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模具结构组成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3
压铸模具设计方案压铸模具设计方案一、设计方案概述本设计方案旨在设计一种用于压铸工艺的模具,以满足工件的外观质量和尺寸精度要求。
本设计方案采用CAD软件进行设计,并结合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经验进行设计。
二、模具结构设计1. 模具整体结构设计模具采用分离式结构设计,包括上模和下模。
上模为固定模,下模为活动模。
其中,上模包括模座、顶针、顶杆等部件,下模包括模座、导柱、导套等部件。
模具座采用刚性结构,以确保模具的稳定性和刚度。
2. 模具中心距设计模具中心距的确定是保证工件尺寸精度的关键之一。
根据工件的尺寸和结构特点,设计合理的模具中心距,以确保模具能够精确复制工件的尺寸。
3. 模具冷却系统设计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模具磨损和延长模具寿命,设计冷却系统对模具进行冷却。
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孔和进水口,通过冷却水的流动,迅速冷却模具,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模具寿命。
4. 模具材料选择模具的材料选择是保证模具寿命和使用效果的重要因素。
根据工件的材料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模具材料,保证模具具有良好的硬度和耐磨性。
三、模具生产工艺1. 加工工艺规程模具的加工工艺包括数控加工、外圆磨削等。
根据模具的具体结构和工艺要求,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规程,以确保模具的加工质量。
2. 检测工艺模具加工完成后,进行检测以验证模具的质量。
检测工艺包括模具尺寸检测、表面质量检测等,通过合适的检测工艺,确保模具符合设计要求。
四、模具的维护、维修和更换为了保证模具的正常使用和延长其寿命,进行模具的定期维护、维修和更换。
维护工作包括清洁模具、添加润滑剂等,维修工作包括修复模具损伤、更换模具部件等,更换工作包括根据模具磨损程度,定期更换模具部件。
五、结论本设计方案是一种用于压铸工艺的模具设计方案,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可以满足工件的外观质量和尺寸精度要求。
同时,通过模具的定期维护、维修和更换,可以保证模具的正常使用和延长其寿命。
压铸模具在压铸生产中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工艺装备,主要由定模和动模两个主要部分组成的。
它直接影响到生产的顺利进行与生产铸件质量的优劣;同时,压铸模与压铸生产工艺、生产操作存在着互相影响又互为制约的关系。
那么,压铸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压铸模的基本结构。
定模固定在压铸机压室一方的定模模座上,是金属液压入压铸模具型腔的一侧,也包含部分压铸模具型腔,定模上有直浇道直接与压铸机的压室或喷嘴相连接;动模固定在压铸机的动模模座上,随动模模座移动与定模分开、合拢,对于需要设抽芯机构的模具,抽芯和铸件顶出机构通常也设在动模内。
一套模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结果单元:(1)成型部分:在定模与动模合拢后,成形一个构成铸件形状的空腔,称为型腔。
按压铸件结构不同,型腔可以全部设在定模或动模内,或定、动模内各占一部分,构成型腔的零件即为成型零件。
成型零件包括固定和活动的镶块与型芯。
此外,浇注系统和排溢系统也是型腔的一部分。
(2)模架:包括各种模板、座、架等构架零件。
作用是将模具各部分按要求的相互位置装配和固定,并能使模具安装到压铸机上。
(3)导向零件:导向零件的作用是引导动模和定模合拢或分离,并保证分合模的精度要求。
(4)推出机构:这是将铸件从模具中推出的机构,包括顶出和复位零件,还包括机构自身的导向和定位零件。
(5)浇注系统:它是型腔与压室或喷嘴相连的通道,引导金属液按规定的方向进入模具的型腔,且直接影响金属液进入成型部分的速度和压力,由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道组成。
(6)排溢系统:排溢系统是指排气槽和溢流槽系统。
排气槽是排除压室、浇道和型腔中气体的通道;而溢流槽是储存冷金属盒涂料余烬的小空腔,溢流槽还具有调节模具温度的作用,有时在难以排气的深腔部位设置通气塞,借以改善该处的排气条件。
(7)抽芯机构:对某些铸件,当型芯抽出方向与开合模方向不一致时,还需要在模具上设抽芯机构,以便将铸件从模具中取出。
抽芯机构也是压铸模具中十分重要的结构单元,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压铸模具结构基础知识压铸模具,听起来是不是很高大上?别担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看似复杂其实很有趣的话题。
压铸模具其实就是用来生产金属零件的一种工具,它们的结构就像是机械界的“画板”,把金属液体像画颜料一样,一股脑儿地倒进去,等它冷却下来,就变成了我们需要的零件。
听起来简单吧?但背后的门道可多了。
1. 压铸模具的基本构造1.1 模具的主要部件首先,压铸模具的结构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基本上离不开几个主要部件。
你想啊,模具里有一个“型腔”,就是我们说的零件的模样。
这一部分就像是你做蛋糕的模具,倒进去液体金属后,等它冷却下来,就能拿到你想要的形状。
除此之外,还有“型芯”,这东西可不是开玩笑的,它负责在模具中创造出复杂的内部形状,想想看,蛋糕里如果你想要个洞,必须得有个“芯”才能做出来。
接着,我们还得提到“合模系统”。
这个系统就像模具的心脏,负责把模具的两部分紧紧合在一起,防止金属液体从缝隙里漏出去。
不然一不小心,整个车间都成了“金属河”,那可就麻烦了!另外还有“冷却系统”,想象一下,金属液体在模具里翻滚得热火朝天,这时候得有冷却水道来帮忙降温,不然模具可是会变得“热火朝天”的哦。
1.2 模具的工作原理说到这里,可能有小伙伴会问,压铸模具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呢?简单来说,就是把金属加热到液态,然后用高压把它们注入模具型腔里。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万里长征走一回”?没错,压铸的过程就像是一场冒险,液体金属要穿越各种管道,最终落到“家”里——型腔中。
一旦金属注入,冷却系统就开始发挥作用,帮忙把这股热量赶走。
冷却完成后,模具打开,零件就“呼之欲出”了!这时,像是经历了一场“历险”的金属,终于变成了我们所需的产品,真是个让人兴奋的时刻。
2. 压铸模具的应用领域2.1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压铸模具的应用可谓是无处不在。
想想你的手机、汽车,甚至是厨房里的炊具,很多零件都是通过压铸模具制作出来的。
你见过那些闪亮亮的铝合金轮毂吗?没错,它们也是压铸的结果!生活中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背后其实都藏着压铸模具的智慧。
压铸模具结构组成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压铸模具结构组成(一).压铸模结构组成定模:固定在压铸机定模安装板上,有直浇道与喷嘴或压室联接动模:固定在压铸机动模安装板上,并随动模安装板作开合模移动合模时,闭合构成型腔与浇铸系统,液体金属在高压下充满型腔;开模时,动模与定模分开,借助于设在动模上的推出机构将铸件推出.(二).压铸模结构根据作用分类型腔:外表面直浇道(浇口套)成型零件二)浇注系统模浇道(镶块)型芯:内表面内浇口余料(三)导准零件:导柱;导套(四)推出机构:推杆(顶针),复位杆,推杆固定板,推板,推板导柱,推板导套.(五)侧向抽芯机构:凸台;孔穴(侧面),锲紧块,限位弹簧,螺杆.(六)排溢系统:溢浇槽,排气槽.(七)冷却系统(八)支承零件:定模;动模座板,垫块(装配,定位,安装作用)压铸模采购选择信誉好、技术高、经验丰富的专业压铸模具厂制造模具。
压铸模是一种特殊的精密机械,那些专业压铸模具厂,他们有适合生产压铸模具的精密机床,能确保模具尺寸精度;他们有经验丰富的高级模具技师,技师的丰富经验是压铸模具实用好用的保证;他们与材料供应商和热处理厂有密切的关系,他们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良好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是压铸模具长寿命、低故障、高效率的基础。
低价位的劣质压铸模,将会以压铸生产中表现出的低生产效率、高故障,让您浪费很多昂贵的压铸工时,花去更多的金钱。
压铸模安装模具安装调整工应经过培训合格上岗⑴、模具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尽可能使模具涨型力中心与压铸机距离最小,这样可能使压铸机大杠受力比较均匀。
⑵、经常检查模具起重吊环螺栓、螺孔和起重设备是否完好,确保重吊时人身、设备、模具安全。
⑶、定期检查压铸机大杠受力误差,必要时进行调整。
压铸模具的基本结构
压铸模具是用于制造金属零件的一种工具,它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
1. 上模座:上模座是模具的上部支撑结构,通常由钢板制成。
它的作用是承受压力和保持模具的稳定性。
上模座上还设有导柱,用于定位和引导模具的上模。
2. 下模座:下模座是模具的下部支撑结构,也是由钢板制成。
它的作用是承受压力和支撑模具的基座。
下模座上还设有导柱和导套,用于定位和引导模具的下模。
3. 上模板:上模板是模具的上部工作部件,通常由特殊合金钢制成。
它的作用是决定零件的形状和尺寸。
上模板上还设有浇口和排气孔,用于注入熔融金属和排出气体。
4. 下模板:下模板是模具的下部工作部件,也是由特殊合金钢制成。
它的作用是与上模板配合,形成零件的形状和尺寸。
下模板上还设有浇口和排气孔,与上模板的对应部分相连。
5. 滑块:滑块是模具的一个可移动部件,通常由特殊合金钢制成。
它的作用是通过滑道的引导,使上模和下模分离或接触。
滑块上还设有推杆和推杆导柱,用于控制滑块的移动。
6. 顶出杆:顶出杆是模具的一个可移动部件,通常由特殊合金钢制成。
它的作用是在零件成形后,用于将零件从模具中顶出。
顶出杆上还设有顶出杆导柱,用于控制顶出杆的移动。
7. 基座:基座是模具的底部支撑结构,通常由钢板制成。
它的作用是固定上模座和下模座,并提供整个模具的稳定性。
以上就是压铸模具的基本结构。
通过上模座和下模座的支撑,上模板和下模板的配合,滑块、顶出杆的移动,以及基座的固定,模具能够完成金属零件的成形过程。
压铸模具结构组成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压铸模具结构组成(一).压铸模结构组成定模:固定在压铸机定模安装板上,有直浇道与喷嘴或压室联接动模:固定在压铸机动模安装板上,并随动模安装板作开合模移动合模时,闭合构成型腔与浇铸系统,液体金属在高压下充满型腔;开模时,动模与定模分开,借助于设在动模上的推出机构将铸件推出.(二).压铸模结构根据作用分类型腔:外表面直浇道(浇口套)成型零件二)浇注系统模浇道(镶块)型芯:内表面内浇口余料(三)导准零件:导柱;导套(四)推出机构:推杆(顶针),复位杆,推杆固定板,推板,推板导柱,推板导套.(五)侧向抽芯机构:凸台;孔穴(侧面),锲紧块,限位弹簧,螺杆.(六)排溢系统:溢浇槽,排气槽.(七)冷却系统(八)支承零件:定模;动模座板,垫块(装配,定位,安装作用)压铸模采购选择信誉好、技术高、经验丰富的专业压铸模具厂制造模具。
压铸模是一种特殊的精密机械,那些专业压铸模具厂,他们有适合生产压铸模具的精密机床,能确保模具尺寸精度;他们有经验丰富的高级模具技师,技师的丰富经验是压铸模具实用好用的保证;他们与材料供应商和热处理厂有密切的关系,他们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良好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是压铸模具长寿命、低故障、高效率的基础。
低价位的劣质压铸模,将会以压铸生产中表现出的低生产效率、高故障,让您浪费很多昂贵的压铸工时,花去更多的金钱。
压铸模安装模具安装调整工应经过培训合格上岗⑴、模具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尽可能使模具涨型力中心与压铸机距离最小,这样可能使压铸机大杠受力比较均匀。
⑵、经常检查模具起重吊环螺栓、螺孔和起重设备是否完好,确保重吊时人身、设备、模具安全。
⑶、定期检查压铸机大杠受力误差,必要时进行调整。
压铸模具有哪些结构-压铸模具知识压铸模具是由定模和动模两个主要部分组成的。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压铸模具的结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成型部分在定模与动模合拢后,成形一个构成铸件形状的空腔,称为型腔。
按压铸件结构不同,型腔可以全部设在定模或动模内,或定、动模内各占一部分,构成型腔的零件即为成型零件。
成型零件包括固定和活动的镶块与型芯,如图中的11、12、20所示。
此外,浇注系统和排溢系统也是型腔的一部分。
模架包括各种模板、座、架等构架零件。
作用是将模具各部分按要求的相互位置装配和固定,并能使模具安装到压铸机上,图的1、2、3、4、9、10、18、19就属于这类零件。
导向零件图中的18、19为导向零件,其作用是引导动模和定模合拢或分离,并保证分合模的精度要求。
推出机构这是将铸件从模具中推出的机构,包括顶出和复位零件,还包括机构自身的导向和定位零件。
如图中的21、22、23、24、25、26、27,对于重要和易损处(如浇道、浇口)的推杆,应采取与成型零件相同的材料来制造。
浇注系统它是型腔与压室或喷嘴相连的通道,引导金属液按规定的方向进入模具的型腔,且直接影响金属液进入成型部分的速度和压力,由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道组成,如图中14、15、16、17所示。
排溢系统是指排气槽和溢流槽系统。
排气槽是排除压室、浇道和型腔中气体的通道;而溢流槽是储存冷金属盒涂料余烬的小空腔,溢流槽还具有调节模具温度的.作用,有时在难以排气的深腔部位设置通气塞,借以改善该处的排气条件。
抽芯机构对某些铸件,当型芯抽出方向与开合模方向不一致时,还需要在模具上设抽芯机构,以便将铸件从模具中取出,如图中的5、6、7、8、11所示。
抽芯机构也是压铸模具中十分重要的结构单元,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冷却—加热装置为了保持模具温度场的分布符合工艺的需要,有时模具内要设置冷却装置或冷却—加热装置,这对实现科学的控制工艺参数和确保铸件质量尤其重要。
具有良好的冷却(或冷却—加热)系统的模具,其寿命可以大大延长。
压铸模具基础知识课件 (一)
压铸模具是压铸工艺中不可或缺的设备。
压铸模具具有高精度、高耐磨、高强度等优点,是高品质产品生产的保障。
为了更好地了解压铸
模具,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压铸模具基础知识课件”。
一、课件概述
该课件主要涵盖以下内容:压铸模具的构造、类型、使用原理、材料
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压铸模具构造
1.模具分为上、下模两部分,并分别装有内、外芯杆和导柱等零部件。
2.模具材质:一般采用锻钢或合金钢材等高强度材质。
三、压铸模具类型
1.冷室压铸模具:结构复杂,精度高,适用于铝、锌、铜等低熔点合金。
2.热室压铸模具:结构简单,易制造,适用于镁合金、铝合金等高熔
点合金。
四、压铸模具使用原理
1.加热:将合金原料先加热至一定温度。
2.注入:将加热后的合金原料注入压铸模具中。
3.压制:用大型压力机施加压力,将合金原料压制成所需产品。
4.冷却:将成型后的产品经过冷却,降温到一定温度后取出。
五、压铸模具材料
1.锻钢材质:具有优良的可渗透性和强度,适用于大型高精度模具的制造。
2.合金钢材质:具有耐磨性和高强度,适用于高精度、高耐磨模具的制造。
3.高速钢材质:具有高耐磨性,适用于小型模具的制造。
综上所述,“压铸模具基础知识课件”借助大量图文资料和实例,为压铸模具的学习和了解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学生和压铸工程师在学习和使用压铸模具时可借鉴这份课件,提高学习效率和工程实践能力。
压铸模结构组成及其作用(培训资料)
一、压铸模具的组成
1、定模部份:定模板、定模套(固定型腔)、定模(型腔成型零件)、浇口套、定模芯;
2、动模部份:动模板、动模支承板、动模套、动模垫板(固定动模型腔)、动模、芯子、分
流器;
3、导向零件:导柱、导套(对动模、定模部份导向、使其处于准确位置);
4、抽芯机构:斜楔块、斜导柱(加工侧孔及侧凸时成型及复位零件);
5、开模或卸料机构(开模及顶出制品):推料固定板、推杆垫板、推了杆、反推杆;
6、紧固零件:紧固螺钉、销钉(紧固连接模具各类零件,构成模具整体;
二、压铸模结构组成的作用
1、定模的作用:固定在压铸机压室一方的的定模板上,是金属液开始进入模具的部份,是
压铸模型腔的主要部份(即定模镶块),这部分直接由直浇道直接与机器的喷嘴或压室相连接;
2、动模的作用:固定在压铸机的动模板上,可作开合运动,与定模部分开、合,一般抽芯
和顶出机构全在这个部分;
3、成型部分(也叫型腔及芯子部分):构成压铸件几何形状(外形轮廓和内部型腔;
4、抽芯机构:铸件侧面(平行分型面或与分型面有一定夹角)的芯子,因影响顶出铸件,
故用活动芯在顶出前完成抽芯动作;
5、顶出机构:开模后把铸件从模具中顶出的机构,一般随动模的开启过程顶出铸件,这套
机构设在动模中;
6、浇注系统:连接成型部分与压室的,引导金属按一定方向进入模具型腔,直接影响金属
进入型腔的速度、压力、排气、排渣;
7、排气系统:型腔内的空气,金属液及涂料挥发出的气体均由这部分排出;金属液在冲填
过程中的氧化、浮渣也由此排出或集结于集渣包内;
8、冷却系统:平衡模具温度,使之在要求的温度下工作,为了减少模具的温度急剧变化(压
铸模多设有水冷装置)。
压铸模具一.压铸模具在生产中的作用1.压铸模具是压铸生产中重要的工艺装备,它对生产可否顺利进行 , 铸件质量的好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与压铸生产工艺、生产操作存在着相互影响又互为限制的关系。
2.其重要作用是:(1) . 决定着铸件形状和尺寸公差级;(2) . 浇注系统决定了熔融金属的填补状况;(3) . 控制和调理压铸过程热均衡;(4) . 模具的强度限制了压射比压的最大限度;(5) . 影响着压铸生产的生产效率。
二.压铸模具构造下边经过对压铸模构造介绍,剖析模具中每一个构件的作用、对模具基本构造形式、固定方法、采纳资料及热办理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认识。
以下是一套冷式机常有的压铸模构造拆装图:从压铸模构造拆装图能够看出, 压铸模主假如由定模和动模两个部分构成,定模和机器的压射部分相连并固定于其头板上. 动模则安装在压铸机的中板上,而且随机器中板的挪动而和定模合拢或分别。
螺钉垫块支脚导柱螺钉液压抽芯装置分流錐动模镶块动模套板顶杆固定板导套顶针顶针推板复位针浇口套冷却水套锲紧块斜导柱冷却水管导滑槽滑块支脚紧固螺钉三.压铸模具的构件及其作用1.定模(往常又叫前模):见下列图。
定模是压铸模的主要构成部分 , 定模和压铸机的压射部分相连,并固定在压铸机压射部分和浇注系统相通,是压铸件型腔的重要构成部分。
主要由定模镶块、定模套板、导柱、锲紧块、斜导柱、浇口套、定模抽芯机构等部分构成。
定模动模2.动模(往常又叫后模):见上图。
动模是压铸模的另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 动模是和定模形成压铸模成型部分的另一个整体,它一般固定在压铸机中板上,随中板作并合运动,与定模部分分开合拢。
一般抽芯机构和顶出机构大多在这个部分。
3.抽芯机构(往常又叫行位):作用 :抽动与开模方向运动不一致成型部件的活动型芯机构。
抽芯机构主要包含:斜导柱、侧面型芯、滑块、导滑槽、限位块、螺杆、弹簧、螺母、螺钉等部分构成。
以下列图所示。
4.斜销(往常又叫斜导柱):见下列图。
压铸模具材料与结构设计压铸模具材料与结构设计目录1 压铸模具的结构压铸模具一般的结构如图1.导柱2.固定外模(母模) 3分流子镶套 4.分流子5固定内模6角销7滑块挡片8滑块9.可动内模10.可动外模(公模) 11.模脚12.顶出板13.顶出销承板14.回位销15.导套2.压铸模具结构设计应注意事项(1)模具应有足够的刚性,在承受压铸机锁模力的情况下不会变形。
(2)模具不宜过于笨重,以方便装卸修理和搬运,并减轻压铸机负荷。
(3)模穴的压力中心应尽可能接近压铸机合模力的中心,以防压铸机受力不均,造成锁模不密,铸件产生毛边。
(4)模具的外形要考虑到与压铸机的规格的配合:(a)模具的长度不要与系杆干涉。
(b)模具的总厚度不要太厚或太薄,超出压铸机可夹持的范围。
(c)注意与料管(冷室机)或喷嘴(热室机)之配合。
(d)当使用拉回杆拉回顶出出机构时,注意拉回杆之尺寸与位置之配合。
(5)为便于模具的搬运和装配,在固定模和可动模上方及两侧应钻螺孔,以便可旋入环首螺栓。
3 内模(母模模仁)(1)内模壁厚内模壁厚基本上不必计算其强度,起壁厚大小决定于是否可容纳冷却水管通过,安排溢流井,及是否有足够的深度可攻螺纹,以便将内模固定于外模。
由于冷却水管一般直径约10mm,距离模穴约25mm,因此内模壁厚至少要50mm。
内模壁厚的参考值如下表。
(2)内模与外模的配合内模的高度应该比外模高出0.05-0.1mm,以便模面可确实密合,并使空气可顺利排出。
其与外模的配合精度可用H8配h7,如下图所示。
电动球阀:(3)内模与分流子的配合分流子的功用是将熔汤由压铸机导至模穴内,因此其高度视固定模的厚度而定。
分流子的底部与内模相接,使流道不会接触外模,如下图,内模与分流子的配合可用H7配h6。
4外模(1)固定外模固定外模一般不计算强度,但设计时要注意留出锁固定压板或模器的空间。
(2)可动外模可动外模的底部厚度可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其中:h:外模底部之厚度(mm)p:铸造压力(kg/cm2)L:模脚之间距(mm)a:成品之长度(mm)b:成品之宽度(mm)B:外模之宽度(mm)E:钢的杨氏模数=2.1×106kg/cm2d:外模在开模方向的最大变形量(mm),一般取d≤0.05mm.例:某铸件长300mm,宽250mm,铸造压力选定280(kg/cm2),外模之宽度560(mm),模脚之间距360(mm),最大变形量取0.05(mm)。
压铸模具结构组成
(一).压铸模结构组成
定模:固定在压铸机定模安装板上,有直浇道与喷嘴或压室联接
动模:固定在压铸机动模安装板上,并随动模安装板作开合模移动合模时,闭合构成型腔与浇铸系统,液体金属在高压下充满型腔;开模时,动模与定模分开,借助于设在动模上的推出机构将铸件推出.
(二).压铸模结构根据作用分类
型腔:外表面直浇道(浇口套)
成型零件二)浇注系统模浇道(镶块)
型芯:内表面内浇口
余料
(三)导准零件:导柱;导套
(四)推出机构:推杆(顶针),复位杆,推杆固定板,推板,推板导柱,推板导套.
(五)侧向抽芯机构:凸台;孔穴(侧面),锲紧块,限位弹簧,螺杆.
(六)排溢系统:溢浇槽,排气槽.
(七)冷却系统
(八)支承零件:定模;动模座板,垫块(装配,定位,安装作用)
压铸模采购选择信誉好、技术高、经验丰富的专业压铸模具厂制造模具。
压铸模是一种特殊的精密机械,那些专业压铸模具厂,他们有适合生产压铸模具的精密机床,能确保模具尺寸精度;他们有经验丰富的高级模具技师,技师的丰富经验是压铸模具实用好用的保证;他们与材料供应商和热处理厂有密切的关系,他们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良好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是压铸模具长寿命、低故障、高效率的基础。
低价位的劣质压铸模,将会以压铸生产中表现出的低生产效率、高故障,让您浪费很多昂贵的压铸工时,花去更多的金钱。
压铸模安装模具安装调整工应经过培训合格上岗
⑴、模具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尽可能使模具涨型力中心与压铸机距离最小,这样可能使压铸机大杠受力比较均匀。
⑵、经常检查模具起重吊环螺栓、螺孔和起重设备是否完好,确保重吊时人身、设备、模具安全。
⑶、定期检查压铸机大杠受力误差,必要时进行调整。
⑷、安装模具前彻底擦净机器安装面和模具安装面。
检查所用顶杆长度是否适当,所有顶棒长度是否等长,所用顶棒数量应不少于四个,并放在规定的顶棒孔内。
⑸、压板和压板螺栓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精度,避免在使用中松动。
压板数量应足够多,最好四面压紧,每面不少于两处。
⑹、大型模具应有模具托架,避免在使用中模具下沉错位或坠落。
⑺、带较大抽芯的模具或需要复位的模具也可能需要动、定模分开安装。
⑻、冷却水管和安装应保证密封。
⑼、模具安装后的调整。
调整合模紧度。
调整压射参数:快压射速度、压射压力、增压压力、慢压射行程、快压射行程、冲头跟出距离、推出行程、推出复位时间等。
调整后在压室内放入棉丝等软物,做两次模拟压射全过程,检查调整是否适当。
⑽、调整合模到动、定模有适当的距离,停止机器运行,放入模具预热器。
⑾、把保温炉设定在规定温度,配置好规定容量的舀料勺。
压铸模的正确使用制定正确的压铸工艺,压铸工正确熟练的操作和高质量的模具维修,对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压铸件质量,降低废品率,减少模具故障,延长模具寿命致关重要。
(一)制定正确的压铸工艺
压铸工艺是一个压铸工厂技术水平的体现,他能把压铸机特性、模具特性、铸件特性、压铸合金特性等生产要素正确的结合起来,以最低的成本,生产满足客户要求的压铸产品。
因此,必须重视压铸工艺工程师的选拔和培训。
压铸工艺工程师是压铸生产现场技术总负责人,除制定正确的压铸工艺,根据生产要素变化及时修订压铸工艺外,还负责对模具安装调整工、压铸操作工、模具维修工的培训和提高。
⑴、确定最合理的生产率,规定每一次压射周期的循环时间。
过低的生产率固然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过高的生产率往往以牺牲模具寿命和铸件合格率为代价,算总帐细帐经济益可能更差。
⑵、确定正确的压铸参数。
在确保铸件符合客户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应使压射速度、压射压力、合金温度最低。
这样,有利于降低机器、模具负荷,降低故障,提高寿命。
根据压铸机特性、模具特性、铸件特性、压铸铝合金特性等腰三角形,确定快压射速度、压射压力、增压压力、慢压射行程、快压射行程、冲头跟出距离、推出行程、保压时间、推了复位时间、合金温度、模具温度等。
⑶、使用水基涂料,必须制订严格详细的喷涂工艺。
涂料品牌,涂料与水的比例,模具每一个部位的喷涂量(或喷涂时间)和喷涂顺序,压缩空气压力,喷枪与成型表面的距离,喷涂方向与成型表面的角度等。
⑷、根据压铸模实际确定正确的模具冷却方案。
正确的模具冷却方案对生产效率、铸件质量、模具寿命有极大的影响。
方案应规定冷却水开户方法,压铸几个模次开始冷却,相隔几个模次分几次把冷却水阀门开到规定开度。
点冷却系统的冷却强度应由压铸工艺工程师现场调定,配合喷涂达到模具热平衡。
⑸、规定对不同滑动动部位,如冲头、导柱、导套、抽芯机构、推杆、复位杆等部位的不同润滑频率。
⑹、制订每一个压铸件的压铸操作规程,并培训和监督压铸工按规程操作。
⑺、根据模具复杂程度和新旧程度,确定适当的模具预防性维修周期。
适当的模具预防性维修周期应当是模具使用中将要出现故障而还没有出现故障的压铸模次。
模具使用中已经出现故障,不能继续生产,被迫进行修理,不是被提倡的方法。
⑻、根据模具复杂程度、新旧程度和粘模危险程度,确定模块消除应力周期(一般5000—15000模次进行一次)和是否需要进行表面出理。
如氮化处理,氮化层深度。
0.33,最大0.55。
(二)实施正确的压铸操作压铸工应经过培训合格后上岗
⑴、严格执行压铸工操作规程,严格控制第一模次的循环时间,其误差应小于10%。
稳定的压铸循环时间,对一个压铸工厂的综合效益至关重要。
对产品质量稳定性、模具寿命、故障率等都有决定性影响。
⑵、严格执行模具冷却方案,模具冷却是提高生产效率、铸件质量、模具寿命,减少模具故障的有效方法。
但是,错误的水冷却操作,将对模具造成致命伤害。
停止压铸生产,必须立即关闭冷却水。
⑶、浇柱撇潭、舀铝、浇柱动作规范,做到舀入的金属液不含氧化皮,浇入压室的金属液最少波动。
手工浇注浇入量误差控制在2—3%以内。
⑷、清模及时清除积留在分型面、型腔、型芯、浇道、溢流槽、排气道等处的金属肖积
垢,防止合模时压塌模具表面,堵塞排气道,或造成合模不严。
清模时禁止使用钢制工具接触成型表面。
⑸、喷涂是最重要、难度最大的压铸操作之一,必须严格按喷涂工艺操作。
不正确的喷涂会使产品质量不稳定和模具早期限损坏。
⑹、按规定及时对滑动部位进行润滑。
⑺、随时注意合模紧度,经常检查模具压板压紧情况和模具托架支撑情况,防止在使用中模具下沉或坠落。
⑻、完成一个模具维修周期的模次,或完成规定的生产批量后停止生产,要保留最后一个压铸产品(最好带浇、排系统),与模具一起送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