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杂志
- 格式:docx
- 大小:11.44 KB
- 文档页数:1
本⽂原载《中国翻译》2003年第3期,第62-64页。
谈国内翻译研究中的译名问题王⾦波*(上海交通⼤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030 摘要:本⽂结合⼤量实例指出⽬前国内翻译研究中的译名混乱问题。
本⽂认为,翻译研究者各⾏其是,⽆视译名原则和国家译名标准,疏于考证是导致译名混乱的主要原因。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翻译研究者应协同合作,遵守规范,保持统⼀。
关键词:译名;国家标准;统⼀Abstract: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with reference to a number of sampled cases, the lack of conformity in the translation of proper names in China‘s translation studies. It maintains that translation studies scholars often translate proper names at will, with little regard for accepted principles and national standards. To solve this problem, translation studies scholars should make concerted efforts to translate in conformity with national standards concerned. Key words: translation of proper names;national standards;conformity ⼀、历史的回顾 早在20世纪初,中国新⽂化运动的先驱陈独秀就在《新青年》1916年第2卷第4号写了⼀篇探讨译名问题的⽂章《西⽂译⾳私议》,把西⽅主要语⾔(英、法、德、俄等)中元⾳、辅⾳及元⾳、辅⾳字母组合分门别类,总结其读⾳规律,并给出相应的汉字⾳译,意在统⼀译名。
刊名:中国翻译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主办: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中国翻译协会周期:双月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ISSN:1000-873XCN:11-1354/H邮发代号:2-471复合影响因子:2.663综合影响因子:1.649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翻译曾用刊名:翻译通讯创刊时间:1979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中国翻译》杂志期刊简介《中国翻译》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和中国翻译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国内统一刊号:CN11-1354/H,国际刊号:ISSN1000-873X。
本刊自1979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办刊宗旨,关注理论前沿,贴近翻译实践,反映国内、国际翻译学术界前沿发展水平与走向,开展翻译学理论研究,交流翻译经验,评介翻译作品,传播译事知识,促进外语教学,介绍新、老翻译工作者,报道国内外译界思潮和动态及行业发展态势,加强编读互动交流,以满足业界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中国翻译》杂志期刊栏目设置本刊主要栏目:译学研究、翻译理论与技巧、翻译评论、译著评析、翻译教学、科技翻译、经贸翻译、实用英语翻译、人物介绍、国外翻译界、当代国外翻译理论、翻译创作谈、翻译史话、译坛春秋、中外文化交流、国外翻译界动态、词汇翻译选登、读者论坛、争鸣与商榷、翻译自学之友等。
论文快速发表绿色通道—期刊之家网发表流程:收稿---稿件初审---商定期刊---杂志社审稿---办理定金---修改定稿---确认---付余款---杂志社发采稿通知---发表见刊---接收期刊样册---知网收录论文刊发时间:从收到论文版面费起3-4个月(特殊情况除外),针对需要快速发表的作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中国译协《中国翻译》编辑部与江苏人文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中国译协江苏培训中心)联合举办第二十四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
具体参赛规则如下:一、本届竞赛分别设立英译汉和汉译英两个奖项,参赛者可任选一项或同时参加两项竞赛。
二、《中国翻译》2012年第1期以及中国译协网()韩素音青年翻译奖专栏刊登竞赛规则、竞赛原文;参赛报名表请到中国翻译协会网站韩素音青年翻译奖专栏下载。
三、参赛者年龄:45岁以下(1967年1月1日后出生)。
四、参赛译文须独立完成,杜绝抄袭现象,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赛资格。
请参赛者在大赛截稿之日前妥善保存参赛译文,请勿在书报刊、网络等任何媒体公布自己的参赛译文,否则将被取消参赛资格并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
五、参赛译文和参赛报名表格式要求:参赛译文应为WORD电子文档,中文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字体,全文小四号字,1.5倍行距,文档命名格式为“XXX(姓名)英译汉”或“XXX(姓名)汉译英”。
参赛报名表文档命名格式为“XXX(姓名)英译汉参赛报名表”或“XXX(姓名)汉译英参赛报名表”。
译文正文内请勿书写译者姓名、地址等任何个人信息,否则将被视为无效译文。
每项参赛译文一稿有效,恕不接收修改稿。
六、参赛方式及截稿日期:请参赛者于2012年5月31日(含)前将参赛译文及参赛报名表以电子文档附件形式发送至hansuyin2012@,发送成功的文档得到自动回复后,请勿重复发送。
如需查询是否发送成功,可在6月10日至7月10日之间拨打电话(010)68997177。
本届竞赛不再接收打印稿。
七、参赛者在提交参赛译文后,交寄报名费50元,如同时参加两项竞赛,请交报名费 100元。
汇款地址:北京市阜外百万庄大街24号《中国翻译》编辑部,收款人:《中国翻译》编辑部,邮编:100037。
请在汇款单附言上注明“XXX(姓名)参赛报名费”字样。
未交报名费的参赛译文无效。
八、本届竞赛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名,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将被授予奖金、奖杯、证书和纪念品,优秀奖获得者将被授予证书和纪念品。
中文核心期刊和出版物的认定标准一、人文社会科学类二、三级期刊目录注:1、本附录人文社科类中核心期刊的认定参照了南京大学的((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10—2011年)》。
2、南京大学的((CSSCI来源期刊目录》中每类排名第一的为人文社科类一级期刊。
3、人文社科类二级期刊的筛选以((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10—2011年)》所载各学科类别核心期刊总量减去一级期刊后的10%认定,其具体名录为扣除一级期刊后依次选取。
4、人文社科类三级期刊的筛选以((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10—2011年)》所载各学科类别核心期刊总量减去一级期刊后的30%认定,其具体名录为扣除一、二级期刊后依次选取。
5、各学科核心期刊入选名录按四舍五入办法录取。
6、不足5份核心期刊的学科,将排名第二的期刊定为三级期刊。
7、本附录中一、二、三级核心期刊的认定依南京大学的((CSSCI来源期刊目录》中核心期刊的变化作相应调整。
二、自然科学类二、三级期刊目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
2、自然科学类二级期刊的筛选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所载各学科类别核心期刊总量的10%认定,其具体名录为扣除一级期刊后依次选取。
3、自然科学类三级期刊的筛选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所载各学科类别核心期刊总量的20%认定,其具体名录为扣除一、二级期刊后依次选取。
4、各学科核心期刊入选名录按四舍五入办法录取。
5、不足5份核心期刊的学科,将排名第一的期刊定为三级期刊。
6、本附录中二、三级核心期刊的认定依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核心期刊的变化每四年调整一次。
三、“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名单(各类别不分先后;排名不分先后,按拼音排序)(一)社科类安徽人民出版社北京出版社长春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法律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人民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九州出版社青岛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上海人民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外文出版社学习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二)科技类电子工业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星球地图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中国人口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三)大学类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四)教育类高等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五)古籍类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黄山书社岳麓书社中华书局(六)少儿类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接力出版社明天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七)美术类安徽美术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八)文艺类长江文艺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一A、外语类核心期刊:1. 中国翻译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2. 中国科技翻译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3. 上海翻译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4. 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5.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6. 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学院7. 现代外语广州外语外贸大学8. 外语界上海外国语大学9. 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10. 外语教学西安外国语大学11.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12. 外国文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13. 外国文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14. 外国文学北京外国语大学15. 国外文学北京大学16. 当代外国文学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译林出版社17. 世界文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18. 山东外语教学山东师范大学19. 俄罗斯文艺北京师范大学20. 中国俄语教学北京外国语大学21. 外语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22.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天津外国语大学一B、重点大学学报:1.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3.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5.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6.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8.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著名大学学报:1.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6.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8.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3.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5.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7.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1.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2.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3.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4.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5.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6.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7.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8.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9.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1.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2.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4.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5.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6.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7.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9.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0.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1.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2.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43.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4.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5.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6.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7.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8.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9.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0.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51.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2.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3.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4.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5.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5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7.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58. 译林59. 中国比较文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60. 名作欣赏北岳文艺出版社61. 文学评论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62. 文艺理论研究华东师大中文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63. 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艺术研究院64. 文艺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65. 外国文学动态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66. 当代语言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67. 语言教学与研究北京语言大学三、知名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类期刊:1.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7.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4.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5.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6.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8.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 东岳论丛山东社会科学院21. 北方论丛哈尔滨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2. 修辞学习复旦大学23. 中国外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4. 比较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5. 教师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26. 外国教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7. 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报刊社28. 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四、普通学术期刊:1.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4.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3. 齐鲁学刊(曲阜师范大学)14.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5.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6.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8.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1.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2.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3.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4.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5.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6.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7.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8.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9.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1.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2.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3.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34.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6.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7.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8.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9.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0.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2.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外语学院国家级核心期刊及一级杂志明细表。
刊名:当代语言学(原名为:国外语言学)出版地:北京主办单位: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投稿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当代语言学》编辑部 100732电子邮件:***********************刊名:外国语言文学(原名为:福建外语)出版地:福州主办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更多详情>>>)投稿地址: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外语》编辑部 350007主要栏目:语言研究、教学法理论与研究、外国文学评论、翻译理论与研究、问题与商榷、书刊评介、学术动态等电子邮件:*************.cn刊名:国外外语教学出版地:上海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投稿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国外外语教学》编辑部 200062电子邮件:******************.cn扩版启事: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国外外语教学》已于2003年第1期起扩版,由原来的每期48页改为每期64页,仍为季刊。
《国外外语教学》是全国发行的外语教学与研究类学术性期刊。
本刊及时向读者介绍国内外外语教学领域的新思想、新趋势、新方法和新经验,广泛反映世界各国外语教育的现状和动态。
本刊坚持以研究和普及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为办刊方针,以结合我国外语教学实际为选稿原则。
来稿要求论有所据,言有新见。
本刊接受纸质稿件,因此请勿以电子邮件方式投稿。
为方便匿名审稿,稿件正文请勿显示作者姓名或与作者有关的其他信息。
请单独附一页,注明文章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及邮编、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地址。
刊名:江苏外语教学研究出版地:南京主办单位:江苏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投稿地址: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外语教学研究》编辑部 210097 电子邮件:******************刊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出版地:洛阳(河南)主办单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投稿地址:河南省洛阳市《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 471003电子邮件:*********************.cn稿约:本刊是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学术刊物,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科学,理论联系实际,以繁荣学术、促进中国外语教学与研究为己任。
7林戊荪先生属于建国初期由国外留学回国的一代知识分子。
他本来计划在结束美国学习后继续赴欧研究西方哲学与方法论,但他得知中国解放,于1950年夏毅然回国,参加祖国的文化建设。
他应邀进入《人民中国》杂志社,从此开始了为之奋斗一生的对外传播与翻译事业。
20世纪90年代,林先生就以其英译《孙子兵法·孙膑兵法》而蜚声海内外,近来又推出《论语新译》,堪称中国文化典籍的译品双璧。
一、独步典籍翻译,心仪《孙子兵法》中国文化典籍的翻译,若以《论语》为例,大约经历了早期基督教传教士的翻译和海外汉学家的翻译,其后海外华人即新儒家的研究和翻译,以及当下中国大陆学者的翻译。
第一类具有浓厚的国学西化的色彩,有的文本几近面目全非,其中研究部分经过“往复翻译”的形式回到当代中国,滋养中国文化新的姿态和生命。
第二类企图用新儒家的思想方法重新阐释儒家经典,以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弘扬中国传统文明的精神,由于译者谙熟汉语及其思想渊源,译文和思想容易为国人所接受。
最后一类,或者由于政府文化政策的策动,或者由于译者个人心理动机所致,多体现出字面翻译的倾向和文化输出的强烈动机。
林先生的典籍英译,基本上属于第三类,但却因其鲜明的译文特色和前瞻的文化立场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们目前的翻译属于“经典重译”。
为什么要进行经典重译呢?林先生以自己的丰富的阅历和多年从事翻译的经验,给我们以现身说法:我认为,重译有两个理由。
第一,一个人对于原作的认识可能不同于原译者们的认识。
随着研究工作的进展和有关知识的增多,对于原作的理解也就愈加精细精深。
……第二,英语作为目标语,其本身也是与时俱进的。
读者需要使用当代英语的读本。
这些正是我希望在重译中能做到的。
(林戊荪、钱多秀,笔者译,下同)中国文化典籍浩如烟海,选择余地很大,为什么偏要翻译《孙子兵法》和《论语》?林先生曾对笔者说:“年轻时,有位长者告诉我,在中国有两本必读书。
一本是《孙子兵法》,一本是孔子的《论语》。
国内翻译研究现状综述作者:穆琳洁沈倩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17期摘要近十多年来,我国的翻译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研究视野也更加开阔,但在理论建构,研究深度和创新性方面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本文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了国内翻译研究的现状并指出其不足之处,以期能对以后的译学研究有所启示。
关键词翻译研究翻译标准多元化视角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0 引言伴随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翻译作为沟通不同文化的重要精神桥梁正在与社会各领域发生着更为广泛的联系。
近十多年来,中国的翻译研究艰难但迅速地跨越了从对“信达雅”无休止的争论,乃达、纽马克、卡特福德等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的引入,到对巴斯特等的多元系统、操纵理论、女性主义等翻译思想或流派的评价和接收过程。
研究著作不断涌现,翻译理论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研究范围不断扩大,视角也日趋多元化,方法与手段也更为客观、科学。
1 科学观与艺术观的统一长期以来,翻译研究都陷于诸如形与神,直意与意译,归化与异化等经验主义的二元对立中,而近十多年来引起翻译界激烈争论的当数有关翻译性质的科学观与艺术观。
在《中国翻译》杂志上,劳陇(1996)声称“翻译活动是不受客观规律支配的,所以翻译活动不可能成为科学。
” 而唯一正确的道路是:“我们必须在翻译实践的基础之上,集中力量,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解决翻译理论的基本问题,即Why(为什么),What(是什么)和How(怎么办)的问题,通过广泛的研究,达到共同的、一致的、正确的认识,然后在这个可靠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翻译理论体系来。
”无独有偶,就在同一年,林璋(1996)对翻译和翻译学、科学与艺术等基本概念作了论证,并争论说翻译是一种行为,“翻译始终都在处理聚合关系,对聚合关系的处理贯穿翻译的全过程”,进而得出翻译既不是艺术也不是科学,只是一种技能,而研究翻译行为和翻译结果的翻译学毋庸置疑是一门科学。
相关科学,特别是语言学的发展,促使翻译研究沿着科学方向深入探索,但长期以来,人们基本上是凭借他人或自身的经验进行翻译,大多数论著也不过是经验的总结。
(一)、国内性别视角下的翻译研究现状截至2005年7月,笔者收集到国内发表的性别视角下的翻译研究文章29篇,书籍一本。
总体而言,和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相比,性别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在中国呈现以下特点。
1、国内性别与翻译研究结合起步较晚。
直至1999年,国内才有学者注意到译者性别也是影响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穆雷,1999:36-38)。
2000年才有学者介绍西方女性主义对翻译的影响(廖七一,2000:302 )。
到2002年,我国的翻译研究者才真正开始关注女性主义翻译,这一年,全国的期刊和论文集上一共出现了七篇论及女性主义翻译观的文章。
到2004年,国内研究者对女性主义翻译的研究达到一个小高潮,发表了12篇论及此方面的论文,其中《中国翻译》杂志在2004年第四期上专门刊登了一组四篇文章,从不同方面对女性主义翻译进行了集中探讨。
至2005年国内才有专门论及女性主义翻译的书籍问世(费小平,2005)。
尽管国内性别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到目前为止并不多,但其增长速度较快(见图表1),这表明在中国性别和翻译研究的结合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2、由于中国没有发生西方意义上的女性主义运动,因此中国的译者和译论研究者并没有像接受了女性主义思想、并投身女性主义运动的西方译者和译论研究者一样,自觉地将性别同翻译实践与研究结合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译界对翻译性别视角的讨论主要从介绍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的成果入手。
到目前为止,国内对女性主义翻译的研究仍主要停留在评介和梳理阶段,研究不够深入广泛[⑥]。
在29篇已发表的论文中,19篇为介绍、梳理型文章,6篇为介绍兼运用型文章,4篇为女译者访谈和女译者梳理。
这三种类型的文章占中国女性主义翻译研究论文的比例在图表2中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来:介绍、梳理型文章占国内女性主义翻译研究论文绝大部分,介绍兼运用型文章所占比例刚过五分之一,女译者访谈和梳理所占比例最小。
而唯一一本将女性主义翻译单独列为一章进行探讨的著作《翻译的政治——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费小平,2005)也是理论梳理居多,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发展、运用比例不大,稍后笔者将更详细地进行评述。
中国翻译杂志
中国翻译杂志是一本专注于翻译研究和实践的期刊,旨在促进翻译学术交流和提升翻译专业水平。
本杂志涵盖了多个翻译领域,包括文学翻译、口译、笔译、机器翻译等,并提供丰富多样的文章和观点。
该杂志每期约有700字的文章,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术研究:该栏目为学者提供了发表学术研究成果的平台。
文章涉及翻译理论、翻译方法、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推动翻译学科的发展。
2.翻译实践:该栏目邀请翻译从业人员分享实际翻译工作中的经验和技巧。
文章内容包括翻译案例分析、专业术语解析、翻译实用技巧等,旨在帮助翻译工作者提升专业水平。
3.文学翻译:此栏目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翻译。
文章内容包括文学翻译的方法和策略、文学作品的译介和比较研究等。
通过对文学翻译进行深入探讨,该杂志旨在提升翻译界对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和艺术水平。
4.口译:此栏目关注口译工作中的技巧和挑战。
文章内容包括口译的实践经验、口译技巧及应对策略等,为从事口译工作的人员提供实用指导。
5.机器翻译:此栏目研究机器翻译的相关技术和发展趋势。
文章内容包括机器翻译的新技术、算法优化、质量评估等。
通过
对机器翻译的深入研究,该杂志旨在促进机器翻译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总之,中国翻译杂志致力于为翻译学者和从业人员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和实践经验分享的平台,促进翻译学科的发展和提升翻译专业水平。
中国翻译
杂志简介
《中国翻译》(双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主管,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同时也是中国翻译协会的会刊。
它是翻译工作者交流译学研究和翻译实践经验的窗口,进行学术争鸣的园地。
本刊是国家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译协的宗旨是开展翻译研究和学术交流;促进翻译人才培养和翻译队伍建设;进行行业指导,参与行业管理;维护翻译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开展与国内外相关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杂志云官网
《中国翻译》反映国内、国际翻译学术界前沿发展水平与走向,开展译学理论研究,交流翻译经验,评介翻译作品,传播译事知识,促进外语教学,介绍新、老翻译工作者,报道国内外译界思潮和动态,繁荣翻译事业。
报道国内外译界思潮和动态。
是大专院校外语师生、翻译工作者和翻译爱好者交流译学研究和翻译实践经验的窗口,进行学术争鸣的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