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4-4车圆锥和成形面
- 格式:ppt
- 大小:5.06 MB
- 文档页数:66
教案首页科目:车工工艺学年级一年级教学时间授课人郑国栋图2-1 转动小滑板法车圆锥教 学 内 容教学手段及方法复习提问:1.圆锥的基本参数有哪些2.圆锥半角如何计算新课导入:顶尖的锥体是采用什么方法加工出来的课题二:车圆锥的方法与检验一、加工圆锥的方法车削圆锥时,要同时保证尺寸精度和圆锥角度。
一般先保证圆锥角度,然后精车控制线性尺寸。
圆锥面的车削方法主要有:1.转动小滑板法 适用于单件、小批量加工锥度较大,长度不长的锥体零件。
转动小滑板法车圆锥如图2-1所示,就是将小滑板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按工件圆锥半角α/2转动一个角度,使车刀的运动轨迹与所需加工圆锥在水平轴线平面内的素线平行,用双手配合均匀连续转动小滑板手柄,用手动进给车削圆锥面的一种方法。
(1)小滑板的转动方向车外圆锥和内圆锥工件时,如果最大圆锥直径靠近主轴,最小圆锥直径靠近尾座,小滑板应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一个圆锥半角α/2,反之则应顺时针方向转动一个圆锥半角α/2。
(2)小滑板的转动角度:小滑板的转动角度应为圆锥半角α/2。
(3)转动小滑板法车削圆锥的特点 1)能车削各种角度的内、外圆锥,适用范围广。
2)操作简单,调整角度方便,能保证一定的加工精度。
3)受小滑板行程的限制,只能加工锥体长度不长的圆锥体。
4)只能手动进给,劳动强度大,工件表面粗糙度较难控制。
转动小滑板法只适用于加工圆锥半角较大且锥面不长的工件。
2. 偏移尾座法采用偏移尾座法车外圆锥面,必须将工件用两顶尖装夹,将尾座向里或者向提问讲授学生思考与学生讨论、总结教 学 内 容教学手段及方法(1)尾座偏移量的计算 用偏移尾座法车削圆锥时,必须注意尾座的偏移量不仅和圆锥的长度有关,而且还和两顶尖之间的距离有关,这段距离一般可以近似看做工件的全长。
尾座偏移量可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式中 s ——尾座偏移量(mm );D ——圆锥大端直径(mm );d ——圆锥小端直径(mm ); L ——圆锥长度(mm );L 0——工件全长(mm );C ——锥度。
《车工工艺》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主要内容:(1)课程的性质:《车工工艺》是一门培养学生掌握初级车工所需工艺理论知识的专业课。
(2)主要内容:车床工作的基本知识、车工常用量具、金属切削用量的基本概念、车外圆柱面、车端面和车台阶、切断和车外沟槽、圆柱孔加工、车圆锥面、车成型面、车螺纹、车削加工工艺简介。
2、课程的教学任务和基本要求:(1)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初级车工的工艺理论。
(2)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①懂得常用车床的用途、型号主要技术性能及其结构、传动原理、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
②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使用车刀以及有关刀具、量具,并了解它们的结构、性能和维护保养知识。
③看懂一般工艺文件,能较合理的选择用量,并能确定本工种的一般零件的加工顺序和加工方法。
④掌握必要的技术理论知识和计算技能。
⑤会较合理的选择工件的定位基准,了解车床常用的附件。
⑥能对工件进行质量分析,并提出预防质量问题的措施。
⑦懂得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等知识。
3、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车工工艺》是一门密切结合生产实际的课程,在执行大纲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下列问题:(1)要根据本大纲的教学要求和内容来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启发式教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运用实物、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根据教学需要,组织现场教学或参观工厂、实习厂。
4、本大纲适用的专业(工种)和学时数、使用的教材:(1)本大纲适用于非车工专业的学生用。
(2)本大纲适用的学时数:①计划学时为60学时讲绪论、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
②计划学时为30学时讲第一章、第三章。
(3)本大纲教材采用中国劳动出版社《车工工艺》第二版。
5、本大纲编写参考的依据:本大纲参考劳动部培训司1991年《车工工艺学》教学大纲并结合西飞公司生产情况进行编写。
二、学时分配第 3 页共10 页三、教学要求、内容及建议绪论教学要求:1、了解车削加工在机器制造业的作用。
圆锥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0—4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经历认识圆锥和探索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2、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1)认识圆锥并掌握它的一些特征。
(2)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锥教具、学具若干。
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好的教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
本节课在教学法上能做到优化教法,注重学法,突出了三个特点:1、经历直观操作,建立圆锥表象。
2、通过对比讨论,理解等底等高。
3、采用动手实验,探究体积公式。
教学设计。
一、魔术引入,揭示课题。
上课一开始,教师像魔术师一样为学生变魔术——把圆柱形铅笔用转笔刀削成圆锥形的笔尖,并用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关注。
学生一下子就领悟到圆锥是由圆柱“变”来的,当圆柱的一个底面缩成一点时就形成了圆锥,从而揭示课题:圆锥。
学生对这一魔术环节,既感兴趣,又从中看到两种立体图形间的转变及联系,也为后面探索圆锥的体积做好铺垫,可谓一举三得。
二、观察实物,认识圆锥。
首先,从生活实体中抽象出圆锥。
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大量圆锥形的生活实体,让学生建立圆锥整体形状的表象,并从实物形体中抽象出圆锥。
其次,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圆锥形物体。
然后,小组合作,探索圆锥特征。
同桌两人利用圆锥学具互相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圆锥有什么特征?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现:圆锥有一个顶点,圆锥有一个圆形底面,圆锥的侧面是曲面,圆锥有一条高……(教师利用教具边指边说)当学生说到高,教师追问:圆锥的高在哪?学生边说边指出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就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学生对于高的概念描述的可能不准确、不简练,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简练地概括出高的概念。
教案13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学习本课程主要做到重视实践知识,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善于比较,要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圆锥的基本参数及尺寸计算1 圆锥的旗本参数1)最大圆锥直径D称为大端直径2)最小圆锥直径d小端直径3)圆锥长度L:D与d之间的轴向距离4)锥度C:C=(D-d)/L5)圆锥半角是在通过圆锥轴线的截面内两条素线间的夹角tgd/2=(D-d)/2L=c/22圆锥基本参数的计算tg:磨床主轴圆锥。
已知锥度C=1:5最大圆锥直径D=45mm圆锥长度C=50mm,求最小圆锥直径d解:由C=(D-d)/L得d=D-cl=35mm㈡标准工具圆锥常用标准工具圆锥由莫氏圆锥和米制圆锥两种。
其中米制圆锥:4,6,80,100,120,160,200等几种它们的号码是指最大圆锥直径,而锥度固定不变,即C=1:20车圆锥的方法及其各自的特点一,角度和锥度1.用游标万能角度尺测量1)结构2)读书方法3)测量方法2.用角度样板检测3.用正弦规测量4.用途色法检测二.圆锥线性尺寸的检测1.用卡钳和分尺测量2.用圆锥量规检测三.圆锥面的车削质量分析车圆锥时,虽经多次调整小滑板或靠模板的角度,但仍不能找正;再用圆锥套规检验外圆锥时,发现两端的显示剂被擦去,中间不接触,或相反。
出现以上两种情况是车刀刀尖没有严格对准工件轴线而造成的双曲线误差所致,因此,车锥面时,一定要使车刀刀尖严格对准工件轴线。
·板书设计·作业·总结扩展培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教案14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学习本课程主要做到重视实践知识,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善于比较,要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教学过程及内容圆锥的检测方法一.双手控制法1.车削方法2.形状部分长度L的计算式中:L—球状部分长度D—圆球直径二.成型法:用成型刀加工1.成型刀的种类1)整体式成型刀2)菱形成型刀3)圆轮成型刀2.成型法车削的注意事项三.仿形法1尾座靠模仿形法2.靠模板仿形法四.用专用工具车成形面1.利用圆筒形刀具这车球面内孔2.用铰链推杆车成形面3.用蜗杆副车成形面五.成形面的车削质量分析·板书设计·作业安装钻头、铰刀等刀具进行孔加工·总结扩展培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教案15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学习本课程主要做到重视实践知识,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善于比较,要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教学过程及内容刀架它是用来装夹车刀,并可作纵向、横向及斜向运动。
《车工工艺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车工工艺学(课程代码:)二、对象:三年制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三、课时:96(课时/周、学期)四、学分:6五、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专业及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讲授车削的基础知识、车轴类工件、套类工件的加工、车圆锥和成形面、车螺纹和蜗杆、车床工艺装备、车复杂工件、车床结构、典型工件的车削工艺分析等知识,使学生能独立制定中等复杂工件的车削工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机械零件的切削加工和工件检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常用车床结构、性能和传动系统。
2.掌握车削的有关计算方法。
3.掌握车工常用刀具和量具的结构及读数方法。
4.掌握常用车床夹具的结构原理。
5.能独立制定中等复杂工件的车削工艺,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先进工艺。
6.了解本专业的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方法。
【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常用车床的调整方法。
2.熟练掌握常用工具、量具的使用方法。
3.掌握常用刀具的选用方法,能合理的选择切削用量和切削液。
4. 能合理地选择工件的定位基准和中等复杂工件的装夹方法。
5. 掌握工件产生废品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质量问题的措施。
6. 掌握安全文明生产知识和车削加工通用工艺守则。
【职业道德与情感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感知、实践、总结、掌握新知这四步骤,增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逻辑性,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最终形成技能。
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程是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贯彻“工作过程导向”的设计思路,在教学理念上坚持理实一体化的原则,注重学生基本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将岗位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