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药剂学电子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1.77 KB
- 文档页数:6
临沧卫生学校药剂学教案高分子化合物的溶解过程 溶胀过程 (缓慢)第一阶段:有限溶胀过程(往往自发进行)第二阶段:无限溶胀过程(无限溶胀过程常需加以搅拌或加热等操作才能完成)第七节 溶胶剂一、概述溶胶剂系指固体药物的微细粒子(1~100nm ),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相的分散体系。
二、溶胶剂的性质1.光学性质2.电学性质3.动力学性质4.稳定性三、溶胶剂的制备制法分散法凝聚法第八节 混悬型液体制剂一、概述混悬型液体制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固体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的液体制剂,简称混悬剂。
分散相质点一般为0.5~10μm 。
多用水作分散介质,也可用植物油作分散介质。
适合制成 混悬剂的情况:凡超过药物溶解度的固体药物需制成液体剂型应用;药物的用量超过了溶解度而不能制成溶液;两种药物混合时溶解度降低析出固体药物;使药物产生长效作用等。
毒性药物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宜制成混悬剂;混悬剂标签上应注明 “用前摇匀”。
混悬剂的质量要求二、混悬剂的稳定性(一)混悬微粒的沉降混悬微粒的沉降速度服从Stoke ’s 定律增加混悬剂的动力学稳定性,可选用的方法有:• 尽量减小微粒半径,以减小沉降速度;• 加入高分子助悬剂,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也减小了微粒与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同时微粒吸附助悬剂分子而增加亲水性。
其2122()9r g V ρρη-=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小微粒半径。
(二)混悬微粒的润湿(三)混悬微粒的荷电与水化(四)絮凝与反絮凝(五)晶型的转变与结晶增长(六)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三、混悬剂的稳定剂(一)助悬剂1.低分子助悬剂:甘油、糖浆等。
2.高分子助悬剂天然助悬剂:①多糖类: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等;②蛋白质类:琼脂、明胶等。
合成助悬剂:甲基纤维素、羧甲纤维素钠等。
硅酸类:主要是硅藻土,为胶体水合硅酸铝,分散于水形成高黏度液体,防止微粒聚集合并。
触变胶:静置时成凝胶防止微粒沉降,振摇时为溶胶可倒出,利于混悬剂稳定。
中药药剂学课件教案第一章:中药药剂学概述1.1 中药药剂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中药药剂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3 中药药剂学的重要性和地位1.4 中药药剂学的分支和应用领域第二章:中药药剂学的基础知识2.1 中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2 中药的采集和加工2.3 中药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2.4 中药的配伍原则和用药注意事项第三章:中药剂型的制备与评价3.1 中药剂型的分类和特点3.2 中药剂型的制备方法和技术3.3 中药剂型的质量评价和标准3.4 中药剂型的制备实例和注意事项第四章:中药制剂的分析与检验4.1 中药制剂分析的方法和仪器4.2 中药制剂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4.3 中药制剂的伪劣品鉴别和质量控制4.4 中药制剂的分析实例和注意事项第五章:中药药效的研究与应用5.1 中药药效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5.2 中药药效的评估和指标5.3 中药药效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5.4 中药药效的应用实例和临床实践第六章:中药注射剂型6.1 中药注射剂型的特点和分类6.2 中药注射剂型的制备工艺和要求6.3 中药注射剂型的质量评价和标准6.4 中药注射剂型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第七章:中药丸剂型7.1 中药丸剂型的特点和分类7.2 中药丸剂型的制备工艺和要求7.3 中药丸剂型的质量评价和标准7.4 中药丸剂型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第八章:中药煎剂型8.1 中药煎剂型的特点和分类8.2 中药煎剂型的制备工艺和要求8.3 中药煎剂型的质量评价和标准8.4 中药煎剂型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第九章:中药外用剂型9.1 中药外用剂型的特点和分类9.2 中药外用剂型的制备工艺和要求9.3 中药外用剂型的质量评价和标准9.4 中药外用剂型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第十章:中药药剂学的前沿与发展10.1 中药药剂学的研究趋势和挑战10.2 中药新剂型的研发和创新10.3 中药药效评价方法的改进和现代化10.4 中药药剂学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的未来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中药药剂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解析:理解中药药剂学的概念是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片剂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类。
- 了解片剂的制备工艺、常用辅料及作用。
- 熟悉片剂的质量检查标准及方法。
2. 技能目标:- 能够熟练进行片剂的制备操作,包括称量、混合、制粒、压片等。
- 能够进行片剂的质量检查,如片重差异、崩解度、溶出度等。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片剂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类2. 片剂的制备工艺- 湿法制粒压片- 干法制粒压片- 粉末直接压片3. 片剂的常用辅料- 填充剂- 黏合剂- 润湿剂- 崩解剂- 润滑剂4. 片剂的质量检查- 片重差异- 崩解度- 溶出度- 含量均匀度三、教学过程1. 导入- 简述片剂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 引导学生思考片剂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2. 讲解- 详细讲解片剂的制备工艺,包括湿法制粒压片、干法制粒压片、粉末直接压片等。
- 介绍片剂的常用辅料及其作用。
- 讲解片剂的质量检查标准及方法。
3. 演示- 演示片剂的制备过程,包括称量、混合、制粒、压片等。
- 演示片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4. 学生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片剂的制备实验,包括称量、混合、制粒、压片等。
- 学生进行片剂的质量检查。
5. 讨论与总结-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并点评学生的实验操作。
四、实验步骤1. 称量- 称取药物及辅料,准确称量。
2. 混合- 将药物与辅料充分混合,确保药物均匀分布。
3. 制粒- 根据所选工艺,选择合适的制粒方法,如湿法制粒或干法制粒。
4. 压片- 将制好的颗粒进行压片,控制片重及片型。
5. 质量检查- 对制备的片剂进行质量检查,如片重差异、崩解度、溶出度、含量均匀度等。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规范程度2. 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3. 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掌握程度4.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问题解决能力等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片剂的基本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及质量检查方法。
中职药剂学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一些基本的药剂制剂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药剂制剂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难点:1.药剂学的一些复杂概念和原理的理解;2.药物的制剂方法的实际操作。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实验器材和药品;3.教学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一些已学过的药剂学的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讲解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0分钟)通过课件和教师讲解,介绍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包括药剂学的定义、分类、研究内容等。
步骤三:介绍药剂制剂方法(15分钟)通过示意图和实验演示,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药剂制剂方法,如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等,并讲解制剂方法的选择原则和实际应用。
步骤四:进行实验操作(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制剂方法进行实验操作,例如制备一种口服液体制剂。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和经验。
步骤五:小结和讨论(10分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互相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例如撰写实验报告、查阅相关资料等,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常见的药剂制剂方法。
然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实验操作的时间较短,学生对实际操作可能仍然存在一些困惑。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实验操作的时间,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样,在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案例分析和问题解答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实验9 乳浊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掌握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比较不同方法制备乳剂的液滴粒度大小、均匀度及其稳定性。
二、实验指导乳浊液型液体药剂也称乳剂,系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其中一种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形成液滴的一相称为内相、不连续相或分散相;而包在液滴外面的一相则称为外相、连续相或分散介质。
分散相的直径一般在0.1~10μm之间。
乳剂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须加入乳化剂使其稳定。
乳剂可供内服、外用,经灭菌或无菌操作法制备的乳剂,也可供注射用。
乳剂因内、外相不同,分为O/W型和W/O型等类型,可用稀释法和染色镜检等方法进行鉴别。
通常小量制备时,可在乳钵中研磨制得或在瓶中振摇制得,如以阿拉伯胶作乳化剂,常采用干胶法和湿胶法。
工厂大量生产多采用乳匀机、高速搅拌器、胶体磨制备。
三、实验内容1.鱼肝油乳的制备[处方]鱼肝油 500ml阿拉伯胶(细粉) 125g西黄芪胶(细粉) 7g蒸馏水加至1000ml[制法](1)干法:按油:水:胶(4:2:1)比例,将油与胶轻轻混合均匀,一次加入水,向一个方向不断研磨,直至稠厚的乳白色初乳生成为止(有劈裂声),再加水稀释研磨至足量。
(2)湿法:胶与水先研成胶浆又加入西黄芪胶浆,然后加油边加边研磨至初乳制成。
再加水稀释至足量,研匀,即得。
[附注](1)干法应选用干燥乳钵,量器分开。
研磨时不能停止。
也不能改变方向。
(2)乳剂制备必须先制成初乳后,方可加水稀释。
(3)选用粗糙乳钵,杵棒头与乳钵底接触好。
(4)可加矫味剂及防腐剂。
[思考题](1)分析本处方是什么类型的乳剂?(2)干法与湿法比较,哪个效果好,其操作要点如何?2.液体石蜡乳的制备[处方]液状石蜡 12ml阿拉伯胶 4g纯化水加至30ml[制法](1)干胶法:将阿拉伯胶分次加入液状石蜡中研匀,加纯化水8ml研至发出噼啪声,即成初乳。
再加纯化水适量研匀,共制成30ml乳剂,即得。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了解药剂学的发展趋势。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药剂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药剂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1. 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 药物剂型的分类和特点3. 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设备4. 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5.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与有效性6. 药物制剂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药剂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实验技能。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简要介绍药剂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发展历程。
-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讲授- 讲解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
- 结合实例,讲解药物剂型的分类和特点。
3. 案例分析- 提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实验教学- 介绍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
-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 强调实验安全操作规范。
5. 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体会。
- 引导学生探讨药剂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
- 强调药剂学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积极性。
2. 实验报告:检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药剂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案名称:大学药剂学课程简介: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配制、性质、评价和应用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为从事药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等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 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了解药物制剂的分类、制备工艺和质量评价。
3. 熟悉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
4. 学会运用药剂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药剂学基本概念与原理2. 药物制剂的分类与制备3. 药物质量评价与控制4. 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5. 药剂学在药品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教学安排:第一讲:药剂学基本概念与原理1. 药物与药物学2. 药剂学的定义、任务与发展趋势3. 药剂学的基本原理第二讲:药物制剂的分类与制备1. 药物制剂的分类2. 溶液型药物制剂的制备3. 悬浮液型药物制剂的制备4. 乳剂型药物制剂的制备5. 固体剂型药物制剂的制备第三讲:药物质量评价与控制1. 药物质量评价的意义与要求2. 药物的性状检查3. 药物的含量测定4. 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第四讲: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1. 药物的吸收2. 药物的分布3. 药物的代谢4. 药物的排泄第五讲:药剂学在药品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1. 药物研发的基本过程2. 药剂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3. 药品生产的基本工艺4. 药剂学在药品生产中的应用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知识。
2. 实验: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评价方法。
3. 讨论:组织学生就药剂学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药剂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1. 理论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了解药物制剂的分类、制备和质量评价方法。
说课稿中药药剂学教案模板药剂学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中药的基本药剂学知识,包括中药的制剂方法、质量标准和生产工艺等;(3)了解中药的药剂学应用,包括中药的配伍规律和临床应用等。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药剂学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药剂学知识进行中药制剂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中药药剂学应用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中药药剂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中药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2)中药的制剂方法和生产工艺;(3)中药的质量标准和药剂学应用。
2. 教学难点。
(1)中药的配伍规律和临床应用;(2)中药的药剂学问题分析和解决。
三、教学内容。
1. 中药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1)药剂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药剂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中药药剂学与西药药剂学的区别和联系。
2. 中药的制剂方法和生产工艺。
(1)中药的制剂方法和分类;(2)中药的生产工艺和流程;(3)中药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3. 中药的药剂学应用。
(1)中药的配伍规律和禁忌;(2)中药的临床应用和效果;(3)中药的药剂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中药药剂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实验法。
组织学生进行中药制剂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中药药剂学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法。
通过真实案例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中药药剂学知识。
五、教学工具。
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中药制剂实验设备。
3. 中药药材和制剂样品。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介绍中药的制剂方法和生产工艺,引导学生对中药药剂学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
教师讲解中药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包括中药的制剂方法、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等。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使学生了解药剂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使学生熟悉药剂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药剂学的实验操作技能;(2)培养学生具备药剂学的科研能力;(3)培养学生具备药剂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药剂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1. 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 药剂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 药剂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4. 药剂学的实验操作技能;5. 药剂学的科研能力;6. 药剂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药剂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4.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实验技能;5. 研究性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药剂学的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介绍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阐述药剂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强调药剂学在医药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2. 讲授(1)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药剂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3)药剂学的实验操作技能。
3. 讨论(1)药剂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药剂学在医药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4. 案例分析(1)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5. 实验教学(1)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实验操作技能;(2)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6. 研究性学习(1)引导学生进行药剂学的科研活动;(2)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7. 总结(1)回顾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强调药剂学在医药领域的地位和作用;(3)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药剂学课程教案课程名称药剂学本次授课内容第一章绪论授课方式(讲课实验实习设计)讲课本单元或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教学目的是:从基本概念、常用术语、质量标准的拟定及实施等方面,要学生对药剂学这门课程有个全面的了解。
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第二节药剂学的分支学科第三节药物剂型与DDS (1h)第四节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第五节药典与药品标准第六节GMP、GLP与GCP 第七节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1h)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掌握、熟悉、了解、自学)1、掌握药剂学的概念及相关术语(制剂、剂型、制剂学和调剂学)2、熟悉药剂学的任务及其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和生物药剂学)3、熟悉生物药剂学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的概念、研究范围及与药剂学之间的关系。
4、掌握药物剂型的重要性和分类5、熟悉药物的传递系统(DDS)的概念6、熟悉DDS的研究进展7、了解药物辅料的应用及制剂中的作用8、掌握中国药典的概况、特点及沿革9、熟悉药品标准;了解国外药典的概况及发展10、熟悉处方的概念及分类11、了解处方药与非处方药12、掌握GMP、GLP与GCP的概念13、熟悉GMP的规范14、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的发展主要外语词汇pharmaceutics、science of preparation、science of prescription、drug preparations、industrial pharmacy、physical pharmacy、biopharmaceutics、pharmacokinetics、polymers science in pharmaceutics、clinical pharmaceutics、药典(Pharmacopoeia)、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SFDA)、GMP是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LP是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CP是Good clinical教学过程:通过药剂学基本概念的讲解,让同学初步认识到药剂学对药剂工作者的重要性。
1. 知识目标:(1)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学科特点;(2)了解药剂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3)熟悉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药剂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医药事业的精神;(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理念;(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医药事业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学科特点;2. 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 药剂学的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4. 药剂学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撰写。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药剂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技能;2. 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药剂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讨论;3.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对药剂学应用领域的认识;4.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药剂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学科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学科特点。
3. 学生讨论:药剂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4.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讲解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学生讨论:药剂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对药剂学应用领域的认识。
4. 实验教学:药剂学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5.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和讨论热情;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药剂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4. 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药剂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1篇一、课程名称药剂学二、授课对象药学专业学生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熟悉常用药物的剂型和制备方法;(3)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4)熟悉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和稳定性。
2. 能力目标:(1)具备独立进行药物制剂制备和实验操作的能力;(2)具备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和稳定性分析的能力;(3)具备药物制剂研发和创新的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1. 药剂学基本概念2. 药物剂型3. 药物制剂制备方法4.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5. 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和稳定性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药学专业相关课程,激发学生对药剂学的兴趣;2. 介绍药剂学在医药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对药剂学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1. 药剂学基本概念(1)药剂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2)药剂学的分支学科和药物剂型的分类;(3)药物剂型在药物研发、生产和使用中的作用。
2. 药物剂型(1)固体剂型:片剂、胶囊剂、丸剂等;(2)液体剂型:溶液剂、悬浮剂、乳剂等;(3)半固体剂型:凝胶剂、软膏剂等;(4)气体剂型:气雾剂、吸入剂等。
3. 药物制剂制备方法(1)片剂制备方法:粉末压片法、湿法制粒压片法等;(2)胶囊剂制备方法:硬胶囊制备、软胶囊制备等;(3)溶液剂制备方法:溶解法、乳化法等;(4)悬浮剂制备方法:搅拌法、超声波法等。
4.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1)药物吸收:被动扩散、主动转运、载体转运等;(2)药物分布:组织分布、器官分布等;(3)药物代谢: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4)药物排泄:肾脏排泄、胆汁排泄等。
5. 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和稳定性(1)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外观、含量、纯度、稳定性等;(2)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影响因素、稳定性试验方法等。
中药药剂学第一章绪论绪论·课堂教学 >> 含义及基本任务含义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基本任务(1)学习、继承和整理祖国医药学中有关药剂学的理论、技术与经验。
(2)吸收和应用现代药学及相关学科中有关的理论、技术、设备、仪器、方法等加速中药药剂的现代化。
(3)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中药新剂型、新制剂,并提高原有药剂的质量。
(4)积极寻找中药药剂的新辅料。
(5)加强中药药剂学基本理论研究。
绪论·课堂教学 >> 常用术语药物与药品药物:凡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药物,简称为药。
一般可分为天然药物和人工合成药物两大类。
药品:其在实质上与药物没有区别,严格地讲药品则是指将原料药物经加工制成的可直接应用的成品。
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如:汤剂、散剂、丸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制剂根据药典、部颁标准或其他规定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方剂根据医师临时处方,将药物或制剂经配制而成,标明具体使用对象、用法和用量的制品,称为方剂。
制剂和方剂都属于药剂的范畴。
成药指可以不经医师处方公开销售的制剂。
以中药材为原料,按中医药理论组方、应用的成药,称为中成药。
中药凡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拟定的处方中所应用的药物,无论属传统的还是新引用的均可视为中药。
绪论·课堂教学 >> 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包括(1)根据防治疾病需要选择。
(2)根据药物本身性质选择。
(3)根据“三小”“三效”“五方便”的要求选择。
三效是指高效、速效和长效;三小是指剂量小、毒性小和副作用小;五方便是指服用方便、携带方便、贮藏方便、生产方便和运输方便。
绪论·课堂教学 >> 药剂工作的依据 >>药典的性质与作用性质: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
药剂学教案
教研组:药学授课教师:蒋丽授课对象:13级药剂1、2班早节一、绪论授课方式理论课
内容(一)概述授课时数2学时
授课周次第1周第1次
目的与要求知识目标:
术语。
能力目标:
德育目标:
掌握药剂学的含义、药物制剂的重要性及分类、药剂学常用
学生能够分析药物剂型对药效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重点:药剂学的含义、药物制剂的重要性及分类、药剂学常用术语。
难点:药物制剂的重要性的理解。
导入新课:
以欣弗案件引出药剂学的重要性。
2006年7月24日,青海西宁部分患者使用欣弗”后,出现胸闷、心悸、心慌等临床症状,青海药监局第一时间发出紧急通知,要求该省停用。
随后,广西、浙江、黑龙
江、山东等省药监局也分别报告,有病人在使用该注射液后出现相似临床症状。
主要用途:扁桃体炎、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等
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也可出现肝肾功能异常•
药品流向:销往全国26个省区市,安徽最多…
违规灭菌造出害人“欣弗”:
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2006年6月至7月生产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生产工艺改变如下图:
啾弗1•事件造成9人死亡
广西—严走木良丘疳的有口例
四川一1名总上注胡话般砸
-I住帕鬣3巨&J砂那青型咒亡
湖—
二崑腳笔立灭电左1若老人因住蜥T非
吒亡
—
谒女孰1名老人忌附鱷后死匕
-冋峠门氐凱尺C审時哎
广竄-—
1悯辽宇址象币女子麵肩国嫌死巴
—
浙江«■
1若W耳的男建
110IJ】人旦和「化耳号氏亡
讲授新课:
一、介绍本章节学习内容
(一)概述
(二)药剂学的发展与任务
重点和难点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调剂学(医院):根据医师处方和临床需要,合理调配药物,并指
导患者正确用药的技术和理论。
(二)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物理药剂学:是应用物理化学的原理、方法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有关剂型
工业药剂学:是研究制剂工业生产的基本理论、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和质量管理的科学。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理因素和与药效间关系的科学。
药物动力学:是采用数学的方法,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体内经时过程与药效之间关系的学科。
临床药剂学:是以患者为对象,研究合理、有效与安全用药等与临床治疗学紧密联系的新学科,亦称(广义的)调剂学或临床药学。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介绍药剂学的剂型设计和制剂处方中常用的合成和天然高分
子材料的结构、制备、物理化学特征以及其功能与应用。
3 、降低药物毒副作用例子:药物制成缓控释制剂可以保持血
药浓度稳定,药效好,降低毒副作用。
4 、具有靶向作用例子:制成脂质体可以被单核-吞噬细胞吞噬,
从而使药物浓集于肝脾等器官,祈祷被动靶向的作用。
5影响疗效的发挥例子:硝酸甘油口服首过效应强,制成滴丸舌
下含服。
课避免首过效应。
(四)、药物剂型的分类
1、按形态分类
液体剂型:溶液剂、注射剂、合剂等;
固体剂型: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等;半固体剂型:软膏剂、膜剂
等;
气体剂型: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等。
2、按分散系统分类
真溶液型:溶液剂、注射剂、醑剂、芳香水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