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压强(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6
2020-2021学年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大气压强教案(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大气压强教案(第一课时)地球周围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
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是有压强的,这个压强我们把它叫做大气压强。
认真的做一做下面的实验,就会体验到大气压强是确实存在的。
一、倒不满水的杯子实验器材:玻璃杯1个细长颈玻璃瓶1个水实验步骤:1.将瓶子里加满水。
2.把玻璃杯倒扣在瓶口上。
3.把瓶子与玻璃杯同时倒置过来后,把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水从瓶中流入玻璃杯里了吗?水会从玻璃杯里溢出来吗?4.向上提一下瓶子,当瓶口离开玻璃杯中的水面时,瓶子中的水又会流入到杯子里一些,直到玻璃杯里的水没过瓶口时,瓶子里的水就会停止流出。
(如图1所示)实验现象:当瓶口在玻璃杯中水面的上方时,瓶子里的水就会流入到玻璃杯里,只要瓶口低于玻璃杯口边缘的高度,玻璃杯里的水就不会倒满。
现象解释:装满水的瓶子倒置时,水会从瓶子里流入到玻璃杯里,在玻璃杯里的水没过瓶口时,瓶中的水再流出,瓶内气体的压强会小于大气压强。
当瓶内气体的压强与瓶内水柱的压强和等于大气压强时,瓶内的水便不再流动;当瓶口离开玻璃杯中水面时,空气由瓶口进入瓶内,瓶子里的水又会流出来,直到瓶口再次被玻璃杯内的水没过,瓶内的水又会停止流动。
二、瓶吞鸡蛋实验器材:玻璃瓶(装酸奶用的)1个熟鸡蛋1个热水实验步骤:1.将熟鸡蛋的硬壳皮剥掉。
2.往玻璃瓶中加满热水,过几分钟后倒出玻璃瓶中的水。
3.瓶中的热水倒出后,迅速把剥了皮的鸡蛋放在玻璃瓶口上,使鸡蛋竖直,并用手稍微压一下鸡蛋,让瓶口吸住鸡蛋后松开压鸡蛋的手,这时鸡蛋就会压实在瓶口上。
(如图2(1)所示)4.一会儿鸡蛋就会挤入瓶口中,再过几分钟的时间,鸡蛋就会挤入瓶子中,落到瓶底。
(如图2(2)~(6)所示)5.换用一个大一点的鸡蛋做一做,观察一下鸡蛋哪一端在下面时实验容易成功。
实验现象:鸡蛋被瓶口吸住后,然后慢慢的挤入瓶中,落到瓶底。
气体压强
[课标解读]
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大气压的存在,了解大气压的变化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通过探究活动感知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学情分析]
虽然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但却很难感受大气的存在,因此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到大气压的存在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对于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做好探究实验引导学生体会是关键。
学好本节知识,有利于加深对已学的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还能加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对大气压的测定只介绍空盒气压计的刻度,水银气压计的主要部件和读数单位。
通过探究实验感知气体、液体流速与压强的定性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 能例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和生活实例,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 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和测量大气压的工具。
(3) 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2、过程和方法:
(1) 观察跟大气压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是一种客观存在。
(2) 观察演示,感知大气压的大小。
(3) 观察和实验探究,感知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通过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确认大气压的存在,感知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能用大气压强、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解释现象。
[教学难点]
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变化及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
[教学关键]
做好演示和分组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取信息。
[学法点拔]
1、注意发挥每个实验环节在探究活动中的效能。
2、问题的生活化和实验的拓展。
[方法选择]
实验探究、讨论、启发、归纳。
[教学准备]
玻璃杯、硬纸片、水、注射器、饮料瓶、吸盘挂衣钩、钩码、玻璃片、水槽、吸管、胶塞、气压计、抽气机及多媒体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情景设置
1、多媒体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2、演示:在空玻璃杯口覆盖一张稍厚的纸,用手按住,将杯子倒转过来,先让学生猜测放手后纸片会不会掉下来,然后移开手后观察纸片会不会掉下来。
在玻璃杯里盛满水,在杯口覆盖一张硬纸,用手按住,将杯子倒转过来,先让学生猜测放手后纸片会不会掉下来,然后移开手,学生观察水有没有流出来,纸片有没有掉下来。
引导讨论:
1、是什么原因使两个半球紧贴在一起而拉不开呢?
2、是什么原因使硬纸片不会掉下来呢?
交流讨论结果。
(认识到空气对半球、硬纸片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一) 大气压强的存在
1、什么是大气压强
指导学生阅读P61一段有关内容。
讲述: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厚度有几千千米,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又叫大气层,我们就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层。
上述实验表明:大气对浸在它里的物体产生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学生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分组实验:明确目标,介绍器材,学生实验发现大气压,体验大气压存在。
[设计实验]
目的: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器材:塑料杯、塑料片、2个吸盘、针筒、钩码、吸管、水槽、水
要求:(1) 自主设计多种实验
(2) 尽可能充分利用实验器材
(3) 用简要的语言解释现象
讨论、交流、展示学生的实验及解释现象
3、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大气压的方向
利用前面的设计实验,引导学生感受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4、生活中的大气压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大气压:(1) 喝饮料依靠大气压 (2)塑料吸盘挂衣钩 (3) 茶壶倒水 (4) 注射器吸药水 (5) 抽水机抽水
(二) 大气压的大小
1、由马德堡半球实验,引起学生的测量意识。
2、教师出示实物并配合多媒体展示介绍:水银气压计,空盒气压计及其刻度单位。
3、练习读数,培养能力。
注意单位及换算。
1毫米汞柱=1.33百帕
(mmhg) (hpa)
4、由氢气球升空后的变化情况,发现大气压随高度变化,得出结论。
(1) 提问:节目里我们放飞的氢气球升入高空后会去哪里?
(2) 学生讨论、回答。
(3) 教师启发、点拔,配合多媒体展示解释。
(4) 归纳得出结论: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小。
气球体积膨胀,撑破了掉下来。
5、介绍标准大气压的值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105帕
6、形象化1.01×105帕的值
[计算与讨论]
(1) 一块砖平放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1000帕,则1标准大气压相对于叠多少块砖对地面产生的压强?
(2) 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柱?
(三) 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1、实验探究:由纸条的运动,学生分析得出气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科学探究]
用双手分别捏着两张纸条的一端,使它们垂挂在胸前。
沿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并用简要文字解释现象。
(1) 先让学生猜一猜纸片会怎样。
(2)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3) 学生分组实验情况展示,交流、讨论。
(4) 教师启发、点拔,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结论: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气体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2、(课件展示)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候车线、飞机的升力。
[多媒体展示]火车进站、出站的情景。
想一想:为什么火车站站台上的旅客要站在标志线以外等候?否则会怎样?
由学生讨论并解释,火车站的标志线。
思考:飞机为什么能够飞上天空?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教师配合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总结:飞机飞行时,机翼的形状决定了机翼上下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是不同的,如图表示机翼周围空气的流向,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可知,其上方弯曲,下方近似于直线。
飞机飞行时,空气和飞机相对运动,由于上方的空气比下方的空气走的距离要长,所以机翼上方空气流动比下方要快,压强变小。
与其相对,机翼下方空气流动较慢,压强较小,上下的压强差造成了对飞机一个向上的升力,当飞机速度增大,升力也增大,当升力大于飞机自重时,飞机便起飞了。
3(课件展示)拓展:液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实验:在水面上放两只纸船,用水管向船中间的水域冲水,可看到分开的小船靠在了一起。
引导学生分析冲水后,两船之间的液体流速快,压强小,两船外侧流速慢,压强大,造成了压力差,将两船挤在一起,说明液体压强也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小。
介绍历史上两船相撞的事故,通过这次事故,人们从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为避免类似的事故发生,人们对航行中的船速和船之间的间距都做了严格的规定。
(三) 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认识
2、教师补充概括。
(四) 巩固练习,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1、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明了______,而且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
2、1标准大气压等于______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等于____帕。
3、抽水机是利用____来工作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抽水机能把水抽到的最大高度的是____米。
4、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___,原因是高度越高,空气越___,空气密度____。
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____。
5、为什么狂风常常掀起屋顶?
(五) 布置作业
P66练习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