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的切削结构工艺性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08.00 KB
- 文档页数:6
物流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工艺学杨艳芳
本节主要内容
二、合理标注零件的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五、零件结构工艺性的评定指标
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它包括零件的各个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性,有零件结构的铸造、锻造、冲压、焊接、热处理、切削加工、装配等工艺性。
)
良好的结构工艺性:是指在现有工艺条件下,既能方便制造,又有较低的制。
零件图样上的尺寸标注既要满足设计要求,又要便于加工。
满足设计要求
,其余的尺寸(而且是大多数尺寸))按照加工顺序标注尺寸,避免多尺寸同时保证;
)由形状简单和易接近的轮廓要素为基准标注尺寸,避免尺寸换算。
零件要素是指组成零件的各加工面。
三点要求:
)能采用普通设备和标准刀具进行加工,且刀具易进入、退出和顺利通过加工表面。
3)加工面与非加工面应明显分开,加工面之间也应明显分开。
零件是各要素、各尺寸组成的一个整体,所以更应考虑零件整体结
)零件要有足够的刚性,便于采用高速和多刀切削。
近来,有关部门正在探讨和研究评价结构工艺性的定量指标。
如GB/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中推荐的部分主
在生产中已有加工经验的零件数目越多,或是标准化、通用化零件数目越多,则结构工艺性越好。
要求:通常是产品中所有零件要加工的尺寸的平均
的需求量:材料量和各种材质的用量。
冷加工(冲压、冷作)、切削加工、热加工(铸造、锻造)、焊接等加工方法的成本比较。
产品装配的复杂程度:装配复杂程度影响其装配工时和装配成本。
谢谢THANK YOU。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该零件在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结构特点和工艺要求。
一个具有良好结构工艺性的零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并且易于制造和装配。
首先,零件的结构设计应该尽可能简化。
过于复杂的结构会增加制造成本和装配难度。
因此,在进行零件设计时,应将设计原则和功能需求结合起来,尽量消除多余的部件,使零件的结构简单明了。
简化结构的同时,还需要保证零件在使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零件的工艺性要求考虑到制造过程的可行性和效率。
例如,确定零件的加工工艺和工艺路线时,需要考虑到加工设备和工艺工人的能力。
对于难以加工的形状、材料或细节,应采用合适的加工工艺,或者调整设计方案以简化加工难度。
此外,还应考虑到材料的可获得性和成本,选择合适的材料以满足设计要求。
另外,零件的装配性也是结构工艺性的重要方面之一。
装配性是指零件与其他零件之间的连接和组合方式。
要确保零件的装配性良好,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零件的尺寸、精度以及协调配合要求。
合理选择连接方式和装配顺序,可以减少装配过程中的摩擦和损坏,并提高装配效率和质量。
最后,对于特殊的工艺要求,需要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测试,确保零件的结构工艺性能达到预期。
例如,可以通过模拟分析、试验验证或者专用工艺设备来评估和验证零件的结构工艺性能。
这些工艺性能包括零件的强度、刚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
总之,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选取适合的工艺方法,可以提高零件的制造质量和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最终实现设计要求。
为了确保零件的结构工艺性,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零件的使用环境和功能要求。
从设计到制造的整个过程中,设计师和制造工程师应密切合作,共同考虑零件的结构和工艺问题,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零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结构设计方面,设计师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要保证零件的结构合理、简单明了,减少冗余和复杂的部件。
过于复杂的结构不仅增加制造和装配的难度,还可能导致零件的失效和损坏。
机械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与工艺路线的拟定机械制造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方向,而机械零件是机械结构中的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机械产品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机械零件的制造需要涉及到材料、加工、组装等多个方面,其中结构工艺性分析与工艺路线的拟定是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一、机械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机械零件的结构设计应基于产品性能要求和零件本身的加工工艺能力,因此结构工艺性分析是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结构工艺性分析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工艺性分析工艺性分析包括材料性能、加工难易程度、加工方法等因素的分析,对零件的加工难度和生产效率进行评估。
必须考虑每个零件的各个部分,包括设计尺寸和要求,加工难度,工艺可行性,设备的可用性等因素。
2.可靠性分析可靠性分析是对零件在制造过程中是否容易产生质量问题进行评估。
其目的在于找出可能导致零件质量不稳定的因素并加以消除。
3.生产装备和工作环境分析包括零件加工的设备、工作环境、人员技能水平等因素的分析。
二、机械零件工艺路线的拟定一个完整的加工流程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工作确定加工顺序、确定加工所使用的原材料、制作加工工装夹具等。
2.机床安装、调整和试运行保证机床和工具的精度和准确性,有利于提高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
3.工艺试样制作进行工序试样制作和取样检测以确认加工参数,保障每个加工工序的质量。
4.批量生产在确定、检查和校验加工参数的基础上,进行批量生产。
在工艺路线的制定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考虑零件的作用,尽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成本。
2.结合机床的加工能力和机械刀具的切削性能,制定符合实际生产需要的加工路线。
3.严格按照零件要求和质量标准,制定生产计划和加工参数,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
结论机械零件的制造是一个生产过程,需要通过结构工艺性分析和工艺路线的拟定来保障生产质量和效率。
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如材料、加工、装备和工作环境等。
机械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与工艺路线的拟定(doc 38页)目录一、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3)1. 零件的技术要求 (3)2. 确定堵头结合件的生产类型 (4)二、毛坯的选择 (5)1.选择毛坯 (5)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 (6)三、定位基准的选择 (7)1.精基准的选择 (7)2.粗基准的选择 (8)四、工艺路线的拟定 (8)1.各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8)2.加工阶段的划分 (9)3.加工顺序的安排 (10)4.具体方案的确定 (10)五、工序内容的拟定 (11)1. 工序的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1)2. 机床、刀具、夹具及量具的选择 (13)3. 切削用量的选择及工序时间计算 (14)六、设计心得 (38)七、参考文献 (39)一、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1.零件的技术要求1.堵头结合件由喂入辊轴和堵头焊接在一起。
其中喂入辊轴:材料为45钢。
堵头:材料为Q235-A。
且焊缝不得有夹渣、气孔及裂纹等缺陷。
2.零件的技术要求表:加工表面尺寸及偏差/mm 公差/mm及精度等级表面粗糙度/μm形位公差/mmφ40h7 IT7 3.2喂入辊轴φ50 12.5外圆表面φ40h7 IT7 2.5喂入辊206 12.5轴两端面堵头外圆加工面φ181js7 IT7 3.2堵头内孔加工面φ40H8 IT8 3.2堵头左右外端面φ90 IT7 12.5堵头内部φ70 12.5右端面堵头内壁φ151 12.5φ70 12.5堵头孔外壁堵头内端70 12.5面2. 确定堵头结合件的生产类型根据设计题目年产量为10万件,因此该左堵头结合件的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
二、毛坯的选择1.选择毛坯由于该堵头结合件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其的强度和冲击韧度,堵头选用锻件,材料为Q235-A,因其为大批大量生产,故采用模锻。
喂入辊轴由于尺寸落差不大选用棒料,材料为45钢。
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喂入辊轴:根据轴类零件采用精轧圆棒料时毛坯直径选择可通过零件的长度和最大半径之比查的毛坯直径206L 8.24R 25==查表得毛坯直径为:φ55根据其长度和直径查得端面加工余量为2。
10零件结构工艺性零件结构工艺性是指在设计和制造零件时,需要考虑到零件的结构形式、材料选择、加工工艺等各方面因素,保证零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并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
在实际生产中,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对于产品的质量、性能和成本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零件的结构形式是零件结构工艺性的重要方面之一、零件的结构形式应该能够满足产品的功能需求,并且便于制造和装配。
例如,对于机械零件来说,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降低零件的重量,提高零件的耐用性,并简化加工工艺。
另外,零件的结构形式还应考虑到零件的可靠性和维修性,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稳定运行和方便维护。
其次,材料选择是影响零件结构工艺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提高零件的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同时也会影响到零件的加工难易程度和成本。
在进行材料选择时,需要考虑到零件所处的工作环境、受力情况和制造工艺等因素,选择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材料,并确保零件具有良好的可焊接性、可切削性和耐蚀性等工艺性能。
此外,加工工艺也是影响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的零件结构形式和材料选择会要求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方法,以确保零件能够获得高精度和良好的表面质量。
制造零件时需要根据零件的形状、尺寸和加工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如铣削、车削、磨削、冲压等,确保零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并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
总的来说,零件结构工艺性是设计制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它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性能和成本。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可以提高零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并最终实现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需求。
因此,在设计和制造零件时,需要充分考虑零件的结构工艺性,确保零件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并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是否能以较高的生产率和最低的成本方便地加工出来的特性。
为了多快好省地把所设计的零件加工出来,就必须对零件的结构工艺性进行详细的分析。
主要考虑如下几方面。
(1) 有利于达到所要求的加工质量①合理确定零件的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加工精度若定得过高会增加工序,增加制造成本,过低会影响机器的使用性能,故必须根据零件在整个机器中的作用和工作条件合理地确定,尽可能使零件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
②保证位置精度的可能性为保证零件的位置精度,最好使零件能在一次安装中加工出所有相关表面,这样就能依靠机床本身的精度来达到所要求的位置精度。
如图4-6(a)所示的结构,不能保证φ80㎜与内孔φ60㎜的同轴度。
如改成图(b)所示的结构,就能在一次安装中加工出外圆与内孔,保证二者的同轴度。
(2) 有利于减少加工劳动量①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加工面积(a) (b)减少加工面积不仅可减少机械加工的劳动量,图4-6 有利于保证位置精度的工艺结构而且还可以减少刀具的损耗,提高装配质量。
图(a) 错误(b) 正确4-7(b)中的轴承座减少了底面的加工面积,降低了修配的工作量,保证配合面的接触。
图4-8(b)中减少了精加工的面积,又避免了深孔加工。
(a) (b) (a) (b)图4-7 减少轴承座底面加工面积图4-8 避免深孔加工的方法(a) 错误(b) 正确(a) 错误(b) 正确②尽量避免或简化内表面的加工因为外表面的加工要比内表面加工方便经济,又便于测量。
因此,在零件设计时应力求避免在零件内腔进行加工。
如图4-9所示箱体,将图(a)的结构改成图(b)所示的结构,这样不仅加工方便而且还有利于装配。
再如图4-10所示,将图(a)中件2上的内沟槽a加工,改成图(b)中件1的外沟槽加工,这样加工与测量就都很方便。
(3) 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①零件的有关尺寸应力求一致,并能用标准刀具加工。
如图4-11(b)中改为退刀槽尺寸一致,则减少了刀具的种类,节省了换刀时间。
毕业设计(论文)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学 院 工业制造与管理学院年 级专 业学 号 2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刘俊蓉2013 年 3 月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四川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指导教师用)说明:在“A、B、C、D、E”对应的栏目下划“√”四川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摘要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它是继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光电技术一体的现代制造业的基础技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数控装备则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业和新兴制造业的渗透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的产品。
数控技术制造自动化的基础,是现在制造装备的灵魂核心,是国家工业和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地位,体现国家的综合水平,其水平高低和数控装备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的标志。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是否能以较高的生产率和最低的成本方便地加工出来的特性。
为了多快好省地把所设计的零件加工出来,就必须对零件的结构工艺性进行详细的分析。
机械零部件的工艺性不足是现代工业生产中提高效益、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
零部件的结构应满足在制造、维修全过程中符合科学性、可行性和经济性的要求。
工艺性具有整体性、相对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本论文就数控加工对典型的轴类零件进行的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主要是对零件图的分析、毛胚的选择、零件的热处理、工艺路线的制定、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的填写、数控加工过程的编写。
设计合理的加工工艺过程,充分发挥数控加工的优质、高效、低成本的特点,以及对零件的加工工艺进行分析。
关键词:零件;结构;工艺性;数控加工目录第一章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1)1.1、零件结构工艺性的一般原则 (1)1.1.1、便于安装 (1)1.1.2、便于加工和测量 (1)1.1.3、利于保证加工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 (2)1.2、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2)1.2.1、合理确定零件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 (2)1.2.2、保证位置精度的可能性 (2)1.2.3、尽量避开或简化内表面的加工 (2)1.2.4、合理的规定表面粗糙等级和粗糙度的数值 (2)1.2.5、零件结构工艺分析——图纸的审查 (3)第二章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9)2.1、分析零件图纸中的尺寸标注 (10)2.2、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11)第三章工艺方案 (12)3.1、零件的材料选择、毛胚及热处理 (12)3.1.1、轴类零件的材料 (12)3.1.2、轴类零件的热处理 (12)3.2、轴类零件的安装方式 (12)3.2.1、采用两中心孔定位装夹 (13)3.2.2、用外圆表面定位装夹 (13)3.2.3、用各种堵头或拉杆心轴定位装夹 (13)第四章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14)4.1、确定加工路线 (14)4.2、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5)4.3、编写程序数控加工程序 (16)结论 (20)致谢 (21)参考文献 (22)第一章零件的结构工艺性1.1、零件结构工艺性的一般原则为了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设计人员首先要了解和熟悉常见的加工策略毕业论文的工艺特点。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怎么写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主要是对零件的制造工艺进行分析和评价。
下面是一份简单的零件工艺性分析的写作步骤:
1. 确定分析目标:确定对零件工艺性进行分析的目标和范围,明确要分析的关键问题。
2. 零件结构分析:对零件的结构进行分析,了解零件的功能和特点,分析零件的结构特点对工艺性的影响。
3. 材料分析:分析零件所使用的材料,包括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材料的加工性能进行评估,了解材料对工艺性的影响。
4. 工艺路线分析:对零件进行加工的工艺路线进行分析,包括工艺方法、加工步骤、工艺装备等。
评估不同工艺路线的优劣,选择最合适的工艺路线。
5. 工艺性评价:对零件的工艺性进行评价,针对零件的制造工艺进行分析,包括加工难度、加工精度、加工效率等方面的评价。
6. 优化建议: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工艺性问题的改进和优化建议,以提高零件的制造工艺性能。
7. 总结:对整个工艺性分析进行总结,提出对下一步工艺改进的展望。
需要注意的是,零件的工艺性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具体的制造工艺和材料的知识。
因此,在进行分析时需要结合具体的制造工艺和材料知识,并根据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机械工程中的材料切削与加工性能分析在机械工程领域中,材料的切削与加工性能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
机械工程师通过对材料的性能进行分析,可以选择合适的切削工艺和工具,以确保加工过程的高效性和质量。
首先,材料的硬度是切削性能分析的关键因素之一。
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外力的能力,通常用硬度值来表示。
在切削过程中,如果材料硬度过高,将导致切削工具的磨损加剧,降低切削效果。
因此,机械工程师需要根据材料的硬度选择合适的切削工具和切削参数,以确保切削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
其次,材料的韧性也是切削性能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
韧性是指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能力和抗断裂能力。
对于韧性较好的材料,切削过程中会有较大的变形能力,切削工具与材料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减小切削力和切削温度。
因此,机械工程师需要根据材料的韧性选择合适的切削工具和切削参数,以提高切削效果和工具寿命。
此外,材料的热导率也会对切削性能产生影响。
热导率是指材料导热的能力,通常用热导率值来表示。
在切削过程中,材料的热导率越高,切削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越快地传导到周围环境中,从而减小切削温度。
因此,机械工程师需要根据材料的热导率选择合适的切削工具和切削参数,以控制切削温度,避免材料的热变形和切削工具的磨损。
此外,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也会对切削性能产生影响。
不同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会导致材料的硬度、韧性和热导率等性能发生变化。
因此,机械工程师需要对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进行分析,以了解材料的切削性能,并选择合适的切削工艺和工具。
总之,机械工程中的材料切削与加工性能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
通过对材料的硬度、韧性、热导率等性能进行分析,机械工程师可以选择合适的切削工艺和工具,以确保加工过程的高效性和质量。
这对于提高机械制造工艺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机械工程师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零件的切削结构工艺性分析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满足要求的前题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良好的结构工艺性是指在现有工艺条件下既能方便制造,又有较低的制造成本。
一、合理确定零件的技术要求
不需要加工的表面,不要设计成加工面;
要求不高的表面,不应设计为高精度和表面粗糙度Ra值低的表面,否则会使成本提高。
二、遵循零件结构设计的标准化
1.尽量采用标准化参数
零件的孔径、锥度、螺纹孔径和螺距、齿轮模数和压力角、圆弧半径、沟槽等参数尽量选用有关标准推荐的数值,这样可使用标准的刀、夹、量具,减少专用工装的设计、制造周期和费用。
2.尽量采用标准件
诸如螺钉、螺母、轴承、垫圈、弹簧、密封圈等零件,一般由标准件厂生产,根据需要选用即可,不仅可缩短设计制造周期,使用维修方便,而且较经济。
3.尽量采用标准型材
只要能满足使用要求,零件毛坯尽量采用标准型材,不仅可减少毛坯制造的工作量,而且由于型材的性能好,可减少切削加工的工时及节省材料。
三、合理标注尺寸
1.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尽量减少尺寸换算,并能方便准确地进行测量。
2.从实际存在的和易测量的表面标注尺寸,且在加工时应尽量使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
3.零件各非加工面的位置尺寸应直接标注,而非加工面与加工面之间只能有一个联系尺寸。
四、零件结构要便于加工
1.零件结构要便于安装,定位准确,加工稳定可靠。
2.尽量减小毛坯余量和选用切削加工性好的材料。
3.各要素的形状应尽量简单,加工面积要尽量小,规格应尽量统一。
4.尽量采用标准刀具进行加工,且刀具易进入、退出和顺利通过加工表面。
5.加工面和加工面之间、加工面和不加工面之间均应明显分开,加工时应使刀具有良好的切削条件,以减少刀具磨损和保证加工质量。
具体实例:
1.便于安装:准确定位、可靠夹紧
⏹支座地面设计为中凹可减少加工量,以减少刀具及材料的消耗量,还可以保
证装配时零件间的很好配合。
3.尽量减少安装次数,降低安装误差和减少辅助工时,提高切削效率,
保证精度。
折断。
应尽量避免在曲面或斜壁上钻孔,提高生产率,保证精度
5.退刀槽、过度圆弧、锥面、键槽等同类要素在同一个阶梯轴上要尽量统一
6.槽的底面不应与其它加工面重合
⏹改正后便于加工,也可避免损伤其它加工表面
7.凸缘上的孔要留有足够的加工空间
⏹孔与零件立壁相距太近,造成钻夹头与立壁干涉,只能采用非标准加长钻头,
刀具刚性差。
改进后,可以采用标准刀具,从而可保证加工精度
8.刀具应有足够的操作空间:退刀槽(车螺纹、滚齿、铣齿)、空刀
槽(插齿)、越程槽(刨削、磨削)
⏹加工内螺纹或外螺纹时,螺纹根部应有退刀槽,这样才可以车出完整的螺纹,
避免刀具、机床的损伤,使加工安全。
等高,则能在一次走刀中加工所有凸台面。
提高生产率,易保证精度10.批量生产的零件其结构要适应加工的要求
⏹滚齿或插齿的切削行程不仅缩短,且可提高工件的刚性,变断续切削为连续
切削,生产率高
11.合理采用组合结构
⏹零件孔底的内球面,加工困难。
采用分解后再组合,则内球面变为外表面加
工,使加工方便,且易于保证质量
12.零件的结构应有利于增加刀具的刚度
零件上的孔径朝一个方向递减,可依次或同时加工同轴线上的多孔;从两边向中间递减,可提高镗刀杆刚性,且可同时从两边镗削,生产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