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实验中学七上思品课程纲要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5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总课时:34课时适应年级:7年级课程类型:必修课程一、课程简介(一)学科思想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品德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基于对以上新课标的学习和认识,初一思想品德教学中体现的学科思想应该有:1.全面体现新课程目标理念的思想在思想品德新课标学习中,思想品德学科思想全面渗透在新课程目标中,所谓新课程目标是指本课程要达到的结果,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决定了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是新课程理念方面创新的主要标志之一。
2014--2015学年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课程纲要君召初中政史地组2014年8月21日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课程类型:国家课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君召初中冯定现▶日期: 2014年8月21日▶适用年级:七年级全体学生▶授课时间:36课时【课程目标】:一、总目标: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总目标的完成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为实现总目标,七、八、九年级又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七年级学生刚刚完成小学教育,进入新的学习环境,随着与他人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自我意识不断得以提高,部分心理上半独立半依赖的学生,在不了解道德和法律等行为规则的情况下,会导致在心理品质,道德情操方面出现偏差,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分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材对学生提出了以下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他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做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能够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学会自尊自强,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学法用法,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知道法效的学习方式来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
第二框“享受学习”,从学习中有苦也有乐谈起,谈到如何从学习知识、探索世界的奥妙中,享受学习的快乐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本单元包括“珍爱生命”“欢快的青春节拍”“自我新期待”三课内容和一个“认识新自我”的主题探究第三课《珍爱生命》,从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谈起,谈到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再谈到如何珍爱我们的生命、如何尊重生命、如何延伸生命的价值。
2024年第一学期初一思想政治教学计划思想政治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课程之一。
下面是2024年第一学期初一思想政治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国家意识。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和文化自信。
4.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制思维。
5.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国家的基本情况和国家标识。
2. 爱国主义教育,了解国家发展历程和伟人事迹。
3. 学习社会关系及社会责任,了解社会组织和社区服务。
4. 学习传统文化,了解历史文化名人和传统节日。
5. 学习法制教育,了解法律意识和法治社会。
6. 科学精神教育,了解科学的方法和科学家精神。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举例和情境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
3. 图文展示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认识和理解知识。
四、教学活动1. 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让学生了解国旗的意义和国家的荣誉。
2. 进行国家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国家知识的兴趣。
3. 组织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4. 实地参观历史文化名胜,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5. 开展模拟法律案例的讨论,让学生掌握法治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进行科学实验和科技创新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造能力。
五、评价方法1. 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等。
2. 课后作业和小组合作项目的完成情况。
3. 各种活动的参与和表现。
4. 综合性考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六、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相关辅助教材。
2. 多媒体设备和相关教学软件。
3. 实地参观的场地和交通工具。
4. 图书馆和网络等资源。
七、教学计划具体的教学计划可根据学校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
以下是一个简要的教学计划:第一周:课程介绍、国家旗帜和国家标识的学习。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大纲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制定了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一、教学目标1.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品德素养。
2.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具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道德品质,培养学生有爱心、有责任感、勇于担当等品德。
3. 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处理人际冲突等能力。
4. 培养正确的行为规范:通过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学会守纪律,遵守规则,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自律、坚持不懈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2. 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爱国情怀。
3. 集体主义教育:通过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尊重他人,崇尚科学等良好品德。
5. 人际交往与沟通:通过人际交往与沟通教育,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有效解决人际冲突。
6. 遵守纪律和行为规范:通过教育纪律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方法1. 互动式教学:通过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参与互动,提高学习兴趣。
2. 实践性教学:通过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将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增强实践动手能力。
3. 个案教学:通过讲述和分析个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道德问题,提高道德判断和分析能力。
七年级思品上册第一单元课程纲要学校名称:新密市市直二初中课程名称: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一单元课程纲要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第3版授课时间:6课时授课教师:新密市市直二初中梁秀娟郅银贞授课对象:市直二初中1—12班一、课程目标:了解自己所在学校,了解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包括同学、老师、环境、课程等方面的新变化,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生活。
把握学习新节奏,适应初中学习新的特点,珍惜学习机会。
了解个人离不开集体,班集体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知道集体团结的重要性,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认识学习的重要,明白学习对每个人都是苦乐交织的,学会学习,尽快适应中学新的学习生活。
二、课程内容实施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一课新学校新同学 2课时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2课时单元复习考试2课时三、重点、难点分析1、什么是初中生适应障碍,产生的原因及教育措施是什么?2、为什么中学生必须学会主动交往?3、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可以分为几类?4、如何指导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四、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利用班班通形象生动直观展示初中生活(讲授法),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最后在学生得知如何行动后提出明确要求(反馈、明示法)。
(二)学习方式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对疑问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发言、展示自我提升能力。
(三)实施对策1、明确本单元课程纲要、教学内容。
2、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制作课件。
3、通过课件让学生感受初中生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及集体对个人的作用。
4、在活动中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从而增强把自己融入集体的意识并主动为班集体做贡献。
5、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懂得做学习管理者的重要性,并结合自己的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6、认识学习的苦与乐,珍惜学习的机会,享受快乐的学习。
五、课程评价(一)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尽快了解学情,缩短学生的适应过程,同时改变学生对思品课的思维定势。
通过当堂提问、检测和完成作业情况对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进行检测。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课程纲要实施策略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授课时间:34课时授课教师:郑州师院附属实验中学七年级政治教研组授课对象:郑州师院附属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学生课程目标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认识青春期心理2、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4 、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5 、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6、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7、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8、能够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
热爱科学、尊重规则、尊重法律、具有责任感、关爱自然。
单元序号主题单元目标内容课时安排实施策略评价策略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1回顾小学班集体的特点,展望初中班集体新的生活。
2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明白创建优秀的班集体是我们每一个同学的责任和义务,尽个人所能,主动为打造优秀班集体做出自己的努力。
3理解学习中的苦与乐,树立在学习中遨游的目标。
第一课:珍惜新起点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4课时1、选取一个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话题或现象,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与同学交流。
2、采取现实生活例子交流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到新学校新气象分小组讨论合作探讨相关问题然后小组向全班展示交流以是否积极参与其中评价学生a积极参与表达清晰b只是倾听别人,参与度低。
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1认识世界是由多种生命组成的,指出生命的顽强性,各种生命之间是相互依存的。
人教版(教材版别)思想品德(学科)七年级上学期全册
《课程纲要》
备注:设计课程纲要时,教师要根据内容调整页面。
人教版 (教材版别)思想品德(学科)七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
《课程纲要》
备注:设计课程纲要时,教师要根据内容调整页面。
人教版 (教材版别)思想品德(学科)七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
《课程纲要》
备注:设计课程纲要时,教师要根据内容调整页面。
人教版 (教材版别)思想品德(学科)七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
《课程纲要》
备注:设计课程纲要时,教师要根据内容调整页面。
人教版 (教材版别)思想品德(学科)七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
《课程纲要》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备注:设计课程纲要时,教师要根据内容调整页面。
11 / 11。
初一上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初一上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初一上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为了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质。
本文将从教学大纲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初一上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大纲是教学工作的指南,它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蓝图。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大纲的制定能够引导他们正确树立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初一上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的内容丰富多样。
教学内容包括道德知识、法律知识和法治实践等方面。
在道德知识方面,教学大纲要求教师传授学生基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准则。
在法律知识方面,教学大纲要求教师介绍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他们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在法治实践方面,教学大纲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法治实践活动,如法庭观摩、法治讲座等,提高他们的法治素质。
此外,初一上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还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教学。
讲授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系统地传授知识,帮助学生掌握道德和法治的基本概念。
讨论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的有效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他们对道德和法治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案例分析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角色扮演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亲身体验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
最后,初一上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
家长要积极参与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素质。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一、课程背景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法律素养和法制观念。
本纲要为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指标提供指导。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通过课程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具备健康的心理和道德品质。
2. 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家法律和道德规范,增强法治观念,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通过课堂互动、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表达沟通能力,培养团队意识。
4. 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通过思辨性教学,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道德教育- 学习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公民意识- 学习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道德行为2. 法律教育- 了解国家法律的基本常识和相关法律条文- 学习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的意识3. 公民意识教育- 学习和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学习社会公德,弘扬正能量四、教学策略和方法1. 观察学习法: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学习道德和法治知识。
2. 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讨论交流法: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沟通和合作意识,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4. 游戏模拟法:通过游戏和模拟情景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观察力。
五、教学评价指标1. 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包括学生对道德和法治课程的态度、对价值观的认同和追求。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学期)课程纲要单位:肥城市安驾庄镇教研室科目: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学期)开发教师:刘洪海杜翠梅李大洋王美丽课时:22课时日期:2011-2012学年上学期课程目标: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2、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知道集体是我们成长的乐园,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正确认识自我。
知道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自觉接受义务教育,学会学习。
3、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掌握与他人交往的原则、方法,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学交往。
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正确处理与教师的矛盾。
4、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正确对待挫折,战胜挫折,磨砺坚强意志。
课程内容:1、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命是可贵的。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2、热爱生活,迈好青春第一步。
3、面对新的学习生活,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是我们成长的乐园,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正确认识自我。
4、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自觉接受义务教育,学会学习。
5、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
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与他人交往的原则、方法。
6、教师工作的特点,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正确处理与教师的矛盾。
7、自立自信的生活态度,自强不息的意义。
懂得自尊和知耻,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8、正确对待挫折,战胜挫折,磨砺坚强意志。
课时划分: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热爱生活4课时第二单元走进新的学习生活6课时第三单元相逢是首歌4课时第四单元生活告诉自己“我能行”8课时共计22课时可用的教学资源:网络下载的有关多彩的生命世界、英模人物自尊、自立、自强等先进事迹、教师工作的写真等;本班或本校可学习的同学、师长等;制作的多媒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