民初时期的的修律的内容。
虽然考察的内容比较集中,很多同学们都认为可以最后再进行背诵就可以。
但是这一时期进行的修律活动比较多,很多法典的名称都比较相似,非常容易记混淆。
材料分析题是给予一段文言文,需要同学们理解材料的内容,然后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对此对于同学们的要求就比较高。
要求同学们要能看懂文言文,并且能够跟学到的`制度联系到一起。
然后根据所学的制度内容去解答相关问题。
因此,对于法制史的复习不能只是考前背诵一下,这样会造成分数较低,影响最终成绩。
对于法制史的复习要有针对性的进行。
首先,在基础阶段同学们要把法制史的内容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系统的学习。
这一遍的学习要地毯式的复习,将所有的知识点都要复习到位。
通过这一遍的系统复习同学们可以能够将知识点全面的学习,即使一些细小的知识点也不要漏掉。
这一遍的复习可以将一些简单的知识点记忆,并且能够做一些简单的选择题。
其次,进行综合对比复习。
将相同的和类似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对比记忆。
通过对比记忆会将知识点的内容记得更加清晰,不容易混淆。
经过这一轮的复习,同学们要梳理清楚知识点,理清逻辑关系。
这一时期要能够做所有的选择题,包括一些较难的选择题。
法律硕士超全笔记——法制史一.总结西周的法律制度〔包括法制指导思想、立法概况、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一) 法制指导思想1.以德配天2.明德慎罚3.刑罚世轻世重4.西周法制指导思想的阻碍:它不仅对西周各种具体法律制度及其宏观法制特色的形成与进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政治和法律理论中,被后世奉为法律制度的原那么和标本,关于后世封建帝王的立法用刑有着深远的阻碍。
(二) 立法概况1.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誓;诰;命;不公布的刑书;以礼为具体表现形式的周族适应法2.礼:周礼是西周时期的法律规范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礼〞是指中国古代社会中长期存在的,爱护血缘宗法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那么和言行规范的总称。
礼起源于夏朝,到西周时期已进展为法律形式,到春秋、战国时期又失去了其规范社会的作用。
礼分为抽象的精神原那么和具体的礼仪形式两个方面。
其中,抽象的精神原那么又分为亲亲和尊尊两个方面。
亲亲是爱护封建家族秩序的,而尊尊是爱护封建宗法制度的。
亲亲和尊尊下面又形成了〝忠孝节义〞等具体的精神规范。
具体的礼仪形式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个方面。
周礼差不多具有法的性质和作用,完全具有法的三大特点: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强制性。
周礼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起着广泛的调整作用。
3.吕刑〔甫刑〕:记载了穆王命周王朝司寇吕侯进行法律改革的大致情形。
«尚书»中〝吕刑〞不是成文法,而是对这次法制改革的一次记录。
4.九刑:一是指周朝的刑书;二是指周朝的刑罚。
5.遗训、殷彝:遗训是指先王留下的遗制。
殷彝是指商朝适应法。
(三) 刑事法律制度1.罪名〔1〕政治性犯罪:违抗王命罪;贼〔破坏礼法〕;芷〔隐匿贼〕;〔2〕破坏社会秩序、侵犯人身、财产罪:冠攘奸尻罪〔聚众抢劫罪〕;盗〔窃取财物〕;奸〔盗用国家宝器〕〔3〕渎职罪:惟官〔畏权势〕、惟反〔徇私枉法〕、惟内〔为亲属徇私枉法〕、惟货〔贪赃枉法〕、惟来〔受人请托枉法——斡旋受贿罪〕2.刑罚〔1〕五刑:墨、劓、非、宫、大辟。
法制史:第一部罗马历史上的成文法:《十二表法》:第一个形成宪法的资产阶级国家:英国宪法(“近代宪法之母”);“第一个人权宣言”:《独立宣言》/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美国宪法》;第一部欧洲大陆成文宪法:1791《法国宪法》;第一部资本主义社会民法典:《法国民法典》(《拿破仑民法典》);第一部现代资产阶级宪法:1919《魏玛宪法》(《德意志共和国宪法》);规模最大(第一)的资本主义国家民法典:1900《德国民法典》(“德国法律科学之大成”);第一部日本成文法典:《大宝律令》;第一部日本宪法:《明治宪法》。
第一次公布成文法:郑国/子产/“铸刑书”;第一部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法经》/战国/魏/李悝;第一次改法为律:商鞅/秦;第一次废除肉刑:汉文帝;第一次确立“亲亲得相首匿”:汉宣帝;第一次“八议”入律:《魏律》;第一次“官当”入律:《北魏律》/《陈律》;第一次规定“重罪十条”:《北齐律》;第一次废除宫刑:南北朝时期;第一次规定“准五服以治罪”:《晋律》/《北齐律》;第一次死刑复奏:北魏太武帝;第一次设立大理寺:北齐;第一次规定“十恶”:《唐律疏议》;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宋刑统》;第一次以六部体例定律:《大明律》;第一次设立大诰:明太祖/朱元璋;最后一部(倒数第一)封建成文法典:《大清律例》;第一个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刑法典:《大清新刑律》;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部北洋政府宪法草案:《天坛宪草》/《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第一部近代史上正式公布的宪法:《中华民国宪法》(“贿选宪法”)。
宪法部分《04宪法修正案》记忆法口诀:三个文明三代表,特色道路政策好;四国战线来建设,特区选人当代表;征收征用土地难公益依法要补偿;私营经济要鼓捣,监管在后别忘了;不侵私产保人权,社会保障要健全;主席访问不戒严,乡长一曲唱五年.意思分解如下:1、三个文明三代表,特色道路政策好;(这里记忆以上三个关键词就可以啦.引用十八条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增加了”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
法硕法制史有趣的知识点一、法硕法制史的重要性法制史是法学领域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法律的演变和发展历程,以及不同时期和地区的法律制度。
对于法硕来说,掌握法制史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行法律的来龙去脉,为今后的法律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有趣的法制史知识点吧。
二、古代法律制度的奇特之处1. 古代负责人身安全的法律制度在古代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中,存在一种奇特的规定,即负责保护个人身体安全的责任归属于其家族或宗族。
如果某人受到伤害或被杀害,家族或宗族将负责为受害者寻求公正的赔偿或报复。
这种制度在当时被视为一种保护个人权益的途径,然而也可能导致长期的族群冲突和私人复仇。
2. 古代的神圣法律制度在一些古代文明中,法律被视为神圣的,其制定和执行过程与宗教仪式密不可分。
比如,古埃及的法律制度是由法老国王和神权共同决定的,法律的制定过程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宗教仪式,以确保法律的神圣性和合法性。
类似的制度在其他古代文明中也有所体现,这表明法律在古代社会中具有极高的威望和权威。
3. 古代的审判方式在古代,审判方式与现代完全不同。
例如,在古代中国的部分法律制度中,有一种被称为“火烧刑”的审判方式。
被告人的手臂沾满油脂后点燃,如果烧伤后伤口愈合得好,就被认为是无罪的;而如果伤口愈合不好,被认为是有罪的。
这种审判方式不仅残酷,而且与现代法律的理念背道而驰,但当时却是一种常见的审判方式。
三、法律制度演变的有趣之处1. 罗马法与现代法律的关系罗马法是古代罗马帝国的法律制度,对现代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世纪,罗马法几乎失传,直到12世纪末,一位意大利法学家重新发现了罗马法的一些文献。
这些文献对当时的法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了现代法学的基石之一。
因此,可以说现代法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古罗马的法律制度。
2. 法律制度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法律制度的演变往往与社会的变革密切相关。
司法法制史记忆技巧法制史是研究法律及相关制度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的科学。
狭义的法律史仅着重于法律本身的演进,而广义的法制史所包含的范围较广,除法律本身之、法律相关制度以及法律实行的情况外,还包括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下面由为你介绍法制史记忆技巧。
司法法制史记忆技巧通常将法律史等同于法制史,但现今中国的法学学科划分认为,法律史大于法制史,而法律史包括制度史和思想史。
国内的硕士点一般是法律史而不是法制史。
20世纪90年代之前,国内硕士点通常是法制史的学科点,但是随着世纪末和新世纪的到来。
各大重点高校和五大政法院校(现为四个)都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纷纷将硕士点改为法律史,方向包括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主要是西方法制史)、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西方法律思想史(与法理学交叉)等等。
但是,在本科的教学中,依旧是分成中国法制史和外国法制史;而不称为法律史。
西周以德配天明德慎罚德敬天、敬祖、保民明德慎罚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出礼入刑的礼刑关系亲亲要求在家庭的范围内,按自己的身份行事,不能以下凌,以疏压亲。
尊尊要在社会范围内,尊敬应当尊敬的人,君臣、上下、贵贱应恪守名分。
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礼与刑的关系出礼入刑、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买卖契约质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剂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借贷契约傅把债的标的和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写在契券上;别是在简札中间写字,然后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札上的字为半文。
婚姻三大原则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父母之命。
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七出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多言、盗窃三不去有所娶而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继承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铸刑书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竹刑公元前530年郑国邓析铸刑鼎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法经地位魏国李悝,法经是中国历史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法律硕士知识点:法制史详解(3)导读:本文法律硕士知识点:法制史详解(3),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第四节刑事法律制度一、罪名(一)夏、商的主要罪名夏时有“昏、墨、贼、杀”的规定,“昏”是自己做了坏事而又掠他人之美名;“墨”是贪得无厌,败坏官位;“贼”是肆无忌惮地杀人。
2.商朝的罪名已明显多于夏朝,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于政治性犯罪的惩罚。
镇压“乱政”罪和“疑众”罪,后世历代王朝大都在不同程度上和不同形式上以此来诛杀异已,这也是中国传统法律的主要特点之一。
(二)西周的主要罪名西周的罪名比商朝更为发达,分为三类:一是政治性犯罪,如违抗王命罪;二是破坏社会秩序、侵犯人身财产等方面的犯罪,如冠攘奸宄(聚众抢劫)罪;三是渎职方面的犯罪,如司法官的“五过”。
所谓“五过”,其具体内容是(1)“惟官”,指畏权势而枉法;(2)“惟反”指报私怨而枉法;(3)“惟内”,是指为亲属裙带而徇私;(4)“惟货”指贪赃受贿而枉法;(5)“惟来”,指受私人请托而枉法。
二、刑罚(一)“五刑”其历史发展分为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两大分阶段。
所谓奴隶制五刑,是指中国奴隶制时代长期存在的墨、劓、刖、宫、大辟等五种常用刑。
墨刑,又称黥刑,是在罪人面上或额头上刺字,再染上墨,劓刑,即割去受刑人的鼻子。
非刑,也作刖刑,指砍去受刑人的手或足的重刑。
宫刑,是破坏受刑人生殖器官的残酷刑罚,大辟,是死刑的总称。
(二)其他刑罚1.圜土之制。
近似于后世的徒刑,2.嘉石之制。
近似于后世的拘役,3.赎刑。
赎刑是一种刑罚执行的变通办法,即允许受刑人拿出一定的金钱或物品折抵刑罚。
三、刑罚适用原则(一)老幼犯罪减免刑罚原则(二)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原则(三)罪疑从轻、罪疑从赦原则(四)宽严适中原则四、礼刑关系(一)西周的礼刑一般关系:西周时期,“刑”是同“礼”相对应的一个范畴,多指刑法和刑罚。
(二)“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中国古代法律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源于《礼记·曲礼》,始于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