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专题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3.83 MB
- 文档页数:15
《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一、地理过程的概念及知识体系★概念:“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地理过程”所包含的知识体系:●该类型试题对考生的要求1.对基本概念的充分理解;2.对重要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的认识;3.有较好的联系实际的能力;4.有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归根到底是考查我们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
二、2015年高考地理需要强化的“过程”内容:★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论知识串讲】大气的受热过程实际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转化过程。
大气是在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同时使自身受热的。
【例1】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
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的纬度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①B.②C.③D.④2.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①B.②C.③D.④3.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①B.②C.③D.④4.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①B.②C.③D.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理论知识串讲】太阳辐射→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的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形成;【例1】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最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
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
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
地貌的形成、塑造与观察1.(2022·山东淄博·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四周高山环抱,常年盛行北风。
湖北岸发育许多冲积扇,尤以沙柳河(落差1500米、长度105.8千米、流域面积1442平方千米)和泉吉河(落差1108米、长度65千米、流域面积567平方千米)形成的冲积扇最典型,两冲积扇与湖水接触的扇缘处均发育完整扇形。
下图示意青海湖北岸冲积扇分布。
(1)在下图中绘制出由A到B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2)说明沙柳河冲积扇比泉吉河冲积扇面积大的原因。
(3)对两冲积扇与湖水接触的扇缘处均发育完整扇形的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答案】(1)原因:由A到B,随着流速减慢,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2)沙柳河比泉吉河落差大(径流量大),对地表的整体侵蚀能力强,携带沉积物多;长度长,流域面积大,冲积扇的物质来源区广。
(3)处于北风背风一侧,风速小;湖水波浪作用弱,对扇缘侵蚀作用小。
【解析】本大题以“青海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流水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化趋势及原因、冲积扇形成的原因、扇缘处发育完整扇形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随着流水来到河流的出山口处,随着地势变缓、水流流速减慢,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由图可知A地势高、B地势低,由A到B沉积物平均粒径由大变小。
如图:(2)根据材料“沙柳河(落差1500米、长度105.8千米、流域面积1442平方千米)和泉吉河(落差1108米、长度65千米、流域面积567平方千米)”可知:沙柳河比泉吉河长度长,流域面积大,冲积扇的物质来源区广;沙柳河比泉吉河落差大、径流量大,水流速度快,对地表的侵蚀能力强,携带的沉积物多,所以导致沙柳河冲积扇比泉吉河冲积扇面积大。
地壳的运动规律【学习目标】1.结合资料,学生能够判断出地质构造类型或地貌类型,进而分析出其形成的主要构造运动,描述出形成过程,提升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2.学生会运用内外力的原理分析常见地表形态的成因,提升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3.学生能说明主要的地质灾害及其成因并解决相应问题,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4.学生能说明地形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提升要素综合能力。
【知识体系构建】【基础巩固-查漏补缺】1.地质作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的区别?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引起岩层永久性的变形或变位称为地质构造;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2.地壳运动的含义?地壳运动也称为构造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按照构造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是指地壳或者岩石圈块体大致平行于地球表面的运动,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或断裂带,垂直运动是指地壳或者岩石圈块体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上升或下降运动,它使地面发生大规模的隆升或下沉,这两种运动往往是相互伴生的。
3.地质作用的分类,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对比(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岩石圈学案P6左)4.举例说明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貌(岩石圈学案P6)5.地质构造图的判读(岩石圈学案P6)(1)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2)判断常见的地质构造(褶皱——背斜与向斜、断层——地垒与地堑)(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判断图中地理事物形成过程)6.板块运动与地貌:能判断出板块边界类型;在世界地图上,能画出板块边界,用板块理论解释安第斯山脉、马里亚纳海沟等的成因;地中海、红海、大西洋面积变化的原因;西藏和冰岛多地热的原因。
一轮学案6第3页右面7.构造地貌:(1)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2)说明背斜山、向斜谷、背斜谷、向斜山的形成过程(3)断层形成的地貌,并能举例一轮学案6第6页8.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1)找油、气资源的在哪?原因(2)找煤矿在哪?原因(3)找地下水的位置?原因(4)采石场位置?原因(5)建隧道的位置?原因(6)水库等大型工程建设为什么避开断层?一轮学案6第7页9.外力作用包括?外力作用的表现包括?(学案P7左)风化和侵蚀的区别?(学案P7右)堆积作用的沉积顺序?冰川堆积作用颗粒物沉积顺序?(学案P7右下)10.冲积扇形成过程,地貌特点?三角洲形成过程,地貌特点?(学案P8左)11.河流上中下游河谷形态和主要外力作用?(学案P8右上)12.河漫滩、江心洲形成位置?形成过程?(学案P8右)13.河流阶地形成原因?(学案P8右)宽浅河谷的位置和形成原因?(学案P8右下)曲流、牛轭湖的位置和形成原因?(学案P9左下)14.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学案P10左下)喀斯特地貌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学案P10右下)15.风成地貌的成因?(气候条件、物质基础、动力条件)(学案P11右上)16.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案P11右)地形对交通运输方式及线路选择的影响?(学案P11右)17.四种类型的地震的成因?(学案P4左侧表格)18.滑坡、泥石流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学案P4右)【基础题练习】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浙江江郎山风景区观察丹霞地貌景观。
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练习1.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图中M半岛分布大量的石灰岩溶蚀湖,其中含有多种海洋生物化石。
该半岛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不超过35米。
材料二:古巴历史上曾经出现严重的能源危机并导致大面积土地抛荒,但现在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生态农业。
辣木其叶和果荚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其子可净化水(辣木原产于印度北部,是多功能作物)。
目前, 古巴在我国的帮助下在大量闲散土地上推广辣木种植。
(1)从内外力作用角度简述M半岛的石灰岩溶蚀湖形成过程。
【答案】(1)先水沉积形成石灰岩;再地壳运动抬升;后流水侵(溶)蚀。
2.阅读清江流域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江流域的恩施大峡谷在震旦纪(距今约 5.7~8亿年)时是一个古海,而今,被专家誉为可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相媲美,该地区以石灰岩为主,两岸广泛分布着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
读清江流域示意图⑴简要分析恩施大峡谷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10分)9.(1)地壳下沉,接受陆地风化、侵蚀的沉积物,在浅海堆积环境中形成石灰岩;后经水平挤压,地壳隆起抬升形成山地(陆地),再经流水长期侵蚀(切割)和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10分)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为雅鲁藏布江某段(自西南向东北)夏季分布状况,该段河流所在的河谷年降雨量仅140mm ,冬季盛行偏北风。
(1)说出PQ 、PR 两段河谷地形的差异,并指出产生差异的因素。
(2)分析甲地沙丘形成过程。
【答案】(1)PQ 为峡谷,QR 为宽谷;岩石硬度;河流流速。
(2)(甲处上风向河床宽阔,)冬季枯水期大片沙滩裸露,偏北风将沙搬运至甲处,因山地阻挡,风速减小,风力沉积形成沙丘。
4\下图示意新疆部分地区环境及景观。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山峰高寒荒漠带平坦的山坡处,常出现由大小不一碎石组成的高山流石滩(如图2),请运用外力作用的原理推测流石滩的形成过程。
(8分)14.(1)(8分)地表岩石受到强烈温差变化(或冻融)的风化作用(2分),发生崩解和破碎;受到冰川和冰雪融水等外力侵蚀后(2分);并被(冰川、冰雪融水、重力等)搬运(2分);到地势比较平坦的山坡处堆积而成(2分)。
微专题1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020·课标全国Ⅲ)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
据此完成1、2题。
1.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A.①B.②C.③D.④2.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
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2020·衡水模拟)读我国某地区地质构造图(图中字母为地质年代,地层由早到晚依次为O、C、P、K,地层产状的短线为坡面倾斜方向,坡度为倾斜角度;褶皱中背斜的核部地层最老,向斜的核部地层最新)。
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甲区域()A.为背斜,O3为核部B.为向斜,P为核部C.为背斜,P为核部D.为向斜,O3为核部4.图示地质活动()A.变质带形成于断层活动之后B.岩浆活动形成于断层之后C.断层活动形成于P后K前D.造成花岗岩分布区被侵蚀成河谷(2020·全国大联考模拟)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图。
据此完成5~7题。
5.图中岩层①②③④的形成年代由早到晚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④③①D.②①④③6.形成图中断层的力有重力和()A.水平剪切力B.水平挤压力C.垂直顶托力D.水平拉张力7.岩层⑤是()A.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变质岩B.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C.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岩D.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浆岩(2020·湖南怀化模拟)水系断错是流经活断层的河流,由于断层两盘的平移运动,使河流发生扭曲或断错,也称河谷错位或水系错位。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华莱士溪100多米的断错位移被认为是多次强震错动累积的结果。
下图示意华莱士溪地理位置变化。
据此完成8、9题。
8.该地质构造线附近最可能是()A.向斜B.背斜C.断层D.U形谷9.地质构造线附近两侧的地块相对移动方向为()A.西侧向西北、东侧向东南移动B.西侧向东南、东侧向西北移动C.西侧向西南、东侧向东北移动D.西侧向东北、东侧向西南移动(2020·烟台模拟)浏阳菊花石最早发现于湖南浏阳河上游大溪河中,具有层理构造。
高考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经典题型含答案一、选择题[2024·福建福州八县市联考]海退是指海水从大陆向海洋逐渐退缩的现象。
辽河三角洲由辽河、大辽河、大凌河等泥沙沉积而成。
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辽河三角洲经历了河道(湖沼)—滨海—浅海—三角洲的沉积演化过程。
下图为辽河三角洲区域图。
据此完成1~2题。
1.辽河三角洲发育时期,表现为海退为主的影响因素可能有()①全球气候变暖②河流含沙量增加③陆地相对抬升④海浪侵蚀减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辽河三角洲形成的影响因素。
海进与海退是海陆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如表现为海退过程,一般是陆地相对抬升或者沉积物沉积量大于侵蚀量,导致海平面相对下降所造成,②③正确;全球变暖,会使海平面升高,导致海进,海浪侵蚀减弱是海退导致的结果,而不是影响因素,①④错误。
故选B。
2.辽河三角洲发育时期,经历了河道(湖沼)—滨海—浅海—三角洲的过程,说明() A.生态系统从河湖湿地系统向海滨湿地系统逐步转变B.沉积层先后体现陆相沉积—海陆交互相沉积—海相沉积C.陆地可能经历了抬升—下沉的地质活动过程D.海平面可能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过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地貌的演化过程。
河道(湖沼)为陆地环境,滨海、浅海为海洋环境,三角洲是海岸带环境。
辽河三角洲发育时期,经历了河道(湖沼)—滨海—浅海—三角洲的过程,表明海平面先后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过程,D正确;生态系统从河湖湿地系统向海滨湿地系统再向三角洲湿地系统转变,A错误;沉积层先后体现陆相沉积—海相沉积—陆相沉积,B错误;陆地可能经历了抬升—下沉—抬升的地质活动过程,C错误。
[2024·浙江高三模拟]安宁河谷地(下图)地处四川省西南部的高原山区,乡村聚落大部分分布在海拔1 500米以下的范围,小部分分布在海拔1 500~2 000米的范围。
大中型乡村聚落多分布在距离河流500~800米的范围,微型和散户乡村聚落多分布在距河100米左右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