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 格式:ppt
- 大小:4.27 MB
- 文档页数:49
七年级短文两篇的停顿划分
《短文两篇》分别是《陋室铭》和《爱莲说》。
《陋室铭》节奏划分如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
之有?
《爱莲说》节奏划分如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七下语文短文两篇原文七下语文短文两篇是《陋室铭》和《爱莲说》,原文如下:《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笔记
一、文章背景与作者介绍
《陋室铭》和《爱莲说》均是古代中国的文学作品,分别由刘禹锡和周敦颐创作。
《陋室铭》通过描述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志趣;《爱莲说》则以莲花的描绘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二、重点字词解析
1.陋室铭
1.馨:香气,这里比喻品德的高尚。
2.牍:古代写字的木片。
3.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2.爱莲说
1.淤泥:积存的泥沙。
2.濯:洗涤。
3.隐逸:隐居的人。
4.净植:洁净地挺立。
三、文章主旨概括
1.陋室铭
1.作者刘禹锡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展现了自己高尚的情操和志趣,认
为只要品德高尚,居所并不重要。
2.爱莲说
1.周敦颐赞美莲花的高洁品质,认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表达了自己
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崇尚。
四、写作手法分析
1.托物言志: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描述某一物象来
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2.借物抒情:作者通过描写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
的内心世界。
3.对比手法:在《爱莲说》中,作者通过对比其他花卉与莲花的不同特点,
突出了莲花的高洁品质。
五、思考题
1.你认为《陋室铭》中的“陋室”真的简陋吗?为什么?
2.《爱莲说》中,作者为什么特别喜爱莲花?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价值
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