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淋巴结分组
- 格式:ppt
- 大小:6.08 MB
- 文档页数:29
肺淋巴结分组分级标准
根据国际癌症分期联盟(UICC)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的肺癌分期系统,肺淋巴结分组分级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N0,表示没有淋巴结转移。
2. N1,表示肺门淋巴结受累,但不超过肺门淋巴结。
3. N2,表示肺门淋巴结和(或)纵隔淋巴结受累,但未扩散到
对侧纵隔。
4. N3,表示对侧纵隔淋巴结、隆突下淋巴结或纵隔上淋巴结受累,或者胸锁上淋巴结受累。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淋巴结分组分级标准,如根据淋巴结的
大小、数量、位置等进行更详细的分级。
这些标准的使用有助于医
生确定肺癌的临床分期,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评估患者的预后,并进行疾病的监测和随访。
总之,肺淋巴结分组分级标准对于
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肺的淋巴结分组
1. 前胸淋巴结组
前胸淋巴结组是指位于肺门两旁和气管旁的淋巴结。
这个组里的
淋巴结分布比较广泛,包括了中心淋巴结、内侧淋巴结、外侧淋巴结
和下面淋巴结等。
其中,中心淋巴结是最重要的淋巴结,它位于气管
和左右肺主支气管的汇合处,是肺癌淋巴结转移的首选站。
2. 腔隙淋巴结组
腔隙淋巴结组包括了肺门上和下的淋巴结。
肺门上淋巴结主要位
于肺上叶,肺门下淋巴结主要位于肺下叶和胸膜下组织中。
这个组淋
巴结的功能主要是接收来自肺部的淋巴液和胸膜淋巴液。
3. 纵隔淋巴结组
纵隔淋巴结组是指分布于纵隔内部的淋巴结。
这个组里的淋巴结
跨越了整个胸腔,包括了喉部、气管、食管、心脏、大血管等结构。
其中,气管旁淋巴结和食管旁淋巴结是最容易受到肺癌转移的淋巴结。
纵隔淋巴结组也是肺癌手术中常见的切除部位。
4. 腹膜后淋巴结组
腹膜后淋巴结组是指分布于胸腹腔之间的淋巴结。
这个组淋巴结
接收来自胃、肠道和胰腺等器官的淋巴液,并与其他淋巴结组交汇。
其中,大隐窝淋巴结是淋巴瘤和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首选站。
总结:
淋巴结是我们身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过滤、清除、识别和抵御感染的作用。
肺的淋巴结分布广泛,包括前胸淋巴结组、腔隙淋巴结组、纵隔淋巴结组和腹膜后淋巴结组。
不同的淋巴结组对应着不同的肺癌转移途径和手术治疗方式。
因此,深入了解肺的淋巴结分组对于肺癌的防治非常重要。
肺癌的区域淋巴结(定义)第1组:上界为环状软骨下缘;下界为双侧锁骨,正中为胸骨切迹上缘,气管中线将此区域淋巴结分为1R和1L。
第2组:2R上界为右肺尖和胸膜顶,中间为胸骨切迹上缘,下界为无名静脉与气管交叉处下缘,内界为气管左侧缘;2L上界为左肺尖和胸膜顶,中间为胸骨切迹上缘,下界为主动脉弓上缘。
第3组:右侧上界为胸膜顶,下界为隆突水平,前界为胸骨后,后界为上腔静脉前缘;左侧上界为胸膜顶,下界为隆突水平,前界为胸骨后,后界为左颈总动脉;3p上界为胸膜顶,下界为隆突水平。
第4组:4R包括右侧气管旁和气管前淋巴结,上界为无名静脉与气管交叉处下缘,下界为奇静脉下缘;4L气管左侧缘和动脉韧带之间,上界为主动脉弓上缘,下界为左肺动脉干上缘。
第5组:动脉韧带外侧淋巴结,上界为主动脉弓下缘,下界为左肺动脉干上缘。
第6组: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前外侧淋巴结,上界为主动脉弓上缘切线,下界为主动脉弓下缘。
第7组:上界为气管隆突,左侧下界为下叶支气管上缘,右侧下界为中间干支气管下缘。
第8组:位于食管表面,除外隆突下淋巴结,上界为左侧为下叶支气管上缘,右侧为中间干支气管下缘,下界为膈肌。
第9组:肺韧带内淋巴结,上界为下肺静脉,下界为膈肌。
第10组:紧邻主支气管和肺门血管(包括肺静脉和肺动脉干远端),上界为右侧为奇静脉下缘,左侧为肺动脉上缘,下界为双侧叶间区域。
第11组:叶支气管开口之间,11s位于右侧上叶和中间干支气管之间,11i位于右侧中叶和下叶支气管之间。
第12组:紧邻叶支气管淋巴结。
第13组:段支气管周围淋巴结。
第14组:紧邻亚段支气管淋巴结。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专业学术交流、分享与传播之目的,不涉及商业传播,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