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影响儿童个性发展因素共83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9.76 MB
- 文档页数:83
第二章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内容提要:青少年时期是一生中迅速发展的时期,也可以说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为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必须关注在什么阶段,哪些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重要;在什么阶段,哪些因素对学生的心理最易造成伤害。
本章将讨论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预防某些心理问题的出现,或对学生已出现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给予咨询与诊治,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第一节个体因素对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中小学生正处于各种心理机能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各种要求与儿童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相矛盾,这一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它推动着个体的全面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心理冲突随之出现,这些心理冲突就构成了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生理因素的影响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取决于健全的脑功能,而异常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则是脑功能障碍的结果。
生理因素对心理和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
首先,生物条件是心理活动不可缺少的自然前提,是心理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这样的基础,或者在遗传上有严重的缺陷,人的心理活动就会受到影响或阻碍,如:智力落后的往往有染色体异常;有严重行为问题的家族中有精神病患者。
其次,生物因素提供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至于向什么方向发展,发展的水平如何,主要决定于社会生活条件和学校教育。
如果一个遗传素质健全的儿童,自幼失去了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尽管有着正常人的头脑,也不可能形成人的心理,印度狼孩的事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一)遗传因素的影响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指的就是生物的普遍现象——遗传。
遗传是指生物性状的逐代传递,它在个体身上体现为遗传素质,如机体的构造、形态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现在研究表明: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中,有一种遗传物质叫脱氧核糖核酸(DNA)它包括许多决定生物性状的基因。
影响儿童个性发展的心理因素摘要:在对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是重中之重,本研究旨在为儿童的个性发展教育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借鉴意义。
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整理的方式总结儿童教育的重要性,接着深入到心理教育的价值,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研究个性教育的重要性。
其次对个性发展和心理因素这两个概念做出研究限定,指出本研究中的研究范畴,最后研究研究影响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并针对影响个性发展的具体心理因素给出教育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儿童个性发展;心理因素一儿童个性发展研究内涵本研究中对儿童个性的研究内涵主要包括五个大的方面,本部分对这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讨论。
(一)个性的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主要的方面,一个人的个性倾向性主要表明的是该个体对于周围环境的态度,是一个人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成分。
人的兴趣和动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也是对于需求满足的一种选择倾向,这些共同影响,最终成为一个人看待世界事物的重要基础,也就是世界观的形成。
(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等,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之间差别的主要表现,不同的人由不同的气质、性格和能力。
这部分提到的性格,是个性最直接的表现因素,是个性最直接的外在体现。
(三)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几个重要的方面。
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从婴儿期开始萌芽,儿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后天的教育通过对自我意识的引导和改变,来对个体个性中的不良方面进行引导和改进。
(四)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一个人行为流程的心理学原型,包括人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以及情感等几个方面,这些过程是人心理活动最基本的成分,反映的是人对现实发生反映和联系的基本形式(五)心理状态包括注意、激情、心境等,是心理活动的背景,表明心理活动进行时所处的相对稳定的水平,对于个性的积极性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心理状态对于心理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儿童来讲,个性的每个部分都处于发展的阶段,很多都是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这五个方面共同组成了儿童的个性。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标题:儿童发展心理学引言概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及相关因素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心理学家们关注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并提供更有效的教育和支持。
一、儿童认知发展1.1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阶段包括感知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1.2 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儿童认知发展受到遗传、环境、社会互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3 认知发展的重要性儿童认知发展对其学习、社会适应和情绪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儿童情感发展2.1 情感发展的特点儿童情感发展表现为情绪的多样性、情感的表达方式逐渐丰富等特点。
2.2 家庭环境对儿童情感发展的影响家庭环境中的情感表达方式、亲子关系等因素对儿童情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3 情感发展的重要性良好的情感发展有助于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社交技能和心理健康。
三、儿童社会交往3.1 社会交往的发展阶段儿童的社会交往发展经历了单向互动、互惠互动和互为理解等阶段。
3.2 家庭和学校对儿童社会交往的影响家庭和学校是儿童社会交往的主要场所,对其社会技能和人际关系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3 社会交往的益处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够促进儿童的自信心、合作能力和情感连结。
四、儿童发展心理障碍4.1 儿童发展心理障碍的种类儿童发展心理障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学习障碍等多种类型。
4.2 早期发现和干预的重要性早期发现和干预对于儿童发展心理障碍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4.3 家长和教育者的支持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关注儿童的行为和情绪变化,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五、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应用5.1 家庭教育中的应用家长可以通过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更好地引导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5.2 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原理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自我分析】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哪些因素影响你心理的发展?是怎样影响的?举例说明。
概括起来,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复杂多样。
一般可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类。
一、客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指儿童心理发展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
而这些客观条件是人脑和周围现实。
我们可归结为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类。
(一)生物因素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
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其中对心理发展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的特征。
这些遗传的生物特征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初的自然物质前提。
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表现在:(1)提供人类发展的最初自然物质前提。
人类共有的遗传因素是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可能形成人类心理的前提条件,也是儿童有可能达到一定社会所要求的那种心理水平的最初的、最基本的条件。
(2)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一些同卵双生子的研究说明,同卵双生子有近乎相同的智力。
同卵双生子是有一个受精卵分裂为两个发育而成的,具有相同的遗传素质。
英国心理学家西里儿•伯特(Cyril Burt)的研究材料表明:在一起长大的无血缘关系的儿童智力相关很小,而有血缘关系的儿童之间的智力相关依家族谱系的亲近程度而逐渐增高,同卵双生子的智商有很高的相关。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詹森(Jenson,1968)对8个国家100多种有关不同亲属关系者的智商相关的研究材料作了总结,也得出类似的结论:儿童与亲生父母的智商相关高于与养父母的;异卵双生子与一般兄妹间的智商相关相似;同卵双生子的智商相关最高。
遗传关系越近,智力发展越相似。
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2.生理成熟生理成熟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生理发展。
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明显的表现在发展的方向顺序和发展速度上。
浅析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因素作者:刘薇薇来源:《新智慧·下旬刊》2020年第03期【摘要】个性是在生物基础上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而形成的,具有调控能力和倾向性及动力性的,各种独特而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我国幼儿的个性结构由智能特征、认真自控、情绪性、亲社会性四个维度构成。
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生物学因素、社会化动因、自我意识的发展三大方面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进行逐一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个性;生物学因素;自我意识的发展简单的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在心理学中,个性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而影响个性的因素也很多,例如:生物学因素、社会化动因、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些都会让幼儿的个性潜移默化地变化着。
一、生物学因素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先天气质和素质以及体貌特征。
它和环境因素对幼儿个性形成的影响是很难分离的,因为任何一种心理特征的表现都是这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但是也不能否定有哪些特征受环境的影响更大些,而有些特征受遗传的影响更大些。
(一)最初的个性或气质人们在动物研究中已经发现,狗和其他一些动物的诸如攻击性、易发怒、胆怯、驯顺等行为特征都受到遗传强大的影响,而人类行为中的某些特征也受到遗传强大的影响。
幼儿最初的个性或气质,也会在日常的生活中表现出来。
但有时家长的观察和重视程度,将严重地影响孩子最初的个性或气质的发展。
(二)体貌与体格的影响体貌本身并不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个性。
但当它成为社会注意对象,并赋予人为的社会价值时,它就会成为影响个性发展的一个因素。
让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当形成一种习惯后,幼儿也将很难从中解脱出来。
二、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家庭家庭是儿童个性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因为儿童个性的形成,社会行为的获得,其最关键的几年是在家中度过的。
儿童发展心理学简介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期间心理发展的学科。
它探讨了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交以及行为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对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儿童的成长过程、教育方法的改进以及儿童心理问题的预防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发展的阶段儿童发展心理学将儿童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发展任务。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儿童发展的主要阶段:1. 婴幼儿期(出生到2岁)婴幼儿期是儿童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儿童的行为和认知能力都处于初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与世界进行互动,并逐渐发展出对物体的认知和情感的表达能力。
2. 幼儿期(2岁到6岁)幼儿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语言和社交能力的飞速发展是这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掌握语言的表达能力,能够更好地与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此外,幼儿还会开始尝试建立社交关系,学会分享和合作。
3. 学童期(6岁到12岁)学童期是儿童发展的进一步阶段,儿童在学龄之前会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进入学童期后,他们会继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此外,学童期儿童的社交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开始关注和评价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4. 青春期(12岁到18岁)青春期是儿童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经历身体和心理的巨大变化,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社会压力和挑战。
他们需要在这个时期建立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同时也需要面对职业规划、性别身份认同等与成人相关的问题。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意义儿童发展心理学对于理解儿童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在不同阶段的需求和特点,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关爱。
此外,儿童发展心理学还有助于揭示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发展机制。
通过深入研究儿童心理问题,我们可以制定出更有效的预防和干预策略,帮助儿童健康发展。
青少年儿童心理生理青少年儿童心理生理是指在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这是一个关系到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领域。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青少年儿童心理生理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对其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青少年儿童心理生理的特点1. 心理发展特点: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在儿童期,他们的认知能力逐渐提高,思维逐渐转向逻辑思维;在青春期,他们的情感和社会认同感开始发展,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逐渐加深。
2. 生理发展特点:青少年儿童的生理发展主要表现在身体性状的变化和性功能的发育。
女孩开始发育乳房和月经,男孩开始发育阴茎和精子的成熟。
这些生理变化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青少年儿童心理生理的影响因素1. 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的温暖和稳定对于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非常重要。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都会对孩子的心理生理产生影响。
2.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也是青少年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学校的教育环境、社会文化的影响等都会对他们的心理生理产生重要影响。
三、青少年儿童心理生理的重要意义1. 健康成长:青少年儿童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基础。
只有心理和生理的发展相互协调,才能保证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
2. 学习成绩: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状态对他们的学习成绩有着重要影响。
心理健康的孩子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更有动力去学习和探索新知识。
3. 社交能力: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对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的孩子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更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四、总结青少年儿童心理生理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心理生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学习成绩和社交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青少年儿童心理生理的发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支持,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