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古装服装设计图
- 格式:doc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5
Q版《大明衣冠》转自汉服吧,原作者:撷芳主人,地址绘制工具:PhotoshopCS2说明:中华服饰历代各不相同,使今天的人们无法了解古人真实的衣着样子,往往是凭借古代人物画和戏曲、影视的并不完全正确的展示来想象,尤其中国影视制作中的古装服饰五花八门,逐渐走向了一种极端扭曲的病态审美。
这次按《大明会典》及《明史》并参照明代写实主义的肖像画绘制一套Q版的《大明衣冠图志》,希望能够为大家了解明代服饰出一份力。
并且努力证明一下原汁原味的中华服饰并非不能通过现代方式展示,期待中国的影视服装制作和古装动画漫画造型能在本国文化的表达上超越邻国。
由于本人没有受过专业美术教育,画得不好,但是在考据上是颇下了工夫的,能够对希望了解明代服饰的朋友有一些帮助。
文中所引文字,基本来自《大明会典》"冠服"以及《明史》"舆服",所参考图主要为出土、传世衣冠实物及定陵发掘报告《定陵》等。
大家想找原文献查阅可以去百度搜索:《大明会典》卷之六十?冠服六十一?冠服二《明史》卷六十六志第四十二?舆服二舆服三《礼部志稿》卷十八?仪制司职掌冠服另有专门研究明代服饰的论坛,有大量文字、实物资料可供参考。
皇帝冕服衮冕凡祭天地、宗庙及正旦、冬至、圣节则服衮冕,祭社稷、先农、册拜亦如之。
冕:以皂纱为之。
綖版宽一尺二寸,长二尺四寸。
冠上有覆,玄表朱里。
前后各有十二旒,贯五采玉珠十二,赤白青黄黑相次。
綖版下以玉珩维冠。
玉簪导,贯纽,纽与冠武并系缨处皆饰以金。
朱缨,青纩充耳,缀以玉珠二。
衮服:用十二章。
玄衣六章(嘉靖制度)--日月在肩,星、山在后。
龙、华虫在两袖。
长不掩裳之六章。
裳黄色,绣六章,分作四行--火、宗彝、藻、为二行。
米、黼、黻、为二行。
中单:素纱为之,青缘领,织黻文十二。
蔽膝:随裳色,罗为之。
上绣龙一,下绣火三。
大带:素表朱里,在腰及垂皆有綼,上綼以朱,下綼以绿,纽约用素组。
革带:前用玉,其后无玉,以佩绶系而掩之。
汉服设计美术知识点汇总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作为一名汉服设计师,了解汉服的美术知识点对于提升设计水平和创作风格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汉服设计的美术知识点,旨在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来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汉服作品。
一、色彩搭配与运用汉服的色彩搭配对于展现其独特魅力至关重要。
汉代时期,汉服以鲜艳明快的色彩为主,常采用红、绿、蓝、黄等鲜亮的色彩,色调鲜明且对比强烈。
在汉服设计中,可以运用对比色、互补色等色彩搭配原则,突出服饰的美感和层次感。
同时,还要考虑色彩与人物形象、场合氛围的协调。
二、服饰图案与纹饰汉服的服饰图案与纹饰是其重要的装饰元素之一。
汉代时期,常见的服饰纹饰有云纹、龙纹、葫芦纹等,这些纹饰往往寓意着吉祥和繁荣。
在汉服设计中,可以根据主题和表达的意境选择合适的纹饰,通过细致精美的手工刺绣或印染技法,将其融入到服饰中,突出服饰的美感和独特性。
三、面料与质地选择汉服的面料与质地选择直接影响着服饰整体的效果和触感。
在选择面料时,可以考虑选用丝绸、棉麻等传统材料,以保持汉服的传统韵味。
同时,在服饰流线和廓形设计上,要根据面料的质地选择合适的剪裁和结构,以达到舒适、得体的效果。
四、衣着剪裁与细部装饰汉服的剪裁和细部装饰是展现品味和设计功力的关键所在。
在剪裁设计上,要注重服饰的版型和比例,合理考虑各个部分的线条和体积关系,以展现出汉服独特的韵味和身姿之美。
同时,在细部装饰上,可以运用刺绣、描金、蕾丝等工艺手法,为服饰增添细腻的触感和华丽的效果。
五、发型与配饰汉服的发型与配饰对于整体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
在发型设计上,可以参考古代画像和铭刻中的形象,选择合适的发饰和造型,以突出服饰的特点和个性。
同时,在配饰选择上,可以考虑佩戴项链、耳环、腰带、手镯等传统配饰,以丰富整体形象和展示汉服的华贵和优雅。
通过对汉服设计的美术知识点的了解与应用,设计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汉服的特点与风格,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与创作能力。
古装唯美手绘美女篇一:最美的十首情诗词_内附手绘古装美女最美的十首情诗词内附手绘美女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二、《卜算子》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三、《诗经?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四、《上邪》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五、《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篇二:强烈推荐教你手绘古装美女来源:CC视觉作者:白依依本篇教程简单介绍了照片转手绘的方法。
作者的制作过程比较简要,一些细节的处理没有详细说明,新手估计不太容易上手。
制作的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可以加作者QQ或转手绘群:59458874。
原图篇三:手绘古装服装设计图手绘是从事建筑,服饰陈列设计、橱窗设计、家居软装设计、空间花艺设计、美术、园林、环艺、摄影,工业设计视觉传达等专业学习的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手绘是从事建筑,服饰陈列设计、橱窗设计、家居软装设计、空间花艺设计、美术、园林、环艺、摄影、工业设计、视觉传达等专业学习的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在效果图的学习过程中,临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与环节。
它是衡量大学生手绘能力的重要指标。
同时对大学生毕业,就业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1起源从远古到20世纪中期,还没有关于西南地区丝绸手绘服饰的文字记载与实物展现,这是一段需要发掘的工艺史实。
文革的10年,是我国服装发展史上最悲哀的10年。
10年中经济停滞,政治上禁锢,百姓长时间地生活在一种压抑的氛围之中,但这也阻止不了人们对服饰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
南充地处四川腹地东北部,民风纯朴、历史悠久。
由于气候和地势的原因,这里自古就有栽桑养蚕的习惯,因此也是全国著名的“四大”桑蚕基地之一。
随着文革结束,经济复苏,丝绸成为当时四川的大宗出口商品,各地丝绸厂应运而生,丝绸行业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涉及真丝绸手绘的历史,这里不能不谈到南充绸厂(现为四川美亚丝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20世纪70年代,南充绸厂当时的织绸机已有700台左右,丝织、印染设备齐全。
年产各类真丝绸缎800万m 左右,其产量居西南地区第一。
该厂生产的织花、印花绸缎主要作为外销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1955年,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访问亚洲五国时,就把南充绸厂生产的“方方锦”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
当时设计室规模列全四川之首,其规模可与浙江的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媲美。
西南地区的成都、重庆、宜宾、万州、达州、乐山、西昌、泸州等地的大批设计人员来南充绸厂设计室进修。
陕西、云南、贵州、新疆等省、市、自治区丝绸行业也派人前来参观、学习、交流,盛况空前。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第一批下乡知青返城,这些知青大都进入了各地工厂,两三年后已到婚配年龄,由于当时物质十分匮乏,结婚时来设计室要求老师们画一幅婚庆画,也就在情理之中。
当时的婚庆画大都用150g 的道林纸画喜鹊闹梅、牡丹富贵这些题材,红色摘要:客观地叙述了当代西南地区丝绸手绘服饰的起源与发展,并对四川与浙江、江苏的丝绸手绘工艺进行了比较,阐述了蜀绘工艺的一些重要特点。
关键词:丝绸手绘工艺;西南地区;当代;起源;发展中图分类号:J523.2(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7003(2006)11-0030-03的蜡光纸剪大红喜字贴窗花。
国风服饰知识点总结图一、服饰概述中国历史悠久,服饰文化也源远流长。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服饰文化不断演变,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国风服饰。
国风服饰是中国传统服饰的总称,包括了汉服、唐装、宋服、明装等各个朝代的服饰风格。
这些古代服饰非常注重细节和造型,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国风服饰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图案丰富、剪裁合身,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因此备受现代人的喜爱。
二、汉服1、起源:汉服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起源于西汉时期,后经过多次演变和改良,形成了不同的款式和风格。
2、特点:汉服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图案精美、面料华丽。
男女汉服的剪裁和款式有所不同,但都以体现传统的尊重和礼仪为宗旨。
3、款式:汉服包括上衣、下裳、腰带、饰品等,每种款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比如女性汉服的裙摆宽大、色彩明艳,男性汉服的袍袖宽大、图案简洁。
三、唐装1、历史:唐朝是中国服饰发展的辉煌时期,唐装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顶峰。
唐装以宽袖、大襟、宽袍为特点,款式多样,色彩丰富,体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开放。
2、特色:唐装注重宽松舒适,以表现出尊贵、典雅的气质。
同时,唐装还注重细节的装饰,如刺绣、宝石、珠花等,体现了唐代人的奢华与时尚。
四、宋服1、特点:宋代服饰的特点是简约、朴素,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
宋服注重体现文化内涵,不追求繁琐的装饰,更注重对身形的体现。
2、剪裁:宋服的剪裁讲究线条流畅、简洁利落,能够很好地体现人的身材和气质。
整体风格淡雅而静谧,展现了宋代社会的风雅之气。
五、明装1、特色:明代服饰以腰带、大袖、流苏为特色,注重对古典诗意和传统文化的体现。
明装的款式多样,有貂蝉袄、马褂、龙袍等。
2、色彩:明代服饰的色彩鲜艳而大胆,以红、黄、金等颜色为主,富有浓厚的宫廷气息和壮丽的气质。
六、国风服饰的发展国风服饰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然而在现代社会,国风服饰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受西方服饰文化的影响,国风服饰逐渐被淡化和遗忘;另一方面,年轻人对传统服饰失去了兴趣,更倾向于时尚、潮流的服饰。
国画中的汉服艺术表现手法----十八描万壑听松 2004-2-13 9:53:20汉服的飘逸灵动,在国画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古人以多种笔法,不仅表现了汉服的型制,更充分展示了汉服的神韵。
由汉服改制的和服、韩服,虽然保留了汉服右衽大袖的特点,却已经失去了汉服如行云流水般的神韵。
我相信,在和服、韩服、西服、清装的服饰背景下,是决不会产生如此生动而丰富的国画艺术的。
清朝庭要求人民剃发易服,但是画家却依然钟爱汉服,为什么呢,我想只有汉服才符合国画的神韵。
同样,日本的在和服背景下的浮世绘又完全是另一种风格了,而西方的绘画更与中国国画有着本本质的区别。
所以喜爱国画的人,应当也是喜爱汉服的人。
传统国画的神韵能够得以体现,服饰占据了主要的地位,风格都较淡雅、超脱、飘逸,让人能容易进入画中意境。
而西方是表现人体为主,多是乳房崇拜。
追求写实,讲究光线和色彩。
感觉画风真实。
日本画吸收了西方的特点,用色华丽,讲究用料名贵。
但画的风格反出现一种“纸人上色”效应,给人阴森感觉,有种名副其实的鬼气。
人物十八描又称“古今描法一十八等”,在明代周履靖的《夷门广牍》和汪珂玉《珊瑚网》中都曾叙述过现把明代汪珂玉《珊瑚网》“古今描法一十八等”,简称十八描,摘录如下:高古游丝描如周举类铁线描如张叔厚行云流水描马蝗描马和之顾兴裔类一名兰叶描钉头鼠尾描武洞清混描人多描撅头描秃笔也马远夏圭曹衣描魏曹不兴折芦描如梁楷尖笔细长撇捺也橄榄描江西颜辉也枣核描尖大笔也柳叶描似吴边f观音笔竹叶描笔肥短撇捺战笔水纹描减笔描马远、梁楷之类柴笔描粗人减笔也蚯蚓描汪珂玉的十八描说、是古今程式化措法的一个总结,虽然其中描法亦有相近难分者,但作为古今描法,他已经概括无遗。
叶惜他文中无图,现在根据十八描的线法.前新配以各家图例,对照研究.即呼理解到这些措法的异同在哪里。
十八描图例。
包括清代王赢手绘本、《点石斋从画本》。
日本谷文晁《写山楼描法》、和日本画家尾张勾四台专本从物十八描图式》共四种,现选三种以供对照。
国风服装设计细节理念
在当今时尚界,国风服装设计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国风服装设计以传统的中国元素为灵感,注重细节的精致和独特的设计理念,让人们重新认识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
国风服装设计注重细节,从面料的选择到图案的设计,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
面料通常选用丝绸、棉麻等传统材质,不仅舒适透气,而且能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图案设计方面,常常采用中国传统的花鸟图案、汉服元素等,让服装更具有中国特色。
除了面料和图案,国风服装设计还注重剪裁和工艺。
剪裁上,服装常常采用宽袖、立领等传统元素,让服装更具中国古典美。
工艺上,常常采用刺绣、绣花等传统手工艺,让服装更加精致华丽。
国风服装设计的理念不仅仅是为了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让人们重新认识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细节的精致和独特的设计理念,国风服装设计让人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中国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当今时尚界,国风服装设计细节理念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它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让人们重新认识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相信随着国风服装设计的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将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手绘是从事建筑,服饰陈列设计、橱窗设计、家居软装设计、空间花艺设计、美术、园林、环艺、摄影,工业设计视觉传达等专业学习的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手绘是从事建筑,服饰陈列设计、橱窗设计、家居软装设计、空间花艺设计、美术、园林、环艺、摄影、工业设计、视觉传达等专业学习的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在效果图的学习过程中,临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与环节。
它是衡量大学生手绘能力的重要指标。
同时对大学生毕业,就业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与其相对应的是电脑效果图。
手绘与我们的现代生活密不可分,建筑、服装、插画、动漫……手绘的形式分门别类,各具专业性,对建筑师、研究学者、设计人员等设计绘图相关职业的人来说,手绘设计的学习是一个贯穿职业生涯的过程。
手绘培训是一种以手绘技能需求为对象的教育训练,对现代社会设计美学的传承有着不可取代的现实意义。
手绘是应用于各个行业手工绘制图案的技术手法,设计类手绘主要是前期构思设计方案的研究型手绘和设计成果部分的表现型手绘,前期部分被称为草图,成果部分被称为表现图或者效果图。
手绘内容很广阔,所以言语无法尽善表达。
"图画是设计师的语言"。
从家居设计到空间花艺设计,从陈列设计到橱窗设计,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一个设计师是不会画图的。
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平面设计图和3D效果图都
被用来体现产品设计,但是电脑制图所需的时间和硬件设备上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作为一个设计师,如何把自己的创意和灵感记录和描绘出来,如何用画笔及时的与客户交流沟通,成为衡量设计师们专业度的重要标准。
手绘不仅仅只有手绘设计图还要包含手绘壁画、手绘墙纸、手绘装饰画、手绘服饰、手绘墙等更多的内容。
作为一名设计师应该具备的基础素质:职业规划、设计文化、美学基础、设计法则、手绘技巧、必备软件……
绘画步骤及基本技法:
1、准备
2、草图
3、正稿
4、上色
5、调整
6、出稿
准备
要想画出一幅成功的渲染图,前期的准备必不可少。
马克笔的一大优势就是方便,快捷,工具也不像水彩水粉那么复杂,有纸和笔就足够了。
纸通常用两种:一种是普通的复印纸,用来起稿画草图,另一种是硫酸纸(A3),用来描正稿和上色。
硫酸纸是非常好的纸型,实践证明,马克笔在硫酸纸上的效果相当不错,优点是有合理的半透明度,也可吸收一定的颜色,可以多次叠加来达到满意的效果。
复印纸等白纸类的吸收颜色太快,不利于颜色之间的过渡,画出来的往往偏重,不宜做深入刻画,只适用于草图和色练习。
笔也需要两类,针管笔和马克笔。
针管笔以一次性的为好,德国红环或三菱的,备几种型号,用0.1,0.3,0.5和0.8,有了线型的变化画面才会丰富。
一次性针笔在硫酸纸上挥发性好,线条流畅,注水的针笔或钢笔画出来干的很慢,很容易蹭脏画面。
马克笔用韩国产的“TOUCH”系列,油性,120种色,有方头和圆头,价格在十圆左右,水分很足,用起来很爽。
作为专业表现,颜色至少六十种以上,做景观的绿色系列要全。
当然,马克笔也根据个人喜好而定,但最好是油性的。
草图
草图阶段主要解决两个问题:构图和色调,构图是一幅渲染图成功的基础,构图不重视的话,画到一半会发现毛病越来越多,大大影响作画的心情,最后效果自然废废啦。
构图阶段需要注意的有透视,确定主体,形成趣味中心,各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还有配景和主体的比重等等,有些复杂的空间甚至需要借助CAD来拉出透视,尽量做到准确。
色调练习对初学者来说相当有必要,可以锻炼色彩感觉,提高整体的概念。
把勾好的草图复印几个小样(A5就行),快速上完颜色,每幅20分钟左右,每幅都应有区分,或冷调,或暖调,或亮调,或灰调,不抠细节,挑出最有感染力的一幅作正稿时的参考,在这两个步骤完成后,心中对最后的效果应该有七八分的把握了。
正稿
在这一阶段没有太多的技巧可言,完全是基本功的体现,如何把混淆不清的线条区分开来,形成一幅主次分明,趣味性强的钢笔画。
通常从主体入手,用0.5的针笔勾勒轮廓线,用笔尽量流畅,一气呵成,切忌对线条反复描摹,然后用0.3的笔画前景的树和人物,最后用0.1的画远景。
先画前面的,后画后面的,避免不同的物体轮廓线交叉,在这个过程中边勾边上明暗调子,逐渐形成整体,前景中对比,中景强对比,背景弱对比。
前景的人物刻画要准确传神,动态协调,背景人物基本上可以用点和面代替。
在上图中张拉膜是主体,右边的两棵树作为主体的补充,起到平衡画面的作用,再加上几组人物和宽阔的水面,形成一处宁静详和,生机盎然的住区景观。
如果对明暗调子把握不准的话,可以只对主体部分做少量的刻画,剩下的由马克笔来完成,马克笔的表现力也足以主宰画面。
上色
上色是最关键的一步把大部分颜色上在硫酸纸的背面,这样做一是可以降低马克笔的彩度,过于鲜艳的颜色可能使画面过“火”,大面积的灰色才能使渲染图经久耐看,另外,背面上色也不会把正稿的墨线洇开,造成画面的脏乱。
以上图为例,先从天空入手,用浅紫灰色画最远处的,然后是浅蓝灰,最上面是蓝色,画天空时不要太多的停顿,几种色之间的衔接要快,迅速溶到一起,并在适当的地方留出云形,笔触不能太强,以免呆板。
天空在画面中占三分之一还多,作为补充,不宜过多刻画,避免喧宾夺主。
初学者如果没把握的话,可先用描图纸多作几幅单独的天空块,挑最有感觉的用到正图上去。
接下来是水面,颜色尽量和天
空保持一致,可以再稍灰些,然后再上树木的颜色,背景的冷灰,偏蓝绿,对比弱,分出明暗就可以了,前面的偏暖,对比强,有一定的细节,颜色更加丰富。
地面和草地的颜色上完,画面气氛基本形成,下一步就要做深入刻画,浅浅的一层颜色并不能表现出物体光影,明暗,材质的变化,这就需要不停的叠加来达到更佳的效果,硫酸纸将显示出优势,在这一过程中,开始利用正面刻画一些需要重点表现的地方,如主体构筑物,前景人物,石头,在画膜结构时我有意把后面的树木画暗些,衬托出来,用重色刻画暗部和阴影,几次重叠以后,预想的效果基本就达到了。
这一过程也是经验积累的过程,哪些颜色叠加到一起能产生好的效果必须要记住,随时做记录,以便下次画相同的场景时驾轻就熟,事半功倍,很多颜色忌重叠,如补色,很容易画脏画乱,不好修改。
一个基本的原则是由浅入深,一开始往死里整,修改起来将变得困难,在作画过程中时刻把整体放在第一位,不要对局部过度着迷,忽略整体,后果将惨不忍睹,“过犹不及”应该牢记。
必须值得注意的是,上色过程并不是要把树画的多绿,水画的多蓝,也不是说笔法用的多漂亮,潇洒,重要的是画关系,明暗关系,冷暖关系,虚实关系,这些才是主宰画面的灵魂,大自然的一切受着环境的影响,并不是孤立存在,关系没画准,只能说是一堆颜色的堆砌,而不能称为一幅成功的渲染图,对比是画准这些关系的手段。
在画的过程中还要学会分析思考,例如我们印象中树应是绿色,实际上在光线和环境的影响下,亮部可能偏黄绿,暗部偏蓝绿,甚至还有一些紫色,只有小部分是本身的颜色,画时要把这些微妙的关系表现出来,尝试不画蓝色的水面,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细心留意现实生活中的物体,会发现许多和想象不一样的结果。
调整
这个阶段主要对局部做些修改,统一色调,对物体的质感做深入刻画。
到这一步需要彩铅的介入,作为对马克笔的补充,彩铅修改一般不会超过十分钟,因为彩铅和我钟爱的硫酸纸附着效果不好,只能薄薄盖一层,画多了容易发腻,反而影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