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 电话用户接口模块实验
- 格式:docx
- 大小:153.19 KB
- 文档页数:6
用户电话接口实验报告接口实验报告贵州大学实验报告纸实验四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8253定时器的硬件连接方法及时序关系,掌握8253工作方式以及编程方法。
2、了解8255芯片结构及接口方式,掌握8255输入、输出的编程方法。
3、掌握8088中断系统原理,掌握8259A扩展8088系统中断的方法及编程。
二、实验内容编程将8253定时器0设定为方式3,定时器1设定在方式2,每5秒产生一次中断请求(共八次),用8259实现中,CPU响应后,通过8255的A口读取一次开关状态(8位),存入内存单元中,读入8个数据后,再通过8255的B口送到LED依次输出显示(1亮,0灭)。
三、实验要求根据实验内容编写一个程序,(来自: 写论文网:用户电话接口实验报告)并在实验仪上调试和验证。
四、实验说明和电路原理图本实验需要用到CPU模块(F3区)、8253模块(C4区)、8255模块、8259模块(C5区)、频率发生器模块(E6区)、八位逻辑电平显示模块(B5区),8253电路原理图参见图4-1。
频率发生器电路原理图参见图4-2。
8255电路原理图参见图4-3。
8259电路原理图参见图4-4。
8253是一种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它是用软、硬技术结合的方法实现定时和计数控制。
其主要有以下特点:①有3个独立的16位计数器,每个计数器均以减法计数。
②每个计数器都可按二进制计数或十进制(BCD码)计数。
③每个计数器都可由程序设置6种工作方式。
④每个计数器计数速度可以达2MHz。
8259A是专用控制中断优先级而设计的集成电路,可对中断源的优先级排队、识别、及提供中断矢量。
单块8259A可编程实现8级中断管理,并可选择优先模式及中断请求方式。
另外由多片8259A级联,可构成多达64级的矢量中断系统。
贵州大学实验报告附1 页本实验用2号中断源IR2,接单次脉冲,中断方式为边沿触发方式。
程序每按一次按键产生一次中断,中断服务程序使输出状态反转一次。
实验二用户接口模块单元实验一、实验目的1.全面了解“用户线接口”电路(BORST)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实现方法。
2.通过对用户线接口芯片 PBL38710/1 的学习与实验,进一步加深对BORST 功能的理解。
二、预习要求认真预习程控交换原理中有关“用户线接口”电路的内容。
三、实验仪器仪表1.现代程控交换实验系统一台2.电话机四部3.20MHz 示波器一台四、实验电路工作过程模拟用户线接口功能见图 2-1。
图 2-1模拟用户线接口功能框图在本实验系统中,用户线接口电路选用的是爱立信微电子公司的PBL38710/1,PBL38710/1 是 2/4 线厚膜混合用户线接口电路。
它包含向用户话机恒流馈电、向被叫用户话机馈送铃流、用户摘机后自行切除铃流,摘挂机的检测及音频或脉冲信号的识别,用户线是否有话机的识别,语音信号2/4 线混合转换,外接振铃继电器驱动输出。
PBL38710/1 用户电路的双向传输衰耗均为-1db,供电电源为+5V 和-5V,PBL38710/1 还将输入的铃流信号放大以达到电话振铃工作的要求,即达到+75V 的有效值。
SLIC(用户线接口电路)是电话通信的关键器件。
为了向电话终端发送振铃信号,传统的SLIC 内部需含有振铃断续电路,而且外部需配备专门的铃流发生器。
PBL38710/1 是爱立信公司近期推出的全新 SLIC,这种 SLIC 不仅能支持多种振铃信号,而且电路中省去了诸如振铃信号继电路、铃流发生器等许多传统器件,从而可大大节省 PCB 布线空间,降低设计成本,控制使用也更加方便。
1.PBL38710/1 主要特性(1) 省去了振铃继电器和传统的铃流发生器;(2) 支持正弦波、梯形波和方波振铃;(3) 支持高电压振铃信号;(4) 片内自动电池馈电切换;(5) 可编程电池馈电特性;(6) 供电可低至-21V,利于低功耗线路设计;(7) 低挂机功耗,50mW@-24V 电池;(8) 环流、振铃和地键检测功能;(9) 可编程环流、振铃检测器门限;(10) 与各种类型编程器/滤波器的混合功能;(11) 可编程线路终端阻抗;(12) 挂机传输。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地点通信实验室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通信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王丽娜年10月实验一用户接口电路及2/4线变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全面了解用户线接口电路功能(BORST)的作用及其实现方法。
2.通过对用户线接口电路芯片MY88622的学习与实验,进一步加深对BORST功能的理解。
3.熟悉用户模块电路的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4.掌握用户线接口电路对用户状态改变的识别原理。
二、实验设备20M通用示波器一台,万用表一块,电话一部,RC-CK-II型实验箱一台三、电路工作原理图1-1 用户线接口功能框图四、实验内容1.了解用户模块MY88622的主要性能与特点。
2.熟悉用MY88622组成的用户线接口电路。
3.连接上电话机,用示波器分别观测MY88622的20脚在摘挂机时的工作电平,摘机时,测试TF15(MY88622四线输入)的信号;拨号,测试TF11(MY88622四线输出)信号。
五、实验步骤1.将一部电话机接入用户接口模块一。
2.打开系统主电源开关,观察系统上电状态。
3.保持电话机处于持机状态,用示波器波观察MY88622第20脚的电平状态及发光二极管D15的状态。
此时二极管不亮。
4.电话摘机,继续观察第20脚的了信号电平状态及发光二极管的状态。
此时发光二级管亮。
5.电话挂机,用示波器观察TF15和TF11的波形。
6.电话摘机,用示波器观察TF15和TF11的波形。
7.电话拨号,用示波器观察TF15和TF11的波形。
六、实验注意事项1.MY88622是厚膜电路,比较脆弱,不要用力搬弄。
2.系统上电后摘挂机,如果二极管不发光,请确认连接正确,检查接口是否有接触不良的现象。
实验二信号音产生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常用的几种信令信号音和铃流发生器的电路组成和工作过程。
2.熟悉这些信号音和铃流信号的技术要求。
二、实验设备20M通用示波器一台,万用表一块,电话一部,RC-CK-II型实验箱一台三、电路工作过程在用户话机与交换机之间的用户线上,要沿两个方向传递语言信息。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实验内容:实验一操作系统用户接口学院名称:工程技术学院专业班级: 11gb软件2班指导教师:贺红艳学生成绩:一、实验目的1、掌握Linux环境下的基本文件处理命令2、掌握Linux环境下的基本管理命令。
二、实验步骤1、Linux环境下的基本文件处理命令(1) ls命令ls命令的语法:ls 选项[-ald] 文件或目录-a 显示所有文件,包括隐藏文件-l 详细信息显示-d 查看目录属性分别执行ls –a /binls –l /binls –ld /bin分析执行结果,并说明显示信息各字段的意义。
执行结果及分析:显示目录bin的所有文件包括隐藏文件。
查看目录bin的详细信息。
详细显示目录的属性。
(2) cd 命令cd命令的语法:cd [目录]两种常见用法:cd 表示切换到根目录cd .. 回到上级目录分别执行cd bincd ..(3) pwd命令显示当前工作目录语法:pwd(4) mkdir 命令创建新目录语法:mkdir [目录名]执行mkdir 命令创建目录test,test1,并使用ls查看。
(5) touch 命令创建空文件语法:touch 文件名执行touch命令在test目录下创建文件newfile1并使用ls 查看文件是否创建成功。
(6) cp 命令语法:cp –R [源文件或目录] [目标文件]cp –R 复制目录执行cp 命令将test目录下newfile1复制到test1中。
写出执行步骤:cd testcp newfile1 /bin/test1(7)rm 命令删除文件或目录语法:rm [-r] [文件或目录]删除文件用:rm 文件名删除目录用:rm –r 目录名使用rm命令删除test1目录和test中的newfile1文件。
写出执行步骤:删除test1目录的newfile1文件:删除test目录的newfile1文件:(8) cat命令显示文件内容语法:cat [文件名]more 命令分页显示文件内容语法:more [文件名]空格(或f)显示下一页回车显示下一行Q(q)退出分别用cat和more命令显示/etc/issue和/etc/services写出实验步骤:cat /etc/issue运行结果:命令为:more /etc/services执行结果:(9)> 和>>> 和>>为输出重定向符号,它们的区别为>>为追加模式。
实验系统结构介绍实验系统框图实验一用户线接口模块实验一、实验目的1、全面了解用户线接口电路功能(BORST)的作用及其实现方法;2、通过对用户线接口电路的学习与实验,进一步加深对BORST功能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1、了解用户模块AM79R70的主要性能与特点;2、熟悉用AM79R70组成的用户线接口电路;3、用示波器分别观测TP301、TP302、TP303在摘挂机时的工作电平。
三、实验仪器1、LT-CK-02E程控交换实验箱一台;2、电话机两台;3、数字示波器一台;4、数字万用表一台。
四、实验步骤1、阅读AM79R70资料和这部分电路,理解这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2、通过电源线接通电源,打开实验箱电源开关,准备好电话机开始实验;3、“甲方一路”接上话机,分别摘机和挂机,在摘机和挂机时用万用表测量TP301,TP302,TP303的电压值;4、“甲方一路”分别摘机和挂机,利用示波器观察TP306的波形。
注意,此时示波器设为直流耦合,探针衰减设为×1;5、通过键盘和液晶显示,选择时分交换方式,“甲方一路”呼叫“甲方二路”,利用示波器观察TP301的波形。
示波器推荐设置:交流耦合,电压因子设为100mV,时基设为500uS。
探头衰减设为×1;6、实验结束,关掉实验箱电源开关,整理实验数据,制作实验报告。
五、实验报告要求1、画出本次实验的电路方框图,叙述其工作过程;2、填表写出TP301,TP302,TP303在摘挂机时的电平,并简述这三个测试点的意义;3、理解AM79R70通过C1、C2两根控制线完成有铃流信号的摘挂机检测和没有铃流信号的摘挂机检测原理。
分别画出主、被叫摘挂机检测的程序流程框图。
信令信号的产生与观测一、实验目的1、了解常用的几种信令信号音和铃流发生器的电路组成和工作过程;2、熟悉这些信号音和铃流信号的技术要求。
二、实验内容1、用万用表测量各测量点拨号音、忙音、回铃音及铃流控制信号的电压;2、用示波器测量各测量点拨号音、忙音、回铃音及铃流控制信号的波形;3、各测量点说明如下:TP04:回铃音信号TP05:铃流控制信号TP06:拨号音信号TP07:忙音信号三、实验仪器1、LT-CK-02E程控交换实验箱一台;2、电话机两台;3、数字示波器一台。
用户接口模块实验报告用户接口模块实验报告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
用户接口模块是一种关键的设计元素,它直接影响着用户对软件或系统的使用体验。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评估用户接口模块,探讨如何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效率。
二、设计过程1.需求分析在设计用户接口模块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需求分析。
通过与用户的沟通和调研,我们了解到用户对于一个好的用户接口模块有以下几个基本要求:简洁明了、易于操作、功能齐全、美观大方。
2.界面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我们开始进行界面设计。
我们首先确定了整体的布局和配色方案,以确保界面整体的美观性。
接着,我们按照模块的功能划分,设计了相应的按钮、输入框、下拉菜单等元素,并合理地安排它们的位置和大小。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注重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心理感受,力求使界面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3.交互设计除了界面的设计外,交互设计也是用户接口模块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我们采用了一些常见的交互设计原则,如一致性、可预测性和可见性等,以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和准确性。
我们还引入了一些交互反馈机制,如按钮点击后的颜色变化、鼠标悬停时的提示信息等,以增强用户对系统的控制感。
三、实验结果1.用户满意度评估为了评估用户对我们设计的用户接口模块的满意度,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用户对我们的设计表示满意,认为界面简洁明了、操作方便。
同时,我们也收到了一些用户的反馈意见,如增加一些快捷键、改进一些按钮的位置等。
这些反馈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完善用户接口模块的设计。
2.使用效率评估除了用户满意度外,我们还对用户接口模块的使用效率进行了评估。
通过与之前的版本进行对比,我们发现我们设计的用户接口模块在用户完成任务的时间上有了明显的提升。
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在交互设计中引入的一些机制,如快捷键、自动填充等。
四、改进方案根据用户的反馈意见和使用效果评估的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方案:1.增加快捷键功能,以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
实验二程控交换原理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程控数字交换原理。
2.加深对交换过程的理解。
3.了解用户管理和话费管理。
4.了解程控交换软件控制。
二、实验原理图1是程控交换实验系统方框图,图2是程控交换实验系统布局图。
程控交换系统由9大电路模块组成,各模块的组成及主要作用如下:(1)用户一----用户四接口模块:分别是电话机用户一、用户二、用户三、用户四的用户线接口电路、DTMF采样及AD转换、FSK的DA转换、信号音的DA转换和PCM编译码电路。
(2)程控交换系统控制模块:该模块即为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主板通过专用接口与系统控制板相连接。
完成DTMF 识别、FSK信号生成、各种信号音的产生、空分交换、时分交换、多级交换、数字中继、系统控制、计算机通信等所有控制、处理工作。
图1系统结构图图2 系统主板布局图(3)外线接口模块:外线接口模块完成本系统与电信局线路的对接功能,通过该模块可实现本系统内任意一用户都可呼叫电信网络任何一用户,同时,电信网络中的任何一用户也可呼叫本系统用户。
当有外线呼入时,系统查询预先设置的用户振铃,若该用户忙,则自动查询其他用户,若所有用户都忙,则通知外线无人接听。
(4)LCD显示模块:本液晶模块为240X128点大屏幕显示屏,用来显示当前系统状态以及所有人机接口的状态显示,如菜单,系统帮助,参数状态设置,DTMF波形等。
可调电阻R74为液晶对比度调节电阻,顺时针方向:对比度增加;逆时针方向:对比度降低。
(5)键盘模块:键盘为6键薄膜按键,完成人机接口的各种操作,如菜单选择,参数设置等。
(6)数字中继模块:数字中继接口为两台实验箱或实验箱与外部交换机的连接口,传输介质为双绞线。
通过数字中继接口即可实现两台实验箱8个用户的全双工电话通信。
其中U200为电平转换芯片。
(7)状态指示模块:状态指示模块共有6个发光二极管,分别指示:中继发送:D204,灯亮表示发送数据到中继口状态。
实验五,模拟数字电话光纤传输系统实验五、实验结果1.画出各个实验连接示意图,标上必要的实验说明。
2.测试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个测试点信号波形,分析信号的变化过程。
电话用户接口模块测试点说明:1VT:电话 A 路二四线变换后的模拟输出。
1VR:电话 A 路 PCM 译码输出的模拟信号。
PCM1-DX:电话 A 路 PCM 编码数据输出。
PCM1-DR:电话 A 路 PCM 译码数据输入。
2VT:电话 B 路二四线变换后的模拟输出。
2VR:电话 B 路 PCM 译码输出的模拟信号。
PCM2-DX:电话 B 路 PCM 编码数据输出。
PCM2-DR:电话 B 路 PCM 译码数据输入。
3.自行设计连接方案,实现两电话语音单光纤的同向和反向本地双工通信,画出你的实验方框图及使用的器件。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光纤通信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班级桌号实验者姓名学号实验日期年月日评分教师签名实验五模拟/ 数字电话光纤传输系统实验一一. 实验目的 1.了解电话接口电路组成; 2.了解电话呼叫接续过程; 3.掌握电话呼叫时的各种可闻信号音的特征; 4.了解记发器的工作过程; 5.掌握 PCM 编译码原理; 6.了解双光纤全双工通信的组成结构。
二、实验仪器 1.光纤通信实验箱 2.示波器 3.FC-FC 单模光纤线 2 根 4.小型电话单机 2 部 5.铆孔连接线若干三、基本原理 4 1本实验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电端机部分、光信道部分。
电端机由电话用户接口电路 A、PCM 编译码 A、记发器电路、PCM 编译码 B、电话用户接口电路 B 等组成,光信道为双光纤通信结构。
电话语音信号的光纤传输,可以有多种方式,一种是原始电话语音信号,经过光纤直接进行传输,这种模拟传输的方式已经很少甚至是不用了,本文里不做;另一种方式是先把话音信号数字化,然后再经过光纤传输,目前使用最多的是PCM 编译码方式。
图电话用户 A、B 模拟光传输结构示意图(A 到 B 单工)图数字电话光纤通信基本组成结构示意图P601 用户A 用户 B P802 激光/探测器P201 P205光纤1310nmLD+单模PCM 编译码光电电光光发射光接收P201 P202 光纤1550nmLD+单模电光光电光接收光发射PCM 编译码P204 P203 电话用户接口 A 电话用户接口 B 四、实验步骤)(一)模拟电话光纤传输(单工)(A A 和和 B, 系统程序设置两路电话的默认电话号码为))1.关闭系统电源。
用户线接口模块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学习用户线接口模块的相关知识,掌握其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加深对FPGA设计的了解,提高FPGA设计与应用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1、DE2-70开发板2、USB线三、实验原理用户线接口模块(User Interface)主要是为了在开发板上与用户进行互动,传输数据等功能而设计的。
本次实验使用的DE2-70开发板上提供大量的用户线接口,包括8个LED灯,10个按键,1个七段数码管,1个LCD模块和2个PS/2接口。
用户线接口模块主要由以下组成:1、开关用于实现用户与FPGA的交互。
2、LED灯用于输出FPGA的运行结果。
3、七段数码管用于显示数字和字母等。
4、LCD模块四、实验过程1、打开Quartus II软件,在主程序窗口中选择Tools -> Programmer。
在弹出的程序窗口中选择USB Blaster,并按“OK”。
2、在主程序窗口中的Project Navigator面板中,展开工程文件夹,然后打开“DE2_top.qpf”项目。
3、将USB线连接到计算机的USB接口和开发板的USB接口。
4、在主程序窗口中选择Programmer -> Auto Detect。
5、选择本次实验需要下载的文件,在面板右侧文件夹中单击“DE2_top.sof”。
然后单击右下角的“Program”按钮,等待下载完成。
6、将开发板接通电源,检查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接口,比如LED灯,按键,七段数码管和LCD模块是否正常工作。
五、实验结果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和掌握用户线接口模块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我们首先了解了FPGA的作用和结构,并且掌握了如何在Quartus II软件中生成一个简单的FPGA设计。
然后,我们通过开发板上的LED灯、按键、七段数码管和LCD模块等用户线接口,学习了如何与FPGA进行交互,演示了一些常见应用,例如使用按键改变LED灯的状态、使用七段数码管显示数字等等。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Android平台,实现基本的通话功能。
主要包括通话的发起、接听、挂断以及通话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功能,如静音、免提等。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对Android通信模块的理解,提高编程实践能力。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开发工具:Android Studio3.53. 虚拟设备:Android 8.0(Oreo)4. 开发语言:Java三、实验内容1. 通话发起与接听- 使用Android提供的电话管理API实现通话的发起与接听。
- 通过拨号功能发起通话,并通过监听电话状态实现接听来电。
2. 通话控制- 实现通话过程中的基本控制功能,如静音、免提、挂断等。
- 使用电话管理API中的相关方法实现这些功能。
3. 通话状态监听- 监听通话过程中的状态变化,如通话开始、通话结束、通话过程中等。
- 根据状态变化更新界面显示,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4. 界面设计- 设计简洁美观的通话界面,包括通话控制按钮、通话状态显示等。
- 使用Android Studio提供的布局工具实现界面设计。
四、实验步骤1. 创建项目- 打开Android Studio,创建一个新的项目,选择“Empty Activity”作为项目模板。
2. 添加通话权限- 在AndroidManifest.xml文件中添加通话权限,如下所示:```xml<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CALL_PHONE" />```3. 实现通话发起与接听- 在Activity中添加按钮,用于发起通话和接听来电。
- 为按钮设置点击事件,调用拨号API发起通话。
4. 实现通话控制- 在通话过程中,添加按钮用于实现静音、免提、挂断等功能。
- 使用电话管理API中的相关方法实现这些功能。
5. 实现通话状态监听- 监听通话过程中的状态变化,更新界面显示。
实验一用户电话接口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户电话接口电路的主要功能2、了解实现用户接口电路功能芯片Am79R70的主要性能和特点二、实验内容1、掌握用户线接口电路的主要功能2、了解Am79R70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了解电话接续的原理及其各种语音控制信号的波形三、实验仪器1、ZY1804I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系统1台2、20MHz 双踪数字示波器1台3、电话机2部4、连接导线20根四、实验原理1、用户线接口电路功能及其作用在现代通信设备与程控交换中,由于交换网络不能通过铃流、馈电等电流,因而将过去在公用设备(如绳路)实现的一些功能放到“用户电路”来实现。
在程控交换机中,用户电路也可称为用户线接口电路(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SLIC)。
根据用户电话机的不同,用户接口电路可分为模拟用户电话接口电路和数字用户电话接口电路。
模拟用户电话接口电路与模拟电话相连,数字用户电话接口电路和数字终端相连(如ISDN),而在此实验箱中采用模拟用户电话接口电路。
模拟用户线接口电路在实现时最大的压力应是能承受馈电、铃流和外界干扰等高压大电流的冲击,过去都是采用晶体管、变压器、继电器等分立元件构成,但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集成的SLIC相继出现,他们大都采用半导体工艺或是薄膜、厚膜会合工艺,性能稳定,价格低廉,已实现了通用化。
在程控交换机中模拟用户接口电路一般要具有B(馈电),R (振铃),S(监视),C(编译码),H(混合),T(测试),O(过压保护)七项功能。
具体含义是:1、馈电(B-Battery feeding):向用户话机馈送直流电流。
通常要求馈电电压为-48V,环路电流不小于18mA。
2、过压保护(O-Overvoltage protection):防止过压过流冲击损坏电路和设备。
3、振铃控制(R-Ringing Control):向用户话机馈送铃流,通常为25Hz/75Vrms正弦波。
03.电话⽤户线接⼝实验实验⼀电话⽤户线接⼝实验⼀、实验原理和电路说明在程控交换机中,⽤户电路也可称为⽤户线接⼝电路(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 SLIC)。
根据⽤户电话机的不同类型,SLIC可分为模拟⽤户接⼝电路和数字⽤户接⼝电路。
模拟⽤户接⼝电路与模拟电话相连接,数字⽤户接⼝电路与数字终端相连(如ISDN终端)。
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使⽤模拟⽤户接⼝电路。
模拟⽤户接⼝电路的结构如图6.1.1所⽰:程控交换机中⽤户接⼝电路⼀般要具有B(馈电),R(振铃)、S(监视)、C(编译码)、H(混合)、T(测试)、O(过压保护)七项功能。
具体含义是:1、馈电(B-Battery feeding):向⽤户话机送直流电流。
通常要求馈电电压为-48伏(或-24伏),环路电流不⼩于18m A。
2、过压保护(O-Overvoltage protection):防⽌过压过流冲击损坏电路、设备。
3、振铃控制(R-Ringing Control):向⽤户话机馈送铃流,通常为25Hz/90Vrms正弦波。
4、监视(S-Supervision):监视⽤户线的状态,检测话机摘机、挂机与拨号脉冲等信号以送往控制⽹络和交换⽹络。
5、编解码与滤波(C-CODEC/Filter):在数字交换中,它完成模拟话⾳与数字码间的转换。
编译码通常采⽤PCM⽅式,其编码器(Coder)与解码器(Decoder)统称为CODEC。
相应的防混叠与平滑低通滤波器带宽范围为:300Hz-3400Hz,编码速率为64Kb/s。
6、混合(H—Hybird):完成⼆线与四线的转换功能,即实现模拟⼆线双向信号与PCM发送和接收数字四线单向信号之间的连接。
7、测试(T—Test):对⽤户电路进⾏测试。
在实际应⽤中,外部往往包含有⼀级过压保护器,有时编解码器部分另独成⼀体,集成为编解码器(CODEC),其余功能由所谓集成模拟SLIC完成。
班级:通信1204姓名:韦韬学号:201203110420实验2 电话用户接口模块实验一、实验目的1.全面了解用户线接口电路功能(BORST)的作用及其实现方法;2.通过对用户模块电路PBL 387 10电路的学习和实验,进一步加深对BORST功能的理解二、实验原理在现代电话通信设备与程控交换机中,由于交换网络不能通过铃流、馈电等电流,因而将过去在公用设备(如绳路)实现的一些用户功能放到“用户电路”来完成。
用户电路也可称为用户线接口电路。
任何交换机都具有用户线接口电路。
模拟用户线接口电路在实现上的最大压力是应能承受馈电、铃流和外界干扰等高压大电流的冲击,过去都是采用晶体管、变压器(或混合线圈)、继电器等分立元件构成,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近十年来在国际上陆续开发多种模拟SLIC,它们或是采用半导体集成工艺或是采用薄膜、厚膜混合工艺,并已实用化。
在实际中,基于实现和应用上的考虑,通常将BORSCHT功能中过压保护由外接元器件完成,编解码器部分另单成一体,集成为编解码器(CODEC),其余功能由所谓集成模拟SLIC完成。
在布控交换机中,向用户馈电,向用户振铃等功能都是在绳路中实现的,馈电电压一般是-60V,用户的馈电电流一般是20mA~30 mA,铃流是25HZ,90V左右,而在程控交换机中,由于交换网络处理的是数字信息,无法向用户馈电、振铃等,所以向用户馈电、振铃等任务就由用户线接口电路来承担完成,再加上其它一些要求,程控交换机中的用户线接口电路一般要具有B(馈电)、O(过压保护)、R(振铃)、S(监视)、C(编译码)、H(混合)、T(测试)七项功能。
模拟用户线接口电路的功能可以归纳为BORSCHT七种功能,具体含义是:(1)馈电(B-Battery feeling)向用户话机送直流电流。
通常要求馈电电压为—48伏,环路电流不小于18mA。
(2)过压保护(O-Overvoltage protection)防止过压过流冲击和损坏电路、设备。
客户服务模块实验报告概述本实验旨在构建一个客户服务模块,通过使用现代技术和工具,提供高效、快捷、个性化的客户服务体验。
客户服务模块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对外界的需求和问题进行快速响应和解决,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实验步骤1. 确定客户服务需求首先,我们与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各方进行沟通和讨论,了解各方对于客户服务的需求和期望。
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以下客户服务需求:- 提供在线客服咨询服务,及时回答客户问题- 提供投诉管理系统,快速处理客户投诉- 提供客户满意度调查,了解客户对公司服务的评价2. 构建客户服务平台为了实现上述需求,我们选择使用现代技术和工具进行客户服务模块的构建。
具体步骤如下:a. 搭建在线客服咨询系统我们选择使用在线聊天工具和语音通话工具,为客户提供实时沟通和咨询的途径。
通过设计并开发一个用户界面友好的在线客服系统,客户可以通过网页或手机应用与客服人员进行实时沟通。
b. 开发投诉处理系统投诉处理系统旨在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和改进服务质量。
我们使用了一个问题跟踪系统,能够快速捕捉和记录客户的投诉,并将其分派给相应的处理团队。
同时,通过系统内的自动化流程和提醒功能,投诉可以得到及时、准确地处理。
c. 设计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为了了解客户对公司服务的满意程度,我们设计了一个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
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可以获取客户对公司服务的反馈信息,并及时进行改进。
3. 实验结果和评估通过对客户服务模块的构建和功能测试,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 在线客服咨询系统正常运行,客户可以通过网页或手机应用与客服人员进行实时沟通。
- 投诉处理系统能够及时捕捉和记录客户投诉,并将其分派给相应的处理团队,以确保投诉得到快速解决。
- 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能够准确获取客户对公司服务的反馈信息。
通过实验的结果评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客户服务模块能够满足公司内外部各方的需求和期望。
- 在线客服咨询系统提高了客户和客服人员的沟通效率,缩短了问题解决的时间。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课程评价表实验名称:
班级:测评人:学号:
综合评价表
实验1 电话用户接口模块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全面了解用户线接口电路功能(BORST)的作用及其实现方法;
2.通过对用户模块电路PBL 387 10电路的学习与实验,进一步加深对BORST功能的理解。
二、电路工作原理
(一)基础原理介绍
用户电路也可称为用户线接口电路(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SLIC)。
任何交换机都具有用户线接口电路。
根据用户电话机的不同类型,用户线接口电路(SLIC)分为模拟用户接口电路和数字用户接口电路两种。
模拟用户线接口电路在实现上的最大压力是应能承受馈电、铃流和外界干扰等高压大电流的冲击,过去都是采用晶体管、变压器(或混合线圈)、继电器等分立元件构成。
在实际中,基于实现和应用上的考虑,通常将BORSHCT功能中过压保护由外接元器件完成,编解码器部分另单成一体,集成为编解码器(CODEC),其余功能由集成模拟SLIC完成。
在程控交换机中,向用户馈电,向用户振铃等功能都是在绳路中实现的,馈电电压一般是-60V,用户的馈电电流一般是20mA~30mA,铃流是25Hz,90V左右,而在程控交换机中,由于交换网络处理的是数字信息,无法向用户馈电、振铃等,所以向用户馈电、振铃等任务就由用户线接口电路来承担完成,再加上其它一些要求,程控交换机中的用户线接口电路一般要具有馈电(B),振铃(R)、监视(S)、编译码(C)、混合(H)、测试(T)、过压保护(O)等七项基本功能。
图1-1为模拟用户线接口功能框图。
模拟用户线接口电路的功能可以归纳为BORSCHT七种功能,具体含义是:
(1)馈电(B-Battery feeling)向用户话机送直流电流。
通常要求馈电电压为-48伏或-24伏,环路电流不小于18m A.
(2)过压保护(O—Overvoltage protection)防止过压过流冲击和损坏电路、设备。
(3)振铃控制(R—Ringing Control)向用户话机馈送铃流,通常为25Hz/90Vrms正弦波。
(4)监视(S-Supervision)监视用户线的状态,检测话机摘机、挂机与拨号脉冲等信号以送往控制网络和交换网络。
(5)编解码与滤波(C-CODEC/Filter)在数字交换中,它完成模拟话音与数字码间的转换。
通常采用PCM编码器(Coder)与解码器(Decoder)来完成,,统称为CODEC。
相应的防混叠与平滑低通滤波器占有话路(300Hz-3400Hz)带宽,编码速率为64kb/s。
本功能将在实验6中详细介绍。
(6)混合(H—Hyhird)完成二线与四线的转换功能,即实现用户二线双向信号与发送,接收支路四线单向信号之间的连接。
过去这种功能由混合线圈实现,现在改为集成电路,因此称为“混合电路”。
本功能将在实验8中详细介绍。
(7)测试(T—Test)对用户电路进行测试。
图1-1 模拟用户线接口功能框图
(二)用户电路组成原理
在本实验系统中,用户线接口电路选用的是PBL 387 10集成电路。
PBL 387 10是2/4线厚膜混合用户线接口电路。
它包含向用户话机恒流馈电、向被叫用户话机馈送铃流、用户摘机后自行截除铃流,摘挂机的检测及音频或脉冲信号的识别,用户线是否有话机的识别,语音信号的2/4线混合转换,外接振铃继电器驱动输出。
PBL 387 10用户电路的双向传输衰耗均为﹣1dB ,供电电源为+ 5 V 和﹣5 V ,PBL 387 10还将输入的铃流信号放大以达到电话振铃工作的要求,即达到+75V 的有效值。
其各项性能指标符合邮电部制定的有关标准。
1. 该电路的基本特性 (1)向用户馈送铃流 (2)向用户恒流馈电 (3)过压过流保护 (4)被叫用户摘机自截铃 (5)摘挂机检测和LED
显示 (6)音频或脉冲拨号检测 (7)振铃继电器驱动输出 (8)语音信号的2/4线转换 (9)能识别是否有话机 (10)无需耦合变压器
测试 总线 振铃控制信号
状态信号
2.
图1-2 PBL 387 10内部电路方框图
图1-2是PBL 387 10内部电路方框图。
图2-3是用户线接口电路电原理图。
图1-3中,1VT为电话接口电路发话端的铜铆孔接口,1VR为电话接口收话端的铜铆孔接口。
在电话收话端,从1VR过来的语音信号、拨号音(Dial Signal)、忙音(Busy Signal)和回铃音(Echo Signal)等信号在电子开关U306(CD4066)的控制下分时接通。
电子开关控制信号分别为SELA0、SELA1、SELA2和SELA3,高电平时对应的信号接通,低电平时对应的信号断开。
图1-3 用户线接口电路电原理图
1.向用户话机供电,PBL 387 10可对用户话机提供恒流馈电,馈电电流由VBAT 以及VDD供给。
当环路电阻为2KΩ时,馈电电流为18 mA。
具体如下:
A 供电电源VBAT采用-48V;
B 在静态情况下(不振铃、不呼叫),-48V电源通过继电器静合接点至话机;
C 在振铃时,-48V电源通过振铃支路经继电器动合接点至话机;
D 用户挂机时,话机叉簧下压,馈电回路断开,回路无电流流过;
E 用户摘机后,话机叉簧上升,接通馈电回路(在振铃时接通振铃支路)。
2.PBL 387 10内部具有过压保护的功能,可以抵抗保护TIPRING端口间的瞬时高压,如结合外部的热敏与压敏电阻保护电路,则可抵抗保护250V左右高压。
3.振铃电路可由外部的振铃继电器和用户电路内部的继电器驱动电路以及铃流电源向用户馈送铃流:当继电器控制端 (RC端) 输入高电平,继电器驱动输出端 (RD端) 输出高电平,继电器接通,此时铃流源通过与振铃继电器连接的15端 (RV端) 经TIPRING端口向被叫用户馈送铃流。
当控制端 (RC端) 输入低电平或被叫用户摘机都可截除铃流。
用户电路内部提供一振铃继电器感应电压抑制箝位二极管。
4.监视用户线的状态变化即检测摘挂机信号,具体如下:
A 用户挂机时,用户状态检测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以向CPU中央集中控制系统表
示用户“闲”;
B 用户摘机时,用户状态检测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以向CPU中央集中控制系统表
示用户“忙”;
C 用户若拨电话号码为脉冲拨号方式时,该用户状态输出端应能送出拨号数字脉
冲。
回路断开时,送出低电平,回路接通时送出高电平(注:本实验系统不选用脉冲拨号方式,只采用DTMF双音多频拨号方式);
5.在TIPRING端口间传输的语音信号为对地平衡的双向语音信号,在四线VR端与VX端传输的信号为收发分开的不平衡语音信号。
PBL 387 10可以进行TIPRING端口与四线VR端和VX端间语音信号的双向传输和2 / 4线混合转换。
6.PBL 387 10可以提供用户线短路保护:TIP线与RING线间,TIP线与地间,RING 线与地间的长时间的短路对器件都不会损坏。
7.PBL 387 10提供的双向语音信号的传输衰耗均为-40dB。
该传输衰耗可以通过PBL 387 10用户电路的内部调整,也可通过外部电路调整
8.PBL 387 10的四线端口可供语音信号编译码器或交换矩阵使用。
三、实验内容
1.查找芯片PBL 387 10的详细资料,了解其主要性能和特点。
2.熟悉用PBL 387 10组成的用户线接口电路。
四、实验步骤
1.打开实验箱右侧的总电源开关,电源输入电路加电,电源指示灯(左上角的LED发光二极管)亮;
2.电话A的J301接上电话单机;
3. 用示波器分别观测TP301、TP302、TP306在摘挂机时的工作电平变化,具体如下:TP301、 TP302:电话A用户的二线模拟线上测试点。
TP301接入PBL38710芯片的TIPX 端;TP302接入PBL38710芯片RINGX端;
注意此部分测试与其它地方不一样,示波器的地线夹子接其中一个测试点,探头接另外一个测试点。
此时,双踪示波器的另一个测试探头地线夹子不可接其它地线测试点(GND),因为示波器两探头的地线是连通在一起的;
TP306:电话用户模块用户摘挂机工作状态测量点。
用户电话摘机时,输出低电平;用户挂机时,输出高电平。
五、实验报告要求
(一)画出本次实验的电路方框图,叙述其工作过程。
(二)根据实验概括叙述用户接口电路的主要功能。
(三)实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