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虫害:真菌瘿蚊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林下灵芝栽培:病虫害防治及采后处理一、病虫害防治1.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等措施。
使用农药应符合GB/T8321和NY/T1276的规定。
严禁使用国家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农药,出芝期不向子实体直接喷洒化学药剂。
2.谷蛾防治在芝芽发生生长期,芝盖扩展期,是虫害发生期,应密切关注。
幼虫活动期,进行人工捕杀;用黄板、专用杀虫灯诱杀成虫;危害严重时,剪除有虫幼芝。
3.蚁害防治选好场地,避开蚁源。
发生蚁害采用诱杀法,在芝场四围每隔4m挖浅坑,坑深0.5m、直径0.5m。
将枯草枝叶埋于坑中,外加灭蚁药粉后覆薄土。
投药5d~15d蚁类中毒死亡。
可多次采用,将周围蚁群杀灭。
4.杂菌防治培养料灭菌彻底。
保持栽培环境的清洁卫生。
子实体生长阶段,防止灵芝原基长出后受阳光直接暴晒而灼伤,防止积水。
加强早期防治。
如子实体感染木霉等霉变菌,应及时摘除,以防蔓延。
二、采收及采后处理1.孢子粉采收套筒在芝盖边缘的白色生长圈基本消失,菌盖下有少量孢子弹射时,采用单个套筒的方式进行收集,套筒外用2根竹条搭建一个透明的圆顶小塑料薄膜棚,薄膜棚下端离地面1cm~3cm。
在大部分灵芝基本停止弹射孢子后收起孢子粉,放置在干净的容器里。
孢子粉采收2.子实体采收孢子粉收集完毕后,菌盖木质化且不再长大时采收子实体。
采收时,用剪刀在芝柄根部剪断芝柄,留柄蒂1cm~2cm。
3.干制①孢子粉干制采收当天,将孢子粉摊晒在不锈钢等安全干净的材料上,再在阳光棚内晒干或用专用烘干机将孢子粉烘干。
控制热源,使烘干温度在40℃~60℃,并控制好进出风量。
烘干至含水量8%以下时,再进行包装。
②子实体干制即采即烘,可使用烘房或专用烘干机,控制温度45℃~65℃,烘至含水量15%以下。
蘑菇瘿蚊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规律研究摘要通过培养观察,蘑菇瘿蚊幼虫的适宜温度为16~18℃,相对湿度为80%~90%,在菌丝和子实体上主要是无性繁殖,6~8d繁殖1次,每条老熟幼虫可产生6~17条小幼虫;蛹对环境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在气温35~38℃、相对湿度50%~60%条件下,可存活52d。
对漳州3个蘑菇主产区蘑菇瘿蚊发生情况调查:子实体感染率10.6%~18.8%,菇房污染率33.3%~42.9%,主要以成虫在蘑菇菌丝阶段进入菇房产卵繁殖,蘑菇生长期以老熟幼虫无性繁殖的幼虫危害菌丝和子实体。
蘑菇休闲期蘑菇瘿蚊以蛹的虫态存活,主要栖息地为蘑菇培养废料堆积地、菇房周边垃圾粪土和菇房内残留废料。
关键词蘑菇瘿蚊;生物学特性;危害;发生规律蘑菇瘿蚊,也称真菌瘿蚊,主要为害蘑菇、木耳,由于个体较小,嗜好附着于菌柄的绒毛下取食和菌盖的菌褶中钻蛀,影响蘑菇的产量和品质;在加工上,该虫体不容易从菇体上洗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蘑菇产品的出口。
谭琦(1986)在上海发现主要危害蘑菇的瘿蚊种类为真菌瘿蚊;李妙金(1989)对上海地区瘿蚊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描述。
该虫的最大特点是幼虫可进行幼体生殖,繁殖周期短,出菇期1周可繁殖1代,危害绒毛菌丝和子实体。
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我们针对该虫的发生、危害以及生活史各期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生物学特性观察采回受害的蘑菇子实体,在可调放大镜下挑取大小均衡的幼虫,接种备用。
1.1.1生活史各期培养。
培养基为阴性的蘑菇菌丝培养料,装入500mL 烧杯,表面撒上少许干净细土,用湿球保湿,杯口用60目防虫网包被(防止幼虫逃逸)。
接种后分别置于气温6℃、16℃、25℃和36℃,相对湿度85%的人工气候箱中培养,在体视镜和数码显微镜下观察、测量。
1.1.2幼虫生殖培养。
虫体采用刚从老熟幼虫复生的幼虫,接种于去掉菇柄的菇盖菌褶中(直径10~15mm),置于160mm的培养皿中,在室温16~18℃、相对湿度85%条件下培养,每天观察1次。
灵芝种植怎样防治病虫害灵芝种植防治病虫害的方法1、竞争性杂菌的防治在灵芝栽培过程中,由于培养料消毒不彻底,就会出现大量的杂菌,与灵芝争夺营养,影响灵芝的生长发育。
防治方法:选用新鲜、无霉变的阔叶树木屑、棉籽壳、蔗渣、玉米芯等培养料,用前要经过暴晒或拌入少量石灰等化学药剂进行消毒。
同时,要选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灵芝菌种。
2、常见病害的防治1)菌丝萎缩:多因缺氧、温度过高或被污染的工具有关。
如培养料装入瓶(袋)后,在28℃以上高温环境下,不采取任何降温措施,菌丝会因高温而萎缩。
防治方法:改善栽培环境,做好降温和通风工作。
2)杂菌污染: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易发生杂菌污染。
污染杂菌主要有:黄曲霉、青霉、根霉、毛霉等。
防治方法:选用新鲜、无霉变的阔叶树木屑、棉籽壳、蔗渣、玉米芯等培养料,用前要经过暴晒或拌入少量石灰等化学药剂进行消毒。
同时,要选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灵芝菌种。
3)子实体畸形:在灵芝发育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会出现形形色色的畸形子实体。
常见的畸形子实体有:鹿角芝、拳头芝等。
防治方法: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芝蕾期尽量少振动瓶(袋)。
3、虫害的防治1)菌蝇:成虫产卵于培养料表面,孵化后就以培养料为食,使菌丝断裂或使菌盖产生畸形。
防治方法:保持栽培房内外环境卫生,防止菌蝇滋生;用白酒或敌敌畏进行防治。
2)螨类:螨类对灵芝的危害很大,它们附着在培养料的表面吸食菌丝体,使菌丝断裂而影响灵芝生长。
防治方法:保持栽培房的清洁卫生;用25%的敌敌畏熏蒸剂进行消毒。
樱桃种植及其病虫害防治一、概述樱桃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水果,其市场需求逐年增加。
樱桃种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但同时也面临着多种病虫害的挑战。
本文将详细介绍樱桃种植及其病虫害防治的相关知识。
二、樱桃种植1、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樱桃品种是成功的关键。
不同品种的樱桃对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的要求各不相同。
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品种。
种植技术-灵芝的常见虫害及防治管理一、灵芝的常见虫害(一)虫害的主要种类1.昆虫类:主要是鳞翅目、鞘翅目、等翅目、弹尾目的一些昆虫。
如螟蛾、甲虫、白蚁、露尾虫等。
2.蜗类、线虫、蛞蝓等小动物。
3.一些大型的鸟类、鼠类、兽类等也常危害芝场、偷食芝体。
(二)虫害的主要特征1.昆虫。
昆虫躯体分头、胸、腹三节,头部两侧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复眼。
胸部着生两对翅(少数种类退化),有三对足。
所有昆虫为变态发。
2.瞒类。
它是一种非常微小的动物。
仔细观察肉眼才能看见,身体也有头、胸、腹之分,无翅,无眼或1-2对单眼。
有四对足,身体圆形或圆形。
3.线虫。
线虫种类多,分布广。
体细长,不分节,身体圆柱形,两端尖细,中部略粗,一般肉眼很难看见。
线虫危害出现的症状与病害相。
4.蛞蝓。
身体裸露,柔软,伸缩力强,头部有两对触角,幼虫淡褐色,成虫暗灰色或黄褐色。
(三)虫害的主要习性1.趋光性。
昆虫等害虫对光有明显的趋向性,也有某些害虫对光有避开的习性,这种行为称趋光性。
2.趋色性。
不同种类的害虫喜欢不同的颜色,有的喜黑色,有的喜绿色或褐色。
如蜗类喜欢黑褐色。
3.趋化性。
害虫对某些化学物质有趋向、避开的反应,称趋化性。
4.择食性。
害虫对食料有选择习性。
以新鲜植物为食料者的称植食性害虫;以动、植物尸体、腐烂物或粪便为食物的称腐食性害虫。
5.休眠习性。
指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如高温、干旱、食物缺乏、光照变化等恶劣条件下引起某些害虫生理代谢改变,出现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
6.某些害虫还有聚集、迁飞、假死等习性。
二、菌种病虫害的防治与管理要生产出优质高产的灵芝,菌种是关键。
灵芝菌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灵芝的栽培,菌种一旦发生病虫害,不仅使灵芝生产成本增加,延误生产日期,还会为菌种的再生产留下许多隐患。
因此,菌种发生了污染,必须及时采取各种措施加以控制和防治,防止继续蔓延,污染严重的,应予以报废。
为了提高灵芝的产量和品质,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掌握菌种病虫害的防治和管理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蘑菇瘿蚊防控体系研究初报摘要针对蘑菇瘿蚊越夏的滋生地、侵染途径,进行了防控措施的技术研究。
结果表明:培养料堆制前对菇房内残留物、菇房周边粪土等进行清扫、冲洗和用17.5%水胺硫磷乳油600倍液喷洒,成虫减退率达92.31%;接种后至出菇前窗口设置防虫网能有效防止成虫的侵入,1~3潮菇的防效分别为100%、90.92%和85.73%;菇床覆土后用56%磷化铝片剂1.0~1.5g/m2,密闭菇房熏杀36h,1潮蘑菇的防效可达95.8%~100%;出菇期发现虫害可用 1.8%阿维菌素乳油0.67mL/L+20%灭幼脲悬浮剂0.5mL/L在菇床上喷淋,使用药液量为0.75~1.0L/m2,子实体的防效达95%~100%。
关键词蘑菇瘿蚊;防控体系;防治效果蘑菇瘿蚊(Mycophila fungicola),也称真菌瘿蚊,主要为害蘑菇、木耳,由于个体较小,在生产上常被忽视。
2003年以色列牧师检查漳州出口的蘑菇罐头,发现菇体上携带有大量的瘿蚊幼虫的尸体;2004年以色列牧师组团亲临漳州市数家蘑菇罐头生产厂家检查,发现冬季蘑菇的瘿蚊幼虫的感染率超过20%,每个蘑菇的幼虫数达2~18条,要求厂家彻底解决菇体带虫的问题,从而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笔者从2006年10月至2008年2月,针对该虫越夏的滋生地、侵染途径,进行了防控措施的技术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环境卫生降低瘿蚊为害2007年10~12月,在漳州市龙文区郭坑镇路边村4座搭棚菇房进行蘑菇瘿蚊滋生地卫生消毒处理试验,每栋菇房间隔约50m,设计4种处理,处理A:菇房内墙角和竹架缝隙、废料堆放地的表土、荫蔽的周边粪土等全面清扫;处理B:在清扫的基础上,用清水进行冲洗;处理C:清扫、冲洗后用17.5%水胺硫磷乳油600倍液进行喷雾消毒;空白对照(CK):没有清扫等处理。
菇房进料前收集菇房内残留物、菇房周边荫蔽粪土样本各10g,在20倍放大镜下计算虫蛹数;覆土前菇床5点取样,混合后取样本10g在可变显微镜下计算幼虫数;接种后15d,用黄粘板吊在菇房窗口处2d,计算收集的成虫数[1];在第1潮菇高峰期按5点取样法检查10个蘑菇的虫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
灵芝虫害:真菌瘿蚊
真菌瘿蚊(MycophilafungicolaFelt)又名嗜菇瘿蚊,菇呐。
属双翅目,瘿蚊科。
1.形态和小性成虫体小,长1毫米左右。
头、胸、背部深褐,其他为灰褐色或橘红色。
头小,复眼大,左右相连,触角细长念珠状,11节,每节都有环生放射状细毛,雄虫触角比雌虫长,翅宽大有毛。
雌虫腹末尖细,雄虫腹末有一对钳状抱握器。
卵肾形长0.3毫米左右,乳白至淡褐色。
幼虫蛆状,体13节,无足,橘黄、淡黄或白色。
蛹为裸蛹,平均长1.07毫米,宽0.27毫米,橘红色,顶部有2根毛,为呼吸管。
成虫、幼虫均有趋光性,在较明亮地方,虫口密度大。
幼虫喜潮湿,在潮湿处活动自由,在水中可存活多天。
高温、高湿条件下,每周繁殖一代。
因此,短期内可大量发生。
2.为害情况以幼虫为害灵芝的菌丝体和子实体。
发菌期间在料中为害,覆土后转移至土层,为害绒毛菌丝与子实体原基,菌蕾受害后发黄,萎蔫而死。
3.防治方法
(1)发生室门窗安装纱网,防止成虫侵入。
(2)清除废弃脏物及废料,保持卫生和撒石灰保持环境干燥。
(3)发现瘿蚊时,用1%氯菊酯或1000倍50%的辛硫磷喷杀。
(4)覆土堆制消毒处理时表面喷洒500倍敌敌畏药液,覆盖薄膜杀灭卵、蛹和幼虫。
(5)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安装“食用菌高压静电杀虫灯”捕杀。
最近,浙江余姚市食用菌研究所根据食用菌小飞虫设计生产出一种新颖的高压静电杀虫灯。
该产品具有杀虫效果好、安装方便、使用安全、耗电低、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
灵芝菌种病虫害的防治与管理文章摘要:要生产出优质高产的灵芝,菌种是关键。
灵芝菌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灵芝的栽培,菌种一旦发生病虫害,不仅使灵芝生产成本增加,延误生产日期,还会为菌种的再生产留下许多隐患。
因此,菌种发生了污染,必须及时采取...要生产出优质高产的灵芝,菌种是关键。
灵芝菌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灵芝的栽培,菌种一旦发生病虫害,不仅使灵芝生产成本增加,延误生产日期,还会为菌种的再生产留下许多隐患。
因此,菌种发生了污染,必须及时采取各种措施加以控制和防治,防止继续蔓延,污染严重的,应予以报废。
为了提高灵芝的产量和品质,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掌握菌种病虫害的防治和管理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灵芝菌种常见病虫(一)根霉(rhizopusstoloifer)根霉又称旬枝根霉,黑色面包霉。
1.分类地位:根霉隶属接合菌亚门,毛霉目,根霉属。
2.形态形征:根霉菌丝无色透明,无隔膜,不长气生菌丝,只产生弧形的甸甸菌丝,称为假根,有抱子囊产生泡囊。
3.生活习性:根霉属中温喜湿性杂菌,20-25度下生长快速。
4.传播途径:主要以抱囊抱子通过空气、培养料等进行传播。
5.危害特征:(1)根霉分布广,适应性强;(2)根霉分解淀粉能力强,基质中呈黑色颗粒状霉层。
曲霉(aspergillusspp.)1.分类地位:曲霉隶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目,曲霉属。
2.形态特征:曲霉菌丝透明,有分枝和分隔,有分生孢子梗,能产生分生孢子。
曲霉颜色有多种:绿色、黑色、黄色、褐色等。
3.生活习性:适于曲霉生长的温度为20-35度,相对湿度为65%-85%之间,ph值近中性。
4.主要种类:主要有黄曲霉、黑曲霉、灰绿曲霉、烟曲霉等。
5.传播途径:曲霉主要以分生孢子通过空气传播。
6.危害特征:(1)曲霉种类多,生长快速;(2)它能与灵芝菌丝竞争基质营养,影响菌丝生长;(3)曲霉能隔绝氧气,使灵芝菌丝缺氧,抑制菌丝生长;(4)曲霉能分泌有机酸和毒素,毒杀灵芝菌丝。
灵芝病虫害的概念和种一、灵芝病虫害的概念灵芝在其生长、发育、直到来收、加工、贮藏的整个生产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威胁,并面临各种生物种类的寄生、腐生、毒害、竞争和取食。
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灵芝正常的新陈代谢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和抑制,从而降低产量;同时生理、组织、形态上产生反常症状而影响其品质,这类现象统称灵芝的病虫害。
二、病害的种引起灵芝发病的直接原因称为病原。
病原一般分非侵染性病原和侵染性病原,由这两类病原引起的病害分别称为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
(一)非侵染性病害由于非生物因素的作用,造成灵芝生理代谢失调而发生的病害,叫做非侵染性病害,也称生理性病害。
1.常见的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因。
(1)营养不良。
(2)温度过高或过低。
(3)水分含量过高或偏低。
(4)光照过强或过弱。
(5)生长环境中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过浓。
(6)农药、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
(7)ph值不适。
2.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症状。
(1)畸形芝。
(2)菌丝不生长。
(3)菌丝生长不良或萎缩。
(二)侵染性病害造成灵芝致病的一类生物称为病原物。
由于病原物的侵染,造成灵芝生理代谢失调而发生的病害称侵染性病害。
习惯称杂菌污染。
1.寄生性病害。
特点:(1)病原物直接从菌丝体或子实体内吸收养分,使灵芝生理代谢失调。
(2)病原物分泌有害物质,杀死或杀伤灵芝菌丝体或子实体的部分或全部。
2.寄生性兼竞争性病害。
特点:(1)病原物与灵芝争夺培养基养分与生长空间。
(2)病原物直接从菌丝体与灵芝子实体内吸取养分。
(3)病原物分泌有害物质,杀死、杀伤灵芝的一部分或全部。
3.竞争性病害。
特点:病原物与灵芝争夺养分和生长空间。
金针菇菌瘿蚊防治方法
菌瘿蚊学名MycophilafumgicolaFelt。
又叫菇瘿蚊、菇蚋,属双翅目瘿蚊科害虫,该虫主要发生在金针菇、蘑菇、平菇栽培中,是重要害虫之一,在国内分布广泛。
为害特点菌瘿蚊幼虫在培养料中以取食菌丝及养分生存,影响发菌,导致出菇时间延迟。
还取食子实体上的菌皮及菌褶上的担孢子。
严重影响食用菌的外观及品质。
防治方法:
(1)高温杀虫,播种前培养料进行高温堆制2-3天,杀死藏匿的幼虫或卵。
(2)在配制培养料时,控制水量,防止水分过高,有利于其繁殖。
(3)拌料时可用1:1000倍的90%敌百虫结晶或50%马拉硫磷乳油代替清水拌料,或用19ppm低浓度的灭幼脲拌料,或用1:500-1:600倍的20%二嗪农拌料。
(4)保护和利用天敌。
主要有捕食性蜘蛛、青蛙、寄生蜂、七星瓢虫、草蛉及隐翅虫。
(5)做好菇房的卫生,减少害虫。
(6)利用成虫的趋化性,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7)化学防治发生后可用1:500倍的80%马拉硫磷喷洒床面,在覆土前在培养料上喷洒1:1000倍的50%辛硫磷。
- 1 -。
灵芝病虫防治
1、木霉绿霉(青霉)和链孢霉。
在培养料上,灵芝菌柄生长点和菌盖下面的子实层均易受伤害。
青霉初期的菌丝为白色,松絮状,产生分孢后,为浅绿色或蓝绿色。
木霉初期菌丝为灰白色或白色浓密棉絮状,不久便产生黄粽色、黑色或深绿色的分生孢子。
绿霉的繁殖力强,在灵芝的发菌期被浸染后,菌丝生长受到抑制,严重时不能产生子实体。
子实体被侵染后,严重时会腐死。
链孢霉在高温高湿的夏季危害猖獗,主要在培养料袋口和子实体根部及边缘蔓延极快,产生大量的桔红色粉状孢子。
对于杂菌的防治,可选用克霉灵注射,子实体可用克霉灵加石灰擦洗或覆盖,严重时可以清除、火烧或深埋。
2、菌蝇。
菌蝇产卵于培养料的表面。
几天后便孵化成蛆,蛆钻入培养料内破坏菌丝体,后期危害子实体,取食组织。
菌蝇及其他害虫都要做到以防为主,在培养袋进棚前要作内外喷酒0.2%乐果或0.2%敌杀死处理,以彻底杀死虫体。
- 1 -。
嗜菇瘿蚊的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①彻底清理废料,运至远处及时处理掉。
菇房周围勿堆放垃圾、残菇、废料,以杜绝虫源。
②栽培前,菇房用敌敌畏熏蒸杀虫。
③堆积发酵培养料,装袋前一天,在料堆四周喷敌敌畏,覆盖塑料布12小时,熏杀害虫。
④蘑菇覆土时,用50%辛硫磷l000倍液处理,防治瘿蚊幼虫效果为98.9%,但对蘑菇某些品种子实体前期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使用前应进一步实验。
⑤出菇期喷25%菊乐合酯1000~2000倍液,幼虫皆拒食而死亡,对蘑菇菌丝体、子实体均无影响,药物残留低于有关标准。
⑥当子实体上发现幼虫时,及时摘除灭虫,防止蔓延。
⑦黑光灯诱杀成虫。
- 1 -。
灵芝病虫害防治原则
在栽培灵芝的过程中,会发生杂菌和害虫的为害,影响灵芝的产量和质量,严重时会导致栽培的失败。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尽量把杂菌和害虫的为害降低到最低程度,采用科学的栽培与管理技术,尽量不用药物防治。
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搞好栽培场所的清洁卫生,采用无霉变、腐烂的原料,培养基灭菌要彻底,严格按无菌操作的要求进行接菌。
同时创造有利于灵芝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扩大繁殖的生态条件,把病虫害的为害降到最低限度。
对于发生了病虫害,则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分解快的农药,对霉菌等病害采取石灰喷撒或通风、排水、铲刮、深埋等措施;对菌蝇等害虫采取人工捕捉等办法。
1。
蘑菇瘿蚊和线虫的发生及防治
严绍国
【期刊名称】《食用菌》
【年(卷),期】1999(021)001
【摘要】蘑菇生产在我地已成为农业产业的一大支柱,发展面广,栽培面积大。
今年有的地方由于栽培管理过程中不注意,受到病虫为害,菌丝细弱,出小菇或不出菇,已出了的菇也受害,影响蘑菇的质量,降低了商品价值,产量也受到严重损失。
经过调查,主要是受到蘑菇瘿蚊和线虫的为害。
本文就其形态特征、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简报如下: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严绍国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市农科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6.462
【相关文献】
1.蘑菇瘿蚊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规律研究 [J], 吴顺章;洪爱珍;林德锋
2.几种杀虫剂防治蘑菇瘿蚊幼虫的田间药效试验 [J], 吴顺章;洪爱珍;林德锋;黄汉农
3.蘑菇瘿蚊在漳州地区发生和为害初探 [J], 吴顺章
4.怎样预防蘑菇栽培中线虫的发生 [J], 朱元弟;马付元
5.蘑菇菇床瘿蚊防治适期 [J], 王菊明;张洁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灵芝虫害:真菌瘿蚊
真菌瘿蚊(MycophilafungicolaFelt)又名嗜菇瘿蚊,菇呐。
属双翅目,瘿蚊科。
形态和小性成虫体小,长1毫米左右。
头、胸、背部深褐,其他为灰褐色或橘红色。
真菌瘿蚊(MycophilafungicolaFelt)又名嗜菇瘿蚊,菇呐。
属双翅目,瘿蚊科。
一、形态和小性成虫体小,长1毫米左右。
头、胸、背部深褐,其他为灰褐色或橘红色。
头小,复眼大,左右相连,触角细长念珠状,11节,每节都有环生放射状细毛,雄虫触角比雌虫长,翅宽大有毛。
雌虫腹末尖细,雄虫腹末有一对钳状抱握器。
卵肾形长0.3毫米左右,乳白至淡褐色。
幼虫蛆状,体13节,无足,橘黄、淡黄或白色。
蛹为裸蛹,平均长1.07毫米,宽0.27毫米,橘红色,顶部有2根毛,为呼吸管。
成虫、幼虫均有趋光性,在较明亮地方,虫口密度大。
幼虫喜潮湿,在潮湿处活动自由,在水中可存活多天。
高温、高湿条件下,每周繁殖一代。
因此,短期内可大量发生。
二、为害情况以幼虫为害灵芝的菌丝体和子实体。
发菌期间在料中为害,覆土后转移至土层,为害绒毛菌丝与子实体原基,菌蕾受害后发黄,萎蔫而死。
三、防治方法
1、发生室门窗安装纱网,防止成虫侵入。
2、清除废弃脏物及废料,保持卫生和撒石灰保持环境干燥。
3、发现瘿蚊时,用1%氯菊酯或1000倍50%的辛硫磷喷杀。
4、覆土堆制消毒处理时表面喷洒500倍敌敌畏药液,覆盖薄膜杀灭卵、蛹和幼虫。
5、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安装“食用菌高压静电杀虫灯”捕杀。
最近,浙江余姚市食用菌研究所根据食用菌小飞虫设计生产出一种新颖的高压静电杀虫灯。
该产品具有杀虫效果好、安装方便、使用安全、耗电低、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