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排采技术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14
煤层气地面开采安全规程(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2.02.22•【文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6号•【施行日期】2012.04.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煤炭及煤炭工业正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6号)《煤层气地面开采安全规程(试行)》已经2011年12月3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骆琳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二日煤层气地面开采安全规程(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煤层气地面开采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煤层气地面开采及有关设计、钻井、固井、测井、压裂、排采、集输、压缩等活动的安全生产,适用本规程。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煤矿井下瓦斯抽采和低浓度瓦斯输送安全另行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煤层气地面开采企业以及承包单位(以下统称煤层气企业)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标准和技术规范,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接受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监察。
国家鼓励煤矿企业采用科学方法抽采煤层气。
依法设立的煤矿企业地面抽采本企业煤层气应当遵守本规程,但不需要另行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第四条煤层气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配备满足需要的安全设备和装备。
第五条煤层气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煤层气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经专门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
第六条煤层气企业应当制定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煤层气排采阶段划分及排采制度制定煤层气是一种储存在煤层内的天然气资源,其开发利用对于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大气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煤层气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煤层气的排采阶段划分和排采制度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保障煤层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
一、煤层气排采阶段划分1. 煤层气开发阶段煤层气开发阶段是指从确定煤层气资源、确定可采储量,到建设开采工程,实际开始生产煤层气的整个过程。
这一阶段通常包括前期勘探、中期评价和开发建设三个环节,在勘探过程中需要对煤层气的地质储层特征、地表地质特征、地下水文地质特征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确定煤层气资源的丰度和可采储量。
在中期评价过程中,需要对勘探中得到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评价,确定煤层气资源的商业可采性和地质储量,以为开发建设提供依据。
在开发建设阶段,需要对煤层气的地下开采条件进行详细规划设计,并建设相应的采气设施和输气管道,最终实现煤层气的商业开发。
煤层气排采阶段是指煤层气勘探开发阶段之后,进行煤层气的采收和排放阶段。
这一阶段通常包括煤层气的排采设备和工艺的建设、煤层气的产量逐步增加和排放逐渐增多。
在排采阶段,需要对已开发的煤层气井进行稳产作业,保证煤层气的稳产和排放。
此时煤层气产量开始增加,对煤层气排采设备和工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逐步提高排采效率,加强煤层气的排放管控,确保煤层气的有效排采和利用。
二、煤层气排采制度制定煤层气资源的排采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加强对煤层气的排采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这一制度可以明确煤层气的排采责任主体和监管部门,在煤层气排采过程中加强对煤层气排放和利用的管控,确保煤层气排采的安全和环保。
还可以建立煤层气排采的信息公开制度,向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公开煤层气排采的监管数据和结果,增加排采过程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2. 煤层气排采技术标准制定煤层气的排采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技术标准制定,完善煤层气排采设备和工艺的技术标准,确保煤层气排采设备和工艺的安全可靠。
煤层气排采技术规范煤层气企业标准煤层气井排采工程技术规范(试行)2008-08-18发布 2008-08-18实施煤层气企业标准煤层气井排采工程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层气井排采工程施工过程中各工序的技术标准,包括排采总体方案的制定、泵抽系统、排采设备及地面流程的安装、场地标准、下泵作业、洗井、探冲砂、资料录取、分析化验、总结报告编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煤层气井的排采作业工程。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对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文。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煤层气井排采作业管理暂行办法SY/T 5587.6-93 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起下油管作业规程 SY/T 5587.7-93 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洗井作业规程SY/T 5587.16-93 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通井、刮削套管作业规程 SY/T 5587.5-93 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探砂面、冲砂作业规程 SY/T5523-92 油气田水分析方法SY/T6258-1996 有杆泵系统设计计算方法3 排采总体方案的制定3.1基本数据3.1.1钻井基本数据钻井基本数据包括地理位置、构造位置、井别、井型、施工单位、目的层、开钻日期、完钻日期、完井日期、钻井周期、完钻井深、完钻层位、最大井斜、井深、方位、人工井底、补芯高。
3.1.2完成套管程序完成程序包括套管规范、下深、钢级、壁厚、水泥返高、固井质量、短套管、油补距。
3.1.3煤层深度、厚度及射孔井段3.1.4解吸/吸附分析成果包括含气量、含气饱和度、临界压力3.1.5注入/压降测试及原地应力测试数据包括渗透率、表皮系数、储层压力、压力梯度、研究半径、煤层温度、闭合压力、闭合压力梯度、破裂压力等。
3.2 排采总体方案3.2.1排采目的3.2.2排采目的层及排采方式3.2.3排采设备及工艺流程设计3.2.4排采周期3.3工艺技术要求3.3.1动力系统13.3.2抽油机3.3.3泵挂组合3.3.4 地面排采流程a.采气系统;b.排液系统;3.4排采作业管理3.4.1设备管理3.4.2排采场地、人员3.4.3排采资料录取3.4.4排采动态跟踪3.4.5排采汇报制度3.5安全、环保及质量要求3.6应提交的资料、报告3.6.1施工设计书(一式十份)3.6.2排采资料(一式两份)a.排采日报、班报b.排采水样半分析原始记录c.排采水样全分析报告d.排采气样全分析报告e.排采水、气产量动态曲线f.液面资料、示功图资料g.修井资料h.阶段性总结报告3.6.3总结报告(一式十份)3.7排采主要设备、材料4 泵抽系统及地面流程的安装4.1泵抽系统4.1.1执行《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煤层气井排采作业管理暂行办法》。
煤层气井排采操作手册中石油煤层气公司韩城分公司目录一、名词解释二、煤层气排采基本原则三、韩城煤层气地质特征四、韩城煤层气排采特点五、韩城煤层气井排采制度要求六、煤层气井排采资料录取要求七、排采巡井工岗位职责八、排采住井工岗位职责九、排采工作业流程十、排采设备检查保养要求十一、典型案例基础篇一:名词解释1、煤层气:就是指在煤层内产生和赋存的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约占70%以上,又称煤层甲烷、煤层吸附气或煤层瓦斯,它是煤层气的一种,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
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最大不同点就在于煤岩既是它的储集岩又是生气原岩,它是煤层煤化作用的结果。
煤的储集性和煤中天然气的储集是整个成煤作用过程的结果。
2、煤储集岩石学方面的参数:主要指煤阶、煤的显微组分、煤的显微硬度。
煤阶通过测定煤中镜质组反射率(R0)来确定。
其余则用反光显微镜区分,同时亦可以求得割理宽度和密度。
3、煤阶:表示煤在埋藏历史中,沉积物有机质在成分和结构上经历了一系列变化,其过程称之为煤的变质作用或煤化作用。
可以用多种物理和化学参数来表征煤的变质程度,常见的煤阶参数有固定碳含量、镜质组反射率、水分含量。
煤阶是影响割理发育的主要因素。
通常,低媒阶的煤割理不甚发育,到烟煤系列时割理发育。
割理面最密集的主要发生在低挥发分烟煤煤阶附近,高于低挥发分烟煤煤阶,割理或裂缝又不发育,标本上表现为割理封闭。
4、煤岩工业分析参数:该类参数是指煤的固定碳、挥发分、灰分、水分,目的是对煤岩性能质量作出评价以及在煤储层评价中校正含气量。
5、煤显微硬度:显微镜下可识别的煤的显微组分的抗压强度。
不同煤级和不同显微组分的显微硬度不同。
在研究中,一般以均质镜质体的显微硬度为代表。
它是用专门的显微硬度仪进行测定的。
随着煤级的增高,煤显微硬度也有变化。
从褐煤到超无烟煤,煤的显微硬度值是增大的;同一煤级中,当镜质组还原性增强时,煤显微硬度略微降低;同一煤样中,煤显微硬度最大值与最小值间亦存在微小差异,反映出非均一性。
2024年煤层气地面开采安全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煤层气地面开采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煤层气地面开采及有关设计、钻井、固井、测井、压裂、排采、集输、压缩等活动的安全生产,适用本规程。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煤矿井下瓦斯抽采和低浓度瓦斯输送安全另行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煤层气地面开采企业以及承包单位(以下统称煤层气企业)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标准和技术规范,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接受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监察。
国家鼓励煤矿企业采用科学方法抽采煤层气。
依法设立的煤矿企业地面抽采本企业煤层气应当遵守本规程,但不需要另行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第四条煤层气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配备满足需要的安全设备和装备。
第五条煤层气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煤层气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经专门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
第六条煤层气企业应当制定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煤层气企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第七条煤层气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提取、使用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的安全生产费用,保障煤层气地面开采的安全。
第八条煤层气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定期演练,并根据安全生产条件的变化及时修订。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煤层气企业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救援,防止事故扩大,避免人员伤亡和减少财产损失,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
煤层气排采阶段划分及排采制度制定煤层气是一种富含天然气的气体资源,是煤炭开发中的一种重要能源。
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课题。
煤层气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增加我国能源资源的供给,还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煤层气的排采阶段主要分为勘探阶段、开发阶段和排采阶段三个阶段。
1. 勘探阶段勘探阶段是煤层气开发的第一步,通过对煤层气资源的勘探,确定可采储量和气田的地质储量。
在勘探阶段,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和工程地质勘探等工作,确定煤层气藏的分布范围、厚度、产气能力和气藏储量。
2. 开发阶段开发阶段是指在勘探阶段确定了具体的气田后,进行煤层气开发的阶段。
在开发阶段,需要进行煤层气井的钻探和开采设备的安装,建立气田的生产系统,并进行煤层气的生产试采。
3. 排采阶段排采阶段是指在煤层气井正式投入生产后,进行煤层气的排采生产。
在排采阶段,需要进行煤层气的排采工作,包括提高排采效率、控制井底流压、减少对地下煤层的破坏等工作。
煤层气的排采制度是指在煤层气排采阶段,为了规范煤层气的生产排放,保护地下煤层资源和保护环境,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和政策。
1. 煤层气开发管理制度煤层气开发管理制度是指在煤层气排采阶段,为了规范煤层气的生产开发,保护地下煤层资源,保障煤层气生产的安全和高效,制定的相关管理政策和制度。
煤层气开发管理制度包括煤层气的采矿权管理、煤层气的生产管理、煤层气的环保管理、煤层气的安全管理等。
通过制定煤层气开发管理制度,可以规范煤层气的生产排放,保护地下煤层资源,保障煤层气的安全生产。
3. 煤层气环保政策煤层气环保政策是指在煤层气排采阶段,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排放污染物,保障煤层气生产排放的环保政策和制度。
煤层气环保政策包括煤层气排采的排放标准、煤层气排放的监测管理、煤层气的环境治理等。
通过制定煤层气环保政策,可以减少煤层气排放的污染物,保护环境,促进煤层气的可持续发展。
煤层气排采技术规范煤层气企业标准煤层气井排采工程技术规范(试行)-08-18发布 -08-18实施煤层气企业标准煤层气井排采工程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层气井排采工程施工过程中各工序的技术标准,包括排采总体方案的制定、泵抽系统、排采设备及地面流程的安装、场地标准、下泵作业、洗井、探冲砂、资料录取、分析化验、总结报告编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煤层气井的排采作业工程。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经过对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文。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煤层气井排采作业管理暂行办法SY/T 5587.6-93 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起下油管作业规程SY/T 5587.7-93 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洗井作业规程SY/T 5587.16-93 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通井、刮削套管作业规程SY/T 5587.5-93 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探砂面、冲砂作业规程SY/T5523-92 油气田水分析方法SY/T6258-1996 有杆泵系统设计计算方法3 排采总体方案的制定3.1基本数据3.1.1钻井基本数据钻井基本数据包括地理位置、构造位置、井别、井型、施工单位、目的层、开钻日期、完钻日期、完井日期、钻井周期、完钻井深、完钻层位、最大井斜、井深、方位、人工井底、补芯高。
3.1.2完成套管程序完成程序包括套管规范、下深、钢级、壁厚、水泥返高、固井质量、短套管、油补距。
3.1.3煤层深度、厚度及射孔井段3.1.4解吸/吸附分析成果包括含气量、含气饱和度、临界压力3.1.5注入/压降测试及原地应力测试数据包括渗透率、表皮系数、储层压力、压力梯度、研究半径、煤层温度、闭合压力、闭合压力梯度、破裂压力等。
3.2 排采总体方案3.2.1排采目的3.2.2排采目的层及排采方式3.2.3排采设备及工艺流程设计3.2.4排采周期3.3工艺技术要求3.3.1动力系统3.3.2抽油机3.3.3泵挂组合3.3.4 地面排采流程a.采气系统;b.排液系统;3.4排采作业管理3.4.1设备管理3.4.2排采场地、人员3.4.3排采资料录取3.4.4排采动态跟踪3.4.5排采汇报制度3.5安全、环保及质量要求3.6应提交的资料、报告3.6.1施工设计书(一式十份) 3.6.2排采资料(一式两份)。
煤层气开发工艺技术规程煤层气是指煤层中嵌入的天然气,其开发利用对于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障煤层气开发过程的安全、高效、环保,需要制定煤层气开发工艺技术规程。
以下是一份700字的煤层气开发工艺技术规程:一、前期调查和评估1. 煤层气资源勘查:采用地质勘探、测井、采样等技术手段,确定煤层气储量、赋存状态、地质条件等。
2. 煤层气区块选址:综合考虑煤层气资源条件、地质条件、环境因素等,选择适宜的开发区块。
3. 煤层气勘探评价:对选定的开发区块进行煤层气勘探,评估煤层气资源储备量和可采储量。
二、钻井和完井技术1. 钻井设计:根据煤层气地质条件和开发需求,制定合理的钻井方案,包括钻井深度、井径、井壁稳定等。
2. 钻井作业: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钻井作业,控制钻井质量,及时处理井下问题。
3. 完井设计和作业:根据地质条件和煤层气储层特征,设计合理的完井方案,进行固井、油管处理等作业,确保煤层气的产能和稳定性。
三、煤层气开采技术1. 煤层气透气技术:采用适宜的透气方式,提高煤层气渗透性,提高煤层气产出能力。
2. 煤层气增产技术:采用压裂、刺激等技术手段,增加煤层气产能。
3. 采气方式选择:综合考虑煤层气地质条件和开发需求,选择抽采、抽吸等采气方式。
4. 煤层气控制技术:采用适当的压力维持措施,保证煤层气开采的安全和有效性。
四、煤层气运输和利用技术1. 煤层气收集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收集方式,对采集到的煤层气进行处理,包括除尘、除水、脱硫等。
2. 煤层气管道运输:设计合理的管道网络,进行煤层气的运输和分配,确保煤层气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3. 煤层气利用技术:采用适宜的利用方式,包括发电、供热、化工等,最大限度地实现煤层气资源的价值。
五、安全环保要求1. 安全管理措施: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培训和技术交底,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2. 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方案,采取降尘、防治水和废弃物处理等措施,保护周边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煤层气企业标准煤层气井排采工程技术规范(试行)2008-08-18发布2008-08-18实施煤层气企业标准煤层气井排采工程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层气井排采工程施工过程中各工序的技术标准,包括排采总体方案的制定、泵抽系统、排采设备及地面流程的安装、场地标准、下泵作业、洗井、探冲砂、资料录取、分析化验、总结报告编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煤层气井的排采作业工程。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对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文。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煤层气井排采作业管理暂行办法SY/T 5587.6-93 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起下油管作业规程SY/T 5587.7-93 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洗井作业规程SY/T 5587.16-93 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通井、刮削套管作业规程SY/T 5587.5-93 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探砂面、冲砂作业规程SY/T5523-92 油气田水分析方法SY/T6258-1996 有杆泵系统设计计算方法3 排采总体方案的制定3.1基本数据3.1.1钻井基本数据钻井基本数据包括地理位置、构造位置、井别、井型、施工单位、目的层、开钻日期、完钻日期、完井日期、钻井周期、完钻井深、完钻层位、最大井斜、井深、方位、人工井底、补芯高。
3.1.2完成套管程序完成程序包括套管规范、下深、钢级、壁厚、水泥返高、固井质量、短套管、油补距。
3.1.3煤层深度、厚度及射孔井段3.1.4解吸/吸附分析成果包括含气量、含气饱和度、临界压力3.1.5注入/压降测试及原地应力测试数据包括渗透率、表皮系数、储层压力、压力梯度、研究半径、煤层温度、闭合压力、闭合压力梯度、破裂压力等。
3.2 排采总体方案3.2.1排采目的3.2.2排采目的层及排采方式3.2.3排采设备及工艺流程设计3.2.4排采周期3.3工艺技术要求3.3.1动力系统3.3.2抽油机3.3.3泵挂组合3.3.4 地面排采流程a.采气系统;b.排液系统;3.4排采作业管理3.4.1设备管理3.4.2排采场地、人员3.4.3排采资料录取3.4.4排采动态跟踪3.4.5排采汇报制度3.5安全、环保及质量要求3.6应提交的资料、报告3.6.1施工设计书(一式十份)3.6.2排采资料(一式两份)a.排采日报、班报b.排采水样半分析原始记录c.排采水样全分析报告d.排采气样全分析报告e.排采水、气产量动态曲线f.液面资料、示功图资料g.修井资料h.阶段性总结报告3.6.3总结报告(一式十份)3.7排采主要设备、材料4 泵抽系统及地面流程的安装4.1泵抽系统4.1.1执行《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煤层气井排采作业管理暂行办法》。
煤层气地面开采安全规程(试行)(2013年修正)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3.08.29•【文号】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63号•【施行日期】2012.04.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劳动安全保护正文煤层气地面开采安全规程(试行)(2012年2月22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6号公布,根据2013年8月29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63号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煤层气地面开采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煤层气地面开采及有关设计、钻井、固井、测井、压裂、排采、集输、压缩等活动的安全生产,适用本规程。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煤矿井下瓦斯抽采和低浓度瓦斯输送安全另行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煤层气地面开采企业以及承包单位(以下统称煤层气企业)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标准和技术规范,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接受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监察。
国家鼓励煤矿企业采用科学方法抽采煤层气。
依法设立的煤矿企业地面抽采本企业煤层气应当遵守本规程,但不需要另行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第四条煤层气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配备满足需要的安全设备和装备。
第五条煤层气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煤层气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经专门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
第六条煤层气企业应当制定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煤层气排采技术规范煤层气企业标准煤层气井排采工程技术规范(试行)2008-08-18发布2008-08-18实施煤层气企业标准煤层气井排采工程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层气井排采工程施工过程中各工序的技术标准,包括排采总体方案的制定、泵抽系统、排采设备及地面流程的安装、场地标准、下泵作业、洗井、探冲砂、资料录取、分析化验、总结报告编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煤层气井的排采作业工程。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对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文。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煤层气井排采作业管理暂行办法SY/T 5587.6-93 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起下油管作业规程SY/T 5587.7-93 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洗井作业规程SY/T 5587.16-93 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通井、刮削套管作业规程SY/T 5587.5-93 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探砂面、冲砂作业规程SY/T5523-92 油气田水分析方法SY/T6258-1996 有杆泵系统设计计算方法3 排采总体方案的制定3.1基本数据3.1.1钻井基本数据钻井基本数据包括地理位置、构造位置、井别、井型、施工单位、目的层、开钻日期、完钻日期、完井日期、钻井周期、完钻井深、完钻层位、最大井斜、井深、方位、人工井底、补芯高。
3.1.2完成套管程序完成程序包括套管规范、下深、钢级、壁厚、水泥返高、固井质量、短套管、油补距。
3.1.3煤层深度、厚度及射孔井段3.1.4解吸/吸附分析成果包括含气量、含气饱和度、临界压力3.1.5注入/压降测试及原地应力测试数据包括渗透率、表皮系数、储层压力、压力梯度、研究半径、煤层温度、闭合压力、闭合压力梯度、破裂压力等。
3.2 排采总体方案3.2.1排采目的3.2.2排采目的层及排采方式3.2.3排采设备及工艺流程设计3.2.4排采周期3.3工艺技术要求3.3.1动力系统3.3.2抽油机3.3.3泵挂组合3.3.4 地面排采流程a.采气系统;b.排液系统;3.4排采作业管理3.4.1设备管理3.4.2排采场地、人员3.4.3排采资料录取3.4.4排采动态跟踪3.4.5排采汇报制度3.5安全、环保及质量要求3.6应提交的资料、报告3.6.1施工设计书(一式十份)3.6.2排采资料(一式两份)a.排采日报、班报b.排采水样半分析原始记录c.排采水样全分析报告d.排采气样全分析报告e.排采水、气产量动态曲线f.液面资料、示功图资料g.修井资料h.阶段性总结报告3.6.3总结报告(一式十份)3.7排采主要设备、材料4 泵抽系统及地面流程的安装4.1泵抽系统4.1.1执行《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煤层气井排采作业管理暂行办法》。
煤层气排采技术规范煤层气企业标准煤层气井排采工程技术规范(试行)2008-08-18发布2008-08-18实施煤层气企业标准煤层气井排采工程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层气井排采工程施工过程中各工序的技术标准,包括排采总体方案的制定、泵抽系统、排采设备及地面流程的安装、场地标准、下泵作业、洗井、探冲砂、资料录取、分析化验、总结报告编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煤层气井的排采作业工程。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对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文。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煤层气井排采作业管理暂行办法SY/T 5587.6-93 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起下油管作业规程SY/T 5587.7-93 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洗井作业规程SY/T 5587.16-93 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通井、刮削套管作业规程SY/T 5587.5-93 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探砂面、冲砂作业规程SY/T5523-92 油气田水分析方法SY/T6258-1996 有杆泵系统设计计算方法3 排采总体方案的制定3.1基本数据3.1.1钻井基本数据钻井基本数据包括地理位置、构造位置、井别、井型、施工单位、目的层、开钻日期、完钻日期、完井日期、钻井周期、完钻井深、完钻层位、最大井斜、井深、方位、人工井底、补芯高。
3.1.2完成套管程序完成程序包括套管规范、下深、钢级、壁厚、水泥返高、固井质量、短套管、油补距。
3.1.3煤层深度、厚度及射孔井段3.1.4解吸/吸附分析成果包括含气量、含气饱和度、临界压力3.1.5注入/压降测试及原地应力测试数据包括渗透率、表皮系数、储层压力、压力梯度、研究半径、煤层温度、闭合压力、闭合压力梯度、破裂压力等。
3.2 排采总体方案3.2.1排采目的3.2.2排采目的层及排采方式3.2.3排采设备及工艺流程设计3.2.4排采周期3.3工艺技术要求3.3.1动力系统3.3.2抽油机3.3.3泵挂组合3.3.4 地面排采流程a.采气系统;b.排液系统;3.4排采作业管理3.4.1设备管理3.4.2排采场地、人员3.4.3排采资料录取3.4.4排采动态跟踪3.4.5排采汇报制度3.5安全、环保及质量要求3.6应提交的资料、报告3.6.1施工设计书(一式十份)3.6.2排采资料(一式两份)a.排采日报、班报b.排采水样半分析原始记录c.排采水样全分析报告d.排采气样全分析报告e.排采水、气产量动态曲线f.液面资料、示功图资料g.修井资料h.阶段性总结报告3.6.3总结报告(一式十份)3.7排采主要设备、材料4 泵抽系统及地面流程的安装4.1泵抽系统4.1.1执行《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煤层气井排采作业管理暂行办法》。
4.1.2 执行SY/T6258-1996标准《有杆泵系统设计计算方法》。
4.2地面流程执行《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煤层气井排采作业管理暂行办法》中的有关规定。
5 探冲砂5.1当油管或下井工具下至距煤层上界30m时,下放速度应小于 1.2m/min,以悬重下降10~20kN时认为遇砂面,连探2次。
2000m以内的井深误差应小于0.3m。
5.2冲砂管柱可直接采用探砂面管柱。
管柱下端可接一笔尖或水动力涡轮钻具等有效冲砂工具。
5.2.1冲砂尾管提至离砂面3m以上,开泵循环正常后均匀缓慢下放管柱冲砂,冲砂时排量应达到设计要求。
5.2.2每次单根冲完必须充分循环,洗井时间不小于15min。
5.2.3直径139.7mm以上的套管,可采用正反冲砂的方式,并配以大排量。
改反冲砂前正洗井应不小于30min,再将管柱上提6~8m,反循环正常后方可下放。
5.2.4井口、绞车、泵车各岗位密切配合,根据泵压、出口排量来控制下放速度。
5.2.5连续冲砂超过5个单根后,要洗井1周后方可继续下冲。
泵车发生故障须停泵处理时,应上提管柱至原始砂面10m以上,并反复活动。
5.2.6提升设备发生故障时,必须保持正常循环。
5.2.7冲砂施工发现地层严重漏失,冲砂液不能返回地面时,应立即停止冲砂,将管柱提至原始砂面以上,并反复活动。
可采用蜡球封堵、大排量联泵冲砂、气化液冲砂等方式继续进行。
5.2.8冲砂至井底或设计深度后,应保持400l/min以上的排量继续循环,当出口含砂量小于0.2%为冲砂合格。
然后上提管柱20m以上,沉降4h后复探砂面,记录深度。
5.2.9冲砂深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5.3资料录取5.3.1探砂面a.时间;b.方式;c.悬重;d.方入;e.砂面深度。
5.3.2冲砂a.时间;b.方式;c.冲砂液名称、性质、液量、泵压、排量;d.返出物描述、累计砂量;e.冲砂井段、厚度;f.漏失量、喷吐量、停泵前的出口砂比;g.沉降时间、复探砂面深度。
6 下泵作业6.1技术要求6.1.1下井油管及井下工具螺纹必须清洁,连接前要涂匀密封脂,并检查有无弯曲、腐蚀、裂缝、孔隙和螺纹损坏,不合格不准入井。
6.1.2油管外螺纹必须放在小滑车上或戴上护丝拉送。
6.1.3用动力钳上油管螺纹。
油管螺纹不准上斜,必须上满、旋紧,扭距符合规定。
6.1.4油管下到设计井深的最后几根时,下放速度不得超过5m/min,防止因长度误差顿弯油管。
6.1.5下入井内的大直径工具在通过射孔井段时,下放速度不得超过5m/min,防止卡钻和工具损坏。
6.1.6油管未下到预定位置遇阻或上提受卡时,应及时分析井下情况,校对各项数据,查明原因及时解决。
6.1.7下井油管必须用油管规通过。
6.1.8入井油管及工具必须反复丈量三次,累计复合误差应小于0.02/100m。
6.1.9入井油管及工具的下入深度与设计深度误差应小于0.3/100。
6.1.10下泵管串完成后,清水反洗井至进出口液性一致,对管串正试压5Mpa,10min压降小于0.3 Mpa。
6.1.11下入泵杆缓慢探泵底,加压小于2KN,复探两次无误上提,调整防冲距0.5-0.6m。
6.1.12试抽憋压3~5Mpa,10min压降小于0.3 Mpa。
6.2资料录取6.2.1作业时间;6.2.2施工单位;6.2.3油管及井下工具数据:规格、钢级、壁厚、根数、完成深度。
6.2.4油杆及井下工具数据:规格、钢级、根数、完成深度等。
6.2.5管串完成后试压情况。
6.2.6试抽憋压情况。
7 洗井7.1技术要求7.1.1洗井液的相对密度、粘度、pH值和添加剂应符合施工设计要求。
7.1.2洗井液储备量为井筒容积的两倍以上。
7.1.3洗井开泵时应注意观察泵注压力变化,控制排量由小到大,同时注意观察出口返出液情况。
若正常洗井,排量一般控制在25~30m3/h。
7.1.4洗井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泵压、排量、出口量及漏失量等数据。
泵压升高,洗井不通时,应停泵及时分析原因进行处理,不得强行憋泵。
7.1.5洗井过程中加深或上提管柱时,洗井液必须循环两周以上方可动管柱,并迅速连接好管柱,直到洗井至设计深度。
7.1.6进出口相对密度应一致,出口液体干净无杂质污物。
7.1.7洗井液不得漏入地层,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层的污染和损害。
7.1.8洗井施工中,提升动力设备要连续运转不得熄火。
7.1.9出口管线连接应平直,末端用地锚固定。
7.1.10严重漏失井要采取有效堵漏措施后再进行施工。
7.2洗井资料录取7.2.1作业时间;7.2.2洗井方式;7.2.3洗井液性质:名称、粘度、相对密度、切力、PH值、温度、添加剂及洗井液杂质含量等;7.2.4洗井参数:泵压、排量、注入排量、漏失量;7.2.5洗井液排出携带物:名称、形状及数量。
8 排采场地标准8.1井场平整、清洁、不污染、无杂草,井场边缘距高压线及其它设施一般不少于50m ,特殊情况时要采取防范措施。
8.2井场布局要考虑不同季节时的风向。
8.3井场范围一般为30 30m ,并要有围栏圈闭。
8.4消防器材齐全、性能良好,要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
危险区要有明显标志牌,如高压危险牌、禁止烟火牌等。
8.5井场内要有排水池,排液要符合工业卫生标准与环保标准。
8.6气水管线要有颜色标志。
8.7进入井场的工作人员要穿戴劳保用品,危险区有安全护栏。
8.9冬季有保温设施。
9排采及资料录取9.1原始资料录取9.1.1排液数据a.氯离子:每班(8小时)作一次分析,单位mg/l,修约到小数点后一位。
b.PH值:每班(8小时)作一次分析。
c.含砂:每班(8小时)作一次分析,修约到小数点后两位。
d.水表初值、水表终值:每两小时记录一次,单位m3,修约到小数点后一位。
e.产水量:产水量每两小时记录一次,单位m3,修约到小数点后一位。
每班(8小时)作一次班产水量小计,三班汇总到日排采数据表。
f.动液面:每班(8小时)作一次计算,单位m,修约到整数。
特殊情况如气水产量突然变化、检泵、改变工作制度前后、停抽前后等要及时测量。
9.1.2采气数据a.套压:每一小时记录一次,单位Mpa,修约到小数点后两位。
b.系统压力:每一小时记录一次,单位Mpa,修约到小数点后两位。
c.气表初值、气表终值:每一小时记录一次,单位m3,修约到小数点后一位。
d.工作流量:气表终值与气表初值之差,e.修正系数:将工作流量换算成标准流量时根据系统压力计算出的系数。
f.标准流量:标准状态下的气体流量。
g.分离器量:每一小时记录一次,单位m3,修约到小数点后一位。
h.产气量:标准流量与分离器量之和。
每班(8小时)作一次班产气量小计,三班汇总到日排采数据表。
9.1.3示功图:每10日一次测量,包括功图、电流、载荷等,如发现抽油机及井下泵工作异常,要及时进行测量诊断。
9.2分析化验资料录取9.2.1每15日分别做一次气水全分析。
9.3排采动态分析根据所采集的原始数据,及时作产量、压力、液降等参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及时跟踪排采动态,分析排采变化,以便及时修正排采工作制度,使产能达到最佳状态,并预测未来产能的变化趋势。
10 气水分析10.1气样全分析10.1.1技术要求a.采用排水取气法或球胆采气;b.每次采样不少于两个样品(平行样);c.每个样品不少于500ml;d.采样后要在48小时内进行分析;e.每个样品空气含量不超过10%。
10.1.2分析化验项目a.采样日期;b.分析日期;c.样品编号;d.项目:N2、CH4、CO2、H2S、C2H6、C3H8、iC4H10、nC4H10、Ic5H12、nC5H12;e.组分含量、总值、空气含量,单位:百分含量,修约到两位小数;f.相对密度,修约到四位小数;10.2水样全分析10.2.1技术要求a.采样瓶必须用水样清洗3次以上。
b.每个样品不少于500ml。
c.每次采样不少于两个样品。
d.采样后要在48小时内进行分析。
10.2.2分析化验项目a.采样日期;b.分析日期;c.样品编号;d.项目:Na+、K+、Mg++、Ca++、Cl-、SO4-、HCO3-、CO3-、OH-,单位:mg/l,e.总值、总矿化度,单位:mg/l,修约到整数;毫克当量每升,修约到两位小数;f.总硬、永硬、暂硬、总碱度,单位:mg/l,毫克当量每升,修约到两位小数;g.水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