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我是小小音乐家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09 KB
- 文档页数:2
《我是小小音乐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四章《多彩的音乐世界》第三节《我是小小音乐家》。
内容主要包括基础音乐理论知识、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符、节奏、音高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演奏简易乐器的技能,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音符、节奏的认识与运用;乐器演奏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吉他、尤克里里、非洲鼓等简易乐器。
2. 学具:学生自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以吉他演奏《小星星》引入课堂,邀请学生一起唱。
学生跟随音乐节奏,用手拍击桌子,培养节奏感。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音符、节奏等基本音乐知识,让学生在笔记本上做好笔记。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识别音符和节奏。
3. 乐器演奏技巧教学(10分钟)教师分别演示钢琴、吉他、尤克里里、非洲鼓等简易乐器的演奏技巧。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相互交流演奏心得。
4. 音乐游戏(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共同创作一段音乐。
学生展示创作成果,其他同学评价、提出建议。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选取一首简单的儿歌,分析其音乐结构,讲解演奏技巧。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演奏,相互指导。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六、板书设计1. 音乐基本知识框架2. 乐器演奏技巧要领3. 学生创作音乐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吉他或尤克里里演奏《小星星》。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段音乐,要求包含所学音符和节奏。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理论知识讲解、乐器演奏技巧教学、音乐游戏等形式,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2023年《我是小小音乐家》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课程标准》第三册第六单元《我是小小音乐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各种乐器的音色,学习用乐器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学习歌曲《两只老虎》和《小星星》,掌握简单的节奏和音高;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乐器的音色,学会用乐器模仿自然界的声音。
2. 学会演唱歌曲《两只老虎》和《小星星》,掌握简单的节奏和音高。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歌曲《两只老虎》和《小星星》,掌握简单的节奏和音高。
难点:用乐器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钢琴、吉他、电子琴、手鼓、沙锤等乐器,音乐课件。
学生准备:课堂乐器(如小鼓、沙锤、三角铁等),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如鸟叫、水流、火车等,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多样性。
2. 认识乐器(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乐器,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它们的音色特点。
3. 学习歌曲(10分钟)(1)教师教授《两只老虎》和《小星星》的歌词和旋律。
(2)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3)分组练习,每组演唱一首歌曲,其他组评价。
4. 音乐游戏(5分钟)学生分组,用乐器模仿自然界的声音,进行音乐接龙游戏。
5.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一首简单的儿歌,讲解节奏和音高的概念,并进行示范。
6.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跟随教师演奏乐器,练习歌曲《两只老虎》和《小星星》。
六、板书设计1. 歌曲歌词及旋律。
2. 节奏和音高示意图。
3. 乐器音色介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乐器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录制一段音乐小故事。
答案:根据个人创意,录制一段音乐小故事,上交音频文件。
2. 作业题目:学习一首新的儿歌,演唱给家人听。
答案:自选一首儿歌,学会演唱,并录制视频上交。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我是小小音乐家》教案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气氛。
2.认识并掌握前八分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3.随音乐分角色进行表演。
教学重、难点:1.学唱歌曲。
2.认识并掌握前八分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教材分析:《我是小小音乐家》是一首活泼、跳跃的英国儿童歌曲,表现了小朋友们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的场面。
2/4拍,一段体结构。
1=F,大调式。
歌曲由五个乐句组成,第一、第二乐句在旋律上完全相同,只是个别音的节奏稍有变化,跳进的旋律和以八分音符为主的节奏,塑造了一个欢快、活泼的音乐形象。
第三乐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连续采用了紧凑的节奏,上下行的级进使歌曲更显得欢快、跳跃。
弱起节奏和象声词的运用,增添了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使小朋友俏皮可爱的形象跃然而出。
第四乐句节奏舒展,好像是做一个短短的休息,接着又重复了第三乐句,在欢快的情绪中结束。
第三乐句是这首歌曲的中心部分,也是最有特点的一部分,在教学时要重点练习。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一、导入新课1.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英国的小音乐家,你们听听他会演奏什么乐器?2. 欣赏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动画。
3. 学生回答:音乐家会打手鼓、吹喇叭、敲木琴。
4. 请学生用动作模仿演奏这三种乐器。
5. 再次聆听歌曲录音《我是小小音乐家》,学生边听边用动作模仿。
二、《我是小小音乐家》歌曲学习1. 学歌词。
(1)师:你们刚才的动作模仿得非常像,能用你们的歌声来模仿乐器演奏出的声音吗?出示歌曲第三乐句。
(2)学生按节奏轻声读一遍歌词。
教师纠正学生在节奏上出现的错误。
(3)学生读一读节奏认识一个八分音符两个十六分音符节奏。
(4)学生按节奏再来读一读歌曲第三乐句的歌词。
(5)老师再范读一遍歌词,学生注意听重音出现在哪里。
我是小小音乐家教案我是小小音乐家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是小小音乐家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是小小音乐家教案篇1一、课题:音乐综合课《我是小小音乐家》二、教学内容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让学生了解锣鼓的形状,初步感受音的长短。
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小乐手》的演奏,用多种形式表演《小乐队》。
创编《小乐队》的歌词并演奏。
感受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演奏活动。
三、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小乐队》的学习和《小乐手》的练习、感受,让学生在快乐的自主活动和游戏中,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欲望,立志成为一名小小音乐家,和音乐成为最好的朋友。
2.认知目标:通过猜谜语让学生了解锣、鼓的形状,初步感受音的长短,为欣赏《小乐手》、表演《小乐队》做准备。
3.技能目标:通过学生主动的参与,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演奏锣和鼓,并能完整、活泼的表演歌曲《小乐队》。
四、教学重点完整、活泼的表演歌曲《小乐队》。
五、教学难点正确掌握好锣和鼓的节奏及演奏方法。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锣、鼓、打击乐器等。
八、教学过程一、我愿成为小乐手(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1、复习歌曲《数乖乖》师:孩子们,上次我们班成立了明星小乐团,通过激烈的对歌擂台赛,我们班有四名同学光荣入选了,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四位优秀的小歌星为我们带来最精彩的表演─表演唱《数乖乖》。
2、激发学生成为一名小乐手的愿望师:刚才四位小歌星的表演真是太棒了,但是我们的小乐团只有小歌星还不够,孩子们,你们想一想,我们的乐团还缺少什么?师:对,还需要自己的小乐队和小乐手,你希望成为明星小乐团的一名小乐手吗?下面我们就跟随老师一起去听一听,看一看画面中的小乐手是怎样演奏的?(二)、欣赏乐曲,探究表现教师操作:老师剪辑几个卡通动物乐队演奏的简短片段让学生看,看后启发学生说出这些乐队都用了哪些乐器进行演奏?你喜欢用什么乐器进行演奏?学生活动:选用自己喜爱的乐器,模仿相应的动作,跟随音乐自己演奏。
三年级上音乐教案我是小小音乐家_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烈火轻巧的气氛。
2.认识并把握前八分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3.随音乐分角色进行表演。
教学重、难点1.学唱歌曲。
2.认识并把握前八分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教材分析《我是小小音乐家》是一首爽朗、跳跃的英国儿童歌曲,表现了小朋友们团圆在一起载歌载舞的场面。
2/4拍,一段体结构。
1=F,大调式。
歌曲由五个乐句组成,第一、第二乐句在旋律上完全相同,只是个别音的节奏稍有变化,跳进的旋律和以八分音符为主的节奏,塑造了一个轻巧、爽朗的音乐形象。
第三乐句发生了专门大的变化,连续采纳了紧凑的节奏,上下行的级进使歌曲更显得轻巧、跳跃。
弱起节奏和象声词的运用,增加了歌曲爽朗、轻巧的情绪,使小朋友俏皮可爱的形象跃然而出。
第四乐句节奏舒展,看起来是做一个短短的休息,接着又重复了第三乐句,在轻巧的情绪中终止。
第三乐句是这首歌曲的中心部分,也是最有特点的一部分,在教学时要重点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英国的小音乐家,你们听听他会演奏什么乐器?2. 观赏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动画。
3. 学生回答:音乐家会打手鼓、吹喇叭、敲木琴。
4. 请学生用动作仿照演奏这三种乐器。
5. 再次倾听歌曲录音《我是小小音乐家》,学生边听边用动作仿照。
二、《我是小小音乐家》歌曲学习1. 学歌词。
(1)师:你们刚才的动作仿照得专门像,能用你们的歌声来仿照乐器演奏出的声音吗?出示歌曲第三乐句。
(2)学生按节奏轻声读一遍歌词。
教师纠正学生在节奏上显现的错误。
(3)学生读一读节奏认识一个八分音符两个十六分音符节奏。
(4)学生按节奏再来读一读歌曲第三乐句的歌词。
(5)老师再范读一遍歌词,学生注意听重音显现在哪里。
(6)学生再读一遍这一乐句,读出重音。
2. 学唱歌曲。
(1)老师弹琴,学生演唱第三乐句。
教学要求:学生演唱这一乐句时,要注意声音轻巧有弹性。
(2)学生和老师配合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小小音乐家》教案【教学内容】歌曲《小小音乐家》【教学目的】1、用自然的声音,神气的表情学会演唱歌曲《小小音乐家》2、愿意与他人合作参与表演活动,并从中获得乐趣3、用图画、表演、打击乐器,歌舞等形式表现《小小音乐家》【教学重难点】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及与人合作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彩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语言导入创设课堂情景2、出示图片认识各种乐器3、这些厉害的小音乐家要举行一场音乐会,同学们想不想参加二、观看图片——播放课件演奏家、歌唱家、指挥家、舞蹈家图片师:他们把美妙的音乐带给我们,人们尊称他们为音乐家。
同学们,你们想当音乐家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小小音乐家,他想和大家做个好朋友,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自我介绍吧!——播放课件歌曲《小小音乐家》三、引导掌握1、学唱歌词a、师有节奏击掌提问强调附点及十六分节奏b、生有节奏击掌回答c、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d、师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生随音乐律动2、学唱旋律:a、师弹一句旋律生用“啦”来轻声哼唱注: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中间旋律经过反复练习同学们仍是不能熟练掌握,这时候拿出来提前准备好的教具小鼓让同学们自主拍,加以巩固练习,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b、集体哼唱3、学唱歌曲:a、播放歌曲《小小音乐家》b、生轻声跟着音乐唱师:同学们,刚才这首歌你最喜欢哪一句?你能试着唱唱吗?生:(略)c、再次聆听歌曲d、随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e、巩固歌曲四、创造与表现:1、创造(歌、舞、乐、画)a、小组协作讨论b、分小组创编2、表现a、汇报表演b、展示评价五、小结师:这节音乐课你们玩得高兴吗?让我们相会在下一节音乐课吧!同学们再见!。
唱歌《我是小小音乐家》教学设计课题:唱歌《我是小小音乐家》课型:唱歌课【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同时能用声势律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1、用有弹性、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歌曲的咬字吐词要清晰。
2、唱准弱起节奏和 X XX 节奏。
【教学环境】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手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欢迎同学们走进音乐课堂,今天的音乐课将是一场小小的音乐会哦,老师邀请同学们一起来参加这场小小音乐会。
在音乐会上还来了一位新朋友,请你来看一看,你认识它吗?(展示手鼓)2、它见到同学们非常高兴,并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表演,请你来听一听,看一看,你能模仿一下吗?20 XX | X X X XX | X X X XX | X X X XX | X X X |43、屏幕上出示的节奏就是刚刚手鼓演奏的节奏,我来读一遍,请同学们来模仿。
(多次练习)【设计意图】创设情景,用节奏导入课堂,既能调动课堂气氛,又轻松解决了本课歌曲中重点乐句的学习。
并通过学生模仿演奏手鼓,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欣赏和表现的过程中,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感知学唱,体验歌曲(一)聆听感知,导入课题1、初听:听一听歌曲中有你熟悉的节奏吗?这样的节奏出现了几次呢?2、复听:你注意到在这熟悉的节奏中演唱时模仿了什么乐器的声音吗?它又是怎样模仿的呢?3、导入课题《我是小小音乐家》。
4、再听:请同学们看着歌谱聆听歌曲,用 X X X 的节奏在红色处拍手,你发现这两个乐句有什么联系吗?20 XX |X X X XX |X X X XX |X X X XX |X X X |4特隆嘭嘭嘭特隆嘭嘭嘭特隆嘭嘭嘭特隆嘭嘭嘭20 XX |X X X XX |X X X XX |X X X X | X. |4特隆嘭嘭嘭特隆嘭嘭嘭特隆嘭嘭嘭嘭嘭5、请你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唱一唱。
2023年《我是小小音乐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课程标准》第三册第六单元《我是小小音乐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26至28页,详细内容包括基础音乐理论知识、乐器认知与演奏、简单乐谱识别及创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础音乐理论知识,了解各种乐器的特点及演奏方法。
2. 培养学生识谱、演奏、创作等音乐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乐器演奏技巧、乐谱创作。
教学重点:基础音乐理论知识、乐器认知与演奏、乐谱识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吉他、尤克里里、鼓、各种打击乐器、教学PPT。
学具:学生用书、乐器、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乐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爱的乐器。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乐器演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础音乐理论知识(15分钟)教师讲解音名、音高、音值、节奏等基本概念。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唱名、节奏。
3. 乐器认知与演奏(10分钟)教师介绍各种乐器的特点及演奏方法。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进行实践演奏。
4. 简单乐谱识别(10分钟)教师展示简单的乐谱,讲解乐谱的构成。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识别乐谱。
5.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道简单的乐谱题,引导学生分析并演奏。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指导。
6.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7. 乐谱创作(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乐谱。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基础音乐理论知识框架。
2. 乐器认知与演奏方法。
3. 简单乐谱识别要点。
4. 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首简短的乐谱。
2. 答案:学生创作的乐谱,可自由发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基础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乐器演奏、乐谱创作的实践能力。
唱歌《我是小小音乐家》【教学目标】1.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我是小音乐家》,并从中体会做小音乐家的乐趣并学习小音乐家身上优质的品质。
2.激发学生在完整演唱的基础上大胆表演及乐器模仿演奏。
3.让学生简单了解弱起小节,唱准十六分音符及一字多音处。
【教学重难点】1.通过听、唱、演等形式感受歌曲情绪,体会做小音乐家的乐趣。
2.用弹性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3.唱准歌曲中的弱起小节,十六分音符及一字多音处。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问好)节奏出示:0 XX | X X X XX | X X X XX |X X X XX | X X X |三年级的小朋友上午好,(弱起拍肩 2次,拍手 3次)师:你能用同样的节奏来跟封老师问声好吗?老师放慢速度再来一次,同学们看准听准了:黑水湾的封老师上午好;让我们完整合起来边拍节奏边相互打个招呼吧2.乐器出示。
师:这么有特点的节奏,吸引来了一位老朋友。
(手鼓生观察)如何敲击呢?听听音色。
同样的节奏,能不能用手鼓拍击出来呢?先听老师示范一遍。
加入旋律:0 54 33 3 43 22 2 54 33 3 43 222(加入科尔文手势)拿出你的小乐器试一试:特隆嘭嘭嘭特隆嘭嘭嘭特隆嘭嘭嘭特隆嘭嘭嘭师:同学们的模仿力、学习力可真强,欢迎同学们来到我是小音乐家的会场,来到会场有几点要求大家要注意听一下:具体要求:(1)能够准确掌握考核歌曲的弱拍起唱,用轻快的声音演唱。
(2)通过体态律动找出旋律特点,与他人合作,并用奥尔夫乐器为歌曲伴奏。
(3)能够描述小小音乐家所具备的品质并向他学习。
二、学唱歌曲师:明确了具体的要求后,我们还等什么,快来听听看,这首《我是小音乐家》的歌曲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受?1.初听歌曲,感受情绪。
(欢快、活泼)2.复听。
师:同学们,快乐活泼的曲调,让老师也忍不住想唱了,下面让我们一起合作,老师演唱,请你在熟悉的旋律 xx x处,加上拍手动作为老师伴奏可以吗?3.听,感受旋律特点。
《我是小小音乐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包括音符、节奏、音阶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基本知识:音符、节奏、音阶2. 音乐欣赏:经典儿歌和民谣3. 音乐实践活动:合唱、节奏练习、小组合作创作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掌握音乐基础。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习。
3. 实践法:分组进行合唱、节奏练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创作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激发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音乐基本知识PPT2. 教学音频:经典儿歌和民谣3. 乐器:钢琴、鼓、铃等4.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氛围。
2. 音乐基本知识学习(10分钟):利用PPT讲解音符、节奏、音阶等基本知识,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
3. 音乐欣赏(10分钟):播放经典儿歌和民谣,让学生欣赏并跟唱,体会音乐的魅力。
4. 合唱练习(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5. 节奏练习(5分钟):教师示范节奏练习,学生跟随练习,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6. 小组合作创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创作,可以是合唱、节奏练习或其他形式的音乐表演,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
7. 总结与展示(5分钟):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8.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音乐知识,演唱一首儿歌或民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合唱、节奏练习和小组合作创作等。
2. 音乐知识掌握:通过提问或小测验,评估学生对音乐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创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创作中的创意和合作精神。
我是小小音乐家教案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音乐师生问好!2.发声练。
二、导入新课: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师:音乐是由七个音组成的,音乐家们把这些音加上不同的节奏就形成了美妙动听的旋律。
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我们先来听一听歌曲,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歌曲范唱)生:快乐、活泼。
师小结:这是一首活泼、跳跃的英国儿童歌曲,表现了小朋友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的场面。
三、研究歌词:1.教师范唱歌曲: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我是小小音乐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
下面老师为同学们演唱一遍歌曲。
请同学们听辨歌词,根据老师的提示,回答问题:“小音乐家演奏了哪几种乐器?”学生:第一段:吉他。
(弹奏乐器)音色独特迷人,表现力极强,是世界第三大乐器。
(你能模仿它的演奏姿势吗?)第二段:提琴(拉奏乐器)音色优美、明亮,有“乐器皇后”的美称。
第三段:法国号(圆号)(吹奏乐器)它发源于欧洲,它的音色富于诗意,表现力很丰富。
2.再次听歌曲:师:再听歌曲的时候,请同学们听好老师新的问题,回答问题:“小音乐家在哪几个城市来分别演奏了这三种乐器?”生:第一段:伦敦(伦敦是英国的首都)。
第二段:柏林(柏林是德国的首都)。
第三段:巴黎(巴黎是法国的首都)。
三、学唱歌曲: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重点讲解前八后十六分音符、半拍休止及弱起。
2.进行歌词创编,让学生自由发挥,编写自己的歌词。
四、加强练:1.学生分组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2.教师进行点评,鼓励学生表现出色的同学,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2.强调研究音乐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活动。
六、作业布置:1.练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
2.编写自己的歌词,发挥创造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唱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还认识了吉他、提琴、法国号三件乐器,激发了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教版(简谱)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唱歌《我是小小音乐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
教学目标:1.能用轻快、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进行简单地歌曲表演。
2.认识手鼓、喇叭等乐器。
3.通过当一名小音乐家,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1.熟练掌握前八后十六分音符,半拍休止及弱起。
2.正确演唱一字多音的歌词唱法,如“跳呦、唱呦”。
3.进行歌词创编。
教材分析: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是一首活泼、跳跃的英国儿童歌曲。
表现了小朋友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的场面。
歌曲为2/4拍,一段体结构,弱起节拍贯穿全曲。
第一乐句从弱起开始,四度跳进旋律上行,继而下行,曲调流畅,情绪欢悦,即刻点明了主题“我是小小音乐家。
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仅在节奏上作了紧缩的变化。
第三乐句的五度跳进和附点节奏的连读出现,级进的旋律配以乐器演奏时发出的象声词使得歌曲的情绪欢快而又热烈。
第四乐句突出了“跳、唱”二字,让孩子们尽情表现歌曲的欢快。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这座美丽的建筑名字叫中国国家大剧院。
一会将在这座艺术殿堂里举行一场音乐会,大家想参加吗?不过大家要完成闯关任务才能获得门票,同学们快快加油吧。
2.听一听,唱一唱师:这是一个跳动的小球,点击它,看看发生了什么?生:上下跳动3.师:你们能不能根据小球上下跳动的规律,读“嘭”这个字。
觉得你们发出的声音在时值上有什么特点?(提示:声音长还是短)生:(短,有弹性、清脆)4.师总结:像小球一样有弹性。
请你们带着这种感觉听一听下面这条旋律,先听我来唱。
054︱33343︱22254︱33343︱222︱特隆嘭嘭嘭特隆嘭嘭嘭,特隆嘭嘭嘭,特隆嘭嘭嘭5.师:这遍请你们带着有弹性的声音来模唱旋律。
师:你能不能边唱旋律边在“嘭嘭嘭”的地方做拍球的动作。
6.师:我们再来点击另一个小球看看又会发生什么呢?它在怎样跳动?生:来回跳动7.师:你能随着它跳动的节奏读“跳”这个字吗?你觉得和刚才的“嘭“相比速度上与声音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慢)8.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唱一下这条旋律。
唱歌我是小小音乐家 -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理解唱歌是一种表达感情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2.了解唱歌需要用到自己的声音和身体。
3.能够大声、清晰地唱出指定的歌曲。
1.2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唱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能够掌握唱歌的基本技巧,如控制音高、节奏等。
1.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与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增强个人自信心和积极性。
2. 教学重点1.唱出指定的歌曲,发挥表现能力。
2.掌握唱歌的基本技巧,如调式,节奏等。
3.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音乐表现欲望和自信心;2.让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准确把握音调和节奏。
4. 教学方法1.演示法。
2.示范法。
3.游戏法。
5. 教学过程5.1 导入教师出示全班学生的照片,并请学生自我介绍。
5.2 上课教师请学生看一看上课主题《唱歌我是小小音乐家》,并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和唱一首儿歌。
”5.3 学习内容1.教师放唱《小白兔过桥》,学生听歌;2.教师让学生跟着唱;3.教师再次播放《小白兔过桥》,点名学生依次唱一句;4.给学生提供几个动作,看谁能和歌曲最好地配合。
5.4 结束教师和学生一起练习唱歌,并重申学生唱歌的重要性和乐趣。
6. 教学资源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7. 课后作业每位同学都要学会唱这首歌,并准备好下节课要表演。
8. 教学反思该教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示范法和游戏法。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对于唱歌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学生也更加热爱音乐,对音乐的表达和欣赏能力有所增强,因此该教案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