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科学素养抽样调查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3.27 KB
- 文档页数:3
总第334期2020年3月一线调查农村中学自主选课背景下科技素养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桓台县荆家镇后刘中学为例卢云霞 毕贵荣摘 要:对参与自主选课的学生进行了科技素养类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学生科技素养总体表现一般,个体发展不均衡,科学需求丰富但认识不全面。
进而从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四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自主选课;科技素养;农村学生作者简介:卢云霞,硕士,一级教师。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荆家镇后刘中学,256406毕贵荣,硕士,一级教师。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桓台一中附属学校,256400基金项目:2018年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一般课题《农村初级中学自主选课现状与模式重构的实践研究》(编号:2018JXY1153)。
目前,科技创新关系着国家的地位和发展,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
国家尤其重视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
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
未来的教育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国家也更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
现在受到普通认可的科技素养的11种定义,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赫德(P .D.Hurd)在1958年提出的,表示个人所具备的对科学的基本理解。
由科技意识、科技知识、科技能力三个维度构成。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本研究针对桓台县荆家镇后刘中学(农村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所有参与自主选课的159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问卷由问卷星编制完成,回收问卷147份,有效回收率为92.4%,在回收的147份问卷中,有效问卷率为100%(见表1),其中还对个别学生进行了访谈。
表1 样本人员构成初中(78.2%)小学(21.8%)男、女分计合计男721688147女431659本问卷结构参考了《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等多个文件,包含:第一部分,被调查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级、爱好、特长,共3道题;第二部分,学生的科技意识,一般指对科学技术在生产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共7道题;第三部分,学生对科技知识的了解,共9道题。
科学调查报告
根据我们的科学调查数据,我们得出以下报告:
1. 调查对象:我们在全球范围内随机抽样了1000名受访者,包括各个年龄段、性别和职业等不同背景的人群。
2. 调查目的:我们的调查旨在了解受访者对于科学的态度、科学知识水平以及他们在科学方面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3. 调查结果:
- 科学态度:大多数受访者表现出积极的科学态度,相信科学可以解决问题,并且对科学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 科学知识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在科学知识方面有一定的了解,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知识缺乏和误解。
- 科学兴趣和参与程度:受访者表现出普遍对科学感兴趣的态度,但仅有一小部分受访者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实验。
4. 调查结论:
-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由于受访者在科学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缺乏和误解,我们建议加强科学教育,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
- 科学普及的推广:受访者对科学的兴趣和态度普遍较好,因此我们鼓励更多的科学普及活动,以增加公众的科学意识和参与度。
- 科学与现实问题的关联:我们认为科学应该与现实问题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以满足公众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
5. 调查局限:虽然我们的调查涵盖了不同背景的受访者,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建议进一步拓展样本规模和地域范围,以得出更全面准确的结论。
河北省公众科学素养现状及其提升路径研究摘要:一个国家或一个省市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或一个省市发展的实力和潜力。
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省份,河北省公众科学素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这对全省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相关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北省公众科学素养的基本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就如何提升公众科学素养路径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河北公众科学素养提升路径知识经济时代里,众多科技实践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了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因此,对我国科技工作者而言,提高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无论对国家、社会、个人,还是科学技术自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科技界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对公众科学素养,随后形成了两年一次对国公众科学素养进行调查的制度化模式。
河北省内一些科技工作者在提升全省公众科学素养水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然而,本省内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现在仍然不容乐观。
1 河北省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现状2005年河北省进行了首届全省范围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2.02%,比2003年全国平均水平(1.98%)略高,但低于 2.3%的中部地区平均水平。
2010年6月份开展的第二届河北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河北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已达3.3%,较2005年提高1.28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数0.03个百分点。
虽然总体上来看,河北省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在慢慢提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1 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地区差异明显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本省总人口的70%以上,由于长期以来受教育条件以及科普工作相对滞后等因素影响,2005年河北省公众中城镇人口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为4.81%,而农村人口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0.96%。
提高我市公众科学素养的几点建议提高我市公众科学素养的建议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国民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一个国家的国民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这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可以说,国家的综合国力与国民的素养具有密切的关系。
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国民不仅能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对于国内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素养是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有关调查,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
公民科学素养的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劳动适龄人口科学素养不高;大多数公民对于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区较为盛行。
公民科学素养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
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却是一个长期而且艰苦的过程。
然而,这个问题又是必须要解决的。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人类的活动越来越多地与科学技术相关,公共政策无论在数量上还是从重要性上来看都与科学技术日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公众的科学素养是公共政策的基石。
没有公民对决策过程的参与,就没有公共政策决策的公开化和民主化,民主的政治体制就无法实现或保证。
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目前的情况国际上普遍认为,科学素养由三个方面组成:1、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2、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3、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了解程度。
根据国际上通用的科学素养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进行统计和计算,2003年,我国公众达到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为1.98%,比2001年的1.4%增长了约0.6个百分点。
2024年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分析总结范本【引言】____年,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的结果显示,随着健康教育的推广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整体水平呈现出积极进步的趋势。
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分析,发现了一些令人欣喜的变化和仍需关注的问题,这些结果对于制定健康政策和改进健康服务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一、体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的体质状况相较于过去有了明显的改善。
运动健身意识的增强和运动场所的增加,使得大部分居民每周定期进行体育锻炼。
此外,营养知识的普及和饮食习惯的调整,使得肥胖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然而,一些居民的体质状况仍然较差,需要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引导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疾病防控】针对主要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调查显示,居民对于疫苗接种和个人卫生的意识不断提高,疫情防控水平明显提升。
然而,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仍然存在一定挑战。
研究发现,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这与居民不良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对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宣传和教育,推动居民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三、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表明,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稳定。
压力管理和心理咨询服务的普及,使得居民能够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困扰。
然而,仍然有一部分居民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青少年和老年人。
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居民的心理抗压能力,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四、健康知识掌握】对于基本健康知识的掌握,居民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常见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有了更好的了解,对自身健康问题的认识逐渐深化。
然而,对于专业医学知识的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需要通过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居民的健康科学素养,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健康知识的学习和传播。
【五、健康服务需求】居民对健康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
调查发现,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满意度相对较高,但对高水平医疗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强烈。
科学调查小报告篇一:科学调查报告关于生熟鸡蛋的调查报告问题一:如何判断生熟鸡蛋?实验材料:生鸡蛋若干,熟鸡蛋若干。
实验假设:通过鸡蛋旋转可能能判断出鸡蛋师生的还是熟的。
实验方法:进行旋转两种鸡蛋,并进行观察两种鸡蛋的旋转速度。
实验步骤:在光滑的平面里快速旋转熟鸡蛋,用手制动后又立即释放,发现熟鸡蛋立即旋转起来;然后又在光滑的平面里快速旋转生鸡蛋,用手制动后又立即释放,发现生鸡蛋不会立即旋转起来,只是慢慢的转着。
换一个熟鸡蛋和生鸡蛋,再次进行实验,发现仍是这个结果。
接着继续进行多次实验,发现还是这个结果:熟鸡蛋旋转较快,生鸡蛋旋转较慢。
实验结论:通过鸡蛋旋转能判断出鸡蛋师生的还是熟的。
问题二:为什么熟鸡蛋旋转较快?生鸡蛋旋转较慢?经验得知:是因为在生的鸡蛋里面,蛋清和蛋黄都是可以流动的,转的时候,不容易平衡,所以就转不起来.而当鸡蛋被煮熟了以后,蛋清和蛋黄都被凝固了,所以,转的时候就可以很容易了.问题三:能否通过鸡蛋的旋转速度来得知鸡蛋是否已经完全熟了?实验材料:生鸡蛋若干,熟鸡蛋若干,半生半熟的鸡蛋若干。
实验假设:可能能通过鸡蛋的旋转速度来得知鸡蛋是否已经完全熟了。
实验方法:进行旋转三种鸡蛋,并进行观察三种鸡蛋旋转的速度。
实验步骤:在光滑的平面,同一时间里快速旋转一个生鸡蛋,一个熟鸡蛋和一个半生半熟的鸡蛋。
开始旋转后,发现生鸡蛋转的最慢,半生半熟的鸡蛋匀速地转动着,不快也不慢,而熟鸡蛋转的很顺畅,速度较快。
换一个熟鸡蛋,一个生鸡蛋和一个半生半熟的鸡蛋,再次进行实验,发现仍是这个结果。
接着再继续进行多次实验,发现还是这个结果:熟鸡蛋旋转较快,生鸡蛋旋转较慢,半生半熟的鸡蛋转的不是很快也不是很慢,属于中速。
实验结论:能通过鸡蛋的旋转速度来得知鸡蛋是否已经完全熟了。
调查结论:可以通过进行旋转鸡蛋,通过观察鸡蛋旋转的速度,能进行判断鸡蛋是否已经完全熟了,是不是可以吃了。
这个方法较为简单,并且更能分析出准确的判断。
近三十年来我国公众科学素养问题研究综述刘永泉【摘要】我国学者对公众科学素养的介绍和研究始于改革开放,其经历了研究的萌芽、起步、快速发展等几个阶段后已经日臻成熟和稳定;研究主题包括对科学素养结构的探析、科学素养测量方法的探索、影响公众科学素养的因素以及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等几个方面;目前还存在重现状调查、轻理论探索,科学素养现状调查的群体和区域差异明显等问题.【期刊名称】《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5)004【总页数】4页(P61-64)【关键词】公众;科学素养;研究综述【作者】刘永泉【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N05公众科学素养问题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此后逐步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
我国学者对公众科学素养的介绍和研究始于改革开放后,至今已有30多年的研究历史。
文章通过对1982-2016年间相关文献与主要论著的检索、阅读和分析,系统梳理了中国公众科学素养问题的研究成果,审视了学术演进的历程及主要论题,并分析和展望了发展趋势。
以“科学素养”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发现,中国公众科学素养问题的相关报道和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在1982-2016年的34年时间里,关于我国公众科学素养问题的研究不管从文献总量、研究层次、研究规模还是研究范围都呈现出较大的发展变化。
从其发展变化情况来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1 萌芽阶段(1982-1994年)这个时期我国学者对公众科学素养的相关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屈指可数,学术研究方面代表性文献仅有方遇顺的《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金涛的《浅谈记者的科学素养》,孙桂莲的《中医研究生应提高现代科学素养》,《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编辑部刊发的《努力提高人民的全方位科学素养——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宋倩茹的《管理人员应该提高多位科学素养》,《科技导报》刊发的《中国公众科学技术素养调查》,李大光的《美国、欧共体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等数篇文章。
关于科学素养概念的界定在科技传播特别是在科学普及研究中,科学素养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与科学普及的目标、意义等密切相关。
目前,学术界对科学素养的表述已有一个大致的共识,即科学素养指公众对科学所应了解的程度。
通常,这一概念还包括对科学的本质、目标和一般局限的认识,以及对更为重要的科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认同。
在英文中,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通常和另一说法“公众理解科学(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同义。
前者多用于美国,后者多见于英国学者或媒体的写作中。
科学素养的概念定义。
米勒(Jon Miller)模型已经成为科学素养研究中该定义事实上的“工业标准”。
米勒认为,科学素养是一个与时并进的概念,时代不同,科学素养的内涵也会发生变化。
米勒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界定了科学素养概念的三个维度:(1)对科学原理和方法(即科学本质)的理解;(2)对重要科学术语和概念(即科学知识)的理解;(3)对科技的社会影响的意识和理解。
科学素养的操作定义。
科学素养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要真正测量它,必须把它具体化为一系列指标。
概念定义对概念的基本特性即所包含的维度作出规定。
操作定义在概念定义的框架下,对概念每一维度的含义进行具体化,或可操作化。
1、对科学知识的了解。
对科学知识的了解是米勒科学素养模型中的重要维度。
(1)基于NSF全美调查的科学知识测量。
对科学素养的测量工具基本上基于米勒所提供的框架。
米勒在设计最初的测量工具时,参考了2061计划中所阐述的对科学素养概念的多维度描述,并会同其同事,设计了许多测量条目,形成一套基本的科学概念,如原子构造、DNA等。
这些概念是阅读和了解当代许多问题的知识基础。
这些知识概念不断充实改进,逐渐成为所有有关科学素养调查的基础。
这些知识概念通过是非题、多选题和问答题的方式成为公众科学知识了解程度的一个衡量尺度。
虽然米勒认为在一个科学知识测量工具中可以有100多个在2061计划中提到的概念,但最终出现在NSF调查问卷中的概念是有限的,最近一次调查(2001年调查)为18个。
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初三语文2023.11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8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练习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教育ID号。
3.练习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练习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练习结束,将本练习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4分)2022年7月30日,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开馆,至今已一年有余。
你前往参观后,撰写了一篇探访笔记,向同学们推介这处北京文化新地标。
现在你对笔记文稿进行修改。
1.老师建议将“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探访笔记”作为副标题。
据此,你拟定笔记的主标题为“看见版本里的中国”,并用正楷字体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探访笔记第一部分国家版本馆布局中国国家版本馆被称为“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是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美术馆、展览馆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机构,承担着培根续脉的文化功能。
建设版本馆,是着眼未来的深远考量。
为了保障古代典籍的安全,中国国家版本馆按照“一总三分”的模式..,在中央总馆(文瀚阁)之外,另设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作为异地灾备馆。
四地四馆,分布在神州大地的东西南北,保.藏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既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又遥相呼应、浑.然一体,共同形成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表达。
2.检查文段时,你对加点词的读音或书写有疑惑。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表达的是“考虑,思量”的意思,所以“考量”读为“kǎo liàng”。
B.因为表达的是“事物的标准样式”的意思,所以“模式”中有错别字。
C.因为表达的是“把东西收存起来以免遗失或损坏”的意思,所以“保藏”读为“bǎo cáng”。
贵州高中生科学素养现状的初步调查[摘要]本研究从科学素养所涵盖的科学内容、科学本质和科学-技术-社会(sts)三个维度出发,采用南非学者laugksch和spargo (1996,1999)编制的基本科学素养问卷tbsl的中文版本为测量工具,对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高中学生科学素养现状进行抽样问卷调查。
大致了解目前贵州省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水平,揭示存在的问题,为高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 道真高中生科学素养现状调查在科学技术主导的社会中,科学素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也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
例如:小布什政府在2001年颁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简称nclb法案、2005年我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等。
提出到2010年,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要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
其中指导方针和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实施行动中,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放在四项重点之首。
2010年恰好是纲要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贵州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第一年,所以调查高中生的科学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了解贵州仡佬族苗族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状况,本研究于2010年11月至12月对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222名高一、高三的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1调查实施1.1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南非学者laugksch和spargo(1996,1999)编制的基本科学素养问卷tbsl的中文版本为测量工具。
tbsl的题目来自1989年美国“2061计划”中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目标推荐书《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内容包括科学内容、科学本质和科学—技术—社会(sts)三个维度,科学内容又包括地球与太空科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健康科学四个分维度,共110道题。
题型为“对-错”形式的判断题,每答对一题得1分,答错得0分。
公众科学素养抽样调查分析
公众科学素养抽样调查分析
科学素养(scientificliteracy)就是人们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它们的影响了解有多少,有多深。
此次开展的区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在我区还是第一次,是了解我区公众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知识的了解程度、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对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的看法和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手段等各个方面情况的重要方法。
在科学技术正日益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今天,一个人科学素养的高低,绝不是无关紧要的,而是已经开始影响到现代社会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在不断影响和改变国民的价值观和对许多问题的看法。
一、我区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
此次公众科学素养抽样调查,选取了各层次公众组成的随机样本384人。
其中男性公众185人,占48.18%;女性公众199人,占51.82%。
现将主要数据及有关情况公告如下:
国
家
机
关
机
关
企
业
办
事
员
商
业
及
服
务
人
员
学
生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生
产
工
人
失
业
及
下
岗
人
员
其
他
企
业
法
人
家
务
劳
动
者
离
退
休
人
员
2.6%
3.9%
7.81%
3.9%
9.9%
6.77%
12.24%
6.25%
0.52%
1.3%
44.27%
经过本次调查的数据采集和后期计算,结果表明我区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3.12%,而杭州市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2.9%,杭州市统计局城调队11提供资料高于杭州市的平均水平。
二、我区公众获得科技知识和科技信息的渠道和方法
电视、报纸是我区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主要渠道,高达85.94%的公众通过电视和报纸获得科学技术信息;通过广播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比例为41.93%、通过因特网、杂志、图书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比例分别为23.18%、16.15%、13.54%;排列较后的主要渠道依次为亲友或同事、专业技术培训、音像制品,其比例分别为5.47%、3.39%和1.56%。
以上情况说明,
我区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手段和方法依然是传统的,现代传媒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作用。
三、我区公众利用科普设施的情况
调查发现,我区公众很少露面的场所,如省博物馆、美术馆或展览馆等,恰恰是发达国家公众经常到场、进行科学素养熏陶的乐土。
从侧面反映出我区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和科学意识、精神思想还不扎实。
目前,我区社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科普画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公众积极参与,有效扩大了科普的辐射面。
四、我区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态度
本次调查表明,我区公众认为“教师”声望最高(37.24%),“企业家”居第二位(28.12%),“医生”居第三位(27.86%),“科学家”在公众心目中声望比例为(26.56%)。
绝大多数公众对科学技术持正面和积极的看法的,认为科技对社会积极影响为主的超过了91%。
从调查中看出,我区公众对科学技术带来的益处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且对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抱着十分积极的支持态度。
甚至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公众对于并不能马上带来效益的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持程度也是很高的,这说明我国发展科技事业有强大的社会公众基础。
五、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对策与保障措施
1、社区科普活动形式多样化,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
许多街道、社区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渊源,但在社区形象设计独具特色上还有一定差距。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区居民的要求不断提高,在社区科普工作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使社区科普活动形式多样化,已成为我们工作的基本要求。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无论是“**功”的歪理邪说,还是“非典”疫情的肆虐,都阻挡不住科学的脚步。
全面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调查为制定新一轮适合于21世纪发展的“科教兴区”新规划,也为国家制定发展规划和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是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的一项长远的基础性工作。
2、加强科学方法的宣传和普及,全面提高我区公众科学素养。
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中最重要的内容,公众理解科学,最重要的就是要理解科学方法并应用这些科学方法解决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盲从行为,也与缺乏科学方法有关。
要提高我区公众科学素养,宣传和普及科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让公众真正掌握和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较高的科学素养来指导和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3、加强教育事业,营造一流社会人文环境。
教师在课堂里不仅仅是把一个知识,一个概念教给孩子,更重要的是,把一种文化,把一种文明,把一个理念传授给孩子。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到博物馆走走看看,才能培养了人文。
让参观博物馆成为生活方式,博物馆是精神财富的宝库,是陶冶情操的最佳去处,将丰富的资源真正转变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以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一代新人,营造一流社会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