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4、15课
- 格式:pptx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35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2021年春节期间,一档来自河南卫视春晚的歌舞节目《唐宫夜宴》成功出圈,节目视频播放量超20亿,微博主话题阅读量4.9亿次,多次登上网络热搜。
人们在看过视频后禁不住这样赞叹:“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
新华社都评价说:不迎合、不媚俗,当潮不让你最中!观看视频,欣赏舞蹈艺术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导入新课。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一)学校教育的发展1.中国学校教育的发展:(1)古代:分为官学和私学两个部分,阐明各自发展历程和作用。
结合材料思考,思考:学校教育的作用有哪些呢?(2)近代:①梳理教材关于清华和北大的发展历程。
结合教材阅读教材,梳理中国古代官学和私学的发展历程思考问题,提取关键词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思考2:阅读材料,概括蔡元培的观点及其教育思想产生的影响。
②近代留学教育:介绍五次留学,并引导学生谈谈对留学的认识。
(3)现代:根据教材梳理知识点。
2.世界学校教育的发展:引导学生分析大学功能有哪些?(二)分析学校教育的作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
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结合教材分析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答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二、印刷书的诞生1.印刷书的发展历程依托教材和PPT,梳理发展历程。
结合史料及所学,分析:印刷书为什么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2.小组合作探究,能力提升:印刷书有什么历史作用?3.学案上“深入探究”,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
小组合作,结合教材和材料,完成分析阅读材料,分析问题,并总结归纳出答案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掌握基础史实三、图书馆的成长1.介绍亚述巴尼拔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切萨姆图书馆,了解世界图书馆的历史。
2.阅读中国古代官藏和私藏的相关史实,了解中国古代藏书情况。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考试说明学习要求魏源与《海国图志》、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1.了解鸦片战争后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
“思想解放·中国向何处去”2.探讨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时,既要分析维新思想本身的价值,也要适当联系洋务派的“自强”运动和戊戌变法的政治活动,使作用的理解能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
3.联系专题四的三民主义和必修Ⅰ辛亥革命的内容,完整地建构晚清时期思想解放潮流的框架结构,认识到由器物到制度、由立宪到共和的递进过程。
4。
联系现实,理解思想解放对于改革开放来说,具有怎样的意义。
二、中体西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形势。
2、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3、主张: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中学,中国传统文化;西学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4、目的:挽救清政府统治5、论战:顽固派vs洋务派焦点内容:如何维护统治的方式——即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6、实践:19世纪60-90年代“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兴起(1)内容:①前期,旗号“自强”,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②后期,旗号“求富”,创办民用工业;③70年代中期起,筹划海防,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主要有:京师同文馆(2)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破产,“中体西用”思想失去原有意义。
(3)评价洋务运动:不足: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也无法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
积极: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第一批近代企业产生;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在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三单元)【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目录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第14课理性之光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第16课综合探究:解决“李约瑟难题”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1希腊(自然哲学→社会领域→人)1、公元前7世纪,最早的哲学诞生2、第一位自然哲学家“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意义: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3、公元前5世纪:背景:民主政治发达,商业发展,思想活跃。
智者学派: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
强调人的主题意义,否认神或命运,树立了人的尊严;但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
4、苏格拉底:认识人自己;强调知识的作用;最高的知识“善” 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区别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智”强调实际功用;“苏”强调作用;但都强调知识,否定权威。
5、亚里士多德:真理高于一切;自然界是客观真实的存在;创立逻辑学;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2文艺复兴【14世纪出现→15世纪传到欧洲(全盛时期)→17世纪结束)1、背景:(经济)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地中海工商业发达;(政治)政治分裂使学术环境相对宽松;(思想)教会的精神阻碍;(阶级)正在形成的新兴资产阶级;(社会因素)黑死病;(文化)文学艺术人才辈出;丰富的文化遗产;2、性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核心:人文主义(核心内容: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3、文艺复兴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4、全盛期: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西斯廷圣母》5、16世纪:(英国)莎士比亚 39部戏剧,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高成就6、影响:①打破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解放人的思想;②适应资本主义的需要;③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④反封建教会,促成宗教改革出现;⑤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清除思想阻碍。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和实践活动。
3、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思想主张。
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以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
运用:中国人民学习西方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过程分析、史论结合、对比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的启迪作用。
2、激发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3、不断创新和如何对待中西文化。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高一学习必修一、二中国近代史的政治和经济模块,已储备了近代中国时代背景的知识,并对洋务运动的实践活动和影响有一定的了解。
但本校属于面上中学,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方面不足,尤其在材料分析方面。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内涵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维新派各个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和对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内涵和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2、理解维新派的思想特点。
四、教学过程第一学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和实践活动。
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以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
运用:中国人民学习西方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过程分析、史论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的启迪作用。
2、激发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3、不断创新和如何对待中西文化。
二、学时重点重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内涵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学时难点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内涵和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第十四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教案➊教学目标一、通过对世界各地古今学校教育发展历程的了解,构建关于学校教育发展的时空观念,培养发展教育事业的家国情怀二、通过对世界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成长发展历史的掌握,培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素养➋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即学校教育、印刷书、图书馆和博物馆二、教学难点:古今中外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➌教学过程设计一、学校教育的发展1、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1)官学的发展①汉朝设立的太学,以及西晋开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②中央官学之外,还有自汉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官学(2)私学的发展①私学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代②唐朝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③宋代书院制度产生并发展,书院制度是私学的高级形式(白鹿洞书院)(3)官学与私学的意义①官学与私学推动了古代文化的保存与传播(古代典籍依托于此得以传承)②科举考试的推行,也依赖于官学与私学的支撑2、西方古代教育的发展(1)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注·柏拉图学园(仅作了解):柏拉图约于公元前387年在雅典附近所创办的学校,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固定学校;讲授课程包括哲学、数学、物理学等,公元529年停办;是古希腊罗马传播哲学和知识的中心之一(2)中世纪欧洲大学主要有神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3、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1)京师大学堂①创办于1898年戊戌变法,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主导新式教育推进,采取分科教育方式;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②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③1916年蔡元培接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将大学定位为“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很快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2)清华学堂①创办于1911年,是晚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建校资金源于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②1912年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③清华大学延聘国内外著名学者执教,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高水平的大学注·清华国学四大导师: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3)近代留学教育①19世纪70年代由容闳倡议清政府派出4批共120名学生赴美留学(詹天佑、唐绍仪、梁诚)②新文化运动时期兴起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培养了栋梁之材(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钱三强、徐悲鸿)4、西方近代教育的发展(1)拿破仑建立大学区制,重视公立中学建设,确立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巴黎高师)(2)德国人洪堡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创办的柏林大学,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3)美国大学则逐渐倾向于世俗化与商业化,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5、新中国教育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初期(50,60年代)①国家收回教育主权,接管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要向广大工农开门,要为人民大众服务②国家还提出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③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2)文革时期(1966至1976年)·教育事业受到很大破坏(3)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①1977年恢复高考②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方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③1995年国家开始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二、印刷书的诞生1、最早的书籍(1)约在公元前30世纪,埃及出现的纸草书卷,一般被认为是书籍的雏形(2)中国早期书籍是用竹片或木板作书写材料的简策和用缣帛作书写材料的帛书,盛行于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1)印刷书的诞生具有革命性转变,有助于文化大众化,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对提高人们文化修养、促进新兴民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图书馆的成长1、世界图书馆的发展历程(1)公元前7世纪亚述巴尼拔王建立图书馆,这是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收藏有约2.5万块泥版文书)(2)公元前3世纪托勒密埃及建立亚历山大图书馆,却于3世纪末被战火全部吞没(3)罗马帝国时期乌尔比安图书馆和君士坦丁堡图书馆规模巨大(仅作了解)(4)西欧中世纪以来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保存了大量古典文化遗产(5)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期巴格达修建了大量保存伊斯兰文明的图书馆(仅作了解)(6)私人图书馆也随之兴起(7)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出现了面向公众开放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2、中国图书馆的发展历程(1)古代①官方:朝廷设有专门掌管典籍的史官,并建有“府”“阁”“堂”“室”等藏书之所。
新文化运动教案一、导入:单元回顾:第五单元的标题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本单元的主干知识。
下列人物都是谁?他们的思想主张又是什么?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器物曾国藩、李鸿章“师夷长技以自强”康有为、梁启超君主立宪制度孙中山民主共和陈独秀、李大钊民主与科学、思想接受马克思主义出示材料: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索强国之路。
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必修三·单元导言》所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是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道题:康有为、梁启超提倡的君主立宪与孙中山提倡的民主共和的共同之处是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B实行君主立宪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都是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都是中国人在探寻的强国御侮之道。
新文化运动更是从器物、制度深入到思想文化。
试图给当时的中国人带来思想上的启蒙。
那么新文化运动用什么加以启蒙,新文化运动对今天又有何启示,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五课新文化运动。
板书:新文化运动学案:请大家拿出学案,按照课本,写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使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经济: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但是,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却梦想恢复帝制。
思想: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还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分享下他的答案。
二、讲授新课新文化运动的成因与对袁世凯密切相关。
请结合袁世凯在民国时期的大事年表。
袁世凯所作所为为什么会引发新文化运动?但是,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却梦想复辟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