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课件材料
- 格式:docx
- 大小:22.34 KB
- 文档页数:29
《颐和园》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中国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
第一部分:颐和园的历史与背景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是清代著名皇家园林,曾是清朝皇帝的夏宫。
颐和园的建造始于1750年,经过三次修建,在乾隆年间基本定型。
颐和园占地293公顷,包括山水区和宫殿区两个部分。
第二部分:颐和园的山水区
颐和园的山水区是颐和园的主要景区,包括狮子林、十七孔桥、西堤、长廊、福海、苏州街、玉慧山等景点。
其中,狮子林是颐和园最有特色的景点之一,由石狮子和青石板铺成的花坛组成,狮子林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第三部分:颐和园的宫殿区
颐和园的宫殿区包括万寿山房、十二乐坛、佛香阁、圆明园西门、乐寿堂等建筑。
万寿山房建于乾隆十五年,是颐和园官方场所,供皇帝接待来宾和处理政务。
十二乐坛则是用来演奏乐曲和进行演出的场所。
佛香阁是一个仿制的佛教寺庙,内部供奉佛像和佛经。
第四部分:颐和园的文化价值
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拥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它不仅是中国建筑、雕塑、绘画、园艺等各个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颐和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得到了世界上许多人的认可和尊重。
结语:
颐和园是中国著名的皇家园林,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份珍宝。
希望通过这个课件,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颐和园,尊重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颐和园课件材料颐和园课件材料「篇一」【课前预备】我说头,你就说头的动作,比如摇摇头等。
【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咱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游记,这可是第一篇游记《颐和园》。
二、初读课文1、通过预习,你对颐和园有什么印象?学生:美、大。
师板书:美、大老师:对阿。
师介绍颐和园:颐和园可出名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博物馆,199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名录,你们想看看吗?播放课件:火车和汽车的声音,最后定格在长廊的图片。
学生听。
2、老师:进了这颐和园的大门,你们想去哪儿呢?学生:长廊。
老师:长廊在这儿呢,(把剪图贴在黑板上)看老师写。
(指导书写)还想去哪?学生:我想去昆明湖。
老师:那可是镶嵌在颐和园中的一块碧玉啊(画在黑板上,并引出湖心小岛帖在黑板上)还想去哪儿?学生:我很想去万寿山。
老师:画到黑板上,还想去哪?学生:佛香阁(指导阁字的字形)。
老师:你们看,这就是佛香阁,拿出剪图图片贴到黑板上,并板书,你还想去哪里?学生:排云殿。
老师板书:排云殿指导殿字的书写。
三、精读课文1、这么大这么的公园,可要看书了,那就快找我们最好的导游书吧,打开课文,默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学生:读课文。
老师:谁来说说看?你来。
学生:读作者游览路线的四句话。
老师:他画了四句话,你们同意吗?学生:同意。
老师:屏幕出示四句话,轻声读这四句话,请留意这些加点的表示动作的词。
2、老师:你们看,这是颐和园的大门,帖到黑板上,我们来画一下作者的游览路线,你们说,我画。
学生:说游览顺序。
3、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游览路线。
同学们通过真正读书,找到了作者的游览路线,现在,我们快去跟作者又玩一番吧。
⑴ 长廊:老师:长廊这里藏着一个世界之最呢,默读课文,猜猜哪句话中有世界之最,猜到了还可以动笔做上记号。
学生:默读。
老师:我们交流一下吧。
学生:我猜到了”“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廊”。
老师:跟他一样的举手,有不一样的吗?学生:最有名,最多间/最多画的廊/廊两边开满了花,花最多的廊。
老师:你们猜到了这么多世界之最,理由是什么呢?学生:我从“几千幅画”体会到老师: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读。
老师:你又什么建议?学生:他应该读完整。
老师:能读完整吗?学生:读。
老师:有没有很美的感觉吗?再读一遍。
学生:读。
老师:读慢一点,指导读“多少幅画?几千幅,读出来。
强调几千幅。
还有没有同学想读这句话,你来。
学生:读老师:我们全班再来读一下。
再次指导:还不够多,多少幅?几千幅。
学生:读。
老师:还从哪里猜出来的?学生:读长廊的部分。
老师:指导读,还有谁猜的不一样。
学生:我想提个意见如果把长廊的数字读出来,就更长了。
老师:介绍700多米长273间。
还有谁想说。
学生:长廊是世界上最长,分成间数最多的廊。
老师:有没有猜不同的。
学生:长廊两边都栽满花木,一种花没谢哪一种花又开了,一年四季都有。
老师:你也来读一读吧。
学生:指导朗读。
老师:读到老师都闻到花香了。
学生:齐读。
⑵ 老师:这世界之最到底是什么,想知道吗?学生:想。
老师出示课件:数字之最,还有长廊的美景。
学生:看课件。
老师:美吗?咱们把第二自然段美美的读一遍,我读没画红线的地方,你们读画红线的句子。
⑶ 老师:还有更美的等着咱呢?走出长廊,就来到了。
学生:佛香阁和排云殿。
老师:自己朗读这两自然段。
学生:朗读。
老师:谁来读读描写佛香阁的句子。
学生:读“抬头一看”老师:读的真美啊,哪些词写出了佛香阁的美啊?学生:闪闪发光/耸立/八角宝塔形。
老师:谁愿意把你感受到的读给大家听?学生:读句子。
老师:想把美读出来,老师指导朗读(抬头一看稍快一点)。
学生:再读。
老师:进步了没有?学生:进步了。
老师:谁还想读?你来。
学生:读。
老师:我们一起来感受吧,你想说什么?学生:刚才年有一个字读错了“八角”的角读成四声了。
老师:谢谢你给老师提意见,老师刚才可能没有留意。
学生:指导齐读。
⑷ 老师:指名读排云殿的句子,山上有什么风景呢?从山下登上万寿山,作者写佛香阁也很精彩,读第四自然段,便读边想想那美丽的画面。
学生:读。
老师:范读。
边听边想象那美丽的画面,再大脑中用照相机拍下来(佛香阁那段)。
师:出示画面,仔细看看,那张像你刚才拍下来的呢?老师:接下来我们要说照片,要想说的好还得要读课文,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读读课文看看照片,看看照片读读课文,读一读,说一说。
学生:我拍的是第二排第一个照片,我从这幅照片可以体会到游船画舫在昆明湖上慢慢地划过。
老师:你是用课文上的词语说的,谁能加上自己的想象说一下。
学生:我拍了第三幅照片,昆明湖绿的象一块碧玉,也象夜空的星星。
老师:还有谁想说?很多人都想说,这样吧,同桌之间互相说,可以用课文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
学生:同桌交流。
老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又能用文中的语言又能用自己的语言,说的真好,感谢作者写的这么好,看,这儿还有一学习伙伴吹来的小泡泡(没看清楚,好像是提示“用得好的词”)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写得好,写得美的词,下节课我们再学习。
颐和园课件材料「篇二」一、导课请同学们背唐诗,老师引语:“校园里琅琅的读书声,是最美的音乐!同学们,你们给了老师最美的享受,谢谢你们!这节课,老师想和你们一同去游览一座美丽的园林,请看背投。
”二、看景1、让同学们仔细看影片。
2、看完后你想说什么?(美)三、听景1、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读课文。
(老师配乐朗读课文)2、听完后你有什么想说的?(比看到的更美,因为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
)引语:是的,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看来还是有道理的,但是要想有更美好的感受我们还是来读景,看看我们有什么收获。
四、读景1、现在请同学们,把在家预习时候圈画出来的词语读一读,准备把自己喜欢的词语介绍给其他同学。
2、班内交流。
3、在小组内交流,也可以找自己的好伙伴交流,也可以找老师交流。
4、默读课文,用笔圈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并且想一想自己为什么喜欢,准备给同学交流。
5、班内交流。
(示范)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幻灯出示)分析:这句话写出了湖面的平静和湖水的碧绿,写出了昆明湖的美丽。
谁能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自己的读给读出来?指导朗读。
6、你还画了哪些句子?给同学们说说。
7、自己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大声读出来。
五、说景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同学们走进了语言文字中,更深一步体会到了景色的`美丽。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景吧!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试着用解说的形式给同学介绍。
六、拓展通过主题学习,把自己喜欢的景点运用多种形式,准备给同学介绍。
推荐自己的旅游路线。
这篇课文在施教过程中,我明显感到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能力,有个很好的展现过程。
看景,在于创设情境,唤醒学生头脑中的相关资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听景,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这里的想象是建立在相关的情境之中,建立在相关的语言文字的基础之上的,不是毫无边际的天马行空),其实这是对于文本的创造性阅读。
读景,让学生披文入情,真正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丽,陶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操,达到文字情感的教育效果。
(笔者认为,汉语不仅仅是我们用来了解和表达我们周围世界的工具,他还包含着浓郁的爱国情节。
奴化教育首先就是从文化载体的文字入手的,《最后一课》给我们的启示。
还有很多著名的特级教师都很重视对于文字情感的培养,《课标》也有阐述。
)说景,则是语言的运用。
颐和园课件材料「篇三」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扫除阅读障碍。
2、找出课文的中心句:“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
”3、课文重点描写了哪些景物: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4、理清思路:游览顺序(地点转换的顺序):大门大殿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5、分小组,试着画出公园全景图。
(熟悉课文内容和描叙顺序)6、分段,概括段意:第一段(1):讲总的印象:“北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第二段(2 ~5):介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6).总结全文,赞叹颐和园景色之美。
文章结构:总—分—总三、细读课文,讨论问题1、颐和园的长廊有什么特点?①长②美2、登上万寿山,能看到怎样的景色?①山上,佛香阁、排云殿②山下,昆明湖3、昆明湖上有哪些景物?十七孔桥是怎样的?四、联系全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本文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总结以《颐和园》为例,学习怎样作文:㈠写什么?(审题)确定中心:“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㈡怎么想?(选材)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㈢怎么写?(组材)1、按游览的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2、重点介绍(有详有略)3、首尾照应。
颐和园课件材料「篇四」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长廊、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隐隐约约、姿态不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交流:交流“风景秀丽”的旅游景点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走进北京的颐和园,到那里去看一看。
板书课题:颐和园。
注意“颐”的写法,尤其是左边的笔顺,跟我边说边写。
二、听写字词,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大家都已经学过了,下面咱们先来听写几组词。
咱们推荐三位上黑板前跟大家一起写。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姿态不一1、训练说话“昆明湖、姿态不一”刚刚前两组词,老师是把两个词说起来说了一句话。
最后一组,谁能像老师那样把两个词连起来说一说?2、“金碧辉煌”(1)点拨字形辉,光也。
——《说文》煌,火状。
——《广韵·唐韵》(2)图片理解瞧,在阳光的照射下,多么的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3、点拨“廊”、“ 态”的字形4、堂堂正正中国人,方方正正中国字,请大家对照自己这两个字,试着挑出一个,把字写得更美观一些。
5、概括课文内容一说主要内容,抓景点(1)师引导说清楚你看,这真是有山,有水,有建筑的一处皇家园林啊!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三处景点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内容?你比如说:先讲了——然后——最后——。
(2)抓景点,个别说(两生)3、二说主要内容,抓游览顺序(1)自由读文,勾画游览顺序的句子请大家打开书到87面,快速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2)汇报交流(3)刚才咱们汇报的句子都在每一段的开头,不仅可以承接上文,又可以引起——下文,这些句子都是——过渡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