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_各种气候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专题05 世界的气候类型知识梳理一、热带气候类型热带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亚马逊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各月降水量更加均匀。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全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干、湿季之分,干季降水少草原一片枯黄,湿季降水多,草原一片葱绿。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地区,全年高温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小,而且年际变化大。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全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旱、雨季之分,降水集中在雨季。
二、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亚热带气候类型主要有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四季分明,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典型,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少雨。
三、温带气候类型温带气候类型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北,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且雨热同期。
温带海洋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至60°的大陆西岸,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月降水量比较均匀。
温带大陆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较少。
由于距离海洋远近和降水量多少不同,自然景观有森林,草原和沙漠的变化。
四、寒带气候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和附近的岛屿,以及南极大陆,长冬无夏或终年严寒,降水量少,蒸发弱,地面常被冰雪覆盖,植物难以存活,只有少部分地区有苔藓、地衣和小灌木生长。
五、高原、高山气候高原高山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一些海拔较高的高原和山地高原地区,气候和景观垂直变化明显。
第一章世界的海洋和陆地第一节海洋和陆地的分布一、海洋与陆地1、世界海陆比例:海洋占71%,陆地占29%。
2、全世界共有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5,四大洋的特征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1)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
(2)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第二节海洋和陆地的变迁1,海陆变迁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论据:南美洲和非洲西部轮廓形状基本吻合,古老底层顺序大致相同。
3,板块构造学说:(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2)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版块,板块在不断的运动。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4,板块运动方式第二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气温与降水的分布和变化1,天气与气候2,常见天气符号3,气温日变化与年变化:气温日变化:一天中,一般14时(午后2时)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北半球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气温年较差:一年当中最高月平均气温和一年当中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值4,气温的分布与变化5,降水的分布和变化第二节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1,划分依据根据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和组合情况,以及自然植被的分布差异等。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第二节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1,气候对生产的影响(2)工业生产、城镇分布与建设以及交通建设都必须考虑气候因素。
(3)在一些地区,气候还是重要的生产和旅游资源,如风力发电、旅游区建设、雾凇观赏等。
3,人类活动对气候和空气质量的影响第三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1,人口增长(1)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到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经达到70亿。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重要知识点解析一、气温分布特点(一)特殊高温与低温地区1. 三大火炉:重庆、南京、武汉被称为我国的“三大火炉”。
南京是由于夏季常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气温特别高;武汉是由于水网特别密集,常常水汽笼罩,特别闷热;重庆就是被山地包围,造成整个重庆气温高。
因此重庆、武汉、南京并成为我国的三大火炉。
2. 夏季低温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同时地势高导致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夏季气温相对较低。
3. 夏季高温区: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
这里地处内陆,地势低洼,热量不易散失,且周围多沙漠,比热容小,升温快;加上降水稀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使得气温极高。
4. 冬季低温区: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
漠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最北端,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少,且冬季受西伯利亚寒冷气流影响大,气温极低。
(二)温度带划分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
1. 热带: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包括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的南部以及海南等地区。
这里全年高温,农作物可一年三熟,主要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如橡胶、椰子等。
2. 亚热带: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以北的广大地区。
冬季温和,夏季炎热,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盛产水稻、油菜等作物。
3. 暖温带: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中温带以南。
这里四季分明,农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等。
4. 中温带: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大部分地区以及新疆北部等地。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农作物一年一熟,适宜种植春小麦、大豆等。
5. 寒温带:主要在我国黑龙江省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
这里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农作物生长季节较短,以种植早熟的春小麦等为主。
6. 青藏高原区:由于海拔高,气候独特,形成了高寒气候。
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种植青稞等作物。
第二节气候一、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温带季风气候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自北向南)热带季风气候1、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高原山地气候西部温带大陆性气候2、我国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气候类型主要特点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秦岭—淮河以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全年皆夏云南、台湾南部,海南全省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温差大西北地区、内蒙古等高原山地气候气温低、降水少、温差大青藏高原3、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北方寒冷。
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4、我国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等之外。
受纬度、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5、我国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受海陆位置、地形的影响。
6、我国气候的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7、我国温度带的划分:(1)划分依据:根据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2)自北向南分别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一个高原气候区(河源属于亚热带)8、我国干湿区的划分:(1)划分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多少(2)四个干湿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河源属于湿润区)二、季风气候显著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2、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差异发源地风向性质首先影响地区冬季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西北、东北干冷北方地区夏季风东部、南部的海洋东南、西南暖湿东南部沿海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4、我国夏季气温特征:我国夏季气温南北温带不大,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等除外——受夏季风影响我国冬季气温特征:气温南北温带很大,南方温暖,北方寒冷,越往北气温越低——受冬季风影响我国气温的显著特征——雨热同期5、我国降水特征: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受夏季风的影响三、我国的灾害性天气1、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洪涝、旱灾、沙尘暴、寒潮、台风等。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世界的气温和降水(中图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世界的气温和降水(中图版)
1、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2、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
4、非洲是最炎热的大陆,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
5、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由于海陆的物理性质不同造成的,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因此,吸收(或放出)同样的热量,陆地和海洋的温度不一样,因此,海陆上空大气的温度也不一样。
③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0.6℃。
6、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
7、降水形成的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8、科学家依据降水形成过程中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就是由于位于低纬度迎风坡而形成的。
9、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大陆的沿海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初二中图版上册地理世界的气候类型知识点讲解知识点(一)气候要素:气温和降水(二)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下垫面、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三)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①赤道低压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成因: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带控制③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全年受西风带控制④极地气候-成因:全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四)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①地中海气候--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②热带草原气候--成因: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课后练习1.气候的两个最重要组成要素是( )A 气温和降B晴天和阴天C湿度和温度D气压和气温2.赤道经过的非洲东部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3.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 ( )A回归线附近B 极圈附近C 赤道附近D 南北纬60deg;附近4.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的气候是 ( )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5.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全年高温多雨C.全年高温,降水稀少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6.在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A 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亚寒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7.地中海气候最典型的地区是( )A 加勒比海沿岸B墨西哥湾沿岸C 阿拉伯海沿岸D地中海沿岸世界的气候类型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的精彩内容请点击初二地理知识点栏目了解详情,预祝大家在新学期可以更好的学习。
各种气候特点
草原气候
草原气候是一种大陆性气候,是森林到沙漠的过度地带。
气候呈干旱半干旱状况,土壤水份仅能供草本植物及耐旱作物生长。
温带草原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多数地方是200~3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夏季,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75%。
气温冬冷夏热。
我国温带夏季各月平均温度都在20℃以上,而冬季各月平均温度都在-5℃以下;年较差都在30℃以上。
温带草原多豆科植物,是很好的放牧区。
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
全年气温较高,最冷月在16~18℃以上,最热月出现在雨季到来之前,气温约26~28℃,有明显的干湿季。
靠近赤道气候带的一侧,湿季长,干季短;靠近热带沙漠的一侧,湿季短,干季长。
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湿季。
因为气温高,蒸发大,雨水仅能供应草本植物生长,也散生着短生乔木,所以也称为热带稀树草原。
在湿季,气温高,湿度大,草木葱郁,但是一到干季,草木凋落,一片枯黄。
大陆性气候
大陆性气候是地球上一种最基本的气候型。
总的特点是受大陆影响大,受海洋影响小。
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都很大。
所以夏季温度很高,气压很低,非常炎热,且湿度较大。
冬季受冷高压控制,温度很低,也很干燥。
冬冷夏热,使气温年变化很大,在一天内也有很大的日变化,气温年、日较差都超过海洋性气候。
春季气温高于秋季气温,全年最高、最低气温出现在春至或冬至后不久。
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
夏季太阳辐射强,地面加热迅速,气温急剧上升,对流上升运动增强,云量增多,常有积雨云,并伴随阵风和大风,使整个夏季雨水相对较多,湿度增大。
冬季干燥,晴朗,地面辐射极强,地面冷却很快,多日照,少云量和降水。
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降水量集中在夏季,主要是对流雨。
降水量年与年之间有很大变化,常有洪涝或干旱发生。
科学研究表明,气温对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有很大影响。
白天气温高,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碳水化合物。
夜间温度低,则可
以减弱呼吸作用,呼出二氧化碳就会减少,也就可以减少植物的养分损失。
所以,在大陆气候条件下,气温日较差大,对于植物的物质生长特别有利。
新疆的瓜果特别硕大而且甘甜,就是这个道理。
地中海式气候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锋面气旋频繁活动,气候温和,最冷月气温在4~10℃之间,降水量丰沛。
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少雨,云量稀少,阳光充足。
全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冬季半年约占60%~70%,夏季半年只有30%~40%,冬季降水量多于夏季。
夏季温度在沿海和内陆有较大区别,沿海受冷洋流影响,温度较低,最热月在22℃以下,空气比较潮湿,多雾,称为凉夏型。
在内陆距海较远,海洋调节较小,空气干燥,暖热,最热月温度在22℃以上,称为暖夏型。
地中海式气候的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这种不协调的配合,对植物十分不利。
在生长季节,植物必须经过炎热干燥的锻炼,为了减少蒸发,自然植被多半是生长得短小的乔木和灌木等常绿硬叶林。
海洋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气候型。
总的特点是受大陆影响小,受海洋影响大。
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气温的年、日变化都比较和缓,年较差和日较差都比大陆性气候小。
春季气温低于秋季气温。
全年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比大陆性气候的时间晚;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
气候终年潮湿,年平均降水量比大陆性气候多;而且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降水量比较稳定,年与年之间变化不大。
四季湿度都很大,多云雾,天气阴沉,难得晴天,少见阳光。
温和、多云、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给人们以舒适的感觉;其实这种气候对植物生长并不有利。
19世纪末就有人发现,在欧洲,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生产长的小麦,蛋白质含量小,至多只有4~8%。
随着深入大陆,到俄罗斯欧洲部分,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增高达9~12%,在比较干燥炎热的地区,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增高到18%,甚至在20%以上,原苏联科学家证明:一个地区的气候大陆性越强,小麦的蛋白质含量也就越高。
在气候温凉潮湿的地方,小麦的淀粉含量增加,
而蛋白质含量却降低。
人们为了补充蛋白质的不足,只好借助于肉类,但是又带来脂肪过多的缺点。
可见,海洋性气候对农业并不很有利。
其实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生活,气候虽然温和,但是阴沉多雨的天气,并不利于人类精神和情绪的发展。
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气候具有海洋性。
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有大陆性。
季风气候降水量的多少,雨季的早晚,完全决定于季风进退的早晚和强弱。
例如,长沙的雨季就比南京早一个月,到华北,雨季只6~8月,甚至只有7~8月是雨季。
雨季的长短与夏季风控制有关系。
雨量极不稳定,逐年变化很大。
在长沙,多雨年比少雨年的雨量多两部,南京则多三倍,北京更超过五倍,所以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有极不利的一面;而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虽然有时闷热难熬,却对发展农业十分有利,在作物生长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时候能有充足的雨水供应。
沙漠气候
沙漠气候是大陆性气候的极端情况。
在副热带沙漠分布最广,基本原因就是少雨,植物难以生存,植物种类和数量极其稀少。
地表裸露,空气十分干燥,极少水分。
白天太阳辐射强,地面加热迅速,气温可高达60~70℃。
上升气流强,但因空气干燥,极少成云致雨,只有狂风沙尘。
夜间地面,冷却极强,甚至可以降到0℃以下。
由此,气温日变化非常大。
可以高达50℃以上。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虽属温带沙漠,但“早穿棉、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并不是耸人听闻的传说,而是现实的生活画面。
沙漠气候降水量奇缺,一般不到50毫米。
若羌虽在沙漠边缘,年降雨量也只有17.4毫米,最少时的1957年只降雨3.9毫米。
吐鲁番年降雨量也只有16.3毫米,1968年全年只有2.9毫米。
在这样少雨的情况下,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仍能发展农业。
种植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葡萄、西瓜等,主要靠利用天
山和昆仑山的冰雪融化的雪水,进行灌溉。
因为夏季气温高,日较差大,日照丰富,收成并不低,而且质量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