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气相位与可变配气相位机构
- 格式:ppt
- 大小:5.18 MB
- 文档页数:26
任务配气相位认知与检查1 配气相位配气相位为用曲轴转角表示的发动机进、排气门实际关闭时刻和开启持续时间。
通常用相对于上、下止点曲轴位置的曲轴转角的环形图来表示,此图即为配气相位图,如图5-27所示。
理论上,四冲程发动机的进气门应在曲轴处于上止点位置时开启,到下止点位置时关闭,排气门应在曲轴处于下止点位置时开启,到上止点位置时关闭。
但由于现代发动机转速很高,一个行程经历的时间很短〔如上海桑塔纳的四冲程的发动机,在最大功率时的发动机转速达5600r/min,那么一个行程的时间只有〕。
这样短时间的进气和排气过程将使发动机充气缺乏或者排气不彻底,使发动机功率下降。
为保证发动机气缸的进气充分和排气彻底,要求气门有尽可能大的通过能力,故气门的实际开启时间、关闭时间不是恰好在曲轴位于上、下止点,而是适当的提前或延迟。
图5-27 配气相位图2 进气门与排气门的配气相位发动机实际工作过程中,在活塞上行到排气行程上止点之前,进气门便开始开启,从进气门开始开启到活塞移动到排气行程上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称为进气提前角。
进气门提前开启的目的是保证进气行程开始时气门开度能足够大,减小进气阻力,新鲜混合气能够顺利充分的进入气缸。
发动机在实际工作时,活塞在进气行程下止点过后又上行一段,进气门才关闭。
从活塞位于进气行程下止点到进气门完全关闭所对应的曲轴转角,称为进气迟后角。
进气门延迟关闭的目的是,当活塞到达气缸上止点时,能利用气流的惯性和压力差继续进气,使进气充分。
发动机在实际工作时,活塞到达做功行程下止点之前,排气门便开始开启。
从排气门开始开启到活塞移动到做功行程下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称为排气提前角。
当做功行程活塞接近下止点时,排气门提前开启,利用气缸内的较高气压使大局部废气迅速排出,减少排气阻力,降低排气过程中的功率消耗。
高温废气的迅速排出,还可以防止发动机过热。
发动机运转时,活塞在排气行程上止点过后又下行一段,排气门才关闭。
配气相位名词解释配气相位是内燃机中配气机构的一种工作状态,指进、排气阀门的开启和关闭时间以及进、排气阀的开启程度。
具体来说,配气相位包括进气相位和排气相位。
进气相位是指进气阀门打开和关闭的时间以及进气阀门的开启程度。
在内燃机的工作循环中,进气相位的目标是在适当的时间点打开进气阀门,使气缸内形成适当的吸气压力,以保证燃油能够完全燃烧。
进气相位的调整可以影响进气道温度、压力和流速,从而改变气缸内的气体组成和运动状态,进而影响燃烧过程和发动机的性能。
排气相位是指排气阀门打开和关闭的时间以及排气阀门的开启程度。
在内燃机的工作循环中,排气相位的目标是在适当的时间点打开排气阀门,使已燃烧的废气能够及时排出气缸,为新鲜的燃料-空气混合物的进入创造条件。
排气相位的调整可以影响排气道温度、压力和流速,从而影响气缸内废气的排除能力和排放污染物的成分。
配气相位的调整是通过改变凸轮轴的凸轮形状和凸轮轴与曲轴的相对位置来实现的。
凸轮形状的改变可以影响进、排气阀门的开启时间和开启程度,进而改变气缸内的气体组成和运动状态。
凸轮轴与曲轴的相对位置的改变可以改变进气相位和排气相位的相对位置,进而影响气缸内的气体流动和压力变化。
配气相位的调整可以根据发动机需要来进行优化。
比如,通过适当提前进气相位,可以增加进气道流速和进气压力,有利于增强气缸内的搅拌效应,提高燃烧效率和动力输出;通过适当延迟排气相位,可以延长排气过程,增加废气排出时间,有利于排除废气和降低排放污染物。
总之,配气相位是内燃机中配气机构的一种工作状态,通过调整进、排气阀门的开启和关闭时间以及开启程度,可以改变气缸内的气体组成和运动状态,进而影响燃烧过程和发动机的性能。
项目三配气机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本项目同学们将学习配气机构,希望同学们对配气机构的组成,功用,零部件总成。
●希望同学们能够描述气门组的组成及结构、气门传动组的功用、类型、组成。
●了解配气相位与可变气门正时技术【重点内容】1.配气机构的组成,功用,零部件总成。
2.气门组的组成及结构、气门传动组的功用、类型、组成。
【任务导入】配气机构按照发动机每一气缸内所进行的工作循环和各缸的点火次序的要求.定时开启和关闭各气缸的进、排气门.使可姗混合气及时进人气缸,废气及时从气缸排出。
新鲜空气或可染混合气被吸入气缸越多,则发动机可能发出的功率越大,新鲜混合气或空气充满气缸的程度,用充气效率来表示。
充气效率越高,表明进入气缸内的新鲜空气或可染混合气质量越多,燃烧混合气可能发出的热量越大,发动机的功率越大。
任务一概述基础知识:一、配气机构的功用:图3-1 发动机配气机构功用:发动机配气机构的作用是根据发动机工作次序和各缸工作循环的要求,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排气门, 在进气行程使可燃混合气( 汽油机)或空气( 柴油机) 进入气缸, 在排气行程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气缸。
二、配气机构的组成:发动机的配气机构由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组成。
气门组的功用是封闭进、排气道。
气门传动组的作用是使进、排气门按规定的时刻开闭,且保证有足够的开度,满足发动机的工况要求。
气门组图3-2 气门组结构1-气门锁片2-汽门弹簧座3-气门弹簧4-气门油封5-气门弹簧垫6-气门导管7-气门8-气门座9-汽缸盖二、配气机构的工作过程:图3-3配气机构工作原理图a ) 气门开启 b) 气门关闭1—凸轮轴2—挺柱 3 —推杆4—摇臂轴支座 5—摇臂 6—气门发动机工作时曲轴通过正时齿轮驱动凸轮轴旋转, 当凸轮的凸起部分顶起挺柱时, 挺柱推动推杆一起上行, 作用于摇臂上的推动力驱使摇臂绕轴转动, 摇臂的另一端压缩气门弹簧使气门下行,打开气门,如图3 - 3a 所示。
一、配气定时(配气相位)以曲轴转角表示的进、排气门开闭时刻及其开启的持续时间称作配气定时。
进气门在进气行程上止点之前开启谓之早开。
从进气门开到上止点曲轴所转过的角度称作进气提前角,记作α。
进气门在进气行程下止点之后关闭谓之晚关。
从进气行程下止点到进气门关闭曲轴转过的角度称作进气迟后角,记作β。
整个进气过程持续的时间或进气持续角为180°+ α+β曲轴转角。
一般α=0°~30°、β=30°~80°曲轴转角。
排气门在作功行程结束之前,即在作功行程下止点之前开启,谓之排气门早开。
从排气门开启到下止点曲轴转过的角度称作排气提前角,记作γ。
排气门在排气行程结束之后,即在排气行程上止点之后关闭,谓之排气门晚关。
从上止点到排气门关闭曲轴转过的角度称作排气迟后角,记作δ。
整个排气过程持续时间或排气持续角为180°+γ+δ曲轴转角。
一般γ=40°~80°、δ=0°~30°曲轴转角。
由于进气门早开和排气门晚关,致使活塞在上止点附近出现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现象,称其为气门重叠。
重叠期间的曲轴转角称为气门重叠角,它等于进气提前角与排气迟后角之和,即α+δ。
二、可变配气定时机构采用可变配气定时机构可以改善发动机的性能。
发动机转速不同,要求不同的配气定时。
这是因为:当发动机转速改变时,由于进气流速和强制排气时期的废气流速也随之改变,因此在气门晚关期间利用气流惯性增加进气和促进排气的效果将会不同。
例如,当发动机在低速运转时,气流惯性小,若此时配气定时保持不变,则部分进气将被活塞推出气缸,使进气量减少,气缸内残余废气将会增多。
当发动机在高速运转时,气流惯性大,若此时增大进气迟后角和气门重叠角,则会增加进气量和减少残余废气量,使发动机的换气过程臻于完善。
总之,四冲程发动机的配气定时应该是进气迟后角和气门重叠角随发动机转速的升高而加大。
汽车新技术: 可变配气相位引言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的性能和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汽车制造商一直在努力寻找新技术,其中之一就是可变配气相位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可变配气相位技术以及它对汽车性能和效率的影响。
什么是可变配气相位技术?可变配气相位技术是指通过控制发动机进气和排气门的开启和关闭时间,来调整气门的开启和关闭时机以及持续时间。
传统配气相位是固定的,不随发动机工况的变化而变化。
而可变配气相位技术则根据发动机负荷、转速和其他因素来实时调整气门的开启和关闭时间,以优化燃烧过程。
实现可变配气相位的方法实现可变配气相位的方法有多种,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方法:1.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VVT)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是一种通过控制凸轮轴相对于曲轴的角度来实现可变配气相位的技术。
通过调整凸轮轴的角度,可以改变气门的开启和关闭时机,以适应不同的工况。
VVT技术可以提供更好的动力和燃油经济性。
2. 可变进气歧管(VIM)可变进气歧管是一种通过改变进气歧管的形状和长度,来实现可变配气相位的技术。
不同的进气歧管形状和长度可以改变进气道的流向和速度,从而影响燃烧过程。
VIM技术可以提供更好的动力和响应性。
3. 可变排气歧管(VEM)可变排气歧管是一种通过改变排气歧管的形状和长度,来实现可变配气相位的技术。
不同的排气歧管形状和长度可以改变排气道的流向和速度,从而影响排气过程。
VEM技术可以提供更好的动力和排放性能。
4. 电子控制单元(ECU)电子控制单元是控制发动机运行的核心设备。
通过控制ECU的软件,可以实现对可变配气相位的精确控制。
ECU利用传感器来监测发动机工况,并根据参数来调整配气相位,以达到最佳性能和效率。
可变配气相位技术的优势可变配气相位技术具有许多优势,对汽车性能和效率的改善有着显著的影响:1. 动力提升可变配气相位技术可以调整气门的时机和持续时间,使得燃烧过程更加充分,更加高效。
这可以提升发动机的动力输出,提高汽车加速性能和爬坡能力。
引擎中的配气相位到底是什么?解密发动机
工作原理!
引擎,作为车辆行驶动力的核心组件,其工作原理一直以来都备
受人们关注。
而其中的配气相位,更是一个被人们广受关注的概念。
那么,什么是配气相位呢?下面,我们就来逐一解释一下这个概念。
一、配气相位的概念
配气相位,指的是一个碳氢燃料发动机在工作时,使空气和燃料
按照一定的规律进入和排出汽缸的时间以及阀门的偏移量。
这个规律
是由凸轮轴控制的。
凸轮轴是驱动汽缸内阀门工作的部件,而其规律
则是通过车辆控制系统调整来实现的。
二、配气相位控制的意义
通过调整配气相位可以调整发动机的进、排气效果,从而改善发
动机的燃烧效率,增强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因此,配气相位的优化不
仅能够提升车辆的动力性能,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降低车辆的燃油消耗。
三、配气相位的类型
常见的配气相位有相位提高和相位延迟两种,两种不同的相位调
整方式对发动机的曲轴角度有不同的影响。
具体来说,相位提高代表
着凸轮轴在正时会提前若干度工作,但进、排气门的每次打开时间不
会改变;而相位延迟则是凸轮轴在正时会延后若干度工作,此时进、
排气门的每次打开时间同样不会改变。
不同的调整方式会导致不同的
发动机输出特性,需要根据车辆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
总之,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配气相位的调整将对发动机的性能
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车辆维护和调整时需要对配气相位
的状态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调整,以保证车辆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配气相位解释配气相位解释在汽车引擎中,配气相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设计参数。
它直接影响着引擎的输出功率、转速范围和燃油经济性。
而正确的配气相位设计则可以大大提升汽车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那么,什么是配气相位呢?让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解释。
一、概念解释所谓配气相位,是指发动机进气阀和排气阀打开和关闭的时间点在摩擦副中的日期单位上的实际角度。
一般情况下,配气相位是通过凸轮轴上凸轮的位置来控制的。
也就是说,当凸轮轴旋转时,凸轮的形状将控制进气阀或排气阀的开关时间。
通过调整凸轮轴上不同凸轮的位置和形状,就可以改变配气相位。
二、配气相位对引擎性能的影响正确的配气相位可以显著提升汽车的性能。
其中,进气相位直接影响着引擎的输出功率和转速范围,而排气相位则会影响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具体来说,正确的进气相位可以使得引擎在高转速时具有更高的功率输出,相应的,排气相位的调整可以让废气更加充分地被排出,从而降低燃油消耗。
三、配气相位的类别和作用1. 提前相位提前相位是指进气门提前开启的角度。
通常来说,提高进气门的提前角度,可以提高汽车的输出功率。
然而,如果提前角度过大,会使得引擎的中低转速区间输出不稳定,而且会加剧燃油消耗。
2. 滞后相位滞后相位是指进气门滞后关闭的角度。
一般来说,减小滞后角度,可以增加中低转速区间的输出扭矩。
不过,如果滞后角度过小,会导致引擎在高转速时出现输出不稳定的情况。
3. 短开时间短开时间又被称为进气门开启持续时间。
通过控制进气门的开启持续时间和关闭时间,可以改变进气道中的空气流量和速度,从而影响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输出功率。
总结:配气相位是汽车引擎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对汽车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正确的配气相位设计可以提升汽车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上述提前相位、滞后相位和短开时间是三种广泛应用的配气相位控制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汽车型号和应用领域,可能需要通过不同的配气相位设计来实现最优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