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之歌
- 格式:ppt
- 大小:3.95 MB
- 文档页数:25
实用文档行进之歌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解 2 2 00粒料单服题请110中噪度214 9社知其城0新社尊继0粉制时0新前除图10和数法结和 10制到 Q结铁的受计然 0相 9打活样结前0E11520族强到付式00 4 0 编计单指治程变罚法一奥阿行0 欧到能煤妇增法相述接强解生0为( - 1 .10600第酸持就,注控结0到第自指改有在的提本到) 0 0 8 8 # m 生: 2 防拼升额物班,0责部第,并升时0 # 发 8 (-90源删的能第现物院子相能填三和深维和量新六后制法线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聆听进行曲,能够听辩出乐曲的主题,知道曲作者的名字;2、学唱歌曲《一二三四歌》;3、了解几首不同风格进行曲特点;4、自主探究进行曲的功能和运用的场合。
过程与方法:1、学唱《一二三四歌》,体会进行曲的特点;2、欣赏不同风格的进行曲,深入理解进行曲的功能特点,认识到音再到“四海为家”,巧妙、风趣地道出了军人的价值观和乐观精神。
形象地刻画了军人的情感,军人的美好和军人的品德。
3、出示歌谱,学习歌曲后半部分的伴唱与掌声伴奏。
采用分组和分声部练习的方法,练熟后再合到一起,教学难点在这里解决。
要注意二声部的和谐和节奏的准确。
4、学唱歌曲的前半部分,先唱会歌曲的旋律,再视唱歌谱,采用首调唱名法,先由教师示范、教师唱谱学生填词,再过渡到学生视谱。
5、全体学生齐唱歌曲(学生跟着伴奏),并考虑这首歌的艺术处理,重点是歌曲要表达的情感和歌曲演唱的速度。
6、歌曲结构分析:《一二三四歌》为带有扩充的二部曲式,G 大调,4/4拍。
乐段A(1—8 小节), 以四个乐句构成,每两小节为一个乐句。
其中第二乐句的节奏是第一乐句节奏的重复。
节奏多用附点音符,使人感到了一种扑面而来的军营气氛,像号令,像走步,像行军,像列队...乐段B(9—29 小节),乐句逐渐加长,特别是乐句4,为了扩充效果的加强,又增加了一个伴唱声部,使一、二声部形成带有衬词“嘿嘿”和“一、二、三、四”的二个声部,最后以“一、二、三、四”的交错出现,将歌曲推向高潮。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行进之歌》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行进之歌》是人音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感受进行曲”是“行进之歌”第一课时。
本单元为学生介绍的是各种不同的风格,不同类型的进行曲,这是这册极具代表性的一个单元,对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按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了解进行曲的音乐特点,能够通过音乐来进行节奏及步伐的模仿,从而认识进行曲所适用的场合及功能。
2.通过学习进行曲,能够听辨乐曲的主题。
初步了解《结婚进行曲》,《葬礼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的创作背景、通过对比欣赏能运用进行曲赏析三首作品音乐的基本特点。
3.通过学唱和聆听,乐于参与体验并通过音乐进一步深入总结进行曲在生活中的广泛作用,振奋精神,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投入生活。
(二)教材分析进行曲是学生自幼接触最多的重要音乐载体之一,进行曲以及具有进行曲风格的音乐,《一二三四歌》是一首反映部队生活的群众歌曲。
它表现了解放军战土热爱祖国、热爱军营生活的高贵品质。
他们有着“钢枪交给我,二话没说为祖国”的雄心,有着三山五岳任我走,四海为家苦为乐的胸怀。
整个歌曲给人以高度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感染。
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易于接受,并因此而增长学习的兴趣。
《一二三四歌》情绪乐观、情精神振奋,有高昂的军旅热情,学生学习歌唱可以加深对人民军队钢铁长城的深刻理解。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片段)这4首乐曲均属于进行曲之经典作品,郑律成、老约翰•施特劳斯、瓦格纳、肖邦等4位作曲家在中外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4首音乐作品无论从音乐的速度、力度、旋律、节奏等音乐元素方面,还是从音乐的表演形式、乐器的音色变化,以及音乐的情绪、进行曲的功能等方面,均有强烈的对比性、典型性,便于学生通过聆听,感受、体验、学习。
初中音乐人音版:教案《行进之歌》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对《行进之歌》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让学生了解进行曲的特点,感受进行曲的韵律和节奏。
教学内容:1. 欣赏并进行曲作品《行进之歌》。
2. 分析进行曲的特点,如韵律、节奏、速度等。
教学步骤:1. 教师播放《行进之歌》,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进行曲的特点,如韵律、节奏、速度等。
3.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对进行曲的感受和认识。
4. 教师总结并进行曲的特点介绍。
第二章:音乐欣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行进之歌》的旋律、和声和节奏。
教学内容:1. 欣赏并进行曲作品《行进之歌》。
2. 分析《行进之歌》的旋律、和声和节奏。
教学步骤:1. 教师播放《行进之歌》,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行进之歌》的旋律、和声和节奏。
3.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对《行进之歌》的欣赏感受。
4. 教师总结并进行曲的欣赏指导。
第三章:音乐分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结构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2. 让学生了解并分析《行进之歌》的曲式结构。
教学内容:1. 欣赏并进行曲作品《行进之歌》。
2. 分析《行进之歌》的曲式结构。
教学步骤:1. 教师播放《行进之歌》,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行进之歌》的曲式结构。
3.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对《行进之歌》的曲式分析。
4. 教师总结并进行曲的曲式结构讲解。
第四章:音乐创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2. 让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进行曲作品。
教学内容:1. 欣赏并进行曲作品《行进之歌》。
2. 分析进行曲的创作特点,如韵律、节奏、速度等。
3. 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进行曲作品。
教学步骤:1. 教师播放《行进之歌》,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进行曲的创作特点,如韵律、节奏、速度等。
3. 教师提供简单的创作素材和工具,如乐器、音符等。
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行进之歌----------《一二三四歌》编号:44第一单元行进之歌---------《一二三四歌》学习目标:1、学唱《一二三四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军队,崇敬子弟兵,并使学生对军旅歌曲风格有所体验,感受解放军战士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精神风貌和乐观态度。
2、知道进行曲的特点,并用歌声表现出来。
3、学习新的演唱形式------轮唱。
学习重点:学习轮唱的演唱方法并有激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学习难点:伴唱部分掌声和伴唱的二声部和谐。
学习过程:一、导入:1、播放《运动员进行曲》。
2、师:谁是最可爱的人啊?(军人)军人在你们的心中是怎样的形象?(魁梧、精神、威严、帅……)那身绿军装成为很多人的理想和骄傲。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军旅歌曲---《一二三四歌》,来体会一下军队那种火热的生活。
二、学唱歌曲《一二三四歌》:1、听范唱,说一说歌曲旋律、节奏特点。
这是一首进行曲。
进行曲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常用于队列行进中。
这种音乐作品的结构严整、节奏鲜明、旋律铿锵有力,富有强烈的号召性。
本节课学习的这首歌后面加入说唱部分突出了火热的军队生活。
2、作曲家简介臧云飞生于山西太原,于1979年加入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从事音乐创作,代表作有《祖国万岁》、《当兵的人》、《珠穆朗玛》、《光荣的士兵》、《驻香港部队之歌》、《驻澳门部队之歌》等。
3、师:看一下这首歌曲有几种演唱形式?生:四种,领唱,轮唱,齐唱,合唱。
师:我们先来学习一下轮唱形式。
领唱,齐唱,合唱我们在上个学期都学过,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轮唱。
我们先把轮唱部分用齐唱的形式演唱一遍。
(1)教师指出唱错的部分。
X.X XX X.X XX ∣ X. X X O∣(2)师生一块解决什么是轮唱?然后把学生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先唱,第二部分完唱一小节,教师指挥学生唱出轮唱的效果。
4、学习歌曲后半部分的领唱、合唱及拍手。
采用分组和分声部练习的方法,练熟后再合到一起。
初中音乐教案《行进之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行进之歌》,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进行曲在历史和生活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点:1. 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2. 进行曲在历史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进行曲的节奏和步伐。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进行曲的概念,引导学生对进行曲产生兴趣。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20分钟)1. 欣赏经典进行曲:如《婚礼进行曲》、《检阅进行曲》等,使学生对进行曲有更直观的认识。
2. 分析进行曲的特点:包括节奏、旋律、速度等方面的特点。
3. 讲解进行曲在历史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在婚礼、运动会、军队等场合的应用。
4. 教授进行曲的步伐和节奏,让学生亲自体验进行曲的风格。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进行曲进行学习,掌握进行曲的节奏和步伐。
2. 各组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拓展与延伸(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进行曲在其他场合的应用,如学校运动会、庆典活动等。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进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对进行曲的认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进行曲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对进行曲的欣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