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格式:ppt
- 大小:2.88 MB
- 文档页数:35
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目标导读]1。
结合教材P118中国历年来人口增长曲线,简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
通过P119图6-2分析,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3。
结合P120~121资料搜集与分析,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重难点击]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方式一2015年,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处理好人口增长和环境、资源的关系更为重要。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呢?方式二2011年11月1日,“地球村”迎来了第70亿位村民。
这是地球上人口快速增长的又一声警钟。
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处理好人口增长与环境资源的关系更为重要。
那么,我国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呢?人口增长对环境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一、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与前景1.现状(1)采取的措施错误!(2)结果错误!2.前景(1)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
(2)目标①2010年,人口总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要控制在13.6亿以内。
②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
③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15亿左右)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问题探究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试分析其相互关系: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1)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增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2)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可以能动地控制人口增长,如实行计划生育,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点。
1.人口状况是制订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下图是我国六次人口普查中人口数量与年龄结构的基本情况(不包括港、澳、台)。
下列关于我国人口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问题变化明显,2010年比1953年增长了225.4%B.与1990~2000年相比,2000~2010年人口净增长量上升C.1964年,0~14岁人口数量多于1982年0~14岁人口数量D.2010年,15~64岁人口数量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全国人口数量答案D解析2010年与1953年相比,人口总量增长了(13.40-5。
必修3 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人教新课标)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微试题】1下列关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的生存需要粮食,因而会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更多的农田,因此又会使人口继续增加B.人的生存除需要各种农产品以外,还有多种物质和精神需求,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更大压力C.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将会自然减小D.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关系【答案】C【微探究】我国人口近几百年来为什么会明显增多?提示:①我国人口基数大.②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活水平、医疗条件逐步改善,出生率较高,死亡率逐渐下降。
2 梅托斯(Meadows)于1970年提出的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下图)。
根据模型分析,人口激增不会导致发生的是()A.土地资源利用过度,因而不能继续加以使用,导致粮食产量下降B.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的产量也随之下降C.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D.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地球毁灭【答案】D【名师提醒】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率和增长速度并不相同(1)增长率: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出生率大幅下降,我国目前人口的增长率比较低。
(2)增长速度:我国人口基数大,虽然增长率较低,但增长速度比较快。
3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如下图),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却不能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答案】B4 每年的7月11日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阅读教材P118~119)1.现状(1)采取的措施①20世纪70年代,全面推进计划生育工作。
②1982年,将计划生育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③200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2)结果①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②目前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2.前景(1)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
(2)目标①2020年,大陆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
②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15亿左右)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阅读教材P119~122)1.对环境的影响2.我国协调人口与环境关系的措施: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推进生态农业。
2019-2020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6章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含答案)根据教材P118“资料分析”中的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种群数量增长的方式为“S”型和“J”型,我国人口增长的方式是“J”型。
2.我国人口近几百年来为什么会明显增多?提示:①我国人口基数大。
②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活水平、医疗条件逐步改善,造成出生率水平较高,死亡率逐渐下降的状况,从而导致人口明显增加。
3.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吗?提示:不完全适用,①人是生物界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的一面。
②人不同于一般生物,能主动调控人口的增长,所以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
4.计划生育是如何起到控制人口数量的作用的?它的实施将使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提示:计划生育是通过降低出生率来控制人口数量过快增长的。
它的实施使我国人口出现老龄化的特点,且老龄化速度逐步加快。
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描述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
2.运用资料收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3.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学习重点】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习难点】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预习案
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 我国的人口现状:
(1)现状:人口众多。
(2)采取措施:
①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了计划生育工作。
②1982年,我国将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③2001年,我国颁布了,从而把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和制度措施等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④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的
明显下降,目前我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2. 我国的人口前景:
(1)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
(2)发展目标:
201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以内;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从而基本实现与、、和的协调发展。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师文档:第6章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含解析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描述我国人口的现状与前景2。
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
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影响1.通过分析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2。
通过分析并建构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培养运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3。
关注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形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一、我国人口的现状与前景1.人口现状(1)措施①20世纪70年代:我国全面推行了计划生育工作。
②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③2001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2)现状①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②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2.人口发展前景(1)情况:人口基数大,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2)目标错误!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对环境的影响2.采取的措施(1)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①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
②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③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建设自然保护区。
④推进生态农业.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虽然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但人口总数仍在不断上升。
() 2.人口增长规律和其他种群的增长规律相同。
() 3.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等. () 4.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率不多。
5.在牧区开垦耕地,围湖造田,能够增加粮食产量,应该大力提倡。
()提示:1。
√2.×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可调控人口增长并具有能动的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即人口增长规律和其他种群的增长规律,不完全相同。
3.√4。
√5.×在牧区开垦耕地,围湖造田,不利于环境保护.我国人口的现状与前景[问题探究]1.人口状况是制订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下图是我国六次人口普查中人口数量与年龄结构的基本情况(不包括港、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