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kV架空配电线路绝缘配合和交叉跨越距离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126.50 KB
- 文档页数:10
第35卷2007年4月云 南 电 力 技 术Y UNNAN ELECT R I C P OW ER Vol 135No 12Ap r 12007 收稿日期:2006-12-28架空送电线路中交叉跨越的测量方法陈鸿兴(云南省电力设计院,云南 昆明 650011)摘要:概述了架空送电线路中交叉跨越测量的各种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项,并提出在棱镜无法到达跨越点情况下,线高测量的新方法。
关键词:跨越点 平距 天顶距中图分类号:T M 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7345(2007)02-0046-021 交叉跨越测量111 常规方法众所周知跨越物高度的测量需测定测站至跨越点的平距(D )及测站到跨越物的天顶距(V ),量取测站仪器高(i ),通过以下公式可以计算出:H 跨越物=H 测站+D ÷TanV +i(公式1,H 表示为高程)跨越物高度的测量精度取决于平距D 及天顶距V 的测量精度,通常我们在同一测站对上述两项进行一个测回的观测即可满足跨越物高度的精度要求。
112 带电设备附近测量方法在变电所或电厂测量龙门架及母线夹高度的时候,通常设备带电,棱镜不宜到达,此时可用全站仪激光测距模式,直接对准跨越物进行测量。
此方法既安全又方便,但考虑到电磁影响,平距需多测几测回,在测回较差不大的情况下取平距均值;全站仪激光测距模式测程较短,一般在100m 以内,所以设站不宜距观测点太远。
113 仰角较大时的测量方法1)测站距跨越物较近、仰角大且无法观测跨越点的天顶距时,可以在线路前进方向或后退方向重新传一颗便于观测交叉跨越的桩,然后再于该桩设站,用111所述常规方法测量(如果测站是转角,也可以在前进方向的反向延长线重新传桩设站测量)。
2)测站距跨越物较近、仰角大但还能观测跨越点的天顶距时,不宜采用111所述常规方法测量,此时可采用11311方法重新传桩后再设站测量,当仰角小于10°时,即使平距D 有2m 的误差,跨越物高度误差只在013m 范围内;当然也可以采用112方法,用激光测距模式直接对准跨越点测量,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架空线路交叉跨越距离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五、架空线路交叉跨越距离(一)对地距离1.导线与地面的距离、在最大弧垂情况下,不应小于表8-4的规定。
表8—4 导线与地面的最小距离(m)2.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之间的净空距离,在最大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表8-5的规定。
8—5 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的石的最小净空距离(m)3. 10KV及以上的线路,不应跨越屋顶为易燃材料做成的建筑物。
对耐火屋顶的建筑物,应尽量不跨越,如需跨越,应与有关部门协商并得到同意。
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垂直距离,在最大弧垂情况下,不应小于表8-6的规定。
表8—6 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线路电压(kV)1以下6~10最小距离(m) 3线路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在最大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表8-7规定。
表8—7 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线路电压1以下6~10 35 110 220(二)交叉跨越距离1.架空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交叉角应符合表8-8。
表8—8 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的交叉角2.架空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8-9规定。
表8—9 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的最小垂直距离弱电线路与电力线路同杆架设时,弱电线路应架设在电力线路的下方,与电力线路最下层的横担距离不应小于2m。
3.线路与铁路、道路交叉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8-10的规定。
表8—10 线路与铁路、道路的最小垂直距离(m)4.同级电压线路相互交叉或与低电压线路交叉时,两交叉线路导(地)线的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8-11的规定。
表8—11同级电压线路相互交叉或与低电压线路交叉最小垂直距离5. 10KV及以下的线路,导线与街道人行道树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表8-12的规定。
表8—12 导线与街道行道树之间的最小距离(m)6.线路与管道交叉、平行、应避开管道的检查孔。
五、架空线路交叉跨越距离(一)对地距离1.导线与地面的距离、在最大弧垂情况下,不应小于表8-4的规定。
表8—4 导线与地面的最小距离(m)2.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之间的净空距离,在最大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表8-5的规定。
8—5 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的石的最小净空距离(m)3.10KV及以上的线路,不应跨越屋顶为易燃材料做成的建筑物。
对耐火屋顶的建筑物,应尽量不跨越,如需跨越,应与有关部门协商并得到同意。
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垂直距离,在最大弧垂情况下,不应小于表8-6的规定。
表8—6 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线路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在最大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表8-7规定。
表8—7 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二)交叉跨越距离1.架空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交叉角应符合表8-8。
表8—8 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的交叉角2.架空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8-9规定。
表8—9 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的最小垂直距离弱电线路与电力线路同杆架设时,弱电线路应架设在电力线路的下方,与电力线路最下层的横担距离不应小于2m。
3.线路与铁路、道路交叉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8-10的规定。
表8—10 线路与铁路、道路的最小垂直距离(m)4.同级电压线路相互交叉或与低电压线路交叉时,两交叉线路导(地)线的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8-11的规定。
表8—11同级电压线路相互交叉或与低电压线路交叉最小垂直距离5.10KV及以下的线路,导线与街道人行道树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表8-12的规定。
表8—12 导线与街道行道树之间的最小距离(m)6.线路与管道交叉、平行、应避开管道的检查孔。
交叉、接近的最小垂直距离及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下列数值:1)最小垂直距离:200kV 5m35~110kV 4m10kV及以下3m2)最小水平距离:35~220kV ≥最高杆(塔)的高度(开阔区)10kV 2m(路径受限制地区)1kV以下 1.5(路径受限制地区)7.线路与各种设施交叉时,线路的导线不应有接头。
20kV架空配电线路绝缘配合和交叉跨越距离探讨(昆明供电设计院昆明650011)[关键词] 20kV 配电网架空配电线路绝缘配合交叉跨越距离线路设计供电[摘要]为解决高负荷密度区供电问题,克服10kV配电网供电半径不足,网损大,电能质量差等缺点,采用20kV配电网供电已得到普遍认同。
目前,我国尚无20kV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范,本文试图通过对相关规范中20kV相邻电压等级即(3~)10kV、35(~66)kV电压等级架空线路绝缘配合和交叉跨越距离的对比分析,结合电网安全运行情况,对20kV架空线路绝缘配合和交叉跨越距离进行探讨,得出推荐数值,供20kV架空线路设计参考使用。
1 问题的提出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负荷也急剧增加,10kV中压配电网供电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主要有:(1)线路供电半径不足。
在负荷密度为20~30kW/km2时为10~12km,40kW/km2时不足8km。
事实上,我国大城市中心负荷密度已高达11~30MW/km2,东部农村用电负荷密度平均达60~70kW/km2。
(2)网损大,电能质量差。
目前农村10kV配电网线损率大都在10%以上,线路末端电压过低。
(3)高负荷密度的供电难以满足。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高楼大厦、新兴厂矿等高负荷密度的用户不断涌现。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35kV配电网,存在造价高、占地多等缺点。
采用20kV配电网供电已得到普遍认同,国内除江苏苏州工业园、辽宁本溪南芬地区已采用20kV供电外,天津、云南、广东等电网均在进行20kV 供电研究。
但是,目前我国尚无20kV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范。
综上,有必要探讨20kV架空线路绝缘配合和交叉跨越距离问题,为制定20kV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范做铺垫,解决即将出现的20kV架空线路设计问题。
2 有关文献资料关于20kV配电装置及20kV架空线路绝缘配合和交叉跨越距离问题的规定和取值情况(1)《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352-2006)规定20kV及相邻电压等级屋外配电装置的最小安全净距(mm):上述距离主要依据《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1997)中的方法,计算作用在空气间隙上的放电电压值,以避雷器的保护水平为基础,依据计算分析结果确定的。
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施工技术探讨摘要:文章简要地阐述了电力线路交叉跨越施工原则,从中针对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与分析,最后结合工程实例,主要就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施工难点与质量控制进行了论述,旨在为大家提供参考与依据。
关键词: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施工要求;施工技术;工艺流程引言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行业、各领域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内输变电工程建设也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目前国内建设了大量的主干输电网络,在施工过程中输电线路之间的交叉跨越问题也较为常见。
因此,如何提高输电线路施工技术水平,确保施工作业的效率与质量,保障电力网络的安全运行意义重大。
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主要论述了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施工技术要点。
1 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施工要求输电线路穿越房屋、建筑、果树、林木、河流等物体,称为跨越。
但一般并不严格区分,通常对所有各种交叉也统称为交叉跨越。
输电线路与河流或各种工程设施有交叉跨越时,为保证双方都能安全运行,必须遵守国家或有关主管部门制定的规定。
根据被交叉跨越物的重要程度不同,输电线路交叉跨越通常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标准轨距铁路、电气化铁路、1~2级公路、城市1~2级道路和电车道、主要通航河流、1~2级电信线、1级电力线、特殊管道及索道等;第二类包括居民区、窄轨铁路、3级及以下公路、城市3级道路、次要河流、3级电信线和2级电力线等。
(1)跨越杆塔。
跨越一、二类设施时,允许采用直线型杆塔,除跨越主要通航河流外,均要用固定型线夹(2)架空导线、地线接头。
电力线路跨越一类设施时,架空导线、地线不得接头。
电力线路跨越二类设施时,对于架空导线、地线等未作具体要求。
(3)水平交叉角。
电力线路一级通讯线之间的水平交叉角必须≥45,而与二级通讯线之间的水平交叉角必须≥30?,跨越其他设施时未作出具体的限制。
(4)邻档断线情况的检验。
电力线路跨越一类设施时,除了电力线路、通航河流、索道以外,均应按照相关工艺与技术要求检验邻档断线后跨越档导线对于被跨越物的交叉垂直距离。
五、架空线路交叉跨越距离(一)对地距离1.导线与地面的距离、在最大弧垂情况下,不应小于表8-4的规定。
表8—4 导线与地面的最小距离(m)2.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之间的净空距离,在最大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表8-5的规定。
8—5 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的石的最小净空距离(m)3. 10KV及以上的线路,不应跨越屋顶为易燃材料做成的建筑物。
对耐火屋顶的建筑物,应尽量不跨越,如需跨越,应与有关部门协商并得到同意。
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垂直距离,在最大弧垂情况下,不应小于表8-6的规定。
表8—6 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线路电压(kV)1以下6~10最小距离(m) 2.5 3线路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在最大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表8-7规定。
表8—7 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线路电压1以下6~1035110220(二)交叉跨越距离1.架空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交叉角应符合表8-8。
表8—8 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的交叉角2.架空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8-9规定。
表8—9 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的最小垂直距离弱电线路与电力线路同杆架设时,弱电线路应架设在电力线路的下方,与电力线路最下层的横担距离不应小于2m。
3.线路与铁路、道路交叉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8-10的规定。
表8—10 线路与铁路、道路的最小垂直距离(m)4.同级电压线路相互交叉或与低电压线路交叉时,两交叉线路导(地)线的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8-11的规定。
表8—11同级电压线路相互交叉或与低电压线路交叉最小垂直距离5. 10KV及以下的线路,导线与街道人行道树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表8-12的规定。
表8—12 导线与街道行道树之间的最小距离(m)6.线路与管道交叉、平行、应避开管道的检查孔。
交叉、接近的最小垂直距离及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下列数值:1)最小垂直距离:200kV 5m35~110kV 4m10kV及以下3m2)最小水平距离:35~220kV ≥最高杆(塔)的高度(开阔区)10kV 2m (路径受限制地区)1kV以下 1.5(路径受限制地区)7.线路与各种设施交叉时,线路的导线不应有接头。
20k V架空配电线路绝缘配合和交叉跨越距离探讨20kV架空配电线路绝缘配合和交叉跨越距离探讨李久程张鸿(昆明供电设计院昆明 650011)[关键词] 20kV 配电网架空配电线路绝缘配合交叉跨越距离线路设计供电[摘要]为解决高负荷密度区供电问题,克服10kV配电网供电半径不足,网损大,电能质量差等缺点,采用20kV配电网供电已得到普遍认同。
目前,我国尚无20kV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范,本文试图通过对相关规范中20kV相邻电压等级即(3~)10kV、35(~66)kV 电压等级架空线路绝缘配合和交叉跨越距离的对比分析,结合电网安全运行情况,对20kV架空线路绝缘配合和交叉跨越距离进行探讨,得出推荐数值,供20kV架空线路设计参考使用。
1 问题的提出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负荷也急剧增加,10kV中压配电网供电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主要有:(1)线路供电半径不足。
在负荷密度为20~30kW/km2时为10~12km,40kW/km2时不足8km。
事实上,我国大城市中心负荷密度已高达11~30MW/km2,东部农村用电负荷密度平均达60~70kW/km2。
(2)网损大,电能质量差。
目前农村10kV配电网线损率大都在10%以上,线路末端电压过低。
(3)高负荷密度的供电难以满足。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高楼大厦、新兴厂矿等高负荷密度的用户不断涌现。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35kV配电网,存在造价高、占地多等缺点。
采用20kV配电网供电已得到普遍认同,国内除江苏苏州工业园、辽宁本溪南芬地区已采用20kV供电外,天津、云南、广东等电网均在进行20kV供电研究。
但是,目前我国尚无20kV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范。
综上,有必要探讨20kV架空线路绝缘配合和交叉跨越距离问题,为制定20kV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范做铺垫,解决即将出现的20kV 架空线路设计问题。
2 有关文献资料关于20kV配电装置及20kV架空线路绝缘配合和交叉跨越距离问题的规定和取值情况(1)《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352-2006)规定20kV及相邻电压等级屋外配电装置的最小安全净距(mm):上述距离主要依据《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1997)中的方法,计算作用在空气间隙上的放电电压值,以避雷器的保护水平为基础,依据计算分析结果确定的。
架空输电线路交叉跨越类型及方案1跨越的主要类型跨越架空电力线路跨越铁路跨越高速公路跨域通航河流1.1 按施工条件分类根据被跨越物的大小、重要性和实施跨越的难易程度,可将跨越分为三个类别:第一类:一般跨越指跨越非重要设施且跨越架高度为15m及以下者。
这里的15m界点是安规的规定。
第二类:重要跨越指重要设施的跨越及虽为非重要设施但跨越架高度超过15m者。
第三类:特殊跨越根据安规规定,对特殊跨越必须编写施工技术方案,对重要跨越应由技术部门编制搭设方案,对一般跨越没有具体要求。
1.2 按跨越架线方式分类1)有跨越架跨越架线设置跨越架及封顶网进行跨越架线。
2)无跨越架跨越架线利用杆塔作支承体及封顶网进行跨越架线。
3)大跨越跨越架线线路跨越通航大河流、湖泊或海峡等,因档距较大(在1000m以上),或杆塔较高(在100m以上),导线选型或杆塔设计需特殊考虑,且发生故障时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的耐张段。
1.3 按电力线路运行状态分类1)完全不停电跨越架线是指搭架、铺网,展放引绳及导、地线展放等全过程中运行电力线均不停电。
2)有跨越架不停电架线是搭架、拆架及封网、拆网时被跨运行电力线进行短时停电,展放引绳,导地线展放及附件安装过程被跨电力线不停电。
3)停电架线是指被跨电力线完全停止运行,待新建线路架线后再恢复送电。
1.4 按跨越架封顶网形式分类1)不封顶式跨越架适用于一般跨越及停电架线的跨越。
2)封顶式跨越架封顶杆用竹(木)杆的跨越架。
用绝缘绳和竹杆混合封顶跨越架封顶绝缘网跨越架绝缘绳及绝缘杆(或称吊兰式)封顶跨越架2 线路工程跨越施工方案2.1 跨越方案选择的原则保证架线中跨越障碍物的安全是制定跨越设计方案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同时应兼顾其经济性、环保性和设备的简易性。
1)设计时跨越的放紧线段应越短越好,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跨越段的架线(包括放线、紧线及附件安装等),降低安全风险机率。
2)应选择合理的跨越架线方法。
架空输电线路交叉跨越类型及方案目录1. 内容概览 (2)1.1 定义与目的 (3)1.2 应用领域 (3)1.3 交叉跨越的类型与重要性 (4)2. 交叉跨越的基础理论 (6)3. 交叉跨越的类型 (6)3.1 架空线路之间交叉跨越 (7)3.1.1 水平交叉 (9)3.1.2 垂直交叉 (10)3.2 与其他基础设施交叉跨越 (12)3.2.1 与公路、铁路交叉跨越 (13)3.2.2 与管道、通信线路交叉跨越 (14)3.3 特殊地形或环境条件下的交叉跨越 (16)3.3.1 与水域交叉跨越 (17)3.3.2 与野外地物交叉跨越 (18)4. 设计参数与要求 (18)4.1 安全距离与电气间隙 (20)4.2 风速与覆冰条件 (22)4.3 设计寿命与耐腐蚀材料选择 (24)4.4 环境影响评估 (25)5. 交叉跨越方案设计与选择 (26)5.1 方案设计原则 (27)5.2 方案评估与决策 (28)5.3 技术与经济综合考量 (29)6. 案例分析 (30)6.1 具体交叉跨越工程的案例研究 (31)6.2 不同复杂环境中的应用实例 (33)7. 挑战与创新 (34)7.1 遇到的挑战 (35)7.2 技术创新与解决方案 (36)8. 未来展望 (37)8.1 技术发展趋势 (38)8.2 政策与法规演进对交叉跨越设计的的影响 (39)1. 内容概览垂直交叉跨越:两条输电线路垂直相交,常见于不同电压等级线路之间的交叉。
斜交跨越:两条输电线路呈一定角度相交,常见于地形复杂、空间受限的地区。
同路径跨越:多条输电线路在同一路径上交叉跨越,对设计和施工提出更高要求。
垂直交叉跨越方案:介绍设计方案、关键技术和施工要点,确保线路安全、经济、可靠。
斜交跨越方案:分析斜交角度、线路间距等关键因素,提出优化设计方案和施工措施。
同路径跨越方案:探讨多回路共塔、差异化绝缘等关键技术,提高线路运行效率。
选取典型的架空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案例,分析其设计、施工及运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于20kV架空输电线路的绝缘配置及防雷措施的研究与国内常规的10kV及35kV配电电压等级有所不同,国外某些国家的配电电压等级为20kV,其输电线路的绝缘配置及防雷措施也应根据其电压等级来进行设计。
本文讨论的是非洲某国家20kV架空输电线路的绝缘配置及防雷措施。
一、绝缘配置的初步方案架空输电线路的绝缘配置,通常是采用单位泄漏距离的方法,按工频电压要求选择绝缘子串片数。
该20kV架空输电线路位于非洲西部沿海地区,地处热带雨林气候,植被茂密,但该地区工业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在确定该地区的污秽等级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 线路所经地区目前空气污染程度较轻,但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工业排放也会逐步增加,污秽等级将会有所提高。
● 线路路径靠近海岸线,需考虑盐雾的影响。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将线路污秽等级定为Ⅱ级,爬电比距为2.5cm/kV(按标称电压计)。
该输电线路拟采用U70BP/146D型绝缘子,为双伞型瓷绝缘子,单片爬距400mm,结构高度146mm,盘径255mm。
二、防雷措施的初步方案该输电线路所在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雨季期间雷暴气象比较频繁。
参照该地区的气象资料,其设计雷暴日为90天/年,属于雷暴日极高的地区。
并且该输电线路地处低山丘陵地形,地势起伏较大,部分地势较高的铁塔遭受雷击的概率较高。
因此本工程拟采用全线架设单根OPGW,兼作防雷地线及通讯光缆的防雷方案。
三、初步方案的耐雷水平计算计算20kV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时,根据线路的地形变化以及排塔设计,选取了一段地势较高、可能遭受雷击较为密集的线路段作为计算依据。
该段线路主要采用Z-1型直线塔,该塔的外形尺寸详见表1。
表1 20kV输电线路计算耐雷水平的主要参数根据规范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架空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计算过程如下:根据以上计算过程,可计算得出本工程中20kV架空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如下表:表2 20kV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计算结果四、不同方案的耐雷水平对比和分析如果将该线路的绝缘子串增加1片或者2片绝缘子,那么线路的耐雷水平将有所提高,但程度各不相同。
简析高压架空线路交叉穿跨越的设计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生产活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能。
电能由于具有环保洁净、传输便捷、生产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随着高压架空线路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建高压架空线路与已建高压架空线路之间发生交叉穿越、交叉跨越的情况就变得不可避免。
优化高压架空线路交叉方案,不仅可以减少线路建设的投资费用,更与高压架空线路的安全运行息息相关。
关键词:高压架空线路;交叉穿跨越;设计一、高压输电线路架设施工要点1.1杆塔施工根据受力特点上的不同输电线路杆可分为耐张、直线两种类型。
塔杆的选择是否适当直接影响输电线路的建设的经济、速度、供电可靠程度以及维修的难度,因此,塔型结构选择是否合理的,也是一个杆塔塔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原、丘陵地区和便利的交通运输和建筑区,通常普通线路是优先考虑运用钢筋混凝土杆或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的,但是由于高压线路己经不允许使用混凝土电杆了,所以选用铁塔。
而运输和施工存在相当的难度的时候、在线路走线受限制地区、大跨径或竖直两捆线间距大时,当然也要选择使用铁塔。
杆塔组立的形式是高压输电线路施工中另一个重要的环节,我国在110kV的输电线路杆塔组立方式主要有整体组立和分解组立两种。
现今国内对超高压线路都采用铁塔组立,故分解组立成为高压线路塔杆组立的主流。
由于超高压线铁塔组立的经验逐渐丰富起来,铁塔组立发展了多种施工万法。
外抱杆分解组塔、内悬浮抱杆分解组塔、内悬浮带摇臂抱杆分解组塔、落地摇臂抱杆分解组塔等施工工艺己经开始采用。
杆塔的强度受杆塔的受力形式、杆塔的结构形式以及制造杆塔所用的材料等几大条件的约束。
1.2架线施工输电线的架线施工工程包括了弛度记录、导地线的放线的连接、紧线及附件安装、架线前各项准备工作等,根据展放方式的不同,架线施工分为拖地展放、张力展放两种。
张力放线是利用牵张机械使导地线总是保有一个适宜张力,且总是保持对交又物有着一定的安全距离的万法,而拖地展放就是线盘处不需要制动,使线拖地行进,这种法不需要专用设备,虽然较简单,但很容易磨损导线,劳动效率也较低下,在放线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人工,放线质量更没法保障。
输电导线邻档断线时交叉跨越限距的校验在输电线路设计时,对重要交叉跨越如铁路、一级和二级公路、一级和二级通信线等、除在最大弧垂时必须满足交叉跨越距离的要求外,在交叉跨越档的相邻发生断线事故、交叉跨越档导线产生应力衰减、弧垂增大后、导线和被交叉跨越物之间仍需满足一定的交叉跨越距离要求。
所以,对重要交叉跨越则需开展邻档断线时交叉跨越距离的校验。
一、断线张力的概念引起断线的原因是多样的,诸如:输电线路的导线(避雷线)由于机械损伤、外力破坏、雷击、振动、严重覆冰或大风等,都可能会引起断线事故。
通常断线发生的可能发生的范围是:以断一根导线情况为最多,且大都发生在电压等级低,导线截面小的线路上,一般220KV以上,S≥200的线路上则很少发生。
断线发生后,首先会造成停电损失,但在线路设计中我们主要关心在力学方面造成什么影响。
一般断线后,对于采用固定横担、固定线夹和悬垂绝缘子串的线路,断线档两侧的直线杆塔将受到不平衡张力的作用,这时悬垂绝缘子串甚至杆塔头部将沿顺线路方向偏斜,如图(1)所示。
图1 线路断线后的情况此时由于杆塔及绝缘子串的偏斜,使导线悬挂点发生了位移δi,δi的大小是随着杆塔离开断线点的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小的,由于每基杆塔上悬挂点位移值δi不相等,所以各档档距也发生了变化,紧靠断线档第一档档距改变量ΔL1=δ1-δ2,第二档ΔL2=δ2-δ3,即第i档档距改变量ΔLi=δi -δi+1,且ΔLi≥0,由此可知,悬垂绝缘子串偏斜的结果使各档导线的档距缩小,从而使档中导线松弛,张力衰减,弧垂增大。
一个耐张段中某档断线后,对未断线的剩余各档导线常称为剩余档,断线档至耐张杆塔间未断线的档数就称剩余档数。
断线张力就是指导线发生断线,剩余各档导线张力衰减后的剩余张力。
断线后,由于各档档距改变量是不相等的,所以各剩余档中的断线张力也是不相等的,从图1中可见其变化规律及特点。
紧靠断线档第一档的档距改变量增大,张力衰减最多,断线张力最小,以后各档档距改变量逐渐减小,断线张力逐档增大。
浅谈220KV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施工技术要点摘要:220KV 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交叉跨越的问题,如果不能控制交叉跨越施工质量,整个输电线路施工都将会受到影响。
交叉跨越施工具有一定的难度,施工步骤也比较复杂,需要施工人员做好非常多的施工准备工作。
未来随着电力需求的增加,交叉跨越施工会更多,面对这种情况,施工人员应该灵活应对,选择合适的交叉跨越工具与材料。
本文分析了220KV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施工技术。
关键词:220KV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施工技术为满足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的需要,我国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相继建设和投运,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研究也相应获得快速发展。
另外,随着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和不停电作业法也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在带电作业领域的应用也有力推动了带电作业工具、设备、标准制定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并对今后带电作业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发展方向。
一、概述随着带电作业实践经验积累,技术理论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带电作业新方法和新器具的研究课题相继被提出,大量带电作业的研究论文(如安全距离的研究、作业方式的研究、工器具的研究、新型绝缘材料的研究等)发表在国内外杂志和专业学术交流会议上,对带电作业的安全开展起到了指导作用。
跨越一、二类设施时,允许采用直线型杆塔,除跨越主要通航河流外,均要用固定型线夹;架空导线、地线接头。
电力线路跨越一类设施时,架空导线、地线不得接头。
电力线路跨越二类设施时,对于架空导线、地线等未作具体要求;水平交叉角。
电力线路一级通讯线之间的水平交叉角必须≥45°,而与二级通讯线之间的水平交叉角必须≥30°,跨越其他设施时未作出具体的限制;邻档断线情况的检验。
电力线路跨越一类设施时,除了电力线路、通航河流、索道以外,均应按照相关工艺与技术要求检验邻档断线后跨越档导线对于被跨越物的交叉垂直距离。
如果电力线路跨越杆塔采用固定横担形式,导线截面在150mm 以上时,可以不进行检验。
高压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施工技术分析发表时间:2018-07-20T12:03:29.1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作者:江利辉[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巨大进步,人们加大了对电力的需求。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巨大进步,人们加大了对电力的需求。
输电线路是电能输送的主要媒质。
近年来,输电线路不断增加,导致线路路径廊道非常拥挤,更使得同塔多回线路工程增多;因此,同塔多回线路与原有线路交叉跨越,成为了输电线路工程设计的难点。
为了能够使输电线路顺利完成跨越其他电力线路施工,那么就需要将架设跨越技术不断提升。
本文主要分析了高压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施工技术。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架设;交叉跨越;施工架设输电线路的环境相对来说较为复杂,输电线路架设走廊存在交叉跨越是非常常见的。
为了能够实现在更为复杂环境下的施工,那么在架设输电线路的任何环节应该严格施工,如此才可以使输电线路架设的安全强度提升。
1 高压输电线路架设1.1特点高压输电线路需要较高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高压容量需要较大的输电需求,所以只要发生安全问题就会给经济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甚至带来人身安全的隐患。
线路结构有较高的参数,高压输电系统当中有绝缘子串、导线以及杆塔等。
一般来说,杆塔较高,且具有较大的基本结构载荷,那么就必须严格要求结构设计参数,同样需要严格要求配件性能参数,因为线路运行安全的需求较高,并且其基本额定电压大,那么附近电场强度也大,交叉跨越复杂,在运行方面也有很高的要求,运行的环境相对复杂。
高压线路常常架设于地形复杂的山区,还有的需要经过湖泊、山谷等,对于运行维护而言较为不便。
1.2注意事项从高压输电线路架设导线交叉跨越施工而言,需要对下面几点问题给予关注。
其一,需要按照要跨越的电力线路实际状况设计合理的跨越方案,从跨越的电压等级到对跨越高度、跨越宽度不断细化,实地跨越处必须全方位测量验算,以保障能够顺利完成跨越工作。
20kV架空配电线路绝缘配合和交叉跨越距离探讨
李久程张鸿
(昆明供电设计院昆明650011)
[关键词] 20kV 配电网架空配电线路绝缘配合交叉跨越距离线路设计供电
[摘要]为解决高负荷密度区供电问题,克服10kV配电网供电半径不足,网损大,电能质量差等缺点,采用20kV配电网供电已得到普遍认同。
目前,我国尚无20kV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范,本文试图通过对相关规范中20kV相邻电压等级即(3~)10kV、35(~66)kV电压等级架空线路绝缘配合和交叉跨越距离的对比分析,结合电网安全运行情况,对20kV架空线路绝缘配合和交叉跨越距离进行探讨,得出推荐数值,供20kV架空线路设计参考使用。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负荷也急剧增加,10kV中压配电网供电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主要有:
(1)线路供电半径不足。
在负荷密度为20~30kW/km2时为10~
12km,40kW/km2时不足8km。
事实上,我国大城市中心负荷密度已高达11~30MW/km2,东部农村用电负荷密度平均达60~70kW/km2。
(2)网损大,电能质量差。
目前农村10kV配电网线损率大都在10%以上,线路末端电压过低。
(3)高负荷密度的供电难以满足。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高楼大厦、新兴厂矿等高负荷密度的用户不断涌现。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35kV配电网,存在造价高、占地多等缺点。
采用20kV配电网供电已得到普遍认同,国内除江苏苏州工业园、辽宁本溪南芬地区已采用20kV供电外,天津、云南、广东等电网均在进行20kV 供电研究。
但是,目前我国尚无20kV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范。
综上,有必要探讨20kV架空线路绝缘配合和交叉跨越距离问题,为制定20kV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范做铺垫,解决即将出现的20kV架空线路设计问题。
2 有关文献资料关于20kV配电装置及20kV架空线路绝缘配合和交叉跨越距离问题的规定和取值情况
(1)《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352-2006)规定20kV及相邻电压等级屋外配电装置的最小安全净距(mm):
上述距离主要依据《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1997)中的方法,计算作用在空气间隙上的放电电压值,以避雷器的保护水平为基础,依据计算分析结果确定的。
从上表可以看出,20kV各值为10kV和35kV各值的平均值。
(2)云南省电机工程学会供用电专委会《云南电网20kV标称电压适配性研究》关于架空裸线:“线路设计基本与10kV相同,杆型相同,相间距离适当加大。
对地距离交叉跨越用10kV(值)+100mm”。
该课题研究重点不在线路设计,因此,上述取值应结合安全需求酌情使用,如在杆塔设计中各间隙值可采用,对地距离则感觉偏小。
(3)本溪供电公司《采用20kV系统供电实现南芬地区增供降损的研究与实施技术报告》:
“线路采用架空绝缘线和钢芯铝绞线两种导线。
其中市区内部分采用20kV耐候架空绝缘线,对风大及多雷的郊区采用钢芯铝绞线。
农网线路主干线导线截面定为95mm2,分支定为50mm2。
摘转供部分三条线路主干线导线截面定为150mm2,分支定为70mm2。
线路为同杆双回线和单回线两种形式,其中双回线采用垂直排列,单回线采用三角排列和水平排列。
用导线状态方程式得出临界档距为60 m,对于配电线路一般是计算档距小于临界档距,故导线档距定在60 m以下,根据相间距离公式:
D=0.16+0.003U e+0.008L
式中 U e——线路的额定电压,kV
L——线路的档距,m
得到线间距离为0.7m。
为满足变电所出口短路时要求,在变电所的出口处线间距离一般应增加到0.95m,故整个线路线间距离全部采用0.95m。
但跨越河流等大档距Π杆的线间距离,按公式计算出的数值适当考虑。
10kV线路导线限距取6.5m,20kV线路导线限距按35kV电压等级选取,市内人口密集区为8m,人口稀少地区为7m。
”
上述取值偏安全。
3 20kV相邻电压等级架空线路主要绝缘配合和交叉跨越距离综合
比较与20kV相应取值
根据《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97),20kV 相邻电压等级架空线路绝缘配合和交叉跨越距离分述如下,相应提出20kV推荐值:
3.1 海拔高度为1000m以下的地区,架空电力线路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拉线、脚钉的最小间隙(m)为:
表中20kV值为《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1997)给定值。
3.2 10kV架空电力线路的导线与杆塔构件、拉线之间的最小间隙为
3.3 10kV架空电力线路的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导线之间及3kV以下线路导线间的最小间隙为: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1997)中10kV和20kV户外配电装置最小间隙分别取值0.2m和0.3,参照上表10kV 线路取值,20kV线路取值推荐0.4和0.3。
3.4海拔高度为1000m以下的地区,带电作业杆塔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最小间隙为:
20kV推荐取10kV和35kV的平均值为0.5。
3.5架空电力线路导线的线间距离,应结合运行经验,按下列要求确定:
(1) 35kV杆塔的线间距离,应按下列公式计算,且使用悬垂绝缘子串的杆塔,其垂直线间距离应不小于2m:
D≥0.4L K+ U/110+0.65√f (1)
D≥(2)X
≥(3)
0.75
h D
式中D——导线水平线间距离(m);
Dx——导线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线间距离(m);
Dp——导线间水平投影距离(m);
Dz——导线间垂直投影距离(m);
L k——悬垂绝缘子串长度(m);
U ——线路电压(kV);
f——导线最大弧垂(m);
h——导线垂直排列的垂直线间距离(m)。
(2)10kV杆塔的最小线间距离为:
20kV取值推荐与35kV取值采用同样方法,通过式(1)~(3)计算,且使用悬垂绝缘子串的杆塔,其垂直线间距离应不小于2m。
3.6同级电压多回路杆塔,不同回路的导线间最小距离为:
推荐20kV取10kV和35kV的平均值为2.0。
3.7 不同级电压多回路杆塔,不同电压级导线间最小距离为:
20kV与35kV不同级电压多回路杆塔,不同电压级导线间最小距离参照上述推荐取2.0。
3.8 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导线与地面的最小距离为:
从偏重安全角度出发,推荐20kV取值与35kV取值一致。
3.9 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综合分析,推荐20kV取值上述两值分别为5.0和2.0。
3.10 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垂直距离为:
推荐20kV取10kV和35kV的平均值为3.5。
3.11线路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为:
推荐20kV取10kV和35kV的平均值为2.0。
3.12 导线与树木(考虑自然生长高度)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为:
推荐20kV取10kV和35kV的平均值为3.5。
3.13 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导线与公园、绿化区或防护林带的树木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从偏重安全角度出发,推荐20kV取值与35kV取值一致。
3.14 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导线与果树、经济作物或城市绿化灌木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为:
推荐20kV取10kV和35kV的平均值为2.0。
3.15 导线与街道行道树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从偏重安全角度出发,推荐20kV取值与35kV取值一致。
4 结论
通过上述对20kV相邻电压等级架空线路绝缘配合和交叉跨越距离的分析比较,得出了20kV相关推荐数值,与有关文献资料数据相近。
同样的分析,可以得出20kV架空电力线路与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交叉或接近的推荐数值,可供20kV架空线路设计参考使用,与其他电压等级一道,列出下表:
架空电力线路与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
②管、索道上的附属设施,应视为管、索道的一部分;
③常年高水位是指5年一遇洪水位,最高洪水位对35KV线路是指百年一遇洪水位,对
10KV及以下线路是指50年一遇洪水位;
④不能通航河流指不能通航,也不能浮运的河流;
⑤对路径受限制地区的最小水平距离的要求,应计及架空电力线路导线的最大风偏;
⑥公路等级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的规定采用。
参考文献
[1]《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352-2006),中国电力出版社,北京,2007
[2]《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1997),中国电力出版社,北京,1997
[3]《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97),中国计划出版社,北京,1998
[4] 云南省电机工程学会供用电专委会《云南电网20kV标称电压适配性研究》,昆明,2007
[5] 本溪供电公司《采用20kV系统供电实现南芬地区增供降损的研究与实施技术报告》,本溪,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