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内脏损伤的护理技巧
- 格式:docx
- 大小:27.74 KB
- 文档页数:3
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腹部损伤无论在战时还是平时都较为常见,多数腹部损伤因伴有内脏损伤而危及生命。
一、病因与分类二、临床表现1.单纯腹壁损伤(考的少)在暴力打击部位的腹壁有局限性肿胀、疼痛和压痛,有时可见皮下瘀斑,上述症状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加重或扩大。
开放性腹壁伤有伤口流血。
单纯性腹壁损伤通常不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膜炎和休克的表现。
2.腹腔内脏器损伤(1)实质性脏器破裂和血管损伤三、辅助检查四、治疗原则五、护理问题1.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腹腔内出血、渗出及呕吐有关。
2.疼痛 与腹膜炎症刺激或手术创伤有关。
3.焦虑/恐惧 与意外创伤所致的疼痛、出血,及担心疾病的预后有关。
4.潜在并发症:腹腔脓肿、失血性休克。
六、护理措施 (一)急救(二)疑有腹腔内脏损伤病人的护理病人应绝对卧床,不随意搬动,尽量取半卧位,如需作离床检查,应有专人护送; “四禁”——即禁食禁饮、禁忌灌肠、禁用泻药、禁用吗啡等止痛药物;尽早输液和使用抗生素。
在观察期间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进行手术探查:①腹痛和腹膜刺激征有进行性加重或范围扩大者;②肠鸣音逐渐减弱、消失或出现腹胀明显者;③全身情况有恶化趋势,出现口渴、烦躁、脉率增快或体温及白细胞计数上升者;④红细胞计数进行性下降者;⑤血压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甚至下降者;⑥胃肠道出血者;⑦经积极抗休克治疗情况不见好转反而继续恶化者。
(三)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1.手术前护理严密的病情观察,通知病人禁食禁饮,建立静脉输液通道,遵医嘱输液输血,及早使用有效的抗生素,胃肠减压,协助做好各项检查,备皮备血,药物过敏试验,心理护理,术前用药,必要时导尿等。
(四)腹腔脓肿的防治急性腹膜炎局限后,残留的脓液未完全吸收,被大网膜、肠袢及肠系膜等粘连分隔,而形成腹腔脓肿,临床上以盆腔、膈下和肠间脓肿较多见。
1.盆腔脓肿(最常见)表现直肠或膀胱刺激症状,如下腹坠胀不适、里急后重、大便频而量少、黏液便、尿急、尿频、排尿困难等直肠指检触及直肠前窝饱满且有触痛的包块,可有波动感治疗盆腔脓肿较小或未形成时——全身应用抗生素+热水坐浴、温盐水保留灌肠或物理透热等疗法,脓肿可自行吸收;脓肿较大时——应协助医生经直肠前壁(已婚女性也可经阴道后穹隆)行切开引流术2.膈下脓肿(右膈下脓肿多见)表现一般多在原发病后又出现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患侧季肋部持续性钝痛,深呼吸时加重,并向肩背部放射,可伴有呃逆检查体检患侧下胸壁肋间隙饱满,有深压痛和水肿,肝浊音界扩大,患侧下胸部呼吸音减弱或有胸膜摩擦音,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治疗膈下脓肿较小时——病人取半卧位,应用有效抗生素和支持疗法,必要时经皮穿刺抽脓并置管引流,可使脓肿吸收术后保持引流通畅,应用有效抗生素,加强支持疗法护理3.肠间脓肿(考的少)是指脓液被包围在肠管、肠系膜与网膜之间的脓肿,可形成单发或多个大小不等的脓肿。
腹部损伤患者的护理
1.腹部开放性损伤最常见的受损内脏为肝;闭合性损伤中最容易破裂的脏器是脾。
2.实质性脏器破裂最典型的表现是腹腔内出血,患者会有低血容量性休克。
腹膜刺激征不明显,但胆管、胰管破裂时可有明显腹膜刺激征。
3.空腔脏器破裂最典型的表现是腹膜刺激征(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患者会有持续性的剧烈腹痛并伴全身感染症状。
4.腹部损伤影像学检查膈下新月形阴影(游离气体)常提示胃肠道破裂,腹膜后积气常提示腹膜后十二指肠或结直肠穿孔。
5.腹腔脏器损伤最有意义的检查是诊断性腹腔穿刺。
6.诊断性腹腔穿刺若抽出不凝血,常提示为实质性脏器或血管破裂所致内出血,若抽出浑浊液体、胃内容物等提示为胃肠道穿孔。
7.实质性脏器破裂穿刺点为脐和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或经脐水平线与腋前线相交处。
有骨盆骨折者,应在脐平面以上穿刺,以免误入腹膜后血肿而误诊为腹腔内出血。
8.腹部损伤病因不明的患者,应做到外科四禁:禁饮禁食、禁灌肠、禁导泻、禁镇痛。
9.腹部损伤的患者明确诊断后应给予对应镇痛药,防止发生神经源性休克。
10.腹部损伤患者术后一般情况下应鼓励尽早下床活动,预防发生肠粘连和肺不张。
而实质脏器切除或部分切除术后的患者应避免尽早下床活动预防发生断面出血。
11.腹部损伤的患者发生脓肿,最常见的类型是盆腔脓肿。
12.盆腔脓肿较大的患者,最佳处理方法为经直肠前壁(已婚女性也可经阴道后穹隆)行切开引流术。
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腹部损伤无论平时和战时都可发生,,战时都为开放性损伤,平时都为闭合性损伤。
其中多数因涉及内脏而伤情严重,死亡率可高达10%—20%。
其临床表现多与受损的内脏有关。
实质性脏器损伤以内出血为主,空腔脏器损伤以急性腹膜炎表现为主。
腹部损伤可分为以下两类:1.单纯性腹壁损伤(开放性,闭合性)2.腹部脏器损伤(开放性,闭合性)开放性腹部损伤多为利器或火器损伤所致,闭合性腹部损伤多为钝性暴力所致,常见的有交通事故,高处坠落,重力挤压,拳打脚踢等。
也可发生因内镜检查,刮宫,手术操作粗暴或由于粘连较重,解剖不清等少见的医源性损伤。
临床表现:由于损伤的类型,深度和范围不同,可有以下几种表现单纯性腹壁损伤:症状和体征一般较轻,常见的表现是局限性腹壁肿痛和触痛。
有事可见皮下瘀斑。
他们的程度和范围并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加重或扩大,常逐渐缓解或缩小范围。
通常不会出现呕心呕吐或休克的表现。
不涉及腹内脏器的开放性腹壁损伤可有伤口及外出血。
腹内脏器如果仅为挫伤,伤情通常不重,也无重要而明显的临床表现。
1.胃肠道是人体空腔脏器,且在腹腔内有一定活动度,故受伤机会较少,尤其是胃,因壁较厚,又受肋弓的保护,除穿透伤外,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胃肠道损伤的可能远较肝脾为小。
但胃肠道一旦破裂,其内容物立即流入腹腔,刺激腹膜,导致化学性腹膜炎和细菌感染,将会引起严重后果,必须立即处理。
[临床表现] 胃肠道损伤可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胆汁,胃破裂时呕吐物可带有鲜血,内出血严重时可伴有休克症状。
[诊断要点] (1)腹部损伤史。
(2)临床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及休克征象。
(3)发生腹膜炎时,可有休克、发热、白细胞升高等。
(4)体检可有腹部呼吸减弱,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肝浊音界消失及皮下气肿等。
(5)直肠指检如有鲜血,表示肠道下段有损伤。
(6)穿通性损伤时,可根据入口与出口的部位估计有何内脏受伤,如流出食物残渣为胃破裂,流出粪便样液体为肠破裂。
医院腹部损伤患者护理常规【概述】腹部损伤约占各种损伤的0.4%~1.8%,在平时和战时都较多见。
(一)分类腹部损伤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大类。
开放性损伤有腹膜破损者为穿透伤,无腹膜破损者为非穿透伤;其中投射物有入口、出口者为贯通伤,有入口无出口者为盲管伤。
闭合性损伤可能仅局限于腹壁,也可能伴有内脏损伤。
各类损伤根据有无内脏损伤分为单纯性腹壁伤和腹内脏器伤,腹内脏器伤又可分为实质脏器与空腔脏器损伤。
(二)病因开放性损伤常由火器或利器所致,闭合性损伤常由挤压、碰撞、爆震等钝性暴力引起,较少见的医源性损伤可由内镜、刮宫、穿刺等引起。
(三)临床表现1.腹壁损伤一般单纯腹壁损伤的症状和体征较轻,可表现为受伤部位疼痛,局限性腹壁肿胀、压痛,有时可见皮下瘀斑,其程度和范围随时间推移逐渐减轻。
2.实质性脏器或大血管破裂肝、脾、胰、肾等实质性器官或大血管破裂后,发生腹腔内或腹膜后出血,主要临床表现是面色苍白、脉率加快,严重时脉搏微弱,血压不稳,甚至休克。
腹痛呈持续性,脾损伤后一般腹痛和腹膜刺激征不严重,但肝破裂伴有肝内胆管断裂时因含有胆汁的血液刺激腹膜,或胰腺损伤胰管断裂胰液溢入腹腔刺激,腹膜刺激征和腹痛较严重,最重处多为损伤部位。
3.空腔脏器破裂胃肠道、胆道、膀胱等空腔脏器破裂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腹膜炎。
除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便血、呕血等)及全身性感染表现外,最为突出的是腹膜刺激征。
通常胃液、胆汁、胰液刺激最强,肠液次之,血液最轻。
胃肠破裂可有气腹征,肠麻痹可引起腹胀,严重时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腹部开放性损伤的诊断要考虑是否为穿透伤。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应包括以下4点:1.有无内脏损伤多数伤者根据临床表现即可确定内脏是否受损,但仍有部分伤者的诊断较难。
为了防止漏诊,必须做到:①详细了解受伤史;②重视病情观察,包括脉率、呼吸、体温和血压的测定,注意有无休克征象;③全面而有重点的体格检查,包括腹部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的程度和范围,是否有肝浊音界改变或移动性浊音,肠蠕动是否受抑制,直肠指检是否有阳性发现等;④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与血细胞比容下降,表示有大量出血。
腹部损伤护理常规【概念】腹部损伤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类。
多数腹部损伤可有严重的内脏损伤,如果伴有腹腔实质性脏器或大血管损伤可因大出血而致死亡,空腔脏器破裂时可发生严重的腹腔感染,临床上常以肝、脾破裂和肠破裂多见。
【护理评估】1、了解伤情及受伤后病情发展,如受伤时间、暴力程度、方向、速度及受伤部位,受伤后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2、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腹膜剌激征的程度、范围,注意有无休克表现。
3、病人红、白细胞计数、B超、CT等辅助检查结果。
4、病人情绪反应,有无烦躁、表情淡漠、紧张等。
【护理诊断】1、体液不足与伤后失血有关2、疼痛与腹腔内脏器破裂及腹膜受消化液,血液刺激有关。
3、恐惧与意外损伤刺激,出血,内脏脱出及担心预后有关4、潜在并发症失血性休克,急性腹膜炎,腹腔脓肿有关。
【护理措施】(一)非手术治疗/术前护理1、严密监护每15~30分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
2、体位观察期间病人应绝对卧床,不能随意搬动病人。
(包括大小便也应不离床)3、病人应绝对禁食,给予胃肠减压,保持胃肠减压通畅并注意引流液的性质、色、量。
4、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
5、观察期间禁用镇痛剂,禁止灌肠。
6、根据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腹腔感染。
7、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关心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8、如经观察不能排除腹腔内脏器破裂,全身情况有恶化应立即进行手术,做好术前准备。
(三)术后护理1、卧位: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引流。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尿量,及时准确记录。
3、饮食:术后应禁食并胃肠减压,直到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可拔除胃管,然后逐渐恢复流食、半流食,肠道手术者进食时间应酌情推迟。
4、如有腹腔引流管必须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性质、量、性状,如引流出新鲜血每小时大于100ml,应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并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5、协助病人咳嗽、排痰,早期下床活动,防止术后肠粘连、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腹部损伤病人护理工作总结
腹部损伤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情况,需要及时和专业的护理工作来确保病人的
安全和康复。
在护理腹部损伤病人时,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总结:首先,对腹部损伤病人进行及时的评估和观察。
在接触病人时,我们需要仔细
观察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包括腹部疼痛、出血、呕吐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其次,保持腹部损伤病人的休息和稳定。
腹部损伤病人需要充分的休息和稳定
的环境来促进伤口愈合和康复。
我们需要确保病人的休息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和刺激。
另外,及时处理并发症和疼痛。
腹部损伤病人常常伴随着疼痛和可能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
我们需要及时给予病人止痛和抗感染治疗,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最后,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
腹部损伤病人在伤口愈合后,还需要进行有效的
康复护理来恢复身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我们需要制定科学的康复护理方案,包括营养调理、运动锻炼等,帮助病人尽快康复。
总的来说,护理腹部损伤病人需要全面、细致和专业的工作。
我们需要密切观
察病人的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和疼痛,同时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以帮助病人尽快康复。
希望我们的护理工作能够为腹部损伤病人带来更多的安全和健康。
腹部损伤患者的护理
常见于:交通事故、空中坠落、劳动意外、打架斗殴
开放性损伤腹部有伤口的腹部损伤穿透伤:有腹膜破损
病因分类
非穿透伤:无腹膜破损闭合性损伤腹壁无伤口的腹部损伤
开放性——肝闭合性——脾
临床表现
1、单纯性腹壁损伤受伤部位疼痛、局限性腹壁肿胀和压痛
2、实质性脏器破裂脾、肝、胰、肾大血管损伤以腹腔内出血为主(大量出血腹痛呈连续性)
若肝或胰腺损伤伴有胆汁或胰液溢出腹腔时,可有明显腹痛和腹膜刺激症
3、空腔脏器破裂如胃、肠、胆囊、表现为腹膜刺激症
腹部实质器官或大血管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腔内(或腹膜后)出血
空腔脏器破裂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弥漫性腹膜炎
膈下有游离气体——空腔脏器破裂
诊断性腹腔穿刺术:对判断有无腹内脏器损伤及哪类脏器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抽出凝固血液——腹内实质性脏器或血管破裂
抽出胃肠内容物——胃肠道破裂
诊断性腹腔灌肠术:诊断腹腔内少量出血
阳性:1、有肉眼可见的血液、胆汁、胃肠内容物或证明是尿液、
2、红细胞(RBC)>100×109/L或白细胞(WBC)>0.50×109/L
3、淀粉酶含量>100U/dL
4、灌洗液中有细菌
胃肠减压: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通过导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
肠梗阻、胃肠穿孔、食管、胃肠及胆管手术的患者
胃肠减压期间禁饮、禁食、停服药物
每隔2~4h等渗盐水10~20ml冲洗胃管一次
术后48~72h肠蠕动恢复、腹胀消失或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可拔除胃管。
腹腔内脏损伤的护理技巧
腹腔内脏损伤是普外科常见的损伤类型,受伤原因、内脏部位、严重程度的
不同,内脏损伤的临床表现也各有差异。
但无论是哪种损伤,早发现、早诊断、
早治疗是促进病人转危为安,身体康复的重要基础,否则,可能延误诊断、治疗,导致发生严重并发症,危及病人生命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腹腔内脏损伤存
在病情隐匿的特点且进展较快,如不能及时、准确判断病情,将直接影响诊疗效果。
实践证明,实施有效的护理,对促进腹腔内脏损伤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1.腹腔内脏损伤的护理原则
腹腔内脏损伤的重大护理原则之一,就是快速对患者行全身检查,从而确立
是否存在腹腔内脏伤或全身性多发伤,迅速解决患者可能出现的呼吸循环紊乱,
对其实施供氧、气管插管处理;及时补充血容量。
若疑似腹腔内脏,则及时做抽
血试验配血,维持多条静脉通路输液。
如患者出现休克,迅速输全血,对此时血
压正常、能移动患者收入普外科;对此时升而复降、反复波动者,预示损伤危重,不能移动者,建议抗休克的同时做剖腹探查,直到其身体状况平稳再住院治疗。
置尿管,记录尿量;置胃管,减压胃肠;若患者出现开放性创伤,及时输入抗毒素。
保证静脉通道的迅速建立,晶体液能快速输入,维持血液循环稳定,期间密
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等体征,做好记录。
2.腹腔内脏损伤的护理措施
2.1病情评估
向意识清晰患者或家属询问病史,掌握腹腔内脏损伤方式、过程、地点、时
间等信息,从而更加全面的判断病人的病情变化,护理期间重视各个细节,例如
脉搏、呼吸、体温、血压等变化。
须知,这些病情变化均可能成为重要的阳性资料,能够为医师早期诊断、治疗提供重要帮助。
依据临床经验显示,如患者肝区
不适右肩膀牵涉性痛可能伤及腹腔肝脏;睾丸痛可能伤及十二指肠或肾;腰背痛
可能涉及腹膜后血肿;下腹、外阴尿外渗可能伤及膀胱、后尿道;恶心呕吐可能
是内脏破裂后,内容物刺激腹膜引发;如患者便血,可能伤及大肠。
护理人员需
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从而快速识别患者病情,为高质量护理提供保证。
2.2心理疏导
大多数腹腔内脏损伤患者一般都是遭遇突发性伤害所致,面对这种无妄之灾
的打击以及对病情的担忧,患者普遍处于高度紧张、恐惧的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
需及时与其交流,重视病人主诉,给予充分的鼓励与安慰,使其安心的配合治疗
与护理。
对于疼痛剧烈者,可遵医嘱施以止痛处理,减少患者应激,特别是减少
患者的恐惧感,使其更加配合治疗。
2.3术中护理
处理腹腔内脏损伤时,护理人员与医师保持密切配合,熟知护理流程,例如,要先行开放患者呼吸道、改善其通气,然后再辅助呼吸,改善其呼吸功能,之后
开放静脉,以改善其循环。
特别对于一些可能危及安全的内脏多发伤,更要第一
时间开放呼吸道,及时改善患者通气,实施胸腔引流,避免患者发生窒息、缺氧。
与此同时,利用药物减少呼吸道分泌,避免肺水肿、脑水肿。
患者早期腹腔内脏损伤,如胃肠道损伤往往没有特异体征,很容易被患者或
护理人员忽视,进而加重病情发展。
护理人员要全面掌握病人伤前状态、饮食状况、受伤经过、暴力性质等。
住院后,及时导尿,定时记录尿量、颜色,纠正可
能引发休克的风险因素,为判断病情走势、治疗提供依据。
期间避免移动患者,
以预防内脏加重出血。
腹腔穿刺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护理技巧,一般穿刺
于下腹、脐和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处。
若穿刺抽到不凝固血,往往预示实质
脏器破裂;凝固血预示穿刺到血管、血肿。
若穿刺抽到消化液,预示发生胃肠道
破裂;若穿刺抽到尿液,可能出现膀胱破裂。
此外,即便穿刺阴性,也不可排除
腹腔内脏损伤,还需进一步观察,并定时重复穿刺。
2.4术后护理
术后预防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
患者苏醒后,确认血压、脉搏、呼
吸体征稳定,鼓励患者做体位更换;指导患者做有效咳嗽、咳痰,通过叩背、按
摩咳出深痰,避免气管分泌物累积,发生感染。
让患者每日做深呼吸、床上活动,只要病情允许,早期做下床活动。
如为肝破裂,日常取右侧卧位;如为脾破裂,
日常取左侧卧位;如为气胸,日常取半坐卧位;如为肾损伤,建议绝对卧床至少
15天。
3.小结
腹腔内脏损伤是外科常常面临的急症之一,具有发病凶险、进展损伤、多伴
内脏大出血等特点,有相当数量的病人会在不同受伤时期处于休克状态,若护理
不及时,往往会危及患者生命或造成严重并发症。
因此,实施及时、准确、高质
量的病情观察与护理措施,是实现腹腔内脏损伤急救成功的重点。
对此,临床护
理人员更要全面掌握不同腹腔内脏损伤的急救技术,熟悉不同内脏的病理、生理
变化,进而为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帮助。
毫无疑问,对内脏损伤患者实施急救及
护理是一项分秒必争的工作,要求每一项护理内容做到操作快速、准确,有条不
紊的配合医师完成救治,保障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
高质量的护理措施能够为治
疗创造有利条件,对提高医疗质量,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