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175.50 KB
- 文档页数:14
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阅读P118-119)1.现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2.前景:人口基数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持续增长。
3.目标: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阅读P119-122)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的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人口众多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沉重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人均耕地继续减少。
(2)自然资源消耗量增加。
(3)淡水资源短缺。
(4)环境污染加剧。
2.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1)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如:①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②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④推进生态农业。
判断正误:(1)人口增长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
()(2)泥石流频发是由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问题。
()(3)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4)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
()(5)人们向环境排放的废物已远远超过生物圈的自净能力。
()(6)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种群增长规律相同。
()(7)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答案(1)√(2)×(3)×(4)√(5)√(6)×(7)√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1.我国人口的发展特点(1)近几百年来的增长曲线接近“J”型。
(2)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增长。
(3)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4)城镇人口比重加大。
2.我国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1)人类生存环境条件适宜,在生态系统中几乎没有天敌,受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干扰小。
(2)人口基数过大。
(3)人民生活、医疗水平等有较大提高,死亡率降低,平均寿命提高,出生率较高。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第三册[人教版]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知识结构我国的人口现状和前景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4、运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决方法]⑴利用教材图6-2让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与土地需求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用要概念图来逻辑推理某一论点的方法。
⑵结合资料搜集与分析讨论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同上。
[解决方法]同上。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解法六、教具准备图片、实例资料七、学生活动1、阅读相关内容,开展讨论。
2、小组交流。
八、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展示我国历年人口增长情况图,复习种群数量变化相关内容,以我国历年人口增长情况图为例,讨论:1、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2、为什么我国历年人口增长情况表现出“J”型增长?3、我国政府认为,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人口是关键。
人口问题仍然是制约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为什么?提出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设计若干个主题,例如,人口增长过快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人口增长过快与森林资源的关系、人口增长过快与开垦土地的关系、人口增长过快与水资源的关系、人口增长过快与能源或矿产的关系,等等,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每小组完成一个主题。
要求建立的联系科学合理、符合逻辑,并区别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提出问题:运用上述方法,进一步分析“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提示: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即由人口迁移引起的)。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资源压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如资源压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2. 教学难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展示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 准备小组讨论的案例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3. 制作PPT课件,梳理教学流程和重点内容。
上课: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个非常贴近我们生活的话题——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人口增长过快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一主题进行讨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讨论内容可以包括:人口增长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典型的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案例,如过度开发、污染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思考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4.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国际上应对人口增长过快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功经验,引导学生了解环保措施的重要性,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保护生态环境。
6.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写一篇小论文,阐述自己对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等知识,并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第六章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测试题知识点: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1、2005年中国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3.3亿以内,2010年人口总数控制在14亿以内,21世纪中期人口总数预计达到()A.13亿以内B.13.3亿以内C.14亿以内D.16亿以内2、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生物圈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减轻对生物圈的压力,人们应采取下列哪一项事物结构()A.以禽类、蛋类为主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C.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D.以猪等家畜的肉类为主3、人口过快增加会导致()A.土地资源减少,水资源缺乏,环境污染加剧B.森林资源破坏,打破了生态平衡,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问题。
C.能源需求不断增大,出现能源危机D.以上都是4、有关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世界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欧洲B.人口增长越快越好,因为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C.人口过多会给社会增加一系列负担,所以人口发展越慢越好D.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知识点: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的主要气体污染依次是()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B.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C.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D.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6、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面各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酸雨④光化学污染⑤臭氧空洞⑥潮汐⑦大脖子病A.②④B.⑥⑦C.⑤⑦D.②⑤⑦7、大力推广无磷洗涤剂,是因为含磷、氮物质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湖泊()A.鱼虾全部死亡B.富营养化,产生“水华”现象C.金属污染D.氮氧化物污染8、造成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A.掠夺式的开发利用B.环境污染C.外来物种入侵D.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9、近年来,我国某些地区出现了私自滥采黄金的现象,提炼过程一般要使用化学药品氰化物,其直接后果是()①污染水体②破坏臭氧层③危害工人的生命与健康④破坏植被A.①②B.①②③C.②④D.①③④知识点:环境破坏及污染加剧10、我国的大气污染属于()A.石油型污染B.煤炭型污染C.放射性污染D.噪声污染11、大气污染是指()A.大气中含有有毒物质时B.大气中含有废气和烟尘时C.大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D.大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达到造成生物死亡时12、大量生活污水排入养鱼的池塘后,发现有的鱼死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食物缺乏B.氧消耗低于氧生产C.氧消耗大于氧生产D.温度急剧增长13、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重要标志是()A.生物种类减少B.食物网简化C.生产者遭到严重破坏D.分解者增多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所采取的措施14、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
学习导航1.学习目标(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4)运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2.学习建议在学习本节内容时,首先通过复习“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中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方式,得出数百年来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的规律。
然后结合教科书中的图表,通过搜集和分析资料,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尝试用概念图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搜集资料前要注意首先确定具体的主题,在解释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时,尽可能探求表面上未直接关联的事物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例如人口增长与农药使用之间存在的联系,并根据实际情况,充分拓展思维,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对策。
自我测评一、选择题1.下图为PPE怪圈,它是指“人口增长—生活贫困—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
它表明的关系是()。
A.贫困、人口与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B.贫困、人口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三大环境问题的是()。
A.人口急剧增长B. 酸雨C.温室效应D. 臭氧层衰竭3.我国的人口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亿以内(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A.13.3 B. 14 C. 15.2 D. 15.54.评价一个国家环境质量好坏,重要指标之一是人均占有多少()。
A. 绿地面积B. 草原面积C. 森林面积D. 耕地面积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是()。
A. 环境污染B. 自然资源被破坏C. 人口的急剧增长D. 大力植树造林6.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的主要气体依次是()。
A.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B.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C. 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D. 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7.保护环境的两大重要措施是()。
A.治理“三废”和植树造林B.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自然资源C.封山育林和建立自然保护区D. 减少城市规模和建立自然保护区8.大气污染是指()。
A.大气中含有有毒物质B.大气中含有废气和烟尘C.大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D.大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达到造成生物死亡9.我国的大气污染属于()。
A.石油型污染B.煤炭型污染C.放射性污染D.噪声污染10.下图为A、B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示意图。
设A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a,B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b,那么a与b的数量关系是()。
A.a>bB.a=bC.a<bD.a≈b二、非选择题11.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了___________。
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__________;2001年,我国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把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和制度措施等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12.我国的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是世界人均的___________,缺水的农村和城市多,_________的浩大工程已经启动。
13.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下图中绘出我国人口增长变化曲线。
(2)上图反映出,40多年来我国人口和人均耕地数量的变化特点是()。
(多选)A.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和人均耕地的基数过大C.人均耕地逐年减少D.人口与人均耕地的变化成正比14.下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各项中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是人口数量不能超越环境容量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Ⅰ、Ⅱ、ⅢB.Ⅱ、I、ⅢC.Ⅲ、Ⅱ、I D.Ⅰ、Ⅲ、Ⅱ(3)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
同时发展经济对一个国家的国力增强十分重要。
那么,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哪个更重要呢?请你结合我国现状,谈谈自己的观点。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A3.B4.A5.D6.A7.B8.C9.B 10.C二、非选择题11.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12.1/4 南水北调13.(1)略(2)AC14.(1)B (2)A (3)要点提示: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发展经济之上的位置。
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标点击】学习目标:(1)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重难点: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自主探究】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1.20世纪____________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了计划生育工作。
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____________;2001年我国颁布了____________,从而把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和制度措施等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2.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____________国家的行列。
3.由于____________,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
4.我国人口发展的目标是:2005年,人口总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下同)要控制在以内;201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____________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接近____________)以后,将缓慢下降,从而基本实现人口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协调发展。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人的生存离不开____________,因此也就需要____________。
人口增长往往促使人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除了需要粮食等各种农产品以外,人类还有多种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的各种____________还将不断提高,这就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无论局部地区,还是全国乃至全球,人口的环境容纳量都是____________的。
人口众多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3.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的关系。
例如:在114个国家有关土地面积、草地面积、森林面积以及淡水总量等6项自然资源总量综合排序中,我国排在第____________位,并且其中有几项还名列前茅,但是____________占有上述各项自然资源的数量就明显退居后位。
又如,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____________,由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严重,以及随着____________的增长和____________的发展,人均耕地还将继续减少,因此,国家已严令保护基本农田。
再如,我国的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是世界人均的____________,缺水的农村和城市多,雨水北调的浩大工程已经启动。
4.人口增长过快,还在消耗____________的同时,加剧了对____________,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为此,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还加大了保护____________的力度,如____________,防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污染;加强生物____________保护和____________建设,以及推进____________等。
我国在保护生态环境、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正在取得重大的进展。
【达标训练】1.美国的生物圈Ⅱ号(模拟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历经1年多终告失败,与生物圈I号(地球)相比,下列哪项不属于主要差别 ( )A.能量来源不同 B.空间和资源有限 C.物质循环的深度和广度 D.自动调节能力2.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滤除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辐射,因此被称为地球生物圄的保护伞。
然而,由于人类大量排放卤代烃(如制冷剂氟利昂),严重破坏了臭氧层,引起地球表面紫外辐射增强。
臭氧层耗损引起普遍的生物学效应是 ( )A.海洋浮游生物增多 B.人类皮肤癌、白内障增加C.生物群落的分布不受影响 D.农作物减产3.生态入侵是指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入宜于它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域稳定扩展的现象。
例如,紫茎泽兰原产于墨西哥,解放前由缅甸、越南进入我国云南,并由此扩展到广西、贵州等地区,连接成片,成为当地的“害草”。
紫茎泽兰的“入侵”使这些地区 ( )A.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C.物种多样性增加 D.遗传多样性增加4.目前,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A.人口爆炸、资源枯竭、土地沙化 B.地震、火山、水灾、旱灾C.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 D.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5.我国海关对凡入境的货物都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有害生物一旦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结果是 ( )①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呈“J”型增长;②其天敌数量较多;③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④很快被淘汰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下列哪项不是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原因 ( )A.砍伐热带雨林 B.燃烧大量的石油产品C.世界范围内初级生产量的增加 D.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扩展7.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坏④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1.生活在高山上的人,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比普通人多,和这一现象有关的生态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大气2.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灾,其中原因之一是( )A.长江口热带风暴B.长江上游森林植被破坏C.水库泄洪过快D.北方风沙使河床变浅,3.我国保护环境最重要的举措是( )A.绿化工程与治沙工作B.“退田还林”与“退田还湖”C.防止环境污染与保护自然资源D.封山育林与建立自然保护区4.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在( )A.1970年 B.1976年C.1982年 D.1985年5.2001年,我国颁布了《》,从而把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和制度措施等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A.《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的几项规定》6.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什么影响( )A.人口增长,使人均耕地减少B.人口增长,使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人均土地不变C.人口增长,使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人均土地增加D.人口增长,使人开垦土地,人口与土地同步增长7.人口增长,使人需要多种需求,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的需求( )A.粮食和水B.森林、草原、燃料和矿物C.精神需求D.欲望需求8.在自然资源总量综合排序中,我国排在第几位( )A.2 B.5 C.8 D.109.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是世界人均的( )A.1/2 B.1/3 C.1/4 D.1/610.下列哪一项是对我国人民不利的( )A.植树种草 B.防治沙漠化C.推进生态农业 D.围湖造田9.我国西部资源开采过度,草原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由此引起生态环境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