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 格式:doc
- 大小:40.01 KB
- 文档页数:2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个体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的部分。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人的一生经过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各个阶段;个体的心理在不同阶段之间和各个阶段之内都不断地发展变化。
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个体心理发展规律。
本章内容是狭义的个体发展心理学。
二、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发展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历程。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20世纪中期以前,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被称为儿童心理学。
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也经过一个准备和形成的过程。
'1.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在中世纪时期儿童并未被作为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来对待,只被视为"小大人"。
文艺复兴以后人本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们以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提出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基本教育观念,认为儿童教育中要以"儿童的天性"为依据,应遵循"自然的法则"的教育思想。
这些教育观念和思想直接推动了对儿童发展和儿童心理特点的研究。
随后,福禄贝尔(P.Forebel)、达尔文等不仅继承了上述思想,还采用观察法、传记法等进行了实际研究,写出了儿童心理学早期的研究成果(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
这些思想和研究都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普莱尔(W.Preyer)。
普莱尔是德国的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他用观察法,跟踪研究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并于1882年发表了他的《儿童心理》一书。
这是第一本较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被公认为是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第三版摘要:一、发展心理学概述二、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1.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2.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3.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4.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5.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三、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1.婴儿期2.幼儿期3.童年期4.青少年期5.成年期四、发展心理学在各领域的应用1.教育领域2.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3.社会政策制定领域五、我国发展心理学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正文: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老年心理发生与发展规律的科学。
在林崇德第三版《发展心理学》中,全面阐述了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应用。
本书以生命全程的视角,探讨个体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普遍性与特殊性等基本问题,帮助读者树立起关于生命全程的辩证发展观。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包括精神分析、行为主义、维果茨基、皮亚杰和朱智贤等不同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强调本能、情欲和无意识的作用;行为主义学派关注环境刺激与个体行为的关系;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受社会文化历史的影响;皮亚杰学派关注认知发展阶段;朱智贤则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探讨心理发展。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各异。
婴儿期以生理发展为主,幼儿期逐渐出现认知和情绪发展,童年期表现为性格和社交能力的发展,青少年期则面临自我认同和心理独立的关键期,成年期则涉及人生价值观的稳定和心智成熟的实现。
发展心理学在各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育领域,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助于优化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发展心理学为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在社会政策制定领域,关注个体心理发展有助于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
我国发展心理学在近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深化国内外学术交流,提高心理咨询与治疗水平,推动发展心理学在教育、社会政策等领域的应用,为全民心理健康和幸福生活作出贡献。
总之,发展心理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既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个体心理发展规律,也为各类实践领域提供了理论支持。
同伴关系和社会技能训练(P264)儿童的同伴关系是儿童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儿童煎特别是同龄人间的一种人际关系,它存在于整个人类社会。
无论是在狩猎采集时代,还是在竞争激烈是现代社会,尽管不同(P265)时代,不同文化,儿童接触的环境有很大变化,他们最早接触其他儿童是时间和范围页有很大差别,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儿童都有与其他儿童交往的机会。
世界上还没有一种文化单纯是依靠成人来抚育儿童的。
儿童实际上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包括父母和其他成人在内的成人世界,另一个就是同伴世界。
同伴关系在儿童生活中,尤其是在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是不容忽视是环境因素之一。
(一)同伴关系的作用许多心理学家都曾指出,儿童间的交往是促进儿童发展是有利因素(Piaget,1932;Mead,1934;Erikson,1950;Sullivan,1953),与同伴的交往经验绝不是有某些儿童享有而不被另一些儿童享有是一种表面的奢侈品,同伴关系对于健康的认识和社会性发展是绝对必需的(Johnson,1980)。
中国和前苏联学者同样也很重视集体在儿童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大量研究文献表明,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认知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首先,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归属和爱以及尊重的需要是人类基本需要的一部分。
儿童在同伴集体中被同伴接纳并建立友谊,同时在集体中占有一定地位,受到同伴是赞许和尊重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这有益于儿童的发展。
其次,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映的机会。
儿童在与同伴交往中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保持友谊和解决冲突,怎样对待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怎样对待敌意和专横,怎样对待竞争与合作,怎样处理个人与小团体的关系等等。
这一切都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
与父母不同,同伴既是平等的,有时铁面无私的。
同伴对儿童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强化、模仿和同化的(P266)机制实现的。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第一章绪论所谓发展存有多种含义。
通常人们认知为泛指某人的快速增长、变化和进步。
在此含义上,与生长为同一语。
但严苛意义上、发展尤所指一种持续的系列变化,特别就是有机体在整个生命期的持续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将就是由于遗传因素,也可能将就是环境或自学的结果,这种变化既可是质变也可是量变。
而生长通常用作生理方面,对人类来说,生长从卵子受精已经开始,直到个体或非政府衰败年才的持续过程。
发展与生长两个术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明朗比前两者更为繁杂,它存有两层含义。
其一为生理的明朗,即为身体上各种器官的形态、结构和机能臻至完善状态,生长终告暂停;其二为心理明朗,包含智能的明朗、情绪的明朗和社会性的明朗三个方面。
简言之,明朗就是本款年龄的快速增长自然而然发生的个体身心的蜕变与变化,明朗确定了练和经验。
一般说来,明朗不但确认个体发展的最大限度,同时也同意个体自学的效果和速度。
但生理明朗和心理明朗并不完全一致,这就构成了个体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人的发展所指的就是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如同一条绵延的长河,时而可以引起B90的波涛,时而可以静静地推移着。
人的发展也可以存有起至存有条叶,存有激流涌入,存有平淡奔涌;循环往复,循规变化。
人从长大后,随着年龄的快速增长,心理和生理由直观至繁杂。
由低级至高级,由旧质至新质不断地变化。
相同年龄阶段存有相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生理发展就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心理发展,但生理发展不是心理发展的惟一决定因素。
个体的发展除了靠生理结构机能外,更关键的就是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
人的心理发展做为人类发展的一个关键部分,从种系心理的演进,至个体心理的变化过程,形成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界说道“发展心理学”一词,是在儿童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
虽然心理学家对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即不论是儿童心理学还是发展心理学,都是研究人的发展。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及成人心理发展的学科。
它是在20世纪早期提出的研究
领域,20世纪50年代发展迅速。
它的研究内容宽窄不一,包括发育心理学、发展中的认
知心理学、发展中的生物心理学和发展中的社会心理学等。
发展心理学不仅揭示了儿童及成人在不同发展阶段如何理解并表达自己、如何适应复
杂的社会环境,还为孩子们的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现方法。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著重于特定的特征、习惯或行为,以及它们如何根据年龄期的不同
而改变发展。
它也注重探讨儿童、婴儿和成人的心理发展历程的概念,其中包括个体发展
的多种可能性和结果及如何影响自我意识和行为模式。
从一个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们会遇到许多与发展过程有关的问题,如如何建
立适应性优势,如何运用解决问题的技能,成功表达自己以及如何建立心理发展的稳定性。
另外,它还着重研究发展中社会情绪、智力、角色和社会关系等相关议题。
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结论使临床心理学得以发展,其结果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它心理学的
有关问题,比如生命发展的动态及影响其的环境因素。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也使孩子们及其
他个体的心理健康受到重视。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第三版
【实用版】
目录
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2.林崇德对于发展心理学的贡献
3.《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第三版》的主要内容
4.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应用领域
正文
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发展过程和心理特征的学科,它旨在探讨人类从出生到老年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
在我国,林崇德教授是发展心理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研究为我国发展心理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林崇德教授长期从事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他的研究涉及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他对于发展心理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林崇德教授提出了“心理发展阶段论”,这一理论明确了人类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体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
其次,林崇德教授致力于发展心理学的实践应用,他的研究成果在教育、心理健康、社会服务等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第三版》是一部系统阐述发展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的专著。
全书共分为十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概述了发展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第二章至第九章分别论述了人类从出生到老年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第十章探讨了发展心理学在教育、心理健康等领域的应用。
本书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书对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全面梳理,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发展心理学的全貌;其次,本书详细介绍了人类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为实际工
作和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最后,本书探讨了发展心理学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前景,为我国发展心理学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1.1本章要点●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埃里克森;●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1.2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的生平和著作: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西方心理学第二势力的领导者。
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纪元,促进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并为20世纪的人文科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柱。
他的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自我和本我》、《弗洛依德全集》等。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
在此基础上又细分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个部分。
●“本我”是最原始的、本能的;目的在于争取最大的快乐和最小的痛苦。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它既是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又是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中介。
●“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弗洛伊德把力比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力比多:这里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它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精神分析认为,力比多是一种本能,一种能量,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的驱动力)(1)口唇期,0~1岁;吸吮本能(2)肛门期,1~3岁;(3)前生殖器期,3~6岁;亲子依恋(恋母情结)(4)潜伏期,6~1l岁;平静时期(5)青春期,从11~13岁开始。
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
在上述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分别与当时性生理的发展水平联系在一起的。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1、埃里克森是美国的精神分析医生,也是美国现代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
与弗洛伊德不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人格发展学说有如下特点:●考虑生物学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个体发展过程是自我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不断整合的过程。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是一本关于心理学发展的教材,由林崇德编写。
本教材旨在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理论。
第一部分: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本部分主要介绍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首先,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包括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然后,介绍心理学的起源,包括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和实验心理学的兴起。
接着,介绍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包括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等。
第二部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本部分主要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首先,介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
然后,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感知、注意、记忆、学习、情绪和人格等。
接着,介绍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等。
第三部分: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本部分主要介绍心理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首先,介绍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理论、教学设计和评估等。
然后,介绍临床心理学,包括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
接着,介绍工业心理学,包括员工招聘、培训和组织行为等。
最后,介绍社会心理学,包括人际关系、群体行为和社会认知等。
第四部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本部分主要介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
首先,介绍实验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设计、变量操作和数据收集等。
然后,介绍观察研究方法,包括自然观察和实地观察等。
接着,介绍调查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设计和样本选择等。
最后,介绍统计分析技术,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等。
第五部分:心理学的发展前景本部分主要展望心理学的发展前景。
首先,介绍心理学在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中的重要性。
然后,讨论心理学在人工智能和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趋势。
接着,探讨心理学在教育、医疗和社会领域的发展前景。
最后,总结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阅读《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掌握心理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发展前景。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1广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2)狭义: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和各个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科学。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3)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4)发展心理学研究涉及的问题:一、先天还是后天二、与环境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三、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四、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还是有最终目标(5)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年龄特征: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心里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1. 年龄阶段的划分2、人生的阶段依据:(1)以心理性欲的发展为划分标准——弗洛伊德;(2)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柏曼;(3)以认知发展作为划分标准——皮亚杰;(4)以个性发展特征为划分标准——埃里克森。
两个部分:一、人的认知过程二、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四个方面:一、心理发展的社会社会条件和教育条件二、生理因素的发展三、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语言的发展三、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6)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82年、普莱尔、《儿童心理》的出版。
(7)从1930年,出版的《发展心理学概论》-何林渥斯,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四.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遗传与环境{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霍尔(复演说),麦独孤,弗洛伊德}(2)内因与外因{华生(环境决定论),纽曼}(3)连续性与阶段性{斯特恩,吴伟士,格赛尔}(4)相互作用论{皮亚杰:遗传与环境相互依存;遗传与环境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收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五. (1)种系心理发展: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包括动物心理跟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刺激感应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2)人类心理的特点:有意识的;社会性的;有语言功能的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第三版【原创实用版】目录1.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和意义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4.儿童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5.发展心理学的应用和挑战正文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从出生到老年各个阶段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旨在探讨人类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心理特征、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从而为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在我国,林崇德教授的《发展心理学》第三版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教材,为研究发展心理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实践案例。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观察法主要用于自然环境下对个体心理行为的记录和分析;实验法则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理过程进行操纵和控制,来揭示心理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调查法则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大量数据,以揭示心理现象的普遍规律。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主要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
儿童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生物因素主要指遗传、生理成熟等,对儿童情绪和社会性发展产生稳定的影响;家庭因素则包括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等,对儿童情绪和社会性发展产生直接且重要的影响;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则通过教育、同伴关系等途径对儿童情绪和社会性发展产生间接影响。
发展心理学在教育、心理健康、社会政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了解个体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心理健康、制定合理的社会政策。
然而,发展心理学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文化差异、个体差异、发展速度等。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界说●学科地位和学科性质–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基础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研究对象–各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心理发展的规律●研究目的–描述(是什么:心理发展的基本过程、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解释(为什么: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预测(会怎样: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控制(想怎样:通过培养和训练,促进正常的心理发展;通过有效干预,防止不良现象发生)–●研究内容–生理发展(遗传基础;身体的成长;运动、感官各系统的变化;健康,营养,睡眠,性功能 )–认知发展(感知、记忆、思维、判断,学习,问题解决,和交流等智慧过程中的所有变化)–情绪发展(依恋、信赖、安全、情爱、和关爱,以及一系列情绪、感情、和性情.包括了自我和自治,以及对压力、情绪异常,和不良行为的防止)–社会性发展(社会化过程,道德发展,以及与同伴和家庭成员的关系。
涉及到婚姻生活,如何做父母,工作,就业与受雇)●年龄特征:在某一年龄阶段表现出来,与其他年龄阶段有所不同的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点。
–大多数儿童心理发展的典型概括–具有一定社会和教育环境的制约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又不是绝对不变的●社会化: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个体获得在社会中进行正常活动所必需的品质、价值、信念以及社会所赞许的行为方式–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而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包括学习、适应、交流,人类个体借以发展自己的社会属性、参与社会生活的一切过程–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的发展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文艺复兴的积极推动–达尔文:1876 年用日记法写成《一个婴儿的传略》●普莱尔的贡献–W。
Preyer ,1842 -1897 ,德国人,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儿童心理学的演变二、发展心理学的形成●霍尔将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精神分析学派率先审视个体终生发展●发展心理学的形成最初,我们希望生活是浪漫的;随后,我们希望生活是可忍受;最后,我们希望生活是可理解。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总16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发展心理学_____林崇德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1)广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2)狭义: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和各个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科学。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3)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4)发展心理学研究涉及的问题:1. 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作用2. 关于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涉及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3. 关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5)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 年龄阶段的划分不同的划分标准导致不同的分类情况根据个体身心发展趋势,将人的一生分为:(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2)乳儿期(1个月——1岁)(3)婴儿期(1岁——3岁)(4)幼儿期(3岁——6、7岁)(5)童年期(6岁——11、12岁)(6)少年期(11、12岁——14、15岁)(7)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8)青年晚期(成年初期)(17、18岁——35岁)(9)中年期(成年中期)(35岁——60岁)(10)老年期(成年晚期)(60岁——死亡)2、人生的阶段依据:(1)以心理性欲的发展为划分标准——弗洛伊德;(2)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柏曼;(3)以智力发展作为划分标准——皮亚杰;(4)以个性发展特征为划分标准——埃里克森。
三、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6)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82年、普莱尔、《儿童心理》的出版。
(7)从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
四.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遗传与环境 {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霍尔(复演说),麦独孤,弗洛伊德}(2)内因与外因 {华生(环境决定论),纽曼}(3)连续性与阶段性 {斯特恩,吴伟士,格赛尔}(4)相互作用论 {皮亚杰:遗传与环境相互依存;遗传与环境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收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林崇德《发展⼼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成年早期个体的⼼理发展)【圣才出品】9.2 课后习题详解1.成年早期个体⼼理发展的⼀般特征及主要发展课题有哪些?答:(1)成年早期个体⼼理发展的⼀般特征①从成长期到稳定期的变化⼉童及青少年阶段被称为成长期。
青少年时期个体⽣理发展达到了⾼峰,⼼理也趋向初步成熟。
进⼊成年早期后,个体进⼊稳定期。
②智⼒发展到达全盛时期成年早期个体的智⼒发展进⼊全盛时期。
思维⽅式由形式逻辑思维为主转为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思维更加具有相对性、变通性、灵活性、整合性和实⽤性。
在成年早期的最后阶段,个体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也达到⾼峰,开始在不同领域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创造⼒。
③恋爱、结婚到为⼈⽗母18~35岁是恋爱、结婚、养⼉育⼥的年龄段。
④创⽴事业到紧张⼯作成年早期的个体进⼊了现实阶段。
现实阶段始于18岁,这时个体开始选择职业,并在⼀定领域内实现⾃⼰的愿望。
个体所选择的职业⼀般是和兴趣、能⼒、价值观联系在⼀起的,于是职业必然成为个体的⼀个⽴⾜点,并成为实现⾃我价值的重要⼿段。
(2)成年早期个体的主要发展课题张⽇昇认为,成年早期个体的发展课题应该包括以下⼗个⽅⾯:①对⾝体的发育,特别是对因性成熟所引起的诸多变化的理解和适应;②从精神上和经济上脱离⽗母并⾛向独⽴;③逐渐完善作为男性或⼥性的性别⾓⾊;④对新的⼈际关系,特别是异性关系的适应;⑤正确认识⾃⼰在社会中的⾓⾊,通过各种社会活动完善⾃⼰;⑥树⽴作为社会⼀员所必须具备的⼈⽣观和价值观;⑦掌握作为社会⼀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并付诸社会实践;⑧选择职业及⼯作适应;⑨恋爱、结婚及婚姻适应;⑩成就感的获得与⾃我实现。
2.成年早期个体的认知特点有哪些?答:(1)在观察⼒⽅⾯成年早期个体具有主动性、多维性及持久性的特点;⽽且在实际观察中,观察的⽬的性、⾃觉性、持久性进⼀步增强,精确性和概括性也明显提⾼。
(2)在记忆⼒⽅⾯成年早期个体的机械记忆能⼒有所下降,但成年早期的前⼀阶段是逻辑记忆能⼒发展的⾼峰期,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占主导地位,记忆容量也很⼤。
1
1. 二因素理论 p10
2. 复演说 p18 - p19 + p187
3. 比率智商 p19
4. 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 普莱尔 ” -《儿童心理》 1. 心理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P2 - P4 2. 什么是 “ 遗传与环境之争 ” 应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作用? P9 - P11 02 年论述。
3. 如何看待心理发展的阶段论? P12 两个观点说一下,
P12 - P13
4. 什么是白板说?对此应如何评价? P15 - P16
5. 什么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此应如何评价? P16 - P17 1. 格式 P23
2. 同化和顺应 P23 同化是 01 年名词
3. 平衡过程 P26
4. 客体永存 P30
5. 守恒 P32 02 年名词
6. 心理社会危机 P40 01 年名词
7. 同一性 P217 8. 观察学习 P43
9. 内化 P44 - P45 10. 最近发展区 P46 1. 比较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 P24
2.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P27 - P34
3. 为什么说儿童认知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 02 年简答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试分析他的观点? 01 年论述 4. 在维果斯基理论中,工具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内化过程? P44 - P45
5. 比较经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理论异同?
P37 - P41
6. 比较几种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在观点上的异同? P41 - P43
1. 髓鞘化 P70
2. 无条件定向发射 P71
3. 视崖实验 P88
4. 前语言思维 P92 02 年名
5. 依恋 P95
6. 陌生情景 P98
7. A 非 B 错误 P93 8. 抓握放射 P72 9. 双向性原则 P100
10. 婴儿的几种情绪表现?依恋、分离焦虑、陌生人焦虑 P95
1. 婴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在言语发展中的作用? P83 - 84 P85 举例
2. 什么是依恋?儿童的依恋是怎么样发展起来的? 01 年论述 P96 - 98
儿童的依恋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什么意义? 02 年论述 pp
3. 简述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顺序? 01 年简 78
4. 什么是双向性原则?这在心理发展中有何意义? P100
5. 什么是气质?婴儿的气质有几种基本类型?气质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何影响? P100 - P101
6. 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 P81 1. 第二信号系统 P105 2. 模仿性游戏 P108 3. 单词句
P110
4. 直觉性行动思维 P117
5. 前幼儿期儿童的三个特征
A 得独立行走的能力
B 开始正式获得本民族语言
C 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和发展 1. 第二信号系统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P105 - P106
2. 儿童游戏发展的前提条件有哪些?前幼儿期儿童游戏的特点是什么? P108
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从中反映出何种心理发展规律? 01 年简答 P132 - P133
3. 前幼儿期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P116
4. 前幼儿期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
简要说明言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01 简答 P112
5.
试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P122 - P123
6. 儿童的自我意识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综合所有的阶段回答
1. 平行游戏 P133
2. 积极词汇 P139
3. 消极词汇 P139
4. 自我中心言语 P141
5. 内部言语 P140 01 、 02 名
6. LAD P146
7. 他律道德 02 年名词 P161
2
8. 自律道德 P161
1. 幼儿游戏的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它所反映的心理发展规律是什么? 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从中反映出何种心理发展规律? 01 年简答 P132 - P133
2. 分析有关游戏的几种理论 P134 - P135
3. 试分析比较皮亚杰和维果斯基关于自我中心言语的观点? P141 - P143
4. 试分析说明有关言语获得的几种理论?主要是 “ 维果斯基 ” 和 ‘ 行为主义 'P142 、 P143
5. 试举例说明儿童道德意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P162
1. 中介缺失 P173
2. α 波多是皮质成熟的标志 P165
3. θ 波是皮质不成熟的标志
4. 节律同化是皮质细胞可塑性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01 选 P166
5. 失同步是神经系统成熟的一个重要指标。
6. 科尔伯格道德判断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P180 前习俗、习俗、后习俗 1. 说明语言在记忆中中介作用的发展特点? 02 年简答 P172 2. 试举例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P176 可举例 3. 童年期儿童道德意识发展的特点?
02 年简答 P179 1. 青春期 01 年名词 P184 2. 元认知 P228 3. 自我概念 P212 4. 自尊感 P215 5. 自我同一性 P217 6.
马西亚认为青少年同一性发展分为四个类型 ,分别是什么? P218 1. 如何理解青少年期的内涵? P184 2. 比较几种有关青少年发展的理论观点的异同? P186 - P189 3. 身体变化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具有怎样的影响? P194 - P195
简要说明生理发展和性成熟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01 年简答
4. ** 青少年在思维方面发生怎样的变化? P200 - P204
5. 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P207 - P209
6. 简述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趋势? P210 - P212
7. 青少年自我认识 P212 - P214 自我体验 P215 > 主要发展特点? 自我控制 P216
8. 艾里克森有关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02 简 P217 - P218
9. 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哪些影响?
P221 - P222 1. 二元论阶段 P254 2. 相对论阶段 P254 3. 一般人的身体在 20 - 25 岁达到生理和感知能力最佳水平。
4. 影响中年人智力活动的主要因素 01 选社会生活条件、职业、身体健康状况 5. 引起成年期智力改变:生物性机能的衰退是引起流体智力衰退的主要原因。
P250 6. 影响中年期身体健康的因素 P244 7. 罗文格尔自我发展分为 10 个阶段, 7 个主要阶段, 3 个转换期 P236 8. 哈维赫斯特的发展任务理论 P233
9. 皮里的认知和道德发展理论 P239 知道三个阶段的名称 10. 周期论的代表人物 ―― 利文森 哈维赫斯特 11. 阶段论代表人物 ―― 艾里克森 罗文格尔
皮里 12. 利文森成年期发展的四个时期包括三个方面 P231 1. 成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P253 - 255 1. 自我完善 P294 2. 老年期人格变化主要表现在 P292 a 性别作用逆转 b 性格内倾性增强 c 处事方式消极 3. 退休生活适应要经历 4 个阶段 P297 a 期待期 b 退休期
c 适应期
d 稳定期 1. 简述老年人记忆方面的主要变化? P282 - 284 2. 简述艾里克森有关老年期仍发展的主要观点? P293 - 294 3. 老年期的心理准备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P295 -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